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机理
混凝土结构构件破坏机理及其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构件破坏机理及其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87555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2.png)
混凝土结构构件破坏机理及其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坏。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及其处理方法。
二、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1. 弯曲破坏弯曲破坏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受到弯曲荷载时出现的破坏形式。
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梁、板等构件中。
当荷载超过混凝土弯曲承载力时,混凝土内部会发生裂缝,最终导致破坏。
此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会大大降低。
2. 压力破坏压力破坏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受到压力荷载时出现的破坏形式。
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柱、墙等构件中。
当荷载超过混凝土的压缩强度时,混凝土内部会发生裂缝,最终导致破坏。
此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会大大降低。
3. 剪切破坏剪切破坏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受到剪切荷载时出现的破坏形式。
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梁、板等构件中。
当荷载超过混凝土的剪切强度时,混凝土内部会发生裂缝,最终导致破坏。
此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会大大降低。
4. 内爆破坏内爆破坏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在受到极端荷载时出现的破坏形式。
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桥梁、地下工程等大型结构中。
当荷载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强度时,混凝土内部会发生内部压力,最终导致破坏。
此时,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会瞬间降为零。
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处理方法1. 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指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包裹、碳纤维增强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强度和韧性,延缓其破坏的时间。
2. 修复处理修复处理是指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修复,以恢复其原有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喷涂混凝土、喷砂清理、填充裂缝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修复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损坏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承载能力。
3. 更换处理更换处理是指对已经无法恢复的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更换,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混凝土受弯破坏的原理
![混凝土受弯破坏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374c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b.png)
混凝土受弯破坏的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的材料。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主要作用是承受结构的荷载并传递到地基中,因此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中,受弯构件的破坏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受弯破坏的原理。
二、混凝土受弯破坏的基本原理混凝土受弯破坏是指混凝土构件在受到弯矩作用下,发生破坏的过程。
在混凝土受弯破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破坏形式:1. 压缩破坏混凝土在受到弯矩作用下,顶部受到拉力,底部受到压力。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因此混凝土发生破坏时通常是由底部开始,逐渐向上扩展。
当底部混凝土的压应力达到一定的极限值时,混凝土将发生破坏,这种破坏形式称为压缩破坏。
2. 弯曲破坏当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弯曲作用时,构件中心部位的混凝土将发生拉伸破坏,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中心部位将会发生裂缝,当裂缝扩展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将发生弯曲破坏。
3. 剪切破坏当混凝土受到剪切作用时,混凝土内部会发生剪切破坏,这种破坏形式称为剪切破坏。
在混凝土受弯破坏中,通常不会出现纯粹的剪切破坏,而是与压缩破坏和弯曲破坏共同出现。
三、混凝土受弯破坏的机理混凝土受弯破坏的机理主要与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有关。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描述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包括弹性本构关系和破坏本构关系。
1. 弹性本构关系当混凝土受到轻微的载荷作用时,混凝土会发生弹性变形,即应力随应变线性变化,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在弹性变形阶段,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描述,即应力等于弹性模量与应变的乘积。
2. 破坏本构关系当混凝土受到较大的载荷作用时,混凝土会发生破坏变形,即应力与应变不再保持线性关系,这种变形称为破坏变形。
在破坏变形阶段,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用破坏本构关系描述。
破坏本构关系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前破坏阶段和后破坏阶段。
前破坏阶段是指混凝土受到载荷作用时,混凝土内部产生微裂缝,但这些微裂缝并不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破坏。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6861e23186bceb19e8bbe7.png)
1.实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理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静力试验台、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手动液压千斤顶
3.荷载传感器
4.比尺
5.百分表
3.实验加载示意图
4.实验结果
(1)绘制f M --曲线图,描述该曲线的特征。
M /M p a
f / mm
(2)绘制w M --曲线图。
-1012345678 B
M /M p a
w/mm
(3)绘制梁破坏形态图,判定梁的破坏类型。
适筋梁破坏
(4)描述梁正截面破坏过程及其特征,确定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
随着荷载增加,梁中部纯弯段薄弱截面的裂缝进一步向上发展,中和轴上移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减少,混凝土的压应力和压应变迅速增加,当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时,混凝土被压碎,梁破坏。
开裂荷载4.97KN,破坏荷载18.02KN 。
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部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部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87ee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a.png)
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部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载元件,其局部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对于保障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部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旨在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为结构设计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部剪切破坏机理是指梁的截面出现剪力超过抵抗能力而导致的破坏现象。
在挤压区域,混凝土受到剪力作用,产生剪应力,这会引起混凝土的局部剪切破坏,并在极限状态下导致梁的失稳。
剪切破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钢筋配筋数量和布置方式以及施加在梁上的剪力大小。
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破坏机理是指梁在受到弯矩作用下,出现截面的破坏现象。
当梁受弯矩作用时,混凝土受到压力和拉力的反复作用,而钢筋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能够承担拉力。
当弯矩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截面会产生压力区和拉力区,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拉力区的混凝土容易破坏,从而导致梁整体弯曲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来探究。
理论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承载力设计方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承载力设计方法是通过安全系数法计算梁的最大承载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三角形法和矩形法。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根据梁在极限状态下的破坏机理进行设计,常用的方法有理论力学方法和塑性充实约束方法。
试验研究是理论分析的重要补充,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物理试验,可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并深入了解剪切和弯曲破坏的过程。
试验方法主要包括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静力试验通过施加静力荷载,观察梁的变形和破坏模式,获取其力学性能参数。
动力试验通过施加冲击荷载或地震荷载,研究梁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为结构对地震荷载的抗震性能提供参考。
开展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部剪切和弯曲破坏机理研究对于结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破坏机理的深入了解,可以合理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梁的抗剪和抗弯能力。
同时,对剪切和弯曲破坏过程的研究,可以为结构破坏预测和健康监测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各种构件破坏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各种构件破坏](https://img.taocdn.com/s3/m/46f9d61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a.png)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各种构件破坏
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比混凝土构件的自由收缩变小小一些;
2、当收缩收到限制时,会引起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重分布;
3、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如果应力水平小于疲劳强度,则弹性模量不受影响,不会下降;
4、螺旋箍筋柱长细比过大时(大于12),按普通古今注计算承载力,此时对承载力没有帮助。
包络图就是一个大概念是指,梁的每个点受到的最大内力的连线!所以我们有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或者应力包络图
所以主拉应力包络图,你就可以说是,梁上每个点产主拉应力的最大值之间的连线。
连续梁每个点的最大弯矩的连线。
但是这个弯矩有可能是正弯矩也有可能是负弯矩。
塑性破坏:加载后有较大变形,破坏前有明显预兆断裂时断面成纤维状可以补救
脆性破坏:加载后结构无明显变形破坏前无预兆断面平齐,破坏突然发生
延性破坏:延性是保证承载力不显著降低的情况下材料的变形能力。
延性破坏时结构破坏时首先有明显变形(预兆),同时延性在破坏时能维持结构的部分基本性能
材料破坏:由于材料达到承载力极限承载力而发生的破坏,发生破坏时可能是塑性破坏也可能是脆性破坏。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机理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286e73d4d8d15abf234e18.png)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机理截面形式:梁、板常用矩形,T形,Ⅰ形,槽形等.下面以单筋矩形截面梁为例进行分析,其余截面形状梁可参考单筋矩形截面梁. 单筋截面梁又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少筋梁。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梁三、弯矩-曲率图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未裂阶段、裂缝阶段、破坏阶段。
第一阶段:从加载开始至混凝土开裂瞬间,也叫整体工作阶段。
荷载很小时,弯矩很小,各纤维应变也小,混凝土基本处于弹性阶段,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设。
(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各平截面(即杆的横截面)在杆件受拉伸、压缩或纯弯曲而变形后仍然为平面,并且同变形后的杆件轴线垂直。
根据这一假设,若杆件受拉伸或压缩,则各横截面只作平行移动,而且每个横截面的移动可由一个移动量确定;若杆件受纯弯曲,则各横截面只作转动,而且每个横截面的转动可由两个转角确定。
利用杆件微段的平衡条件和应力—应变关系,即可求出上述移动量和转角,进而可求出杆内的应变和应力。
如果杆上不仅有力矩,而且还有剪力,则横截面在变形后不再为平面。
但对于细长杆,剪力引起的变形远小于弯曲变形,平截面假设近似可用.)荷载-挠度曲线(弯矩—曲率曲线)基本接近直线.拉力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变形相同,钢筋应力很小。
受拉受压区混凝土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应变分布均为三角形。
继续加载,弯矩增大,应变也随之增大。
混凝土受拉边缘出现塑性变形,受拉应力图呈曲线,中性轴上移.继续加载,受拉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拉应变,即将开裂。
第二阶段:从混凝土开裂到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又称带裂工作阶段。
在弯矩作用下受拉区混凝土开裂,退出工作,开裂前混凝土承担的拉力转移到钢筋上,钢筋承担的应力突增,中性轴大幅度上移。
随着荷载不断增大,裂缝越来越到,混凝土逐步退出工作,截面抗弯刚度降低,弯矩—曲率曲线有明显的转折。
荷载继续增加,钢筋拉应力、挠度变形不断增大,裂缝宽度也不断开展,受压区混凝土面积不断减小,应力和应变不断增加,受压区混凝土弹塑性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受压区应力图形逐渐呈曲线分布。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48b7ac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b.png)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钢筋混凝土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构件,用于承载和传递荷载。
在受到荷载作用下,梁的正截面可能会发生破坏,破坏形态多种多样。
本文将以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为标题,展开阐述。
一、剪切破坏当梁的受剪荷载超过其抗剪承载力时,梁正截面会发生剪切破坏。
剪切破坏一般表现为沿剪切面形成的裂缝,裂缝呈倾斜45度角,从梁中性轴处开始向梁两端扩展。
当剪力继续增大时,裂缝将逐渐加宽,最终导致梁的破坏。
二、弯曲破坏弯曲破坏是指梁在受弯矩作用下,正截面发生破坏。
在受弯作用下,梁的上表面受压,下表面受拉,当受拉区域达到抗拉强度极限时,梁会发生弯曲破坏。
弯曲破坏的表现形式为梁上表面出现压碎破坏,下表面出现拉伸破坏。
破坏形态与弯矩的大小、梁截面形状和尺寸有关。
三、剪压破坏当梁的截面形状不规则或受到剪压荷载作用时,梁正截面可能会发生剪压破坏。
剪压破坏的表现为梁截面的一部分被剪压破坏,形成不规则的破碎区域。
剪压破坏主要发生在梁的支座附近或梁端部。
四、局部破坏当梁的截面受到集中荷载或局部荷载作用时,梁正截面可能会发生局部破坏。
局部破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梁截面发生压碎、剪切破坏或裂缝形成等。
局部破坏通常发生在荷载集中或应力集中的区域。
五、挤压破坏当梁在受到挤压荷载作用时,梁正截面可能会发生挤压破坏。
挤压破坏的表现为梁截面发生局部凹陷或崩塌,形成压碎区域。
挤压破坏通常发生在梁受到冲击荷载或非均匀荷载作用的情况下。
六、脆性破坏当梁的混凝土强度较高,钢筋的延性较低时,梁正截面可能会发生脆性破坏。
脆性破坏的表现为梁截面发生突然崩裂,无明显的变形和延展性。
脆性破坏通常发生在温度较低或受到冲击荷载作用的情况下。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多样,包括剪切破坏、弯曲破坏、剪压破坏、局部破坏、挤压破坏和脆性破坏等。
了解和分析梁的破坏形态有助于设计和改进结构,提高梁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梁的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及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以确保梁的正截面在荷载作用下不发生破坏。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76d2d99551810a6f52486d2.png)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受弯实验报告《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土木工程专业10级3班姓名学号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设备: (2)2.1试件2.2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成果与分析,包括原始数据、实验结果数据与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 (3)3.1实验简图 23.1.1实验简图3.1.2少筋破坏-配筋截面3.1.3适筋破坏-配筋截面3.14 超筋破坏-配筋截面3.2 少筋破坏: (3)3.2.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2.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2.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2.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3.3 适筋破坏: (6)3.23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3.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3.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3.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3.3.5 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3.4 超筋破坏: (9)3.4.1 计算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与模拟实验的数值对比,分析原因3.4.2 绘出试验梁p-f变形曲线3.4.3 绘制裂缝分布形态图3.4.4 简述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展开的过程与机理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实验小结。
········································ (1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城市建设学院(院、系)土木工程专业103 班11 组混凝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受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4c999f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8.png)
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之一,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特点,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到外力和内力的作用,钢筋混凝土梁会发生变形和破坏,这对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与破坏机理进行研究。
二、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结构与力学性能1. 钢筋混凝土梁的基本结构钢筋混凝土梁由混凝土和钢筋两部分组成,混凝土是承受压力的主要材料,而钢筋则承受拉力,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材料。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多样,如矩形、T形、L形、I形等,不同形状的梁具有不同的载荷承受能力和使用范围。
2. 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其中,强度是指梁在承受外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其大小取决于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
刚度是指梁在承受外力时所表现出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大小取决于梁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的性质。
韧性是指梁在承受外力时所表现出的弯曲变形能力,其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的韧性和钢筋的延性。
稳定性是指梁在承受外力时所表现出的抵抗屈曲破坏的能力,其大小取决于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的性质。
三、钢筋混凝土梁的变形机理1. 梁的弯曲变形钢筋混凝土梁在承受外力时,会发生弯曲变形。
当载荷作用于梁的中央位置时,上部混凝土受到压力,下部钢筋受到拉力,梁呈现出凸起的弧形。
此时,上部混凝土的应力大于下部钢筋的应力,混凝土开始裂开,钢筋开始拉伸,梁呈现出明显的塑性变形。
2. 梁的剪切变形在梁的两端位置,由于受到剪力的作用,混凝土会出现剪切变形。
此时,混凝土中的剪应力达到一定值后,混凝土开始破碎,钢筋开始贯穿破碎的混凝土,梁的截面形状开始变形,出现裂缝和变形。
3. 梁的挠度变形当梁在承受外力时,由于材料的缺陷或者不均匀的载荷分布等原因,梁会发生挠度变形。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原理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3be17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8.png)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原理一、概述钢筋混凝土梁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用于承担建筑物、桥梁等大型工程的荷载。
在工程实践中,梁的受弯破坏是一种常见的破坏形式。
本文将从梁的力学性质、受力状态和材料特性等方面入手,探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原理。
二、梁的力学性质梁是一种在两端支承的横截面较长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弯曲变形。
根据力学原理,梁的变形可以分为纵向拉伸和纵向压缩两种形式。
当梁的中点处受力最大时,会出现最大的纵向拉伸和纵向压缩变形。
此时,梁的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形成了一个叫做正应力的力学状态。
而在梁的两端,由于支承作用,会出现反向的正应力,即上部受压,下部受拉。
这种力学状态叫做反弯曲。
三、受力状态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受力状态可以分为两种:单调受力和复合受力。
单调受力指的是梁在同一方向上受到一个单一的荷载,例如一根梁承受一个重物的重力。
复合受力指的是梁在多个方向上受到多个荷载,例如一根梁同时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荷载。
四、材料特性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特性是指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抗裂性、刚度等,而钢筋的力学性质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
混凝土和钢筋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热膨胀系数等。
五、受弯破坏原理在梁受弯的过程中,由于纵向拉伸和纵向压缩的变形差异,梁的顶部会发生拉伸破坏,底部会发生压缩破坏。
当荷载达到一定程度时,梁的截面会发生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叫做受弯破坏。
具体来说,受弯破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弯矩破坏和剪力破坏。
弯矩破坏指的是在单调受力的情况下,梁的截面由于弯曲而发生破坏。
弯矩破坏的主要特点是梁的上部发生拉伸破坏,底部发生压缩破坏,破坏形态呈现为裂缝向上发展,直至梁的破坏。
剪力破坏指的是在复合受力的情况下,梁的截面由于剪切力作用而发生破坏。
剪力破坏的主要特点是梁的截面产生剪切变形,出现水平裂缝,最终导致梁的破坏。
六、结论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是由于梁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梁的顶部发生拉伸破坏,底部发生压缩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机理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机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40661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6.png)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机理分析一、前言钢筋混凝土梁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弯破坏。
本文将从机理分析的角度探讨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的原因和过程。
二、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的定义钢筋混凝土梁受弯破坏是指在荷载作用下,梁的下部受拉,上部受压,当上部受压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混凝土开始开裂,最终导致梁的破坏。
三、受弯破坏的机理分析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不同应力下的应变关系,在受弯破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混凝土在受弯破坏之前会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其中弹性变形对应的是混凝土的刚性变形,塑性变形对应的是混凝土的非刚性变形。
当混凝土的应力超过一定大小时,混凝土将会发生裂纹,塑性变形将会发生在裂纹周围。
2. 钢筋的作用钢筋在受弯破坏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混凝土的拉应力,使得混凝土的受拉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延缓梁的破坏时间。
此外,钢筋还能够增加梁的刚度和强度,使得梁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3. 破坏形式受弯破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混凝土的破坏,另一种是钢筋的屈服。
混凝土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的开裂和剥落,钢筋的屈服则表现为钢筋的弯曲和拉伸。
混凝土的破坏和钢筋的屈服往往同时发生,而且通常是混凝土的破坏先发生,钢筋的屈服后发生。
4. 受弯破坏的影响因素受弯破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荷载形式等。
其中,梁的几何形状包括跨度、截面形状等,材料性质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的强度和数量等,荷载形式包括荷载大小、荷载作用时间等。
四、受弯破坏的预防与措施1. 合理设计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荷载的大小、荷载的作用时间、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强度和数量等因素,以确保梁的受力状态在安全范围内。
2. 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对梁的受力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a6417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4.png)
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分析钢筋混凝土梁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一种构件。
然而,在其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梁的破坏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弯曲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钢筋拉断,另一种是混凝土压碎。
这两种情况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梁的破坏。
对于钢筋拉断,其主要是由于钢筋的拉应力超过了其抗拉强度而引起的。
随着弯曲作用的加剧,钢筋的拉应力也会逐渐增大。
当拉应力达到钢筋的抗拉极限时,钢筋就会发生拉断破坏。
对于混凝土压碎,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压应力超过了其极限而引起的。
随着弯曲作用的加剧,混凝土的压应力也会逐渐增大。
当压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时,混凝土就会发生压碎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当钢筋发生拉断破坏时,混凝土也会随之受到剪应力的作用而产生裂缝。
一旦混凝土的裂缝扩大,就会导致钢筋的暴露以及进一步的腐蚀。
这又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而对整个钢筋混凝土梁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拉断破坏和压碎破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破坏模式也值得我们关注。
例如,剪切破坏、挠曲破坏、扭转破坏等等。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这些破坏模式可能同时存在,导致难以判断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钢筋混凝土梁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严格控制梁的质量和结构,确保其在弯曲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之,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涉及到许多因素,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只有通过科学的理论和严格的工程实践,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请描述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破坏特征
![请描述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破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405fd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1.png)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是指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上,受压破坏区域已经达到了受压区的极限承载能力,出现了适筋破坏的现象。
这种破坏特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是比较常见的,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描述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破坏特征。
一、受压区出现龟裂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适筋破坏中,受压区通常会出现大量的龟裂。
这些龟裂一般会沿着受压区的纵向方向分布,有时候还会在横向方向上形成网格状的裂缝。
这些裂缝是由于受压区受到较大的压力作用,而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导致其出现裂缝。
二、受拉区出现变形与受压区相对应的是受拉区的变形。
在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情况下,受拉区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现象。
这些变形可能是横向的、纵向的或者扭曲的,如腰筋区的弯曲、箍筋的间距拉大等。
三、钢筋的塑性变形在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过程中,钢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
这是因为在受压区和受拉区的作用下,钢筋受到了较大的拉压力,导致其产生塑性变形。
这种塑性变形可能会影响构件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四、混凝土的压碎破坏在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最后阶段,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压碎破坏的现象。
这是由于受压区的混凝土已经承受不住较大的压力,导致其发生压碎破坏。
这种破坏特征会使构件的承载能力急剧下降,甚至造成整个构件的垮塌。
五、构件的破坏模式在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过程中,其破坏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受压破坏,即受压区的混凝土已经达到了极限状态,出现压碎破坏;二是受拉破坏,即受拉区的钢筋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甚至出现了屈服破坏。
这两种破坏模式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上会交替出现,最终导致构件的破坏。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破坏特征主要包括受压区的龟裂、受拉区的变形、钢筋的塑性变形、混凝土的压碎破坏以及构件的破坏模式等。
了解这些破坏特征对于正确评估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构件的设计和加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适筋破坏一直是结构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和破坏特征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和破坏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82d6dce482fb4daa48d4b60.png)
根据试验研究,钢筋混凝 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性质与
P
P
配筋率ρ、钢筋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对
常用的热轧钢筋和普通强 (a)
P
P
度混凝土,破坏形态主要
受到配筋率ρ的影响。
正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 (b)
(a)少筋梁破坏
P
P
(b)适筋梁破坏
(c)超筋梁破坏
(c)
1、适筋梁破坏——塑性破坏
1)破坏特征:受拉区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后压区混 凝土被压碎而破坏。 2)破坏性质:梁破坏前产生较大的挠度和塑性变形, 有明显的破坏预兆,属塑性破坏。
达和压很到轴区小某比混,一开凝且数裂土都值前被与时有压弯,较碎矩纵大而近上向导似移受致成。拉构正钢件比筋完。将第全开三破始阶坏屈段。服:。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
三、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有两种破坏性质: 塑性破坏(延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有明显变形
或其他征兆; 脆性破坏:结构或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1)破坏特征:拉区混凝土一开裂,受拉钢筋到屈服强度, 梁很快破坏。 2)破坏性质:梁破坏前出现一条集中裂缝,宽度较大, 但很突然,属脆性破坏。 3)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正截面承载力基本公式建立的方法
在前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基本假定
基本公式
适用条件
正截面承载力
基本公式
正截面承载力 计算图式
混凝土设计与施工
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全过程和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 又是非均质、非弹性的材料,受力后不符合虎克定理(不 成正比),按材力公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甚远,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必须建立在试验的基础 上。
简述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及特点
![简述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64200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8.png)
简述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及特点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梁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三种破坏形态及特点。
二、拉压破坏拉压破坏是指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在受到弯曲荷载作用下,出现从上部受压区域和下部受拉区域同时发生破坏的情况。
这种破坏形态主要发生在跨度较小、截面尺寸较大、钢筋配筋不足或者混凝土强度不足等情况下。
1. 特点(1)梁正截面上部受压区域和下部受拉区域同时发生裂缝;(2)裂缝呈45度角向两侧延伸;(3)梁底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4)裂缝宽度较大,超过了规范允许值。
2. 影响因素(1)跨度大小;(2)截面尺寸;(3)钢筋配筋不足;(4)混凝土强度不足。
三、剪切破坏剪切破坏是指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在受到弯曲荷载作用下,出现由梁底向上的剪力引起的破坏。
这种破坏形态主要发生在跨度较大、截面尺寸较小、钢筋配筋合理或者混凝土强度较高等情况下。
1. 特点(1)梁正截面呈倒V形;(2)梁底出现明显的剪切裂缝;(3)裂缝呈45度角向两侧延伸;(4)裂缝宽度较小,规范允许范围内。
2. 影响因素(1)跨度大小;(2)截面尺寸;(3)钢筋配筋合理;(4)混凝土强度较高。
四、挤压破坏挤压破坏是指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在受到弯曲荷载作用下,出现由上部受压区域向下挤压下部受拉区域的破坏。
这种破坏形态主要发生在截面尺寸较小、跨度较大、钢筋配筋不足或者混凝土强度不足等情况下。
1. 特点(1)梁正截面上部受压区域向下挤压下部受拉区域;(2)梁底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3)裂缝呈45度角向两侧延伸;(4)裂缝宽度较大,超过了规范允许值。
2. 影响因素(1)截面尺寸;(2)跨度大小;(3)钢筋配筋不足;(4)混凝土强度不足。
五、结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主要有拉压破坏、剪切破坏和挤压破坏三种。
各种破坏形态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方案和材料,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 -回复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ad301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4.png)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回复“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在结构工程中,受弯构件是常见的结构元素,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楼房和其他建筑物中。
受弯构件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弯曲力,这在受力分析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当受弯构件超过其承载能力时,就会发生破坏。
本文将围绕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受弯构件的构造和受力情况。
受弯构件通常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
混凝土主要负责承压力,而钢筋主要负责承拉力。
当受弯构件受到外界施加的弯曲力时,混凝土承受压力,而钢筋则承受拉力。
在正截面适筋破坏时,我们关注的是钢筋的破坏特征。
当受弯构件接近或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时,正截面适筋破坏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适筋破坏表示钢筋已达到或超过了其极限承载力,无法继续承受更多的拉力。
适筋破坏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钢筋部分延伸:当受弯构件的正截面适筋破坏时,钢筋通常会部分延伸。
这是因为在正截面的上方和下方,混凝土受到了拉力,而钢筋则试图将混凝土撕裂。
当达到一定程度时,钢筋开始伸展,这可能导致构件的变形和破坏。
2. 钢筋应变增加:适筋破坏时,钢筋的应变通常会大幅增加。
这是因为钢筋试图抵抗拉力,并承受构件的变形。
应变的增加可能导致钢筋的强度达到或超过其极限,从而使其破坏。
3. 横向裂缝出现:适筋破坏还常常伴随着横向裂缝的出现。
即使是在正截面没有直接被弯曲力作用的区域,也可能出现横向裂缝。
这是因为钢筋的延伸和变形导致了混凝土的局部开裂,从而形成横向裂缝。
4. 混凝土压碎:在正截面适筋破坏过程中,混凝土往往会经历一定程度的压碎。
这是因为正截面上方和下方的混凝土受到了相反方向的压力,从而导致国有拉力的混凝土压碎。
压碎的混凝土可能导致构件的强度下降和破坏。
通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适度增加钢筋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构件的抵抗弯曲力能力。
其次,合理设计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以减小正截面上出现适筋破坏的可能性。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 -回复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0bda15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9.png)
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回复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是指在受到外部作用力的弯曲下,正截面中的钢筋发生屈服失稳后,构件会发生破坏的特征。
本文将从受弯构件的受力分析、钢筋的应力分布和失稳特征三个方面来详细解析这一破坏特征。
一、受弯构件的受力分析受弯构件通常是指梁、柱等结构的构件,在受到外部作用力的弯曲过程中,构件会发生受力变化。
在正截面内部,由于受力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构件中的钢筋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出现不同的破坏特征。
二、钢筋的应力分布在受弯构件中,正截面内部的钢筋主要发挥受力加固的作用。
在正截面的上部,因为受到拉力作用,钢筋处于拉应力状态;而在下部,受到压力作用,钢筋处于压应力状态。
由于受力分布的不均匀,弯曲应力使得截面各点的钢筋产生一定的拉伸或压缩。
当外部弯曲力逐渐增大时,钢筋的应力也会逐渐增大。
然而,钢筋的应力是有限的,当应力达到钢筋的屈服极限时,钢筋就会发生屈服现象。
这是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的前兆。
三、钢筋的失稳特征当钢筋发生屈服后,受弯构件的破坏就会发生。
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屈服失稳:当受弯构件中的钢筋发生屈服时,弯曲应力集中在某一部分钢筋上,使得这部分钢筋失去了对结构的约束作用,导致该部分钢筋发生失稳,不能继续承受荷载。
2. 继失稳:一旦发生屈服失稳破坏,构件其他部分的钢筋将承受更大的荷载。
由于受力分布的不均匀,继失稳现象会逐步蔓延到正截面的其他区域。
如果没有采取措施限制这种继失稳现象,构件最终会发生全面破坏。
3. 延性失效:在受弯构件的正截面适筋破坏过程中,钢筋的延性失效是非常重要的。
钢筋的延性是指其在承受屈服应力后能够继续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如果钢筋的延性不足,就会导致构件破坏后的情况更加严重,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
综上所述,受弯构件正截面适筋破坏特征是在外部作用力的弯曲下,构件中钢筋发生屈服失稳后,导致构件发生破坏的过程。
钢筋的应力分布和失稳特征是决定受弯构件破坏模式的重要因素。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破坏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76d30b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b.png)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破坏形态
钢筋混凝土正截面的破坏形态可以根据荷载作用的不同表现为以下几种形态:
1. 压缩破坏:在承受压力的作用下,混凝土会产生压力变形,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会发生压碎、压破或压裂现象,出现压缩破坏的形态。
2. 弯曲破坏:在受到弯矩作用下,混凝土正截面会发生弯曲变形。
当弯矩超过混凝土的弯曲承载能力时,混凝土会产生裂缝甚至断裂,出现弯曲破坏的形态。
3. 剪切破坏:在受到剪力作用下,混凝土正截面会产生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
当剪切力超过混凝土的剪切承载能力时,混凝土会发生剪切破坏,出现剪切裂缝或剪切破坏的形态。
4. 拉伸破坏:在受到拉力作用下,混凝土正截面会产生拉力变形。
当拉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拉裂现象,出现拉伸破坏的形态。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正截面的破坏形态取决于荷载作用的类型和大小,可以是压缩破坏、弯曲破坏、剪切破坏或拉伸破坏等形态的组合。
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结构设计原理: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5143d8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9.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二、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根据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性质与配筋率ρ、钢 筋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对常用的热轧钢筋和普通 强度混凝土破坏形态主要受配筋率ρ的影响,正截面破坏的三种 形态:适筋梁破坏、超筋梁破坏、少筋梁破坏。
二、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 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超筋破坏
二、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4. 少筋破坏(脆性破坏)
• 当ρ<ρmin时,发生少筋破坏。 • 破坏特征:受拉区混凝土一开裂,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梁很快破坏。 • 材料利用情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没有得到发挥。
• 破坏性质:梁破坏前出现一条集中裂缝,宽度 较大且很突然,属于脆性破坏。
• 承载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少筋破坏
三种破坏特征梁的荷载-挠度曲线
三、三种破坏特征梁的荷载-挠度曲线
由图可知,超筋梁破坏、少筋梁 破坏,破坏前梁的挠度及截面曲 率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破坏 是突然的,没有明显预兆,属于 脆性破坏,这种破坏在工程中是 不允许采用。
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两种破坏性质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
0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两种破坏性质 02 配筋率对梁破坏形态的影响 03 三种破坏特征梁的荷载-挠度曲线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的两种破坏性质
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两种破坏性质
塑性破坏:指的是结构或构件在破 坏前有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脆性破坏:指的是结构或构件在破 坏前无明显变形或其他征兆。
• 承载能力:取决于配筋率ρ、钢筋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适筋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机理截面形式:梁、板常用矩形,T形,Ⅰ形,槽形等。
下面以单筋矩形截面梁为例进行分析,其余截面形状梁可参考单筋矩形截面梁。
单筋截面梁又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少筋梁。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实验:
一、实验装置
二、实验梁
三、弯矩-曲率图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未裂阶段、裂缝阶段、破坏阶段。
第一阶段:从加载开始至混凝土开裂瞬间,也叫整体工作阶段。
荷载很小时,弯矩很小,各纤维应变也小,混凝土基本处于弹性阶段,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设。
(垂
直于杆件轴线的各平截面(即杆的横截面)在杆件受拉伸、压缩或纯弯曲而变形后仍然为平面,并且同变形后的杆件轴线垂直。
根据这一假设,若杆件受拉伸或压缩,则各横截面只作平行移动,而且每个横截面的移动可由一个移动量确定;若杆件受纯弯曲,则各横截面只作转动,而且每个横截面的转动可由两个转角确定。
利用杆件微段的平衡条件和应力-应变关系,即可求出上述移动量和转角,进而可求出杆内的应变和应力。
如果杆上不仅有力矩,而且还有剪力,则横截面在变形后不再为平面。
但对于细长杆,剪力引起的变
形远小于弯曲变形,平截面假设近似可用。
)荷载-挠度曲线(弯矩-曲率曲线)基本接近直线。
拉力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变形相同,钢筋应力很小。
受拉受压区混凝土均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应变分布均为三角形。
继续加载,弯矩增大,应变也随之增大。
混凝土受拉边缘出现塑性变形,受拉应力图呈曲线,中性轴上移。
继续加载,受拉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
拉应变,即将开裂。
第二阶段:从混凝土开裂到受拉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又称带裂工作阶段。
在弯矩作用下受拉区混凝土开裂,退出工作,开裂前混凝土承担的拉力转移到钢筋上,钢筋承担的应力突增,中性轴大幅度上移。
随着荷载不断增大,裂缝越来越到,混凝土逐步退出工作,截面抗弯刚度降低,弯矩-曲率曲线有明显的转折。
荷载继续增加,钢筋拉应力、挠度变形不断增大,裂缝宽度也不断开展,受压区混凝土面积不断减小,应力和应变不断增加,受压区混凝土弹塑性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受压区应力图形逐渐呈曲线分布。
当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梁的受力性能将发生质变。
正常工作的梁一般都处于第二阶段,该阶段的应力状态为正常使用阶段和裂缝宽度计算的依据。
第三阶段:从受拉筋屈服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又称为破坏阶段。
此时,挠度,截面曲率和钢筋应变曲线均出现明显的转折。
对于适筋梁,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时,受压区混凝土一般尚未压坏。
继续加载,钢筋继续变形但是应力不变,只是应变急剧增加,裂缝显著开展,中性轴上升,压区面积减小,从而使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迅速增大,混凝土受压的塑性特征表现的更充分,截面弯矩略有增加。
继续加载,最终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超过极限应变值,混凝土开始压坏,梁达到承载力极限。
第三阶段荷载增加的少,但是钢筋拉应变和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变都发展很快,截面曲率和梁的挠度变形也迅速增大。
第三阶段末为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依据。
以上实验为适筋破坏实验,除了适筋梁,还有少筋梁和超筋梁破坏。
少筋梁破坏:
受拉区配筋过少,当加载至开裂时,裂缝处截面拉力全部由钢筋承担,钢筋应力剧增,因为钢筋数量少,应力很快达到屈服,甚至迅速进入强化阶段,往往只出现一条裂缝并迅速上升,挠度增长很快,构件不再适用。
破坏特点:瞬时受拉破坏。
破坏前无征兆,属脆性破坏,破坏时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未能充分利用。
破坏强度接近于开裂荷载,承载力很低,其大小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截面大小。
少筋梁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在工程中不允许使用。
适筋梁破坏:
受拉区配筋适中,当加载至开裂时,裂缝处截面钢筋应力增加,继续加载,裂缝挠度逐渐开展,钢筋应力达到屈服,随着钢筋塑形变形的开展,裂缝向上延伸,挠度剧增,最后压区混凝土边缘压应变达到受弯时的极限压应变而被压碎。
破坏特点:破坏前裂缝和挠度都急剧开展,有明显的预兆,称为延性破坏或者塑性破坏,压坏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
超筋梁破坏:
受拉区配筋过多,破坏是由于压区混凝土边缘压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被压碎而引起的。
此时钢筋应力还未达到屈服,裂缝和挠度没有充分发展。
破坏特点:受压破坏。
破坏前裂缝较密但不开展,挠度很小,没有明显预兆,属脆性破坏。
破坏时钢筋强度没有充分利用。
梁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超筋梁在工程中一般也不采用。
影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破坏的因素:正截面破坏形式与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形式等有关,影响最大的是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可能出现适筋、超筋、少筋等三种不同性质的破坏。
适筋破坏为塑性破坏,适筋梁钢筋和混凝土均能充分利用,既安全又经济,是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的依据。
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均为脆性破坏,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为避免工程中出现超筋梁或少筋梁,规范对梁的最大和最小配筋率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
经推导得最大配筋率公式,具体推导过程见课本。
又最大配筋率公式可知,适筋梁的最大配筋率与钢筋级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关。
适筋梁与少筋梁的界限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其一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0.45ft/fy中的较大值。
除了配筋率外,理论上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等级来解决超筋和少筋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等级来解决一部分超筋问题,尽量不通过提高钢筋等级来解决少筋问题,若低强度混凝土中选用高强度钢筋,则钢筋应力没有达到屈服强度时,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力可能破坏,拉区产生很大裂缝。
实验与理论分析对比
单筋矩形截面梁的实际受力情况是相当复杂的,理论分析中使用了五个基本假定,使钢筋混凝土梁趋于理想化,简化计算过程和方法。
基本假定1:平面假定。
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以后,截面各点的混凝土和钢筋纵向应变沿截面高度方向呈直线变化。
基本假定2:忽略中和轴一下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基本假定3:采用抛物线上升段和水平段的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但曲线方程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压应力达到峰值时的应变和几下压应变的取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而不同。
对于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最大取值不超过0.0033.
基本假定4:把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规定为0.01。
实际上是给出了正截面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另一个标志。
这个规定,对有屈服点的钢筋,它相当于钢筋应变进入了屈服台阶
因变形太大而不适用于继续承载;对没有屈服点的钢筋,则是限制它的强化程度。
另一方面,这个规定也要求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不得小于0.01,以保证结构构件具有必要的延性。
基本假定5:规定了纵向受拉钢筋和纵向受压钢筋的应力都不大于其屈服强度标准值为基础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压强度设计值,从而使得正截面承载力有可靠的储备。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依靠半经验半理论的指导,需要大量的实验和力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