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诊疗操作训练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诊疗操作训练

儿科常用诊疗操作训练

儿科常用诊疗操作训练体温测量是儿科常见的操作之一、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以使用耳温计进行测量。

操作时,医生需将耳温计的耳探头插入婴儿耳道,按下开关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为1秒钟。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使用腋温计进行测量。

操作时将腋温计插入儿童腋窝下方,待测量完毕后,从腋窝取出并读数,记录结果。

抽血是儿科医生常规操作之一、儿童抽血相比成人抽血,需要更高的技巧以及娴熟的操作。

在进行抽血操作前,医生需要先评估儿童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抽血部位。

常用的抽血部位有手背、前臂、肘窝等。

在抽血前,需要给予儿童局部麻醉,可使用表面麻醉剂或冰袋进行减轻疼痛感。

抽血时使用适当的采血器具,快速而准确地抽取到足够的血液样品,并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血液样品的准确性。

抽血后,应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然后给予儿童一些心理安慰和鼓励。

给药是儿科常见的操作之一、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一般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

在给药前,需要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并选择合适的给药形式。

医生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给药计划。

在给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情况,及时处理给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无法口服的情况,可以选择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方式给药。

呼吸道管理是儿科常见的操作之一、儿童呼吸道疾病较为常见,有时需要进行呼吸道管理措施。

常见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包括氧疗、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在进行氧疗时,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氧疗装置,确保氧气供给的稳定和安全。

对于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儿童,操作时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进行维护,避免误吸和感染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是儿科常见的操作之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检查等。

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医生需要依据儿童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并提供相关的检查要求和操作规范。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准确采集样本,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处理。

在结果分析时,医生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客观准确的诊断。

儿科急诊操作训练方案

儿科急诊操作训练方案

儿科急诊操作训练方案1. 引言儿科急诊是一个高度紧张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突发和紧急的医疗情况。

本操作训练方案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其处理儿科急诊的能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2. 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 提高医护人员在儿科急诊环境下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 增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 培训内容3.1 理论知识培训- 儿科急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 儿科急诊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 儿童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3.2 操作技能培训- 儿童基本生命支持的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儿童急救药物的使用等。

- 常见急诊操作技能,如静脉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

- 儿童疼痛管理和舒适护理。

3.3 模拟演练- 通过模拟急诊室场景,进行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演练。

- 进行模拟急救操作,包括心肺复苏、呼吸道管理等。

- 模拟患者转运和交接流程。

4. 培训方法-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 操作技能培训:通过示范、模拟操作、实践演练等方式进行。

-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急诊室场景,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5. 培训安排- 理论培训: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计12周。

- 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一次,每次3小时,共计12周。

- 模拟演练:每月一次,每次4小时,共计6次。

6. 评估和反馈- 培训过程中,将进行定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

- 培训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馈,以确定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

- 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

7. 参考资料-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by Mark R. Delnicki, MD, and Neal A.形容词- "Pediatric Advanced Life Support" b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以上是儿科急诊操作训练方案的初步构想,希望能得到您的反馈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方案。

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儿科操作基本技能实训报告

儿科操作基本技能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提高我对儿科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我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次实训,我学习了婴幼儿测量体重、身长、体温、脉搏、呼吸等基本技能,了解了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训内容1. 婴幼儿测量体重、身长(1)目的: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了解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2)操作流程:①核对患儿信息,准备好体重秤、软尺等工具。

②将患儿抱至体重秤上,确保体重秤平稳,读取体重值。

③测量身长:让患儿平躺在身长测量板上,将头部垫高,使耳垂与眼眶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用软尺测量从头顶至脚跟的长度。

④评估营养状况:根据体重、身长及年龄等指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肥胖等情况。

2. 婴幼儿体温、脉搏、呼吸测量(1)目的:了解患儿的生命体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操作流程:①核对患儿信息,准备好体温计、听诊器等工具。

②测量体温:将体温计置于患儿腋下或口腔,根据指示读取体温值。

③测量脉搏: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按患儿手腕内侧的桡动脉,数30秒,乘以2,得到每分钟脉搏次数。

④测量呼吸:观察患儿胸部起伏,记录1分钟内呼吸次数。

3. 婴幼儿换尿布、喂奶(1)目的:保持患儿清洁、舒适,满足营养需求。

(2)操作流程:①准备尿布、奶粉、奶瓶等用品。

②为患儿换尿布,注意保暖。

③根据患儿年龄和需求,调整奶粉浓度。

④喂奶时,保持患儿头部稍后仰,避免呛咳。

三、实训心得1. 操作技能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婴幼儿测量体重、身长、体温、脉搏、呼吸等基本技能,提高了独立操作的能力。

2. 专业知识方面:了解了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为今后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职业素养方面: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心理素质方面:学会了如何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

四、实训总结本次实训让我对儿科操作基本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儿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儿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儿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培训内容Training content●儿童体格检查●儿科临床基本操作静脉穿刺术(颈外、股静脉)后囟穿刺术硬脑膜下穿刺术侧脑室穿刺术胫骨穿刺术腰椎穿刺术新生儿复苏术一、儿童体格检查为了获得准确无误的体格检查资料,在采集病史时要创造一种自然轻松的气氛,以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

检查的顺序可根据患儿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原则是先检查心、肺听诊、心率、呼吸次数或腹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容易观察的部位随时查,如四肢、躯干、骨骼、全身浅表淋巴结等;对患儿有刺激而患儿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查,如口腔、咽部等,有疼痛的部位也应放在最后检查。

1. 准备(1)环境准备:温度适宜;光源适度、柔和;安静舒适(2)检查者的准备:衣着;洗手;温手(3)病儿的准备:排便;适应环境;适应检查者;宽松衣帽鞋袜(4)检查用品准备:体重秤(10kg婴儿秤,50kg杠杆式体重秤,100kg体重秤);身高(长)计,坐高计;体温计(包括口表和肛表);压舌板,血压计,听诊器;皮折仪,电筒,叩诊锤;软尺,玩具;正常儿童体重的增长身长(高)的增长头围的增长Growth on head circumference胸围的增长:乳头下缘周长。

出生时:32cm1岁时:=头围≈46 cm>1岁:=头围+年龄-1上臂围(左)的增长1岁内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

筛查1~5岁营养状况>13.5cm,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营养不良骨缝与囟门的闭合乳牙萌出Deciduous tooth eruption4~10个月开始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通常2.5岁出齐个体差异较大,乳牙数=月龄-(4~6)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血压Blood Pressure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波动范围:±20舒张压应该为收缩压的2/3。

儿科操作技能培训课件

儿科操作技能培训课件

饮食调整
合理安排儿童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偏食等不良习惯。
运动锻炼
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 强身体素质。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儿童体检,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上呼吸道感染
腹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冒患者,注 意保暖和休息。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及时补 充水分和电解质。
咳嗽、咽痛等症状。
症状
02
儿童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根据
症状的轻重,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诊断与治疗
03
医生需要根据孩子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儿童感冒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休息、饮水、解热镇痛等。
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的定义
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气道平滑肌和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 气流受限。
儿童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表现为呕吐、腹泻、腹
痛等症状。
02
症状
儿童腹泻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根据病因的不同,
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03
诊断与治疗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儿童腹泻
。治疗包括补液治疗、调整饮食、使用抗生素等。
儿童营养不良
预防措施
针对儿童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出相应的预 防措施,包括避免过敏原、增强免疫力、保持室 内空气清新等。同时,对预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儿童腹泻病例分析
01
病例介绍
儿童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 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 发热等症状,对患儿的身体健康 和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本病 例分析将介绍儿童腹泻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方法。

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

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

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1. 体温测量测量小儿体温是常见的操作技能之一。

以下是测量小儿体温的基本步骤:- 准备好体温计和消毒酒精。

- 小儿躺下或坐着,选择适当的体温测量位置(例如腋下或口腔)。

- 拭去测量位置上的汗水或唾液。

- 插入体温计适当位置,并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测量结束。

- 读取体温计上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 清洁体温计并储存好。

2. 小儿心率测量测量小儿心率可以帮助评估其心血管健康状况。

以下是测量小儿心率的基本步骤:- 让小儿保持安静和放松。

- 使用手指找到小儿的脉搏位置,如颈动脉或腕动脉。

- 使用计时器计算心跳的数量,通常在15或30秒内。

- 将计算结果乘以适当的倍数,以得出每分钟的心率。

- 记录心率,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3. 小儿生命体征监测监测小儿的生命体征可以帮助及时察觉任何异常情况。

以下是监测小儿生命体征的基本步骤:- 测量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

- 观察小儿的皮肤颜色和湿度。

- 检查小儿的瞳孔大小和反应。

- 评估小儿的意识水平和行为活动。

- 记录并跟踪生命体征的变化。

4. 小儿饮食管理小儿的饮食管理对于健康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小儿饮食管理的基本要点:- 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 根据年龄和发育需要提供适当的食物。

- 鼓励小儿多喝水,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避免给小儿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 注意小儿的食物过敏情况,并避免对其过敏原。

5. 小儿卫生护理保持小儿良好的卫生惯可以预防疾病和感染。

以下是小儿卫生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给小儿定期洗手,尤其在进食和接触外界之前。

- 使用适合小儿的洗浴产品,并保持身体清洁。

- 剪短小儿的指甲,以避免划伤皮肤。

- 每天更换小儿的衣物和床单。

- 清洁小儿的玩具和周围环境,以避免细菌滋生。

以上是小儿科常用基本操作技能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记住,在实施这些操作技能时,要始终保持独立决策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二)

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二)

儿科技能操作规范(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为儿科医务人员提供操作规范的指导,以确保儿童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入手,包括:儿科患者的身体评估、临床操作技能、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药物管理以及感染控制。

希望通过这些指导,提高儿科技能操作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

一、儿科患者的身体评估1. 熟悉常见的儿科身体评估方法,包括观察、问诊、听诊等。

2. 关注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年龄、体格发育等,了解其对疾病的反应和症状表现。

3. 注意与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采用适当的语言和交流方式,以促进儿童的配合和信任。

4. 使用安全便利的评估工具,确保检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5. 定期更新和补充相关的儿童身体评估知识,与最新的医学研究保持同步。

二、临床操作技能1. 熟练掌握儿科医疗操作的步骤和规范,包括静脉通路建立、护理操作等。

2. 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遵循相应的操作原则,防止操作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3. 注意儿童的心理反应,在操作前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安抚,避免儿童的紧张和抵触。

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操作卫生,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5. 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中的失误和差错。

三、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1. 熟悉儿科常用的医疗设备,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的完好性,保证其安全可靠的性能。

3. 了解医疗设备的适用范围和限制,避免滥用和误用。

4. 在使用医疗设备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操作说明,确保正确操作和患者的舒适感。

5. 在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及时记录操作细节和结果,为后续的医疗管理提供参考。

四、药物管理1. 熟悉儿科常用药物的种类、适应症和用药剂量,合理选用和应用药物。

2. 注意不同年龄段和体重的儿童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特点,个体化用药。

3. 严格执行药物配药、核对和给药等过程,确保药物的准确和安全。

4. 关注儿童的用药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处理。

中医儿科规培技能操作

中医儿科规培技能操作

中医儿科规培技能操作1.脉诊:中医脉诊是判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中医儿科的诊断非常重要。

脉诊包括按压脉搏的位置、节律、长度、紧弦和寸象等方面,通过对儿童的脉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测出儿童体质和病情。

2.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在中医儿科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舌质、舌苔和舌脉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体质和病情,有助于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案的确定。

3.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按摩儿童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流通,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搓、捏等,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和施用。

4.刮痧疗法:刮痧是中医儿科中一种常用的疗法,通过用刮痧板或其他工具刮擦儿童的腰背部、肩部、胸部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的目的。

刮痧时需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控制,以免对儿童造成不适和伤害。

5.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儿科治疗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强壮体质,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拨、捏、拿、撮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和施用。

6.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以调整气血的平衡,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和抵御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使用针灸时需注意卫生和消毒,以免对儿童造成感染和伤害。

7.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儿科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应用中药煎煮或制成药丸、药膏等剂型,通过口服、外敷等方式给予儿童,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祛邪扶正,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中医儿科规培技能操作的学习,可以提高中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中医儿科的常见疾病治疗工作,为儿童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对于中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医疗技术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儿科常见临床操作技能

儿科常见临床操作技能

儿科常见临床操作技能各位朋友!今儿咱来聊聊儿科里那些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

这在照顾咱小娃娃健康的事儿上,可是顶重要的。

先来说说这体温测量吧。

您别小瞧了量体温这事儿,在儿科里,那讲究也不少。

给小娃娃量体温,常见的办法有测腋温、肛温和耳温。

测腋温的时候,得先把体温计甩到35 摄氏度以下,再轻轻地把体温计的头端放在孩子腋窝深处,让孩子的胳膊夹紧,一般得等 5 - 10 分钟。

要是测肛温呢,得先给体温计涂上润滑油,再轻轻插入孩子的肛门大概 2 - 3 厘米,等3 - 5 分钟就行。

耳温枪测耳温就快一些,把孩子的耳朵轻轻往后拉,将耳温枪探头放进耳道里,按下测量键,“滴”的一声,体温就出来了。

接下来说说静脉穿刺这事儿。

给小娃娃扎针输液,那可不容易,孩子小,爱哭闹,血管又细,这就很考验医护人员的本事。

一般会先选择孩子手背上或者头皮上比较明显的静脉。

找好了血管,消毒、扎止血带,然后稳稳地把针扎进去,见回血了,再妥善固定好针头,调好输液的速度,这一套操作下来,才算完成。

再讲讲给孩子喂药。

小娃娃吃药有时候那叫一个费劲,又哭又闹不肯吃。

这时候就得有点小技巧,要是液体的药,可以用小勺子或者专用的喂药器,从孩子的嘴角慢慢喂进去,一次别喂太多,免得呛着孩子。

要是药片或者胶囊,能碾碎的就碾碎了,混在少量的糖水或者果汁里给孩子喝下去。

还有一个常见的操作就是雾化吸入。

这个是治疗孩子呼吸道疾病的好办法。

把药液放进雾化器里,让孩子戴上雾化面罩,嘱咐孩子正常呼吸就行。

做雾化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看看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另外,像心肺复苏也是很重要的技能。

要是孩子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就得赶紧进行心肺复苏。

先让孩子平躺在硬板床上,解开衣服,找准按压的位置,就是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手掌根部快速按压,每分钟100 -120 次,按压深度大约是孩子胸廓前后径的1/3 。

按压30 次,再进行 2 次人工呼吸,这样循环操作,直到专业的救援人员到来。

儿科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儿科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月俞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到达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镣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月俞穴皮肤外表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脸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饱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腌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脸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外表构成的夹角。

3. 1.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外表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局部腌穴。

4. 1.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外表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腌穴。

5. 1.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外表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胸穴,如头部。

2.1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饱满者,宜深刺。

2.3 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4 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腌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饱满处的腌穴,宜深刺。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实践一小儿体格测量方法实践目的:1.能熟练掌握小儿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腹围等的测量方法。

2.通过分析测量结果,能正确评价小儿的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

3.实习时表现出严谨认真的态度,关爱小儿,动作轻柔。

实践步骤:1、称体重(1)站立式磅秤:协助患儿脱下外套及鞋子,站在秤上,当磅秤指标稳定时读数;再将患儿穿衣鞋。

记录精确到50-100g。

(2)婴儿磅秤:适当除去婴儿衣服及尿布,磅秤放平稳并垫上一次性治疗巾,再校零;将婴儿轻轻放在磅秤上,当磅秤的指针稳定时读数;给婴儿穿衣,包尿布。

记录精确到10g。

2、测量身高(1)身高计:协助小儿脱下衣帽鞋,背靠身高计立柱,抬头挺胸收腹,使脚跟、臀部及肩胛同时接触立柱,移动身高计顶板与小儿头部接触,读数。

记录到0.1cm。

(2)量板:小儿脱下衣帽鞋,仰卧于量板,助手将小儿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两足底并与底板垂直,读数。

记录到0.1cm。

3、测量头围:以卷尺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记录到0.1cm。

4、测量胸围:以卷尺沿乳头下缘水平,经两侧肩胛骨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记录到0.1cm。

5、测量腹围(1)协助患儿平躺,拉起衣服至剑突处,露出腹部。

(2)用卷尺从患儿腰背部绕至脐上,测量腹部最高点。

如为小婴儿,通过剑突与脐的中点绕腹一周的长度。

记录到0.1cm。

实践二小儿营养与喂养实践目的:1、学会鲜牛乳、全脂乳粉、酸乳和脱脂乳的配制方法,为人工喂养的婴儿提供适宜的食物。

2、学会乳瓶哺喂法、滴管哺喂法、鼻饲法,以满足不同吸吮能力的婴儿的进食需要。

实践步骤:(一)配乳法1、普通牛乳配制法(1)核对配乳卡,计算出婴儿全日所需的牛乳、糖及水量。

(2)天平称出所需糖量,量杯量出所需水量及鲜牛乳量,分别倾注于广口容器内并混合均匀。

如:用全脂乳粉,按比例1:8或1:4调成乳汁。

(3)按小儿一日哺乳的次数排列乳瓶,挂上床牌号。

第一篇: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全部)

第一篇: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全部)

十、心包腔穿刺术【概述】心包腔穿刺术主要用于对心包积液性质和病因的诊断、大量心包积液产生心脏压塞时放液减压、某些心包积液(如化脓性心包积液)心包腔内冲洗及注射药物等。

【适应证】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并需要进行心包积液性质和病因诊断、放液减压或冲洗治疗者。

【禁忌证】(一)以心脏扩大为主而积液少者。

(二)主动脉夹层伴心包积血。

【操作方法】(一)向患儿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并取得其同意。

(二)器械准备:心包穿刺包、无菌手套、治疗盘(棉签、碘酒、酒精、纱布、胶布、局部麻醉药)、无菌收集瓶、心包腔内注射药物等。

(三)患儿取半卧位,与床面呈60°角。

(四)术者叩诊浊音界,确定穿刺部位(最好超声心动图定位),并做好标记,常规穿刺部位为:①胸骨左缘第5肋间,心浊音界内1~2cm处,向内、后、上方刺入。

②胸骨剑突与左肋缘交界处,穿刺针与胸壁成30°~45°角,向上、后、稍左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化脓性心包炎时首选,可避免污染胸膜腔)。

(五)用碘酒、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解开穿刺包,带无菌手套,并检查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

(六)在穿刺点用2%普鲁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

(七)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

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而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

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 ~45°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

有落空感或感觉穿刺针震动时表明进入心包,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如觉心脏跳动撞击针头,应将针尖稍向下移),此时应固定穿刺针。

将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皮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八)抽出的适当多的液体,并留取标本,以供检验。

(九)术毕,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拔出针头,局部盖消毒纱布后用胶布固定。

儿科常用诊疗操作训练

儿科常用诊疗操作训练
(1)髂前上棘:患儿取仰卧位,穿刺点为髂前上棘后1~2cm处。
(2)髂后上棘:患儿取侧卧位,穿刺点在骶骨两侧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交点处。
(3)胸骨:患儿取仰卧位,肩背部垫软枕,取胸骨中线与第二肋间水平线之交点为穿刺点。
(4)脊椎棘:患儿反坐靠背椅,双臂交叉放在椅背上,背部尽量后突,穿刺点在1~4腰椎棘突出处。
(1)贴板:身躯先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
(2)挺身: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
(3)屈膝: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
(4)测量: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即为坐高。
(5)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四)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1.体位: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
(5)胫骨:适用于2岁以下患儿,取坐位也可仰卧位,穿刺侧小腿稍外展,腘窝处稍垫高;穿刺点为胫骨粗隆下1cm之前侧。
4.消毒: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直径15~20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
5.穿刺: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左右处将针头与皮肤呈15º~20º角刺入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见回血。
6.固定:固定针头,用一根短胶布固定针头,再用长胶布围绕针柄作交叉固定,一根短胶布压在交叉胶布上固定,然后将硅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的适当处。
【注意事项】
1. 无菌: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 制动:穿刺中,助手应固定好患儿头部,防止左右摇动。
3. 静脉:选择血管时要注意区别动、静脉血管。
4. 病情: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及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有病情变化立即进行抢救。
三、骨髓穿刺术(

儿科操作培训(北医三院)

儿科操作培训(北医三院)

总体要求1 态度和风度2 无菌观念3 步骤:顺序无误、动作熟练正确、过程连贯4 医患沟通:爱伤,年龄,有始有终5 相关知识:适应症、禁忌症、合并症、注意事项骨髓穿刺【适应症】一、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诊断各种血液病或判断疗效,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如疟疾、黑热病及伤寒等。

三、疑有骨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四、借助骨髓内发现特殊细胞诊断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

五、骨髓干细胞培养和移植等。

【禁忌症】一、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无特殊需要,勿作骨髓穿刺检查。

二、穿刺部位有感染或开放性损伤。

三、生命体征不平稳。

【合并症】原有出血倾向病儿,偶可发生穿刺部位出血不止。

严防穿通胸骨,损伤纵隔血管,引起大出血。

【术前准备】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如果是年龄大能配合的儿童,需向患儿交代,争取其理解、同意和配合。

如果是年龄小不能配合的儿童,可事先给予10%水合氯醛等镇静。

核对姓名,测血压、脉搏。

三、取外周血涂片。

四、物品准备:无菌骨髓穿刺包及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用品、10ml和20ml注射器、载玻片6~8张、推片1张、1~2%利多卡因1支、胶布条、无菌纱布块、必要时细菌培养管。

【操作步骤】一、确定穿刺部位:选择易于固定,操作方便,无危险性的部位。

(一)骼前上嵴穿刺点:髂前上嵴向后约2cm髂缘最宽处。

(二)骼后上嵴穿刺点: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三)胸骨穿刺点:胸骨柄相当于第2、3肋间的位置。

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操作中易穿过而伤及重要器官,仅适用于大年龄儿童。

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当其他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穿刺。

(四)胫骨穿刺点:胫骨粗隆水平下1cm(或胫骨中、上1/3交界处)胫骨前内侧面。

仅用于2岁以下小儿。

(五)腰椎棘突穿刺点:第11、12胸椎或第1~3腰椎棘突凸出处。

儿科特色项目操作

儿科特色项目操作

经皮给药适应症肺炎、支气管炎、腹泻、厌食、遗尿。

禁忌症1、药物及敷贴过敏者。

2、局部皮肤破损者。

3、出疹性传染病者。

操作常规1、体位,要求坐卧舒适,力求自然,或睡中进行。

2、根据不同疾病选相应的药贴,贴到相应的部位,固定。

3、连接电源,在药贴上放置电机片,根据年龄进行温度、时间、强度设置。

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电极片是否脱落。

2、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局部是否发红、气泡或破溃。

新生儿光疗(蓝光治疗)适应症1、患儿总胆红素在12〜15mg/d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者。

2、早期出现黄疸(生后36小时内)并进展较快者。

3、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待黄疸一旦出现者。

禁忌症1、结合胆红素升高者操作常规1、用光疗箱进行治疗时,需先预热光疗箱,温度调节同暖箱。

2、清洁患儿皮肤,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

3、修剪患儿指甲以免抓破皮肤,将手套套在患儿手上,用胶布固定,注意不宜太紧以免影响循环。

4、脱掉患儿衣服,仅留尿布保护生殖器。

5、用眼罩保护眼睛。

眼罩固定稳妥,勿过紧或加压,并在喂奶间隙适当松开眼罩。

6、接通电源,打开光疗仪。

7.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变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5℃。

当体温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

8、单面光疗时,每2-4h翻身一次,使全身皮肤均匀照射。

9、光疗时患儿排便次数可能会增多,应注意臀部护理。

10、光疗结束后,察看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并观察皮肤黄疸情况。

11、准确记录光疗的开始时间和停止时间。

12、关闭电源,拔出电源插座,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注意事项1、观察小儿一般状况,如体温、呼吸情况及大便形状与次数。

2、光疗时皮肤黄疸明显减轻,故不能以皮肤黄疸程度来判断其疗效。

可以测血清胆红素,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已接近换血指征者,宜隔4〜6h检测一次,一般至少每天测一次。

光疗结束后亦应随访,必要时再次光疗。

3、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经消化道失水亦增多,故要注意入液量的补充,一般要较生理需要量增加15%〜20%。

儿科技能训练(xiu)

儿科技能训练(xiu)

消毒与局麻:术者应衣帽整洁,清洁双手, 戴口罩。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铺无菌洞 巾,穿刺点局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麻醉, 自皮肤达韧带。(婴儿或昏迷患儿可不作 局麻) 穿刺:术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将穿刺部位 皮肤绷紧,右手持穿刺针,针口斜面向上。 在穿刺点垂直刺入。进入皮下后,针头可 略向患儿头侧,缓慢推进(约2~4厘米)。 略向患儿头侧,缓慢推进(约2 当感到进针阻力突然消失时,缓慢拔出针
治疗性穿刺
硬脑膜下出血 鞘内注射药物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 良性颅内高压症 治疗后随访
禁忌症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肿瘤,硬脑膜下血肿, 脑室内囊肿或脑脓肿 有早期脑疝征象:如昏迷加重、脉搏不规 整,呼吸不规则,血压波动、瞳孔不等大 等 病情危重:如处于休克状态 局部感染:穿刺点局部皮肤、软组织以及 脊柱有感染 注意:不明原因昏迷者宜作头颅CT后,再 注意:不明原因昏迷者宜作头颅CT后,再 决定是否需要腰穿(非指禁忌症)
穿刺前准备
术前谈话:向家长交代病情,做好解释,签署知情同意 书。争取合作和配合。 皮试:用普鲁卡因局麻者行普鲁卡因皮试 镇静剂:对烦躁和恐惧患儿可于术前一小时给予镇静剂 消毒腰穿包:洞巾,腰穿针,无菌小瓶数个,纱布, 5ml注射器、测压管,无菌手套,治疗盘:2.5~3%碘酒, 5ml注射器、测压管,无菌手套,治疗盘:2.5~3%碘酒, 75%酒精,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75%酒精,2%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穿刺针选择:新生儿及小婴儿、幼儿可选用7 穿刺针选择:新生儿及小婴儿、幼儿可选用7~9号注射 针,年长儿童根据年龄及胖瘦选择4 针,年长儿童根据年龄及胖瘦选择4~6厘米长的适宜腰 穿针
穿刺针选择:新生儿及小婴儿、幼儿可选 用小号骨穿针,儿童根据年龄及胖瘦选择 12~16号骨穿针 12~16号骨穿针 常用穿刺部位:

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医学PPT课件

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医学PPT课件
17
请同学们分组练习!
18
将患儿抱起,右手将奶瓶倒转,让患儿含住奶头吸吮。 食毕,抱起患儿,轻拍背驱气后放回床上,右侧位。
• (二)滴管法:用于吸吮吞咽能力较弱的患儿。将
热的配奶用滴管滴入婴儿口中,待吞咽后再滴第二滴,
依法喂完。
13
四、光照疗法
• 光照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较好的新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辅助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血中的间接胆红素
• (2)尿布皮炎可用鞣酸软膏。
• (3)头顶部有皮脂结痂时,可涂液体石蜡浸润,次日 梳去结痂,再清洗,观察全身情况。
10
(二)降温洗浴法
• 【目的】用于高热患儿降温。 • 【用物】浴毯,毛巾,肥皂,洗浴盆,被褥等。 • 【操作步骤】 •
脱去患儿衣服,将患儿放于洗浴盆,洗毕用大 毛巾盖于全身并穿上衣服,记录。
5
2、 铺睡篮法:
• 【目的】保持病室清洁,准备接收新入院患儿。
• 【用物】睡篮,床垫,被套等物品。
6
2、 铺睡篮法:
• 【操作步骤】
• 备用物→翻床垫→套被褥→套枕套→还原桌椅。
• 【注意事项】 •
床周围为圆角,盖被不要过重过厚;床褥要平整, 有适当的弹性。
7
二、患儿沐浴法
•(一)婴儿盆浴法
氧化分解为一种水溶性的产物双吡咯,而随胆汁、尿排
出体外,凡总胆红素在195 umol/L以上的患儿,均可进 行光疗。
14
四、光照疗法
•1.适应症:
•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2)轻度溶血性疾病。
• (3)胆红素代谢先天性缺陷。
•2.设备:19
W或40 W的蓝色荧光灯
15
【操作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1位。
(三)坐高
1
(1)屈膝:测量者提起小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
(2)垂直:大腿与底板垂直。
(3)贴底:骶骨紧贴底板。
(4)测量:移动足板紧压臀部。
(5)读数:读量床两侧刻度即为坐高。
2
(1)贴板:身躯先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
(2)挺身: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
(3)屈膝: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
(4)测量: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即为坐高。
(5)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四)头围
1.体位: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
2.方位:测量者立于被量者右前方或后方。
3.起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
4.测量: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

1.卧位:无论何年龄组均应取卧位。
2.空腹:空腹时测量。
3.起点:儿童取脐平面测量;婴儿则取剑突与脐的中点测量。
4.测量:经同一水平绕腹一周读数。
5.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1位。

1.体位:Leabharlann 立位、坐位、或仰卧位。2.姿势: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3.左侧:一般测量左上臂。
4.起点:将软尺0点固定于上壁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
全国技能大赛
(儿科)
(一)体重(weight)
1.选秤:新生儿及婴儿用婴儿秤。一岁以上儿童用儿童秤。
2.校零:体重计应平稳地放在桌面或地面上。将指针指在“0”刻度上。
3.时间:每天测量应在同一时间,最好在早晨喂奶前或早餐前,大小便后。
4.去衣: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或秤后减去衣服的重量。
5.秤量:婴儿卧于秤盘中。年长儿赤足安静站在踏板脚印上,两手自然下垂、不可摆动,不可触及他物。
(5)读数:头顶与足底木板之间的距离,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2
(1)体位:头部枕骨粗隆、肩胛骨、臀部、脚跟成一直线,紧贴垂直板。
(2)姿势:两手自然下垂,收腹,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45度角。
(3)平视:双眼向前看,使耳屏上缘和眼眶下缘最低点之连线呈水平线,不可俯头或仰头。
(4)测量: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读数即为身高。
二、
【适应证】四肢血管穿刺难度大的婴幼儿。
【用物准备】
1.辅助:治疗盘、敷贴、弯盘、网套、剃须刀、试管等
2.注射:无菌输液器,无菌注射器、无菌头皮针头。
3.消毒:2%碘酒、70%酒精、棉签。
【操作流程】
1.准备: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2.体位:置患儿于治疗台上,头下垫一小枕,助手站患儿一侧或足侧。
3.血管: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选择合适的血管(必要时剃去血管周围处毛发),助手固定其头部、躯干和四肢。
4.消毒:常规消毒皮肤3×3cm
5.穿刺: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左右处将针头与皮肤呈15º~20º角刺入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见回血。
6.固定:固定针头,用一根短胶布固定针头,再用长胶布围绕针柄作交叉固定,一根短胶布压在交叉胶布上固定,然后将硅胶管盘曲固定于头的适当处。
(5)胫骨:适用于2岁以下患儿,取坐位也可仰卧位,穿刺侧小腿稍外展,腘窝处稍垫高;穿刺点为胫骨粗隆下1cm之前内侧。
4.消毒: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直径15~20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
5.局麻:以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至骨膜,
6.穿刺:操作者调节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以旋转方式刺入骨腔,当阻力消失,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
5.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一位。
6.注意: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松紧适中、左右对称;头发长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分开。
(五)前囟
1
2.读数:小数点后1位
1.体位: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
2.方位:测量者立于其前方或右方。
3.状态:小儿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
(1)髂前上棘:患儿取仰卧位,穿刺点为髂前上棘后1~2cm处。
(2)髂后上棘:患儿取侧卧位,穿刺点在骶骨两侧髂骨上缘下6~8cm与脊柱旁开2~4cm交点处。
(3)胸骨:患儿取仰卧位,肩背部垫软枕,取胸骨中线与第二肋间水平线之交点为穿刺点。
(4)脊椎棘:患儿反坐靠背椅,双臂交叉放在椅背上,背部尽量后突,穿刺点在1~4腰椎棘突出处。
3.疟疾或黑热病;细菌培养
【禁忌证】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用物准备】骨穿包1个:穿刺针,孔巾,2ml和50ml注射器各1个,玻片10张,纱布2块,胶布,皮肤消毒用物,砂石,2%普鲁卡因1支,弯盘。
【操作流程】
1.谈话:向家长讲明目的、方法,取得家长的同意并签字。
2.准备:备齐用物,洗手戴口罩。
3.部位:选择穿刺部位。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制动:穿刺中,助手应固定好患儿头部,防止左右摇动。
3.静脉:选择血管时要注意区别动、静脉血管。
4.病情: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及全身情况,特别是危重患儿,有病情变化立即进行抢救。
三、骨髓穿刺术(
【适应证】
1.各种贫血。
2.白血病及造血系统肿瘤,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症。
4.起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固定于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以胸骨中线第四助水平为准)。
5.测量:右手拉软尺绕经后背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经左侧而回至零点。
6.均数:取平静呼吸中间读数或呼、吸气时平均数。
7.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1位。
8.注意:软尺位置前后左右对称,各处轻轻接触皮肤,但不束缚呼吸。
6.读数:记录千克为单位。读至小数点后1位。
7.保护:注意安全与保暖。
(二)身长
1
(1)体位:小儿仰卧其上,头顶接触到头板,头部置于测量计的正中线上。
(2)头位:头位置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之连线垂直于底板。
(3)伸直:两腿伸直,特别注意将两膝关节伸直。
(4)测量:将测量计脚侧的活动木板向小儿足底移动,使其紧靠小儿足底。
5.测量:沿该点水平将软尺饶上臂一周读数。
6.读数:以厘米计算,读至小数点后1位。
(九)皮下脂肪
1.上臂:左上臂中点
2.背部:左肩胛骨下角稍偏外侧,皮褶与脊柱45°角
3.腹壁皮下脂肪
(1)定位:锁骨中线与脐平面交点
(2)距离:食、拇指各旁开1.5cm,垂直捏起
(3)测量:游标尺测量皮褶厚度
(4)读数:小数点后1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