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自己制作的)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的关系为()。
A.授受关系B.民主平等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师道尊严的关系【答案】 A2、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
A.政治素质教育B.身体素质教育C.道德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答案】 C3、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学会生存》C.《儿童权利公约》D.《世界人权宣言》【答案】 A4、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A5、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A.布置课外作业B.讲授新教材C.检查复习D.巩固新教材【答案】 B6、患者男,30岁。
20天前行肾移植手术,目前体温升高,肾功能降低,少尿,尿中白细胞增多。
A.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C.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D.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E.Ⅴ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答案】 B7、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
A.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书山有路勤为径【答案】 A8、对菌群失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菌总数和组成发生改变B.杆菌引起的菌群失调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主C.菌群失调不会引起腹泻D.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不会引起菌群失调E.只有条件致病菌才会引起菌群失调【答案】 A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型B.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答案】 B10、“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这一工作内容属于CIPP 评价模式四个步骤中的()。
A.背景评价B.输人评价C.过程评价D.结果评价【答案】 A11、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好课B.上好课C.抓好课后教导工作D.搞好教学评价【答案】 B12、APTT正常,PT延长,可考虑()。
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内部因素是()。
A.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B.学生的心理品质C.学习内容D.学生的基础知识【答案】 B2、心理学家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
A.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B.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C.动作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D.认知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答案】 A3、教育影响是()A.教育内容B.教育手段C.形式与内容的统一D.教育组织形式【答案】 C4、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答案】 C5、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埃拉斯莫斯【答案】 D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的报告是()A.《学会生存》B.《教育——财富蕴藏其中》C.《终身教育引沦》D.《世界教育报告》【答案】 A7、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了()。
A.发展的准备期B.发展的关键期C.发展的平稳期D.发展的成熟期【答案】 B8、主张废除班级上课制的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导生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设计教学法【答案】 D9、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评价分为()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相对评价和终结性评价C.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 A10、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创立者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杜威【答案】 D11、1942年,罗杰斯在他的著作()中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的分析
《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的分析一、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学习是一个过程。
对人来说,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由于它的复杂性,人们曾从多方面进行过分析。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进行的,它的结构是什么,历来人们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对它进行分析。
我国古代儒家的学习心理思想就曾把学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孔子在他的教育言论中说过这样一些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弗学,何以行。
”(《治学篇》)根据这些话,很显然,孔子是把学习过程划分为立志、学、思、习、行等阶段的。
孔子的学习过程阶段说在《中庸》一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中庸》引用孔子的话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里的五个阶段与孔子提到的几个阶段的思想是一致的。
只是把“思”的阶段又细分为“审问”“慎思”“明辨”三个阶段。
结合《论语》和《中庸》的论述来考察孔子的学习过程阶段说,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过程是划分为七个阶段的,那就是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用现代的话来说,立志就是激发学习动机,博学就是多见多闻,审问就是多问多疑(不是怀疑一切),慎思就是学思结合,明辨就是形成明确的概念,时习就是及时复习,笃行就是学以致用。
孔子关于学习过程的七个阶段的观点,虽然是一些古典语言的表述,但内容有一定的道理,基本符合学习的具体过程,只要我们善于批判继承,这个观点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学习划分为连续进行的四个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实际这就是学习的四个阶段。
这几个步骤后来被美国赫尔巴特派发展为五个步骤:“明辨”变成“准备和提示”;“联想”变成“比较和抽象”;“系统”变成“概括”;“方法”变成“应用”。
这些步骤的运用表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傅枷拢reparation)。
如学习物理中的漂浮原理,可让学生想起他们已有的关于漂浮物体的经验。
初中教资心理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学会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我: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2. 情绪调控: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智力。
3. 心理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会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主体教学:(1)认识自我: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2)情绪调控:通过情绪管理的小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调控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提高情绪智力。
(3)心理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享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4.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反馈。
2. 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和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小游戏和活动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
初中心理学教案
初中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对心理学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技巧。
3.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技巧。
4.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会接纳自己的性格,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情绪的认识和管理3. 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沟通技巧4. 性格的认识和接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情绪的管理,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性格的接纳。
2. 教学难点:情绪的管理,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性格的接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的作用,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情绪的认识和管理:讲解情绪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教授情绪调节和管理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思考等。
4. 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沟通技巧:讲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授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5. 性格的认识和接纳:讲解性格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性格,教授如何接纳自己的性格,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性格接纳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技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学基础知识教材。
2. 课件:心理学基本概念、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性格接纳的课件。
3. 心理测试工具:用于导入的心理测试工具。
心理学初中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案——学会调控情绪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认识到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调控情绪的方法,克服情绪困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幽默故事,引发学生对情绪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介绍情绪的类型(喜、怒、哀、惧),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情绪的特点。
3. 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4. 调控情绪的方法:(1)认知调节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
(2)理智控制法: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理智,不被情绪左右。
(3)注意力转移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消极的事物转移到积极的事物上。
(4)幽默化解法:培养学生运用幽默化解负面情绪的能力。
(5)积极的自我暗示: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提高自信。
5.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调控情绪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调控情绪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调控情绪的方法,克服情绪困扰。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绪类型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调控情绪方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3.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调控情绪。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情绪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从而提高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心理教资教案初中
心理教资教案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内容:1. 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情绪的认识和表达3. 情绪的调节和控制4. 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情绪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二、情绪的认识和表达(10分钟)1. 教师介绍情绪的类型,如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不同情绪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表达情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当表达情绪。
三、情绪的调节和控制(10分钟)1. 教师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2. 学生尝试这些方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10分钟)1. 教师介绍积极情绪的作用,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人际关系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分享自己的心得。
3.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绪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3.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情绪管理的感悟。
2. 尝试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从而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提高心理素质。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2017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辅导导语:本文介绍的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有需要了解学习的教师吗?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第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第二,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第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四,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第六,小组辅导。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但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综合多数学者意见,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一)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协助和服务,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实践证明,从小抓起,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防患于未然的方法是有效的。
(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师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对学生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必大惊小怪。
(三)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9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优秀9篇)初中心理健康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会处理青春期对异性的美好感情,使男女学生交往朝着健康、友好、互助共进的方向发展。
2、让学生学会以人为镜,欣赏他人,审视自己,完善自我。
活动准备:1、进行抽样小调查《中学生问卷调查表》。
2、下载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FLASH动画。
3、制作PPT课件、易事帖若干张。
适应年级:初二、初三年级活动过程:一、心理在线发《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并收上调查表,以便统计数据,调查该年龄段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倾向。
同学们,如果你肯定的答案超过或达到半数,那么老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跨进了青春的门槛,进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青春期!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跨进青春的门槛如何握住青春风筝线的话题。
二、心理QQ进入青春期之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在乎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
那么什么样的男生受女生欢迎?什么样的女生被男生欣赏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男生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最欣赏这样的女生女生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我最欣赏这样的男生与此相反,什么样的男生让女生讨厌,什么样的女生让男生讨厌呢?男生版: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最讨厌这样的女生女生版: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我最讨厌这样的男生权威发布心理学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结论如下:最让男孩欣赏的女孩:(1)总是面带微笑,温柔大方(2)活泼稳重而不呆板(3)清秀美丽(4)心直口快,善良随和(5)聪颖,善解人意(6)纯真而不做作,有性格(7)有主见,有头脑最让女孩欣赏的男孩:(1)大胆勇敢但不蛮干(2)思维敏捷(3)团结同学,重友情(4)幽默诙谐(5)有主见,有上进心(6)高大魁伟,善于照顾他人(7)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成熟最让男孩讨厌的女孩是:(1)长舌头对小道消息津津乐道(2)自以为是,骄傲自大(3)小心眼,爱大惊小怪(4)疯疯癫癫,不懂得自尊自爱(5)悲观,动不动就流眼泪(6)总喜欢找茬吵架(7)做事总是慢慢吞吞最让女孩讨厌的男孩:(1)满口污言秽语(2)吹牛皮,逞能(3)小气,心胸狭隘(4)小小成功就沾沾自喜(5)过于随便,得过且过(6)遇事莽撞冲动,动不动就打架(7)喜欢乱花钱,摆阔三、心理互助展示“苦恼中学生”来信,请同学们进行支招比赛获得异性的欣赏与赞美。
初中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案:初中教育心理学课程名称:初中教育心理学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包括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
2. 掌握初中生学习心理的基本规律,提高学习效果。
3. 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内容:1.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2.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基本规律3.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思考,如:“初中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15分钟)1. 认知发展:初中生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开始掌握辩证思维方法。
2. 情感发展:初中生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 人格发展:初中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三、初中生学习心理的基本规律(20分钟)1. 动机与兴趣: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2. 认知策略:初中生应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等。
3. 自我调节:初中生应学会自我监控和调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和学习心理规律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初中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如:“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20分钟)1. 提高自我认识: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克服自卑。
2. 学会情绪调节:教授初中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心理暗示等。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初中生如何与他人沟通,处理人际关系。
4.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初中生面对挫折和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初中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的重要性。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过程、教学环境中的心理现象以及教育活动中涉及的心理问题。
中学教师作为教育者,了解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
本文将探讨中学教师应该了解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学生发展心理特点1. 青春期心理发展青春期是个体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学教师应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波动大、同伴关系重要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2. 学习动机与目标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中学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任务的挑战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3. 自尊心理自尊心理是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和自我接受的情感态度。
中学教师应了解自尊心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鼓励、正面评价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尊心理水平。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1. 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学教师应熟悉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3. 建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学教师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班级的温暖和支持。
可以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班级活动的组织、学生成绩的肯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意愿。
三、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1. 积极倾听中学教师应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可以通过班会、课后交流等途径,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及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回应。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讲义 (I)
调查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对某一问题的看 法、态度和行为表现的研究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调查法通常用于了解被试对某一主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等方面的信息。调查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问卷 调查、访谈和集体讨论等。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深入探究特定个体或群体心理和行为 的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重视人际关系和师生互动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过互 动和交流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
总结词
提倡自由学习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详细描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 方法,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意义学习和内在动机
详细描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追求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价值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的、 建构的和动态的,学习者通过自己的 经验和活动来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
在成熟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领域不断扩大,开始涉及中学 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 展等方面。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 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繁荣期 四个阶段。
在繁荣期,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 究成果不断涌现,为教育教学提 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依据。
0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15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工作目标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工作。
4、充分利用班会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具体工作1、制定并讨论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2、初一新生填写心理档案;3、面向初一新生开展适应性问卷调查,并整理汇总,书写报告;4、心理咨询室正常开放;5、做好个别学生的咨询工作并完成台账、咨询记录等;6、本学期每班(非毕业班)开展十次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毕业班至少开展五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资料由辅导室提供);7、适时的通过网络(网站、微信)或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8、本学期组织五次及以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9、学期末归类并整理资料,撰写学期总结报告。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24初中心理学说课稿范文
2024初中心理学说课稿范文敬爱的领导、各位评委和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2024初中心理学》。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初中心理学》是新教材中的一本教材,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和他人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心理需求的情感素质。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听、看、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
学法是:积极主动参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课堂伊始,我将以一个寓言故事《狐狸与乌鸦》作为引子,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环节二、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在引入后,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精点汇萃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精点汇萃第一章教育学心理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五要素: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3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4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5.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心理学之父6.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c帮助教师预测并敢于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二章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八个阶段:乳婴幼童少青成老。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学习准备,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篇一」今天早上来到学校,学了《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二节中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刚卵出的幼禽,如小鸡、小鹅,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追逐自己的同类,若错过了这段时间,便很难再学会此类行为或“印刻”自己的“母亲”。
他认为这个时间是幼禽认识并追随母禽的关键期。
后来,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行为学习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
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和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当然,儿童的行为学习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的学习不同,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的多。
所以,我们要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家宝宝快2岁了,从今天起我要把重点放在培养他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上,多问他是什么?为什么?培养他勤思考并善用语言表达的习惯,否则孩子可能只会养成倾听的习惯了。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介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照顾、哺育与抚摸,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赖的地方,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
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名词释义(2021年)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讨论影响个性发展的社会因素。
【要点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服从、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这样的儿童最不成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
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
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活泼、快乐、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自立、彬彬有礼、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富于合作、自我肯定。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可以说,教师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影响学生的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3)同辈群体。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沟通,培养人际敏感度,为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1、定义:指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桑代克(美国)在1903年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什么是教学?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基本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教育实现“三个方面”服务。
2、双重任务:实践服务和理论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
第三节学习中学心理学的重要性1、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2、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节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新课改的主要内容:①转变课程功能;②改变课程结构;③改革课程内容;④改善学生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机制;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①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③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④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机构。
(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新”问题、知得“深”、知得“广”)(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2、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3、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4、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5、什么是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6、什么是教育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观察力(1)什么是观察?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是感知觉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2)什么是观察力(又称“思维的知觉”)?指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的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3)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最主要的);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培养高中生的观察力应如何做?①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②教给观察方法;③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④重视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参与;⑤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同发展。
第二节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指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1、按内容可分为:①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情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又称“表象记忆”。
②情景记忆: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③语义记忆:又称“逻辑记忆”,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它在人类记忆知识中占主导作用,并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形式。
④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情绪记忆。
⑤运动记忆:以个人操作过的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记忆内容的保持时间长短来分类:①瞬时记忆: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又叫“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记忆容量有限):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2秒——5秒。
如:边听课边做笔记就属于短时记忆。
③长时记忆(记忆容量无限度):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3、外显记忆(有意识的控制)和内隐记忆(无意识的控制)。
二、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第三节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思维(一)定义:即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①直观动作思维(以三岁以前的儿童为主):指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在动作中展开。
②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③逻辑思维:指人运用抽象思维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其中,词语是工具,逻辑是方法。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①经验思维:指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如,学前儿童都会凭借他们的经验认为:“果实都是可以吃的植物”“鸟是会飞的动物”等。
②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一问题。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①直觉思维:指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②分析思维:指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则,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结论的过程。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①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规则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思维。
如学生在考试时对试题的思考和回答常用的思维。
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①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
②创造思维:指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
(四)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批判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敏捷性;5、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形式)。
二、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越;在提问方面,中学生比小学生①提问趋于探究性;②提问具有开拓性;③提问具有批判性。
(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初中阶段更突出)1、思维的深刻性和表面性共存;2、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第四节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想象(一)表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形象。
(二)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三)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不自觉的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的想象,又叫随意想象。
具有预见性、方向性。
※二、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P53页)第三章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情感发展一、什么是情感1、定义:指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认识的自我体验。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指感情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2、情感两极性明显;3、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步稳定;①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②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性的性质;③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
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
第二节中学会的早恋问题1、何为早恋?就是过早的谈恋爱,在不适宜谈恋爱的时候来谈恋爱。
所谓过早,就是指远远低于法定结婚年龄。
一、中学生早恋的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转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的个人原因。
二、中学生的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三、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第四章中学生意志发展及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意志发展一、什么是意志1、定义: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二、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自觉性提高;②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③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④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
※第二节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1、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理想教育结合,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2、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3、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的高度。
(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中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什么是个性(一)个性的定义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特点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4、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5、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
❈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