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太阴脾经

合集下载

四、足太阴脾经

四、足太阴脾经
可达66.6%。另有报道,针三阴交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并可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
退性出血现象。
7.漏谷 (SP7)
【定位】 在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缘后方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
足痛,足肿,脚气。
【配穴举例】 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治饮食停
咳嗽,足踝痛,痔疾。
【配穴举例】 配复溜治痔血、泄后重(《针灸资生经》)配解溪、丘墟治脚痛(《玉龙
歌》)配三阴交治脾虚便秘(《针灸大成》)。
【*作】 直刺0.5~0.8寸;可灸。
6.三阴交 (SP6)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
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膝下内动脉,再深层有胫神经本干和国动脉本干经过。 ·
[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尿失禁,茎中痛,遗精,妇人阴痛,膝痛,
黄疽。
[配穴举例] 配水分治水肿;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陵泉治黄疸(《腧穴
【配穴举例】 配陷谷、大肠俞治肠痈痛(《针灸大成》)配公
孙治食不化(《针灸资生经》);配内关、足三里治急性胃肠炎(《腧
穴学》)。
,【*作】 直刺0.8~1.0寸;可灸。
【现代研究】 (l)艾灸太白穴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
冷。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 (共21穴,左右42穴)
1.隐白 (SPl)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旁O.1寸处 。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穴区内有趾背神经和趾背
多梦(《腧穴学》)。

十二经络知识点

十二经络知识点

十二经络知识点一、十二经络的概念。

十二经络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二、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1. 手三阴经。

- 从胸走手,即起于胸部,循行于上肢内侧,止于手部。

2. 手三阳经。

- 从手走头,起于手部,循行于上肢外侧,止于头部。

3. 足三阳经。

- 从头走足,起于头部,循行于躯干部和下肢外侧,止于足部。

4. 足三阴经。

- 从足走腹(胸),起于足部,循行于下肢内侧,止于腹部或胸部。

(二)交接规律。

1.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内侧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外侧端交接。

2. 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翼旁交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

3.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交接;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在肺中交接。

三、十二经络与脏腑的络属关系。

1. 手太阴肺经。

- 属肺,络大肠。

2. 手阳明大肠经。

- 属大肠,络肺。

3. 足阳明胃经。

- 属胃,络脾。

4. 足太阴脾经。

- 属脾,络胃。

5. 手少阴心经。

- 属心,络小肠。

6. 手太阳小肠经。

- 属小肠,络心。

7. 足太阳膀胱经。

- 属膀胱,络肾。

8. 足少阴肾经。

- 属肾,络膀胱。

9. 手厥阴心包经。

- 属心包,络三焦。

10. 手少阳三焦经。

16.足太阴脾经脉气绝的问题

16.足太阴脾经脉气绝的问题

16.足太阴脾经脉气绝的问题
16.足太阴脾经脉气绝的问题
【原文】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脉不荣1,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

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译文】足太阴脾经的脉气竭绝,那么经脉就不能滋养肌肉。

唇舌是肌肉的根本,经脉不能繁茂滋养肌肉,那么肌肉就柔软;肌肉柔软,那么舌头就会萎缩人中部就会肿满;人中肿满,就会出现口唇外翻;口唇外翻,就是肌肉先死的征象。

所以,脾病危笃于甲日,死亡于乙日,因为脾在五行属土,甲乙属木,木能胜土。

【说明】本节论述的是足太阴脾经脉气绝的问题,足太阴之气生于脾,脾脏荣而外主肌肉。

是以太阴气绝,则血脉不荣于肌肉矣。

脾开窍于口,主为卫使之迎粮,故唇舌为肌肉之本,血脉不营则肉萎唇反,太阴之生气绝于外也。

——————————————————
【注释】1.荣:(róng融)《管子·侈靡》:“章明之毋灭,生荣之毋失。

”《关尹子·符》:“能滋木而荣之,所以析魂魄。

”《荀子·大略》:“室宫荣与。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

”这里用为繁茂、茂盛之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孙立艳中医认为脾经在人体内具有强大的功能,称脾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出生后,所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精微物质都依赖脾的运化功能给予供应。

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脾”字为“从肉卑”,卑为卑微之意,这个解释刚好和中医里脾的功能不谋而和,我们打个比方吧!在五脏中,脾就好比是一个卑微的丫头,主要工作是烧火做饭并且把做好的饭菜分给大家吃,她的这个作用也就是我们中医里讲的“脾主运化”,脾能将我们吃进来的水和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帮助生成气和血液,还能将吸收的营养精微物质进行运输和代谢,所以全身的脏腑器官就能得到濡养。

如果有一天丫头病了,不能好好做饭也不能给大家送饭,那么五脏六腑的日子就都不好过了,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瘀滞,人就会出现消化障碍、气血不足、四肢无力、面色萎黄、水肿等症。

所以脾被后世称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的人,可以通过补足脾胃达到身体强壮;先天充足的人,过分伤害脾胃,也会导致百病缠身。

金元时期“补土派”代表人物李杲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就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由此可见,脾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足太阴脾经。

一脾经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内踝前面,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走出足厥阴肝经前面,经膝股内侧前缘至冲门穴,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通过横膈,夹食管旁,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二脾经病变脾经发生病变,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患者一般会出现腹胀、大便溏泄、下利清谷、胃痛、嗳气、身体困重、疲惫无力、消瘦、虚胖等症。

另外,感觉舌根痛并且发硬或者出现下肢内侧肿胀症也显示脾经失调。

三对应经络上午九至十一点(巳时)足太阴脾经当令,本经属脾,络胃,脾经与胃经相表里。

四脾经养生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你经常感到全身肌肉没劲儿、有时肌肉酸痛,这完全是工作环境不适导致的吗?每当紧张时就腹胀、拉肚子,难道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没有精神,趴在桌上睡一会儿,口水浸湿一大片,果真是工作太劳累吗?其实这就你的脾出问题了。

十四经络话术

十四经络话术

十四经络话术一、手太阴肺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肺经不通:容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胸部、气喘、咽炎、鼻炎等二、手阳明大肠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大肠经不通:容易患肠胃问题,如便秘、肠炎、痔疮、腹泻三、足阳明胃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外前缘(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脾经相表里)胃经不通:容易患胃下垂、胃痛、胃胀、胃溃疡、胃酸、消化不良、不是瘦就是肥四、足太阴脾经:主要分布下肢内侧前缘脾经不通:容易患脾胃不好、血气不足、脸色黄、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平时脾气比较大五、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心经不通:容易患心脏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心脏是供血气管,心经不通易头痛、头晕、心慌、心闷、气血不好、失眠、健忘六、手太阳小肠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后缘小肠经不通:容易患肠胃问题,小便、腹泻、心胸烦闷、口舌生疮、失眠七、足少阴肾经: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部(足少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肾经不通:肾为先天之本,容易患腰酸、耳鸣、肾炎、肾结石、女性易内分泌失调、痛经、经量过多或少、夜尿多,男性阳痿、遗精、失眠、脸色偏暗黑、眼袋、黑眼圈偏重八、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分布于腰背部及下肢外侧后缘膀胱经不通:容易水肿、排泄不好、泌尿、盆腔炎、闭经、月经不调、膀胱炎、痔疮、颈背痛、腰痛、脸色不好九、手厥阴心包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内侧中线(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心包经不通:容易影响心脏问题,因为心包经是心脏外面的那层膜是用来保护心脏的供血系统,易心闷、心慌、神经放松不了,气血不好、脸色偏白十、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分布于上肢外侧中线三焦经不通:容易患全身循环不好、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管上、中、下三焦十一、足少阳胆经: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中线(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胆经不通:女性容易引起下半身的肥胖,胆汁分泌不平衡容易引起胆囊炎、胆结石等十二、足厥阴肝经: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线肝经不通:影响肝胆排毒不好、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脾肿大等、眼睛容易流眼泪、眼圈容易红、面色青十三、督脉:主要分布于背部正央(督脉与任脉相表里)督脉不通:容易腰酸背痛、内分泌失调、容易出现脊椎问题、供血不好、影响循环系统、气血不好、失眠多梦十四、任脉:主要分布于前部正中央任脉不通:容易气不足、内分泌失调、易出现喉咙痛、胃病、腹胀、肠胃问题。

《足太阴脾经络》课件

《足太阴脾经络》课件

足太阴脾经络与消化系 统疾病的关系:足太阴 脾经络异常可能导致消 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 良、便秘、腹泻等。
足太阴脾经络与消化 系统疾病的治疗:通 过调理足太阴脾经络 ,可以改善消化系统 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足太阴脾经络与妇科疾病 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月经不调 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痛经的关 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不孕不育 的关系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线经足
第 三
和络太 章
穴的阴
位路脾
足太阴脾经络的路线

穴位名称:隐白穴

位置: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调理脾胃,治疗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足太阴脾经络的现代研究:现 代医学对足太阴脾经络的研究 和应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基本概念 和组成
足太阴脾经络: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
基本概念:足太阴脾经络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足大趾,止于胸中
组成:足太阴脾经络由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阴脾络组成
功能:足太阴脾经络具有调节脾胃、运化水谷、滋养全身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功能和作 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穴位配对 及治疗
足太阴脾经络的穴位配对原则:根据穴位 的功能和位置进行配对,以增强治疗效果。
常用穴位配对:例如,三阴交配血海, 可以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阴陵 泉配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不和、腹胀 等问题。
配对穴位的功效:例如,三阴交配血海, 可以调和气血、舒缓情绪;阴陵泉配足 三里,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

十四经络记忆歌诀

十四经络记忆歌诀
十四经络
• 一、 手太阴肺经 • 三、 足阳明胃经 • 五、 手少阴心经 • 七、 足太阳膀胱经 • 九、 手厥阴心包经 • 十一、 足少阳胆经
二、 手阳明大肠经 四、 足太阴脾经 六、 手太阳小肠经 八、 足少阴肾经 十、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 足厥阴肝经

• 十三、 督脉
十四、 任脉
• 阴经—— 心、肝、脾、肺、肾、心包
•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多气多血为阳明,少气太阳厥阴经; 二少太阴常少血,六经气血需分明。
• 多气多血——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 足阳明胃经
• 多血少气——六、 手太阳小肠经 七、 足太阳膀胱经

九、 手厥阴心包经 十二、 足厥阴肝经
• 多气少血——一、 手太阴肺经 四、 足太阴脾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无名指端起关冲, 循臂外侧上肩颈,绕耳止于丝竹空。
十二肝经足厥阴,拇趾外侧起大敦, 循胫内侧入股内,上腹胁肋止期门。
十三督脉行脊梁,尾闾骨端起长强, 十四任脉起会阴,腹正中线向上循, 头部正中通上齿,止于龈交齿缝藏。 直行胸颈上下颌,止于承浆下嘴唇
手——1肺、2大肠、5心、6小肠、9心包、10三焦经 足——3胃、4脾、7膀胱、8肾、11胆、12肝
• 阳经——大肠、小肠、胃、膀胱、胆、三焦经
• 手三阴
• 一、 手太阴肺经 五、 手少阴心经 九、 手厥阴心包经
• 足三阴
• 四、 足太阴脾经 八、 足少阴肾经 十二、 足厥阴肝经
• 手三阳 • 二、 手阳明大肠经
六、 手太阳小肠经 十、 手少阳三焦经
• 足三阳
• 三、 足阳明胃经 七、 足太阳膀胱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五、 手少阴心经 八、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 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本经腧穴:本经经穴分布在足大趾,内踝,下肢内侧,腹胸部第三侧线。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穴。 1.隐白 (Yǐnbái, SP 1)井穴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的爪甲根部)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能】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月经过多,过时不止,崩漏;便血,尿血、吐血等慢性出血;癫狂,多梦、烦心善悲、尸厥,惊风 (慢);腹满、腹胀、暴泄、善呕、心痛、胸满、咳逆、喘息。 【操作】浅刺0.1寸。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 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主要病候
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 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 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定义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赤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 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足太阴脾经(6张)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足太阴脾经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 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 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 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 少阴心经。

四,足太阴脾经

四,足太阴脾经

四,足太阴脾经《郭进朝录入文本》本经单侧21穴位,起穴隐台,末穴大包。

本经包括穴位:隐台,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瓜,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付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1.隐台:定位,在足大跖末节内侧,距足跖甲角0.1寸。

主治:月经过多,崩漏,尿血,便血,腹胀,癫狂,精神分裂症,多梦,小儿惊风。

2.大都: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跖本节第1跖骨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痛,泄泻,发热无汗,指端寒冷。

3.太白: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跖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痛,泄泻,便秘无食欲,体重,关节痛疼,尿失禁,便秘。

4.公孙: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心痛,胸闷,失眠。

5.商丘:定位,在足内踝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

痔疮,足踝肿痛,舌本强痛,踝关节扭伤,风湿性关节炎。

6.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下垂,阴道下垂,经闭,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阴衰竭,不孕,遗精,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肠鸣腹痛,泄泻,便秘,失眠,眩晕,癫狂。

7.漏谷: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上6寸,筋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

8.地瓜: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腰痛,单纯性肥胖。

9.阴陵泉: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缘凹陷处后方。

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小便不利,失禁,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膝痛,低血压,牙痛。

10.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膝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闭经,崩漏。

11.箕门: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经络腧穴各论-4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经络腧穴各论-4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主治: 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 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 局部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 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 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 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 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腹结(SP 14)
定位:府舍穴上3寸,大横穴下1.3寸。
主治: (1)腹痛、腹泻、积食; (2)疝气。
大包(SP 21)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主治: (1)气喘; (2)胸肋痛; (3)岔气; (4)四肢无力; (5)全身疼痛。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局部解剖:在第6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6 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阴陵泉(SP 9)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
主治:(1)腹胀,腹泻,水 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 运化水湿病证(2)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局部解剖: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血海(SP 10)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局部解剖: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 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 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 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 布有第4肋间神经。
胸乡(SP 19)
定位: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操作: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 脏,不可深刺。 局部解剖:在第5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神经内、 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5肋 间神经外侧皮支。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十二正经记忆口诀一》小朋友们要记清,十二正经很重要。

一手太阴肺经先,就像大树第一条。

二手阳明大肠经,如同管道来帮忙。

三足阳明胃经忙,消化食物它在行。

四足太阴脾经好,运化水谷不能少。

五手少阴心经妙,主宰心灵怦怦跳。

六手太阳小肠经,吸收养分它最能。

按照顺序记心间,健康知识常相伴。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二》一条太阴肺经呀,呼吸空气它管啦。

二条阳明大肠哟,便便通畅全靠它。

三条阳明胃经呀,吃饭香香靠它啦。

四条太阴脾经哟,营养吸收它来抓。

五条少阴心经呀,心情好坏它当家。

六条太阳小肠哟,分清泌浊它帮忙。

七条膀胱经像河,排尿顺利乐呵呵。

八条肾经是宝藏,精力充沛身体棒。

九条心包经护心,安稳睡觉到天明。

十条三焦经很妙,元气运行它引导。

十一条胆经勇敢,决断事情它能干。

十二条肝经养肝,气血通畅笑开颜。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三》来跟我学十二经,一肺二肠记分明。

三胃四脾要记清,五心六肠在心中。

手太阳经第七条,膀胱经来作用强。

第八条是肾经呀,身体强壮全靠它。

九条心包像卫兵,保卫心脏很忠诚。

十条三焦很重要,通畅全身不得了。

第十一条是胆经,勇敢向前不害怕。

第十二条肝经呀,藏血调气美如画。

这样记忆真简单,小朋友们笑开颜。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四》小朋友们听我说,十二正经来记歌。

首先太阴肺经起,好像空气净化器。

接着阳明大肠经,如同肠道清洁工。

然后阳明胃经到,就像食物加工器。

跟着太阴脾经来,好似营养分配员。

再来少阴心经啦,仿佛心脏指挥官。

还有太阳小肠经,好比养分吸收器。

这是前面六条经,后面还有要记清。

《十二正经记忆口诀五》大家一起来记经,十二正经要分明。

一条肺经轻轻飘,呼吸就靠它引导。

二条大肠曲弯弯,排便规律它把关。

三条胃经力量大,消化食物全靠它。

四条脾经默默忙,气血生成它帮忙。

五条心经红通通,心情愉快它有功。

六条小肠弯又长,吸收营养它最棒。

后面还有六条经,慢慢学习别着急。

记住口诀真有趣,健康知识伴我行。

第四节足太阴脾经

第四节足太阴脾经
清神苏厥—失眠、多梦、梦魇、嗜睡、癫狂、惊风。
操作:浅刺0.1寸。 腧穴配伍:
功能性子宫出血:血海; 便血:申脉、足三里; 崩漏、尿血:三阴交; 多梦、梦魇:厉兑; 月经不调:血海。
太白(SP3)输穴,原穴
定位:在趾区,第1跖趾 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功效主治:
健脾和胃—胃痛,腹胀,泄泻,便秘,肠鸣; 化湿通络—体重节痛、足痛、足肿、痿证。
地机(SP8) 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
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主治:
调经固精—月经不调,痛经,癥瘕, 遗精;
健脾利水—腹痛、胀,泄泻, 水肿、小便不利;
疏经通络—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腧穴配伍:
腿膝痹痛: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月经不调:血海、三阴交; 胰腺炎:脾俞、厉兑; 痛经:关元、血海; 糖尿病: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操作:直刺0.6~1.2寸。
腧穴配伍:
慢性泄泻、痢疾:天枢、大横、上巨虚; 饮食停滞:足三里、中脘、解溪; 呃逆:内关; 上消化道出血:足三里、内关; 痛经:血海; 足下垂:解溪、照海等。
三阴交(SP6)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主治:
健脾利水—肠鸣腹胀、泄泻、 水肿,便秘;
重点名词注释:
[1]核骨:指第1跖骨的头部突起; [2]踹:指腓肠肌部; [3]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4]交出:与足厥阴“交叉换位”; [5]咽:指食道; [6]舌本:指舌根部。 [7]得后与气:大便或矢气
[8]快然如衰:感到病情缓解; [9]瘕:指腹部痞痞块; [10]水闭:小便不通; [11]强立:勉强站立。
大横(SP15)

培训资料-足太阴脾经

培训资料-足太阴脾经
通过按压和揉搓脾经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 身体健康。
脾经的保健和调理方法
1
运动锻炼
2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瑜伽,
有助于调理脾经和提高身体能量。
3
饮食调理
适当摄入脾经喜欢的食物,如糯米、山 药和大枣等。
中医调理
寻找合适的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和中 药,以促进脾经的平衡和健康。
脾经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
培训资料-足太阴脾经
欢迎来到足太阴脾经的培训资料。本次培训将带您深入了解脾经的位置、功 能、按摩点和保健方法,以及相关的常见疾病和注意事项。
足太阴脾经的位置和特点
位置
脾经起头于足底中央,向上内旋上行,达胸窝,贯舌本。
特点
脾经特点包括拟节律性、显阳性和阳病的定位表现。
脾经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主要功能
脾经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控制血液运行。
注意事项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助于脾经的调理和功能保持。
禁忌
避免暴饮暴食、久站久坐和过度劳累等不利于脾经健康的行为。
总结和要点
通过本次培训,您已经了解了足太阴脾经的位置、功能、常见疾病和调理方 法。保持脾经的平衡和健康,有助于改善消化、提高能量,以及促进身体的 整体健康。
作用
脾经的作用是滋养肌肉和四肢,提供体力和能量。
脾经的常见疾病和症状
1 消化不良
脾经疾病常导致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
2 脾虚湿困
脾经虚弱可能引发腹泻、乏力和水肿。
3 脾肾阳虚
脾经和肾经阳虚可导致体寒、尿频和心括足三里、阴陵泉和太白等。
按摩方法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歌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歌

四、足太阴脾经经穴歌[日期:2009-04-22]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未知[字体:] (一)足太阴脾经经穴总歌1.足太阴脾经经穴穴名歌脾经隐白始甲根,大都太白有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直上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来,府舍腹结大横开;腹哀食窦天溪交,周荣循腋下大包。

2.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大趾内侧起隐白,节前大都后太白;节后一寸叫公孙,踝前凹陷商丘存;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眺;膝下三寸地机连,胫踝内陷阴陵泉;血海膝膑上二寸,海上六寸有箕门;冲门距中三寸半,耻骨上缘便可扪;斜上七分到府舍,舍上三寸至腹结;大横四寸距脐排,直上三寸号腹哀;中旁六寸肋间量,五窦四溪三胸乡;二肋成荣接经气,腋中六肋大包是。

(二)足太阴脾经经穴各歌1.隐白大趾甲根隐白居,安神统血补中虚;便溏腹胀头昏厥,崩漏癫狂惊厥宜。

取穴:姆趾内侧趾甲旁约0.1寸。

针灸法:浅刺0.1寸;可灸。

功用:健脾和胃,益气统血,安神定志。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烦心多梦,昏厥,惊风,足趾痛。

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治疗便血。

②配委中治疗衄血。

③配血海、大敦治疗月经过多。

④配胃俞、足三里、天枢治疗腹胀。

⑤配厉兑、神门治疗多梦而烦。

文献报道:隐白配大敦点刺出血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温灸隐白穴(两侧轮换灸约l小时)治疗血虚所致的慢性齿衄;温灸隐白治疗放置节育环后的月经过多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2.大都(附:太白)大趾节前立大都,健脾和中胃可苏;肠鸣腹痛呕吐泻,热病心烦亦可舒。

太白为输依次后,痔疮胸胀痢同图。

取穴:姆趾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健脾助运,解表安神。

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泻泄,便秘,热病,心烦。

临床运用:①配内关、足三里治疗消化不良。

②配中冲、关冲治疗四肢厥逆。

③配关元、中极、三阴交治疗崩漏。

④配经渠治疗热病无汗。

附:太白取穴: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四、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再向气态的不断反复变化,且为吸热蒸升的过程。

1隐白井穴,属木。

[别名]鬼垒,鬼眼,阴白。

[穴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名解]1)隐白。

隐,隐秘、隐藏也。

白,肺之色也,气也。

隐白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隐白。

2)鬼垒、鬼眼。

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

垒,堡垒也,土堆也。

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

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

阴,地部也。

白,气也。

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

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

井,地之孔也。

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2大都荥穴,属火。

[别名]太都。

[穴义]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1)大都。

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

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

大都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

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大都。

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

2)脾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

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带下,阴挺,痛经,难产,遗精,阳萎,疝 气,遗尿,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13页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14页
应用:腹胀、腹泻、肠鸣配天枢、合谷。 月经不调、痛经配中极、天枢、行间。 带下配阴陵泉、气海。 遗精配气海。(《百症赋》) 遗尿配中极,膀胱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 备考: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交会穴 。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深部为肺 脏,不可深刺。
备考:脾之大络。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26页
足太阴脾经小结
1.经脉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胫骨后缘, 大腿内侧前缘,经腹、胸部,止于腋下第六肋间。 体内路径:属脾络胃,有支脉夹咽喉,连舌本,散 舌下;有支脉从胃上膈,流注心中。 联络脏腑器官包含:脾、胃、心、膈、咽、舌。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6页
隐白 Yinbai SP1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健脾安神,调经统血。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
癫狂,多梦,惊风,晕厥,胸痛。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7页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8页
应用:月经过多配三阴交、血海、气海。 崩漏配大敦用直接灸。 便血配足三里。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27页
2.取穴关键点: 足大趾内侧甲角旁0.1寸取隐白。 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取公孙。 内踝尖上3寸取三阴交。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取阴陵泉。 髌底内端上2寸取血海。 腋中线第六肋间隙取大包。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足太阴脾经
第28页
3.主治关键点 脾胃病: 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 腹胀,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热病汗不
出,体重肢肿,心痛,心烦。
【配穴举例】 配商丘、阴陵泉治脾虚腹泻(《腧穴学》);配经
渠治热病无汗(《百症赋》)。
【*作】 直刺0.3~0.5寸;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
(一)经脉循行
①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②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
节后面,③上行至内踝前面,④再上腿肚,⑤沿着胫骨后面,⑥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⑦经
膝股部内侧前缘,⑧进入腹部,⑨属于脾脏,联络胃,⑩通过横膈上行,11,咽部两旁,12,
【*作】 直刺0.5~0.8寸;可灸。
6.三阴交 (SP6)
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躁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母长屈肌;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
【配穴举例】 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治饮食停
滞、胃脘疼痛(《腧穴学》八配内关治腹痛(《杂病穴法
便不利;配天枢、合谷治小儿急性肠炎(《腧穴学》)
【*作】 直刺1.0~1.5寸;可灸。孕妇不宜针。
【现代研究】 (l)三阴交分别配外麻点、切口旁,太冲、下巨虚,内关、足三里,均
有良好镇痛作用,是剖腹产针麻最常用的基本处方。(2)电针犬的“三阴交’“照海’’、“膀
泻,治疗后大便转为正常。(3)有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针太白对血糖有调节作用,且因手法不
同而有不同效应,行烧山火手法后可见血糖上升,行透天凉手法则见血糖下降。还有实验表
明,针太白穴可使奥狄氏括约肌舒张,并使胆管内压下降。
4.公孙(SP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穴学》)。
,【*作】 直刺0.8~1.0寸;可灸。
【现代研究】 (l)艾灸太白穴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
有较好的转胎效果,对胎位不正有一定疗效。(2)太白配丰隆穴各艾灸10分钟治疗小儿腹
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13,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14,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
冷。
(三)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 (共21穴,左右42穴)
7.漏谷 (SP7)
【定位】 在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缘后方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
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
[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肿痛。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
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穴区内有足底内侧神经皮支和足
底内侧动脉分布。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短展肌、母短屈
肌;穴区内有足背内侧皮神经、隐神经,深层有足底
梦,惊风,昏厥,胸痛。
【配穴举例】 配足三里治下血(《针灸大成》);配委中治衄血
不止(《针灸资生经》)配血海、神门治妇人流血不止,配厉兑治
多梦(《腧穴学》)。
【*作】 斜刺O.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实用针灸学》);配带脉治月经不调(《腧穴学》)。
I*作] 直刺1.0-1.2寸;可灸。
11.箕门 (SP11)
[定位], 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与冲门穴的连线上,当血海穴上6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穴区内有股神经皮支和大隐静脉属支,深层有
股神经肌支和股动脉本干经过。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作] 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不宜·
1.隐白 (SPl)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角旁O.1寸处 。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穴区内有趾背神经和趾背
动脉分布。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
[配穴举例] 配曲泉治血瘕(《针灸资生经》);配阴陵泉、三阴交治下肢重痛(《腧穴
学》)。
[*作] 直刺1.0—1.5寸;可灸。
8.地机 (SP8) 郄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
后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配穴举例] 配血海治月经不调(《百症赋》);配中极、三阴交治痛经(《实用针灸学》)。
[*作] 直刺1.0-1.5寸;可灸。
[现代研究) (1)地机配血海,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良好效果。(2)有实验
【*作】 直刺0.5~1.0寸;可灸。
5.商丘 (SP5) 经穴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韧带;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深层有内踝前动
鸣,泄泻,痢疾,心烦失眠,水肿,发狂妄言,嗜卧,
足痛,足肿,脚气。
【现代研究】 (l)针刺隐白穴在X线下观察,可见胃蠕动
减慢。(2)有报道,点刺隐白穴出血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每日
或间日1次,有较好效果。另有报道,灸隐白每日1~5次治疗子
宫功能性出血有较好疗效。
2.大都 (SP2) 荥穴
脉分布。
【主治】 腹胀,肠鸣,泄泻,便秘,饮食不化,黄疸,倦怠嗜卧,癫狂,小儿癫痫,
咳嗽,足踝痛,痔疾。
配穴举例】 配复溜治痔血、泄后重(《针灸资生经》)配解溪、丘墟治脚痛(《玉龙
歌》)配三阴交治脾虚便秘(《针灸大成》)。
资料表明,针曲池、地机等穴,可引起胰岛分泌功能增强,但针足三里未见明显变化,说明
地机等穴与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
9.阴陵泉 (SP9) 合穴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腱、腓肠肌内侧头;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
胱俞’目‘肾俞"等穴可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强和尿量增加。(3)有报道表明,用三阴交配气
海、肾俞治疔痛经125例,取得良好效果。(4)有报道,针三阴交、肩外俞等穴妇女避孕率
可达66.6%。另有报道,针三阴交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并可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
退性出血现象。
[*作] 直刺1.0-2.0寸;可灸。
10.血海 (SPlO)
[定位]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处。简易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
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呈45‘斜置按下,当拇指尖下即
是本穴。对侧取法仿此,以右手掌心按患者左膝取之。
3.太白 (SP3) 输穴;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
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母短展肌;穴区内有足背内侧皮
神经、足底内侧神经皮支,深层有趾足底总神经和足底动脉分布。
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膝下内动脉,再深层有胫神经本干和国动脉本干经过。 ·
[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尿失禁,茎中痛,遗精,妇人阴痛,膝痛,
黄疽。
[配穴举例] 配水分治水肿;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陵泉治黄疸(《腧穴
学》);配气海、三阴交治小便不利(《针灸大成》);配阳陵泉治膝肿痛(《玉龙歌》)。
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胀腹痛,肠
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
[主叫] 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阴挺,
产后血晕,滞产,不孕,阳痿,遗精,遗尿,疝气,小便不利,失眠,下肢瘘痹,脚气。
【配穴举例】 配中极、天枢、行间治月经不调、痛经;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治小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穴区内有股神经前皮支和大隐静脉属支,深层
有股神经肌支和膝上内侧动脉分布。
[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瘾疹,湿疹,丹毒,皮肤瘙痒,小便淋涩,
股内侧痛。
[配穴举例] 配曲池、委中治荨麻疹,配隐白治血崩,配梁丘、足三里治膝关节炎
【主治】 胃痛,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痢疾,便
秘,痔疾,脚气,体重节痛。
【配穴举例】 配陷谷、大肠俞治肠痈痛(《针灸大成》)配公
孙治食不化(《针灸资生经》);配内关、足三里治急性胃肠炎(《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