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太阴脾经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足太阴脾经徇行及穴位功效课件
足太阴脾经及腧穴主治脾胃疾病、妇科及前阴病和经络徇 行部位的病症。如胃脘疼痛、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 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疼痛等症。
主要经穴
05
04
10
主要经穴
01 隐白 02 公孙 03 商丘 04 三阴交 05 地机 06 阴陵泉 07 血海 08 冲门 09 大横 10 大包
【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养生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 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 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 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後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 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女子症瘕;腹胀、腹痛、 食欲不振,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
7、血海
【定位】屈膝,在髕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 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 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 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中午饭建议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 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 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谢谢 大家
2、公孙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 后约1寸;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 取穴。
主要经穴
05
04
10
主要经穴
01 隐白 02 公孙 03 商丘 04 三阴交 05 地机 06 阴陵泉 07 血海 08 冲门 09 大横 10 大包
【主治】气喘;胸胁痛;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养生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 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 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 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後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 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女子症瘕;腹胀、腹痛、 食欲不振,腹泻,痢疾、小便不利,水肿。
7、血海
【定位】屈膝,在髕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的隆起处;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 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 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 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中午饭建议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 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 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谢谢 大家
2、公孙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 后约1寸;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 取穴。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培训课件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51
5.3 足太阴脾经小结
1.经脉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胫骨后 缘,大腿内侧前缘,经腹、胸部,止于腋下第六 肋间。体内路径:属脾络胃,有支脉夹咽喉,连 舌本,散舌下;有支脉从胃上膈,流注心中。 联系脏腑器官包括:脾、胃、心、膈、咽、舌。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52
2.取穴要点: 足大趾内侧甲角旁0.1寸取隐白。 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取公孙。 内踝尖上3寸取三阴交。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取阴陵泉。 髌底内端上2寸取血海。 腋中线第六肋间隙取大包。
遇事能够周密思考
▪ 病理: ▪ 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影响气的正常运
行—脾气壅塞结滞—脾失健运—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思则气结”。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23
总结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左侧,“与胃以膜相连”
形态:正脏形如刀镰,色紫赤。副脏散膏半斤,色灰 白。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举,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其 华为唇,在志为思。为阴中之至阴,通于长夏之气。
脾 带。治疗月经不调,阳 和 痿,遗精 胃 偏于通利下焦,利湿,
治疗小便不利,水肿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44
7、血海 xuehai SP10
定位: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 隆起处。
取法:屈膝,医生以左手掌心置于患者右侧 髌骨上缘,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指与 食指呈45°角,拇指尖为穴。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癫狂,多梦,惊风,晕厥,胸痛。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32
足太阴脾经医学宣教
33
应用:月经过多配三阴交、血海、气海。 崩漏配大敦用直接灸。 便血配足三里。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 血证多用灸法。
4足太阴脾经
四足太阴脾经
㈠经脉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八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三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见图3-24)。
㈡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直刺l~1.5寸。孕妇禁针。
地机(SP 8)
郄穴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②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
直刺l~1.5寸。
阴陵泉(SP 9)
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Fra bibliotek处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②膝痛。
直刺1~2寸。
血海(SP 10)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见图3-27)。简法见书
直刺0.5~0.8寸。
公孙(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
直刺0.6~1.2寸。
三阴交(SP 6)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③心悸,失眠,高血压;④下肢痿痹;⑤阴虚诸症。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直刺l~1.5寸。
大包(SP 21)
脾之大络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㈢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8/21)
常用腧穴
定位
㈠经脉循行: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小腿内侧的中间,至内踝上八寸后循行于小腿内侧的前缘,经膝股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络胃,上膈,经过咽,止于舌;分支从胃注心中;另有一条分布于胸腹部第三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穴(见图3-24)。
㈡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直刺l~1.5寸。孕妇禁针。
地机(SP 8)
郄穴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②腹痛,腹泻,小便不利,水肿。
直刺l~1.5寸。
阴陵泉(SP 9)
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Fra bibliotek处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②膝痛。
直刺1~2寸。
血海(SP 10)
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见图3-27)。简法见书
直刺0.5~0.8寸。
公孙(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
直刺0.6~1.2寸。
三阴交(SP 6)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③心悸,失眠,高血压;④下肢痿痹;⑤阴虚诸症。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②瘾疹,湿疹,丹毒。
直刺l~1.5寸。
大包(SP 21)
脾之大络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急性扭伤,四肢无力。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㈢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8/21)
常用腧穴
定位
《足太阴脾经络》课件
足太阴脾经络与消化系 统疾病的关系:足太阴 脾经络异常可能导致消 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 良、便秘、腹泻等。
足太阴脾经络与消化 系统疾病的治疗:通 过调理足太阴脾经络 ,可以改善消化系统 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足太阴脾经络与妇科疾病 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月经不调 的关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痛经的关 系
足太阴脾经络与不孕不育 的关系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脾经: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 主四肢
线经足
第 三
和络太 章
穴的阴
位路脾
足太阴脾经络的路线
●
穴位名称:隐白穴
●
位置: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
●
功能:调理脾胃,治疗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
足太阴脾经络的现代研究:现 代医学对足太阴脾经络的研究 和应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基本概念 和组成
足太阴脾经络:中医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络
基本概念:足太阴脾经络是十二经脉之一,起于足大趾,止于胸中
组成:足太阴脾经络由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阴脾络组成
功能:足太阴脾经络具有调节脾胃、运化水谷、滋养全身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功能和作 用
足太阴脾经络的穴位配对 及治疗
足太阴脾经络的穴位配对原则:根据穴位 的功能和位置进行配对,以增强治疗效果。
常用穴位配对:例如,三阴交配血海, 可以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阴陵 泉配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不和、腹胀 等问题。
配对穴位的功效:例如,三阴交配血海, 可以调和气血、舒缓情绪;阴陵泉配足 三里,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
4足太阴脾经(已完成)PPT课件
操作:直刺0.5-1.0寸。多用补法,因脾多虚证。
-
8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
9
小腿4穴
w 小腿4穴。以内踝尖、 w 胫骨内侧缘为取穴标志。
w 三阴交 w 漏谷 w 地机 w 阴陵泉
-
10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功能: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功可健脾摄血,
-
18
大包 (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 隙处。
主治: ①咳嗽,胸胁胀痛。
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大包主治急性腰 背颈胸扭伤 配伍: 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 食多身瘦:配脾俞穴、章门穴 配伍: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3~ 0.5寸。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 局部酸胀。可灸,艾炷灸3壮, 艾条灸10~20分钟。
-
16
大横
w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w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肠炎、肠梗阻、肠寄生虫)。
同天枢 w 功能: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w 配伍: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痛 w 操作: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
-
17
胸部穴
胸部穴,多在前正中线 旁开6寸,以肋间隙为标志。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
11
三阴交
配穴举例:
⑴配次髎治疗痛经,月经前针刺;
⑵配中极、阴陵泉治疗小便不利,遗尿;
⑶配人中、内关治疗中风后遗症;醒脑开窍 石学 敏
⑷配神门治疗失眠.
总之,三阴交是临床最常用的腧穴之一.临床上配穴 不同,主治就有区别.因此须祥辩其证,恰配其穴,方 收良效.
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据现代实验研究, 针刺或电针合谷,三阴交,20分钟后,孕妇宫缩明显 加强。
-
8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
9
小腿4穴
w 小腿4穴。以内踝尖、 w 胫骨内侧缘为取穴标志。
w 三阴交 w 漏谷 w 地机 w 阴陵泉
-
10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功能: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功可健脾摄血,
-
18
大包 (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 隙处。
主治: ①咳嗽,胸胁胀痛。
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大包主治急性腰 背颈胸扭伤 配伍: 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 食多身瘦:配脾俞穴、章门穴 配伍: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3~ 0.5寸。治颈部扭伤可向上斜刺, 局部酸胀。可灸,艾炷灸3壮, 艾条灸10~20分钟。
-
16
大横
w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w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肠炎、肠梗阻、肠寄生虫)。
同天枢 w 功能: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w 配伍: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痛 w 操作: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
-
17
胸部穴
胸部穴,多在前正中线 旁开6寸,以肋间隙为标志。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
11
三阴交
配穴举例:
⑴配次髎治疗痛经,月经前针刺;
⑵配中极、阴陵泉治疗小便不利,遗尿;
⑶配人中、内关治疗中风后遗症;醒脑开窍 石学 敏
⑷配神门治疗失眠.
总之,三阴交是临床最常用的腧穴之一.临床上配穴 不同,主治就有区别.因此须祥辩其证,恰配其穴,方 收良效.
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据现代实验研究, 针刺或电针合谷,三阴交,20分钟后,孕妇宫缩明显 加强。
4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 12.冲门(SPl2)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13.府舍(SPl3)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14.膻结(SPl4)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15.大横(SP15)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临床应用: ❖ 前人经验: ❖ 按语: ❖ 操作: ❖ 16.腹哀(SPl6)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2)太,大也,始也.穴属脾经土穴,土生 金,金色白,穴为金气所始。又太白为星象 名,即金星,亦含土能生金之意,故以名之。
❖ 在拇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 侧动 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 神经分支。
❖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 证;
❖ ②体重节痛。
❖ 1.太白配隐白治疗月经过多:先刺太白,用捻转补 法,留针15~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出 针后患者用艾条(清艾)灸太白,隐白,每穴10分钟。 日1~2次。(山东滨州卫校王大生)
四、足太阴脾经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 (一)1. 2. 3. 4. 5. (二)主治概要: (三)本经腧穴(2l穴) 1.隐白(SPl) 定位: 穴位释义: : 主治: 临床应用: 前人经验: 按语: 操作: 2.大都(SP2)荥穴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操作: ❖ 3.太白(SP3)输穴;原穴 ❖ 定位: ❖ 穴位释义: ❖ 解剖: ❖ 主治: ❖ 临床应用: ❖ 前人经验: ❖ 按语: ❖ 操作: ❖ 4.公孙(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 定位: ❖ 穴位释义:
中医经络之——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 B 经脉病: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2019/3/15 7
足太阴脾经
4、脾经上潜伏着哪些疾病?
脾经是阴经,跟脏腑关系最密切,当它不通时,人
16
2019/3/15
大都 Dadu(SP 2)
【配穴】
1、配足三理治腹胀。
2、配太白治胃心痛。
3、配商丘、阴陵泉治诸下利。 4、配经渠治热病汗不出。 5、配昆仑、期门、阴陵泉、中脘治暴泄。
2019/3/15
17
太白 Taibai(SP 3)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 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 白肉际凹陷处。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 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 处取穴。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 土;脾之原穴。
【功用】健脾胃,调冲任。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 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 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19/3/15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9
太白 Taibai(SP 3)
【配穴】
1、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2、配公孙治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
3 、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
1、主要病候:
A 脏腑病: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 B 经脉病: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2、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2019/3/15 7
足太阴脾经
4、脾经上潜伏着哪些疾病?
脾经是阴经,跟脏腑关系最密切,当它不通时,人
16
2019/3/15
大都 Dadu(SP 2)
【配穴】
1、配足三理治腹胀。
2、配太白治胃心痛。
3、配商丘、阴陵泉治诸下利。 4、配经渠治热病汗不出。 5、配昆仑、期门、阴陵泉、中脘治暴泄。
2019/3/15
17
太白 Taibai(SP 3)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 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 白肉际凹陷处。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 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 处取穴。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 土;脾之原穴。
【功用】健脾胃,调冲任。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 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肠痉挛; 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月经不调; 3.其它:心肌炎,胸膜炎,癫痫,足跟痛。 刺法:直刺0.5~0.8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酸胀, 可扩散至整个足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19/3/15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9
太白 Taibai(SP 3)
【配穴】
1、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2、配公孙治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
3 、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
培训学习资料-足太阴脾经-2023年学习资料
足太陰脾經-Zutaiying Pijng-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三常用腧穴(本经21穴)-1、隐白(井穴-定位:足大趾内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①崩漏-月经过多血-尿血-②胃痛-呕吐-公孙-腹胀泄泻-®癫狂痫-惊风-多梦-刺灸:浅刺0·1寸。-可灸。
足太阴脾经-The Spleen Meridian-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 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2.月-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溉要。-·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9足太阴脾经-PPT课件
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冲脉)-定位: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公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3、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①腹胀肠鸣-泄泻-阴陵泉一·一-②月经不调-痛经 闭-地机一-带下阴挺难产不-7-育阳萎遗精遗尿-稀谷-小便不利水肿-三明交-6寸-③下肢痿痹-脚气疝气-④ 眠-刺灸:直刺1~1.5寸。可灸。-脾经穴(小腿)-孕妇慎用。
1、体表路线-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一→-内踝前一→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一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 -寸后一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一-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一→止于腋中-线第六助间(大包穴)。(在腹部-分出流注 中交于心经。
2、体内联系-属脾,络胃。-并与咽、舌、心联系。
二主要病候-①胃痛1-食则呕-暖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②舌根强痛-③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阴陵泉·-②水肿-地机·一-7 -小便不利或失禁-稀谷一-③膝关节痛-三明交一-6寸-刺灸:直刺1~2寸。-可灸。-脾经穴(小腿)
足太阴脾经教程课件
[ 主治] 1 腹胀,腹痛,泄泻。 2 小便不利,水肿。 3 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4 腰痛,下肢痿痹。 [ 配伍] • (1)配血海,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
经不调。 • (2)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
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 [ 刺灸法]直刺1~1.5寸。
1
2 9、阴陵泉*
(SP9)合穴
•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
1 腹胀,泄泻,黄疸,尿失禁,水 肿,小便不利。
2 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 下。
3 膝痛。
[ 配伍] • (1)、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
腹寒。 • (2)、配水分,有利尿行水消肿的作用,主
治水肿。 • (3)、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冈,
脾 1
7、漏谷 (SP7)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 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 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
➢ [主治]
➢(1)腹胀、肠鸣。 ➢(2)小便不利,遗精。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肿
痛。
➢ [ 刺灸法]直刺1~1.5寸。
脾 1 1
8、地机* (SP8)郄穴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 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
➢ 《灵枢·经脉》脾之大络, 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 布胸胁。
交出厥阴之前
足 前肝
内踝上八寸
中脾
后肾
髀 脾前
肝中
肾后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 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 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 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 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 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经不调。 • (2)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
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 [ 刺灸法]直刺1~1.5寸。
1
2 9、阴陵泉*
(SP9)合穴
•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
1 腹胀,泄泻,黄疸,尿失禁,水 肿,小便不利。
2 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 下。
3 膝痛。
[ 配伍] • (1)、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
腹寒。 • (2)、配水分,有利尿行水消肿的作用,主
治水肿。 • (3)、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冈,
脾 1
7、漏谷 (SP7)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 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 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
➢ [主治]
➢(1)腹胀、肠鸣。 ➢(2)小便不利,遗精。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肿
痛。
➢ [ 刺灸法]直刺1~1.5寸。
脾 1 1
8、地机* (SP8)郄穴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 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
➢ 《灵枢·经脉》脾之大络, 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 布胸胁。
交出厥阴之前
足 前肝
内踝上八寸
中脾
后肾
髀 脾前
肝中
肾后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 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 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 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 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 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腹泻配脾俞。 黄疸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
(《中国针灸学概要》) 水肿配水分。(《百症赋》) 淋证、癃闭配箕门。 遗尿配阳陵泉。 膝痛配足三里、血海、梁丘。
操作:直刺1~2寸。 备考:合穴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三阴交
阴陵泉
共性
特性
健 偏于补益肝肾,调经止
脾 带。治疗月经不调,阳 和 痿,遗精 胃 偏于通利下焦,利湿,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取法:弓形的第一跖骨后缘下方,赤白肉际。 作用:健脾化湿,和胃行气。 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胀肠鸣,
腹痛,泄泻,痢疾,心烦失眠,水肿,发 狂妄言,嗜卧,脚气。
应用:胃脘痛配中脘、内关。 痢疾配大肠俞、天枢。 脚气配冲阳、足三里。(《大成》)
操作:直刺0.6~1.2寸。 备考:足太阴经络穴。
备考:井穴。
太白 Taibai SP3
定位:在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作用:摄血宁神。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体 重节痛。 应用: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主治肠鸣腹泻。
配复溜、足三里主治腹胀。 操作:直刺0.5~0.8寸。 备考:备考:输穴,原穴。
公孙 Gongsun SP4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小 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 足厥阴经之前,上行于小腿及大腿内侧 前缘,经腹部和胸部前外侧,止于腋下 第六肋间。
体内:属脾,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 下,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与手少阴 心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 胀、厥冷等症。 (三)主治概要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
胃痛。 前阴病: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
尿,遗精。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
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 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 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经,二十一穴太阴经。
配肾俞、中极、三阴交主治痛经。 • 操作:直刺1~2寸。 • 备考:郄穴。
阴陵泉 Yinlingquan SP9
定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取法:沿小腿内侧后缘由下往上推,至胫
骨向内上弯曲之处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健脾化湿,利尿消肿。 主治: 腹胀,水肿,黄疸,淋证,癃闭,遗
尿,遗精,膝痛。
2.取穴要点: 足大趾内侧甲角旁0.1寸取隐白。 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取公孙。 内踝尖上3寸取三阴交。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取阴陵泉。 髌底内端上2寸取血海。 腋中线第六肋间隙取大包。
3.主治要点 脾胃病: 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鸣,
胃痛。 前阴病: 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尿,
遗精。 外经病: 下肢痿痹,脚气。 4.特殊作用 隐白治血证、神志病。 三阴交治难产。 血海治皮肤病。 大包治络脉病。源自隐白 Yinbai SP1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作用:健脾安神,调经统血。 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
漏,癫狂,多梦,惊风,晕厥,胸痛。
应用:月经过多配三阴交、血海、气海。 崩漏配大敦用直接灸。 便血配足三里。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治 血证多用灸法。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 备考: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交会穴 。
地机 Diji SP8
• 定位: 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 穴下3寸。
• 作用: 健脾理血。 • 主治: 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腹痛,
腹泻等脾胃病。小便不利,水肿等水湿病症。 • 应用:配血海主治月经不调。
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内关通阴维 脉,共治心、胸、胃病。
三阴交 Sanyinjiao SP6
定位: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作用:健脾化湿,疏肝补肾。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崩
漏,带下,阴挺,痛经,难产,遗精, 阳萎,疝气,遗尿,失眠,下肢痿痹, 脚气。
应用:腹胀、腹泻、肠鸣配天枢、合谷。 月经不调、痛经配中极、天枢、行间。 带下配阴陵泉、气海。 遗精配气海。(《百症赋》) 遗尿配中极,膀胱俞。
5.操作要点:
胸部腧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腹 部腧穴注意少提插。
身疼痛,四肢无力。
应用:胁肋痛配肝俞、期门。(《大成》) 身痛四肢无力配足三里。(《大成》)
操作: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深部为肺 脏,不可深刺。
备考:脾之大络。
足太阴脾经小结
1.经脉走向: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内侧胫骨 后缘,大腿内侧前缘,经腹、胸部,止于腋下 第六肋间。体内路径:属脾络胃,有支脉夹咽 喉,连舌本,散舌下;有支脉从胃上膈,流注 心中。 联系脏腑器官包括:脾、胃、心、膈、咽、舌。
月经不调配带脉。(《资生经》) 瘾疹配三阴交、合谷,曲池。 操作:直刺1~1.2寸。
大横 Daheng SP15
定位:在脐中旁开4寸。 作用:通调肠腑。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疾病。 应用:配四缝或足三里主治肠道蛔虫证。 操作:直刺1~1.2寸。
大包 Dabao SP21
定位:在胸侧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作用:理气通络 主治:胸胁胀满,咳嗽,气喘,胁肋痛,全
治疗小便不利,水肿
血海 xuehai SP10
定位: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 头隆起处。
取法:屈膝,医生以左手掌心置于患者右 侧髌骨上缘,食指至小指向上伸直,拇 指与食指呈45°角,拇指尖为穴。
作用:调理营血,清热祛风。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
疹,湿疹,丹毒,股内侧痛。 应用:崩漏配关元,膈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