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的脏腑与组织器官
联系的脏腑:脾 胃 心 联系的组织器官:咽 舌
足太阴脾经病候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 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 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 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 大指不能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三阴交
配穴举例: ⑴配次髎治疗痛经,月经前针刺; ⑵配中极、阴陵泉治疗小便不利,遗尿; ⑶配人中、内关治疗中风后遗症;醒脑开窍 石学敏 ⑷配神门治疗失眠. 总之,三阴交是临床最常用的腧穴之一.临床上配穴不 同,主治就有区别.因此须祥辩其证,恰配其穴,方收良 效. 操作: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据现代实验研究,针 刺或电针合谷,三阴交,20分钟后,孕妇宫缩明显加强。
足太阴络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 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 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足太阴经别
足太阴之正,别上至髀,合于阳明。与 别俱行,出上结于咽,贯舌本。
足太阴经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 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 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 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 于脊。 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 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 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与脊内痛。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经脉循行 病候 腧穴
足太阴脾经循行
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 白肉际,过核骨后,上 内踝前廉,上月耑(踹 chuai)内,循胫骨后,交 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 内前廉,入腹,属脾, 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 注心中(脾之大络,名 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 布胸胁)。
隐白(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末端,距指甲角0.1寸. 功能: 健脾统血,疏肝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①血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麦粒灸三壮 ②脾胃病:如腹胀。 ③心胸神志病。癫狂,多梦,惊风。 配穴举例: ⑴配神门,厉兑治疗多梦、梦魇; ⑵配血海,三阴交治疗月经过多、崩漏,是古今治疗妇产科诸血证 的要穴。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治疗血证临床多用灸法。
大包
主治: ①咳嗽,胸胁胀痛。 ②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大包主
治急性腰背颈胸扭伤
用法 :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小 结
一.本经经穴主治重点:主要用于治疗与脾脏及脾经有密切 关系的胃,心,肺,肝,肾的有关疾病。 脾胃功能失调则表现为一系列消化系统的病症;心脾两虚 或心肝火旺,或脾虚生痰,痰迷心窍,均可出现一些神志方 面的病症,如心烦,失眠,多梦,甚至发为癫狂. 肺脾功能异常又可致水湿,痰饮为患如咳嗽,痰多,喘息, 水肿,黄疸等;肝脾为病不但会见头晕目眩,胸胁胀满, 还会出现一些消化系统的纳呆,腹胀等;脾肾两虚又可表 现为生殖、泌尿系统的病症如阳痿,遗精,遗尿,小便不利 或失禁,妇女月经不调,久不成孕,崩漏,带下等。此外,凡属 脾不统血所致出血症,本经经穴也可主治. 二.刺灸注意事项:⑴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 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肺脏。 ⑵三阴交孕妇禁针。 ⑶腹部穴位针刺达一定深度时,注意要少提插。
以有报道:血海配三阴交,膈俞,脾俞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得 良好疗效。(见《陕西中医》82年2期或83年6期针灸增刊。)另: 有抗过敏作用。
配伍 : ①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②配曲池、合谷主治风疹。
腹部5穴
腹部5穴。多在前正中线旁开 4寸。 冲门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 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 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府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 寸,冲 门上方0.7寸,距前正 中线4寸 腹结 在下腹部,大横下1.3 寸,距前正中线4寸 大横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哀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 寸,距前正中线4寸
小腿4穴
小腿4穴。以内踝尖、胫骨内 侧缘为取穴标志。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 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 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 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地机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 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 下3寸 阴陵泉 在小腿内测,当胫骨 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复习思考题
简述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 足太阴脾经与哪些脏腑器官相联系?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及主治:隐白、公 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指出下列腧穴的定位:太白、地机、大 横、大包。 指出分布在足太阴脾经上的特定穴。
足太阴腧穴
腧穴 共21穴 起于隐白,至于大包 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部5穴
足部5穴。以第1趾骨、第 l跖 趾关节、趾甲角为标志。 隐白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 趾甲角0.1寸 大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 本节(第 l跖趾关节)前下方赤 白肉际凹陷处 太白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 本节(第 l跖趾关节)后下方赤 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 在足内侧缘,当第1趾 骨基底的前下方 商丘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 点处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功能: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功可健脾摄 血,补肝益肾而治疗与三经有关的各病症。 主治:①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产, 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男子遗精,阳痿,疝气, 遗尿等。对发育较差的小儿遗尿有良好效果。 ②肠鸣腹胀,泄泻,便秘; ③失眠,多梦; ④此外本穴还主治下肢痿痹,脚气等证。应用三阴交治 疗中风偏瘫患者伴足内翻后遗症。
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 际处。 功能:健脾益胃,通调冲脉,安神志。 “公孙冲脉胃心胸” 主治:①脾胃病,水湿为患: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 泻,痢疾。公孙对急性胃痛属实证者效果最佳 ②神志病:心痛,胸闷。 配穴举例: ⑴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疾病,尤对这些部位疼痛效好. 《席弘赋》说: “肚痛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⑵配中脘、足三里可健脾化湿主治饮食停滞。 操作:直刺0.5-1寸.捻转运针的同时,其针感可循经上 行,治疗胃腑病症,若其针感传至腹部,且出现肠鸣音, 疗效尤佳。
大腿2穴
大腿2穴。以髌底为 标志。 血海 屈膝,在大腿 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寸,当股四头肌内 侧头的隆起处 百虫

箕门 在大腿内侧, 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 血海上6寸
血海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 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右手掌心按于患者右 膝髌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 尖下是穴. 功能:调血,祛风,除湿。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 ②皮肤瘾疹,湿疹瘙痒,丹毒.血海以理血而见长,所
大横
主治:泄泻,便秘,腹痛。同天枢
胸部穴
胸部穴,多在前正中线旁开6 寸,以肋间隙为标志。 食窦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 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命关 天溪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 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乡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 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周荣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 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大包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 第6肋间隙处
太白(输穴,原穴)
定位:当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化湿.(原穴主治脾胃脏病,输穴主治 肢体病) 本穴 主治:①胃痛,腹胀, 腹痛,泄泻, 痢疾,便秘,纳呆(皆责 之于脾胃功能失调)。脾俞 ②体重节痛,脚气。 配伍举例: ⑴配足三里,内关,中脘,天枢治疗腹痛,腹胀,呕吐,泄 泻; ⑵配大肠俞,天枢,支沟治疗便秘. 虚秘 操作:直刺0.5-1.0寸。多用补法,因脾多虚证。
地机(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 陵泉下3寸. 功能:健脾,调血. 主治:①本脏腑病:腹胀,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 利。 ②月经不调,痛经,男子遗精。地机治疗实证痛经,能 达到即刻止痛的效果。肾经穴 ③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举例: ⑴配血海,三阴交,次髎等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⑵配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等治疗遗精,腰痛等。 操作:直刺1.0-1.5寸。
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能:健脾利湿,舒筋活络。属水,应于肾 主治:①水湿所致疾病:腹胀, 水肿,黄疸,泄泻,小便 不利或小便失禁 ②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 阳虚 ③膝痛. 配伍 : ①配水分可行水消肿主治水肿; ②配天枢、足三里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③配关元、三阴交治疗阴茎痛。 ④配阳陵泉主治膝关节积液。 用法: 直刺1~2寸;可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