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所生病出现

合集下载

知识:人体穴位之足太阴脾经

知识:人体穴位之足太阴脾经

知识:人体穴位之足太阴脾经这次,再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此经主要病候包括:胃脘痛、腹胀、饮食不化、呕吐、心下急痛、心烦、便溏、下痢、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知识:人体穴位之足太阴脾经1.隐白位于足大趾内侧端,在距趾内侧爪甲角约一分处取穴。

主治呕吐、暴泄、癫狂。

针灸针1~2分,灸2~3壮。

2.大都位于足大趾本节前陷中,在足大趾内侧,趾蹠关节前赤白肉际取穴。

主治胃痛、腰痛、便秘。

针灸同上穴。

3.太白位于足内侧核骨下,在第一蹠骨小头后赤白肉际取穴。

主治胃痛、霍乱、腰痛。

针灸针3分,灸3~5壮。

4.公孙位于足大趾内侧本节后,于太白后一寸,赤白肉际取穴。

主治胃痛、膨胀。

针灸针5~8分,灸3~5壮。

5.商丘位于内踝下微前陷中,在当足内踝的前下方陷中(在中封、照海之间)取穴。

主治肠鸣腹胀、溏泻、便秘、痔疮。

针灸针3分,灸3壮。

6.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于内踝直上3寸处,当胫骨后缘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失眠、脾胃虚弱。

针灸针5~8分,灸5~10壮。

孕妇禁针。

知识:人体穴位之足太阴脾经7.漏谷位于内踝上6寸,从三阴交直上3寸、骨后缘陷中取穴。

主治腹胀满急、偏坠、腿膝冷、麻痹不仁。

针灸针5~8分,灸3~5壮。

8.地机穴位位于膝下5寸,从阴陵泉下3寸,胫骨后缘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小便不利、失精。

针灸针5~8分,灸3~7壮。

9.阴陵泉位于膝内侧辅骨下,于内辅骨下凹陷中取穴。

主治:同上穴。

针穴针5分,灸3~5壮。

10.血海位于膝上内侧,赤白肉际。

屈膝垂足正坐,在辅上廉之上方2寸处取穴。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腿内侧生疮痒痛。

针灸针5分~1寸,灸3~5壮。

11.箕门位于在阴股内动脉处。

正坐,从血海上6寸动脉应手处取穴。

主治小便不通,遗弱,鼠蹊肿痛。

针灸针3~5分(避开血管,不可深刺),灸3~5壮。

12.冲门位于大横穴下5寸横骨两端约文中。

仰卧,从任脉曲骨穴旁开3寸5分取穴。

主治腹寒积聚疼痛、疝痛、癃闭。

【中医学堂】足太阴脾经

【中医学堂】足太阴脾经

【中医学堂】足太阴脾经足太阴经穴主治《内经》曰:『脾者,谏议之官,智周出焉。

』脾者,仓禀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孤脏以灌四旁。

脾主四肢,为胃行津液。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其液涎。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

甘伤肉,酸胜甘。

足太阴脾经穴歌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穴,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左右四十二穴)。

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取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与井荥俞经合也。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巳土之脏,脉在右关,实则饮食消而肌肤滑泽,虚则身体瘦而四肢不举。

脐凸肢浮生之难,口青唇黑死之易。

去病安生,理宜调摄,戒满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因饮食劳倦之灾,修温多辛少之剂,饮食审寒热之伤,汤药兼补泻之置。

气别寒热温凉,用适其宜;味辨甘补苦泻,行当熟记。

如白朮健脾消食,必青皮枳实;人参缓土和气,须半夏橘红。

柴胡除不足之热,佐之甘草升麻;黄耆去有汗之火,辅之芍药川芎。

气虚呕而人参茱萸,脾寒吐而丁香半夏。

泄泻手足冷而不渴兮,附子干姜,霍乱吐泻兼而不药兮,胡椒绿豆。

脾冷而食不磨兮,平胃宜加砂蔻;胃寒而饮不消兮,本方更入参苓。

香附微寒,与缩砂消食化气,更妙安胎;沉香少温,共藿香助土调中,奇消水肿,破血消症兮,三棱莪朮;去瘀除疼兮,蒲黄五灵。

茴香治霍乱转筋,共济木瓜乌药;辣桂主中焦气滞,相扶枳壳生姜。

人体经络之足太阴脾经(9-11点)

人体经络之足太阴脾经(9-11点)

人体经络之足太阴脾经(9-11点)馫悦馫悦工作坊今天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

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

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

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

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

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

脚部容易冰冷、浮肿、身体有倦怠感。

因为经常失眠,故身体感觉不适,不活跃。

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

1、穴位图:(共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2、经脉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3、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太阴脾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

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

有止血的疗效。

过敏性鼻炎。

大都:脾虚大便无力,心中有火不欲食,以及缺钙引起的腰痛、腿抽筋。

太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健脾要穴。

各种脾虚、腹泻便秘、血糖高低。

公孙:八脉交会穴,妇科诸症的要穴(痛经、不孕、崩漏)。

胃痛、胃胀、胃下垂。

胃经头痛。

配内关,高血压、手麻、腰痛。

血海:出血、淤血、贫血。

中医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培训3

中医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培训3

关于“肝阳上亢”导致眩晕的治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补养气血,健运脾胃2、平肝潜阳,滋养肝肾3、燥湿祛痰,健脾和胃4、祛瘀生新,通窍活络关于眩晕的常见病因,以下选项错误的是:1、肝阳上亢2、肾精不足3、气血亏虚4、感受时邪一鼓胀患者,主证表现为“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

”是以下哪项所致鼓胀:1、气滞湿阻2、寒湿困脾3、湿热蕴结4、肝脾血瘀关于鼓胀与水肿的鉴别,以下哪项不正确:1、病位2、肿胀3、治疗原则4、常用方剂关于黄疸的诊断,以下哪项正确的是:1、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2、小便黄多为首见症状,出现最早3、恶寒发热、纳差、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下列不属于胃阴不足所致呕吐的主证的是:1、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少,或仅吐涎沫,时有干呕2、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3、面色晄白,倦怠乏力4、口燥咽干,舌红少津5、脉细数泄泻的病机特点是:1、脾虚湿盛2、湿多成泄3、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下列哪种便秘的方药中不能使用大黄:1、热秘2、气秘3、冷秘4、虚秘“粪质不甚干结,排出断续不畅,腹胀痛,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是下列哪种便秘的特点:1、热秘2、气秘3、冷秘4、虚秘“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是下列哪种泄泻的主证:1、感受寒湿2、暑湿泄泻3、湿热内盛4、肝气乘脾5、食滞胃肠有关肾阴虚与肾阳虚引起的腰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肾阴虚与肾阳虚引起的腰痛疼痛特点不同2、肾阴虚常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3、肾阳虚常有少腹拘急,手足不温,少气乏力4、肾阴虚者舌红少苔,脉弦细数5、肾阳虚者舌淡,脉沉细下列西医疾病中属于中医腰痛证范畴的是:1、骨伤科疾病引起的腰痛2、肾与膀胱疾病引起的腰痛3、妇科疾病引起的腰痛4、腰肌劳损引起的腰痛胁痛的治疗应当首先区分下列哪项:1、外感内伤2、在气在血3、虚实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什么:1、理气和胃止痛2、滋养胃阴,和中止痛3、温中健脾,和胃止痛4、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臭秽或便秘,苔厚腻,脉滑”是下列哪种腹痛的主证:1、寒邪内阻2、湿热壅滞3、中虚脏寒4、饮食积滞5、气滞血瘀消渴的治疗原则是:1、清热润燥、养阴生津2、清热润肺,生津止渴3、清胃泻火,养阴增液4、滋阴固肾下列有关消渴诊断的描述错误的是:1、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消渴病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2、多发于中年以后,以及嗜食膏梁厚味,醇酒炙煿之人3、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4、因痈疽、眼疾、心脑病症就诊者,如“三多”及消瘦的症状不明显,不考虑消渴下列不属于消渴病因的是:1、饮食不节2、情志失调3、劳欲过度4、禀赋不足5、湿毒浸淫消渴的病位在于:1、脾、肺、肾2、脾、胃、肾3、肺、胃、肾消渴的辨证要点中首先要辨:1、辨寒热2、辨部位3、辨标本4、辨本证与并发症以下哪项为中风的先兆症状:1、眩晕、头痛、耳鸣,或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一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2、呕血、便血,壮热,喘促,顽固性呃逆,瞳神异常,四肢厥冷3、神思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4、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关于肝郁化火所致不寐的主证,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1、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2、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3、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腿软,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4、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关于“不寐”的说法中,以下哪项不正确:1、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2、病位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与肝、胆、脾、胃、肾无关3、病因很多,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禀赋不足等几个方面4、其主要病机,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不安一心悸患者,主证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七)腧穴
本经共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 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 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隐白 SP1 (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功效】调经统血,健脾宁神,醒脑开窍。
【主治】1.多用于血证:如月经过多,崩漏, 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2.癫狂,多梦,惊风,昏厥。 3.腹胀,泄泻。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 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 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三)主治概要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便秘,肠 鸣,胃脘痛。
前阴病:月经不调,崩漏,小便不利,遗 尿,遗精。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
阴陵泉 SP9 (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
陷处 。
【功效】健脾渗湿,益肾固精。 【主治】1.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
不利或失禁。 2.妇人阴痛,阴茎痛,遗精。 3.膝关节痛。 【操作】直刺1.0~1.5寸;可灸。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三阴交
阴陵泉
共性
特性
健 偏于补益肝肾,调经止带。治 脾 疗月经不调,阳痿,遗精。
(四)络脉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 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 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五)经别
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 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 合也。
(六)经筋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 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 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 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 内者,著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 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 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 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输,命曰孟秋痹也。

足太阴脾经——商丘穴:各种炎症的特效穴

足太阴脾经——商丘穴:各种炎症的特效穴

足太阴脾经——商丘穴:各种炎症的特效穴商丘穴定位此穴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穴位图三秒取穴视频名称释义商丘。

商,古指漏刻,计时之器也。

丘,废墟也。

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

该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该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此风气的执行是快速通过本穴,强劲的风气吹走了该穴中的脾土微粒,地部脾土如废墟一般,故名商丘。

功能作用健脾化湿,通调肠胃,利胆退黄,宁心安神。

主治疾病胃痛,腹胀,肠鸣,泄泻,黄疸,便秘,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腓肠肌痉挛,乳腺疾病,感冒后恶心呕吐,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商丘穴是治疗各种炎症的特效穴。

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商丘穴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

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我们一定要多揉多灸商丘穴。

另外,商丘穴是一个能预防和治疗痔疮的穴位,和肾经的复溜穴结合使用,效果会更明显。

治疗因身体能量大量消耗导致的乳腺疾病,怀孕受阻:有的女性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上有诸多的不如意,导致心情郁闷,大量消耗了身体的能量。

此时,脾脏如果不能及时将营养物质送去弥补身体的损耗,对女性来说,很容易出现乳腺系统的毛病,严重的还会影响受孕。

在这个问题上,商丘穴可以说是一个福音一般的穴位。

经常按压此穴,对乳腺的保养以及提高受孕的机会有很大好处。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流注足太阴脾经流注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隐白穴)循指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太白穴)上内踝前廉(商丘穴)上腨内(腨谓胫之鱼腹也)循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阴陵泉穴)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肢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自此交入手少阴)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下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灵枢)○巳时自冲阳过交与隐白循腿腹上行至腋下大包穴止(入门)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大仓(灵枢)足太阴脾经左右凡四十二穴足太阴脾经左右凡四十二穴隐白二穴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阴脉之所出为并针入一分留三呼禁不可灸(铜人) 大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本节前陷中(铜人)○在本节内侧白肉际(资生)○足太阴脉之所流为荣针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壮(灵枢) 太白二穴在足大指内侧核骨下陷中足太阴脉之所注为腧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公孙二穴在足大指本节之后一寸(铜人)○在太白后一寸陷中(入门)○足太阴络别走阳明针入四分可灸三壮(铜人) 商丘二穴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足太阴脉之所行为经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铜人) 三阴交二穴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铜人)○在骨后筋前(入门)○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昔有宋太子善医术逢一孕妇诊曰是一女徐文伯诊曰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性急欲剖视之文伯曰臣请针之泻足三阴交补手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之言故妊娠不可刺(铜人) 漏谷二穴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入三分禁不可灸(铜人) 地机二穴一名脾舍在别走上一寸空中在膝下五寸足太阴之郄(铜人)○在膝下五寸大骨后伸足取之(入门)○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 阴陵泉二穴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乃得之(铜人)○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资生)○曲膝取之(入门)○足太阴脉之所合针入五分留七呼禁不可灸(入门) 血海二穴在膝膑上内廉白肉际三寸(铜人)○在膝膑上三寸内廉骨后筋前白肉际(入门)针入五分可灸五壮(铜人) 箕门二穴在鱼腹上越筋间阴股内动脉应手(铜人)○在股上起筋间(灵枢)○在血海上六寸阴股内动脉应手筋间(入门)○可灸三壮禁不可针(入门) 冲门二穴一名慈宫上去太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两端约文中动脉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府舍二穴在腹结下二寸大横下三寸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此三脉上下三入腹络肝脾结心肺从胁上至肩此太阴郄三阴阳明之别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腹结二穴一名肠窟一名腹屈在大横下三寸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 大横二穴在腹哀下一寸六分(铜人)○平脐旁四寸半(入门)○去章门合为六寸(资生)○针入七分可灸五壮(铜人)○自期门至冲门去腹中行各当四寸半(资生) 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六分针入三分禁不可灸(铜人) 食窦二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中举臂取之针入四分可灸五壮(铜人) 天溪二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入四分可灸五壮(铜人) 胸乡二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入四分可灸五壮(铜人) 周荣二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针入四分禁不可灸(铜人) 大包二穴在渊液下三寸此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六穴去膺中行各六寸六分(资生)手少阴心经(共九穴)手少阴心经(共九穴) 极泉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横直天府三寸微高于天府八分针三分灸七壮主治心胁满痛肘臂厥寒四肢不收干呕烦渴目黄青灵在肘上三寸灸三壮主治头痛目黄振寒胁痛肩臂不举少海在肘下内廉二寸直青灵针五分灸三壮一日禁灸主治寒热齿痛目眩发狂癫痫羊鸣呕吐涎沫项不得回头风疼痛气逆瘰疬肘臂腋胁痛挛不举○主腋下瘰疬漏臂疼痛风痹瘙漏屈伸不得针三分留七呼泻五呼(千金)心疼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席弘赋)兼三里穴治两臂顽木(百证赋) 灵道在掌后一寸五分针三分灸五壮主治心痛悲恐干呕瘛疭肘挛暴喑不能言通里在腕侧后一寸陷中微向外针三分灸三壮主治热病头痛目眩面热无汗懊憹暴喑心悸悲恐畏人喉痹苦呕虚损数欠少气遗溺肘臂肿痛妇人经血过多崩漏○治目眩头疼可灸七壮(神农经)疗心惊(玉龙赋)兼大钟治倦言嗜卧(百证赋)治欲言声不出懊憹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声平仍欠数喉闭气难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针方信有神功(马丹阳) 阴郄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针三分灸三壮主治鼻衄吐血失音不能言霍乱胸中满洒淅恶寒厥逆惊恐心痛○止盗汗治小见之骨蒸(标幽赋)兼二间能疏通寒栗恶寒又兼后溪治盗汗之多出(百证赋) 神门在掌后锐骨端陷中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七壮炷如小麦主治疟疾心烦欲得冷饮恶寒则欲就温咽干不嗜食惊愦心痛少气身热面赤发狂喜笑上气呕血吐血遗溺失音健忘心积伏梁大人小儿五痫证手臂挛制○治癫痫失意(玉龙赋)同上脘治发狂奔走(百证赋) 少府在手小指本节后掌上横纹头骨缝陷中直劳宫针二分灸三壮一日七壮主治痎疟久不愈振寒烦满少气胸中痛悲恐畏人臂酸肘腋挛急阴挺出阴痒阴痛遗尿偏坠小便不利少冲在手小指内正端针一分留一呼灸一壮一日三壮主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火炎上眼赤血少呕吐血沫及心痛冷痰少气悲恐善惊口热咽酸胸胁痛乍寒乍热臑臂内后廉痛手挛不伸○可治心虚热壅(玉龙赋)兼曲池治发热(百证赋)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满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针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泽及此穴使气血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手少阴心经流注手少阴心经流注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肢者从心系上挟咽喉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少海穴)海循臂内后廉(灵道穴)抵掌后锐骨之端(神门穴)入掌内后廉(少府穴)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少冲穴自此交入手太阳)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谓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灵枢)○午时自太包交与极泉循臂行至小指少冲穴止(入门)手少阴心经左右凡一十八穴手少阴心经左右凡一十八穴少冲二穴一名经始在手小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阴脉之所出为井针入一分可灸二壮(铜人) 少府二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中直劳宫手少阴脉之所流为荣针入二分可灸五壮(铜人) 神门二穴一名锐冲一名中都在掌后锐骨之端动脉陷中手少阴脉之所注为腧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壮(铜人)○内经言心脏坚固邪不能容故手少阴独无输其外经病而脏不病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神门穴是也(纲目) 阴郄二穴在掌后脉中去腕五分(铜人)○在掌后五分动脉中手少阴郄针入三分可灸七壮(入门) 通里二穴在腕后一寸手少阴络别走太阳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 灵通二穴在掌后一寸五分手少阴脉之所行为经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 少海二穴一名曲折在肘内廉节后陷中(铜人)○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纲目)○在肘内廉节后陷中动脉应手屈肘得之(资生)○肘内廉横纹头尽处陷中曲手向头取之(入门)○手少阴脉之所入为合针入三分可灸三壮(铜人) 青灵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举臂取之可灸七壮禁不可针(铜人) 极泉二穴在臂内腋下筋间动脉入胸处针入三分可灸七壮(铜人)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共十九穴少泽在手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针一分留二呼灸一壮主治痎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心烦咳嗽瘛疭臂痛颈项痛不可顾目生翳及疗妇人无乳先泻后补○耳聋不得眠针小指外侧端近甲入一分半补之(千金)治妇人乳肿(玉龙赋)兼肝俞可治攀睛(百证赋)除心下寒(灵光赋)凡初中风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急以三棱针针少商商阳中冲少冲及此穴使气血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前谷在手小指外侧第二节纹头针一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热病汗不出痎疟癫疾耳鸣喉痹颈项颊肿引耳后咳嗽目翳鼻塞吐衄臂痛不得举妇人产后无乳后溪在手小指外侧第三节纹头针一分留二呼灸一壮一云三壮主治痎疟寒热目翳鼻衄耳聋胸满项强癫痫臂肘挛急五指尽痛○治项强不得回顾脾寒肘疼灸七壮(神农经)专治时疫痎疟(玉龙赋)专治督脉病癫狂(拦江赋)兼环跳治腿痛又偕劳宫可治消疸又同阴郄治盗汗之多出(百证赋)治头顶痛立安(通玄赋)兼列缺治胸项有痛(千金)一传早食午吐午食晚吐灸此左右二穴九壮立愈腕骨在手掌后横纹头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项肿寒热耳鸣目出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疟疾烦闷头痛惊风瘛疭五指制挛凡心与小肠火盛者当泻此浑身热盛先补后泻肩背冷痛先泻后补○又兼中脘治脾虚黄疸(玉龙赋)腕骨祛黄(通玄赋) 阳谷去腕骨一寸二分踝骨下微后些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主治癫疾发狂妄言左右顾热病汗不出胁痛项肿寒热耳聋耳鸣齿痛臂不举小儿瘛疭舌强○兼侠溪治颔肿口噤养老去阳谷一寸二分行向外针三分灸三壮主治肩臂酸痛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上下目视不明○兼天柱治目(百证赋)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筋挛脚痹不可屈伸支正去养老一寸七分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主治五劳癫狂惊风寒热颔肿项强头痛目眩风虚惊恐悲忧腰背酸四肢乏弱肘臂不能屈伸手指痛不能握○兼飞阳可治目眩(百证赋) 小海在肘后横去肘寸半针二分留七呼灸五壮七壮主治肘臂肩臑颈项痛寒热齿根肿风眩疡肿小腹痛五痫瘛疭肩贞在直巨骨下相去六寸去脊横开八寸少下直腋缝针五分灸三壮主治伤寒寒热颔肿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不举臑俞在肩贞上一寸外开八分针八分灸三壮主治臂酸无力肩痛引胛寒热气肿酸痛天宗在肩贞上一寸七分横往内开一寸针五分留六呼灸三壮主治肩臂酸疼肘外后廉痛颊颔肿秉风在臑俞上直对相去一寸五分针五分灸三壮主治肩痛不可举曲垣在下距天宗一寸五分上距肩井三寸少在二穴之中微向外些针五分灸三壮甲乙经日十壮主治肩臂热痛拘急周痹肩外腧在横直陶道四寸七分微高些针六分灸三壮主治肩脾痛发寒热引项挛急周痹寒至肘肩中腧在肩外腧上五分针三分留七呼灸十壮甲乙经作三壮主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天窗在直耳下二寸针三分灸三壮甲乙经作针六分主治颈瘿肿痛肩胛引项不得回顾颊肿齿噤耳聋喉痛暴喑○狂邪鬼语灸九壮瘾疹灸七壮(千金) 天容在颊车向后二寸大些针一分灸三壮主治瘿气颈痈不可回顾不能言齿噤耳鸣耳聋喉痹咽中如梗寒热胸满呕逆吐沫颧髎直瞳子髎二寸少在颧骨下针二分禁灸主治口面赤目黄眼不止肿齿痛○兼大迎治目眩妙(百证赋) 听宫耳前肉峰内面针三分灸三壮主治失音癫疾心腹满耳内蝉鸣耳聋○兼脾俞能祛心下之悲凄(百证赋)。

脾经病证的表现及分析

脾经病证的表现及分析

脾经病证的表现及分析足太阴脾经病证是指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脾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脾为胃行其津液,为十二经脉的根本,属足太阴经,主血少气旺,每日已时周身气血注于脾。

足太阴脾经临床表现: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症瘕、泄、水团、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足太阴脾经证候分析:脾经血少气旺,如果经气发生变动,因其脉连舌本,所以发生舌根强硬现象。

脾病失运,所以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若阴盛而上走阳明,故气滞而为嗳气;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为脾气得以输转而气通,所以矢气或大便后腹胀和嗳气就得以衰减或暂时消除。

脾主肌肉,湿邪内困,故身体皆重。

脾失健运,筋脉失养,则舌本痛,肢体关节不能动摇。

足太阴的脉,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下急痛。

脾经有寒,则为溏泄;脾经有郁滞则为症瘕。

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为黄疸,不能卧。

足太阳脾经起于大趾。

上膝股内前廉,故为肿为厥,为大趾不用等病。

中医认为脾属脏,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里。

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动化、主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作用。

运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运输至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能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

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以升为健”之说。

脾主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 后天为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转输营养物质,运化水液,统摄血液。

脾和肌肉、四肢、口唇有关。

1.脾主运化:一是运化水谷的精微。

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后,由脾来消化吸收,将其精微部分,通过经络,上输于肺。

【资料】足太阴脾经-带循行动图汇编

【资料】足太阴脾经-带循行动图汇编

• (4)足痛,足肿,脚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
脾 7
• 5、商丘 (SP5)经穴
•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 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内侧(三 角)韧带、胫骨内踝。浅层布有隐神 经,大隐静脉。深层有内踝前动、静 脉分支或属支。
•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脾 6
• 4、公孙* (SP4)络穴 八 脉交会穴 通冲脉
•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 底的前下方。

[主治]
• (1)胃痛,呕吐,饮食不化, 腹胀 腹痛,肠鸣,泄泻,痢 疾。
• (2)心烦失眠,发狂妄言。
• (3)嗜卧,水肿。
• [主治](1)腹胀、肠鸣。

(2)小便不利,遗精。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
足踝肿痛。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脾 1
• 8、地机* (SP8)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 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 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 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脾 1
• 7、漏谷 (SP7)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 寸,胫骨内侧缘后。
• [解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 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 (3)、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主 治癃闭。
• (4)、配中极、天枢、行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 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

脾 1 8
17、 (SP17) 17、食窦 名解] [名解] 食,指食物与饲养。窦,指洞穴与水道。 意为穴乃婴儿食物之所出与乳汁之水道也。 定位]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 线6寸。 主治] (1)胸胁胀痛。 [主治] (2)嗳气,反胃,腹胀。 (3)水肿。 刺灸法]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8、天溪 (SP18) 18、 名解] [名解]天,指天气与人身之上部。溪,山洼流水 之沟。天气通于肺,泛指为肺气流通之处。 定位] [定位]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 正中线6寸。 [主治] 主治] (1)胸痛,咳嗽。 (2)乳痈,乳少。 刺灸法]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脾 3
1、隐白* (SP1)井穴 隐白* SP1) [名 解]隐 ,指隐藏与微小。白,指金气的颜色。为土 能生金,金气隐伏之意。 定位]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 甲角0.1(指寸)。 [主治] 主治] (1)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脾有统摄血液 的功能) (2)癫狂,多梦惊风,昏厥。(“十三鬼穴之鬼垒”) (3)胸痛,腹胀。 刺灸法] [刺灸法]斜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2、大都(SP2)荥穴 大都(SP2) 名解] [名解] 大:盛大,丰富。都:都会,储积,又是池的 意思。指穴为土气丰富与储积之处,如水之入于池也。 定位]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 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主治] (1)腹胀,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 (2)热病,汗不出,体重肢肿。 (3)心痛,心烦。 刺灸法]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脾 1 0
(SP7) 7、漏谷 名解] [名解]漏,是渗泄和穴洞的意思。谷,山洼无氺之地,水湿与水谷漏出 不止诸病,用之为有效也。 定位]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 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 主治] [主治] (1)腹胀、肠鸣。 (2)小便不利,遗精。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肿痛。 刺灸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地机* (SP8) 郄穴 8、地机* 【名解】“地”,指脾土、下部与下肢。 “机”,指机关,机要,又 疾病亦喻为机。穴为地气之枢机,又为治疗腹部与下肢病枢要之处。 定位]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 泉下3寸。 主治] [主治] (1)腹痛,泄泻。 (2)小便不利,水肿。 (3)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刺灸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阴陵泉* 9、阴陵泉* (SP9)合穴 合穴 名解] [名解]阴陵,指人体内侧高起之处。泉,氺从窟穴而出。穴在膝部内侧 高大隆起处之下方,经气如泉水之外流。与阳陵泉互相对待。 定位]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主治] (1)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尿失禁,黄疸。 (2)茎中痛,遗精,妇人阴痛。 (3)膝痛。 刺灸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172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172

原文: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翻译:脾的经脉足太阴经,起始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足大趾内侧的白肉处,通过足大趾本节后方的核骨,上行到达内踝的前缘,再上行至小腿的内侧,然后沿胫骨的后缘,与足厥阴肝经相交会并穿行至其前方,此后再上行经过膝部、大腿之内侧的前缘,进入腹内,而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脾脏,并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胃腑,然后再向上穿过横膈膜,挟行于咽喉两侧,连于舌根,并散布于舌下;它的支脉,在胃腑处分出,上行穿过隔膜,注入心中,而与手少阴心经相衔接。

足太阴脾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腹部胀满,时时嗳气等症状;在排出大便或矢气后,就会感到脘腹轻快,就好像病已祛除了一样。

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主治脾脏所发生的疾病,如舌根疼痛,身体不能活动,食物不能下咽,心中烦躁,心下牵引作痛,大便溏薄,痢疾,水闭于内以致小便不通,目皮肤发黄之黄疸,不能安静睡卧等。

勉强站立时,就会出现股膝内侧经脉所过之处肿胀而厥冷的病象。

此外,还有足大趾不能活动等症状。

治疗上面这些病症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

针道至简:十二经脉解读系列之足太阴脾经

针道至简:十二经脉解读系列之足太阴脾经

针道⾄简:⼗⼆经脉解读系列之⾜太阴脾经今天开始给⼤家解读⾜太阴脾经,包括我们经脉的循⾏、主治、以及经脉出现疾病的症状和经筋病的诊治。

以及我在临床上使⽤的⼀些⼼得!脾性循⾏路线⾜太阴脾经,是接续我们胃经的第⼆条阴脉,从⾜⾛胸,今天解读脾经的前世今⽣。

正所谓脾胃乃后天之本,其实现代⼈很多慢性疾病多半是脾胃不好引起的,长期的不良⽣活饮⾷习惯,导致我们中焦脾胃受损,继⽽出现⼀系列的症状。

正所谓:脾⼟旺⽣万物、衰⽣百病!养好脾胃,受益颇多!今天谈谈脾经!如何经络养⽣!1.经脉循⾏:脾⾜太阴之脉,起于⼤指之端,循指内侧⽩⾁际,过核⾻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本,散⾆下。

其⽀者:复从胃,别上膈,注⼼中(脾之⼤络,名⽈⼤包,出渊腋下三⼨,布胸胁)。

⾜太阴脾经,流注时⾠为上午九⾄⼗⼀点,即巳时。

与⾜阳明胃经相表⾥。

2.经脉出现病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动则病,⾆本强,⾷则吐,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则快然如衰,⾝体皆重,是主脾所⽣病者,⾆本痛,体不能动摇,⾷不下,烦⼼,⼼下急痛,寒疟溏瘕,泄⽔闭,黄胆,不能卧,强⽴股膝内肿厥,⾜⼤趾不⽤也。

个⼈思路解读(重点):1. ⾆本强:这个主要是因为和脾经循⾏路线相关,参考原⽂:'挟咽,连⾆本,散⾆下'。

⾆强,可以这么理解:⾆头不灵活,亦或者吞咽功能失常,这类疾病往往我们可以在⼀些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如脑⾎管意外,脑梗、脑出⾎所表现的球⿇痹症状。

但是我在临床上见到很多的中风患者,多半是梗死⾯积⽐较⼤,或者脑出⾎量稍⼤的这类患者多见。

往往我在治疗吞咽障碍的患者,喜欢使⽤廉泉,夹廉泉,配合远端的脾经原⽳太⽩⽳,在嘱咐患者做吞咽。

很多患者在针灸治疗后,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2. 其他的是动则病的症状,可以和我们胃肠道疾患表现相类似,胃痛、恶⼼欲呕、纳差、泄泻、黄疸等疾病。

往往遇到这类疾病可以选⽤我们的⼋脉交会⽳,内关+公孙+⾜三⾥+中脘等,我个⼈⽐较喜欢的队⽳。

十二经络--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络--足太阴脾经

十二经络--足太阴脾经十二经络--足太阴脾经【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1),过核骨后(2),上内踝(3)前廉,上踹(4)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5)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6),连舌本(7),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本经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足三阴之会),漏谷,地机(郄),阴陵泉(合),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脾之大络)。

[交会穴]中府(手太阴),期门(足厥阴),日月(足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注释】(1)白肉际——指四肢掌(跖)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

掌(跖)面的皮肤较厚而色浅,称白肉,又称赤白肉际。

(2)核骨——张介宾注:“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

”其形如半个果核,故名核骨。

即指第1跖骨的头部突起。

(3)内踝——胫骨下端的突出处。

(4)踹——音篆。

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5)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6)咽——张介宾注:“咽以咽物,居吼之后。

”此兼指食管而言。

(7)舌本——指舌根部。

【语译】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1)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2),则快然如衰(3),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4),水闭(5),黄疸,不能卧,强立(6)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经络腧穴学十二正经考试题与答案

经络腧穴学十二正经考试题与答案

经络腧穴学十二正经考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87题,每题1分,共87分)1.条口穴是()A、足阳明之别B、足阳明之正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2.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用的是()A、固定标志B、活动标志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3.脾的募穴是()A、地机B、三阴交C、章门D、京门E、期门正确答案:C4.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为()A、前谷B、合谷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5.在瞳孔直上,眉上1寸是()A、头临泣B、瞳子髎C、本神D、丝竹空E、阳白正确答案:E6.被帛书称为“肩脉”的是()A、手太阳小肠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阳明胃经E、手太阴肺经正确答案:A7.能治疗痫证的穴位是()A、涌泉B、然谷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8.足厥阴()A、循咽B、挟胃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9.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穴名数一侧有()A、23个B、20个C、19个D、27个E、21个正确答案:A10.“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的经脉是()A、膀胱经B、大肠经C、胆经D、三焦经E、小肠经正确答案:D11.在无名指处连接的是()A、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B、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C、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与手阳明大肠经E、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正确答案:A12.以上穴位均为郄穴的是()A、小海,外丘B、偏历,温溜C、阴郄,孔最D、曲泽,天井E、通里,飞扬正确答案:C13.与手厥阴经别相合的经脉是()A、手少阳经B、足阳明经C、手太阳经D、手阳明经E、足少阳经正确答案:A14.支正穴归属于()A、郄穴B、络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15.属肝经的穴位是()A、水泉B、阴陵泉C、太冲D、冲门E、中冲正确答案:C16.上列哪一对属于八脉交会穴配穴法()A、公孙、内关B、委中、照海C、外关、申脉D、后溪、足临位E、合谷、列缺正确答案:A17.申脉属()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D、足厥阴肝经E、足太阳膀胱经正确答案:E18.丘墟在五行中属()A、水B、土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19.下列何穴需闭口进针()A、听宫B、下关C、耳门D、听会E、金津正确答案:B20.足太阳经脉经过()A、目外眦B、目内眦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21.太渊属()A、络穴B、八会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22.《针灸逢源》的作者是()A、孙思邈B、皇甫谧C、李学川D、华佗E、王叔和正确答案:C23.复溜穴位于()A、水泉上1寸B、三阴交下2寸C、交信前1寸D、照海下1寸E、太溪上2寸正确答案:E24.《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A、滑伯仁B、孙思邈C、皇甫谧D、杨继洲E、王惟一正确答案:A25.听宫穴是()A、手太阳、阳维,阳蹻脉之会B、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26.手太阴经脉病候()A、“交两手而督”B、“膨膨而喘咳”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27.属于肝经病候内容的是()A、是主骨所生病者B、是主肺所生病者C、是主所生病者D、是主肝所生病者E、是主血所生病者正确答案:D28.《九卷》又称()A、《脉书》B、《医学指归》C、《针经指南》D、《明堂流注》E、《针经》正确答案:E29.手太阴肺经起于()A、中焦B、拇指桡侧指甲根部C、拇指桡侧指甲缘D、肺脏E、肺正确答案:A30.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是()A、昆仑B、京骨C、束骨D、申脉E、金门正确答案:B31.手太阳()A、循咽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32.天容穴位于()A、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B、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喉结平C、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D、颈外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E、颈部,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正确答案:A33.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A、十二经脉B、十五络脉C、十二经别D、奇经八脉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A34.间使穴位于()A、两筋间,腕掌侧横纹上3寸B、两筋间,腕掌侧横纹上5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35.胎位不正的针灸治疗经验穴是()A、至阴B、足三里C、肾俞D、少泽正确答案:A36.属于八脉交会配穴的是()A、太冲——光明B、内关——照海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37.位于肩关节部的腧穴是()A、肩外俞B、肩贞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38.不宜深刺的是()A、手三里B、温溜C、肩髃D、手五里E、扶突正确答案:E39.期门穴的位置是()A、锁骨中线上,当第四肋间隙处B、锁骨中线上,当第五肋间隙处C、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D、锁骨中线上,当第七肋间隙处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40.以下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穴位是()B、公孙C、前谷D、足临泣E、后溪正确答案:B41.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是()A、金门B、京骨C、束骨D、昆仑E、申脉正确答案:A42.足少阳胆经()A、入齿中B、上(入,出)耳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43.下列特定穴中,除……外基本上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A、八脉交会穴B、五输穴C、原穴D、八会穴E、络穴正确答案:D44.大横穴位于()A、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4寸B、平脐中,距前正中线4寸C、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D、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E、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4寸正确答案:B45.阴陵泉在特定穴中属()A、合穴B、下合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46.属心经井穴的是()A、至阴B、少冲C、足窍阴D、中冲E、少泽正确答案:B47.与脐下4寸相平的穴位是()A、水道B、气海C、大赫D、大巨E、盲俞正确答案:C48.位于腹部第一侧线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任脉E、足少阳胆经正确答案:C49.当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的腧穴是(〕A、肩髃B、臑会C、肩髎D、臂臑E、肩贞正确答案:D50.下列哪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A、足三里B、飞扬C、委中D、下巨虚E、上巨虚正确答案:A51.手太阳小肠经“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两骨”是指()A、肱骨内上髁和肱骨外上髁B、尺骨鹰嘴和肱骨外上髁C、尺骨茎突和豌豆骨D、尺骨和桡骨E、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正确答案:E52.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穴位是()A、天髎B、曲垣C、肩井D、秉风E、巨骨正确答案:C53.在腹部,距前正中线4寸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B、手太阴肺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阴肾经E、足厥阴肝经正确答案:A54.在足少阴肾经经脉上,又非本经郄穴的穴位是()A、温溜B、天井C、郄门D、复溜E、交信正确答案:E55.与足阳明胃经相联系的是()A、胃B、膈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56.金门在特定穴中属()A、输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57.大肠的募穴是()A、大横C、石门D、关元E、中极正确答案:B58.太渊穴为()A、输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59.以上经脉中“系目系”的是()A、手少阴B、足阳明C、足太阳D、足少阴E、足太阴正确答案:A60.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A、募穴B、原穴C、合穴D、郄穴E、俞穴正确答案:B61.大肠的募穴是()A、解溪B、石门C、条口E、天枢正确答案:E62.肩外俞穴属于()A、任脉B、手阳明经C、督脉D、足太阳经E、手太阳经正确答案:E63.阳经荥穴的五行配属是()A、金B、水C、木D、火E、土正确答案:B64.八脉交会穴分布在()A、躯干部B、头部C、肘膝以下D、肘膝以上E、四肢部正确答案:C65.足太阳经脉向上行至()A、巅顶B、目(系)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66.足少阴经脉首穴是()A、丝竹空B、足窍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67.梁丘穴属于()A、郄穴B、络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68.丰隆穴属于()A、输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69.五输穴中的“荥”穴是()A、少府B、灵道C、阴郄D、少冲E、经渠正确答案:A70.与命门相平的腧穴是()A、小肠俞B、肾俞C、秩边D、大肠俞E、腰阳关正确答案:B71.列缺在特定穴中属()A、输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72.治疗急性病症的特定穴是()A、郄穴B、络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73.太渊属于特定穴中的()A、八会穴B、原穴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C74.尺泽是()A、肺经的经穴B、肺经的合穴C、肺经的荥穴D、肺经的输穴E、肺经的井穴正确答案:B75.中极穴位于()A、脐中下4寸B、距前正中线2寸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76.手少阳经与足少阳经脉相交接的部位在()A、目下B、目内眦C、耳旁D、目外眦E、鼻旁正确答案:D77.位于口角旁的穴位是()A、巨髎B、地仓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B78.不属于手阳明络脉病候的是()A、龋B、转筋C、痹膈D、聋E、喉痹正确答案:B79.属于手太阴经脉“气虚”的病候是()A、小便遗数B、手锐掌热C、息贲D、小便数而欠E、溺色变正确答案:E80.手少阴心经病候见于()A、上高而歌,弃衣而走B、实则心痛,虚则烦心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D81.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部的穴位,在腓骨后缘的是()A、外丘、光明B、阳辅、光明C、光明悬钟D、丘墟悬钟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82.腧穴可分为下列哪三类()A、十四经穴、阿是穴、特定穴B、十四经穴、阿是穴、奇穴C、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D、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E、十四经穴、特定穴、络穴正确答案:B83.足少阳经脉的输穴是()A、足临泣B、丘墟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正确答案:A84.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但未归入十四经的腧穴称为()A、奇穴B、郄穴C、络穴D、阿是穴E、经穴正确答案:A85.“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经的病候()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足少阴肾经D、足阳明胃经E、手太阴肺经正确答案:A86.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穴位是()A、日月B、期门C、京门D、气海E、章门正确答案:E87.肝经的大敦属()A、木B、水C、土D、火E、金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13题,每题1分,共13分)1.足太阴脾经病候中,是主脾所生病者有()A、心下急痛B、舌本痛C、食不下D、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E、黄疸正确答案:ABCE2.下列何穴可以治疗肺病喘息()A、血海B、阴陵泉C、三阴交D、商丘E、隐白正确答案:BDE3.属于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有()A、太溪B、复溜C、太白D、涌泉E、石门正确答案:ABD4.两穴之间相距3寸的是()A、臑会与肩髎B、郄门与内关C、阳池与偏历D、支沟与阳池E、曲池与下廉正确答案:ABD5.足太阴经筋其病候有()A、内踝痛B、阴器纽痛C、阴股引髀而痛D、水闭E、脊内痛正确答案:ABCE6.联系到“目”的经脉有()A、手少阴心经B、足阳明胃经C、足太阳膀胱经D、足厥阴肝经E、手阳明大肠经正确答案:ABCD7.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主治病证有()A、落枕B、疟疾C、腰扭伤D、荨麻疹E、泄泻正确答案:ABCD8.足太阴之别其病候有()A、膝内辅骨痛B、肠中切痛C、内踝痛D、霍乱E、鼓胀正确答案:BDE9.下列经脉循行于䪼部的有()A、手太阳B、手少阳C、足少阳D、足太阳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ABC10.下列哪些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特定穴之一()A、丰隆B、内庭C、冲阳D、足三里E、梁丘正确答案:ABCDE11.下列穴组中相距2寸的是()A、神阙与天枢B、巨阙与不容C、神藏与屋翳D、中极与归来E、中庭与乳根正确答案:ABCD12.列属于胆经的五输穴的穴位有A、阳辅B、足临泣C、地五会D、足窍阴E、悬钟正确答案:ABD13.手三阳经的共同主治病症为()A、神志病B、咽喉病C、眼病D、耳病E、热病正确答案:BCE。

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足太阴脾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太阴脾经:经络循⾏图、⽳位图、⽤药歌诀及主治疾病⾜太阴脾经巳时(早上9:00~11:00)⾎⽓流注于脾脏,称为「⾜太阴脾经」,此时是⼈体⽓⾎最旺时期,因此不宜⾷⽤燥热及⾟辣刺激性的⾷物,以免伤胃败脾,即使是脾虚者进⾏补养,都要很⼩⼼。

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

脾主统⾎。

头晕,⼿⿇、⼿脚冰凉是脾功能差。

1、⾜太阴脾经主要症状本经主治病证:脾、胃、妇科、前阴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

其他:周⾝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欲不振、⼤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打嗝、头疼、疲倦乏⼒、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2、⾜太阴脾经⽤药歌诀补脾⼈参绵黄芪,扁⾖⽩术共陈⽪;莲⼦⼭药⽩茯苓,芡实苍术⽢草宜。

泻脾之药⽤枳实,⽯膏⼤黄青⽪奇。

温脾官桂丁藿⾹,附⼦良姜胡椒粒。

滑⽯⽞胡凉脾药,⽩芍升⿇引⼊脾。

3、⾜太阴脾经经络循⾏图4、⾜太阴脾经⽳位歌诀图5、⾜太阴脾经取⽳视频详解6、⾜太阴脾经⽳位(21⽳)本经⽳位:隐⽩(井),⼤都(荥),太⽩(输、原),公孙(络),商丘(经),三阴交(⾜三阴之会),漏⾕,地机(郄),阴陵泉(合),⾎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横,腹哀,⾷窦,天溪,胸乡,周荣,⼤包(脾之⼤络)。

共21⽳,左右合42⽳。

交会⽳:中府(⼿太阴),期门(⾜厥阴),⽇⽉(⾜少阳),下脘、关元、中极(任脉)。

隐⽩(⾜太阴脾经⽳;井⽳)位置:⾜⼤趾末节内侧,趾甲⾓外展0.1⼨。

主治:腹胀,暴泄,善呕,烦⼼善悲,梦魇,胸痛,⼼痛,胸满,咳吐,喘息,慢惊风,昏厥,⽉经过时不⽌,崩漏,吐⾎,衄⾎,尿⾎,便⾎,癫狂,多梦,⼫厥。

通常⽤艾灸的⽅法。

治疗肺⽓不⾜,⿐出⾎⽉经不调,痛经。

有⽌⾎的疗效。

⼤都(⾜太阴脾经⽳;荥⽳)位置:⾜内侧缘,⾜⼤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际凹陷处。

主治:腹胀,胃疼,⾷不化,呕逆,泄泻,便秘,热病⽆汗,体重肢肿,厥⼼痛,不得卧,⼼烦,呕吐。

足太阴脾经经脉辨证及针灸论治

足太阴脾经经脉辨证及针灸论治

足太阴脾经经脉辨证及针灸论治足太阴脾经经脉辨证及针灸论治(1)内属脏腑病候辨证①腹部胀满、泄泻、食欲不振虚证者可表现为食少纳呆、腹胀肠鸣泄泻、面黄肌瘦、四肢疲劳无力等症状。

此由于经气虚,脾主运化功能失常,则水谷不化,脾阳不升,浊气不降,气聚于腹则腹胀,饮食不化则泄泻、食少纳呆。

脾失健运不能濡养形体肌肉,则面黄肌瘦,四肢乏力,吐利频作。

治疗应健脾和胃、益气化湿。

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及俞募穴为主治疗。

针用补法,可加灸。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大肠俞、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实证者可出现食积腹胀,腹痛,大便黏稠,或肌肉痿弱或震栗、抽动等。

若湿邪犯脾,水湿气化失常则气机不利,在上则腹满拒按,在下则小便不利。

治疗应升阳健脾、渗湿化浊。

以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治疗。

针用泻法。

取穴:大肠俞、天枢、中脘、合谷、百会、三阴交。

寒证者腹中冷痛拒按,肠鸣,四肢不温,口淡不渴,便稀溏,脉沉迟。

多为脾经受寒,寒滞伤脾,脾阳不振。

若受寒湿,寒伤阳,湿胜脾,则为湿困脾,或内湿素盛,中阳被阻,寒湿内生,亦可为寒湿之证。

治疗应温中散寒、和中升阳。

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治疗。

温针灸。

取穴:合谷、曲池、中脘、天枢、上巨虚、太白、足三里、阴陵泉。

热证者则可出现发热,腹胀满,大便黏稠不爽,或湿热蕴脾,出现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利等。

多因脾经感受热邪,内犯及脾,或寒暑湿郁滞而化热,脾运失健所致。

治疗应调肠和胃、清利湿热。

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穴为主治疗。

针用泻法。

取穴:合谷、内庭、中脘、天枢、阳陵泉、胆俞、太冲。

②水肿虚证者以四肢肿为重,尤其以下肢更为显著,兼见腹胀满、面色萎黄、食少纳呆、四肢痿弱乏力、大小便不利等症。

此为经气虚,脾气不足,运化水湿障碍而致水肿。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脾脉……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䯒肿,若水状也。

中医经络之7足太阴脾经

中医经络之7足太阴脾经
水分互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
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24/4/3
34
地机 Diji(SP 8)
【配穴】 1、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气血,活血
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 2、配隐白穴治崩漏。 3、配血海,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4、配合穴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
2024/4/3
28
三阴交 Sanyinjiao(SP 6)
【配穴】
1、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 2、配中极、天枢、行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3、配子宫穴治疗阴挺; 4、配大敦穴治疝气; 5、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6、配天枢、合谷,有清热除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主治小
白肉际凹陷处。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
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
处取穴。
【特异性】
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
土;脾之原穴。
2024/4/3
17
太白 Taibai(SP 3)
【功用】 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腹
胀,便秘,肠炎,痔疮; 2.运动系统疾病:腰痛,下肢麻痹或疼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024/4/3
22
商丘 Shangqiu(SP 5)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

【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
踝前下方凹陷处。当舟骨结节与
内踝高点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足太阴脾经所属之是动病、所生病》

《足太阴脾经所属之是动病、所生病》

《足太阴脾经所属之是动病、所生病》
人体十二条主要经脉,各自都有各自所属的“是动病”与“所生病”。

具体足太阴脾经,其所属之“是动病”与“所生病”,经文对此有着如下记载。

文曰:“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先对这条经文做几处名词解释:其中“得后与气后”,指的其实就大便。

气,就是指矢气;得后与气,就是指排出了大便或矢气。

而“溏瘕”即泄溏,是指大便稀薄;即瘕泄就是痢疾。

此条经文整体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说,足太阴脾经所属的“是动病”,即本经之经气发生异常变动的时候,就会出现舌根强直,食则呕吐,胃脘疼痛,并腹部胀满,时时嗳气等症状;在排出大便或矢气后,就会感到脘腹轻快,就好像病已祛除了一样。

此外,还会出现全身上下均感沉重等病象。

而至于足太阴脾经所属之“所生病”,因本经上的腧穴主治脾脏所发生的疾病,比如症见诸如舌根疼痛,身体不能活动,食物不能下咽,心中烦躁,心下牵引作痛,大便溏薄,痢疾,水闭于内以致小便不通,面目皮肤发黄之黄疸,不能安静睡卧等等不适。

这类病人勉强站立时,往往都会出现股膝内侧经脉所过之处肿胀而厥冷的病象。

此外,还有足大趾不能活动等症状。

足太阴脾经的主要病候

足太阴脾经的主要病候

⾜太阴脾经的主要病候 ⾜太阴脾经是⼈体⼗⼆经脉之⼀,简称脾经。

下⾯,⼩编为⼤家⾜太阴脾经的主要病候,⼀起来看看吧! 太⽩ (Tàibái, SP 3) 输⽳;原⽳ 【定位】第1蹠⾻⼩头後缘,⾚⽩⾁际凹陷处;第⼀蹠趾关节後缘,⾚⽩⾁际处取⽳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背静脉⽹,⾜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

【功能】健脾化湿、理⽓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善噫⾷不化、饥不欲⾷,胃痛,便秘、痔漏、脚⽓、⼼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证。

【操作】直刺0.5~0.8⼨。

公孙 ( Gōngsūn, SP 4) 络⽳;⼋脉交会⽳(通于冲脉) 【定位】第⼀蹠⾻基底部的前下⽅,⾚⽩⾁际处;在太⽩後约1⼨;第⼀蹠趾关节後缘,⾜⼤趾内侧,⾚⽩⾁际处取⽳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及⾜背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

【功能】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治】胃痛,呕吐、饮⾷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肿、烦⼼失眠、发狂妄⾔、嗜卧、肠风下⾎、脚⽓。

【操作】直刺0.6~1.2⼨。

商丘 (Shāngqiū, SP 5) 经⽳ 【定位】内踝前下⽅凹陷中,当⾈⾻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跗内侧动脉,⼤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丛。

【功能】健脾化湿、肃降肺⽓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痫契、痔疾;⾜踝痛。

【操作】直刺0.5~0.8⼨。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 6) ⾜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定位】内踝尖上3⼨,胫⾻内侧⾯後缘 【解剖】在胫⾻後缘和⽐⽬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隐静脉,胫後动、静脉;有⼩腿内侧⽪神经,深层後⽅有胫神经。

【功能】健脾利湿,兼调肝肾 【主治】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消化不良;⽉经不调、崩漏、经闭、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难产、产後⾎晕、恶露不⾏、阴挺、⾚⽩带下、症瘕,阴茎痛、遗精,阳痿、疝⽓、睾丸缩腹,⼩便不利、遗尿等⽣殖泌尿系统疾患;⼼悸,失眠,⾼⾎压,湿疹、⽔肿;下肢痿痹;阴虚诸症。

灵枢经脉十二:足太阴脾经心悟

灵枢经脉十二:足太阴脾经心悟

灵枢经脉十二:足太阴脾经心悟
足太阴……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是主脾所生病,为脾失健运之证,脾主运化,脾主四肢,脾经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舌根酸痛且失津布而僵痛;脾阳虚亏,湿阻中焦则脾失健运,水谷津微失布于舌,湿久化火,阴火虽肝火而循脾经上浮,入舌本散舌下则见舌痛舌溃,为元气虚、津亏、阴火熏灼而区别于君火袭其毛窍舌之痛为实痛之别;脾精微不布全身则体弱而不自主;太阴之上,湿气主之,中见阳明,太阴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太阴湿化太过,则阳明燥化不及,则食不下;脾经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虚寒循经别客心则烦心,心下急痛;脾阳不足,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水谷不别则便溏;脾阳不足,脾精微不化不能布散于肺,而浊上注于肺,肺主肃降与大肠相表里,肺浊下注大肠则癖泄,洞泄也;脾阳不足,运化失司,湿浊不化而生湿,脾阳不足,寒胜水聚于内则水闭;脾失健运,寒湿郁而生热,寒湿化热三气夹杂循三焦膜原上熏少阳胆经则胆经被郁蒸发为黄疸以阴黄主;脾失健运,不能循其支经而需养心,心脾两虚不能寐则不能卧;全身失布,而寒湿之浊布于全身,全身寒痹阻僵立则强立;脾生寒湿循太阴脉而上循……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故所过股膝内寒湿聚而水肿,久化热合为痹而厥……寒湿热痹阻厥而痿,故足大趾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太阴脾经所生病出现“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治则应选用:B
∙ A. 清利湿热、消肿止厥
∙ B. 健脾益气、消肿止厥
∙ C. 益气除湿、消肿止厥
∙2) “公孙+内关”,二穴合用,最主要的作用是:D
∙ A. 清热止烦
∙ B. 清利湿热
∙ C. 宁心安神
∙ D. 缓急止痛
∙3) 下列关于足太阴脾经所生病的性质哪项正确:C
∙ A. 虚证
∙ B. 实证
∙ C. 虚实兼杂
∙4) 足太阴脾经所生病出现“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临床表现与下列现代医学哪种疾病相近: :B
∙ A. 慢性胃炎
∙ B. 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囊炎
∙ C. 心绞痛
∙5) 下列哪项不属于足太阴脾经是动病的临床表现:A
∙ A. 舌体萎软
∙ B. 食后则呕肿
∙ C. 胃脘部疼痛
∙ D. 腹内作胀,喛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