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 练习.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训练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训练第一首:《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训练1:你觉得这首诗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作者在描述自己孤独高远的处境和深刻的内心挣扎。
训练2:根据诗歌内容,描述一下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境。
作者努力攀登高峰,身处高处,凝望远方,感受到众多风景的变幻和山峦之间的壮观景象。
他也体验了内心感情的变化:孤独、寂静、无限的沉思、沉重的悲痛、疲惫和失落。
训练3:在这首诗中,作者喜欢使用什么样的词语和词句?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和感人的修辞手法,如想象、对比、对称和象征性等。
在语言方面,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以描述自然和人情景象。
第二首:《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训练2:描写的是哪个季节?描述一下诗歌中环境的状态。
这首诗描写的是寒冬,江水被冰封了。
环境非常荒凉,因为已经下了很大的雪,山上的鸟都飞走了,甚至没有一个人的踪迹。
训练3:你认为,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单纯的快乐,这种快乐源于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探索和释放。
第三首:《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作者的豁达和冷静,以及对于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
训练2:请用一两句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观。
这是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可以看到一个高峰上积水形成的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如一条银色的龙腾空而起。
尤其是在日照的时候,整幅景象就像一座香炉。
训练3:你觉得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让读者易于感受到这幅自然的美好画面?作者使用了非常丰富的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手法,如“香炉”、“紫烟”、“银河”等等。
这些小巧玲珑的用语,构建了一个独特且富有魅力的自然画面。
第四首:《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部编版初中语文- 唐诗五首 练习
12 唐诗五首练习(一)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______之情。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
(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终。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__、______。
(2)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 1.叙事思乡2.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展开,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心情也喜悦开朗了。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述夜晚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床前明月光,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春天的?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琵琶行》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诗人李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2. 《春望》中,杜甫是如何通过诗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的?四、赏析题1. 赏析《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五、创作题1. 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押韵。
答案:一、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选择题1. C2. B三、简答题1.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夜晚月光如霜的景象,进而引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伤,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四、赏析题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渴望拓宽视野,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意境。
同时,也隐喻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创作题春回大地万物苏,校园花开满径途。
书声琅琅入耳来,青春梦想正当时。
【完】。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春眠不觉晓B. 举头望明月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D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杜甫《望岳》B. 李白《庐山谣》C. 王维《终南山》D.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哪首词中的名句?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李白《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通过描述夜晚宁静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如霜的清冷,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乡愁。
2.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内涵。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与他们共享明月,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真挚的情感都能跨越空间的界限,共同感受美好时光。
四、论述题1. 请结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分析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上的异同。
答案:《登鹳雀楼》和《望岳》都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出自《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B. 疑是地上霜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黄河”指的是: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淮河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中,“红豆”通常象征着什么?A. 爱情B. 友情C. 亲情D. 忠诚5.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A. 睡觉的床B. 窗前的桌子C. 古代的坐具D. 古代的躺椅二、填空题6. “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7. “________,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8. “________,万径人踪灭。
”(《江雪》)9. “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登高》)10. “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三、简答题11.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意象。
12. 描述《春晓》中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3. 请解释《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蕴含的哲理。
14. 阐述《相思》中“红豆”的象征意义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15.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四、论述题16. 论述《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与“举头望明月”两句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17. 分析《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所体现的诗人对春天的感悟。
18. 探讨《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描绘的景象对读者心灵的影响。
19. 评述《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表达的壮阔景象与诗人的心境。
20. 论述《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所蕴含的自然美与生活哲理。
答案:1. D2. D3. B4. A5. C6. 月落乌啼霜满天7. 夜来风雨声8. 千山鸟飞绝9. 念天地之悠悠10. 竹外桃花三两枝11.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 艺术特色
三、填空题
16. (2分)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
13. (3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 心。
15. (3分) 下列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 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 化,意境深远
(1)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
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请赏析“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3.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两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友人(李白)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同步习题
《唐诗五首》测试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
”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②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古诗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4.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二课时1.答案:(1)D(2)①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唐诗五首
第一首:《野望》的练习题一、填空:1、东皋薄暮望,。
2、,猎马带禽归。
3、树树皆秋色,。
4、相顾无相识,。
5、描写了秋天的色彩缤纷分景色的诗句:。
6、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之情的语句:。
7、交代了诗人观赏地点,刻画了孤独徘徊身影的诗句:。
8、描写了一副动态的、充满生机的秋景。
9、《野望》的作者,朝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
10、“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11、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字统领全文。
二、阅读理解: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5、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3分)三、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第二首:《黄鹤楼》一、默写诗句,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翻译全诗:三、填空1.本诗作者是(朝代)诗人(人名),本诗选自。
2.“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5. 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6.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7.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8.本诗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9.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10.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gāo)驱犊.(dú)萋.萋(qī)B.鹦.鹉(yīng)燕.然(yàn)荆.门(jīng)C.贾.亭(jiǎ)徙.倚(xǐ)千载.(zǎi)D.征蓬.(péng)萧.关(xiāo)白沙堤.(dī)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息)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旋)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中颈联气势雄伟,眼界宽广,极富画面感,体现了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鹤楼》一诗的颔联将时间和空间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
C.《钱塘湖春行》一诗的尾联通过借景抒情,侧面烘托,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暮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D.《野望》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
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
因作者心绪的原因,本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染上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
(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
(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
(删去“逼得”)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
(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5.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一、基础知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1)王绩《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写自己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山的变化的诗句是:,。
(4)(5)《钱塘湖春行》中正面写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湖光水色的诗句是:,。
二、课内阅读【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4.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3分)【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6.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诗借景打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志美。
《唐诗五首》练习及答案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3分,共12分)东皋(___)薄暮(___) xǐ(___)倚驱dú(___)采wēi(__)崔颢(___)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王维—唐代B.《黄鹤楼》—崔颢—唐代C.《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徘徊)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C.仍怜故乡水(可怜)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三、诗句默写(每空5分,共50分)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赏析题(18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参考答案一、略二、1B 2 A 3C 4D三、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唐诗五首训练题
《唐诗五首》训练题(一)一、阅读《野望》,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8分),,,,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3、试着从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
(3分)4、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5、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6、“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黄鹤楼》作者生活的时代是.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用了叠词“历历”“萋萋”,使作品朗读时呈现的艺术特色。
3、请还原下列颠倒的语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满怀思乡愁绪的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有志报国而实施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5、解释加点词语(1)此地空余黄鹤楼余(2)黄鹤一去不复返复(3)晴川历历汉阳树历历(4)日暮乡关何处是乡关6、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7、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古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五首同步练习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古诗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壮志的诗。
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对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2. 《静夜思》 - 李白- 古诗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和对明月的赞美的诗。
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对明月美丽景色的赞美。
3. 《登飞来峰》 - 杜甫- 古诗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登高远眺的诗。
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追求真理和远大抱负的向往和坚持。
4. 《望乡》 - 王之涣- 古诗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诗。
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雨天和行人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春晓》 - 孟洪案- 古诗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美景和表达对自然万物的赞美的诗。
以描绘春天的早晨、鸟鸣声和昨夜的风雨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和多样的美景。
以上是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中的五首古诗词及其简要注释。
这些诗词充满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思乡之情的表达以及对远大抱负和追求真理的向往。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诗五首》习题
30 《诗五首》同步练习1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投箸.()突兀.()大庇.()岑参..()狐袭.()布衾.()己亥.()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结庐..在人境②问君何能尔.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秋天漠漠向.昏黑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落红.不是无情物3.默写。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②锦衾:____________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唐诗五首练习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完成1~4题。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二、阅读崔颢的《黄鹤楼》,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答:(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答:3、2009年柳州下列对崔颢的《黄鹤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三.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2016·湖南省娄底卷】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4.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5.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6.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7.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问题(15分)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它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4分)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4分)答:3、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诗人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4分)答:5.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五.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问题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最爱湖东行不足()6.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7.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3分)《野望》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黄鹤楼》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4.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5.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6.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相似的诗句:7.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使至塞上》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渡荆门送别》1.《渡荆门送别》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是:2.《渡荆门送别》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3.《渡荆门送别》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4.《渡荆门送别》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钱塘湖春行》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2、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王绩的《野望》,答案:1.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意对即可)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
3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 4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崔颢的《黄鹤楼》二、诗歌鉴赏(共6分)(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2、B《使至塞上》答案1.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解析::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有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2.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
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不得志的愤懑之情)3.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