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典哲学思想对幼儿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古典哲学思想对幼儿园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持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比如:收费标准不明确,教师流动性大,组织缺乏整体性,民主性不高,资源浪费,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幼儿园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正确。老子的《道德经》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对于深化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其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子思想的深入探讨,为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理念《道德经》管理哲学思想

目前,幼儿园管理者管理理念的不正确导致幼儿园出现了一些持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理念”,顾名思义,即理性的概念,“管理理念”即管理在理性方面的概念。“管理理念”的提升就是对管理的进一步认识,简而言之,就是对管理的重新定义。[1]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行为,管理理念是实施管理的指导思想,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一个组织的管理理念并不是管理者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丰富的管理哲学基础之上的。老子所著《道德经》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一、“道法自然”,即把握整体性,遵循客观性

“道法自然”强调自然规律的重要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最初起源于“道”,各自持有“道”的内在机制,即万事万物都有客观发展的规律,并且不以人的意识改变为转移,除此之外,世界统一于“道”,组成一个整体,万物相互联系,和谐相生。《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当效法于地,地当效法于天,天当效法于道,道当效法于自然,“自然”才是最高境界,这里“自然”就是指“客观、外在之自然规律”。[2]老子倡导在自然界中应顺规律而行之,反对领导者凭借手里的权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认为,居上者应知悉自己的责任只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已,应当清心寡欲,清静恬淡,要避免从己私出发,胡乱施政,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

幼儿园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教养业务管理、幼教科研管理、行政事务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工作质量管理、保教队伍管理、园长自身建设、幼儿园工作评价等。这些基本内容是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存在,又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有机地构成幼儿园管理系统。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就存在于这个集合体的有机结合之中。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在处理幼儿园各项事务时,应该从整体出发,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使其“和谐相生”,千万不可“拆东墙补西墙”。

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即崇尚“以人为本”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要小小的,人民要少少的。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珍惜生命、看重死亡,不朝远处迁移。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使用的必要;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必要去拿出来备用。使人民再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人民)吃得香甜,穿得舒服,住得安适,自我满足于朴素宁静的生活和习俗。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听得清楚,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整个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与稳定的矛盾,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离开稳定,一切发展都无法进行,所以处理发展与稳定的最佳方法是在稳定中寻求发展。幼儿园作为一个小型社会,管理上也是相当繁琐,对其管理内容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概括为人、财、物、事、时空、信息、手段等。而管理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因为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事与物的管理者、时空资源的利用者和信息流通的驾驭者,在管理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人又是最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只有把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管理活动运转有序,富有生命力,获得理想的管理效能。[3]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关键在于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比如,管理者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其需求,从而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保障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要,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投入度和贡献度。

三、“行不言之教”,即以身作则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下有美好的东西存在,丑陋的东西在相比较之下就会显现出来,于是便产生了丑;天下有善良的行为存在,那么不善良的行为在比较下显示出来,于是就产生了恶。有和无、难事和易事、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天下的事物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圣人用客观的、比较的、辩证的心态看待世事,从不主观地言语教化,而是依靠以身作则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人们。圣人对万物生长不加以限制,养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依赖它们,建立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圣人的事业能够长久不衰。[4]

老子主张的“行不言之教”对现代人来说就是要以身作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园长要想教师服从管理,一起为幼儿园的发展努力,必须让教师对自己的管理心服口服。如果教师只是因为畏惧于权威而向指令屈服的话,会导致整个园所氛围紧张、缺少生气,管理的效率往往不高。园长作为一园之长,即园所的领导人,他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质量,园长要实现管理职能,必须具有一定的威信,即影响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发挥好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拉近与教职工,以及幼儿的距离,亲身感受他们的经历,另外,园长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学前教育、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实行内行领导。[5]总之,园长积极的工作态度、勇于奉献的精神等对教师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只有作为领导者的园长做好了,全体教师才有可能做好。

四、“无为而无不为”,即集思广益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6]知识的学习是日积月累,越来越丰富的,而对“道”的掌握应该是越来越简单,以至于无所求的,这里“无为”并不指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为”指的是不胡为、不乱为,是顺应客观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到一种无私、宽容、与世无争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天下。老子告诫领导者,要想取得天下,不能独揽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