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代数学习系列二十二群论与魔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论与魔方:群论基础知识要了解破解魔方攻略背后的数学原理,「群论」(Group Theory)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本章介绍群论的基础知识。群论是「抽象代数学」(Abstract Algebra)的重要分支,是有关「群」(Group)的理论。抽象代数学跟一般代数学或线性代数学不同,其要旨不是解方程或方程组,而是研究各种代数结构的特性,「群」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代数结构。
群的基本定义
设有一个集合G和G上的「二元运算」(Binary Operation)「•」。如果G 的元素和「•」满足以下「公理」(Axiom),我们便说(G, •)构成一个「群」(为了行文方便,有时可以把「群(G, •)」径直称为「群G」):
1.「封闭性」(Closure)-对G中任何两个元素a和b而言,a • b ∈ G。
2.「结合性」(Associativity)-对G中任何三个元素a、b和c而言,(a • b) • c = a • (b • c)。
3.「单位元」(Identity)-存在G中一个元素e (称为「单位元」),使得对于G中任何元素a而言,e • a = a • e = a。
4.「逆元」(Inverse)-对于G中任何元素a而言,都有G中的元素a−1 (称为a的「逆元」),使得a • a−1 = a−1• a = e。
请注意由于「•」满足结合性,在写出三个或以上元素之间的运算时,可以不用括号,即写成a • b • c。如果某个运算涉及同一个元素,我们可以像一般乘法那样采用「指数」记法,例如可以把a • a • a写成a3。我们还可以仿照一般乘法规定零指数和负指数的定义如下:a0= e,a−n= (a−1)n。另外,可以证明上述定义中的「单位元」是唯一的,而且对于G中任一元素a而言,其「逆元」a−1也是唯一的。根据「封闭性」,若a和b是G的元素,则(a • b)也是G 的元素,因此我们也可以谈论(a • b)的逆元,而且这个逆元满足
(a • b)−1 = b−1• a−1(1)
如果(G, •)还满足「交换性」(Commutativity),即对G中任何两个元素a、b 而言,a • b = b • a,我们便说(G, •)是「交换群」(Commutative Group)或「阿贝尔群」(Abelian Group)。
此外,如果在G中存在一个元素g使得对G中任何元素a,都有a = g n,其中n为0、正整数或负整数,我们便说(G, •)是「循环群」(Cyclic Group)。在此情况下,我们说G由g生成,记作G = < g >,其中< g >称为g的「生成集合」(Span),其定义为< g > = {g n: n是整数},我们也说g是G的「生成元」(Generator)。
举例说,如果我们把G定为整数集Z,把「•」定为整数的加法「+」,那么容易验证(Z, +)构成一个交换群,这个群的「单位元」是0,对每个整数n而言,其「逆元」就是其负数−n。而且(Z, +)也是一个循环群,其生成元就是1,因为Z中的元素要么是0,要么是正整数,要么是负整数,而对任何正整数n 而言,我们有n = 1 + 1 + ... 1 (共n个1),以及−n = (−1) + (−1) + ... (−1) (共n个−1)。由此我们有Z = < 1 >。
类似地,如果我们把G定为非零实数集R*,把「•」定为实数的乘法「×」,那么容易验证(R*, ×)也构成一个交换群,这个群的「单位元」是1,对每个非零实数x而言,其「逆元」就是其倒数 1 / x。但(R*, ×)不是一个循环群,因为我们无法找到R*的生成元。
「群」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定义中的集合G的元素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对象,除了上述较为具体的整数/非零实数外,还可以是某些抽象数学对象,例如「几何变换」。以下介绍一种特殊的几何变换-「对称变换」,即可保持几何图形的形状不变的变换,以下图为例:
上图显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以及三条对称轴。上图共有以下六种对称变换:恒等变换(Identity Transformation,记作I,即不作任何变换,亦等同于逆时针旋转0°)、逆时针旋转120° (记作R)、逆时针旋转240° (记作R2)、以通过三角形上方顶点(即上图中的A点)的轴为对称轴的反射(记作R A)、以通过三角形左下方顶点(即上图中的B点)的轴为对称轴的反射(记作R B)、以通过三角形右下方顶点(即上图中的C点)的轴为对称轴的反射(记作R C)(注1)。
我们可以把上述六种对称变换组成一个集合,记作S3(下标"3"代表三角形)。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一种二元运算,称为「复合」(Composition),记作「•」。两个变换的「复合」就是先后进行该两个变换,举例说,R A• R2便代表先以通过A点的轴为对称轴进行反射,然后逆时针旋转120° (注2)。基于上
述定义,容易推出(S3, •)构成一个群,称为「对称群」(Symmetry Group)。首先,任何两个对称变换的复合显然也是一个对称变换,例如R A• R2 = R B,因此「•」满足封闭性。其次,「•」显然也满足结合性。第三,I显然就是S3中的单位元。最后,每个对称变换都有其逆变换,而且这个逆变换显然也是对称变换,例如R−1 = R2,(R A)−1 = R A等。
我们也可以把S3的元素看成对顶点集合{A, B, C}进行「排列」(Permutation,亦译作「置换」)的结果,一个集合的排列就是该集合上的一个「双射」(Bijection)。例如前述的R A就相当于把A映像为A,B映射为C和C 映射为B的变换。由于这个集合有3个元素,所以共有3! = 6种排列,刚好对应着前述的六种对称变换,因此S3也称为「排列群」(Permutation Group,亦译作「置换群」)(注3)。
(S3, •)既非交换群,亦非循环群。首先,变换的复合并不满足交换性。举例说,R A• R2≠ R2• R A,因为上式的左方等于R B,而右方则等于R C。其次,S3也不存在生成元,因为旋转和反射是两类很不相同的变换,不能把某一类变换表达为重复进行另一类中某变换的结果。
子群
接着我们引入「子群」(Subgroup)的概念。给定群(G, •)和G的子集H,如果(H, •)本身也是群,那么我们说(H, •)是(G, •)的「子群」。由于H的运算跟G的运算相同,若(G, •)满足结合性,(H, •)自然也满足结合性,所以给定G 的某子集H,如要检验(H, •)是否(G, •)的子群,只需检验
1.「封闭性」-对H中任何两个元素a和b而言,a • b ∈ H。
2.「单位元」-G的「单位元」e ∈ H。
3.「逆元」-对于H中任何元素a而言,a−1∈ H。
如果在H中存在一个元素h使得对H中任何元素a,都有a = h n,其中n为整数,我们便说(H, •)是(G, •)的「循环子群」(Cyclic Subgroup),并记作H = < h >。
请注意即使G不是循环群,它也可以有循环子群。事实上,给定群G和G 的某个元素h,不难构造出由h生成的循环子群< h >,方法是先写出h0 = e,然后依次写出h、h2 ... 直至h n= e,其中n为使h n= e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容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