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断句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代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代《考试说明》。

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2005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2005、2006全国高考有多个省市考了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代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代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代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广东语代卷第12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注音断句文言文翻译

注音断句文言文翻译

庐山谣,云雾缭绕,高峰入云,清泉石上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音断句:庐山谣,yú shān yáo,yún wù liáo rào,gāo fēng rù yún,qīng quán shíshàng liú。

昔人已乘huáng hè qù,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Huáng hè yī qù bù fù huán,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fāng cǎo jī jī yīng wǔ zhōu。

Rì mù xiāng guān wèi shì shí?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文言文翻译:《庐山谣》这首歌颂的是庐山的壮丽景色。

云雾缭绕,高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古时候的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来,白云千载空自悠悠。

在晴朗的江面上,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繁茂。

当太阳落山,家乡的关口在何处?江面上的烟波让人感到忧愁。

注音断句:庐山谣,yú shān yáo,云雾缭绕,高峰入云,清泉石上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翻译及断句()

翻译及断句()

名为翻译句子, 名为翻译句子,实则考查关键词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3、发图,图穷而匕见 野芳发 4、野芳发而幽香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 5、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无论弟不能樵 纵或能之, 6、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项伯杀人, 7、项伯杀人,臣活之 旦日不可不蚤 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9、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10、若夫霪雨霏霏 霪雨霏霏,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11、便可白公姥 11、便可白公姥 12、昼夜勤作息 12、昼夜勤作息
句子翻译
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讳饰) ——孙权起身上厕所 孙权起身上厕所 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②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秦国有并吞天下, 秦国有并吞天下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③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互文)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在兵败危急艰难的时候接受了重任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④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借代) ——做官的人 做官的人 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⑤郡将下车则切齿(借代) ——官吏到任 官吏到任 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借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 运用辞格的句子,不能照搬不动或生硬直译,而要用符合现代汉语 习惯的词语来表达
通晓文意
例2、给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 远而人 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文言翻译和断句

文言翻译和断句

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留”,就是保留。凡年号、帝号、国号、人名、地名、官名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等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官名)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起义》)(年号。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减。
二、 减。 1、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2、有些文言虚词并无实义,只是起到补充音节或表明语气的作用,翻译时要删掉,如“夫战,勇气也”一句,只要译出判断语气则可,首尾两字可不译。
01
02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省主语)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赤壁之站》)(省介词)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省谓语动词)
蟹六(条)跪而二(只)螯。(《劝学》)(省量词)
八、补。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如: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词语,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女、汝”等换成“你”;把判断句的“者”、“也”等词换成“是”。
“调”,就是调整。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主谓倒装句、提宾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A.甚矣,汝之不惠。 古之人不余欺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文言文翻译、断句

文言文翻译、断句

98年高考题19题(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其罪当与童贯等 (2)帝殊有难色
翻译(1)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 (× ) (2)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
正确答案:
(1)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2)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原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译文:只辱没在奴隶们的手里。
原文: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是有羞 耻心的表现。
• 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 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 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 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 固。 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
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 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 国家,就是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 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 稳固。
•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 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 亡?
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 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 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 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文言文断句
2007.1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 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 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 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 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 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 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 再提姓了
•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 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 壶餐得士二人。 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 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 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 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 个勇士。

文言文断句示例

文言文断句示例

文言文断句示例
示例文言文:《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断句及解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楚人/有涉江者”:表示有一个楚国人要过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遽/契其舟”: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

•“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他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下来后,他根据那个记号下水去寻找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是做不好事情的。

高考文言文短文断句与翻译

高考文言文短文断句与翻译

5、(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断句: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 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 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翻译: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 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 (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 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 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 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 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 人)了。
8、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 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 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 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 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 人惶恐惭俯而去。
断句: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 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 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 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 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翻译: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头裹一块绢, 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 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 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 “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人家再 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 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3、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 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断句: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 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 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 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 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 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 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文言文断句方法翻译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翻译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赅,其义深而难明。

故学文言文,首在断句,次在翻译。

今吾人试论文言文之断句方法与翻译方法,以助后学。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 以字词为单位:文言文中的字词,多有固定搭配,如“曰”、“云”、“乎”、“也”、“矣”、“焉”、“耳”等,可据此断句。

2. 以句首句末语气词为标志: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如“夫”、“盖”、“故”、“焉”、“矣”、“耳”等,常位于句首或句末,可作为断句依据。

3. 依据句式结构:文言文有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等,可据此断句。

4. 考虑上下文关系:文言文中,上下文之间往往有密切联系,断句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5. 借助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可根据这些手法断句。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意思。

此法适用于简单、明了的文言文。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原文意思,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字词。

此法适用于复杂、深奥的文言文。

3. 语境翻译法:语境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上下文关系,使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4. 对比翻译法:对比翻译法是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5. 修辞翻译法:修辞翻译法是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文的修辞手法,使翻译更加生动、形象。

三、断句与翻译之关系断句与翻译相辅相成,断句是翻译的前提,翻译是断句的目的。

只有准确断句,才能更好地翻译文言文;只有翻译得准确,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总之,学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是两大关键。

学习者应熟练掌握断句方法,不断提高翻译能力,方能游刃有余地阅读、研究文言文。

以下为具体实例: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断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一、诸葛亮认错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顒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家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变劳乎亮谢之及顒卒亮垂泣三日(司马光《资治通鉴》)二、勤训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贤不若彼者乎选自《战国策》三、韩信将兵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四、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今王动②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③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④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③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④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五、黠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袋子)中空嘐嘐聱聱①声在橐中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六、不忘贫贱苦高祖既贵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帝至故宫见之有惭色近侍或进曰大舜躬耕历山伯禹亲事水土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德稼穑之艰难乎(选自《资治通鉴·宋纪》)七、牧童指瑕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选自《苏东坡文集》)【注释】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一)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参考答案】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二)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参考答案】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参考答案】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四)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参考答案】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五)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参考答案】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六)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文言文断句与翻译一、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一)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参考答案】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二)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参考答案】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较三十里/(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参考答案】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四)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参考答案】古之圣王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御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仅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五)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参考答案】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六)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金句翻译

一、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二、原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顿时,就努力修养自身;得志显达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三、原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个领域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四、原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五、原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在世,得意之时应当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光。

六、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七、原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翻译: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容纳无数江河。

八、原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遍万卷书籍,走过万里路。

九、原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追求淡泊无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追求宁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十、原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这些文言文断句金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学习这些金句,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文言文断句翻译

文言文断句翻译

昔余游庐山,览其胜景,心旷神怡,遂作此谣。

山川壮丽,云雾缭绕,飞泉喷薄,奇石嶙峋。

登高望远,天地豁然开朗,恍若置身仙境。

“巍巍庐山,屹立东方。

百川之源,万壑之长。

”此句断句如下:巍巍庐山 / 屹立东方 / 百川之源 / 万壑之长。

翻译:巍峨的庐山,屹立在东方。

百川的源头,万壑的尽头。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句断句如下:山回路转 / 不见君 / 雪上空留 / 马行处。

翻译:山势回环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你骑马走过的痕迹。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断句如下:飞流直下 / 三千尺 / 疑是 / 银河落九天。

翻译: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高达三千尺,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此句断句如下:日照香炉 / 生紫烟 / 遥看 / 瀑布挂前川。

翻译: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升起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仿佛悬挂在前面的山川之上。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断句如下:黄云万里 / 动风色 / 白波九道 / 流雪山。

翻译: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九道白波流淌,雪山在波涛中起伏。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此句断句如下:蜀江水碧 / 蜀山青 / 圣主朝朝暮暮 / 情。

翻译:蜀江的水碧绿,蜀山的颜色青翠;圣明的君主,从早到晚都怀着这样的情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断句如下: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翻译:走到水的尽头,就坐下观看云彩升起的时候。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句断句如下: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翻译:偶然遇到林中的老人,谈笑风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庐山谣》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需要仔细分析文意,把握诗句的结构和韵律,才能准确传达原诗的意境。

2023高考语文备考:这些文言文段落,断句翻译积累素材,一段三用

2023高考语文备考:这些文言文段落,断句翻译积累素材,一段三用

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2.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3.董遇谈三余勤读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原文: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文言断句与翻译

文言断句与翻译

“明句读”(断句)是古人读书的基本功。现在, 参考答案: 我们阅读的当然是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但断句 能力还是很必要的,而且加了标点仍然存在断 句问题。
断句: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②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 / 越。 译文: ①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 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②汉王于是派随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 人去和彭越联络。
翻译的“要诀”: 整体把握, 通观大意, 联系语境, 准确断句。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穷究关键, 既信且达。
课堂训练——提高性练习,发现问题,深 入探讨。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 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 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③调整法:通过调整文言文原文的语序来翻译古文。 多用于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 后置等倒装句式,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 又如: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译文:林子在湖边的茶馆里喝茶。(状语后置)
④增补法,是通过增加、补充词句来翻译文言文的方 法。主要是增补省略成分。
练习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练习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何远)后为武康令,愈 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 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 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 注释 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断句口诀及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文法深,断句难。

欲求解,口诀传,遵循规,无遗言。

一、看标点,易断句。

凡有标点,皆可断处,句读之间,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常作,句中停顿,若遇助词,必断无疑。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若断此处,意义难全。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为句,两句为一,六字为句,三句为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序,先主后宾,断句于此,不失其义。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韵脚为据,韵脚对应,断句无误。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之句,断法相同,若断此处,对仗不合。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之句,句末问号,断句于此,疑问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之句,句末感叹,断句于此,感叹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之句,意犹未尽,断句巧妙,意蕴深远。

翻译如下: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文法深奥,断句困难。

想要解开其中的奥秘,这里有口诀传授,遵循这些规则,不会有遗漏。

一、看标点,易断句。

只要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地方,句读之间的分隔,一目了然。

二、找虚词,断句端。

虚词经常作为句中的停顿,如果遇到助词,必定要在这里断句。

三、视实词,定断点。

实词之间,意义相连,如果在这里断句,会导致意义不完整。

四、句式同,断句同。

四字一句,两句一组,六字一句,三句一联。

五、语序正,断无差。

文言文的语序,主语在前,宾语在后,断句于此,意思不会出错。

六、韵脚对,断无错。

韵文断句,以韵脚为依据,韵脚对应的地方,断句不会有错。

七、对仗句,断句同。

对仗的句子,断句的方法相同,如果在这里断句,对仗就会不协调。

八、疑问句,断句显。

疑问句的句子,句末有问号,断句于此,疑问就会显得明确。

九、感叹句,断句长。

感叹句的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断句于此,感叹就会显得强烈。

十、省略句,断句巧。

省略的句子,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断句要巧妙,才能表达出深远的含义。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断句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断句

原文:
多言何益?不如守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是为袭常。

翻译:
多言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保持内心的宁静。

有智慧的人不轻易发言,而轻易发言的人往往缺乏智慧。

堵住那开口,关闭那门户,终身都不会感到劳苦。

开启那开口,助成那事业,终身都无法挽回。

能够看见细微之处的人叫做明智,能够坚守柔弱的人叫做强大。

运用那光芒,回归那明智,不要给自己留下祸患。

这就是所说的遵循常道。

断句:
多言何益?/不如守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是为袭常。

解释:
1. 多言何益?——多说话又有什么好处呢?
2. 不如守中——不如保持内心的宁静。

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智慧的人不轻易发言,而轻易发言的人往往缺乏智慧。

4.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堵住那开口,关闭那门户,终身都不会感到劳苦。

5.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开启那开口,助成那事业,终身都无法挽回。

6.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能够看见细微之处的人叫做明智,能够坚守柔弱的人
叫做强大。

7.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运用那光芒,回归那明智,不要给自己留下
祸患。

8. 是为袭常——这就是所说的遵循常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做好文言文的断句与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 断句古代较早的书是不断句的。

前人读书要自己断句,常在一句末尾用“。

”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就反映了这一情况。

为什么对这所谓“小”的方面一定要学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

现在,古书经过整理加了标点的只是一小部分,我们仍需具有断句的能力,才能查阅旧版的古书。

而且,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便成了阅读文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提高阅读文言能力的角度看,也需要练习断句。

正因为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哪方面知识不足都会错误理解文句,因而断错了句。

如“子路从而后通丈人”,该怎样断?是“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还是“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呢?这就取决于对“后”字的理解。

正确的理解应是“落在后面”,“后”是动词(这和现代汉语不一样),而不是表示时间的副词“后来”的意思,因而应断为“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再如“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该怎样断?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还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呢?这就涉及古汉语语法。

“所闻”是名词性结构,意为“听到的情况”,是“言”的宾语,当属上,不能属下做“叹惋”的主语,因而应断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再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该怎样断?如缺乏古代文化常识(行政区划方面的),也难断对,或断为“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或断为“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等等。

其实德兴是县名,属饶州苏迈是去德兴县做县尉,因而应断为“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总之,不明词义,或不懂语法,或缺乏历史文化常识都会造成断句错误。

那么,要断句正确该注意一些什么呢?首先,要通读全文,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反复研究,把握主要内容。

如下边一段话: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见《资治通鉴》1298页)经过通读,先抓住主要之点,如文中说的是什么人,办的是什么事,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取得了什么结果,等等。

看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湖阳公主(刘秀姐姐),帝(刘秀),宋公弘(因有“弘曰”,可断定是一个人)。

这样,可断定文中共提到三个人。

再看事件。

综观全文,说的是湖阳公主死了丈夫(新寡),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

办这事所采用的方式。

帝“微观其意”是想了解女方的意向;后来帝又询问宋弘,是要了解男方的态度。

这件事情的结果。

最后帝曰:“事不谐矣。

联系学过的知识,《赤壁之战》中有“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句,“谐”是成功的意思,可知这件事没有成功。

这样,就基本上了解了本文的大意,便可断句了。

第二,要确定词的句中意义、注意语序、分析句式,重点解决一些疑难。

例如,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是句还是读,就需要运用文言知识反复研究。

如“湖阳……其意”之间,“湖阳公主”是专名,其间决不能断;“湖阳公主新寡”有主有谓,叙一事,是主谓句,应当断;“朝臣”是“论”的宾语,当属上;不能做“观”的主语,决不能属下;至“其意”处,一事已叙完,应断为“句”,其它为“读”。

又如“方且图之”的“之”,是属上还是属下?按现代汉语习惯,容易把“之”和“后”连起来读。

但这里“之”是“图“的宾语,一定要属上,不能属下与“后”连用。

第三,古人写文章讲究语句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如帝引用的谚语,应断作“贵易交,富易妻”,不能断为“贵易交富”,而使“易妻”属下。

这里的“易”是更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易”。

又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当根据这一点断为“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断为“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四,一些对话的标志,如“曰″“云”“言”等,也可供断句时参考。

如文中的“主曰”“帝曰”“弘曰”谚言”等。

但这时要注意“曰”后的文字到什么地方为止。

如“谚言”后的文字,只能是“贵易交,富易妻”六字,“人情乎”是帝的问话,不是谚语。

因而“乎”后加双引号,六字谚语加单引号。

第五,些常用虚词,也可作为断句的参考。

如常放于句首的“盖”“夫”“故”“岂”,放于句末的“之”“也”“矣”“焉”“哉“乎”“欤”“耳”“邪(耶)”等等。

本文中的“方且图之”的“之”,“人情乎”的“乎”,“事不谐矣”的“矣”,都可作断句时的参考。

以上这几点,只能看作断句时的注意之点,起辅助作用,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

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

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日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熟练掌握,使自已具有准确的文言的语感。

当然,适当做些断句的练习,对提高这一水平也是极有好处的。

点读练习一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华)佗学普依准①佗疗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②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聪目明齿牙完坚(选自范畔《后汉书》1.标点上文2.解释加点的词语动摇户枢引挽怡著粉3。

3.翻译画线处的句子。

4.本文讲了华佗创造的一种叫“五禽戏”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这种“五禽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是受什么启发创造出来的?动作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用什么证明它是有效的?根据本文,作简要回答①[依准]依照,②[导引之事)一种活动筋骨四肢的锻炼方法。

二(刘)秀舍中儿犯法,军市令颍川祭(zhoi)遵格杀之,秀怒,命收遵。

主薄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选自《资治通鉴》)1. 标点两处引号中的话。

2. 已标点的部分,有一处断句错了,试改正。

3. 解释加点的词语:格杀收贳私4. “军市令颖川条遵格杀之”一句中,有几个专名?B 翻译有些同学翻译文言文,以为大意差不多就行了。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这样译出来的文字就很难做到“信”(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弯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不走样)和“达”了(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以明确译文好坏的标准是必要的。

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翻译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试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所以只能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

总之,只要确切表达了原意,直译意译都是可以的。

词语的翻译文言词语的翻译,可分几种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一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文言中大多数普通词语都可如此。

一般说来,没什么疑难之处,如“商君佐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争割地而赂秦”等句中的“佐”“筑”“赂”,可采用加字法,译成“辅佐”“修筑”“贿赂”。

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句中的“爱”“致”“士”,可换用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吝惜”“招揽”“人才”来译。

第二种情况,解释和翻译有相当的距离,不能简单把解释的话当作翻译。

如“焚百家之言”中的“言”,当解释为言论、学说,但这样的解释不能作焚的宾语,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

又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当解释为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但直接写进译句,很费解,可译为“整个天下”,这类情况,应按这一词在句中指的是什么来译。

第三种情况,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比喻。

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这样的说法。

如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

又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原意为篱笆墙,译起来就难保留比喻了,可译为“边防”之类。

总之,还是以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为准。

借代。

文言中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很多。

如“布衣”代未做官之人,“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等等。

这种说法,现代汉语中都没有。

如解释,可讲清为什么这样代;作为翻译,只把所代的事物写出就可以了。

委婉说法。

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谓委婉的说法。

如把国王(或王后)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已的死说成“填沟壑”,把出兵征伐别人说成“会猎”,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等。

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用典故,古人写文章,常用典故,如潭嗣同曾对粱启超说:“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其中程、自、月照,西乡四个人名,如解释必须说出有关故事和在文中的用意,但翻译无法把有关故事故事写进译文,然而又要译出用意,所以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可译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知道,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

”第四种情况,各类专名词和各个领域中的习用语,译时也应注意。

凡属专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可不译。

各种领域中都有一系列的习用语,如官场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除”“拜”“迁”“出”等等,可按现在的说法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