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方面计算题公式
铁路运输计算公式
交通拥堵的边际外部费用计算=行驶每公里的固定费用+乘车人的单位时间价值/行驶速度运价=固定总成本/运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运量的利润边际成本=运输成本/运输周转量运费=运价率*计费重量=【发到基价+(运行基价*运价里程)】*计费重量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总利润=(标价-单位折让费-生产和分销的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可控营销成本运输需求弹性系数=运输需求量变动率/运价变动率每对列车乘务组工作时间=2*(列车始发站至终点站间的距离/列车直达速度+接收移交列车的时间)每个列车乘务组每月担当的列车回数=每个列车乘务组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每对列车乘务组的工作时间基本票价=各里程区段的票价率*各里程区段的票价里程保险费=基本票价*2%旅客硬座票价全价=基本票价+保险费管内旅客周转量=始发管内旅客人数*发、到站间运送里程输出旅客周转量=始发输出旅客人数*发站至输出分界站间运送里程输入旅客周转量=输入旅客人数*输入分界站至到站间运送里程通过旅客周转量=通过旅客人数*输入分界站至输出分界站间运送里程全国铁路旅客平均行程=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全国铁路始发旅客人数国家铁路旅客平均行程=国家铁路旅客周转量/国家铁路发送旅客人数铁路运输企业旅客平均行程=铁路运输企业旅客周转量/铁路运输企业运送旅客人数区段旅客运输密度=站间旅客运输密度*站间里程/区段里程线别旅客运输密度=某营业线旅客周转量/该线里程旅客周转量=运送旅客人数*平均行程客运机车运用台数=年度客运沿线机车公里/客运机车日车公里*年日历数技术速度=旅客列车公里/(旅客列车旅行总时间-旅客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总时间)旅行速度=旅客列车公里/旅客列车旅行总时间速度系数=旅客列车旅行速度/技术速度人公里收入率=报告期内旅客票价收入/报告期内始发旅客周转量某车次人均票价收入率=该车次旅客票价收入/该车次全程始发旅客人数货运吨公里收入率=货运收入/货物吨公里换算周转量收入率=运输收入/ 换算吨公里货物计费周转量=货物实际重量*计费里程整车货物:按重量计费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计费重量按轴数计费运费=(基价2*运价里程)*轴数零担货物: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计费重量/10集装箱货物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箱数铁路建设基金=建设基金费率*货物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运价里程铁路电气化附加费=电气化附加费费率*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电气化里程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运输密度=区段载重吨公里/区段公里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载重吨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列车平均总重=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走行公里机车平均牵引总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单机)/本务、重联、补机走行公里之和机车台日产量=该运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该运种机车台日支配机车台日产量=各种运输总重吨公里/支配机车台日机车日车公里=机车沿线公里(不包括补机)/运用机车台日(不包括补机)空车走行率=空车辆公里/重车辆公里*100%管内装卸率=装卸作业次数/工作量货车全周转时间=1/24*(全周转距离/旅行速度+全周转距离/中转距离*货车平均中转停留时间+管内装卸率*平均一次作业停留时间)运用货车数=日均工作量*货车周转时间货运机车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货运机车台日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总数/人口总数人力资源数量=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正在谋业人口)/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附加价值工资率=工资总额/附加价值*100%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额(或总产值)*100%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消耗量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千换算吨公里/人)=运输换算周转量/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元/人)=运输收入/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换算周转量=运输全员劳动生产率*职工平均人数成本费用降低率=工资占成本费用%*(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增长%)/(1+劳动生产率提高)变动成本费用率=(最高运量总成本费用-最低运量总成本费用)/(最高时运量-最低时运量)每辆重车的始发到达作业费=始发到达作业费总额/货物发送车数每一总重吨公里平均支出=货运支出总额/货运总重吨公里数谋批货物点到点运输成本=基于发到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基于运行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基于中转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单位运输支出=每吨货物的始发到达作业费/运输距离+每吨公里货物运行和中转作业费利润=销售收入*(1-税率)-销售总成本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100%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1-资金筹集费)*100%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或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利率*(1-所得税税率)/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或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利率*(1-所得税税率)K S(1-T i)利率(利润率)=利息(利润)/原有资金(初始投资)复利公式:利息=本金*【(1+利率)n-1】、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是计息周期(一般为年)年实际利率=(1+年名义利率/每年计算利息的次数)c-1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全部投资现值项目净现值=计算期(年数)*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t。
公铁两用车牵引计算
公铁两用车牵引计算一、牵引力计算1.静止摩擦力F=μ*N其中,F为静止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车辆受力。
2.牵引力当车辆开始行驶时,需要克服不仅是静止摩擦力,还需要克服动摩擦力、重力、空气阻力等力的作用。
牵引力的计算公式为:F=μ*N+G+R其中,F为牵引力,μ为摩擦系数,N为车辆受力,G为重力,R为其他阻力。
3.牵引力的影响因素牵引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车辆重量、轮胎类型、摩擦系数、道路状况等。
在进行牵引力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车辆可以安全、高效地行驶。
二、牵引效率计算牵引效率是指车辆在牵引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
通常使用功率作为衡量牵引效率的指标,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F*V其中,P为功率,F为牵引力,V为车辆速度。
牵引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车辆发动机功率、传动系统效率、轮胎滚动阻力等。
在进行牵引效率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车辆具有高效的牵引性能。
三、牵引距离计算牵引距离是指车辆在进行牵引操作时行驶的距离。
牵引距离的计算公式为:D=V*t其中,D为牵引距离,V为车辆速度,t为牵引时间。
在进行牵引距离计算时,需要考虑牵引力、牵引效率、车辆速度等因素。
通过合理计算牵引距离,可以有效规划行驶路线,确保车辆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
四、实例分析以一辆重型货车在铁路上牵引大型机器设备为例,进行牵引计算。
假设货车总重量为50吨,机器设备重量为30吨,摩擦系数为0.5,车辆速度为30km/h,牵引时间为1小时。
1.牵引力计算:F=μ*N+G+R=0.5*(50+30)*9.8+50*9.8=7350N2.牵引效率计算:3.牵引距离计算:D = V * t = 30 * 1 = 30km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该重型货车在铁路上牵引大型机器设备的牵引力、牵引效率和牵引距离。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牵引计算,并做好安全措施,确保车辆牵引过程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公铁两用车的牵引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
铁路运输计算公式
交通拥堵的边际外部费用计算=行驶每公里的固定费用+乘车人的单位时间价值/行驶速度运价=固定总成本/运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运量的利润边际成本=运输成本/运输周转量运费=运价率*计费重量=【发到基价+(运行基价*运价里程)】*计费重量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总利润=(标价-单位折让费-生产和分销的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可控营销成本运输需求弹性系数=运输需求量变动率/运价变动率每对列车乘务组工作时间=2*(列车始发站至终点站间的距离/列车直达速度+接收移交列车的时间)每个列车乘务组每月担当的列车回数=每个列车乘务组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每对列车乘务组的工作时间基本票价=各里程区段的票价率*各里程区段的票价里程保险费=基本票价*2%旅客硬座票价全价=基本票价+保险费管内旅客周转量=始发管内旅客人数*发、到站间运送里程输出旅客周转量=始发输出旅客人数*发站至输出分界站间运送里程输入旅客周转量=输入旅客人数*输入分界站至到站间运送里程通过旅客周转量=通过旅客人数*输入分界站至输出分界站间运送里程全国铁路旅客平均行程=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全国铁路始发旅客人数国家铁路旅客平均行程=国家铁路旅客周转量/国家铁路发送旅客人数铁路运输企业旅客平均行程=铁路运输企业旅客周转量/铁路运输企业运送旅客人数区段旅客运输密度=站间旅客运输密度*站间里程/区段里程线别旅客运输密度=某营业线旅客周转量/该线里程旅客周转量=运送旅客人数*平均行程客运机车运用台数=年度客运沿线机车公里/客运机车日车公里*年日历数技术速度=旅客列车公里/(旅客列车旅行总时间-旅客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总时间)旅行速度=旅客列车公里/旅客列车旅行总时间速度系数=旅客列车旅行速度/技术速度人公里收入率=报告期内旅客票价收入/报告期内始发旅客周转量某车次人均票价收入率=该车次旅客票价收入/该车次全程始发旅客人数货运吨公里收入率=货运收入/货物吨公里换算周转量收入率=运输收入/ 换算吨公里货物计费周转量=货物实际重量*计费里程整车货物:按重量计费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计费重量按轴数计费运费=(基价2*运价里程)*轴数零担货物: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计费重量/10集装箱货物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箱数铁路建设基金=建设基金费率*货物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运价里程铁路电气化附加费=电气化附加费费率*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电气化里程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运输密度=区段载重吨公里/区段公里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载重吨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列车平均总重=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走行公里机车平均牵引总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单机)/本务、重联、补机走行公里之和机车台日产量=该运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该运种机车台日支配机车台日产量=各种运输总重吨公里/支配机车台日机车日车公里=机车沿线公里(不包括补机)/运用机车台日(不包括补机)空车走行率=空车辆公里/重车辆公里*100%管内装卸率=装卸作业次数/工作量货车全周转时间=1/24*(全周转距离/旅行速度+全周转距离/中转距离*货车平均中转停留时间+管内装卸率*平均一次作业停留时间)运用货车数=日均工作量*货车周转时间货运机车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货运机车台日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总数/人口总数人力资源数量=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正在谋业人口)/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附加价值工资率=工资总额/附加价值*100%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额(或总产值)*100%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消耗量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千换算吨公里/人)=运输换算周转量/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元/人)=运输收入/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换算周转量=运输全员劳动生产率*职工平均人数成本费用降低率=工资占成本费用%*(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增长%)/(1+劳动生产率提高)变动成本费用率=(最高运量总成本费用-最低运量总成本费用)/(最高时运量-最低时运量)每辆重车的始发到达作业费=始发到达作业费总额/货物发送车数每一总重吨公里平均支出=货运支出总额/货运总重吨公里数谋批货物点到点运输成本=基于发到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基于运行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基于中转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单位运输支出=每吨货物的始发到达作业费/运输距离+每吨公里货物运行和中转作业费利润=销售收入*(1-税率)-销售总成本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100%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1-资金筹集费)*100%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或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利率*(1-所得税税率)/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或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利率*(1-所得税税率)K S(1-T i)利率(利润率)=利息(利润)/原有资金(初始投资)复利公式:利息=本金*【(1+利率)n-1】、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是计息周期(一般为年)年实际利率=(1+年名义利率/每年计算利息的次数)c-1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全部投资现值项目净现值=计算期(年数)*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t。
火车过桥问题的公式(附例题)
火车过桥问题的公式(附例题)【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火车过人相遇:人的路程+车的路程=车长火车过人追及:车的路程-人的路程=车长火车完全在桥:车的路程=桥长-车长火车完全通过桥:车的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问题教学目的:1、清楚理解火车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2、能够透过分析实际问题,提炼出等量关系;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基础知识:一、什么叫火车过桥问题?有关火车过桥(隧道)、两列火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等问题,是一种行程问题。
在考虑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时,必须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
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可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题。
二、火车过桥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一下几点:① 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长(隧道长)+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② 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③ 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在解决火车过桥问题时,也应该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
在思考时,必须要在运动的火车上找准一个固定点,使它转化成一般行程问题。
有些问题由于运动情况比较复杂,不容易一下子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题。
典型例题:1、求时间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钟行19米。
全车通过长8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多少秒?2、求桥长(隧道长)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秒。
这条隧道长多少米?一列火车长900米,从路旁的一棵大树旁通过用了1.5分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5分钟。
火车过桥与错车、超车问题公式
火车过桥
路程=速度×时间
①火车 过桥:桥长+车长=火车速度×时间 ②过树、人、电线杆:车长=火车速度×时间 ③完全在桥上:桥长-车长=火车源自度×时间路程和=速度 和×时间
从相遇到相离:
两火车车身长之和 =两火车速度和× 时间
甲车身长+乙车身 长=(甲车速度+ 乙车速度)×时间
错车
乙车速度=(甲车 身长+乙车身长) ÷时间-甲车速度
贰
车长=(火车速度- 人的速度)×时间
叁 人的速度=火车速度 -车长÷时间
肆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车长÷时间
伍 时间=车长÷(火车 速度-人的速度)
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03
超车
04
快车车长+慢车车长=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时间
05
06
07
快车车长=(快车速度- 慢车速度)×时间-慢车车
长
慢车速度=快车速度- (快车车长+慢车车长)÷
时间
快车速度=慢车速度+ (快车车长+慢车车长)÷
时间
火车从人的后 面开来:
壹 火车车长=火车与人 的速度差×时间
乙车身长=(甲车 速度+乙车速度) ×时间-甲车身长
火车车身长= 火车与人的速
度和×时间
火车从人的对面开来: 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时间 人的速度=车长÷时间-火车速度 火车速度=车长÷时间-人的速度 时间=车长÷(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01
02
从追上到完全超过:
两火车车长之和=两火车 速度差×时间
列车计算公式
【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解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 900×3=2700(米)(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2700-2400=300(米)列成综合算式 900×3-2400=300(米)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例2 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2分5秒=125秒,所走的路程是(8×125)米,这段路程就是(200米+桥长),所以,桥长为8×125-200=800(米)答:大桥的长度是800米。
例3 一列长225米的慢车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140米的快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解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22-17)米,因此,所求的时间为(225+140)÷(22-17)=73(秒)答:需要73秒。
例4 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解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150÷(22+3)=6(秒)答: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6秒钟。
例5 一列火车穿越一条长2000米的隧道用了88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1250米的大桥用了58秒。
铁路客运实作题解析
铁路客运实作题解析
一、题目
1. 列车从A站到B站的运行时间。
2. 列车满载时的定员总数。
3. 在C站上车旅客后,列车各席别剩余的定员数。
二、题目解析
1. 列车从A站到B站的运行时间
- 解析:根据公式时间 = 路程÷速度,已知路程s = 500千米,速度v=100千米/小时。
- 计算:t=(s)/(v)=(500)/(100) = 5小时。
2. 列车满载时的定员总数
- 解析:分别计算硬座、硬卧、软卧的定员数,然后相加。
硬座车厢8节,每节定员118人,所以硬座定员总数为8×118 = 944人;硬卧车厢6节,每节定员66人,硬卧定员总数为6×66 = 396人;软卧车厢2节,每节定员36人,软卧定员总数为2×36=72人。
- 计算:列车满载定员总数N = 944+396 + 72=1412人。
3. 在C站上车旅客后,列车各席别剩余的定员数
- 解析:
- 对于硬座,先算出原本的定员数,再减去C站上车的人数。
原本硬座定员944人,C站上车300人,所以剩余硬座定员944 - 300=644人。
- 对于硬卧,原本硬卧定员396人,C站上车100人,剩余硬卧定员396 - 100 = 296人。
- 对于软卧,原本软卧定员72人,C站上车50人,剩余软卧定员72 - 50 = 22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汇总:列车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汇总:列车问题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解: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900×3=2700(米)(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2700-2400=300(米)列成综合算式900×3-2400=300(米)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例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2分5秒=125秒,所走的路程是(8×125)米,这段路程就是(200米+桥长),所以,桥长为8×125-200=800(米)答:大桥的长度是800米。
例3、一列长225米的慢车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140米的快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解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22-17)米,因此,所求的时间为(225+140)÷(22-17)=73(秒)答:需要73秒。
例4、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解: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150÷(22+3)=6(秒)答: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6秒钟。
例5、一列火车穿越一条长2000米的隧道用了88秒,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1250米的大桥用了58秒。
铁路数学题库及答案详解
铁路数学题库及答案详解1. 一列火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它从A地到B地需要2小时,那么A地到B地的距离是多少公里?答案: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距离 = 速度× 时间。
所以,A地到B地的距离 = 60公里/小时× 2小时 = 120公里。
2. 某铁路线在进行提速改造后,列车的速度从原来的每小时100公里提升到了每小时120公里。
如果列车在提速前后的行驶时间都是3小时,提速后列车能多行驶多少公里?答案:提速前行驶的距离 = 100公里/小时× 3小时 = 300公里。
提速后行驶的距离 = 120公里/小时× 3小时 = 360公里。
提速后多行驶的距离 = 360公里 - 300公里 = 60公里。
3. 一列火车从A地出发,经过B地后到达C地,总行程为450公里。
如果火车在A地到B地的路段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而在B地到C地的路段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且两段行程时间相同,那么火车在B地到C地的路段行驶了多少公里?答案:设火车在A地到B地和B地到C地的行驶时间都为t小时。
根据题意,80t + 100t = 450。
解得t = 2.5小时。
因此,B地到C地的路段距离 = 100公里/小时× 2.5小时 = 250公里。
4. 某列火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恒定速度行驶,经过一个300米的隧道需要15秒。
如果火车的长度是150米,那么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答案: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总距离是隧道长度加上火车长度,即300米 + 150米 = 450米。
速度 = 距离 / 时间,所以火车的速度 = 450米 / 15秒 = 30米/秒。
5. 一列火车在上坡时的速度是每小时40公里,下坡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
如果火车在上坡和下坡的路程都是100公里,那么火车上坡和下坡的总时间是多少?答案:上坡时间 = 路程 / 速度 = 100公里 / 40公里/小时 =2.5小时。
铁路车辆方面计算题公式
车辆方面计算题公式----------------------------------------------------------------------------------------空气波速:制动时列车管压力空气由前向后逐层降低的传播。
空气波速(V1)=列车管长度(L1)/制动管前端减压开始至最后端开始减压经过的时间(t1)-----------------------------------------------------------------------------制动波:制动作用沿列车由前向后的传播。
制动波速:制动波由前向后传播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制动波产生在空气波之后。
制动波速(V2)=列车管长度(L2)/从制动阀手把放到制动位开始瞬间至最一辆车发生制动作用制动缸开始升压瞬间为止所经过的时间(t2)-----------------------------------------------------------------------------制动缸的压力计算公式:制动缸压力(Pz)=3.25×制动管的减压量(千帕)-100千帕-----------------------------------------------------------------------------制动倍率:制动倍率(β)=全车总闸瓦压力(ΣK)/制动缸活塞总压力()注:Pz::制动缸压力d:制动缸直径制动缸活塞总压力力=制动缸压力×制动缸活塞面积(制动缸活塞面积=πr2=π(d/2)2 =)-----------------------------------------------------------------------------基础制动装置的传动效率(η):η=全车闸瓦在车轮踏面上的实际压力/制动缸活塞压力×制动倍率×100%-----------------------------------------------------------------------------闸瓦压力:制动时闸瓦压迫在车轮踏面上的力,闸瓦压力(ΣK)=制动缸活塞推力(PZ)×制动倍率(β)×制动传动效率(η)-----------------------------------------------------------------------------制动率:全车总闸瓦压力与车辆重量之比值轴制动率:一根制动轴上的全部闸瓦压力与该轴重之比。
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
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铁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在运输和旅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我们需要对铁路的长度和速度进行精确的计算。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以及它们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是指用来计算铁路列车行驶速度和所需时间的数学公式。
它们是基于物理学和工程学原理推导出来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规划铁路运输系统。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铁路的长度通常是指铁路轨道的总长度,包括直线段和曲线段。
而铁路列车的速度则是指列车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
在铁路运输中,我们通常使用公里/小时(km/h)或英里/小时(mph)来表示列车的速度。
在铁路运输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和所需时间。
为了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
其中,速度是列车的平均速度,距离是列车行驶的总长度,时间是列车行驶所需的总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列车行驶的距离和时间来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的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来计算列车行驶的时间:时间 = 距离 / 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列车行驶的距离和速度来计算列车行驶所需的时间。
这对于铁路运输的规划和调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列车的运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除了以上的基本计算公式,铁路长度速度计算还涉及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列车的加速度、制动距离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列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产生影响,需要在铁路运输规划中进行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比如,当我们需要规划一条新的铁路线路时,可以通过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和行驶时间来确定列车的运行计划。
又比如,当我们需要评估一条现有铁路线路的运输效率时,可以通过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和行驶时间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总之,铁路长度速度计算公式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规划铁路运输系统。
列车过桥的问题公式
列车过桥的问题公式
列车过桥的问题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T = n*L/V
其中,T表示列车过桥所需的时间,n表示列车的数量,L表
示桥的长度,V表示列车的速度。
这个公式的基本思想是,每辆列车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通过桥梁,所以总共需要的时间就是所有列车所需要的时间之和。
假设每辆列车通过桥梁的时间都相同,那么总时间就等于单辆列车通过桥梁的时间乘以列车的数量。
而单辆列车通过桥的时间可以通过桥的长度除以列车的速度来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假设所有列车都以相同的速度通过桥,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不同。
另外,公式中的速度可以是列车的平均速度,也可以是列车的最高速度,这取决于具体的问题。
铁路机车运用指标计算公式
铁路机车运用指标计算公式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指标的计算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铁路机车运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
一、铁路机车运用指标的重要性。
铁路机车的运用指标是衡量铁路运输系统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其合理计算可以帮助铁路管理部门了解机车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稳定。
同时,铁路机车运用指标的计算还可以为机车的调度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机车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二、铁路机车运用指标的计算公式。
1. 机车利用率(UR)。
机车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机车实际运用时间与总运用时间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UR = (实际运用时间 / 总运用时间) 100%。
其中,实际运用时间是指机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实际运行时间,总运用时间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的总运行时间。
2. 机车可利用率(AR)。
机车可利用率是指机车实际可利用时间与总可利用时间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AR = (实际可利用时间 / 总可利用时间) 100%。
其中,实际可利用时间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实际可用于运行的时间,总可利用时间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的总可用于运行的时间。
3. 机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机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指机车连续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
其计算公式如下:MTBF = 总运行时间 / 故障次数。
其中,总运行时间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的总运行时间,故障次数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4. 机车平均修复时间(MTTR)。
机车平均修复时间是指机车发生故障后修复的平均时间。
其计算公式如下:MTTR = 总修复时间 / 故障次数。
其中,总修复时间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的总修复时间,故障次数是指机车在规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次数。
5. 机车利用系数(UFR)。
机车利用系数是指机车实际利用时间与总可利用时间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UFR = (实际利用时间 / 总可利用时间) 100%。
车站调度员技师实作计算题
车站调度员技师实作计算题车站调度员是负责安排和协调铁路车辆运行,确保列车按时准确到达的重要职业。
作为一名车站调度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的计算能力。
本文将通过实际的计算题来展示车站调度员技师在工作中所需的计算能力。
1. 列车速度计算在车站调度过程中,计算列车速度是一项基本任务。
假设列车从A 站到B站的距离为120公里,耗时2小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列车的速度。
速度 = 距离 ÷时间根据公式,列车的速度可以通过120公里 ÷ 2小时来计算,即60公里/小时。
2. 运行时间计算另一个重要的计算是确定列车从起始站到目的站所需的运行时间。
例如,一列货运列车从C站出发,到D站的距离为200公里,速度为80公里/小时,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的运行时间。
时间 = 距离 ÷速度根据公式,运行时间可以通过200公里 ÷ 80公里/小时来计算,即2.5小时。
3. 平均速度计算车站调度员还需要计算多个区间的平均速度,以便更好地安排列车的运行时间。
例如,一列客运列车从E站到F站的总路程为350公里,分为两段,E站到G站的距离为200公里,耗时2小时;G站到F站的距离为150公里,耗时1.5小时。
我们可以计算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 总路程 ÷总耗时根据公式,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350公里 ÷ (2小时 + 1.5小时)来计算,即117公里/小时。
4. 交叉调度计算在车站调度中,交叉调度是调度员必须处理的一项复杂任务。
例如,一列货运列车从H站出发,到I站的距离为300公里,速度为60公里/小时。
与此同时,一列客运列车从I站出发,到H站的距离为200公里,速度为80公里/小时。
调度员需要计算并确保两列列车能够在某个中间站点成功交叉。
时间 = 距离 ÷速度通过计算得知,货运列车从H站到交叉站点需耗时5小时,客运列车从I站到交叉站点需耗时2.5小时。
铁路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计算
铁路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计算铁路机车运用与检修指标计算第37条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一)机车走行公里:为运用机车实际走行或换算走行的公里。
1. 机车总走行公里:为沿线走行公里及换计走行公里之和。
2.本务机走行公里:为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走行公里3.沿线走行公里:为本务、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和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4.辅助走行公里:为单机(含有动力附挂)、重联、补机及各种换算走行公里之和。
5.换算走行公里:为按机车台小时换算的走行公里。
调车工作每小时作业时间换算20公里;其他工作每小时换算5公里;有动力停留每小时换算4公里(内燃、电力运用机车的段内停留均按有动力停留统计)。
(二)牵引总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工作量。
计算方法: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注:双机合并牵引及挂有补机、重联机车时,按附件二“重联、补机机车牵引能力比例表”分劈:3台机车牵引列车时不考虑机型,其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车按40%,其余两台各按30%分劈。
4台及以上机车牵引列车时,不分机型,平均分劈。
(三)机车自重吨公里:是指机车沿线走行产生的自重吨公里。
机车自重根据附件三“机车重量、长度及功率表”确定。
计算方法:机车自重吨公里=机车重量×沿线走行公里(四)通过总重吨公里:是指沿线上通过的总重吨公里。
计算方法:通过总重吨公里=机车自重吨公里+牵引总重吨公里(五)机车专调时间:指机车担当专用调车工作产生的调车时间,是根据司机报单记载的每次由实际工作开始至实际工作完了的时间。
包括专调机车在编组站、区段站以及运输方案规定的专调站调车时间和月间计划指定利用列车的本务机车在列车始发站及终到站兼作调车工作的实际作业时间。
(六)车辆公里:为车辆运行的公里。
计算方法:车辆公里=机车牵引车辆辆数×实际走行公里(七)载重吨公里:为机车牵引列车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包括单机牵引车辆完成的货物运输量)。
列车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列车问题应用题及答案列车问题应用题及答案列车问题应用题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列车问题应用题及答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列车问题【数量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题1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要3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解:火车3分钟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3分钟行多少米?900×3=2700(米)(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2700-2400=300(米)列成综合算式900×3-2400=300(米)答:这列火车长300米。
例题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2分5秒=125秒,所走的路程是(8×125)米,这段路程就是(200米+桥长),所以,桥长为8×125-200=800(米)答:大桥的长度是800米。
例题3一列长225米的慢车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140米的快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解: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22-17)米,因此,所求的时间为(225+140)÷(22-17)=73(秒)答:需要73秒。
例题4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旁驶过需要多少时间?解: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解析:12列车问题
12列车问题【含义】这是与列车行驶有关的一些问题,解答时要注意列车车身的长度。
【数目关系】火车过桥:过桥时间=(车长+桥长)÷车速火车追及:追及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火车相遇:相遇时间=(甲车长+乙车长+距离)÷(甲车速+乙车速)【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多数状况可以直接利用数目关系的公式。
例 1 一座大桥长 2400 米,一列火车以每分钟 900 米的速度经过大桥,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走开桥共需要 3 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解火车 3 分钟所行的行程,就是桥长与火车车身长度的和。
(1)火车 3 分钟行多少米? 900 ×3=2700(米)(2)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2700 - 2400= 300(米)列成综合算式 900 × 3- 2400= 300(米)答:这列火车长 300 米。
例 2 一列长 200 米的火车以每秒 8 米的速度经过一座大桥,用了 2 分 5 秒钟时间,求大桥的长度是多少米?解火车过桥所用的时间是 2 分 5 秒= 125 秒,所走的行程是(8×125)米,这段行程就是( 200 米+桥长),所以,桥长为8×125-200=800(米)答:大桥的长度是800 米。
例 3 一列长 225 米的慢车以每秒 17 米的速度行驶,一列长 140 米的快车以每秒 22 米的速度在后边追赶,求快车从追上到追过慢车需要多长时间?解从追上到追过,快车比慢车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车比慢车每秒多行( 22-17)米,所以,所求的时间为(225+ 140)÷( 22-17)= 73(秒)答:需要 73 秒。
例 4 一列长 150 米的列车以每秒22 米的速度行驶,有一个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来,那么,火车从工人身边驶过需要多少时间?解假如把人看作一列长度为零的火车,原题就相当于火车相遇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方面计算题公式
---------------------------------------------------------------------------------------- 空气波速:制动时列车管压力空气由前向后逐层降低的传播。
空气波速(V 1
)=列车管长度
(L 1
)/制动管前端减压开始至最后端开始减压经过的时间(t 1)
----------------------------------------------------------------------------- 制动波:制动作用沿列车由前向后的传播。
制动波速:制动波由前向后传播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制动波产生在空气波之后。
制动波速(V 2)=列车管长度(L 2)/从制动阀手把放到制动位开始瞬间至最一辆车发生制动作用制动缸开始升压瞬间为止所经过的时间(t 2)
----------------------------------------------------------------------------- 制动缸的压力计算公式:
制动缸压力(P z )=3.25×制动管的减压量(千帕)-100千帕 -----------------------------------------------------------------------------
11
1t L V =
2
2
2t L V =
Kpa P z 10025
.3-=γ
制动倍率:
制动倍率(β)=全车总闸瓦压力(ΣK)/制动缸活塞总压力(4
2
d π)
注:P z ::制动缸压力
d :制动缸直径
制动缸活塞总压力力=制动缸压力×制动缸活塞面积
(制动缸活塞面积=πr 2=π(d/2)2 =
4
2
d π
) ----------------------------------------------------------------------------- 基础制动装置的传动效率(η):
η=全车闸瓦在车轮踏面上的实际压力/制动缸活塞压力×制动倍率×100%
----------------------------------------------------------------------------- 闸瓦压力:制动时闸瓦压迫在车轮踏面上的力,
闸瓦压力(ΣK )=制动缸活塞推力(P Z )×制动倍率(β)×制动传动效率(η)
----------------------------------------------------------------------------- 制动率:全车总闸瓦压力与车辆重量之比值
4
2d P K
z πΣβ∙
=
βη
ΣZ P K =
轴制动率:一根制动轴上的全部闸瓦压力与该轴重之比。
车辆制动率:一辆车上的总闸瓦压力与该车辆总重之比。
列车制动率:列车计算闸瓦总压力与列车总重量之比。
列车制动率常以100吨重量具有的计算闸瓦压力来表示。
列车每100吨重量计算闸瓦压力=列车计算闸瓦总压力/列车总重量×100
----------------------------------------------------------------------------- 弹簧的高度:弹簧两端面的垂直距离。
可分为:自由高(H 0)
荷重高(H P ) 全压缩高(H min )
全压缩高度:
n:弹簧的有效圈数 d :弹簧钢直径 1:常数
-----------------------------------------------------------------------------
弹簧的挠度(f ):弹簧承受载荷后的高度与自由高之差,叫做
%
100⨯=Q
K ΣΣδ100⨯=Q
K ΣΣd
n H )1(m in +=p
o H H f -=
弹簧的挠度。
弹簧的最大挠度(m ax f ):弹簧的全压缩高与自由高之差。
----------------------------------------------------------------------------- 弹簧荷重(P ):弹簧承受外力叫做弹簧荷重。
试验荷重:弹簧承受最大荷重,它的作用是消除弹簧塑性变形,S P 表示。
弹簧钢直径:(d )
弹簧有效圈数:(n )弹簧实际工作圈数。
支持圈:位于弹簧两端带平面的圈数,起支撑弹簧作用。
车辆弹簧支持圈一般为1.5圈。
总圈数:等于有较圈数与支持圈数之和 弹簧直径:(D )
1、弹簧外直径:弹簧外表面直径,也是最大直径(D 1)
2、弹簧内直径:弹簧内表面直径(D 2)
3、弹簧中径:弹簧内、外直径平均值。
弹簧间隙:相邻两弹簧之间的空隙。
弹簧螺距(t ):相邻两弹簧之间的距离,也叫弹簧节距。
min
0max H H f -=n
d
H t -=
弹簧的旋绕比(c ):中径D 与料径d 的比值
弹簧的螺旋角 (α):弹簧钢料旋绕时,所倾斜的角度。
弹簧刚度:弹簧每压缩一个单位长度所需要的荷重。
弹簧柔度:弹簧在某一单位荷重的作用下的变形量。
刚度愈大弹簧愈不易变形,柔度愈大,某一单位荷重所起的挠度也就愈大。
----------------------------------------------------------------------------- 牵引系统的自由间隙:自由间隙是车钩两种位置时钩肩和冲击座前面的间隙差值确定的。
自由间隙的最大允许值为32mm 。
检查方法:车钩处于牵引位置时,测量钩肩与冲击座前面的距离,然后将车钩压缩最大量位置,再测上述的距离,如上述两距离的差值大于32mm ,则卸下包括缓冲器在内的整个车钩缓冲装置进行检修。
-----------------------------------------------------------------------------
d
D
c =
d
n d H tg D t tg ππα-==--011
3
4
8nD Gd C =
车钩高度的调整方法:
测量原车钩高度分别为:AA 1,BB 1 确定须要调整达到高度:AA 2,BB 2 车辆全长:L
闭锁位,钩舌内测面至心盘中心线间的距离:c
求两心盘各加垫板的厚度:H 1、H 2 公式:
-----------------------------------------------------------------------------
b
L
c a L c L H +-=1b L
c L a L c H
-+=2
车辆在曲线上的偏移量
(L:车辆全长S:车辆定距S
1
:固定轴距R:曲线半径)注:单位必须统一
车辆中部向内的偏移量:
车辆端部向外的偏移量:心盘中心偏移量:
车辆中部向内的总偏移量:
车辆端部向外的总偏移量:
公式合并所以:
车辆中部向内的总偏移量车辆端部向外的总偏移量
R
S
8
2
1
=
α
R
S
L
8
2
2
1
-
=
β
R
s
8
2
1
2
=
α
2
1
α
α
α+
=
2
1
α
β
β-
=
R
S
S
8
2
1
2+
=
α
R
S
S
L
8
2
1
2
2-
-
=
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