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ft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初中八年级的物理第二章学习知识点汇总

初中八年级的物理第二章学习知识点汇总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马上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连续流传);3、发声体能够是固体、液体平和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流传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平和体都能够流传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够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经过无线电话讲话;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注:有声音的物体必然产生振动,但有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流传过程中,遇到阻挡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顶峰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断,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因为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小于;而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音乐厅就利用了此原理);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2、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相同,所以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辰、强弱及步调亦不相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向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点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相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必然不相同;(鉴识是哪一种物体发出的声音要靠音色)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 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 20Hz 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相同,蝙蝠靠超声波鉴识方向,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声音的利用(传达信息和传达能量)1、传达信息(医生诊病时的 "闻",做 B 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检查锅炉裂纹、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声呐探测系统等等)2、传达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够高声说话(小心发生雪崩),一个音叉振动引起另一个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能够用来治疗打碎身体里的结石、超声波冲刷机等精美仪器等等)。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讲解学习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讲解学习

声现象知识点1.1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1.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三、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切发声体都正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物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真空不能传声。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比原声到的晚。

□0.1秒,或者障碍物距离发生物体17米以上。

□固体传声最快,液体传声较快,气体传声最慢。

§第2节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音调,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20 000Hz。

人们把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幅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第3节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波也是一种波动。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噪声的来源,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乐音,优美动听,使人愉悦的声音。

噪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

◇分贝(符号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dB。

□控制噪声。

声源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振动引起听觉,所以控制噪声也从这三方面入手: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3.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①老师讲课学生能听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②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僧的电话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③敲击课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④玻璃罩内的闹钟,随着空气不断减少,响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传播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往外传播的。

4、声速:①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④公式为v=s/t5、能听清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或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 以上时。

反之的话,回声与原声就会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通俗“粗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常见描述音调:男高音、女生声音高、这首歌音太高、脆如银铃、螺丝松动、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

①影响音因素: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②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

八年级物理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二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的物理课程是初中阶段物理学学习的重要阶段。

其中,第二章是比较重要的章节,其中包括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与能、动能与势能等知识点。

下面就详细总结这些知识点。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 能量种类的分类: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 能量转化的基本特征:能量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时,其总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机械非弹性碰撞):在机械非弹性碰撞中,物体之间的能量有损失,但总机械能仍旧恒定。

4. 能量守恒定律(摆的能量转化):简单摆的最高点垂直高度等于最低点的重力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二、功与能1. 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某一方向运动的距离乘以该方向上的力的大小。

2. 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的不同,具有做功的能力。

3. 做功的必要条件:有力作用于物体,物体沿着力的方向运动。

4. 功的类型:正功、负功、无功。

5. 功的公式:功 = 力 ×距离× cosθ三、动能与势能1. 动能(K):质点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质量相关。

2. 动能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3. 势能(Ep):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4. 势能定理: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等于其在该位置的势能差。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所有知识点的总结,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重要基础。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物理,还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帮助。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在敲击铁管的过程中,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因而发生的声音通过铁管、水、空气三种介质传播。

但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因而听到三次声音。

先听见的是铁管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提高响度的方法有三种:A 加大声源的振幅(大力敲鼓)B 靠近声源C 使声音更加集中(听诊器)(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A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声检查内脏器官。

5、①、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是噪声。

③、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基本概念1.物理量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理现象或物体特性的量,常用物理量有长度、时间、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指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集合。

3.参考系参考系是用于描述物体位置、运动状态等物理量的基准系统。

二、匀速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匀速运动的运动形式。

2.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所覆盖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4.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三、变速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做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运动形式。

2.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4.速度-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是以时间为横坐标,速度为纵坐标,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图线。

5.运动规律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是加速度恒定,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四、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的纵向无初速度下落的运动形式。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为等加速度直线运动规律,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为抛物线规律,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常数值。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主题测量
1.物理量及其分类
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或现象的属性或状态的,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量、光强和物质的量。

导出物理量是由基本物理量组合而成的,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2.国际单位制及其单位
国际单位制(SI)是国际通用的度量衡系统,包括7个基本物理量和一些导出物理量。

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包括: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
坎德拉(cd)和摩尔(mol)。

导出物理量的单位通过基本物理量的组合得到,如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测量和测量误差
测量是通过比较来确定物理量的数值。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外部条件引起的,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条件不同导致的。

4.测量的方法和仪器
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

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仪器直接获得物理量的数值,
间接测量是通过测量一些相关量,通过运算得到所要测量的物理量。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卷尺、量筒、天平、秒表等。

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网络构建15340m/s 0.1s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也叫声波传播介质的种类影响因素声带介质的温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以上应用:声呐测距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声音的特性响度声现象℃20000Hz 20Hz B ⎧⎪⎨⎪⎩⎧⎧⎪⎪⎪⎪⎪⎪⎨⎪⎪⎪⎨⎪⎪⎪⎩⎪⎪⎧⎪⎨⎪⎩⎩:取决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音色:取决于物体本身超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次声波:频率低于的声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声学仪器接收到地震、台风、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人不能听到的声传递信息来确定其方位和强度声呐和超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声的利用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种类20Hz 20000Hz dB ⎧⎧⎪⎪⎪⎪⎪⎪⎪⎪⎪⎪⎪⎪⎪⎪⎨⎪⎪⎪⎪⎪⎪⎪⎩⎧⎨⎪⎧⎪⎪⎪⎧⎪⎪⎪⎪⎪⎪⎪⎪⎪⎪⎪⎪⎪⎪⎧⎪⎨⎪⎪⎨⎪⎪⎨⎪⎪⎪⎪⎪⎪⎪⎪⎪⎪⎪⎨⎪⎧⎪⎪⎪⎪⎪⎪⎪⎪⎨⎪⎪⎪⎪⎪⎪⎪⎪⎪⎩⎩⎩⎩⎩频率范围:从到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概念: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等级单位:来源人能听到的声类型危害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的途径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人说话、唱歌时,用手摸着喉部,会感到此时喉部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把悬挂的泡沫球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如图所示);敲鼓发出声音时,放在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声带振动;敲鼓时是鼓面振动;音叉发声是音叉振动等。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回声)。

2. 声音的传播。

-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宇航员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 影响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例如,当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 响度。

- 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 影响因素:-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就大。

-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 定义: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 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人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

1. 声与信息。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声呐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可用于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 医生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呼吸音等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病情。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二章总结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的第二章主要涉及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一、二、三定律以及摩擦力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下面是对第二章内容的总结归纳。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间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力,如推、拉、压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重力1. 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2.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心的方向。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由于粗糙度和压力而产生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并且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也有关。

4. 摩擦力的方向与两物体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总结:初二物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

牛顿定律是力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惯性的存在,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复习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带箭头的直线。

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应用:只能在某个方向上看到反射光线。

如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原理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的物体一定产生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因为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小于0.1s;而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音乐厅就利用了此原理);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2、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哪种物体发出的声音要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蝙蝠靠超声波辨别方位,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1、传递信息(医生诊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检查锅炉裂纹、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声呐探测系统等等)
2、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小心发生雪崩),一个音叉振动引起另一个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可以用来治疗打碎身体里的结石、超声波清洗机等精密仪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