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答案

合集下载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2016.11】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2016.11】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 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 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 思成小说,即成本文。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1、题目中的“一个人” 指的是谁? 2、这个人都遭遇了哪些事情?
兴奋激动 重燃希望 轻松光明 成功逃亡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出车祸
穿心的悲痛 心似断裂
悲愁的心
一个人的遭遇: (三大波折,六次起伏)
索科洛夫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遭遇时是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你能概括出 他的性格特点吗? 【提示】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 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智擒德
军上校,回到队伍,成功逃亡。
❖ ……
3.给下列变红的字注音 掩蔽(bì ) 梗概( ɡěnɡ) 瓦砾(lì )
嗜好(shì ) 和睦( mù) 胡诌(zhōu )睫毛(jié)
窒闷( zhì) 衣襟( jīn)
脸颊(jiá ) 邂逅(xiè) 丝绒(rónɡ)
泥泞(nìnɡ) 吝啬( lìn sè)
课文主题思想分析: 1、思考: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所科洛夫一 个人么?题目中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解释?
——这“一个人”是苏联的全体,索科洛夫是无 数受难的普通人中其中的一个代表,以个性反映 了共性。一个人其实是整个民族,一个人的遭遇 是整个民族的遭遇。
从《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可以看出,作者 想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向世人诉说什么? 【提示】(1)让人更关注从战争中生存下来的人, 更关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练习题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练习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字词梳理1.祈.祷()邂.()逅.()刹.那()勋.章()柏.林()狙.击()瓦砾.()嗜.好()栖.息()窒.闷()一撮.盐()唧喳.()胡诌.()浸.透()答案:祈qí,邂xiè,逅hòu,刹chà,勋xūn,柏bó,狙jū,砾lì,嗜shì,栖qī,窒zhì,撮cuō,喳zhā,诌zhōu,浸jìn。

2.撮.合()一撮.胡子()累.赘()日积月累.()劳累.()答案:cuō,zuǒ;léi,lěi,lèi。

3.胡()(zhōu)()纱(zhòu)()纹(zhòu)()散(xiāo)()魂(xiāo)云()(xiāo))(xiāo)()丧(jǔ)()击(jū)()拦(zǔ)功()(xūn)()落(yǔn)()命(yǔn)答案:诌,绉,皱;消,销,霄,宵;沮,狙,阻;勋,陨,殒。

词语积累1.忧郁:忧伤、愁闷。

窒闷:窒息、郁闷。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神气活现:形容非常突出地表现出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2.径自径直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不管他人。

如: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去。

径直: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

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

吝啬吝惜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吝惜指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

暴发爆发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又有细微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辨析:在感情色彩上,“暴发”多含贬义,有讽刺味,如:此人穷困潦倒,一夜之间暴发了。

“爆发”多为中性词,可用于地理现象,如:火山爆发。

在表达的意义上,“暴发”是突然发作的意思,如:山洪暴发。

“爆发”多指事件突然发生。

震荡振荡震荡:强调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

振荡:①振动;②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一个人的遭遇》 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个人的遭遇》 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个人的遭遇》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梗概( ) (2)邂逅( ) (3)和睦( ) (4)刹那( )(5)狙击( ) (6)嗜好( ) (7)粘住( ) (8)哄骗( )(9)栖息( ) (10)窒闷( ) (11)胡诌( ) (12)翘首(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掩敝奖赏寂静古里古怪 B.影踪寂静荒凉喜气洋洋C.狭窄气慨衬衫狼吞虎咽 D.军衔安祥震荡小心翼翼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B.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

c.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D.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

4.填空。

《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是,作家,1965年获。

作品有长篇小说《》《》等。

5.简答题。

请概述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

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

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

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

”“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

”“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

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2016.11】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2016.11】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 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4 900架飞机和3 700辆坦克,对苏 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 内灭亡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 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的卫国战 争开始了。
斯大林在1946年发表演说时说,卫国战争 中苏联死亡人数为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 方又宣布损失人数为1 500万人。后来,赫鲁晓 夫公布的数字为2 000万人。据统计,苏联在卫 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 700万~2 800万人。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 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 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 思成小说,即成本文。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怎样理解“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
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
伤心的男人的眼泪”这句话的含意?
【提示】战争可以夺走一个人的肢体乃至生命, 也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房子乃至家园。但是战争无 法泯灭善良,无法摧毁坚忍,无法颠覆正义。 “我”快流泪时及时转过脸去,不让孩子看见成 人所受的战争之苦,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成人对 孩子的关爱和责任。呵护孩子就是呵护未来!
海约翰逊搜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难民问题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纳粹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南站请把我埋浅一些请把我埋浅一些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
和平的祈祷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一个人的遭遇(节选)》ppt课件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一个人的遭遇(节选)》ppt课件

3.温总理的话音刚落,会场就________(暴发、 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 的意思,但又有细微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去辨析:在感情色彩上, “ 暴发 ” 多含贬义, 有讽刺味,如:此人穷困潦倒,一夜之间暴发 了。 “ 爆发 ” 多为中性词,可用于地理现象, 如:火山爆发。在表达的意义上, “ 暴发 ” 是 突然发作的意思,如:山洪暴发。 “ 爆发 ” 多 指事件突然发生。 答案:1.推延 2.弥合 3.爆发
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魔盒 [英]大卫·洛契韦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 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 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 令人怡然自得 ——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 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 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
鉴赏: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转战东西不 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 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 苦;第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 青冢);第四句写边塞环境,点明生涯之不定。 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 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 情自生。
3.结构分析
4.主旨把握 本文通过索科洛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遭 遇和生活,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及其家庭带来 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同时表现了 索科洛夫的善良以及人民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
二、难点探究 1.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为什么写得特别 细? 参考答案: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场面和 人物实在令人心酸,有着极强的震撼力。这件 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 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 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 “ 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 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 语来形容! ”“ 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 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第5课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出生在顿河维申斯克镇,他仅受过4年教育,靠自学成才,是顿河哥萨克地区多姿多彩的生活给予了后来成为作家的肖洛霍夫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他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作品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

评价他的创作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是贯穿从孕育诞生到解体前不久整个苏维埃时代百年历程的宏伟篇章。

他在苏联叙事文学中开创了悲剧史诗的艺术先河。

1965年,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人物轶事传世之作引发争议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经过14年的时间,小说四卷本分别于1928、1929、1933、1940年出版。

小说记述了自1914年开始的政治大风暴对一个哥萨克村镇和一户哥萨克人家的猛烈冲击。

从一开始,小说就很受欢迎,再版达百次之多,并被译成60多种语言。

这部小说空前的销售量虽然可以说明读者对它的推崇和热爱,但也正是由于这部小说,肖洛霍夫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攻击。

第一次发生在小说第一卷出版之后,有人散布谣言,说该书是一部抄袭之作。

1999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手稿面世,谣言不攻自破了。

对肖洛霍夫的第二次攻击是政治上的,发生在斯大林时期。

在斯大林对语言改革甚感兴趣的阶段,肖洛霍夫使用哥萨克人的简洁语言自然要受到当局的审查。

他前几部作品的语言比后面几部带有更多的地方色彩,因而也更粗犷有力。

但经过苏联有关方面严格的删削,1953年再版时小说的语言便苍白无力了。

而且,每一阶段的审查都延迟了肖洛霍夫作品的出版。

(一)背景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的英勇。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第5课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伤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 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他们都找到了爱和
家的所在,在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和希望。另外,是凡尼亚让主人公能够
坚强地生活下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瓦砾( lì ) ②丝绒( róng ) ④嗜好( shì )
③梗概( gěng )
2.史诗作家。 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 静静的顿河》,后经过14年时间完成四卷本。小说虽引 起过多次争论,但仍获得广泛的声誉,并于1941年获斯 大林奖金;同时,他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 部和第二部。苏联评论界称他为“史诗作家”,其作品 被誉为“苏维埃时代的编年史”。 3.贡献卓著。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在 卫国战争期间,他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痛,因此通过他 在战争中的悲剧性遭遇来展示战争中人的命运的短篇 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1905—1984),曾参加 国内战争,当过统计员、装卸工、会计和记者。 1923年 开始写作,发表作品。 1931年任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 会(“拉普”)机关刊物《十月》的编委,1939年成为苏联 科学院院士。曾多次获得列宁勋章,并获 1965年诺贝尔 文学奖。 1984年2月20日因病去世。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小心翼翼: 丝毫不敢疏忽 (3)神气活现: 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的样子 (4)喜气洋洋: 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5)百无聊赖: 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聊赖:依靠, 寄托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
1.索科洛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磨难,九死一生,可谓是一 个坚强的男子汉,但在索科洛夫的最后一段叙述中,却有 这样的语句:“奇怪得很,白天我总是表现得很坚强,从来 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喔唷’,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 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

26
整理课件
前情梗概 :
十月革命爆发(1917年)17岁,参加红军
国内大饥荒 (1922年)父母去世
复员——务农——当工人——结婚生子
卫国战争爆发(1941年)41岁,应征入伍
回到队伍
(1942年)受伤被俘,智擒德军上校,
……
27
整理课件
一个人的遭遇 :
索科洛夫
受伤被俘
成功逃亡 妻女炸死 找到儿子 出车祸 领养凡尼亚 儿子牺牲
57
整理课件
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 张望,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 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一天 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 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 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 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面对死 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 音。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 忍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 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 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 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 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 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我了。” 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半空 中。
2
整理课件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一
(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
像山那样-----
思考
文本《像山那样思考》
3
整理课件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二
(关于生命)
珍惜:
我们的拥有
文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
整理课件
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之三
(关于心灵的伤口)
战争与和平
文本《一个人的遭遇》
5
整理课件
当生命不再拥有时,战争的意义何在?
导语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 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 枪炮声仍然没有完全平息,仍然有人在流 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共有700万苏军官兵被俘,他们备受虐待,有的甚至被屠
杀,而即使逃归,也不受信任。
高中·语文
3.文学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 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 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结构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进行 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领悟】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
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
高中·语文
导入阅读
春天与和平
中国的春天在延伸,和平的花朵开满人间。遥看荆棘的世界,纵有战火的
硝烟在弥漫,纵有屠刀在悄悄举起,你看那诗人的笔下有血腥的味道,你 看那诗人的笔下有花朵的绽放,你看那制造战争的阴谋在被戳穿。那是
参考答案: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
出几分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 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高中·语文
2.【对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课文为什么对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 得特别详细? 参考答案:该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 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 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另外,凡尼亚同样是因 为战争失去了一切。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就已经学会了叹气。索科洛夫 为了让这只“小雏儿”永远不再叹气,于是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而关 怀备至地培养春天的幼芽、竭尽全力不让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孩子的内 心世界,这一点也是本文的中心主题之一。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练习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练习苏教版必修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练习】(苏教版必修2)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树林里听到我那个同志的叫声和划桨声。

这个陌生的,但在我已经觉得很亲近的人,站了起来,伸出一只巨大的、像木头一样坚硬的手:“再见,老兄,祝你幸福!”“祝你到卡沙里一路平安。

”“谢谢。

喂,乖儿子,咱们坐船去。

”男孩子跑到父亲跟前,挨在他的右边,拉住父亲的棉袄前襟,在迈着阔步的大人旁边急急地跑着。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

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

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

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

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1.“男孩子跑到父亲跟前,挨在他的右边,拉住父亲的棉袄前襟,在迈着阔步的大人旁边急急地跑着。

”本来,索科洛夫已经失去了工作,被迫领着孩子到外地谋生,但文中却说他是“迈着阔步的大人”,你如何理解这段描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迈着阔步”说明索科洛夫虽屡遭苦难,但他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却仍对生活抱有希望。

苏教版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课后练习1.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通过对主人公索科洛夫形象的塑造,着重表现了()A.小人物的奴性心理B.“金星英雄”式的卓越风采C.普通人坚忍不拔的意志D.小人物可鄙的生命状态2.在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当主人公索科洛夫从德军战俘营逃回到自己部队时才知道()A.全家都已遇难B.只有妻子还活着C.只有儿子还活着D.只有女儿还活着3.索科洛夫的儿子阿拿多里牺牲的地点是()A.伏罗尼士B.德国柏林附近C.乌留平斯克D.俄国卡沙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午后的故事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

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

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

大街上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

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

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

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

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2018年苏教版语文必修217- 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2018年苏教版语文必修217- 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8)秧苗埋 ( .
【答案】 (7)chuà nɡ chuānɡ (8)má i má n
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jū (1)jǔ jǔ 戏xuè (3)俘lǔ nü è 击 丧 嚼 待 xūn (2)yǔn yǔn n jì (4)qīn qǐn 章 落 命 透 犯 室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那 刹 . (1)刹 车 刹 . 首 翘 . (3)翘 尾巴 翘 .

盐 一撮 . (2)撮 头发 一撮 . 征 应 . (4)应 该 应 . . 【答案】 (1)chà shā
阶 段 一
阶 段 四
阶 段 二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阶 段 五
阶 段 三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本课话题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直面苦难
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儿子的炮兵 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 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我不 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不久我复员了。 上哪儿去呢?难道回伏罗尼士吗? 决不!我记得在乌留平斯克住着一位老朋友,他还是冬天里因伤复员的,曾经 邀我到他那儿去过。我一想起他,就动身到乌留平斯克去了。„„就在这时候 我认识了我的新儿子。呐,就是在沙地上玩着的那一个。
“荷花真好”,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而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向于 澄明的境地,一种面临磨难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 物向往的生命情感。 脚下虽多雨泥泞,眼前却荷花正好。 “荷花真好”,说这话时,沈从文心 中荷花一定开遍了。 荷花真好,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困境,人类遭受怎样的磨难,请让心田盛 开绚丽的花朵,让灵魂舞蹈如花之绰约,满载着花的芬芳。

一个人的遭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个人的遭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个人的遭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个人的遭遇》是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于1956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表达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和对失去亲人的无限悲痛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个人的遭遇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人的遭遇》阅读材料我吃吃睡睡地养了两个星期。

他们给我吃得很少,但是次数很多,不然,如果让我尽量吃的话,我会胀死的,医生那么说。

我完全养足了力气。

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

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第三个星期,我收到伏罗尼士的一封来信。

但那不是伊林娜写的,而是我的邻居,木匠伊凡季莫斐耶维奇写的。

唉,但愿老天爷不要让人家也收到这样的信!他告诉我说,还在四二年六月里,德国人轰炸飞机厂,一颗重型炸弹正中我的房子。

伊林娜和两个女儿正巧在家里嘿,他写道,连她们的影踪都没有找到,在房子的地方只留下一个深深的坑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

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我倒在床上,躺了一会儿,才又把信念完了。

那邻居写道,轰炸的时候我的儿子阿拿多里在城里。

晚上他回到村子里,瞧了瞧弹坑,连夜又回城里去了。

临走以前对邻居说,他将请求上前线去当志愿军。

就是这样。

等到我心松开了,血在耳朵里冲击的时候,就想起我的伊林娜在车站上怎样跟我难舍难分。

这么看来,她那颗女人的心当时就预感到,我跟她再也不能在这个世界上见面了。

可我当时却推了她一下有过家,有过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是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而这一切却都在刹那间给毁了,只留下我一个人。

我想:我这悲惨的生活会不会是一场梦呢?在俘虏营里,我差不多夜夜当然是在梦中跟伊林娜,跟孩子们谈话,鼓励他们说:我会回来的,我的亲人,不要为我悲伤吧,我很坚强,我能活下去的,我们又会在一块儿的原来,两年来我是一直在跟死人谈话呐!《一个人的遭遇》阅读题题目 6.我吃吃睡睡地养了两个星期。

我完全养足了力气。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遭遇战争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好(shì) 忧郁.(yù)挨.打(ái) 弹坑.(kēng)B.和睦.(mù) 狙.击(jū)俘虏.(lǚ) 送丧.(sàng)C.勋.章(xūn) 侵.略(qīn)胡诌.(zhōu) 粘.住(zhān)D.管弦.(xián) 雏.儿(chú)瓦砾.(lì) 邂.逅(xiè)解析:B “虏”应读lǔ,“丧”应读s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撼眺望复员无计可使B.补偿祈祷耽搁百无聊赖C.帐篷寂寞端详无计于事D.屋檐障碍划浆惟妙惟肖解析:B A项,“无计可使”应为“无计可施”;C项,“无计于事”应为“无济于事”;D项,“划浆”应为“划桨”。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两项是( )A.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用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精心的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B.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C.在我们周遭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有些看似聪明、真诚的沟通,很大程度上等于在给自己埋地雷,要小心陷入交浅言深....的误区。

D.今天,你看比尔·柯莱的《第五个神秘世界纪》了吗?这篇文章内容固不必说,就是遣词造句方面,也出神入化....,精粹无比。

E.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来自各地的众多的记者的指责,他哑口无言....,但还是要虚张声势,进行狡辩,表示错不在他那边。

解析:BC A项,形影不离:两人关系好,做什么事都在一起,不分开。

使用错误。

应换为“寸步不离”,表示一步也不离开。

B项,积不相能:表示双方长期以来互不亲善,不和睦。

使用正确。

C项,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指言谈有失分寸。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高教版】1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13课【高教版】1

• 肖洛霍夫
• (1905.5.24-1984.2.21)
• 出生于维约申斯克区顿河流 域,苏联作家。连任多届苏 共中央委员,当过苏联作家 协会书记,两次获得社会主 义劳动英雄勋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 年近卫军”,隔年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 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并发 表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
④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
• 第十九自然段
• 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 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 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 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 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 精神慰藉,成了他生存 的全部意义。
• 1、小说用一个人的遭遇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 2、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 3、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 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 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2、小说学习的方法点播
• (1)重点掌握:环境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 (2)题型包括一下三种类型:
• A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话语概括故事情节。
• B 文中写了几件事,请以此加以概括。
• C 文章内容意在表明什么内涵(主旨)。
• D 辨析小说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 第一课时: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最新)《一个人的遭遇》

(最新)《一个人的遭遇》

这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 这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整个 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 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 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 陌生人”。
这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的遭遇! 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
小说结尾,升华主题
纳 粹 德 国 贝 尔 森 集 中 营
美军对巴格达进行了新一轮轰炸
回首战争,是为了更好的珍爱和平! 正视战争,珍爱生命!
遇见这样一个孩子,“我”为 什么会流泪?
身世相同;
同情孩子;
再次找回做父亲的幸福;
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 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 了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 了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 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 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 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 是一个男子汉。


)
邂逅(xièhòu) 送丧( sāng ) 模样( mú ) 梗概( gěng ) 雏 ( chú ) 胡诌(zhōu ) 吝啬(lìn sè) 一撮盐(cuō) 绞痛(jiǎo)
狙击(jū ) 喃喃(nán) 胳肢窝(gā) 着想(zhuó) 唧唧喳喳(jī zhā) 哽咽(gěngyè) 如鲠在喉(gěng) 瓦砾(lì)
理清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索科洛 夫都遭遇了哪些事情?
成功逃亡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儿子牺牲 出车祸
妻女炸死
课前检测
邂逅( 送丧( 模样( 梗概( 雏 ( 胡诌( 吝啬( 一撮盐( 绞痛( ) ) ) ) ) ) ) ) ) 狙击 ( 喃喃 ( 胳肢窝( 着想 ( 唧唧喳喳( 哽咽 ( 如鲠在喉( 瓦砾 ( ) ) ) ) )奥斯威 辛集中 营中被 关押 Nhomakorabea 犹太人!

一个人的遭遇答案

一个人的遭遇答案

《一个人的遭遇》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略)
【课内探究案】
1、⑴成功的逃亡兴奋激动
⑵儿子活着重燃希望
⑶领养凡尼亚轻松、光明
2.【参考答案】饱受苦难而坚韧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3. 象所科洛夫这样的无数受难的普通人,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以个性反映了共性。

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遭遇。

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课后巩固案】
1.略
2.B (A.蔽;c.概;D.详)
3.D
4.指的是索科洛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这是作者对索科洛夫的高度赞扬。

5.战争的灾难绐人带来了不幸,可是俄罗斯人不屈不挠的意志能够直面一切苦难。

6.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我”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主一些童心。

7.(1)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文化背景中,已融入了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的贡献
(2)每个热爱独立思想的人,都将从作为思想者的爱因斯坦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得前进的精神力量8.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快捷、方便、舒适、经济、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但因种种原因在北京被禁用。

有关专家认为可以有条件地解禁,一些大城市已为它的发展开了绿灯。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讲练测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讲练测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讲练测学习导言“和平与进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没有和平,就没有人类的幸福,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展和进步。

为了能有永久的和平,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本专题围绕“和平的祈祷”这一话题选取了四篇文章,组成“遭遇战争”“黑暗中的心迹”“历史画外音”三个板块。

“遭遇战争”这一板块有两篇课文:一篇是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一篇是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那么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告诉人们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残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

“黑暗中的心迹”这一板块只安排了一篇文章《安妮日记〔节选〕》。

这部作品取材于二战时的真实事件。

小女孩安妮与她的家人和邻居为了躲避纳粹搜捕,藏在一幢建筑的夹层中,这一藏确实是两年多。

在这暗无天日的生活中,10多岁的安妮却在耐心而欢乐地写着她的日记。

安妮的日记,表现了生活在绝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虽在绝境中却仍保持乐观的精神,反映出再艰难的环境也阻挡不住的情感的萌发。

“历史画外音”这一板块只安排两组图片作为学习材料。

这六幅与战争有关的摄影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板块一遭遇战争主题导读当你翻开这一页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

有了人类,便有了战争;有了战争,人类就变得更加强悍。

战争不能导致人类的繁荣,然而,人类却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

我们既然遭遇了战争,就要正确地去认识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字词梳理1.祈.祷〔〕邂.〔〕逅.〔〕刹.那〔〕勋.章〔〕柏.林〔〕狙.击〔〕瓦砾.〔〕嗜.好〔〕栖.息〔〕窒.闷〔〕一撮.盐〔〕唧喳.〔〕胡诌.〔〕浸.透〔〕答案:祈qí,邂xiè,逅hòu,刹chà,勋xūn,柏bó,狙jū,砾lì,嗜shì,栖qī,窒zhì,撮cuō,喳zhā,诌zhōu,浸jìn。

习题4:一个人的遭遇

习题4: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习题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狙击()瓦砾()嗜好()一撮盐()胡诌()塞车()塞责()边塞()
活塞()堵塞()
二、选词填空
1.等到我心松开了,血在耳朵里(冲击、撞击)的时候,就想起我的伊林娜……
2.……她那颗女人的心当时就(预感、预料)到,我跟她再也不能在这个世界上见面了。

3.一道电流(穿透、刺透)我的身体,我忽然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

4.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靠在、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

5.……只是我的心(震动、震荡)的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
三、根据索科洛夫的遭遇,在圆圈内填上恰当的文字
四、理解文句
1.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抱抱孙子。

2.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和希望。

3.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刻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
4.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泪来。

5.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要被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五、思考
1.索科洛夫在叙述自己的遭遇时,为什么他的心会“收缩和绞痛的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为什么会想到“我怕有一天会在睡着的时候死去,把我的小儿子吓坏”?粉才能他会“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2.在文末作者“我”的叙述中,为什么说不能让孩子看到男人的眼泪?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3.如何看待人类的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遭遇参考答案
文本梳理
1、索科洛夫参加二战的军人
2、①上了前线
-------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
②被俘受尽折磨
------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
③逃出集中营
——“激动极了”。

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④妻女被炸死
——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⑤儿子牺牲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⑥得到一个新的儿子
文本探究
1、⑴被俘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头缩在肩膀里。

⑵妻女炸死没有把信念到底,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我倒在床上;我走到我们一家住过的那地方,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感到穿心的悲痛,有走回火车站,在那边我连一个小时也呆不下去。

⑶儿子牺牲一道电流刺透我的身体,我忽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摇摇晃晃,勉强站住了脚跟,儿子躺在棺材里的肖像;我吻了他,走到一旁;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心痛的厉害;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⑷车祸悲愁的心
2、⑴成功的逃亡兴奋激动⑵儿子活着重燃希望⑶领养凡尼亚轻松、光明
3、饱受苦难而坚韧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4、写凡尼亚的细节:
⑴第12段的肖像描写 a 、外边脏,是战争造成的,孤儿,无人照顾,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眼睛:纯真、可爱
⑵听到“我”叫他的名字“哆嗦”的表现:
战争孤儿,对亲情麻木,听到一个人如此亲切地叫他的名字,充满了疑惑、渴望、猜测……
⑶叹气爸爸牺牲,妈妈被炸死,战争就这样的残酷,战争就这么罪孽深重在幼小的孩子的心灵上投上了阴影。

⑷听到索科洛夫是他爸爸是的动作表现:扑、吻、叫、贴、哆嗦
孩子对亲情、温暖的渴望
⑸我的儿子一直紧紧贴住了我全身哆嗦
一个失去家庭,失去一切的孤儿,是那么需要亲人的关爱,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父爱”不松手。

同时,我们可以想到,这个苦命的孩子在战争中受到了多少惊吓,吃了多少苦头。

⑹孩子问女房东的话:孩子的天真无邪,反衬出战争的冷酷无情。

⑺把孩子托女房东托管,孩子的表现:
一直哭到晚上,跑到大谷仓来迎接“我”,在那里一直等到深夜
儿子居然离不开父亲,“哭”“迎接”“等”的举动,表明儿子生怕再失去父亲,往事在儿子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⑻问皮大衣:孩子的细心、聪明、害怕这一切都是假的和暂时的。

凡尼亚是个战争孤儿,他的遭遇最震撼人心,战争是残酷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延伸训练
1、①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②为后文引线,预示着在战争这场噩梦中,士兵将失去生命。

2、①天气由春寒料峭突然放晴,眼前是一派明媚和煦的春色!②那条界河水流滔滔、水声潺潺,表露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③界河两岸的鸟群在自由飞翔,与人类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

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和平的向往,既衬托出一个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形象,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3、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跳出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战争题材的圈子,避开了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放弃了浓墨重彩地刻画战争英雄的模式。

而是从人道、人性的角度,从侧面写出战争的残酷和灭绝人性。

不同点:从内容上看,《一个人的遭遇》描述的是一个普通苏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丧妻失子、毁家失业的遭遇,着重表现个人在战争中的悲剧,强调战争的磨难和牺牲。

《界河》写的是一个年轻士兵下河游泳被“那边的人”打死的故事,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从艺术手法上看《一个人的遭遇》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叙述结构,情节波澜起伏。

《界河》则主要采用心理描写来探讨“战争中的人性”等问题,情节简单。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参考答案
文本梳理
1、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2、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检查基础知识
2.D(A.寞应是“漠”;B.渲应是“宣”;C.淅应是“晰”)3.(1)A (2)B (3)A (4)B
文本探究
1、“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

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

|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2、解析: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
解析: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3、解析:文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

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4、解析: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

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

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三、比较阅读:《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主题比较作品的主题都是反战。

这篇小说和《一个人的遭遇》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

《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现场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

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

(2)人物命运比较
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索科洛夫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打仗,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受了欺骗并不清楚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原因。

索科洛夫失去了家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心灵所遭受的伤痛是一样的。

相比较而言,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索科洛夫要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不幸,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这中间有年龄阅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来的作用,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为保卫祖国,《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受了欺骗,没有认识到法西斯的侵略本质。

(3)表达形式比较
虽然都用了第一人称“自白”的形式,但索科洛夫是在和别人交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而且构思巧妙,反战视角独特: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延伸训练学案
1.强调车内人的组成,暗示战争葬送了过多的参战士兵的生命,其中大多是健壮男子的生命,可见战争之残酷。

2.失去三个儿子精神受打击之大。

3.D(A、B、C三项皆游离文章主旨)
4.B(从“两个小姑娘”设置的作用上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