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安市总体规划文本

福建省福安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六条规划期限:基期为2003年,基本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2005-2010年为近期,2011-2020年为远期。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南至下白石白马门,包括湾坞半岛,北至福安旧城区溪东、白塔村,东西以赛江两侧山峦与平原交接处为边界。其中陆域面积1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0平方公里。老城区包括:城南办事处、城北办事处、阳头办事处、坂中乡、城阳乡和白塔村、溪东村、坑下村、湖口村、亭兜村、化蛟村、铁湖村。赛江组团和白马组团包括: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罗江开发区)和狮子头村、廉首村、宅里村、下浦村、店前村、南安村、小留村、象环村、樟港村、加招村、青江村、溪里村、大留村、港岐村、后岐村、苏洋村、外塘村、甘坪村、港边村、南塘村、上长岐村、下长岐村、大盘村、小盘村、江兜村、下塘村、炉下村、下广村、徐江村、马头村、湾坞村、白马村、浮溪村、沙湾村、宝岭村、徐家塘村、六屿村、小梨村、门头村、大梨村、岐后村、深安村、上洋村、亨里村、白招村、塘楼村、半屿村、龙珠村、坪冈村、黄兰村、白沙村、下邳村、临江村、溪邳村等。
第四条规划原则
1.规划超前原则:体现预见性与超前性,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发挥其对城市长远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2.区域整体原则: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福安市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彰显特色原则: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通过规划和建设彰显城市特色、张扬城市个性。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4.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舟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定海区、普陀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舟山本岛及其周围主要岛屿,总面积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4.56平方公里。

第二条舟山市域的城镇体系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期限:近期 2000~2005年; 远期 2006~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第四条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五条近期(2005年)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六条舟山市市域总人口规划2005年104万人,2020年110万人。

第七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对策:加快舟山的区位优势和"渔、港、景"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统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进中求快,强化基础,勇于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机制市场化、区域城市化、陆岛一体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舟山市城镇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心镇。

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岛城镇发展集约化,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相结合,规模不等、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

第九条预测舟山市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70万人左右。

第十条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分为三级:(1)第一级:舟山中心城市,包括老塘山、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朱家尖;(2)第二级:二级中心城镇,包括高亭、菜园、金塘、白泉、六横、岛斗;(3)第三级:三级中心城镇,包括小沙、岑港、干石览、、马岙、展茅、册子、桃花、虾峙、东极、秀山、长涂、岱东、泥峙、东沙、岱西、洋山、嵊山、黄龙。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那么 0第二章城市开展目标与策略 (1)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开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开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根底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开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本⽬录第⼀章总则 (3)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地布局 (34)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章主城区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 (43)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章主城区城乡统⼀规划 (56)第⼗⼆章主城区给⽔⼯程规划 (58)第⼗三章主城区排⽔⼯程规划 (59)第⼗四章主城区电⼒⽹规划 (60)第⼗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第⼗六章主城区燃⽓⼯程规划 (61)第⼗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第⼗⼋章主城区⽣态保护规划 (65)第⼗九章主城区环境卫⽣规划 (66)第⼆⼗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第⼆⼗⼀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1第⼆⼗⼆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第⼆⼗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地平衡表 (72)第⼀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七⾥⽚的范围,总⾯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积为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中期 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本规划⾃国务院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中⼼聚集,南北伸展:进⼀步强化市域中⼼城市的建设,提⾼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

枝江市城市总体规文本

枝江市城市总体规文本

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定位 (2)第一节枝江市城市发展战略 (2)第二节枝江市城市发展目标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市域人口发展 (3)第二节市域经济区划与重点发展城镇 (3)第三节市域城镇空间、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 (3)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4)第五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5)第六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5)第七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第八节市域旅游规划 (6)第四章主城区总体规划 (6)第一节城市性质、规模与结构 (6)第二节主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7)第三节主城区规划结构 (7)第四节主城区建设用地布局 (7)第五节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7)第六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8)第七节主城区给水、排水规划 (9)第八节主城区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规划 (10)第九节主城区环卫、环保规划 (10)第十节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十一节主城区城市设计指引 (13)第十二节郊区规划 (14)第五章强制性内容及规定 (14)第六章规划实施管理 (15)第七章附则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枝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效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枝江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强制性和指导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枝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全部,仙女镇在宜黄高速公路以南部分,涉及烟墩包、仙女、屈家店﹑金湖﹑覃家坡5个村,问安镇万店、龚桥、官垱3个村,董市镇镇区及洪治、周湖、福星、平湖、双湖、五岭、曹店﹑草台﹑石匠店﹑石港桥、姚家港、马家冲、甘林寺、两美院13个村,全部面积为165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3年——2005年;远期: 2006年——2020年。

07-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07-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2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 4第一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5第四章城镇性质、规模 --------------------------------------------------------------- 6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 7第一节城镇总体布局----------------------------------------------------------------- 7第二节工业用地----------------------------------------------------------------------- 7第三节仓储用地----------------------------------------------------------------------- 7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 7第五节居住用地----------------------------------------------------------------------- 8第六节地价等级分区规划----------------------------------------------------------- 8第六章旧城的保护、改造与发展 ------------------------------------------------- 10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 11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12 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 13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 1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 1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 14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 1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 15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 16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 16 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 18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一节防震减灾规划 --------------------------------------------------------------- 19 第二节消防规划 --------------------------------------------------------------------- 19 第三节人防规划 --------------------------------------------------------------------- 19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一节指导思想 --------------------------------------------------------------------- 20 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 ------------------------------------------------ 20 第三节近期建设项目 --------------------------------------------------------------- 20 第十四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22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23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要抓住机遇,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指导和协调城镇各项建设,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在云南省、曲靖市及师宗县各级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师宗县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障平武县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汶川大地震后平武县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其职能作用的新要求,特制定《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充分考虑震后平武县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重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民族地域特色的新平武。

1、恢复重建期规划原则民生为本,稳定为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恢复为主,有所提高尊重自然,传承文化2、发展提升期规划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4、《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75号)7、《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0)》8、《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规划(2008-2010)》9、《平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分为近期(恢复重建期) (2008—2010年)、远期(发展提升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5条规划范围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两个地域范围,即平武县域和平武县城。

1、平武县域平武县县域规划范围为:平武县行政管辖范围,辖9镇16乡,面积5974平方公里。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1995年-2010年)一九九五年八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无锡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重要文件。

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一九八。

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修订规划。

凡原规划与本规划有不一致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三条修订规划的依据与基础资料1、无锡市人民政府C19933锡政字280号《关于修订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锡规(1993)7号文的批复》。

2、一九八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3、《上海经济区域城镇布局规划纲要(1985—2000)》。

4、《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5.无锡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6、太湖风景名胜区马山、梅梁湖、蠡湖、锡惠等景区规划。

7、无锡市综合交通规划。

8、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县级市)市域规划。

9、国家及省有关法规。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无锡的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

2、制订“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建设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环境,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3、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利城市有机疏散和持续发展。

4、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提高和增强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流通功能。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群格局。

第五条规划修订重点1、调整城市布局,提出建设”城外城”(无锡新区)、”城中城”(无锡旧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CBD)的构想,以形成开敞的、分散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格局。

库尔勒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库尔勒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库尔勒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一、引言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该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为了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对库尔勒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划,并指导未来的城市发展。

二、城市概况库尔勒市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人口约为XX万人。

该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库尔勒市在农业、旅游、商贸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城市发展目标库尔勒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如下: 1. 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保护和继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4.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高环境质量; 5. 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6. 推动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城市发展策略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库尔勒市将采取以下策略: 1.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现代农业、旅游、商贸等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经济。

2.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

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4.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城市。

5. 积极引进外资,吸引高端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6. 加强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结构优化和空间利用效率的提高。

五、具体规划内容1.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的范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交通规划–修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便捷性;–打造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优化停车场和停车设施的布局,解决停车难题。

3.建筑规划–制定城市建筑高度限制和立面风格规范,保护城市风貌;–加强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和建材环保,提高建筑的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一、背景介绍德阳市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成都平原的中部。

该市自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日益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德阳市制定了2024年至2024年的城市总体规划。

二、总体目标根据德阳市的实际情况,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下目标:1.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合理化,促进城市功能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

4.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三、主要内容1.城市空间布局根据规划,德阳市将主城区规划出五个功能区:商贸中心区、政务服务区、文化教育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休闲区。

同时,城市将扩大规模,逐步形成一个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城镇和农村的城市群。

2.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德阳市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

同时,要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德阳市要着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水源地和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城市绿心和绿带,增加城市的生态面积。

同时,要完善城市绿化体系,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4.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德阳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四、落实措施为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德阳市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

2.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3.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城市建设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城市规划设计文本格式内容范例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2)第三章城镇性质 (3)第四章镇区用地规划 (3)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4)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5)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环卫设施规划 (6)第九章防灾规划 (7)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第十二章附则 (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青石镇的镇域体系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统筹安排镇区各项建设用地,指导村镇建设和管理,实现青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条规划作用本规划是青石镇范围特别是青石镇镇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准则。

凡规划期内因建设需要编制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凡在镇区规划范围内从事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5.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8.《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9.《蕲春县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10.《青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1.黄冈市、蕲春县历年统计年鉴;12.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和法律的文件。

第四条规划范围青石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全镇行政区划范围,东与黄梅县交界,北与向桥乡相邻,西与刘河镇接壤,南与武穴市毗邻,面积192平方公里,本规划称“镇域”。

青石镇中心镇区规划范围3.76平方公里,本规划称为“镇区”。

青石镇区规划控制范围包括望天畈村的大部分以及青石岭村西部、焦藤树村东部的小部分。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25年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发展战略。

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简本)

云浮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简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 (2)第三章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4)第四章城市总体用地布局 (16)第五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23)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3)第七章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37)第八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2)第九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46)第十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54)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62)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71)附录1 规划用地平衡表 (7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考虑到2030年。

第2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云城区和云安县六都镇所辖行政范围,具体包括云城、高峰、河口、都杨、安塘、思劳、腰古、六都8个镇(街),总面积975.92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指云浮市行政区所辖范围,包括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云安县、郁南县在内的一区一市三县,总面积7779.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云城区的云城街道、高峰街道、河口街道、都杨镇和云安县六都镇,总面积692.23平方公里。

第二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市域总体发展战略第4条总体发展定位云浮的总体发展定位:“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循环经济和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市、广东富庶文明的大西关”。

第5条总体发展战略(1)集聚优势战略引导资源和相关企业向优势地域集中,使同一行业的产业链相对密集与完整,多企业、多环节紧密联系,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市域产业的整体升级,发挥规模效应,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特色主导战略选择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力、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技术进步快的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培植,集中资源投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3)中心崛起战略壮大中心城区规模,推进云城、云安同城化发展;推动中心城区滨江延伸,构筑现代化功能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增强中心城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市某区,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是一处城市发展重点区域。

为了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需要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二、项目目标1. 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 优化交通布局,提升交通便利性和流动性;3. 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4. 保护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5. 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三、规划设计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土地进行合理划分,确立不同功能区域,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同时,考虑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布局,提升交通便利性和流动性。

规划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位置和宽度,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停车场,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同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倡绿色出行,鼓励步行和骑行。

3. 公共设施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教育、医疗、休闲等需求。

同时,合理设置商业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利的购物和社区服务。

4. 环境保护规划保护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规划建设绿化带、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5. 城市形象提升规划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广场,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

同时,注重建筑风格和色彩的统一性,提高城市的整体美感。

四、规划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2. 综合协调: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协调各项规划内容,确保各项规划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3. 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公正公平:确保规划设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遵循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第五章 都市圈用地布局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九章 环境卫生第十一章 城市交通第十三章 城市能源第十五章 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第十七章 市场建设第十九章 城市防灾第二十一章 总体规划的实施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第四章 城镇体系第六章 主城及社区建设第八章 环境保护第十章 园林绿地与风景旅游第十二章 对外交通第十四章 城市水源、供水和排水 第十六章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第十八章 蔬菜、副食品基地第二十章 主城近期建设与中期安排第二十二章 附 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指导重庆在本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1996---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 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一)贯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重点控制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规模。

协调城市群的发展,实现市域范围内大、中、小城镇的有机结合;(二)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三)坚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地,注重城市景观,建立与城市和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传统街区,弘扬优秀的城市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山城和江城的特色。

第三条 1983年编制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1990年的调整规划,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它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及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对重庆市十多年由改革开放带动的城市高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 引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过程。

2. 规划目标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城市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的发展目标。

例如,目标可以包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保护环境资源等。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城市总体规划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3. 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还需要确定规划的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城市内部的各个区域,以及城市周边地区。

通过确定规划范围,可以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规划范围确定之后,城市总体规划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规划工作。

4. 规划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对城市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城市发展的瓶颈和机遇,并为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提供依据。

5. 发展策略在进行规划分析的基础上,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发展策略是指为实现规划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例如,可以采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等。

发展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城市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求,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规划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

规划实施是指将规划策略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行动,以推动城市发展。

规划实施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同时,规划实施还需要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7. 结论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和措施,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般内容和过程,希望能对读者理解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有所帮助。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与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内容与深度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采用条文形式。

文本格式和文字应规范、准确、肯定,利于具体操作。

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字数2000字左右。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强制性内容◆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和水系等生态敏感区以及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市域内必须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城市主干路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与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和界线等;◆城市防灾减灾。

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布局等内容;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首页文本审批机关: XXX人民政府文本批准文号: XXXXXXXXX文本批准日期: XXXX.XX.XXX文本审查部门: XX规划局.建设厅等文本编制单位: XX规划设计院等文本编制日期: XXXX.XX.XXX3.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市域城镇发展与建设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用地及布局第七章城市道路与交通第八章城市能源第九章城市给水与排水第十章城市邮政与电信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第十二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十三章城市风貌规划第十四章城市防灾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第十六章城市规划分区建设第十七章土地使用控制管理第十八章近期建设第十九章规划实施管理第二十章附则第二十一章附录附录一: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附录二:XX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附录三:XX市城市规划区用地汇总表附录四:XX市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附录五:XX市区工业企业布局调整一览表附录六:XX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目录附录七:XX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纸目录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1.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内容与深度文本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读,让读者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

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方便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生产,加强现有商业网点的资源整合,推进新型商业设施的有序建设,优化陆良商业网点结构与布局。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3、《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4、《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5、商务部《关于贯彻实施<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6、《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2);7、《陆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8、《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9、其他相关规划文件及规划要求;第三条规划范围、内容本规划范围包括陆良县城及三岔河、马街、板桥、召夸四个重点乡镇。

其中,县城部分与《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一致。

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三岔河、马街、板桥、召夸四个重点乡镇商业集散地为重点的,多方面涉及城乡不同圈层的商业规划体系。

规划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陆良县城商业网点体系的总体规划布局,包括商业网点分级、区域布局、大型零售网点规划。

第二部分为陆良县城商业网点专题规划,包括特色商业街规划、商品交易市场规划、物流中心规划、生猪屠宰场规划、再生资源回收点规划等。

第三部分为四个重点乡镇商业网点建设指导。

第四条规划期限依据《陆良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章规划思想与规划原则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商品市场体系的总方针。

2、反映优化市场布局、调整市场结构、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流通现代化的主导思想。

3、体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新消费服务方式、改善产业服务功能、提高商业竞争力、服务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指导思想及规划期限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四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12第五章城市性质及职能15第六章城市发展规模16第七章城市发展方向17第八章城市总体布局17第九章城市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和住房保障规划21第十章城市工业用地规划24第十一章城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25第十二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6第十三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36第十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8第十五章城市形象与景观组织42第十六章城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43第十七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44第十八章城市环卫设施规划48第二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49第二十三章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51第二十四章城市规划区空间利用控制52第二十五章城市分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规划56第二十六章城市规划实施措施57第二十七章附则59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科学指导娄底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规范城市建设行为,满足城市健康、持续发展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3.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4.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 年09 月);5. 《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6.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7. 《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8. 《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 《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0. 国家、湖南省及娄底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1.03条本规划是娄底城市21世纪初发展战略部署,是娄底城市建设发展宏伟蓝图,是娄底市人民政府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城市法定依据。

第1.04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娄底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与土地利用开发,都必须按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城市区域规划文本

城市区域规划文本

根据上周与张局的汇报结果,为在保障公司考核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部分管理局诉求,对智慧路灯项目建议如下:一、存量灯杆改造1、背景:依据《海江东局〔2021〕148号关于加快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的通知》相关工作。

2、项目性质:存量灯杆节能改造3、建设内容:将江东新区存量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和依据运营商需求改造为5G多功能智慧灯杆。

4、特许经营权。

结合项目建设运营的需求,根据可研运营内容包含租赁、节能、管养三项,需15二、5g智慧灯杆示范路段:1、投资模式:(1)新建灯杆杆体及配套投资模式(2)新建灯杆运营公司投资模式2、特殊经营权:2、期计划建设示范路段如下:(1)桂秀路,全程9.45km,灯杆数量351根,预估总造价4254.12万元,按14.38%为增加投资比例,需额外投资611.75万元(具体需要根据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核算),每根智慧灯杆需要政府给服务费1162元。

道路连接机场与起步区,是对外展示窗口之一,并且在“智慧江东二期”计划建设智能网车路协调同。

(2)起步区片区,全程20.04km,灯杆数量956根,预估总造价11586.72万元,按14.38%为增加投资比例,需额外投资1666.17万元(具体需要根据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核算),每根智慧灯杆需要政府给服务费1162元。

起步区CBD是未来江东新区核心地段,是江东新区的重要名片,领导参观江东新区成果的重要一站。

(3)江东大道二期,全程15.1km,灯杆数量839根,根据实际情况该路段为已建设未交接路段,且按普通市政路灯标准建设,具体需要根据道路的建设情况进行核算。

道路位于江东新区展示中心附近路段,是江东新区标志性道路及出入主干道,领导参观江东新区展示中心必见路段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至2010年) 信息发布、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置业安居 请到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www.qdask.com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第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外市域范围内的规划和建设应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第二章 城镇体系 第七条 青岛市行政区域由市区的七个区和五个县级市组成,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发展战略是:继续完善"一个中心城市和五个次中心城市"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强化次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职能,相对集中地发展重点城镇。

第八条 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青岛市建成一个城镇布局结构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城镇网络体系。

  第九条 市域规划人口规模2000年控制在720万以内,2010年控制在750万左右。

城镇化水平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

  第十条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四级。

中心城市1个,次中心城市5个,重点城镇37个,一般城镇91个。

  第十一条 中心城市以青岛市市区为主组成,是青岛市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次中心城市以青岛市行政辖属的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市市区为主组成,其中: 即墨──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吸收中心城市工业扩散,重点发展机械、传统工艺品制造和对外贸易,建成一定规模的商贸集散中心。

胶州──规划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利用交通便捷、乡镇企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建材、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

  胶南──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加强纺织机械工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化工、修造船及旅游度假业。

平度──规划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矿产建材行业,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业。

  莱西──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化肥工业等。

  重点城镇以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周围的重点发展的建制镇驻地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3~5万人,为地域城镇发展的集聚增长点。

  一般城镇以现有建制乡镇驻地为主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万人左右,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纽带。

  第十二条 城镇体系生态环境规划形成以"山、水、路"为构架的空间布局。

即以东南的崂山山脉、西南的大小珠山、铁镢山山脉、北部的大泽山山脉为主体,形成山林生态区。

以大沽河、胶莱河等河道两侧的绿化为主,构成绿色水系网络。

以海岸线、沿海岛屿和近岸海域为主体,组成蓝绿交融的空间环境线。

以青黄公路、烟青公路、308国道、204国道、青威公路、309国道、环崂山风景区公路等两侧的林带为主,构成生态绿化带。

  第十三条 城镇旅游体系规划形成十二个景区:(1) 主城南部海滨景区,主要功能为海滨城市观光、购物、娱乐和海上观光。

(2)主城东部海滨及石老人景区,主要功能为海洋娱乐、度假、会议、购物、特色餐饮和商务旅游。

(3)崂山景区,主要功能是海上名山观光、保健养生旅游和度假。

(4)沿海诸岛景区(指青岛近海分布的各海岛),主要功能是海上游览观光。

(5)鹤山景区(指即墨鹤山、温泉及附近海滨),主要功能为度假、休疗养及地区性观光。

(6)田横岛景区,主要功能为文化观光及海岛度假。

(7)马山景区,主要功能是地质科技旅游及娱乐。

(8)大泽山景区(指大泽山及天柱山魏碑),主要功能是文化观光、旅游。

(9)薛家岛景区,主要功能是海上娱乐、商务旅游、度假。

(10)小珠山大珠山景区,主要功能是旅游观光。

(11)琅琊台景区(指琅琊台及附近海滨、斋堂岛、沐官岛),主要功能是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度假。

(12)灵山岛景区,主要功能是海上观光、旅游度假。

崐  第十四条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规划积极开发市域内的淡水资源,加固现有水库,抓紧完成大沽河三座中型险库的加固处理。

新建扩建中小型水库,增加水库调蓄能力。

适当开采地下水,加强大沽河中下游水源地的保护,兴建大沽河地下水库,利用汛期降水补源。

统一调配产芝水库、尹府水库、大沽河水源地、吉利河──陡崖子水库的水源,保证近期供水条件。

2000年以后,积极争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规划建设胶南铁东水库,预留滨海线调水工程的建设条件。

  2、规划扩建黄岛电厂三期工程和青岛电厂二期工程,在红岛新建燃气发电厂。

在即墨、胶州建设500千伏变电站,争取尽早将山东500千伏电网引至青岛,补充青岛电源不足。

在市域范围内、城市规划区外,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

  3、依据国家国道主干线和山东省公路干线网规划,逐步实现以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为骨干的、以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为主要联系功能的市域公路网系统。

公路干线网主要由青黄公路、204国道、外环公路、济青公路、烟青公路、青德公路、青威公路、青泰公路、青日公路、莱潍公路组成。

五个次中心城市均通过高速公路或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与青岛市区和省公路干线网相连接,重点城镇通过二级公路或二级以上公路与市域公路干线网相连接。

一般城镇通过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

  4、市域铁路由胶济、蓝烟、胶黄、胶新、德龙和莱潍铁路形成连通五个次中心城市的铁路网络,并由蓝烟和胶新线组成规划的国家南北第五通道青岛段。

沿济青高速公路南侧远期预留济南至青岛的高速铁路线、场。

5、市域港口布局以青岛港(老港区、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为中心港,并与崂山沙子口港、即墨鳌山卫港、胶南大湾港、胶州营房港及其它中小型地方港和专业港共同组成市域港口群。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主体功能与发展目标 第十五条 规划城市性质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第十六条 规划城市主体功能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化工、轻纺工业基地;旅游、度假、避暑、文化娱乐中心。

  第十七条 城市发展目标由总目标和分目标组成。

  1、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力争到本世纪末,把青岛建设成为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经贸、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初步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l0年左右的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以港口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2、城市发展的分目标是:  (1)经济目标: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中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贸易口岸之一;辐射能力较强的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集散中心;实力雄厚的海洋科学城;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1150亿元,2010年达到3000亿元,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2000年超过41%,2010年超过50%;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2)生活目标: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达到9平方米以上,2010年达到12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95%;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建立充足的城市生活供应基地;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3)环境目标:逐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工业废气净化率、废水处理率、废渣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2000年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0年达到7平方米,2010年达到8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2000年达到35%,2010年达到40%;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格局、建筑风貌和文物古迹;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4)社会事业目标: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城市就业岗位,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率2000年大于50%,2010年大于70%;加强科、教、文、卫、体建设,使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2000年大于5个,2010年大于6个,医疗床位数2000年大于90床,2010年大于100床,建立市、分区、社区三级文化、医疗、体育设施网络;不断改善科研、教育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载体。

  第四章 城市规模 第十八条 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万人),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4万人),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3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万人)。

  第十九条 2000年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6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3.6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