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
信息学概论 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信息行为,达到最佳的信息吸收效果。所谓“独具慧眼”, 就是描述这种状态的。
2021/2/27
信息与情报
Information以前翻译为“情报”,或者“信息” 92年9月我国将“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随
绪论
信息概述
信息含义 信息性质 信息的类型和结构 信息的作用 信息与知识、情报、文献的关系 信息与信息资源
2021/2/27
1.1.1 信息的含义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继物质、能量之 后的第三大资源
信息无处不在、无人不用。
2021/2/27
1.1.1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含义众说纷纭
科学信息社会科学信息用非语义性质的声音颜色或实物荷载的信息指用语言文字或语义性质的符号如交通标志旗语荷载的信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体现象事物事实的描述信息不经过逻辑思维加工直接来源于社会实践作为传递交流对象的科学知识反映自然界生物界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人们逻辑思维的产物从本体论的层次上考察信息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它的状态改变的方式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者主体所描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3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控制论与社会》)
2021/2/27
信息化教育概论(整本复习)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版)第一章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第一节步入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发展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与冲击1.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教育观念变革的含义:(1)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
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由知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
(2)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
传统教育思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
2.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1)教育内容多元化(2)教育资源共享化(3)教育形式开放化(4)教育过程个性化(5)教育手段多样化3.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1)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
(2)信息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的内容。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4)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学校工作性质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
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作用分析:1. 教育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择性等,学生们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使得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家长)权威的相对削弱,一方面使教育者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使教育者本身也必须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
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
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
教育部部长周济也表示: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最新第一章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一)课程目标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后:掌握技术。 20世纪90年代后:促进学习、优化教学。 新世纪后:培养、提高信息素养。 1.1.1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 征 2. 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 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5.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学习过程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 能的认识过程。 学习资源: 包括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的因数 人类资源—教师、专家、辅导员、学习小组、社区等 等 非人类资源—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媒体、教学环 境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 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 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 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育 = 电化教育 = 现代一、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关于名称 国内的称法: * 影音教育(30年代前) * 电化教育(30年代后) * 电化教学 * 现代化教学手段 *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 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 * 信息化教育
关于名称 国外的称法: * 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 * 教育传播(Education Communication) *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 教育传播与技术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 教育工艺学 * 教育工学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育媒体 现代媒传技术——媒传教学法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教学设计 开发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环境、教育人员等 信息化教育中重点要开发的教育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 硬件环境资源和教学软件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第1章(第二版)信息化教育概论

小结:
小结: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发展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3.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4.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1.4 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
1.4.1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1.2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1.2.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二、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3.信息化教育的完整公式
信息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P13)
1.2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1.2.2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1.2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1.2.3 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一、信息化教育的功能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
20 世 纪 30-70 年 代 , 是 视 听 教 育 发 展 的 前 期 阶 段。„„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夸美纽斯的直观教 学理论和戴尔的“经验之塔”(P23) 20世纪80-90年代后期,是视听教育发展的后期阶 段。 „„其理论基础, 主要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 反射理论和香农等的传播理论(P23) 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 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考研复习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信息化教育概论考试大纲目录Ⅰ考查目标 (2)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Ⅲ考查内容 (2)Ⅳ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5-10Ⅰ考查目标信息化教育概论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本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体系,熟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和基本理论研究,会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学习和教学,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与效率,结合理论评价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现代技术媒体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概念解释题30分简答题 45分论述题 45分应用题 30分Ⅲ考查内容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定义)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5.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6.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论补充)第二章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3.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4.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5.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6.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第三章信息化教学设计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2.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5.了解Webquest教案设计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第四章信息化教育环境1.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法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况第五章教学信息资源开发1.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价方法5.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价方法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名词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课件、积件(学习对象)、课程包、blog (补充)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4.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第七章现代远程教育1.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2.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3.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4.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5.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6.掌握混合学习的分类第八章信息化教育研究1.名词解释: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叙事研究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aect94定义,aect2004新定义)3.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九章信息化教育管理与评价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管理2.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3.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Ⅳ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信息化教育概论》试卷样卷(南国农版)一、概念解释题(30分)1.信息化教育2.信息化教学过程3.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4.现代远程教育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简答题(45分)1.试简述电化教育的发展。
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学习目标: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①现代教育思想。
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②现代教育理论。
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是4种学习理论和4种教学理论。
4种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罗伯特.加涅)4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可分为物化形态的(硬技术)和智能形态的(软技术)两类。
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三种: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信息素养: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信息能力主要有8种: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
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学资源。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括1.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育和提升学生信息修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名词解说)2.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3 种: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育媒体,物化形态的技术现代媒传技术——媒传教课法,智能形态的技术教课系统设计技术——教课方案,应用宽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3.教育资源:(名词解说)(广义)包含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环境、教育人员等(狭义)信息化教育中要点要开发的教育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硬件环境资源和教课软件资源。
4.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构成因素——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成效及其互相关系都处于优秀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
(名词解说)5.信息化教育的特色:(简答、填空)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办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储存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达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6.信息化教育 = 现代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是切合中国实质的国有观点,重申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现代媒体教课法、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教育系统因素=教育者 +教育信息 +传统教育媒体(包含传统、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
这样的教育才是信息化教育。
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完好公式: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两者缺一不行,有现代信息媒体的不必定是信息教育,还要有其思想和方法)7.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1)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优化的功能,花小代价获得大成效。
优化教育教课过程,进而达到提升教育教课绩效(成效、效益、效率)的目标。
优化不等于理想化(2)信息化教育的作用:(简答题)①提升教育质量;②提升学习效率;③扩大教育规模;④促使教育改革8.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视听教育、信息化教育——(填空题)育工视业听时育教代的信信电息息时化化代教教的育电化教19.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2005 年,教育部启动实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整体目标是:依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用几年时间,利用多种门路和手段,使全国大多半中小学教师达成不低于 50 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促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2)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 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 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 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 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 的技术。
◇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 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 技术。
3.个性化学习
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个 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 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 者的差异和实现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个性 化学习在信息时代之所以是必要和可能的,一是信息 时代所构建的学习化社会,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按 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计划,并且提供了多样 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客观上的这种差异, 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帮助不同。
技术协会的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 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内涵与我 国这一领域的实践有一定差异,因此,提出了“现 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以符合我国的实际。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 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可以互相换用。
三、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993年9月,美国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 础设施”计划,其主题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 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 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 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教育概念 的随之兴起。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 瓜,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 的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信息化教 育浪潮。
教育技术概论 第一章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

8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1. 1 信息技术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 ,首先就是教 育内容的改革与革命 。现代技术 ,尤其是互联网的飞 速普及 ,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 。信息时代的 学生 ,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 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 ,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 国际互联网 ,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 取知识 。知识资源的拓展 ,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 的天地 ,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才能 让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 成为信 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15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1.3 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的特怔
从技术层面看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从教育层面看 ,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 特征:
■教材多媒化 ■ 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
■活动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 ■环境虚拟化 ■系统开放化
13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1.2 教育信息化
➢ 几个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 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促进教育现代化 的过程。
(4)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 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为基础的现代 信息技术 ,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 ,使之进一步 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各种要求。
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1、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的特征:五化三性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递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3●=4、《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内容比较(P31)第二章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1、教学媒体的分类(选择)按感官分类,可分为:(1)听觉型媒体。
例如,口头语言、广播语言等。
(2)视觉型媒体。
例如,教科书、板书、板画、挂图、模型、标本、幻灯、投影等。
(3)视听型媒体。
例如,配录音的幻灯片、电影、电视等。
(4)相互作用型媒体。
例如,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
2、教学媒体编制的选择原理(1) 共同经验原理(2) 抽象层次原理(3) 重复作用原理(4) 信息来源原理(5) 最小代价原理3、教学媒体运用的选择方法(重点)罗尼果提出了一个教学媒体选择策略模型,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 学习类型(2)媒体所需费用(成本)(3) 媒体所能达到的功效(4) 学习类型与媒体效能的关系(5)媒体最优选择范围4、信息化教学过程: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接收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
5、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小题):(1)、“传授型”教学模式(2)、“自主活动型”教学的模式(3)、远程教学(学习)模式6、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1)讲授—演播的方法●两个典型的步骤:○1引入课题推出问题、锁定任务 进行活动、实现目标总结完善 ○2引入课题 建立新概念学生思维的活动教师总结应用概念(2)探究--发现法步骤:○1教学准备○2设置情景、熟悉任务○3发现问题○4搜集资料解决问题⑤反馈与评价(3)问题教学法步骤:①选择问题②明确问题③借助信息工具寻找线索④解决问题 (4)程序教学法步骤:①程序材料设计②程序材料编制③学生与计算机交互活动④总结与评价 (5)微型(微格)教学法步骤:①确定要学习的技能②观看技能示范③学生扮演角色,电视录像④观看录像,教师分析,师生讨论⑤进一步练习,改进技能 (6)模拟训练法步骤:①制订培训目标②安排模拟环境③训练与练习/指导,调控④评价与总结 (7)成绩考查法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设计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① 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② 教师作为学习指导者主要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引导、监控和评价学习进程,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

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
◇ 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 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 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 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 法)。
三、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993年9月,美国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 息基础设施”计划,其主题是发展以 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 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 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教育 概念的随之兴起。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 界各国的积极瓜,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 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在全球范 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信息化教育浪潮。
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 (2)现代信息技术 • 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 ◇ 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 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 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 ◇ 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 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 • ◇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 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
•
•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
•
1.创新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持性 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 2.自主学习 •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 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 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 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信息化概论复习大纲

信息化概论复习⼤纲复习⼤纲(1-8讲)第⼀章信息化、信息和信息资源第⼀节信息化就在我们⾝边⼀、信息化是⽣存⾰命和思维改造通过图⽚和案例认识信息化对我们⽇常⼯作、⽣活、学习的影响⼆、认识全球的信息化全球信息化加剧了信息战和数字鸿沟,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相关内容的解读,理解全球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热点和趋势。
三、对信息化的基本认识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信息侵权等,它的影响有正⾯的也有负⾯的。
第⼆节信息⼀、信息的概念⾸先讲授信息术语,古⽂中的信息是消息和⾳讯的意思;西⽂中的表达则是Information、Massage。
1928年信息开始作为术语出现,现已⼴泛应⽤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
其次信息的定义,申农和维纳都对信息提出过各⾃代表性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存在的⽅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上的信息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信息。
再次,信息与数据和知识的关系。
在理解各⾃定义和其关系的代表性观点基础上,从形成看是原料和制品递进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原料,知识是信息加⼯提炼的结晶。
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是⼀种递进的关系);从载体看是客观物质存在和⼤脑精神存在的关系(⽆论⼈类能否接受,是否理解,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实践的结果,属于⼈的认识范畴)。
⼆、信息的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的⼴延性和⽆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和利⽤的时效性。
三、信息的构成通过做游戏理解申农通信系统模型四、信息的类型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然信息、⽣物信息和机器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信息;从利⽤者观察的⾓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娱乐信息、政治信息等;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正式信息;按信息记录⽅式划分,可分为图像信息、⽂字信息、数字信息等。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一.教育观念的变革①传统教育②信息化时代教育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①过分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②更加注重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观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①具体读、写、算的能力(3R)②更加强调3T素质·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①不重视学生的发展②重视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或课本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二.现代信息时代需要的学习方式1.创新性学习2.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4.基于技术的学习三.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教育方式四.看P11-12五.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三种技术1.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3.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六.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七.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①开放性②非线性③交互性八.信息化教育的作用看内容P141.提高教育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九.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1.4种学习理论①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④折中主义学习理论2.4种教学理论①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②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③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3.4种传播理论①贝罗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信源、信息、通道、受者)②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③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④罗杰斯的创新推广理论十.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是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一.教学媒体的发展P391.语言媒体阶段2.文字媒体阶段3.印刷媒体阶段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二.教学媒体的分类P40三.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五原则P53第三章现代媒传教学理论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最典型互动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突显信息化教学特点)学习者三.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各自优缺点1.以“教”为主的模式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为经济的模式。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共86页

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
七大技能(7Cs)
批判性思维与行动(Critical Thinking -and –doing) 创新(Creativity)
协作(Collaboration)
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传播(Communication)
所包括的技能
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 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 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双主体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 情商为主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 征
◇ 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 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 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 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二) 教育观念的变革
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 的教育价值观
情境
独特的问题情境
标准 对老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 对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
过去
未来
行为
一致性/相同性
发散性/独特性
同伴关系
竞争
协作
信息流
自上而下
全方位
预期
规定的
拓展的/未知的
2.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 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 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 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信息化教育概论期末整理.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3 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第一章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式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 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了解5Webquest定义)教案设计 4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第八章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五章11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2.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法 5 .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6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远程教育的发展 3况.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第六章 4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5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1 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论补充) 6.掌握混合学习的分类第九章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第二章.名词解释: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 1 价方法.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2 研究、叙事研究定5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上的四次革命) aect94 新定义)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义.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3 ,aect2005.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3价方法4 5 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则第十章第三章第七章.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管理 1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名词解释:1 2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积第四章.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3 blog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件(学习对象)、课程包、(补充)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2 2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在不断总结我国信息化教育实践的 基础上建立内容体系。对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技术和方法,做了全新的、系统的阐述。全书共 分3篇10章。
第1篇(第1章),从整体阐释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 传教学、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
第3篇(第5~10章),探讨了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技术在 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以及现代 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章 教育信息概述

第一章教育信息概述第一节信息与信息科学一、有关信息的基本概念人类的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向着信息化社会、高度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
工业化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物质和能源。
在这社会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进行加工,生产出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素除物质和能源外,还有更重要的要素——信息。
信息化社会是一种以信息的产生、信息的处理为中心的社会形态。
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源产生一定的价值。
1、信息的含义信息不是像物质这样的实体,具体地讨论什么是信息往往是十分困难的。
现在,人们对信息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和定义。
简单地讲,通过信息,可以告诉我们某件事情,可以使我们增加一定的知识。
我们称报纸、广播、电视是信息源就是这个道理。
英语中,信息是“information”,其语源由in和formation组成。
in具有接受的意识,formation表示一定的形成物,information表示信息可以让受者产生某种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让受者从认识上的不完全、不理解、不确定、变为完全理解、确定。
信息论的重要奠基者香农(C.E.Shannon)将信息定率为烦的减少,即信息可以消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将消除不确定程度的多少作为信息量的量度。
信息可以告诉我们不曾了解的事情。
因此,对于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虽多次听到,它也不会给予我们的任何信息,其信息量为零。
所谓有用的信息,因人而异。
例如,“A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超大规模LSI。
”这样的信息,对计算机专业人员是有用的信息,但对其它的一般人员可能就没有意义。
因此,是否是信息,不是由传者,而是由受者所决定。
在信息的传递中,受者的目的意识、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数据与知识数据是信息的素材。
数据是在各种现象和事件中收集的。
当我们根据一定的利用目的,采取相应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得到新的信息(制作出新的信息)。
数据处理是一种对数据有意义的操作。
知识是一种信息。
知识是在对数据、信息理解的基础上,”以某种可利用的形式,高度组织化后的可记忆的信息。
教育信息化概述-推荐下载

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七.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化三性 五化: 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 ①开放性 ②非线性 ③交互性
八.信息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 教育信息 现代教育媒体(突显信息化教学特点) 学习者 三 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各自优缺点 1.以“教”为主的模式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为经济的模式。 优点:能使师生在单位时间内,传送和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不仅容易被教师掌握, 也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的口头表达和现代教育媒体密切结合起来,就 能加大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缺点: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的地位,造成教师包办学习者的活动,教师讲得多,学 习者的活动少等弊病,束缚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满堂灌”的现象等。 2.以“学”为主的模式 优点: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缺点:这类模式对教师、媒体、和教育信息资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辅导教 师的数量和媒体的数量要多,而且要有大量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否则, 该模式的应用受限制。相对说,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 3.以“其他要素”为主的模式 P68 ①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主的模式 我国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个别化教育模式 班级教学模式 优点:可以较大规模的向许多学生传授知识,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是学生获得 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集体中活动,可以相互启发和相 互促进 缺点: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 生必须按统一的进度接受同样难度的内容,容易产生“一刀切”的现象。学习的方式 主要是接受,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题目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教学时间安排12 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 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3.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5. 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6.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 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二)教育观念的变革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1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 ----- 读(reading )、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 ----- 技术运用(tech no logy )、团队协作(teami ng )、迁移能力transferenee )(2 )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下表: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三)学习方式的变革1. 创新性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2. 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3. 个性化学习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
个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时代之所以是必要和可能的,一是信息时代所构建的学习化社会,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按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计划,并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客观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帮助不同。
4. 基于技术的学习信息时代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
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封闭性,使学习走向开放性,而且其本身就是学习者在信息时代所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四)师生角色的转变1. 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回眸近10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引动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教师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向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转变。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向多种角色转变:做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学习者2. 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主动的学习者、建构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意图的学习者、交流的学习者、情境的学习者、反思的学习者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观——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
双主体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观——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情商为主教育观——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教学上,只有从智商转到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情商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情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
四大支柱教育观——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 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这4 种基本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现代教育理论4 种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4 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革除传统教育的6 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
实现教学法上的4 个重心转移和4 个最佳结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3)开发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
在住处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材资源,即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
(4)优化教育过程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
(5)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信息能力主要是8 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6 )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或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质:新的教育方式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
(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二)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1.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
“优化”不等于“理想化”。
任何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化。
无条件的、绝对的优化是不存在的。
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
2. 信息化教育的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
信息化教育能在促进学生装的“三个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信息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2)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
信息化教育,通过In ternet和校园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和传递大量的所需信息,节省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住处化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实施信息化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会传播教育课程,凡是有电视或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
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育的规模。
信息教育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育能扩大教育规模,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4)促进教育改革在教育的手段方面,信息化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进教育领域,使教育手段实现了多媒化;在教育方法方面,现代媒传教学法的应用,使教育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并为学生彩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育模式方面,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教育过程的结构,形成了多种人一机一人教育新模式,也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远距离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方面,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在它的支持下,促进了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校观、现代人才观等的形成。
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在教育上引发的是一场全面、深入的历史性变革。
(三)信息化教育与相关概念1.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称谓。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A .B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整合的结果,A、B融为一体,这就是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