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整本复习)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版)第一章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第一节步入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发展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与冲击1.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教育观念变革的含义:(1)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
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由知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
(2)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
传统教育思想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
2.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的革新(1)教育内容多元化(2)教育资源共享化(3)教育形式开放化(4)教育过程个性化(5)教育手段多样化3.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1)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
(2)信息技术给教育管理带来无限丰富的内容。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模式。
(4)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学校工作性质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
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作用分析:1. 教育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择性等,学生们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使得教育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家长)权威的相对削弱,一方面使教育者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使教育者本身也必须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
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键因素。
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就可以打开通向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化之门。
教育部部长周济也表示: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最新第一章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一)课程目标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后:掌握技术。 20世纪90年代后:促进学习、优化教学。 新世纪后:培养、提高信息素养。 1.1.1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 征 2. 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 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5.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学习过程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 能的认识过程。 学习资源: 包括一切有助于个人有效学习的因数 人类资源—教师、专家、辅导员、学习小组、社区等 等 非人类资源—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媒体、教学环 境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 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 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 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教育 = 电化教育 = 现代一、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关于名称 国内的称法: * 影音教育(30年代前) * 电化教育(30年代后) * 电化教学 * 现代化教学手段 *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 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 * 信息化教育
关于名称 国外的称法: * 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 * 教育传播(Education Communication) *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 教育传播与技术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 教育工艺学 * 教育工学
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育媒体 现代媒传技术——媒传教学法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教学设计 开发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环境、教育人员等 信息化教育中重点要开发的教育资源是现代信息技术 硬件环境资源和教学软件资源。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

、授课题目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教学时间安排12 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 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3.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5. 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6.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 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二)教育观念的变革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1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 ----- 读(reading )、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 ----- 技术运用(tech no logy )、团队协作(teami ng )、迁移能力transferenee )(2 )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下表: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三)学习方式的变革1. 创新性学习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第1章(第二版)信息化教育概论

小结:
小结: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2.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发展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3.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4.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1.4 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
1.4.1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1.2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1.2.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二、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3.信息化教育的完整公式
信息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 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P13)
1.2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1.2.2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1.2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1.2.3 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一、信息化教育的功能
1.3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3.2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
20 世 纪 30-70 年 代 , 是 视 听 教 育 发 展 的 前 期 阶 段。„„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夸美纽斯的直观教 学理论和戴尔的“经验之塔”(P23) 20世纪80-90年代后期,是视听教育发展的后期阶 段。 „„其理论基础, 主要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 反射理论和香农等的传播理论(P23) 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 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信息化教育概论pdf

信息化教育概论pdf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信息化教育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育的概念信息化教育,也称为电子教育,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数字化教育等多种形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信息化教育的特点1. 教育资源丰富:信息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2. 灵活性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 交互性强: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学习者可以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4. 个性化教学:信息化教育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辅导,提高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信息化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1. 在线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2. 远程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异地教学,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为偏远地区和无法到校学习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3. 数字化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学校管理、教学、学习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五、信息化教育的挑战与对策1.技术难题: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网络搜索、在线交流等。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师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如操作不便、网络不稳定等。
对策: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优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稳定。
2.教育资源不平衡:虽然信息化教育使教育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但优质资源仍然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名校,这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学校的学生不公平。
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考研复习大纲

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考研复习大纲一、课程概述本大纲主要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考研复习而编写,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梳理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或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点结构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2、1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内涵3、2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基础4、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5、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6、1信息化教育的教育学基础7、2信息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8、3信息化教育与人的发展9、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方法10、1信息化教育的教学设计11、2信息化教育的信息技术与工具应用12、3信息化教育的评价与反思13、信息化教育的实践案例分析14、1信息化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15、2信息化教育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16、3信息化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7、教育技术学的热点话题与未来发展18、1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19、2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20、3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展望三、复习方法建议1、系统阅读:认真阅读教材,全面理解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
2、总结归纳:对每个章节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加深记忆。
3、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案例,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实践应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
5、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四、参考书籍与资料1、南国农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社。
2、其他相关教材、论文、报告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研习教学大纲一、引言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研习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本教学大纲详细阐述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得到全面的学习体验。
二、课程目标1、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和发展趋势;2、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包括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育数据分析和学习评估等;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概述: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教育形式。
本文将对信息化教育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信息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
二、特点:1. 个性化学习:信息化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2. 资源共享:信息化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3. 互动性强:信息化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4. 效率提升:信息化教育可以利用计算机和软件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发展现状:信息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信息化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推动。
例如,中国的“智慧校园”建设,美国的“一对一计算机”政策等。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化使得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家里就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了传统教育中地域限制的问题。
此外,信息化教育还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引入虚拟实验室、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评等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未来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化教育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智能教育机器人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辅助。
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未来信息化教育将更多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育概论的归纳(超省纸版)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1.定义与特征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特征:一般特征“五化三性”;本质特征:有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
五化:显示多媒体化、处理数字化、存储光盘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三性:交互性、开放性、非线性。
2.内涵五大支柱:基本理论研究、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新型模式建立、有效管理探索;三大领域:学校信息化领域、现代远程教育领域、信息化教育管理和信息化教育队伍培训领域。
3.功能与作用功能: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最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
优化的标准:1.最大效果;2.最少时间。
作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
4.有关概念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
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新阶段使用的名称。
试听教育是工业时代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美国引进,21世纪我国出现。
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实质是一样的。
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现代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就是现代教育媒体;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就是媒传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在不断总结我国信息化教育实践的 基础上建立内容体系。对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技术和方法,做了全新的、系统的阐述。全书共 分3篇10章。
第1篇(第1章),从整体阐释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 传教学、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
第3篇(第5~10章),探讨了信息化教育理论和技术在 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以及现代 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第一章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1)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①开放性。
他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
②非线性。
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他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③交互性。
他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4.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信息化教育概论》考试提纲

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1)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定义(2)了解信息化教育的一般特征(3)理解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4)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完整公式2. 信息化教育的内涵()(1)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内涵包括五大支柱和三大领域(2)了解五大支柱和三大领域3. 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1)理解信息化教育的功能(2)理解信息化教育的作用4. 信息化教育与有关概念()(1)理解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概念(2)能分析信息化教育与上述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1)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所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名称、时间范围及其主要理论基础)(2)了解我国2000年以来的信息化教育的主要政策文件及其基本精神(3)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6. 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1.4.1)(1)了解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及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发展概况(2)了解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第2章信息化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1. 媒体、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媒体理解媒体、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信息化教学媒体等概念的含义(注意:P38和P94都出现过教学媒体的概念定义;另外,在P12有“现代技术媒体”的定义,在P50有“现代教育媒体”的定义)2. 教学媒体的分类()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3. 教学媒体的特性()(1)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并能运用本知识点分析计算机多媒体中的各种媒体在知识表征方面的作用和特性(2)理解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征4.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3.2.3之2)(1)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选择原理(2)理解教学媒体运用的选择方法(应将P45-48与P94-95两部分的相关内容对照和综合理解)5.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1)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2)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3)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6.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及策略(之1)(1)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注意:本概念应与P91的“教学模式”和P96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等相关概念对照着理解)(2)理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本知识点应与P91-92教学模式层次分类对照着理解)(3)理解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概念和基本类型(尤其是支架式教学策略、锚链式教学策略)7.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之2)(1)理解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概念(2)理解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几种基本类型第3章信息化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定义()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2. 教学设计的层次()理解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3. 教学过程设计的模式()(1)理解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模式(2)理解自主活动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模式4.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点5. 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3.2)(1)理解该设计模式的主要步骤(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之1)、学习者分析(3.2.2之2)、教学目标的编写(3.2.2之3)、教学策略的选择(3.2.3之1)、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3.2.3之2)、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3.2.3之3)、教学评价(3.2.4)等)的内涵及具体方法(2)掌握在具体学科教学领域中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法(综合应用。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2版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2版
信息化教育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教学内容的制作和管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在线学习和交流、学习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等。
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同时,信息化教育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包括教师的培训和适应、学习者的网络社交和安全、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和使用等。
第2版的信息化教育概论将更新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并探讨信息化教育的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
它将为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源和指导。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2版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范围
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和作用
信息化教育的挑战和问题
信息化教育的实施模式和案例
信息化教育的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信息化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超级重点~!

《现代教育技术》一、信息化教育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技术的内涵(物化形态与智能形态)a.各种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技术b.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3、信息素养包括的内容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信息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生成/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4、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5、信息化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指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根本特征。
有现代教育媒体参与,是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一般特征是五化三性6、信息化教育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促进教育改革7、教育技术94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8、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目标与具体内容目的: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有效运用二、信息化教育媒体与教学过程1、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两层含义a、指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b、指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学媒体2、教学媒体按感官分类听觉型、视觉型、视听型、相互作用型媒体(人机交互)3、教学媒体的特性呈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可控性、参与性4、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5、信息化教学方法定义与特征定义:就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目的,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的工作方式。
特征:必须依靠现代教育媒体展开工作,这是区别其他教学方法的一个特征6、微格教学的特点参与培训的人员少(5至8名);培训时间短(5至20分钟);内容专一;借助电视摄像、录像设备7、微格教学的步骤a、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确定学生要学习的技能,并做相应的教学准备b、利用电视录像把要学习的技能演示出来,也可由教师亲自示范,或让学生观看相关技能的示范c、让学生扮演角色,模仿表演前面观察的技能,同时电视摄、录像设备录制学生的行为d、师生观看学生表演录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讨论,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指出不足e、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和教师的点评,做进一步练习三、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设计理论哲学基础是整体优化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2、教学设计的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3、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4、教学过程设计的三个程序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的分类认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情感学习6、教学策略的内涵(图)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的总体考虑。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重点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1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P3-5促成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 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 树立全面发展, 全体发展, 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促成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成才的标准时多元的, 个性化的, 人人都有成功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多种智能。
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
它由传统的3r(读写算)转变为现代的3t(技术运用, 合作与迁移)。
形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特点有如下①重视发展, 淡化甄别与选拔,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视综合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 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④强调参与与互动,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a.2新型学习方式?P5-6b.创新性学习c.自主学习d.个性化学习e.基于技术的学习3师生角色的转变?P7-9教师角色:学生的导师,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信息咨询者, 团队协作者, 课程开发者, 研究者和学习者;学生角色:主动的学习者, 协作的学习者, 交流的学习者。
4信息化教育的定义?P9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或: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 用3种技术(现代媒传技术, 现代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2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 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①5信息化教育的特征?P12②五化a.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b.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c.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d.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e.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③三性a.开放性b.非线性c.交互性①6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P14-16②基本功能:优化教育教学, 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 低消耗, 以较小的代价, 得到较大的收获。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一.教育观念的变革①传统教育②信息化时代教育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①过分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②更加注重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观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①具体读、写、算的能力(3R)②更加强调3T素质·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①不重视学生的发展②重视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或课本知识,忽略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二.现代信息时代需要的学习方式1.创新性学习2.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4.基于技术的学习三.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教育方式四.看P11-12五.现代教育技术,主要的三种技术1.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3.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六.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七.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①开放性②非线性③交互性八.信息化教育的作用看内容P141.提高教育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九.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1.4种学习理论①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④折中主义学习理论2.4种教学理论①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②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③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3.4种传播理论①贝罗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信源、信息、通道、受者)②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理论③宣伟伯的传播效果理论④罗杰斯的创新推广理论十.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主要是三种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现代媒传教学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第二章现代教学媒体理论一.教学媒体的发展P391.语言媒体阶段2.文字媒体阶段3.印刷媒体阶段4.电子传播媒体阶段二.教学媒体的分类P40三.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五原则P53第三章现代媒传教学理论一.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最典型互动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限制的活动过程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突显信息化教学特点)学习者三.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各自优缺点1.以“教”为主的模式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最为经济的模式。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一、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候的政治、经济、文化进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全然咨询题的认识和看法。
二、信息时代的要紧特点: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点;2、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适应变化和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4、合作与协作是信息时代要紧的生存与进展的方式;5、科学范典走向非决定论;三、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如下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进展和人的进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在促进人的进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进展、全体进展、个性进展和可连续进展的素养教育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养结构的人才观;(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i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进展的教育评判观;(从评判的内容、标准、方法、主体、重心方面展开论述)四、信息时代新型的学习方式:1、创新性学习:(学会:构建必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把握某些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会学: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学习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自主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制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是以学习者的充分进展为前提,表达“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老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4、基于技术的学习:基于咨询题的学习、抛锚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五、信息化教育:确实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要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共86页

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
七大技能(7Cs)
批判性思维与行动(Critical Thinking -and –doing) 创新(Creativity)
协作(Collaboration)
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传播(Communication)
所包括的技能
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1. 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 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 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教育观 终身教育观 双主体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 情商为主教育观 四大支柱教育观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 征
◇ 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 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 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 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二) 教育观念的变革
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 的教育价值观
情境
独特的问题情境
标准 对老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 对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
过去
未来
行为
一致性/相同性
发散性/独特性
同伴关系
竞争
协作
信息流
自上而下
全方位
预期
规定的
拓展的/未知的
2.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 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 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 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信息化教育概论期末整理.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3 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第一章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式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 1..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了解5Webquest定义)教案设计 4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第八章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五章11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2.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法 5 .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6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远程教育的发展 3况.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第六章 4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5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1 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论补充) 6.掌握混合学习的分类第九章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第二章.名词解释: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 1 价方法.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2 研究、叙事研究定5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上的四次革命) aect94 新定义)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义.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3 ,aect2005.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3价方法4 5 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则第十章第三章第七章.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管理 1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名词解释:1 2课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积第四章.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3 blog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件(学习对象)、课程包、(补充)以人为本的思想.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2 2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一、授课题目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二、教学时间安排12课时三、教学目的、要求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2.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3。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4。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5.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6.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法六、教学内容与过程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二)教育观念的变革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1)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2)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下表: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育概论一、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候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二、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最显着的特征;2、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适应变化和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4、合作与协作是信息时代主要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式;5、科学范典走向非决定论;三、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如下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i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评价观;(从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主体、重心方面展开论述)四、信息时代新型的学习方式:1、创新性学习:(学会:构建必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掌握某些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会学: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学习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自主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是以学习者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老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4、基于技术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抛锚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五、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化教育的公式表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
3、主要的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老师、学习)、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4、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灌输死记硬背法。
5、现代教育思想的4个转移:从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转移;从以知识为重心向以能力为重心转移;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向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转移;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向以发现学习为重心转移;6、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的三种技术:(1)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3)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7、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六、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五化三性;五化:1、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2、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3、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4、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5、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1、开放性;2、非线性;3、交互性。
七、信息化教育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主要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2、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3、扩大教育规模:主要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4、促进教育改革:教育的手段、方法、模式、观念方面。
八、教育(学)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九、与信息化教育理论密切相关的4种学习理论:1、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反应概率的变化;反应有应答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两种;学习应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的。
2、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基本观点: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从属于发展;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
3、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基本观点: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有意义学习;大多数有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习。
4、折中主义:代表人物:加涅基本观点:学习是人的心理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引起学习的条件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学习可分为由简到繁的8个层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供最充分的指导。
十、与信息化教育理论密切相关的4种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2、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用发现法进行教学;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最少损耗最大效果;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迹沟通智能、自我认识能力和自然观察智能。
)十一、媒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可以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1、媒体两层含义:承载信息的载体;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2、媒体的两种类型:硬件:存储、传递信息的机器和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摄像机、电视机、计算机;软件:载有信息的物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光盘、计算机软件。
十二、教学媒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近一个世纪以来,利用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电子传播媒体。
2、教学媒体近感官的分类:听觉型:口头语言、广播录音;视觉型:教科书、板书、挂图、模型、幻灯、投影、视频展示台;视听型:配录音的幻灯、电影、电视;相互作用型:程序教学机、计算杨辅助教学的课件、语言实验实、微格课室;3、教学媒体的特性:呈现力(空间、时间、运动、颜色、声音特性)、重现力、传送能力、可控性、参与性。
十三、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1、信息化教学最显着的特色:重视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从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教学活动。
十四、信息化教学过程: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接受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
1、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
3、四个基本要素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信息、教育者与现代教育媒体、教育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育信息、学习者与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与教育信息共六种关系,其中教育者与学习者、教育者与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与现代教育媒体这三种关系起主导作用。
4、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1)讲授——演播法:老师的讲授与播放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探究——发现法:在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主要由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方法。
(3)问题教学法:为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与学生围绕某个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方法。
(4)程序教学法:运用电子计算机及程序化课件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方法。
(5)微格教学法:老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
(6)模拟训练法:利用计算机等媒体模拟特定的工作环境而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
5、微格教学法的步骤:(1)老师确定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做好相关教学准备;(2)学生观看相关技能的示范,可用电视录像演示,也可由老师亲自示范;(3)学生角色扮演,模仿前一步骤观察的技能,并录制学生的行为;(4)师生观看学生份演的录像,肯定成绩,指出不足;(5)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进一步练习;(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微型教室、控制中心、观摩示范性)十五、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指由信息化教育空间中的各种物理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组成的环境,这些基础设施主要由设备和教室、机房等组成,设备如计算机、网络设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有线电视、DVD播放机等。
1、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特征: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
(1)电子化:电子化是各种信息化教育硬件设备的基本特点,电子化的硬件有的采用模拟技术,有的采用数字技术。
(2)网络化:多种硬件设施通过通信技术连成网络,使得教育信息流通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校园网就是典型的网络化环境。
(3)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硬件系统通过应用嵌入式智能技术,给用户在使用操作和维护管理方面带来很大的方便。
(4)集成化:很多硬件设施集成了多种基础设备,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
2、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主要功能:(1)教育信息处理的基础:通过信息化教育硬件的处理,教育信息可以由输入转换为相应的输出;(2)教育信息流动的通道:通过通信硬件设施的支持,教育信息可以充分流动,现代远程教育才可以实施;(3)教育信息存储的载体:通过有存储功能的硬件设施的支持,教育信息可以存储起来,供信息化教育活动随时调用;(4)硬件资源共享的支持:通过硬件上的共享,能实现硬件资源的合理调配,可共享的硬件资源如超大型存储器、特殊外部设备以及大型机巨型机的CPU彼得能力;3、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1)教育资源型:指那些提供资源服务为主的硬件系统。
其特点是: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支持便捷的访问服务。
(2)教育授递型: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硬件环境。
其主要功能: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提供沟通渠道;呈示媒体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对媒体进行有效控制的界面。
4、从地理范围上对信息公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教室层次、校园网层次、教育城域层次、Internet层次。
(1)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室局域网上安装一套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就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