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含义与标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培训》ppt课件
![《心理健康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d47b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5.png)
心理治疗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接受适当的 心理治疗,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
在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合理 使用药物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互助支持
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互助小组或支持 团体,与经历相似的人分享经验,获 得情感支持。
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
04
自我评估的方法
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行 为
留意自己近期的情绪变化、行为模式以及社
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状态。
睡眠障碍的分类
包括失眠、过度睡眠、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症等。
睡眠障碍的后果
可能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波动等问题,长期睡眠 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
解决睡眠障碍的方法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刺 激性物质和活动、寻求医疗帮
助等。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
自我认知和自尊心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出现问题会影响个体 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的表现
如自我怀疑、自卑感、自我价值不稳定等。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的后果
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社交困难、生活满足感降低等问题。
解决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我探索和认知调整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同时也可以寻求 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03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提高心理状态。
《压力管理》
全面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介绍如何应对和管理生活中的压力。
《情绪调节技巧》
提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管 理情绪。
1.谢谢聆 听
《心理健康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e072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f.png)
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社团
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相关 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沙龙等。
建立有效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 2 3
设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为学生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服务,确保 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定期开展心理测评等方 式,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 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04
CATALOGUE
心理治疗与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和行为习惯。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技巧,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暴露疗法
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或焦虑的情 境,减少其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反应。
人际关系疗法
人际沟通技巧
提高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和 表达能力。
控制观察
在实验室或模拟情境中, 对被评估者施加某些控制 条件,观察其行为反应。
参与观察
评估者参与到被评估者的 活动中,以更深入地了解 其心理状态。
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
按照预定的问题和程序进 行访谈,收集被评估者的 信息。
半结构式访谈
在预定问题的基础上,允 许被评估者自由表达,评 估者进行引导。
非结构式访谈
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
01
识别并分析压力来源
02 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瑜 伽等
03
积极应对挫折,调整心态和行动策略
04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等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充足睡眠
均衡饮食,保持适量运 动
培养健康爱好,丰富生 活体验
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相关 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沙龙等。
建立有效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 2 3
设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为学生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服务,确保 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定期开展心理测评等方 式,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 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04
CATALOGUE
心理治疗与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和行为习惯。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技巧,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暴露疗法
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或焦虑的情 境,减少其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反应。
人际关系疗法
人际沟通技巧
提高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和 表达能力。
控制观察
在实验室或模拟情境中, 对被评估者施加某些控制 条件,观察其行为反应。
参与观察
评估者参与到被评估者的 活动中,以更深入地了解 其心理状态。
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
按照预定的问题和程序进 行访谈,收集被评估者的 信息。
半结构式访谈
在预定问题的基础上,允 许被评估者自由表达,评 估者进行引导。
非结构式访谈
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
01
识别并分析压力来源
02 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瑜 伽等
03
积极应对挫折,调整心态和行动策略
04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等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充足睡眠
均衡饮食,保持适量运 动
培养健康爱好,丰富生 活体验
心理健康 PPT课件
![心理健康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38d399ec3a87c24028c457.png)
40
综上所述
从心里测量学的角度,我们是以难度和区分度来评
价测验条目的质量而筛选条目的;以信度、效度 和常模来评价整个测验的质量而选择测验的。
具备较高的测验信度和效度,具备方便实用的常模 的测验,才是一个合格可用的心理测验。
41
如何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42
测验使用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资格
基础知识
掌握心理测量学的基础知识。
3
心理健康的意义 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
4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 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 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 个人的基本需求;
应随测验的使用者或使用的时间等方面的变化而发
生较大的变化。否则,这个测验就无可靠而言,就 不可信。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心理测验。
36
测验信度
测验信度的检验方法
• 重测信度——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 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用两次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 系数表示。 • 同质性信度——又称内部一致性系数。是指测验内部 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通常以α系数表示。 • 评分者信度——多个评分者对同一组被试的测验答卷 评分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通常用w系数表示。
5
病理学角度
统计学角度
文化学角度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
• 儿童心理健康 新生儿期(出生-28天) 乳儿期(1周岁左右) 婴儿期(3岁以前) 幼儿期(3-7岁) 学龄期(7-15岁)
《心理健康概述》PPT课件
![《心理健康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3c045d561252d381eb6e09.png)
遇到現在和你相伴一生的人: 要百分百感謝他愛你。
智者的话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学做三件事
学会关门 学会计算 学会放弃
学说三句话
算了吧! 不要紧! 会过去的!
学会三不要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
学会三乐法
现代健康新概念
•人的健康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影响、互相转 化、互相依存和辩证统一的 •人的心理健康是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
体能锻炼
健康
精神健康合理饮食来自构成健康的三个主要因素
•体能锻炼。经常锻炼的人知道锻炼不仅当时感觉很好, 而且也是为未来造就一个强壮的身体。
•合理饮食。除了给你的身体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 合理的饮食习惯还能够帮你控制体重。
陷和情感缺陷。
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几种:
1、无力性格。 2、不适应性格。 3、偏执性格。 4、分裂性格。 5、爆发性格。 6、强迫性格。 7、癔症性格。 8、攻击性格。
病态人格
• 偏执性(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 分裂性(退缩,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 • 情感性(持续性情绪抑郁低落高涨) • 爆发性(情绪不稳,易无节制的发生愤怒、仇恨和暴力) • 强迫性(常有个人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过分的
1.等待别人伸出援手,来替你解 决问题。
2.自己来改变客观环境。 3.改变自己来适应客观环境。
获得自信的几点建议 (1)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 (2)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试着坐在人群的中心位置。 (4)有话大声说。 (5)别人跟你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6)别人没有应答你的话时,要再重复一遍。 (7)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继续把话说完。
智者的话
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别人当成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学做三件事
学会关门 学会计算 学会放弃
学说三句话
算了吧! 不要紧! 会过去的!
学会三不要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 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
学会三乐法
现代健康新概念
•人的健康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互相影响、互相转 化、互相依存和辩证统一的 •人的心理健康是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
体能锻炼
健康
精神健康合理饮食来自构成健康的三个主要因素
•体能锻炼。经常锻炼的人知道锻炼不仅当时感觉很好, 而且也是为未来造就一个强壮的身体。
•合理饮食。除了给你的身体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 合理的饮食习惯还能够帮你控制体重。
陷和情感缺陷。
常见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几种:
1、无力性格。 2、不适应性格。 3、偏执性格。 4、分裂性格。 5、爆发性格。 6、强迫性格。 7、癔症性格。 8、攻击性格。
病态人格
• 偏执性(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 分裂性(退缩,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 • 情感性(持续性情绪抑郁低落高涨) • 爆发性(情绪不稳,易无节制的发生愤怒、仇恨和暴力) • 强迫性(常有个人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过分的
1.等待别人伸出援手,来替你解 决问题。
2.自己来改变客观环境。 3.改变自己来适应客观环境。
获得自信的几点建议 (1)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 (2)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试着坐在人群的中心位置。 (4)有话大声说。 (5)别人跟你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6)别人没有应答你的话时,要再重复一遍。 (7)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继续把话说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共16张PPT)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5d4b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3.png)
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 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在青春期的少年,会面对生理与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心 理问题,面对这种心理问题,应该用怎样的措施来预防与治疗。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对挫折承受力不高,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5 .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念。长期处于这种思想中,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02 .心理健康的பைடு நூலகம்准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 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 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 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做出鲁莽或过激 举动。
如何消除负面情绪:
一、把握自己的性格
通过性格测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实的“本我”,发现自己 的优势和潜能,从事顺应自己本性、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三 、心理治疗
有效的心理治疗,心理疗法的作用是改变抑郁患者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常见的有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03 .负面情绪的危害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 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 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负面情绪的危害:
生气时脑细胞会工作紊乱,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 心脏和血管上。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而且 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甚至会导致脑溢 血。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的伤害 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证明。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 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在青春期的少年,会面对生理与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心 理问题,面对这种心理问题,应该用怎样的措施来预防与治疗。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对挫折承受力不高,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5 .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念。长期处于这种思想中,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02 .心理健康的பைடு நூலகம்准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 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 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 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做出鲁莽或过激 举动。
如何消除负面情绪:
一、把握自己的性格
通过性格测试,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真实的“本我”,发现自己 的优势和潜能,从事顺应自己本性、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三 、心理治疗
有效的心理治疗,心理疗法的作用是改变抑郁患者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常见的有支持性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
03 .负面情绪的危害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 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 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
负面情绪的危害:
生气时脑细胞会工作紊乱,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并直接作用于 心脏和血管上。生气会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而且 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甚至会导致脑溢 血。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的伤害 不亚于毒药,愤怒时的思维混乱就是大脑缺氧的证明。
心理健康知识ppt课件
![心理健康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e79c9069dc5022aaea0038.png)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 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 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 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 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 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 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③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 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 验。 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 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 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 稳定性好。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 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 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 关系。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 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 引起很远的心理异常指导现象属于正常太贵心理活动中暂时不动性的局部异 常状态例如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 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往往是过度应 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 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出来大量易导致精神疾病的产生 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你们可能继续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太多冲突造 成的情绪波动失调副作用一段时间其他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觉得生活 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临床偏离等等这时候危险就需要找心理咨询认识 首先医生寻求大量帮助 患了心理障碍之后患者因为的第一个情绪反应往往是自卑控制觉得自己 被划到软弱无能的那类人中去了其实一一年个人是否患心理障碍是不由好坏 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决定的换句话说是“命运” 性的它只反映和门诊代表了一个人对待的成长环境和发育背景而不代表博士 一代表个人是否坚强是否有价值
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7b7e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2.png)
心理健康小测试
你在一张正面脸形图案上画出右眼,试想你所画 的眼睛会是下面哪一种?
A.圆眼 C.普通大小的眼睛
B.细长眼 D.小眼
心理健康小测试
A.经常庸人自扰,遇事瞻前顾后,一点也不肯放松自己。 B.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做错事会严厉责备;看到比自己弱的人受欺负
会见义勇为。
C.内心平静,平易近人,令人如浴春风,但对自己却很苛刻,是值
解决方案
其实在一起近了,就会有矛盾的,我以前有 一个好朋友也是,近了,就会有矛盾,人无 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觉得你的朋 友是你值得教的朋友,那学会去理解她,和 她讲清楚,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从误会开始 的。
大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
在大学的环境中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我们失去了平衡 我们失去了和谐 我们失去了向往
亚健康心理及调整
亚健康的自我调适
重视快乐的价值; 诚实待己、怡然自处; 不庸人自扰、拒绝杞人忧天; 抒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
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 掌握此时此刻的时空; 追求人生理想,建立亲密关系; 追求有意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创意; 尊重自己,亲近别人。
06 心理健康小测试
心理健康小测试
你会在什么时候拿镜子照自己?
A.早晨出门前 B.随时随地 C.逛街时遇到有镜子或玻璃的地方
心理健康小测试
A.虚伪度60%,在不知不觉中你会讲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虽然怪怪的但还不至于太假。
B.虚伪度80%,虽然不是有意要装,但你有时的举止就
是有点过头。
C.虚伪度30%,不到必要时,不会刻意伪装自己
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 不健康”,这就是心理及调整
现代人陷入亚健康状态有七大信号
① 焦虑感 —— 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外表下充满无助; ② 罪恶感 —— 自我冲突,有一种无能、无用感; ③ 疲倦感 —— 精疲力竭、颓废不振、厌倦、无聊 ④ 烦乱感 —— 感觉失序、一团糟; ⑤ 无聊感 —— 空虚、不知该做什么、不满足但不思动; ⑥ 无助感 —— 孤立无援、人际关系如履薄冰; ⑦ 无用感 —— 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卑内疚。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PPT课件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1703aec850ad02df80419f.png)
精选课件
20
压力的分类
2
叠加性压力,同时叠加(若干压力事 件同时发生),继时性叠加压力(接
连发生)
02
1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日
01
常生活事件。工作、恋爱、
婚姻、生病
3
03
破坏性压力,战争、灾 难、遭受攻击等极端事
件
精选课件
21
压力调节系统
认知系统
感受评估压力,通 过调适行为、认知、 改变环境来适应压 力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精选课件
1
心理健康概念及标准
概念:心理健康是 指心理形式协调、 内容与现实一致和 人格处在相对稳定 的状态
标准:1.智力正常 2.人际关系和谐 3.情绪积极稳定 4.意志品质坚强 5.自我意识正确 6.个性结构完整 7.环境适应良好
精选课件
2
• 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心理与环境) • 2)认知、情感、意志统一(心理与行为) • 3)人格相对稳定
精选课件
13
情绪调控
1.运用积极、合理、现实的语言描述我们面临的处境,进 而进行有效调节 2.转移注意,暂时转移注意使心理状况恢复 3.宣泄法,通过情绪表达、言语倾诉、体育运动释放心理 压力 4.升华,舍弃现实无法满足的需要,转而追求更能接受的 现实目标
精选课件
14
人际关系
personal relations
精选课件
9
常见的心理问题
1.适应障碍 2.自我意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工作压力问题 5.个人情感问题
自我调适方法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性对待并接纳自己 及时宣泄心理压力,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
精选课件
《心理健康的概念》课件
![《心理健康的概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ef7c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f.png)
《心理健康的概念》 ppt课件
目录
• 心理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 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0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反 映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上,表现为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 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害怕与他人交往,担心被 他人评价或嘲笑。
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观察法
专业评估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言语, 判断其是否出现异常表现。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进行更 全面和专业的诊断。
自评量表法
使用心理测评工具,如焦虑、抑郁等 自评量表,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 状态。
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CBT)
05
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 性,学习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需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 习效果。
02
03
有效沟通
学会倾听和表达,理解他 人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 基础,有助于减少人际冲 突,增强人际关系。
真诚待人
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 他人,尊重他人感受,建 立信任和友谊,有助于拓 展人际关系网络。
解决冲突
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采取积极、理性和平和的 方式解决矛盾,维护人际 关系稳定。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通过调整不良认知模式,改变不良行 为习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目录
• 心理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 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01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反 映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上,表现为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 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害怕与他人交往,担心被 他人评价或嘲笑。
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观察法
专业评估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言语, 判断其是否出现异常表现。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评估,进行更 全面和专业的诊断。
自评量表法
使用心理测评工具,如焦虑、抑郁等 自评量表,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 状态。
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认知行为疗法(CBT)
05
心理健康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 性,学习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方法。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需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 习效果。
02
03
有效沟通
学会倾听和表达,理解他 人需求,建立良好的沟通 基础,有助于减少人际冲 突,增强人际关系。
真诚待人
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对待 他人,尊重他人感受,建 立信任和友谊,有助于拓 展人际关系网络。
解决冲突
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采取积极、理性和平和的 方式解决矛盾,维护人际 关系稳定。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通过调整不良认知模式,改变不良行 为习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PPT演示课件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1fbe065a8102d276a22fab.png)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话真的是醍醐灌顶。 小约翰得到了那份2角5分的奖励,牧师也得到了他第
二天讲道的最好话题——如果你对了,世界就对了3。
看一看,他们健康吗?
4
哎呀,肚子好痛啊!
我怎么一看书就困啊!
最近心情很糟糕!
让你不理我!
5
那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
6
健康是1,财富、事业这
• 些都是0,要跟在1的后面才有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与标准
1
热身游戏:抓住健康
规则:
1、请大家将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垂
直向上,然后把左手伸向左侧人,把左手
食指垂直顶左侧人的掌心下面。相邻者左
右手连为一线。
2、老师接下来要讲一段话,当同学们听
到“健康”这个词时则迅速用右手抓住下
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
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
包括人的动机、兴趣、信念、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等因素。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是人们 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智力与能力因素 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在观察、注意、想象,记
忆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核心作用。能力因素主要是创造力, 在组织能力、定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发 挥创造能力的作用,体现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素质。
讨论会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了解自己 • 2、信任自我 • 3、悦纳自我 • 4、控制自我 • 5、调节自我 • 6、完善自我 • 7、发展自我 • 8、调适自我 • 9、设计自我 • 10、满足自我
13
>> 温馨提示 <<
1.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正常与异常更像是连续体 的两端,没有明显的分水岭。 2.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因 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或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 3.个体心理健康与否可以与常态人群相比较,年龄相仿的人, 在心理上应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4.个体心理是否健康还可以与自身的惯常心理和行为相比较。 当反差很大时,则反映现时可能正在受到某种心理问题的 困扰。
二天讲道的最好话题——如果你对了,世界就对了3。
看一看,他们健康吗?
4
哎呀,肚子好痛啊!
我怎么一看书就困啊!
最近心情很糟糕!
让你不理我!
5
那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
6
健康是1,财富、事业这
• 些都是0,要跟在1的后面才有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与标准
1
热身游戏:抓住健康
规则:
1、请大家将右手掌心向下,左手食指垂
直向上,然后把左手伸向左侧人,把左手
食指垂直顶左侧人的掌心下面。相邻者左
右手连为一线。
2、老师接下来要讲一段话,当同学们听
到“健康”这个词时则迅速用右手抓住下
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
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
包括人的动机、兴趣、信念、性格、人生观、价值观、世 界观等因素。正确的信念追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是人们 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
智力与能力因素 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在观察、注意、想象,记
忆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核心作用。能力因素主要是创造力, 在组织能力、定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发 挥创造能力的作用,体现一个人的健康心理素质。
讨论会
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了解自己 • 2、信任自我 • 3、悦纳自我 • 4、控制自我 • 5、调节自我 • 6、完善自我 • 7、发展自我 • 8、调适自我 • 9、设计自我 • 10、满足自我
13
>> 温馨提示 <<
1.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正常与异常更像是连续体 的两端,没有明显的分水岭。 2.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因 社会的、心理的、生理的或家庭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 3.个体心理健康与否可以与常态人群相比较,年龄相仿的人, 在心理上应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4.个体心理是否健康还可以与自身的惯常心理和行为相比较。 当反差很大时,则反映现时可能正在受到某种心理问题的 困扰。
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4a04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9.png)
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 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 的健康水平。
0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如先天脑发育不全;先天和后天 造成的身体残疾。
01
身体
02
心理
如人的认知模式;情绪与情感的控制能 力;意志力、性格类型。
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 境、人际关系环境等,这些也会 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小测试
买衣服时你会以什么为选择的主要依据?
A.品牌 C.颜色 E.价格
B.流行 D.款式
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 悦了我 纳解认 自自识 我我方
,面
-人 善理际 与解关 人他系 处人方
,面
-情 积情绪 极绪情 乐稳感 观定方
,面
-社 积正会 极视适 进现应 取实方
,面
感谢聆听
亚健康心理及调整
亚健康的自我调适
重视快乐的价值; 诚实待己、怡然自处; 不庸人自扰、拒绝杞人忧天; 抒发压抑感受、清理消极问题;
发展积极乐观的思考模式; 掌握此时此刻的时空; 追求人生理想,建立亲密关系; 追求有意义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创意; 尊重自己,亲近别人。
06 心理健康小测试
朋辈互助
有爱校园
前 言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 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 爱自己”。
1 什么是心理健康
2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 大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
目 录
Contents
4 怎么调整心理问题 5 亚心理健康及调整 6 心理健康小测试
01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小测试
你在一张正面脸形图案上画出右眼Fra bibliotek试想你所画 的眼睛会是下面哪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含义与标准
5月21日上午, 东莞理工学院大二 女生梁荣彩,在教 学楼洗手间遭同校 大四男生敖翔猥亵 杀害,校园安全事 件层出不穷。。
Page 2
杀 事 件年 (大 更学 新生 中自 )
Page 3
201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你的心理健康呢吗?
Page 4
第一章 健康的含义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Page 13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郭念锋在其所著《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 中提出从以下十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的水平: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受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Page 14
(五)本书观点
1.智力正常 2.人际关系和谐 3.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5.面对和接受现实 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7.人格完整独立 8.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Page 15
Questions: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健康就是指身体好 2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 3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不断 完善自己 4一个人和他人相处不好,或许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 5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表现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6比起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的更容易被突然遭遇的困 难击垮 7所谓接纳自我,就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 8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长久处于负面情绪的控制之下 9正常人是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变态 或精神病 10心理问题是每个人自己可以调整解决的,完全不需要接受 外界援助 11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中职 生产生各种各样的该年龄段特有的心理困惑,是很正常的。
Page 9
本书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 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 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Page 10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奥尔波特七条标准
心理健康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标准:
(1)自我意识广延;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上的安全性;
(4)知觉客观; (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 (6)现实的自我形象; (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Page 12
(三)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十条标准: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 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 纳认同; (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 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提出了心理健 康的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 Page 11 足。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 和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Page 16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 常; 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Page 8
四、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 心理健康是指: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 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 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恩格尔,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 教授,当代“医学模式之父”。
Page 6
这立即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导致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 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Page 7
三、1989年WHO对健康定义的修订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WHO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成 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 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 弱的状态。”
Page 5
二、恩格尔的研究
1977年恩格尔(Engel)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 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 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 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即生物—心理— 社会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5月21日上午, 东莞理工学院大二 女生梁荣彩,在教 学楼洗手间遭同校 大四男生敖翔猥亵 杀害,校园安全事 件层出不穷。。
Page 2
杀 事 件年 (大 更学 新生 中自 )
Page 3
201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你的心理健康呢吗?
Page 4
第一章 健康的含义
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Page 13 (10)满足自我,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四)郭念锋在其所著《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 中提出从以下十个方面判断心理健康的水平: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受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Page 14
(五)本书观点
1.智力正常 2.人际关系和谐 3.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4.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5.面对和接受现实 6.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7.人格完整独立 8.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Page 15
Questions: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健康就是指身体好 2心理健康就是指没有心理疾病 3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并不断 完善自己 4一个人和他人相处不好,或许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 5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表现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 6比起心理健康的人,心理不健康的更容易被突然遭遇的困 难击垮 7所谓接纳自我,就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 8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长久处于负面情绪的控制之下 9正常人是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变态 或精神病 10心理问题是每个人自己可以调整解决的,完全不需要接受 外界援助 11中职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迅速、可塑性强。中职 生产生各种各样的该年龄段特有的心理困惑,是很正常的。
Page 9
本书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 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 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 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Page 10
五、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奥尔波特七条标准
心理健康与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格心理学家 奥尔波特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标准:
(1)自我意识广延;
(2)良好的人际关系;
(3)情绪上的安全性;
(4)知觉客观; (5)具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 (6)现实的自我形象; (7)内在统一的人生观。
Page 12
(三)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十条标准:
1)了解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
(2)信任自我,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 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败; (3)悦纳自我,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力等都能愉快地接 纳认同; (4)控制自我,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5)调节自我,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平衡状态、与环境 的不适应性,能作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和调整;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等提出了心理健 康的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对个人的需要能作恰如其分的满 Page 11 足。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 和紧张;
第二,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第三,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第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第五,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第六,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Page 16
第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第八,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和牙龈颜色正 常; 第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第十,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协调。
Page 8
四、心理健康的概念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 心理健康是指: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6)完善自我,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7)发展自我,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能根 据自身的特点,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人格; (8)调适自我,对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理 解他人,悦纳他人,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9)设计自我,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理想与目标能切合实际;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
恩格尔,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 教授,当代“医学模式之父”。
Page 6
这立即在医学和健康领域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导致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 转向了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
Page 7
三、1989年WHO对健康定义的修订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WHO还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成 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 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 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 弱的状态。”
Page 5
二、恩格尔的研究
1977年恩格尔(Engel)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 一篇著名的论文,在该论 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 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 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 的结果,即生物—心理— 社会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