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6课散步(学生版+解析)

第6课散步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识记作者常识,识记重要词语,运用合适语气、节奏读课文,把握情感变化。

2.熟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结合具体词句的含义,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4.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知识点01 以读带悟。

【即学即练1】(一)、你觉得《散步》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参考答案: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

(二)、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段落,把握好语气、节奏,读出家人之爱和体会人(景)物特点。

(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也是..妈妈和儿子..妈妈和儿子 !”人物(儿子)特点:聪慧、活泼、可爱。

【朗读指导】"突然叫”要重读,解读时语速(节奏)较快,要用欢快雀跃的语气读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

(2..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母亲的时日.。

我说:“走大路...。

”人物(我)特点:孝明、温和、稳重【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长度,“短”字重音轻读,目标导航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决定“走大路”。

“走大路”要字字重读,语气应该是挥地有声,要读出“我”的坚定,责任和担当。

(3..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人物(母亲)特点:慈爱、随和、善解人意【朗读指导】“摸摸”重音轻读,语速稍慢,符合老年人的慈爱的语气。

(4)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一~都使人想着样东西——生命。

专题03 写景文章-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 学生版

专题03 写景文章-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试题  学生版

03 写景文章【阅读点津】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①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②明确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③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⑤品味鉴赏文章的语言。

【典型例题】沙漠落日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落日,那壮观的景象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

还没上火车,就听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盛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

当列车还没开进大沙漠时,夕阳已经西下了,那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大又红,看起来不似白天那样耀眼了。

原本荒凉的沙漠,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一的沙光了。

这时,天空中的云朵也像穿着一件淡黄的衫儿,漂浮不定。

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加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像被胭脂染过似的,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的碧空,似一块光滑的蓝绸上绣上了层层橘色的花纹。

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展现着七色的光圈。

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乎凌霄的仙花瑶草一般。

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太阳只剩半个了,但是仍不肯马上走到地那边。

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世界。

橙红的云更红了,镶着一道淡黄的边儿。

满天绯红的云似裱在浅蓝油光纸上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并且变幻着各种各样的形态。

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漂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骆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

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

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阔步。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下来,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褐色。

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刚才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

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溶入深沉的暮色。

文本回顾。

(1)作者写沙漠落日是按_____顺序来写得,请摘抄文中的语句,按顺序写出沙漠落日的过程:夕阳已经西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了落日下沙漠中的许多景物,如_____的水蒸气,_______的沙生植物,______ ____的鸟雀,_____的骆驼队。

阅读写景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2)

阅读写景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2)

五年级阅读上八、体会写景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体会写景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整理出体会写景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方法。

2、培养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3、学生能把学会的写作方法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体会文章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5分钟)第一关【积累关】【幻灯片3】1、激趣导入【幻灯片4】《幼学琼林》如一幅长长的画卷,集中展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各个侧面,令我们如同置身于中华古国悠悠的文明长廊中。

漫步在文史科第中,穿越于人事天地间,可以让我们触及到那些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精华。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书中的精美片段吧!尝试读一读句子,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在读熟的基础上,理解意思并背诵。

2、诵读背诵《格言警句》,挑选自己理解最深刻的一句与同学分享,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幻灯片5】3、趣味成语【幻灯片6】学生自由完成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分组回答,加分奖励。

第二关【知识关】一、什么是写景?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写景文章,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幻灯片7】二、写景文章中心思想的表现方式:【幻灯片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片段练习《荷花》,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分组回答问题。

【幻灯片9】【幻灯片10】四、小结: 【幻灯片11】怎样体会写景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呢?应做到以下三点:1、进入情境,做好情感铺垫。

2、读文章想画面。

3、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关【练习关】一、【幻灯片12】【幻灯片13】《泉城》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 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

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

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

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听听那冷雨学生版

听听那冷雨学生版

《听听那冷雨》课前预习单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运用通感和联想等方式多角度写雨的技巧,感受作品的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

把握行文线索“雨”,理清文章思路,品味作品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思的语句。

二、重难点【重点】突出朗读,强调合作,注重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丰富内涵的人。

【难点】1、冷雨的含义,观察冷雨“冷”的方式,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是“一种心境,一种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乡愁”。

2、培养“见仁见智”的思维方式。

一、资料积累1、作者简介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期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

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

期间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自称“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他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曾有很多时间在欧美和香港游历。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

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2、背景简介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了。

几十年来,余光中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word教案 (17)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上《7往事依依》word教案 (17)

6、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

或许,你曾像赵丽宏那样,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或许,你曾像巴金那样,仰望过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繁星;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板书:往事依依)(1分钟)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分钟)1、了解作者。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在她的从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

这和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三、听读课文,检查预习。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争取1—2分钟因为已经预习过了)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然后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于漪yī搜索枯肠浩淼miǎo 眼花缭liáo乱雕镂lòu徜徉cháng yáng 心旷kuàng神怡镌juān刻谆谆zhūn教导四、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解题:(1)齐读标题,思考:标题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明确:眼光锐利的同学一下子发现了第36页注释①“依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情感体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情感体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情感体验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情感教育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日渐受到重视。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初入学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情感体验的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为基础,来探讨如何通过语文课程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首先,语文课文中融入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人物故事情节的兴趣。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教材编选了许多具有魅力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情节。

例如,课文中的《小猪佩奇》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猪在家庭中的快乐生活,引发了学生们对小猪佩奇的喜爱和关注。

通过阅读这些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情境中,亲身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而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章都涉及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例如,《悔过书》讲述了一只猫由于偷吃鱼而受到良心的谴责,最终决定向大家道歉并改过自新。

通过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可以深刻体验到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悔过的重要性,明白了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道德准则。

此外,情感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些篇章着重强调了团结和互助。

例如,《小白兔和脚印》讲述了小白兔在遇到困难时,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故事,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出同情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最后,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语文课本中的情感体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状态,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

例如,《雨夜》这篇课文描绘了大雨中的景象,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雨夜的忧郁和寂寞,从而引发学生们对自身情绪的反思。

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专项】专题06领悟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试题)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学生版

【阅读专项】专题06领悟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试题)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学生版

专题06 领悟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典型例题】车把上的纸鹤那年暑假,我突然萌发了单身去江南一座古城旅游的念头。

古城很美,景点很多,却都分散在各处。

我正为此犯愁,旅店的一位阿姨告诉我:“我们这里的一些修车铺里,可以出借自行车,租费低廉。

”我当即在一个车行租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

我兴奋地骑上自行车,在古城内一溜烟似的游历了好几处景点,下午,我又兴冲冲地骑车向郊外的风景区进发,到达那里已是三点光景。

我环顾四周,没有找到寄存自行车的地方,只在公园对面的那片小树林里,横七竖八地停放着几辆自行车。

我图省事,便将自行车也往那里一放,反身买票进了公园。

景区面积很大,一路上走马观花游下来花去不少时间,然后又坐上了驶往湖心岛的游船。

心一静下来,我才猛然想起忘了给自行车上锁,一摸口袋,果然不见有车钥匙。

我顿时惊出一身大汗,游心全消,苦苦哀求船工将我放上岸去。

船尚未停稳,我就箭一般地蹿上岸去,拼命朝公园门口处跑。

此时,天色暗淡下来。

我远远地朝对面那片林子望去,不好,那里只剩下孤零零的一辆自行车了。

我按住自己那颗狂跳不已的心,奔跑过去一看,不禁喜出望外,正是我租来的那辆车!可是车却是锁着的。

我仔细一看,车把的刹车上夹着一只用纸折成的鹤。

那车钥匙会不会就在纸鹤里呢?我取下纸鹤,一摸,硬硬的,在它的肚子里,果然藏着一把钥匙!我端详着这只可爱的纸鹤,竟然发现它的尾巴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叔叔,请小心!”感动的暖流顿时传遍全身……可是这次没有成功,他的腿像两团棉花。

他想也许腿有点痉挛,他用手捏了几下,重新屈腿撑地……一次、二次、三次……想一想:根据文章的叙述内容,把下列反映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排列。

A.喜出望外B.兴致勃勃C.大惊失色D.心急如焚E.温暖如春F.愁上眉梢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题模板领悟文章主旨①人物提取法。

情感来自人物的表现和感受,紧紧围绕人物,通过对人物的表现或心理情感等的直接描写,可以提炼出情感主旨;②事件提取法。

专题09课内阅读理解(学生版)

专题09课内阅读理解(学生版)

专题09 课内阅读理解(学生版)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一、复习要点1.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法和结合生活实际法2.概括段意:①抓关键词②串联法③摘句法3.概括主要内容:①整理问题简单法②连接段意法4.归纳主题:①抓中心句法②题目分析法③分析开头结尾法5.诗词阅读:①细读本题和注释②分清主次③联系作者品味意境(附)四年级课内知识要点整理如下图:二、主要题型及解题套路题型1:归纳段意1.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题型2:概括主题思想(主旨)(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是赞美景的美丽可爱,表达喜爱之情。

写物,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叙事文:本文记叙事,歌颂(赞美)了;本文记叙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记叙事,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富含思想情感的词: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大家都常常触碰到作文吧,作文是历经人的观念考虑到和语言表达机构,根据文本来表述一个主题风格实际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麼,如何去写作文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优秀范文5篇),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人教版一圆圆的沙粒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讨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课文可以按世界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9自然段)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和议论,但它没有动摇。

这一部分通过“真诚”“下定决心”“坦然”这几个词看出圆圆的沙粒想成为珍珠,做有用之才的决心和信心。

“因为它动摇了,爬出来是很容易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

”这句话说明了沙粒的坚定信念,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

第二部分(10-13自然段)主要写时光逝去了,沙粒被同伴们遗忘。

第13自然段仅有省略号,表示了漫长的岁月。

第三部分(14-18自然段)主要写几十年过去了,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通过“珠光闪闪”“奇异的光彩”“惊喜”“高声赞美”等词语,可以看出圆圆的沙粒已成为有用之才,从而进一步说明只要坚定不移的朝着预定的目标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2.根据所划分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总结段落的意思。

3.动情地读课文。

4.通过搜索资料,了解沙子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表演课本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困难两个省略号的意思。

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中考导航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情感。

2.体会语言特点,感受作者语言风格。

3. 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1.“佃农”“祖籍”“劳碌”“勉强”“任劳任怨”“为富不仁”“辍”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围绕线索概括文章内容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考点。

3.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作品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 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其作品主要收录于《 》中。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朱德选集》。

本文原以《 》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

远在抗战前线的他无法回家祭拜,便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 文章。

3、文题解读“ ”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指出本文的叙述对象。

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 。

4、主旨点睛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 ,赞颂了母亲 、 、 、 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 感情,表达了自己 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段开篇点题,是全文的,交代了;“勤劳一生”,又是,总领全篇;“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第14、15段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不能。

这两个并列的段落分别与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

其中,第14段呼应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7段);第15段呼应第二部分第二层(第8——12段),所以不能互换。

【微点拨】“两个段落(语句、词语)能不能互换”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定性:不能;(2)分别概括或解释两个段落(语句、词语)的内容或含义;(3)结合上下文中与之相关的段落、语句、词语等,找到他们的对应关系。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大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大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第13课13 少年中国说(节选)学习目标:1.通过选择字音,准确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通过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字形,抄写“履、疆”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 能背诵课文。

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目标2: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目标3: 能背诵课文。

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难点:结合注释和作者当时生活的背景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并能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目标依据:《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9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关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1.学习内容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年代,人物,事件各异的爱国情怀的文章,表现了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安排了1篇古诗,2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意思,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任务。

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为本单元后面几篇爱国情怀的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具有了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在理解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时候,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不能很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想表达的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岛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岛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岛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小岛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解析课文写的是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

将军在视察小岛时,意外地发现守岛战士居然在寸草难生的小岛上种了一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吃晚饭时,战士们特意为将军准备了一盘小白菜,将军舍不得吃,将菜倒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分享。

故事以将军的视角,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展现我国海防前哨守岛部队的生活,表现了驻守在小岛的战士们扎根海岛、艰苦守岛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02学情分析学生们大多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乡村,对于海防前线的艰苦条件没有太多直观的认识。

对海防边哨的重要性缺乏了解,所以课文相关资料的补充尤为重要。

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守岛部队”的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守岛战士们扎根海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再以将军的口吻讲故事;最后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讲述,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资料和关键语句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重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了解我国守岛部队的生活。

难点感悟守岛战士们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以及报国之志。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海岛及守岛部队生活的资料。

1课时03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了视频,你觉得这个海岛上的条件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我国有很多这样的海岛,那里远离大陆,位置偏远,条件恶劣,但确实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间挚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挚爱亲情,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品味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理解诗歌中体现的亲情,激发学生感悟母爱、赞美母爱的情感。

◆活动一:情景导入1.出示孟郊《游子吟》,学生诵读。

引导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溪,她温柔、清澈、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就曾高度赞美过母爱,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正如诗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能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但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欣赏一篇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

◆活动二:资料助读1.文学常识——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介绍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

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

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tán)迦(jiā)利》3.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

印度将其视为圣树。

又译作“瞻波伽”。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题】专题05 体会文章语言,感受表达效果 学生版(试题)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题】专题05 体会文章语言,感受表达效果 学生版(试题)

专题05 体会文章语言,感受表达效果【典型例题】大海①我爱海,爱海的博大,爱海的广阔,爱海的深沉,爱海的瑰丽。

海是那么的可爱、可亲、可敬。

②4岁时我去了烟台,第一次看到大海,当时感觉“海真大真蓝啊”。

10岁时,我又在大连见到了他,那时我还在幻想着和龙王一起玩耍。

中学时,在普吉岛我终于能够钻进他宽广的怀抱。

我与他有了更亲密的关系,我爱他爱到日思夜想。

今年夏天,我又故地重游看了烟台美丽的大海,又见到了久别的他。

这时我开始真正地观察他了。

③他有着多变的性格。

时而像温顺的羔羊,时而像勇猛无比的雄狮。

在平静时,他是一个灰色的平面,延展在你的脚下。

他是天使们的梳妆镜,那么的亮,那么的平。

他又是溺爱孩子的父亲,无论你在他身上怎么捣乱,他都温柔地抱着你,拥着你,吻着你。

但是当他愤怒时,镜子碎成千万块,平面激荡成陡峭的峰谷,父亲变得暴躁起来,用巨掌猛击着礁石,溅起层层浪花。

他对那些不服从他的礁石踢打着,撕咬着,把亘古以来的愤怒发泄在礁石上。

他像威严的帝王,蔑视着周围的一切,用他的撞击来显示他的强大。

渐渐地,怒火消退,他又恢复平静了。

他掩饰得是那么好,现在谁也不会相信刚才卷起千层浪、劈倒万重山的会是他。

他真可爱极了!④他那灰色的面孔,显示出他的深沉,这是一种真正的深沉。

他那宽广的身躯,显示出他的博大。

在他面前,主宰一切的人类又是何其的渺小。

⑤大海给了我无限的思考和无边的留恋,我深爱大海的宽阔,迷恋大海的蔚蓝。

想一想:上面这篇文章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导引第一步,仔细阅读语句,找出修辞手法;第二步,用自己的话,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三步,联系文章,体会作者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优秀)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优秀)

《理想的风筝》阅读题答案(优秀)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xx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20xx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

2、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三、读后交流。

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师的品质四、再次读文,深入探究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围绕“阅读提示”内容探究(1) 本课“阅读提示”中为我们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2)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4、围绕“阅读提示”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

①、从作者回忆的两件事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②、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怎样理解课题?③、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2)、按照提出的问题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部编版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

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试行,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乡村生活”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5~8课为“科技成就”篇,文中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都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阅读时让学生学会提岀不懂的问题。

第9~12课为“轻叩诗歌的大门”,意在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3~15课为“作家笔下的动物”篇,意在明白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第16~17课为“走遍千山万水”篇,课文内容大都以游览的顺序展现大自然的美好,掌握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18~20课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篇,成长的故事总是说不完,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21~24课为“伟大的人物品格”篇,意在让学生学习凸显名人伟大品格的故事,从人物的语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第25~27课为“奇妙的童话”意在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同原人教课标本相比较,单元进行了深度整合,课文做了较大的调整。

新选入24篇课文,其中《在天晴了的时候》《芦花鞋》《宝葫芦的秘密》《短诗三首》等课文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所选课文多是其它版本的教材上的课文,有的是将上册课文直接选入下册课文。

《长江三峡》导学案学生版

《长江三峡》导学案学生版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学生版)【课题】:长江三峡【备课组】:高一语文【主备人】:钟海英【备课时间】:2010-2-23【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哲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

【作者简介】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知识链接】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背景介绍】《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是一篇日记体游记。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

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

《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

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辉灿烂的图景。

【活动安排】:【活动一】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活动二】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1)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这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析作者笔下三峡风光的特点。

【活动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定分组展示,每两组展示一个活动内容【活动一】研读瞿塘峡的部分:作者从哪些角度写出了瞿塘峡的什么特点?三峡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所见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活动二】研习描写巫峡的部分(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法宝妙点:
1、分析文章题目:标题中往往包含一些表明感情立场的词语。

2、分析文章的主要向容或重点部分:由主要向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会在开兴或结尾当中直接抒发感情。

3、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主要人物的某些议论,往往包含作者的心声。

4、分析修辞手法:用美的还是丑的事物来类比描写对象,往往就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5、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归纳需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后一部分是作者写作目的的说明。

A级夜的舞蹈
夜姑娘左手提起了黑蓝色的裙角,右手高举着墨扇,翩翩地跳起舞来。

沉重的明珠嵌在她薄衫的四周,半圆的发环上还镶着一颗大珍珠。

她在不停地舞蹈,那些明珠一闪一闪地闪出的光照耀着头上的珍珠,有时明珠被扇儿遮住了,露出时,便益发亮得刺目了。

当她左顾右盼时,一丝丝的柳条轻轻地落入池中了,一朵朵的花儿偷偷地穿过竹篱了,但她未看到的地方仍是黑暗和沉寂;当她抖弄衣裳时,一阵阵的轻风送她袖中、裙里的香气到百合身上、荷花身上和夜香花的腋里,更布满了园里林间;当她斟酌脚步时,夜莺奏着美丽的歌声,能言的鸟在旁边喃喃地诉说她跳着怎样和谐的符节——呵,一切都催人入梦呵!
于是夜姑娘微微地笑了,笑声荡漾在林边,林里的叶儿也哈哈地笑了;睡眠中的鸟儿被惊醒了,也互相问了一两声是什么消息。

跳舞的夜姑娘实在倦了,便和衣卧在银灰色闪着海青光的帐里。

呵,于是世界上的切都开始讲夜的美丽,一如剧场里一幕结東后的嘈杂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重()益发()和谐()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中作者由景物产生了联想,说说下列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哪些是实际的?
①夜姑娘②裙角③墨扇④百合⑤发环⑥荷花⑦轻风③夜莺⑨明珠
写实:
想象:
4、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夜姑娘”的服饰、,第三自然段运用三个“”的排比句式分写“夜姑娘”的舞姿、神态、动作和脚步,第四自然段写“夜姑娘”的,最后一段写“舞蹈”。

(选择填空)
A.总写B.结束C.舞姿。

D.“当她……”E.笑
5、这篇文章的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的手法,描绘了夜晚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之情。

B级熊猫与山民
四川崇庆县城(今崇州市)西北的苟家乡,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莽莽苍苍。

离苟家乡20多千米的岩峰村栅子,住着15户人家,周围箭竹丛生,是大小熊猫的天堂。

熊猫们自认是山民的老朋友,经常(不请自来串门访问),到居民家里(不请自来串门访问)。

因为“友谊深厚”,进得屋来就不讲客套,自己动“手”翻箱倒柜,看看主人给它们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

有一回,一只熊猫在一个山民家“酒醉饭饱”之后,还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顺“手”将一只小板凳带回山坡作纪念,为它的生活添上一点现代的文明。

熊猫们也是炭夫、药夫的朋友,它们常(照顾光顾)炭夫、药夫放在野地的炊锅,遇上可口食物,也帮忙吃一些。

当然,对这样的“小偷”,山民们只好(付之一笑怨天尤命)!一天,两只熊猫突然朝正在玩耍的孩子快步走去,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其实熊猫并无恶意。

孩子走后,它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便大摇大摆地向树林中隐去,留下了一场(恐慌虚惊)。

浩瀚的苟家乡的林海是宁静的,但又是十分热闹的。

除大小熊猫外,金丝猴、扭角羚、豺狗等也出没无常,黄雀、杜鹃鸣奏不绝。

每当猕猴桃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常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金丝猴拖儿带女,或嬉戏于林间,或小憩于岩石上晒太阳,吃野果。

但它们胆小羞涩,一遇见情况,便像荡秋千一样,眨眼工夫便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使你望林兴叹!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

东张西望()虚惊()鸣奏不绝()嬉戏()望树兴叹()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第二自然段中“友谊深厚”一词上的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强调,指友谊非常深厚。

B.表示否定,意思是好像友谊深厚,其实不是友谊。

C.表示引用,引用别人的话说明问题。

(2)本文题目的特点是()。

A.以事命题。

B.以人物命题。

C.以动物命题 D.以人物和动物的关系命题。

4、用“”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词语,然后说明这种环境有什么特点。

5、用“/”给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并用小标题概括每层要点。

6、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