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文学(1)
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
试题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有关生态圈与水文圈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态水文学重点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生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变化的水文学机理,提示植物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回答与水循环过程相关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与调控。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归纳为3个主要方向:一是流域中区域水文循环过程中生态与水文相互作用与影响问题,研究生态过程如何影响流域或区域的,包括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对河流水文过程的作用;二是流域水利工程措施作用和影响流域内的生态系统,也就是流域水文过程或水文情势变化对生态系统有何影响的问题,包括河道内和河道外相关区域;三是生态水资源问题,研究流域内各种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需求和水消耗规律,包括不同水供给情况下的生态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
前两个方面可以称为生态水文学的水文过程领域,后者则是生态水文学的水资源问题领域。
可以认为生态水文学是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理论基础的包含生态水文过程与生态水资源两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体系。
1 生态水文过程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存在多方面的来自学科交叉与村民委员会观念上的和技术手段上的等诸多困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缺乏生态过程要素中有关水文的一些关键性的数据和信息积累,如植被结构如何影响降雨和雪的截留作用,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水汽压差如何控制着植物功能性组分的蒸腾作用等,而且存在比水文过程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尺度问题。
1.1水文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是早期生态水文学的核心领域,以流域水利工程措施如何作用和影响流域内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针对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沼泽、泥炭地和水文生态系统等,研究水生生态对水文情势变化的响应。
另外,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水文过程变化及其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由此从淡水生态系统中丧失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未来变化趋势,将是生态水文学的核心科学问题。
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一样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尺度效应,并且这种尺度效应与水文过程的尺度效应有着不同的范畴。
第一篇 水文学与水资源(第一章 地球上水)
地球总水量13.86×108km3,其中每年平均仅57.7×104km3的水参与水循环,按此速度全部水量 循环一次,或者说全部水量更新一次,需要2400年。
• 1.4 地球水圈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 1.4.1 水是生命的介质
水的许多宝贵特性,像异常高的溶解能力,在溶解物质作用下其 化学性质不变等,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百分数(%)
占总淡水量
30.1 0.05 68.7
0.86 0.26 0.03 0.006 0.04 0.003 100
• 第1章 地球上的水
• 1.2 水——不寻常的寻常物质
• 特别高的冰点和沸点 • 特别大的融化和蒸发潜热 • 特别大的比热容 • 反常的热膨胀和密度变化 • 万能的溶剂
• 第1章 地球上的水
• 1.4.4 水是所有生物机体的主要组成
地球上所有生活或多或少都含有水,平均含80%。也就是说,有机体几乎4/5 的重量是水。据水文学家估计,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和人含有近11200亿t水,相 当于同时灌满世界上所有河床的水量的一半。
1.4.5 水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元素
1.4.6 水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答:事实上,地球可以从宇宙空间获取水分,也可以向宇宙空间散失水分,还可以从地球内部 析出化合水。水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随降落的陨石带来,据估计这一项每 年平均约0.5km3;另一是在大气圈上层由太阳来的质子形成的水分子,这一项数量难以估计。在 大气圈上层,由于太阳紫外线的作用,水蒸气分子可以离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使水在宇宙中 消散。大体上可以认为,地球从宇宙获得的水量等于消失在宇宙中水量,进出基本平衡。
海洋净蒸发 4.48×104km3
水文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文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文生态学(hydroecology)课程编码:Z301259总学时/总学分:16/1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16/1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业资源利用专业基础选修课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生态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文监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概况。
为专业课的学习、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一、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水文学分类。
二、水文与水资源学与本专业的关系。
三、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四、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水文与水资源学地发展现状。
第二章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讲课2学时)一、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循环概念及模式、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周期、我国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二、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的概念、水量平衡的原理、水量平衡方程本章重点:水循环模式和类型、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三章降水(讲课2学时)一、降水类型及特征: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表示方法。
二、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降水资料的分析与插补。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及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章重点: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降水的基本要素第四章下渗(讲课2学时)一、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下渗水的垂直分布特征、下渗的基本要素。
二、下渗理论和经验公式:饱和下渗理论、非饱和下渗理论、霍顿经验方程、霍尔坦经验方程、考斯加科夫经验方程。
三、影响下渗的因素:土壤特性的影响、降水特性的影响、植被的影响、地形地貌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
本章重点:下渗理论与计算第五章蒸发(讲课2学时)一、水面蒸发:水面蒸发的物理机制、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水面蒸发的估算。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摘要: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从流域尺度上研究水文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实现流域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
通过对生态学与水文学相关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河流生态水文学的概念与内涵,综述了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水文与生态的相互关系、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河流生态需水量,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指出了河流生态水文学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河流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生态修复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边缘科学,于1992年在都柏林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目的是寻求对水文因子与生态系统间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方法[1]。
生态水文学源于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的研究,1996年Wassen[2]等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水文学的定义,他们认为:生态水文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湿地生态系统自然发育以及评价湿地系统价值、保护和恢复的一门应用科学。
2000年Zalewski[3]提出的定义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他认为:生态水文学是在流域尺度上研究水文学与生物区功能上的相互作用,是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一种新方法。
目前,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重视,成为热点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理论生态学应用于河流管理以便保护沿河生物群栖息场所的研究,营养物在河道、洪泛平原和河岸区内的迁移规律的研究,以及河流廊道对生物种群结构和空间生态结构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由于人为干扰日益严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已是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河流生态水文学研究被寄予厚望,成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 河流生态水文学概念与内涵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具有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以及源汇功能。
生态水文学考试资料
生态水文学考试资料一。
名词解释1.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3.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引潮力: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5.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涨退现象称为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
)6.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7.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8.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的或垂直的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9.正常年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10. 流域滞时:定义为净雨过程的重心到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的重心之时间距。
11.黑潮:北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在太平洋西部海域,西部海域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温、高盐的透明度大的高速的洋流。
(起源于吕宋岛)二。
简答题1.水循环机理⑴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⑵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⑶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⑷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⑸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同位素生态水文学01:D、18O
以 δ18O 为 例
各初始水
降水
-9‰
河水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1-10-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原 理
2、计算植物对各潜在水源的吸收比例 、
解决方案1解决方案 区间模型:
根据初始水源对土壤水的补 给深度,将土壤剖面划分为 垂向上的几个区间,用不同 区间内土壤水δD、δ18O值代 替各初始水源δD、δ18O值, 代入模型进行计算。
⑵ hydrological processes
canopy interception, stem flow, and throughfal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surface flow and subsurface flow runoff generation and water balance atmospheric moisture sources and regional climate
D、18O同位素在生态水文学中的应用 、 同位素在生态水文学中的应用
一、植物水分来源的示踪 二、河道径流成分的划分 三、ET的定量分割 ET的定量分割 四、植物水分竞争与共享机制 五、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
2011-10-21
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D、18O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水文学中的应用 、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水文学中的应用
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生态特征及 生态特征及适应机制 ⑴ 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生态特征及适应机制
植物水分来源(where vegetation is extracting water?)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 物种间的水分竞争与共享机制(competition and partition for water) ……
生态水文学ppt课件
• 植物通过气孔生理特性来控制水分运动,气孔通过增 加和减少叶的水蒸气传导性来对光、温度、CO2和
叶水势的变化做出响应。影响植物蒸腾的最主要的环 境因子就是植物吸收的净辐射。
•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及其调控机理都属植物水分关系 的范畴,因此植物水分关系是生态水文学的基础。
•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 1998年9月22 - 24日,在捷克的LIBLICE召开了ERB 的第7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变化环境中流域的水 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000年在比利时的GENT 召开了ERB第8次研究会议。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一章 引言
• 1.1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起源及进展
• 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要求
• 1.1.1 生态水文学的孕育阶段(20世纪中叶 至90年代初期)
• 1957年Odum研究了河源系统的能量预算问题,
Margalef提出了生物演替(Biological Succession) 概念 。生物发生带(Biozoonenotic Zone)概念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参考书籍
• 李振基、陈小麟等 《生态学》 • 刘云国、李小明主编 《环境生态学导论》 • 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 • Andrew J. Baird, Robert L. Wilby 著,赵文智,王
• 湿地以其水陆交替的地貌特征,具有特殊的生态水 文特征,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而且因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异常敏感 性 ,成为地球上生态系统演变最为剧烈的场所之 一
生态水文学—读书报告
• 就我国而言,生态水文恢复研究在未来也 应该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对待。我国地域面 积较大,并且水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因此 生态水文学研究必需实行区际间的配合与 协作,同时要与国际研究相同步,谋求更 大范围内的合作。
4.生态水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 • • • • • 21世纪之后开始的 以流域为单元并且研究其过程 植被动态与生态水文关系的研究 林地土壤大孔隙特征与森林生态水文关系 集中于北方地区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森林和疏林生态系统 极少
5.问题与发展趋势
• 5.1 问题 • 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生态 学和水文学在水资源研究中的分歧 ,实现 “无缝整合”。 • 解决多尺度生态水文过程中尺度转换是未 来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 3.2 概念的提出与学科初期探索阶段 • 时间:20世纪90年代 • 主要特征: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 程进行研究
• 研究特点:进入研究的实际执行过程,开始对本 学科的研究框架和关键参数展开了实质性的探讨 和计算,并采用模型的方法来对研究所涉及的生 态过程和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并且开始考虑气候 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浅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及 发展趋势
沈志强
文章目录
• • • • • • 1.引言 2.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3.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 4.生态水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5.生态水文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6.结语
1.文章的引言
• 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资源 问题之一 • 生态水文学 Ingram于1987年首次提出 • 1992年在Dublin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正式 提出了生态水文学(ecohydrology)概念
5.2 发展趋势
• • • •
水文生态学研究综述
水文生态学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加严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而水文生态学作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的学科,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综述水文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一、水文生态学的概念水文生态学(Hydroecology)是水文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水文环境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和生态系统对水文过程的反馈作用。
其中,水文环境包括了水文水资源、水文时间序列和水文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而生态过程则包括有机物质的生产和分解、能量传递、物质循环和群落的演替等。
二、水文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水文生态学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对水文条件的响应。
研究生态系统对水文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探讨各种生态系统不同等级的响应模式和反馈机制。
2.水文条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观测和模拟,探讨水文变化对生态系统能量、物质和群落数量的影响。
3.管控因素分析。
分析水文水资源变化的原因,探讨影响生态系统及水资源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水文生态系统的模拟和预测。
基于水文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描述和预测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
5.水文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研发相关技术手段,减轻生态系统的水文环境影响,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三、水文生态学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文生态学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在流域尺度上,以“清华流域研究”为代表的课题组全面阐述了流域水文生态过程的复杂性;在河流生态系统方面,依靠生物-物理耦合模型的建立,华南师范大学对广州珠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海岸带生态系统方面,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则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环境与海岸带的互动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水文生态学研究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文学原理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本章主要内容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2水文学的发展动力3水文学的分支学科4本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水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同样也是社会生产资料人类社会因水而得以延续,无水就会消亡;水是地球系统中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多种物质交换的载体。
大气圈洪水与干旱水圈岩石圈人类圈生物圈地质灾害水资源生态环境AerosphereBiospherelithosphere AnthroposphereHydrosphere水问题的出现(60年代初)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因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引发的水问题水资源的量和质都不能满足需求水多、水少、水脏以及由水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今天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影响着数以百万计人的生计水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恶化是全球性的大问题,据世行预测,按现有的耗水模式及速率,至2025年全球2/3的人将生活在水资源短缺之中。
世行为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而投放到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每年700-800亿美元,全球需求量在未来15年内将增加2倍.✓联合国(UN) ---IHD(65-74)/IHP✓相关的国际或地区性的组织IAEA/UNDP/UNESCO✓非政府组织的广泛的关注Four major water issues in ChinaFloodsDroughtsSoil and water losses Water pollutionmorelessturbiddirty洪涝灾害频繁水多南京市(Nanjing)Floods水少水资源短缺突出Droughts2000年以来中国旱情实况时间涉及省市旱情201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发生严重干旱2010西南五省旱灾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74%).2009我国多省遭遇严重干旱连续3个多月,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15个省、市未见有效降水。
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衡水湖湿地研究方法概述
资源与环境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5期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衡水湖湿地研究方法概述冯蕾(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摘要:生态水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水文机制的新学科。
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本文从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及意义、湿地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更好地保护衡水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态格局,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水文生态学;衡水湖1基本概念生态水文学(Ecohydrology)一词由1992年Dublin 在国际水与环境会议上提岀,之后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解释[1,2]。
Rodriguez-Iturbe认为生态水文学是指在不同时空尺度,在生态过程与生态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水文机制的一门科学,认为其研究的核心应是湿地水文过程如何影响以植物为主要元素的生物过程及其反馈机制。
Nuttle认为生态水文学重点研究的是水文过程对生态系统的配置、结构和演变的影响,及生物过程对水循环要素产生的影响[3]。
2研究背景及意义湿地作为陆地和水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水体、涵养水源、防涝蓄洪和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湿地的形成、发育、演替甚至消亡的全过程都会受到湿地水文过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全球湿地生态系统严重被破坏,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水体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
我国的湿地生态安全问题同样受到了严重影响,严重制约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湿地生态系统水与生态退化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的衡水湖湿地研究方法概述衡水湖湿地及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华北平原,是华北平原唯一保存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水域、沼泽、林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
为更好地保护衡水湖的生物多样性,构建良好的生态格局,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管理,结合衡水湖研究现状,并基于生态水文学原理对衡水湖进行了研究。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研究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研究导言水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生物生存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文过程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展开讨论,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的概念1.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学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不仅研究水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研究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促进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和谐发展。
2.水环境关系水环境关系是指水资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水与土壤、植被、动物等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水质与环境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环境关系的研究旨在探究水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为维护水环境的稳定和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的相互作用1.水文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径流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文过程中的径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径流的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干旱使得水生生物缺乏水资源而难以生存,而洪水则可能冲走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水文过程对于维持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2)水文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文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调节了土壤、植被和水体之间的水分平衡,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水文循环的变化会改变植被的生长状况、土壤的湿度和气候条件,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水文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生态环境对水文过程的影响(1)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植被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对土壤保持水分的作用。
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
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生态水文学是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主要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尺度上水文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本文将回顾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近年来研究进展以及探讨重要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一、核心主题生态水文学以水为核心,研究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及为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该领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福祉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历史回顾生态水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水文学家开始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
随着学科的发展,生态水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理论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水文学的研究更加受到重视。
研究者们开始系统地探讨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水文学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等。
三、研究进展近年来,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了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在实验研究方面,通过野外实验和室内模拟实验,对不同尺度上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随着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数据分析也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这些研究进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四、重要问题探讨生态水文学的研究面临着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1、水资源管理:生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生态水文学——一门应对环境危机的新兴交叉学科
Ke r s Ec - y r l g En i n n a r i ; ae n i n n ; o y t m y s Yu n n m u 1 i o s a e y wo d o h d o o y; v r me tlc ss W t re v r me t Ec s s o i o e t p ; n a 3t n u r a e e a
的领 导下创 刊了 , 并且 得到全球 相关 学者 的支持 和关 注 。其
济建设 为主 的时期 。全 球人 口剧增 , 学技 术 飞 速发 展 , 科 人 们为追 求最大 限度的物质文 明 , 加剧 了对 自然资源 的开 发利
用步伐 。但 经过几 十年 的快速 发展 , 却造 成严 重威胁 地球 环
On Ee -y r lg A Ne l tr icpha y Fil fC pi oh a oo y, w ne ds illr ed o o ngt eEn io h vr mne tCrss n ii
N1 " ee l ( unnR rl cec n ehooyCne, u nn , u nn605 ) U r ta Y na ua Si eadTcn l etrK nf gY na 50 1 u n g i
Ab ta t 3 sp p rrve d te b c gon fe oh doo yg n rt n, ersac rge so i e nedsil ay, d te rsac o tns sr c " a e e iwe h a k ru d o c - yr lg e eai t eerh po rs nt sn w itr icpi r a ee rhc ne t. hi o h h n n h
生态水文学新概念“蓝水”“绿水”
生态水文学新概念“蓝水”与“绿水”资源一、概念解读“绿水”,主要是指植物根部的土壤存储的雨水,即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
“绿水”概念是相对于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中的“蓝水”而言的。
“蓝水”分为看得见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液态水;是河流、湖泊和地下蓄水层中的水,相对于“绿水”而言。
在某一流域中,“绿水”(气态水)的循环供给陆生生态系统,“蓝水”(液态水)的循环供给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用水需求。
“绿水”的循环反映了自然界“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用水消耗。
“蓝水”在地表和地下流动,从山顶到山脚,从陆地到海洋。
简单地说:“绿水”是指不可见的水,“蓝水”是指看得见的水。
二、“绿水”的重要作用绿水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它不仅为所有陆地植物提供生长的必备条件,而且调节着全球的气温。
蒸发蒸腾到大气中的绿水起着温室效应,与干燥的大气相比,它使地表气温提高了30℃,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又使地表气温提高了3℃,如果没有这两者的温室效应,地表平均气温将是-18℃,而且不是现在的15℃。
正是绿水使地表平均气温既没有冷到冰点之下,也没有热到沸点之上,从而才使地球上的水能以液态形式存在,使生命能在地球上诞生和进化。
绿水还对陆地的降水模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全球尺度上,海洋蒸发的水汽进入陆地形成陆地40%的降水,另外60%的降水则来自陆地的蒸发和蒸腾,因而绿水构成了陆地一个具有支配作用的水汽反馈圈。
如果海洋水汽途经陆地的距离大于500—1000公里,则陆地绿水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比海洋水汽更大。
三、“绿水”与“蓝水”据水文观测和监测所得的数据显示,全球降雨量蓝水约占1/3,绿水约占2/3。
陆地绿水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比海洋水汽更大,如撒哈拉地区90%的降水来自绿水,美国中部地区60%的降水来自绿水。
植物的生物生产量、绿水量、降水量三者成正比例线性关系,并构成一个循环模式。
生物生产量越大,蒸腾量即生产性绿水量也越大,降水也越多。
生态水文学ppt
老鹳草 沙伯早熟禾 总状花 直立委陵菜
9
植物水分关系
• 多数植物体内的水流是由水压差驱动的。 根据汁液上升的内聚力-张力理论,水分 移动是由叶的蒸腾表面张力驱动的。表面 张力降低了蒸腾生境的水压,导致水分从 根里向上流动。 • 在溶质被渗透障碍物所阻的时候,水分移 动比溶质移动容易,水流通过膜进出细胞 的运动是由细胞内外之间的水势差所驱动 的。 • 植物体内水势差主要是由压力差和溶质势 差所决定的。通过根的水流通常是由土壤 水分和植物基部压力差所驱动的。 10
32
湿地的水化学成分
• 关于湿地的水化学问题已经做过大 量研究工作,研究的重点在于:了 解水化学条件;确定供水化学过程 及其量化问题;探讨化学与湿地植 被的关系。 • 与植物种分布和湿地植被有直接关 水文条件对水化学有很大影 系的水化学问题包括: 响;植物种的生长和分布更
水力传导率
11
凋萎和渍水
• 凋萎是指植物在干旱时的软柔、松弛和下垂 状态。 • 凋萎在叶上表现的最明显。叶靠细胞膨压维 持其形状,当膨压降到零时,叶就出现凋萎 现象。 • 植物接近凋萎点时,气孔传导度逐渐丧失, 蒸腾量和光合作用随之降低。 • 渍水指土壤水分饱和或积水的一种环境条件 ,可能持续几小时或数月之久。 • 渍水往往影响根的形态和生理活动。当根的 水分通量受阻日趋严重时,可引起对水淹敏 感的植物凋萎和落叶,耐水淹植物由于根的 12 适应性反应不容易受渍水影响。
25
斑块状植被的生态水文效应
26
干旱区生态水文模型
• 描述生态水文模型动态的数值模型,从大气 环流模型的回格到个体植物这一系列尺度上 应用;就时间尺度而言,以几小时用以模拟 过程和事件,以几百年用于模拟气候变化。 • 针对干旱区开发的模型很多,包括水文模型 、生态模型和生态水文耦合模型。 • 模型需要采用可变时段进行模拟:用高分辨 率时段模拟短暂和突发性事件,用低分辨率 时段模拟上述活动以外时间的通量; • 应采用适用于干旱区稀疏作物的蒸散方程; • 需要采用足够小的空间尺度描述干旱区土壤 、地面和植被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生态水文学原理复习之名词解释
目录生态学部分 (3)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3)2.生态适应: (3)3.种群: (3)4.种群密度: (3)5.生态密度: (3)6.阿利氏规律: (3)7.种群的年龄结构: (3)8.环境容量K: (3)9.内源性因子调节学说: (3)10.种群进化与适应: (4)11.生态对策: (4)12.生物群落: (4)13.植物群落: (4)14.群落的物种组成: (4)15.种群成员型: (4)16.盖度: (4)17.丰富度指数: (4)18.种间关系: (4)19.窄生态位: (4)20.宽生态位: (4)21.竞争排斥原理: (4)22.植物生长型: (5)23.植物生活型: (5)24.旱生演替: (5)25.单元顶极说: (5)26.多元顶极说: (5)27.顶极-格局假说: (5)水文学部分 (5)28.产流: (5)29.产流量: (5)30.树体吸水量: (5)31.树冠通过雨量: (6)32.树冠滴下雨量: (6)33.树干流量: (6)34.树冠截留率(s): (6)35.树冠截留强度: (6)36.饱和截留量: (6)37.降雨滞后效应: (6)38.降雨历时延长效应: (6)39.下层植被截留: (6)40.枯落物持水量: (6)41.枯落物截留量: (6)42.相对含水量: (6)43.吸湿系数: (6)44.凋萎系数: (6)45.(最大)毛管持水量: (7)46.饱和含水量: (7)47.饱和差: (7)48.饱和度: (7)49.压力势(ψp): (7)5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 (7)51.饱和流: (7)52.非饱和流: (7)53.非饱和导水率: (7)54.水汽凝结: (7)55.下渗: (7)56.下渗率: (7)57.下渗能力: (7)58.初始下渗速率: (7)59.稳定下渗速率: (7)60.下渗曲线: (7)61.下渗累积曲线: (8)62.渗润阶段: (8)63.渗漏阶段: (8)64.渗透阶段: (8)65.蒸发: (8)66.蒸(散)发量: (8)67.蒸发力/最大可能蒸发量: (8)68.蒸(散)发速度: (8)69.饱和水汽压(es): (8)70. 主根: (8)71.侧根: (8)72.不定根: (8)73.直根系(深根性): (8)74.须根系(浅根性): (8)生态学部分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矿质养分的量”。
生态水文学的理论及应用
生态水文学的理论及应用生态水文学是研究水系和河流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的学科。
由于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极大,因此生态水文学在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生态水文学的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角色进行探讨。
一、生态水文学的定义生态水文学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领域,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态水文学着重于研究河流流量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的水文事件如洪水、干旱和流量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水系统的紊乱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生态水文学的理论1. 水文过程理论水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了降雨、蒸发、地下水、径流等诸多因素。
生态水文学的起点在于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准确的测量以及理论分析,这也是研究生态系统与水文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
2. 水文生态学水文生态学主要研究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规律,它包括了水文学和生态学的方方面面。
这个概念突出了生态学和水文学的联系,更好地建立了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水文学的核心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组成的系统,是个生命体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水文学则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生态水文学的应用1.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生态水文学的重要应用,它研究了管理水资源的最佳方法,并考虑了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案。
通过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我们可以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2. 洪水管理洪水是生态水文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之一。
因为洪水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在洪水容易发生的地方,我们需要合理地调配水资源,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
3. 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水文学是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河流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达到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3 理论探寻阶段(20世纪90年中期以后)
• 以UNESCO/IHP-V2 .3 、2 .4(1995~2001年)对生态水 文过程的专项研究最具代表性。成果:
• ①对研究尺度的进一步探索。Kemp J. L.等对生境尺 度的河流生态水力学进行了研究。
• ②水文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Dakova Sn Y.等的研究 中发现低水位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限制性因子 。
• 湿地水位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湿地水文运 动过程对植被群落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影响是湿地生 态水文学主要的研究领域
•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排放温室气体的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这种规律对区域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成为湿地生态领域日渐活跃的学科领域。
• 湿地以其水陆交替的地貌特征,具有特殊的生态水 文特征,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而且因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的异常敏感 性 ,成为地球上生态系统演变最为剧烈的场所之 一
• 植物通过气孔生理特性来控制水分运动,气孔通过增 加和减少叶的水蒸气传导性来对光、温度、CO2和 叶水势的变化做出响应。影响植物蒸腾的最主要的环 境因子就是植物吸收的净辐射。
•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及其调控机理都属植物水分关系 的范畴,因此植物水分关系是生态水文学的基础。
• 根据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有:
• C. 森林水文生态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问题
• 森林水文生态作用研究强调了树木如何影响地表 水运输以及如何通过蒸散作用影响土壤水分状况。
• ①集水区森林水文生态作用研究。从森林覆盖对 河川流量的影响研究,发展到森林生态系统与水 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大尺度干扰的响应 过程,包括植被生态演化、土壤、河流化学与生 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 1.2.5 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学研究
• D江河生态水文学研究
• 主要研究静水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而对流水 水生植物生态学的了解较少
• 水生植物生长能降低河流水流流速,增强沉积, 为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宿生海藻提供生境。
• 河流中植物与水分的研究已很多 ,但是对解释 在流水环境,植物生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方面的 研究仍要深入
生态水文学导论
——生态系统中的水文循环
参考书籍
• 李振基、陈小麟等 《生态学》 • 刘云国、李小明主编 《环境生态学导论》 • 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 • Andrew J. Baird, Robert L. Wilby 著,赵文智,王
根绪译,生态水文学——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植 物与水分关系,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年 • 刘昌明.土壤—植物—大气界面水分过程与节水调 控.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 夏军.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西部生态需水问题研 究面临的挑战.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 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的特征: • ①具丰富多样的环境梯度特征 • ②相对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
• ③在山体上部一般具有冰川分布和永久性积 雪覆盖
• 山区生物多样性沿高程梯度的自然变化直接 引起生态和水文过程的空间分异
• BAHC和GCTE于1996年开始着手山区生态系 统的梯度分异及其相关的流域水文研究,其 目的在于明确认识全球变化对区域生态和水 文过程的影响。
水汽传输的相互作用; • 4)地中海植被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过程; • 5)描述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水文学机制及其对全球
变化的反馈机制的模型的建立。
• 1.2.5 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学研究
• B森林和疏林区生态水文学研究
• 森林和疏林地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 森林的水文循环及森林对土壤的影响,其中森林的蒸 散特征仍然是森林水文循环中的主要课题。
• ⑧对生态水文过程的的深刻理解和预测能力 的提高是实现水资源和景观高效管理的基础;
• ⑨交错带如河岸缓冲区、湿地和洪泛平原结 构的理想化是降低污染物从流域进入河流和 下游水体的一个主要工具。
• 1.2.1 生态系统中植物与水的关系研究
• 植被是水循环中最活跃的调节者,它通过根系吸收 水分,叶蒸腾水分而参与水循环。植物的蒸腾和吸水 既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控制,又受其所处的环境条件 的影响。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动是纯粹的被动过程, 大多数植物体内的水分运动是受水势差驱动的。根据 液流上升的表面张力和内聚力理论,水流是叶蒸发面 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表面张力降低蒸发面的水势, 从而引起植物根系中水分的流动。
• ②水土保持森林水文生态作用研究。从林冠截留、 林地枯落物吸持水、林地土壤水分入渗与贮水以 及林地蒸散发等水文平衡要素出发,系统研究森 林水文生态作用过程。
• ③森林水文生态效益研究。包括水源涵养效益、 防洪效益、防止土壤侵蚀与减沙效益等
• D. 河流、湖泊系统植物与水的关系问题
• 生态水文过程长期以来都是河流管理与区域生 态与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
• E 湖泊及毗邻地区生态水文学研究 • 湖泊及其周围地表水流、浅层地下水流相互作用,
• ⑤河流中营养物质富集状况受到地表水和河 道生物结构的影响;
• ⑥污染物的转移和变化受到水力-水文格局 和河流廊道生态特征的影响;
• ⑦基于GIS的生态水文学方法应用于由交错 带和基本斑块组成的流域,获得在微观尺度 上的水文和生态信息,在高一级尺度上汇合, 这种对水文信息的增加将会对流域水文格局 做出更深刻的解释;
• ③水文格局的生态效应;
• ④模型与制图研究。 Dawes Wartick R.等评价了在一
个实行轮作的小流域分布参数的生态水文模型 。
• 1998年9月22 - 24日,在捷克的LIBLICE召开了ERB 的第7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变化环境中流域的水 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000年在比利时的GENT 召开了ERB第8次研究会议。
• 1.2.4 尺度问题研究
• 生态水文学所揭示的生态格局和过程的水文学机制 也都与尺度密切相关,在某一尺度上重要的水文学 机制,在另一个尺度上可能并不重要或失去作用。
• 生态水文学研究中必须要解决水文尺度和生态尺度 在空间域上的对应问题。
• 例如,生态学中的基本尺度生境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带往往 比水文学的点尺度( point-scale)在空间上要小得多,生态学 的中尺度往往指的是一个冲洪积走廊或者复合生态系统中 镶嵌的生态系统斑块间的过渡带(或者种群和群落),大尺 度往往指的是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类型)或生态系统,而在 水文学中这些仅是集水区(Catchment)下的一个次级单元。
• 湖泊水文状况(水位、水温、含盐量等)控制着 湖岸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空间分布以及演化 过程,对沿湖分布的动物种群类型及其生活习 性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 1.2.2 土壤水分及植被的蒸散发研究
• 不同植被的蒸散量随土壤湿度而变化,在 土壤-植被-大气体系中土壤凋萎湿度依赖 于植被和土壤特性。即使在相同的气候条 件和相同的土壤环境下,木本植物和草本 植物的蒸散量相差很大。
• 尺度问题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关健问题,无论在生 态水文学实验设计还是模型建立都必须考虑尺度的 概念,
• 1.2.5 生态系统生态水文学研究
• A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水文学研究
• 1)小尺度上不同时间植物对气候变异响应机制; • 2)在区域尺度上植被如何影响干旱区径流和侵蚀; • 3)小尺度的生态水文过程与大尺度上植被土壤-大气-
• 关于干旱区植物分布如何影响径流和水分分布,以 及如何调节干旱区侵蚀等问题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 大尺度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相互作用以及干 旱区植被随气候变化的演化是前生态学家与水文学 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 B. 湿地植物与水的关系
• 水生生态学以湿地水文与生态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相 互关系的模拟为其主要研究内容
• A. 干旱区的生态水文过程
• 研究区域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与气候以及其他环境变 化的关系是生态水文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 干旱区降水贫乏,干旱区植物具有适应这种环境与 水分的特殊生态功能与生理机制。Evenari把植物划 分为“变水”植物和“恒水”植物两类。
• 分析干旱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群落组成结构、分布 格局与演变过程,始终是干旱区生态水文科学研究 的重点领域。
第一章 引言
• 1.1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起源及进展
• 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要求
• 1.1.1 生态水文学的孕育阶段(20世纪中叶 至90年代初期)
• 1957年Odum研究了河源系统的能量预算问题,
Margalef提出了生物演替(Biological Succession) 概念 。生物发生带(Biozoonenotic Zone)概念
• 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河流生态学研究中非常 关键的理论探索,Vannote等提出了“河流连续 体概念” RCC。“序列不连续体概念” SDC 、 洪水脉动概念 FPL、流生产力模型 RPM
• 1.1.2 生态水文学的产生及初期研究(产生至 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
• Ingram H. A. P. 在1987年提出生态水文学这一概念, 以湿地为研究对象
• ①采用生态水文学方法提高河道的抗干扰和 缓冲能力,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 ②河流、水库和河口的脆弱性决定于水文和 生物过程的时间演化,这些演化会在人类的 干预下发生变化;
• ③营养物质进入到水体环境的方式和强度决 定于人为因素对流域内的水文和生态特征的 干扰;
• ④洪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受到河道系统生物 过程的改变,即水文变化受到生态格局的影 响;
• Bragg O. M.等模拟了从苏格兰的一个上升湿地里 抽取泥炭的生态水文过程;
• Hense1 Bruce R.等研究了天然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
• Jansen Andre J. M.等研究了平坦湿地的生态水文过 程 ,试图采用模型的方法来研究
• 这一时段的研究以1996年9月24 -26日在法国的斯 特拉斯堡召开了“欧洲实验与代表性盆地网 络”(European Network of Experimental and Representative Basins,简称ERB)第6次会议而告一 段落。出版了《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Small Bas与水文学的交叉学科。 I. Rodriguez-Iturbe认为生态水文学是 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下的水文机制的科学, 气候-植被-土壤的相互作用是其控制性的 因素,土壤湿度是其关键的研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