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 检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章 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a—40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理由是( B )A.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使树木杂草变为不可燃烧的物质2.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冷水浇灭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3. 下列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用氧气C.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D.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吐火是川剧中独一无二的神秘绝技。

吐火有一个决窍,那就是眼前的火尚未熄灭之时,绝对不能吸气,否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火焚身”。

屏住呼吸时,嘴巴里的煤油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 )A.缺乏氧气B.没有达到煤油的着火点C.缺乏可燃物D.嘴巴里的唾液使煤油不易着火5.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B )6.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 24CO2+S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C )A.C4H4S2B.C2H6SC.C4H4SD.C6H6S7.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CH4)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

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C ) A.元素的种类 B.碳原子的数目C.氢元素的化合价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8.现有32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72 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9. 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_(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四章_燃料及其燃烧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_(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评估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俗语:“火要空心”,它是指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这样燃烧才更旺,燃料架空的实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 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分为五个实验步骤:①向广口瓶中放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注入盐酸⑤收集气体.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⑤B.③②①④⑤C.③②④①⑤D.①②③④⑤3. 月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说法错误的是()A.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B.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内躲避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D.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4. 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方便添加木柴5. 下列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氢气B.酒精C.煤D.乙炔6.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豆类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霉变后绝对不能食用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量。

以节约化石燃料,有效减少碳排放C.小苏打(即碳酸氢钠)药片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D.贴有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7. 下列能源中,容易获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氢气D.太阳能8. 炼制石油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炼制的原理是()A.石油蒸馏时,分解生成了汽油、煤油、柴油等B.组成石油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加热时它们先后蒸馏出来而分离C.石油中含有碳、氢两元素,加热时化合生成了各种成品油D.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熔、沸点高的成分先蒸馏出来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是酸B.酸性溶液的小于.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小于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0. 年月日,克拉玛依大火灾中名小学生葬身火海,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该懂得防火知识,学会逃生自救.下列自救和灭火措施错误的是()A.在逃生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图书档案或精密仪器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室内失火时,不能贸然开窗D.因电路着火引发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11.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B.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12. 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人体胃液的值在之间,呈强酸性C.干冰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D.我们常用的铅笔含有铅元素,铅笔不要放入口里,以免中毒13. 下列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的泄漏点B.图书馆书籍着火使用泡沫灭火器C.室内着火时赶快打开门窗透气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手巾捂住口鼻14. 如图是一幅贴在汽车加油站上的宣传广告.围绕这幅广告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玉米汁可用作汽车燃料B.用玉米等植物为原料可制乙醇燃料C.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作汽车燃料D.乙醇汽油可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15. 下列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所以是同一种单质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2分,)16. 可燃物在密闭空间迅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下列物质在与空气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尘土B.干燥的面粉C.煤气D.氧气17.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18.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19.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相同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的过程中溶液从“紫色红色无色”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气体收集三、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9分,)20. (1)的模型如图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________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________个;连接小球的小棍表示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小棍________根. 20.(2)在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我国古代的一些水墨书画作品,可长久保存而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20.(3)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①如图,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②如图,将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实验现象提示我们,在楼房着火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打开窗户跳出.成站立姿势跑出.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21. 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两朵紫色的小花,向其中一朵上喷水,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将另一朵小花放入集有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然后向集气瓶中的小花上喷水,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22. 物质对人类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例如提到二氧化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温室效应”,使人窒息等有害的一面.其实二氧化碳也能造福人类,如在蔬菜大棚内定量施放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你另举两例,说明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1)________;(2)________.四、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6 分,共计12分,)23. 如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1)请你帮他将装置图补充完整;(2)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此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4)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现导管口有气泡,但没有出现其它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24. 根据二氧化碳能灭火的性质判断,是否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34分,)25.(7分)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太阳光照射下、、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有关空格.(1)用集气瓶装满一瓶空气.(2)另取一个的集气瓶,采用________法收集从液氮瓶中放出的.(3)现用右上图中装置分别制取一瓶和一瓶(均为);则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制取和,与用装置相比较,用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4)将制得的、、及空气瓶气体放在室外的太阳光下,在互相不遮太阳光的条件下尽量使集气瓶靠近,以保证地表和光照条件________.将温度传感器插入个集气瓶中,连接好装置(如图所示).打开数据采集器,实验时间从北京时间到,测得此期间种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在实验的大部分时间内瓶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5)据报道,南京市部分公交车将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使用天然气作燃料能否从根本上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6)已知氧气在该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为,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要收集满氧气,计算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氯酸钾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一;一.)26.(9分) 已知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到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并由此而制得气体.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和后制取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缓慢地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改变振动的力度可控制气泡产生的速率.试回答下列问题:(1)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2)用该法制不需加热的原因________;(3)以上操作方法可控制反应速率的原因________.(4)具支试管(试管侧壁有一支管,如图所示)在实验室有多种用途,试只用具支试管、橡皮塞(橡皮塞上最多只能打一个孔)、玻璃导管及连接和夹持仪器装配一个用浓硫酸和甲酸的混合液制取气体、用还原氧化铜、并检验其氧化产物的实验装置.试画出该装置示意图方框内(同类仪器最多只能有三件,不必画夹持仪器,但需注明所装的药品).27.(9分) 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个对比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示,认真作答.(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成语词典的解释: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少,解决不了问题.化学角度的解释:杯水车薪:________.(4)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尽量往楼顶跑.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28.(9分) 小明同学去武功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A.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________.(4)消毒剂高铁酸钠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灯功能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单元评估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答案】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解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空心”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2.【答案】B【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解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3.【答案】B【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根据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考虑;、根据防震的方法考虑;、根据人工降雨的好处考虑;、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考虑本题.【解答】解:、煤矿矿井内有瓦斯等可燃物,点燃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矿井内严禁烟火,故说法正确;、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往室外宽阔的地方躲避,故说法错误;、通过人工降雨可以使庄稼获得水分,能缓解旱情,故说法正确;、沙尘暴是由于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减少造成的,所以保护植被、植树造林,能减缓沙尘暴的发生,故说法正确.故选.4.【答案】A【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解析】根据火焰较小且黑烟多的燃烧现象,可判断此时主要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说明氧气不足;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可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解答】解:当木柴火焰较小且黑烟多时,说明此时在进行不完全燃烧;要使燃烧更旺,需要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因此,可采取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木柴因与空气充分接触而燃烧更旺更剧烈;故选.5.【答案】C【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解析】根据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考虑分析本题.【解答】解: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所以答案正确.故选.6.【答案】C【考点】常用盐的用途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解析】.根据防止粮食霉变的方法来分析;.根据新能源的优点来分析;.根据碳酸氢钠的碱性弱,可与胃酸反应来分析;.根据标志的含义来分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危险品,危险品必须贴上相关标志。

下列标志中属于爆炸品的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3.下列着火情况下,相应灭火措施及理由均正确的是( )
4.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
件。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B.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空气接触
C.对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D.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单元测试)A.N2O B.NO2 C.N2O5 D.NO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2 B.H2OH2+O2C.CO+Fe2O32Fe+2CO2↑ D.CaCO3+2HCl===CaCl2+CO2↑+H2O4.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 g A与2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2 g C,则生成D 的质量为()A.56 g B.62 g C.52 g D.60 g5.[xx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xx兰州改编]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193462反应后的质量/g11待测2820A、表中的待测值为32B、 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M+yN===mP+n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x与y的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B.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也一定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D.若M为a g、N为a g,反应后生成的P和Q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2a g8.如图4-Z-1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4-Z-1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 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9.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4-Z-2所示。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燃料燃烧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燃料燃烧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燃料燃烧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Na-23;N-14;C-12;Mg-24;Al-27;P-31;Cl-35.5;Fe-56;Cu-64;Zn-65;Ca-40;K-39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化合反应;D、都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是因为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能使燃料跟空气隔绝;C、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又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无毒;3、点燃下列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和氮气;B、氢气和空气;C、一氧化碳和氧气;D、甲烷和空气;4、下列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煤的形成过程;B、植物的光合作用;C、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碳、煤焦油和焦炉煤气;D、把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5、下列有关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他们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B、他们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有二氧化碳;C、点燃前都必须先检验纯度;D、收集三种气体都可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6、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有利于控制:A、温室效应和酸雨;B、白色污染;C、臭氧层空洞;D、化肥、农药的污染;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①天然气;②焦炉煤气;③液态氢;④煤;⑤石蜡;⑥过氧化氢;⑦石油;⑧汽油;⑨干冰;⑩高锰酸钾;⑾稀有气体;⑿盐酸A、①③⑥⑨B、③⑥⑧⑨C、⑨⑩⑾⑿D、③⑥⑨⑩8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gA和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之比为:A、4:3B、12:11C、11:12D、3:4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缓慢氧化也属于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时都有光发出;D、物质燃烧后不能生成固体物质;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B、煤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C、对煤和石油都要进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D、人类必须节约能源并开发新能源;1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24g镁与32g氧气反应生成56g氧化镁;B、生成40g氧化镁需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质量之和为40g;。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及解析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及解析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册复习_第四章_认识化学变化_单元检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A. 可燃物B. 氧气C. 压强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如图所示的公共图标中,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3.下列方程式合理的是( )A. 2233Ca(OH)Na CO CaCO 2NaOH +=↓+B. 4Fe+3O 2点燃2 Fe 2O 3C. 2424K SO CuCl CuSO 2KCl +=+D. 22Cu FeCl Fe CuCl +=+4.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 )A. 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B. 增加集聚的热量C. 降低柴禾的着火点D. 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2014年将要上映的小时代3最终结局大部分人死于一场大火,这场火灾是取材于2010 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的真实事件,该大火导致58人遇难,70余人严重受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安全逃生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低身子前进B. 用打火机来检查液化石油罐泄漏C. 图书、档案失火要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D. 室内起火,马上打开所有门窗6.点燃1g氢气,使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 2gB. 8gC. 9gD. 18g7.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 气流带走可燃物B.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C. 隔绝氧气D. 无法判断8.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燃爆后容器内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 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C. 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 硬纸板冲高后,热量散去,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9.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解析版)1 / 16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 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 2是酸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2.为了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所贴的标志是( )A .AB .BC .CD .D3.生产某阻燃剂(Sb 2O 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 2O 2═Sb 2O 5+2H 2O ,推断X 的化学式为( )A .H 3SbO 4B .HSbO 3C .SbO 2D .Sb 2O 34.煤的气化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

气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为:C+ H 2O=H 2+CO ,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数目B .分子种类C .元素种类D .物质总质量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NB .MgC .HD .O6.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合理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B .点燃H 2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H 2的纯度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总是收集不满——装置可能漏气D .测定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太少7.2014年2月11日广州署潮州市公安机关,查处12吨博大食品生产的含三聚氰胺的酸奶片。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 3H 6N 6,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组成B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C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4D .三聚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66.7%8. 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表中“待测”值为5D.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45:369.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试卷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试卷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4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A.较高的温度B.充足的氧气C.较高的温度,充足的氧气D.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充足的氧气3.某物质在空气中当温度低于150 ℃时不能燃烧,则它的着火点()A.高于150 ℃ B.高于或等于150 ℃C.为150 ℃ D.不低于150 ℃4.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B.燃烧得更旺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5.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烧饭时,有时锅底会有一层黑色粉末,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燃气公司未把一些固体杂质去除干净B.通气阀开得太大C.通风孔太小,空气不足从而使燃气不能完全燃烧D.通过调节点火开关的大小就可以改善6.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7.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氢气 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 D.氧气8.集气瓶内充满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氮气、空气中的一种.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一定是()A.二氧化碳 B.氮气C.空气 D.氮气或者二氧化碳9.下列情况下,白磷(着火点是40℃)能够燃烧的是()A.白磷放在39℃的温水里B.白磷放在冷水里C.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D.白磷放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并向白磷附近通氧气10.在开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一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这是因为()A.木材是可燃物 B.散热快C.使木材与空气充分接触 D.降低木材的着火点11.为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严禁穿化纤衣服入内B.防止易燃品着火后发生爆炸,储存与运输时一定不可密封C.工厂擦机器的油抹布,不可长期堆放,要及时处理D.煤气泄露,切不可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开关,应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12.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13.根据氧气易于跟别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A.氧气鼓入炼钢炉中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C.氧炔焰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药开山采矿1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15.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盖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C.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D.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二、填空题16.以上几种消防安全标志中,禁止燃放鞭炮的是;禁止吸烟的是。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单元练习题第四章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3分,共45分)1.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

例如,燃料(CH4、CH3OH等)燃烧产物(CO2、H2O等) 燃料(CH4、CH3OH等),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的①②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 )A.均为物理变化B.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C.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D.均为化学变化2.下列图标放错位置的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蜡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B.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和食物的腐败都发生了氧化反应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D.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但只有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才具有氧化性4.发热量高、污染少的理想的气体燃料是( )A.甲烷B.氢气C.一氧化碳D.乙炔(C2H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燃烧总是生成二氧化碳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D.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6.据测定,某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甲烷B.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二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气体一定是碳氢化合物7.以下关于能源和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电池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B.氢气燃烧的过程,是热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C.氢能是理想的新型能源,它有放热多、资源丰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D.大量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8.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O2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D.达不到着火点9.某纯净物A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由4种元素组成B.A是化合物C.A中含水D.A不稳定10.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3”价,则下列化学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R+3H2SO4=R2(SO4)3+3H2↑B.4R+3O22R2O3C.R+2HCl=RCl2+H2↑D.2R+6HCl=2RCl3+3H2↑11.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12.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其根本原因是( )A.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相对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以及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13.将ag CuCO3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uCO3CuO+CO2↑,CuCO3完全分解后,质量减少了bg,残余物再跟cg的木炭混合加热,恰好完全反应(C+2CuO2Cu+CO2↑),产生dg的CO2。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 燃料》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 燃料》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物质燃烧时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2. 2007年苏州市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对购置低污染排放公交车辆的补贴预计达1600万元。

下列说法与改善空气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抑制过快增长的私家车拥有量B.减缓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C.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含氮、硫的氧化物的量D.提供市民乘公交车出行的便利3.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资料着火,用压缩二氧化碳灭火4.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5.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 ===== 2P2O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

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7. 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A .2H 2+O 2 点燃 2H 2OB .2H 2O 通电2H 2↑+O 2↑C .2CO+O 2 点燃 2CO 2D .H 2+Cl 2 点燃2HCl 8. 亚硝酸钠(NaNO 2)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

沪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 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4章 认识化学反应 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4章认识化学反应学情评估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28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9分)1.[2024南京]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a g水受热形成a g水蒸气B.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小于原木材的质量C.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D.10 g食盐溶于70 g水中得到80 g食盐水3.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 B.Cl2C.O2D.N2 4.[2024沈阳模拟]野炊时,小阳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升高木柴的温度C.便于更直观地观察火焰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5.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A.Na2SO3B.NaHSO4C.NaHSO3D.Na2SO4 6.“火”使用得当是人类的朋友,使用不当是人类的敌人。

下列关于“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室内起火,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B.油库、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C.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高层楼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离7.[2024南宁月考]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KMnO4 △ K2MnO4+MnO2+O2↑B.P+O2P2O5C.4Fe+3O22Fe2O3D.C+O2CO2↑8.下列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9.[2023泰州改编]氯气和氨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2NH36HCl+N210.[2024天津三模]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单元测试卷(沪教福建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B -11C -12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序12345678910答案1.“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助能力。

”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2.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

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C .家用电器着火可直接用水浇灭D .厨房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3.硝酸铵是一种烈性炸药,当温度达到400℃以上时,硝酸铵即可发生爆炸,化学方程式是4NH 4NO 3=====△3N 2↑+2X↑+8H 2O ,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NO 2B .O 2C .N 2OD .N 2O 4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Al +H 2SO 4===AlSO 4+H 2↑B .甲烷(CH 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 4+2O 2=====点燃CO 2+2H 2OC .红磷燃烧:2P +O 5=====点燃P 2O 5D .电解水:2H 2O=====电解2H 2+O 25.利用燃烧原理可有效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 .家庭用煤将“煤块”改为“蜂窝煤”,可使煤燃烧更充分C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吹灭蜡烛,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6.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图表示加热高锰酸钾的过程中,某变量y 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y 表示的是()(第6题)A .高锰酸钾的质量B .剩余固体的质量C .生成氧气的质量D .锰元素的质量7.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沪教上海版初三化学第4章 燃料 燃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沪教上海版初三化学第4章 燃料 燃烧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4章燃料燃烧检测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N-14O-16 Mg-24S-32 K-39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烧不坏的手绢”是一个趣味实验,下列实验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形成混合液B.手绢浸入混合液中C.手绢上的酒精燃烧了D.手绢表面的水蒸发2.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B.利用水力发电C.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图中反应物均为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图示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不相等4.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高效能和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生活中就是要节能、减少一次性物品消耗。

下列不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 A.少用冰箱储存食物B.出门时随手关闭电器电源C.购物时尽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用节能灯替换家里的白炽灯泡5.在反应A+B—→C+D中,20 gA与7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 gC,则同时生成D 的质量为( )A.20g B.7g C.16g D.11g6.以下获取氢气的途径中,从绿色能源的角度看,较有发展前途的是( )①电解水②利用太阳能分解水③使用高效催化剂分解水高温高温④水煤气法:C+H2O (气)CO+H2⑤热裂法:CH42H2+CA.②③B.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7.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B.使用天然气可以防止温室效应C.天然气的热值比煤气高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B.粉碎煤块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D.减少空气通入量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10.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B.我国是世界上开采石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不全用于燃烧D.石油是一种能够较快再生的能源11.在反应A+3B2=2C+2D中,若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7g,参加反应的B2的质量为24 g,生成D的质量为9g,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6 B.20 C.32 D.3612.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1g碳放在盛有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气体是( ) A.CO B.CO2C.CO和CO2D.CO2和O21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 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上海版九年级上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上海版九年级上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上海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A.B.C.D.【答案】D【解析】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要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2.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B. 图书、档案资料失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解析】 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易造成火灾或爆炸,选项说法正确;B.档案材料失火时,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可以防止损坏档案材料,不能用干粉灭火器,选项说法错误;C.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选项说法正确;D.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选项说法正确。

3.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 40^\circ C ,红磷着火点 240^\circ C ;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D【解析】 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 A正确;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 B正确;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而是隔绝空气,故 C正确;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 D错误。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周闯关试卷班级姓名成绩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P--31一、单项选择题1.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A.它具有可燃性B.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C.它是无色气体D.它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2.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区别它们的有效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A、SO2 B、NH3 C、N2D、NO23.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4.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5.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6.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D.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8.在2Cu(NO3)22CuO+O2↑+4X↑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H2B、NO2C、CO2D、CO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Q P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Fe2O3+8SO2。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单元测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A. 5gB. 6.7gC. 15gD. 20g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一只烧杯里注入一定量稀硫酸,在另一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

待两边烧杯中不再有气体放出,天平的状态是()A. 仍平衡B. 左边略高C. 右边略高D. 无法确定3.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44%B. 46%C. 50%D. 55%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 反应后甲的质量是5g5.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这个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CaO中起催化作用B. 该反应中CO2是生成物C.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 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7.银制容器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A. AgSB. Ag2OC. Ag2SD. Ag2O28.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 m的值是1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铁生锈B. 酿酒C. 食物腐烂D. 蜡烛燃烧10.某不纯的氯化钠样品中只含有一种杂质,取该样品11.7克,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29.7克白色沉淀,则所含杂质不可能是()A. 氯化镁B. 氯化钙C. 氯化铝D. 氯化钾11.在“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是()A. 氧化剂B. 催化剂C. 反应物D. 生成物12.下列对如图所示四个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 甲和丁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B. 乙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C.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定量实验,实验前需检查乙和丙装置的气密性D. 为探究酸碱是否发生反应,丁实验必需准确量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13.“绿色奥运”是2019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加装“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是()A. CO2、NH3B. O2、CO2C. N2、CO2D. NO2、CO214.小明同学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 AB. BC. CD. D1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重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要注意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不利健康C. 从酸、碱、盐溶解性表中可以查出物质的溶解度大小D.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二、填空题16.张明老师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 .(3)由①和③实验事实,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4)热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和________ .17.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1)烤羊肉串时,用扇子扇能使炉火更旺,其原因是________ .(2)铁棒在氧气中不能燃烧,但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并________.(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焰,向集气瓶中加入蒸馏水,震荡,得到黄色溶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8.(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过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2)通过探究发现燃烧的条件可用如图所“火三角”来表示.现将一根火柴点燃,有甲、乙两种放置方式,你认为按________ (甲或乙)方式放置,火柴会燃烧更剧烈、更彻底,原因是________ .(3)结论应用: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烧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建议:________ .1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1)表中X的值是________ ,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Mg-24 Ca-4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6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空气液化C.煤的干馏D.石油的分馏
2.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一种化合物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丰富的D.石油可直接作飞机的燃料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
的灭火器具是( )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5.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②③④⑤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6. A.8g CO完全燃烧生成8g CH24,O和生成SO,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一定条件下, B SO322 C.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O,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氧、氧元素H.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 D CO和22 NaClO7.日本福岛3.12地震后,用二氧化氯(ClO)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和盐酸反23X +↑+↑Cl+2X 2 NaCl ,推断出2 ClO4HCl +应可制得二氧化氯,2 NaClO =232)( D.O B. HClO 的化学式为 A.H C. NaOH HClO32 8.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

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可燃冰”2和的倍,的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8H (24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A.
可燃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
C.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D.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9.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B.
C.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和
)(10.鉴别H、CO、CH三种气体的最好方法是42 D .点
燃后检验燃烧产物C.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A.闻气味B.看颜色
)(11.点燃下列混合气体可能会引起爆炸的是
氢气和天然气 D.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A.一氧化碳和氮气,7gDgA 和1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C,那么要得到12.某反应A+2B===C+D,若有30)参加反应A 的质量应为(
6g
..20g B.15g C.12g DA 镁分别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得如下实验数据:13.使12g第三次第一次第二次
16 所给氧气的质量g 4 8
20
10
20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g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次实验中镁没有燃烧完
B.只有第二次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第三次实验中氧气没有消耗完
D.三次实验中固体质量都增加了
14.等质量下列物质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CHB.CO
C.HD.S 4
2
15.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gA与B完全反应
后,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16.对于反应A+B=C+D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C、D中可能有一种是气体
B.若参加反应的A、B分别为10克,则C、D质量的和≤20克
C. A、C可能是单质,B、D可能是化合物
D. A和B质量之比等于C和D质量之比
17. 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

若增加10 g A,则
( )。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55 g 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剩余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的质量比是5∶2和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CAC.反应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认识中错误的是18.
A.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大气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植树造林有利于遏制沙尘暴的发生D.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9.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大于”“小于”“等于”填在相应位置。

①着火点:煤块_____ 木条②燃料的清洁度:汽油_____酒精
③热值:氢气_____ 天然气④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氢气燃烧_____ 电解水;
⑤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 ______ 原高锰酸钾的质量
⑥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g;燃烧后灰烬和坩埚总质量为ng。

则:m ____ n
20.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元素的单质能在C元素的单质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

写出A、B、C三种元素
的符号: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写出B、C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
21.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
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①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X+5O=4NO+6H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22②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微化转化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目前,有一种治理一氧化氮的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氨气(NH)3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固液混合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4)天然气燃烧:
(5)煤气燃烧:
(6)木炭在氧气不足条件下燃烧:
23.某化合物6g在纯净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同时生成13.2g的二氧化碳和7.2g的水,则
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 ____元素,各元素质量比______ ______,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分)10三、实验题(共.
24.严玲同学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火柴、盛有甲烷的贮气瓶、一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点燃甲烷证明含有②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元素
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的小③将蘸有
证明含有元素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
上方(共10分)四、计算题:稀盐严玲同学称取25. 12放人烧杯中,杂质不参加反应石灰石样品5g()向其中加入50g.,试计算,石58.1g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50.严玲同学在吕老师的指导下探究孔雀石(一种含铜元素的矿石)的组成元素。

她取26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

在此过程中她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生成沉淀的生成水的)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1(;质量(g))质量(次数 g g2()表中“X”的值为;0.9 5 1 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 1.8 10 2
2.7 X 3
3.6 20 4 3.6
2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