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解答)

合集下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业 及部分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作业 及部分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一、名词解释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2.生色团3.助色团4.红移和蓝移5.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6.吸收带二、填空题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计由四大系统构成,分别是()、()、()、()。

2.紫外-可见光谱研究的是分子的()跃迁。

苯甲醛的吸收带有K 带、()带和()带。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所用的光源有()和()。

4.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该曲线是以()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所描绘的。

5.根据朗伯-比尔定律,产生偏离的原因有()和()两大因素。

6.已知共轭二烯烃在己烷溶剂中,λmax=219nm,若改用乙醇作溶剂时,λmax比219nm () ,这是因为该吸收是由()跃迁引起。

而在乙醇中,该跃迁类型的激发态的稳定性比基态的稳定性()。

7.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浓度和()厚度时的吸光度。

8.使得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主要前提条件是采用()、()9.在分光光度计中,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的光源不同,下列二种光源,各适用的光区为:钨灯用于(),氘灯用于()。

10.在分光光度计中,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的容器材料不同,下列二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的光区为石英比色皿用于(),玻璃比色皿用于()。

三、选择题1.适合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检测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B.200-760nmC.400-760nmD.200-1000nm2.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比色皿厚度B.入射光波长C.有色络合物浓度D.吸收池材料3.弱酸指示剂中HA=H++ A-,HA和A-均有色。

HA最大吸收波长570nm, A-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30nm。

在430nm波长下测定工作曲线时,工作曲线将()A.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B.向下弯曲C.不弯曲D.向上弯曲4.A、B两份有色物质溶液浓度不同,A溶液用1.0cm比色皿,B溶液用2.0cm比色皿,在波长相同条件下测的吸光度相等,则以下浓度关系正确的为()A.B是A的1/2B.A是B的1/2C.A等于BD.B是A的两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耳定律中,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根不通过原点的直线B.E1% 1cm称比吸收系数,指用浓度为10g/L的溶液,比色皿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值。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完整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吸光度: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透光率: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mol/L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百分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w/v)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含有非键轨道和n分子轨道的电子体系,能引起π→π*跃迁和n→ π*跃迁,助色团:一种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位移并增强其强度的官能团,如-OH、-NH3、-SH及一些卤族元素等。

这些基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它们能与生色团中n电子相互作用,使π→π*跃迁跃迁能量降低并引起吸收峰位移。

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8分)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 A 、钨灯 B 、氢灯 C 、氙灯 D 、汞灯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 ) A 、多普勒变宽 B 、自吸现象 C 、分子吸收特征 D 、原子吸收特征3.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 =380nm 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 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 ×cm)]为 ( ) A 、5.0×104B 、2.5×104C 、1.5×104D 、3.0×1044.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5.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 A 、8% B 、40% C 、50% D 、80%6.在310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 A 、1 B 、0.1 C 、0.9 D 、0.057.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nm,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 A 、σ→σ*B 、n →π*C 、n →σ*D 、各不相同 8.A 和B 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化合物种类摩尔吸收系数εL/(moL·cm)λ1λ2 A 4,120 0.00 B3,610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754,在λ2时于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240,问B 的浓度是多少? ( )A 、0.64×10-5mol/L B 、0.80×10-5mol/L C 、0.64×10-4mol/L D 、0.80×10-4mol/L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A 、光源的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1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0.6% B 、+1.7% C 、+3.5% D 、+7.6%1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 )CH 3N(CH 3)2(a)OHOCl CH 3COOC 2H 5(b)COOHCl(CH 3)2N(C)A 、a>b>cB 、c>a>bC 、b>c>aD 、c>b>a12.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 ) A 、CH 3-CH=CH-CH 3 B 、CH 3-CH 2OH C 、CH 2=CH-CH 2-CH=CH 2 D 、CH 2=CH-CH=CH-CH 3 13.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 B 、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 C 、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 D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14.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干扰的A 和B 两组分,它们的最大波长分别为λA 和λB ,若用双波长测定A 组分的含量,则下面哪一种选择λ1和λ2的方法是正确的? ( )A 、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 和λB B 、选λ1等于λA ,选λ2使B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C 、选λ1等于λA ,选λ2为A ,B 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D 、选λ1等于λB ,选λ2使A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15.在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A 、σ →π*B 、π→σ*C 、n →σ*D 、n →π*16.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6.6% B 、+4.2% C 、+3.4% D 、+2.1%17.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 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 )A 、5%B 、3.5%C 、10%D 、50%18.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A 、σ→σ*B 、n →σ*C 、π→π*D 、π→σ*二、填空题(33分)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______个光源,_______个单色器和_____个吸收池.2.某溶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 =60%,则A =_______,若改用1cm 和3cm 吸收池则A 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__。

第4章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练习题)-2008级解析

第4章_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练习题)-2008级解析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选题:1. 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面因素中有关系的量是:(1)比色池厚度;(2)有色络合物浓度;(3)吸收池材料;(4)入射光波长。

2. 在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中,能用来定性的参数是:(1)最大吸收峰的吸光度;(2)最大吸收峰的波长;(3)最大吸收峰处的摩尔吸光系数;(4)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及其摩尔吸光系数。

3. 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因为:(1)分子的振动;(2)分子的转动;(3)原子核外层电子的跃迁;(4)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

4. 紫外吸收光谱中R吸收带是下列哪一跃迁产生的?(1)n→π*;(2)π→π*;(3)σ→σ*;(4)n→σ*。

5. 下列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长λmax最长的是:(1)C2H6;(2)C2H4;(3)CH2=CH-CH=CH2;(4)CH2=CH-CH=CH-CH=CH2。

6. 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CH3的n→π*跃迁谱带在()中的波长最长:(1)水;(2)甲醇;(3)丙酮;(4)正己烷。

7.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

8. 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溶液中,用KIO4氧化Mn2+为MnO4-后进行光度测定。

若用纯金属锰标液在同样条件下作工作曲线,那么,工作曲线的参比溶液应为:(1)含钴的溶液;(2)含钴和KIO4的溶液;(3)含锰且加KIO4的溶液;(4)蒸馏水。

9. 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溶液中,用KIO4氧化Mn2+为MnO4-后进行光度测定。

这时测定试样金属钴中的锰含量时,其参比溶液应选择为:(1)KIO4溶液;(2)蒸馏水;(3)EDTA水溶液;(4)不含KIO4的试样溶液。

10. 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CN-含量时,测得cM浓度的透光率为T。

当CN-浓度由cM变为0.5cM时,在同样测量条件下的透光率应为:(1)T1/2;(2)T2;(3)T3;(4)T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1)讲解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答案与解析) (1)讲解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其中1~14题为单选,15~24题为多选)1.以下四种化合物,能同时产生B吸收带、K吸收带和R吸收带的是()A. CH2CHCH OB. CH C CH OC. OCH3D.CH CH22.在下列化合物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化合物是()A. 1,3-丁二烯B. 1,4-戊二烯C. 1,3-环已二烯D. 2,3-二甲基-1,3-丁二烯3.符合朗伯特-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A. 向短波方向移动B. 向长波方向移动C.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降低D. 不移动,且吸光度值升高4.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的种类及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检测器的个数5.在符合朗伯特-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A. 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 减小、增加、减小D. 增加、不变、减小6.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样品吸收与参比吸收之比C.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差D. 样品在测定波长的吸收与参比波长的吸收之比7.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A. 调节仪器透光率的零点B. 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需要的光波C. 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D. 消除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8.扫描K2Cr2O7硫酸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一般选作参比溶液的是()A. 蒸馏水B. H2SO4溶液C. K2Cr2O7的水溶液D. K2Cr2O7的硫酸溶液9.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A. 显色反应产物的ε值愈大愈好B.显色剂的ε值愈大愈好C. 显色剂的ε值愈小愈好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ε值相差愈大愈好10.某分析工作者,在光度法测定前用参比溶液调节仪器时,只调至透光率为95.0%,测得某有色溶液的透光率为35.2%,此时溶液的真正透光率为()A. 40.2%B. 37.1%C. 35.1%D. 30.2%1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KCl中的微量I—时,可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KMnO4将I—氧化为I2,然后加入淀粉,生成I2-淀粉蓝色物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8分)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强度大且光谱区域广的光源是: ( ) A 、钨灯 B 、氢灯 C 、氙灯 D 、汞灯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 ) A 、多普勒变宽 B 、自吸现象 C 、分子吸收特征 D 、原子吸收特征3.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10-5mol/L,在λmax =380nm 时,有透射比为50%,用1.0cm 吸收池,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 ×cm)]为 ( ) A 、5.0×104B 、2.5×104C 、1.5×104D 、3.0×1044.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5.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 A 、8% B 、40% C 、50% D 、80%6.在310nm 时,如果溶液的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收值是: ( ) A 、1 B 、0.1 C 、0.9 D 、0.057.化合物中CH 3--Cl 在172nm 有吸收带,而CH 3--I 的吸收带在258nm 处,CH 3--Br 的吸收带在204nm,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带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 ) A 、σ→σ*B 、n →π*C 、n →σ*D 、各不相同 8.A 和B 二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如下:化合物种类摩尔吸收系数εL/(moL·cm)λ1λ2 A 4,120 0.00 B3,610300若此二种物质的某溶液在λ1时在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754,在λ2时于10.0cm 吸收池中测得A =0.240,问B 的浓度是多少? ( )A 、0.64×10-5mol/L B 、0.80×10-5mol/L C 、0.64×10-4mol/L D 、0.80×10-4mol/L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A 、光源的个数B 、单色器的个数C 、吸收池的个数D 、单色器和吸收池的个数1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 =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0.6% B 、+1.7% C 、+3.5% D 、+7.6%1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 -VIS 光谱λmax 大小 ( )CH 3N(CH 3)2(a)OHOCl CH 3COOC 2H 5(b)COOHCl(CH 3)2N(C)A 、a>b>cB 、c>a>bC 、b>c>aD 、c>b>a12.在紫外-可见光谱区有吸收的化合物是 ( ) A 、CH 3-CH=CH-CH 3 B 、CH 3-CH 2OH C 、CH 2=CH-CH 2-CH=CH 2 D 、CH 2=CH-CH=CH-CH 3 13.在分子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激发过程中的电子自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 B 、激发态电子的自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 C 、激发三重态能级比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一些 D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高于单重态到单重态14.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干扰的A 和B 两组分,它们的最大波长分别为λA 和λB ,若用双波长测定A 组分的含量,则下面哪一种选择λ1和λ2的方法是正确的? ( )A 、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 和λB B 、选λ1等于λA ,选λ2使B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C 、选λ1等于λA ,选λ2为A ,B 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D 、选λ1等于λB ,选λ2使A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15.在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中,下列哪种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在该分子中不发生:( )A 、σ →π*B 、π→σ*C 、n →σ*D 、n →π*16.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比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百分透射比T =64.8%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 ( ) A 、+6.6% B 、+4.2% C 、+3.4% D 、+2.1%17.某化合物在己烷中(λmax =220nm )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4500L/(moL·cm),若用1.0cm 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比为 ( )A 、5%B 、3.5%C 、10%D 、50%18.下面哪一种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最高? ( ) A 、σ→σ*B 、n →σ*C 、π→π*D 、π→σ*二、填空题(33分)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设计上通常采用______个光源,_______个单色器和_____个吸收池.2.某溶液用2cm 吸收池测量时T =60%,则A =_______,若改用1cm 和3cm 吸收池则A 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__。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参考答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吸光度、透光率、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百分吸光系数)、发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吸光度: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吸光度用A表示。

透光率: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

吸光系数: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mol/L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百分吸光系数:一定波长下C为1%(w/v) ,l为1cm时的吸光度值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单元,含有非键轨道和n分子轨道的电子体系,能引起π→π*跃迁和n→ π*跃迁,助色团:一种能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位移并增强其强度的官能团,如-OH、-NH3、-SH及一些卤族元素等。

这些基团中都含有孤对电子,它们能与生色团中n电子相互作用,使π→π*跃迁跃迁能量降低并引起吸收峰位移。

红移和蓝移: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共轭、引入助色团取代基)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叫红移(长移);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紫移,短移)2.什么叫选择吸收?它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程度不同,往往对某一波长(或波段)的光表现出强烈的吸收。

这时称该物质对此波长(或波段)的光有选择性的吸收。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从而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利用物质的光谱可作为物质分析的依据。

3.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小顺序如何?具有什么样结构的化合物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有何特征?电子跃迁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σ→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最大;n →σ*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大,π→π*跃迁,跃迁所需能量较小;n→ π*跃迁,所需能量最低。

而电荷转移跃迁吸收峰可延伸至可见光区内,配位场跃迁的吸收峰也多在可见光区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此资源来源于:※最后更新日期:2003-12-21 1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在分析上较有实际应用的有哪几种类型?2.无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配位场跃迁?请举例加以说明。

3.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别n-π*和π-π*跃迁类型?4.何谓朗伯-比耳定律(光吸收定律)?数学表达式及各物理量的意义如何?引起吸收定律偏离的原因是什么?5.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作用的异同点。

6.试比较常规的分光光度法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及导数分光光度法在原理及特点是有什么差别。

7. 分子能发生n-σ*跃迁,为227nm(ε为900)。

试问:若在酸中测量时,该吸收峰会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 <javascript:expand1()> n-σ*跃迁产生的吸收峰消失。

8.某化合物的为305nm,而为307nm。

试问:引起该吸收的是n-π*还是π-π*跃迁?答案: <javascript:expand2()> 为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9.试比较下列各化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大小并说明理由。

(a) (b)(c) (d)答案: d > c > a > b。

10.若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比色测定,试问:各应选用何种颜色的滤光片?(1) 蓝色的Cu(Ⅱ)-NH3配离子;(2) 红色的Fe(Ⅲ)-CNS-配离子;(3) Ti(Ⅴ)溶液中加入H2O2形成黄色的配离子。

答案: <javascript:expand4()> (1)黄色;(2)蓝绿色;(3)蓝色。

11.排列下列化合物的及的顺序:乙烯、1,3,5-己三烯、1,3-丁二烯。

答案: 1,3,5-己三烯 > 1,3-丁二烯 > 乙烯。

12. 基化氧(4-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又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A)CH2=C(CH3)-CH2-CO(CH3),(B)CH3-C(CH3)=CH-CO(CH3)。

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一个为235nm(ε为12000),另一个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

判别各光谱属于何种异构体?答案: <javascript:expand6()> 。

13.紫罗兰酮有两种异构体,α异构体的吸收峰在228nm(ε=14000),β异构体吸收峰在296nm(ε=11000)。

该指出这两种异构体分别属于下面的哪一种结构。

(Ⅰ)(Ⅱ)答案: <javascript:expand7()> I为β,II为α。

14.如何用紫外光谱判断下列异构体:(a) (b)(c) (d)答案: <javascript:expand1()> (a) ;(b);(c) ;(d) 。

(a) ;(b);(c) ;(d) 。

15.根据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推定某一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为(A)或(B),而测其紫外光谱为为284nm(ε9700),试问结构何种?(A) (B)16.计算下列化合物的(1) (2)(3) (4)(5) (6)答案: <javascript:expand3()> (1)237nm;(2)303nm;(3)338nm;(4)276nm;(5)295nm;(6)252。

17. 以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微量镍,若配合物NiDx2的浓度为1.70×10-5mol·L-1,用2.0cm吸收池在470nm波长下测得投射比为30.0%。

计算配合物在该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

答案: <javascript:expand4()> 。

18.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Fe(Ⅱ),称取试样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50.0mL。

用1.0cm的吸收池,在510nm波长下测得吸光度A=0.430。

计算试样中铁的百分含量;当溶液稀释1倍后,其百分透射比将是多少?(ε510=1.1×104L·mol-1·cm-1)答案: <javascript:expand5()> 0.0218%,16.0%。

19.1.00×10-3mol·L-1的K2Cr2O7溶液及1.00×10-4 mol·L-1的KMnO4溶液在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分别为0.200及0,而在530nm波长处的吸收分别为0.050及0.420。

今测得两者混合溶液450nm和53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为0.380和0.710。

试计算该混合溶液中K2Cr2O7和KMnO4浓度。

(吸收池厚度为10.0mm)。

答案: <javascript:expand1()> 。

20.已知某物资浓度为1.00×10-4mol·L-1,ε=1.50×104L·mol-1·cm-1,问用1.0cm吸收池测定时,吸光度多少?若仪器测量透射比的不确定度ΔT=0.005,测定的相对测定误差为多少?若用示差光度法测量,控制该溶液的吸光度为0.700,问透射比标尺放大几倍?应以多大浓度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这时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为多少?答案: <javascript:expand2()> 1.50;4.58%;6.31倍;;0.726%。

21. 有一与Fe2+配合的试剂Versafilene(简写为Vers),配合物在515nm处有强吸收。

在一系列50.0ml容量瓶中加入2.00ml、1.00×10-3 mol·L -1的Fe2+溶液和不同体积1.00×10-3 mol·L-1的Vers溶液,用1.00cm的吸收池测得如下数据,试求配合物的组成比及稳定常数K稳。

Vers/ml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A515nm 0.240 0.360 0.480 0.593 0.700 0.720 0.720答案: <javascript:expand3()> 配合物组成有1:3;K稳=6.03×1013。

22.用分光光度法研究Fe(Ⅲ)-CNS-配合物的组成比及稳定常数K稳。

一系列溶液由表中指出体积的1.00×10-3 mol·L-1的Fe(Ⅲ)溶液,然后加入1.00×10-3 mol·L-1的 KCNS 溶液至总体积为20.0ml。

1.00cm的吸收池测得下表中的吸光度。

试求Fe(Ⅲ)-CNS-配合物的组成比及稳定常数K稳。

VFe(Ⅲ)/ml A VFe(Ⅲ)/ml A VFe(Ⅲ)/ml A0.00 0.00 8.00 0.501 16.00 0.3362.00 0.183 10.00 0.525 18.00 0.1854.00 0.340 12.00 0.493 20.00 0.0026.00 0.440 14.00 0.435答案: <javascript:expand4()> 配合物组成有1:1;K稳=8.47×103。

23.2-硝基-4-氯酚于0.01 mol·L-1HCl溶液中几乎不电离,在427nm波长处,用1cm吸收池测得吸光度为0.062。

于0.01 mol·L-1NaOH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855。

在pH6.22 缓冲溶液中测得吸光度为0.356。

计算该化合物的电离常数。

答案: <javascript:expand5()> 。

2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基红指示剂的酸式离解常数,同浓度的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用1cm吸收池得如下数据。

试用计算法及作图法求甲基红的解离常数(在测定波长下,仅酸式指示剂有吸收)。

缓冲溶液PH 2.30 3.00 4.00 4.40 5.00 5.70 6.30 7.00 8.00A531nm 1.38 1.36 1.27 1.15 0.766 0.279 0.081 0.017 0.00225.已知亚异丙基丙酮(CH3)2C=CH-COCH3在各种溶剂中近紫外光谱特征下:溶剂环己烷乙醇甲醇水λmax/nm335 320 312 300εmax25 63 63 98试问:该吸收带是由哪一电子跃迁类型产生的?各极性该化合物与溶剂形成氧键的强度多少?(以KJ·mol-1表示)答案: <javascript:expand7()> 乙醇,17.18;甲醇,26.34;水,41.59。

自测题1.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2.下列化合物逐年国,在近紫外光区中有两个吸收带的物质是哪个?A.丙稀; B.丙稀醛; C.1,3-丁二烯;D.丁烯。

3.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哪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哪一个?A.环己烷; B.氯仿; C.甲醇; D.水。

4.下列四种因素中,决定吸光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大小的是哪一个?A. 吸光物质的性质;B. 光源的强度;C. 吸光物质的浓度;D. 检测器的灵敏度。

5.在分光光度法中,对应于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点的,在奇数阶导数光谱中是什么值?在偶数阶导数光谱上是什么值?A.奇数阶、偶数阶光谱上都是零值;B.奇数阶、偶数阶光谱上都是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C.奇数阶光谱上是零值,偶数阶光谱上是极值;D.奇数阶光谱上是极值,偶数阶光谱上是零值。

6.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混合物中吸收曲线部分重迭的两组分时,下列方法中较为方便和准确的是哪一种?A. 解联立方程组法;B. 导数光谱法;C.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D. 视差分光光度法。

7.下列四种化合物1.;2.;3.;4.。

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区中,分别为:A.1>2>3>4; B.2>3>4>1; C.3>4>1>2; D.4>1>2>3。

8.用Woodward规则及Scott规则,计算下列两化合物的分别为:1. 2.A. 315nm、261nm;B. 306nm、259nm;C. 303nm、258nm;D. 297nm、251nm。

9.利用钛和钒与形成有色配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

将各含有5.00mg Ti及V的纯物质分别用和处理,并定容为100.0mL。

然后称取含Ti及V合金试样1.00g,按上述同样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