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打秋千反思
歌曲《荡秋千》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后反思《荡秋千》是一首具有浓郁的仡佬族风格的童谣,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它生动地反映了仡佬族小朋友欢快、活泼、团结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
本节课为了体现关注民族音乐文化这一理念,针对学生不爱唱民歌这一现象,采取了趣味游戏,表演、唱、舞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歌《荡秋千》的喜爱。
作为音乐老师我们都清楚,音乐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感受音乐要素,主动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自主探究、发现、合作表现音乐意境的过程,基于以上的理念及本节课的三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荡秋千》,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节奏表现的“荡秋千”形象,并唱出荡秋千感觉。
2、乐于参与歌曲学唱活动,愿意尝试用歌声与律动表现歌曲情绪与意境,愿意了解和探索与仡佬族相关文化。
3、初步了解五声调式,唱准几处大跳音程,学习用简单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形成二声部合唱效果。
我设计了四大环节。
第一部分,激趣导入,在《童年》歌曲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谈“童年趣事”导入童心,并以玩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足:学生不够放松,导入稍显平淡。
第二部分,熟悉、学唱曲调。
引导学生在玩纱巾、舞纱巾等趣味游戏中,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并进一步熟悉歌曲曲调及节拍的强弱。
接下来,学生找并唱相同乐句,解决本节课难点,大跳音程。
五声调式的引入,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初步了解。
优点:学生解决了重难点节奏。
不足:声音表现不够。
第三部分,了解仡佬族,学唱歌曲。
通过展示仡佬族视频、图片、音乐,帮助学生亲近了解仡佬族文化,从而更加理解“荡秋千”这项运动在仡佬族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有了上面的层层铺垫,再加上有节奏的读歌词,学生学起歌来就很轻松,以不同形式练唱,表演唱,让学生把歌曲表现的更好。
优点:学生对歌曲演唱很熟练。
不足:声音指导不够,仡佬族介绍可以在延续。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以游戏形式给歌曲加入一个固定伴奏音型的低音声部,形成二声部合唱效果,又创设荡秋千情景。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打秋千》教案
5.欣赏分析:欣赏与秋千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6.表现力培养:通过演唱、演奏、创编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打秋千》,引导学生感受旋律、节奏的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打秋千》的旋律、节奏特点以及音乐符号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表达秋千感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音乐表达秋千的感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音乐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
3.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创编秋千节奏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4.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大胆尝试,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5.培养音乐文化素养: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秋千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创编实践: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创新性地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秋千节奏。
歌曲《荡秋千》教学反思
歌曲《荡秋千》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歌曲《荡秋千》,歌曲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
歌曲共四句歌词,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低年级学生学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荡秋千》;2. 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3. 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荡秋千》的旋律和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乐谱、歌谱、口琴、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拍手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引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荡秋千》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歌曲(10分钟)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荡秋千》,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打击乐器伴奏练习,锻炼学生的节奏感。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歌曲《荡秋千》的,下方列出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歌曲《荡秋千》演唱练习。
答案: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荡秋千》。
2. 作业题目:歌曲《荡秋千》节奏练习。
答案: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歌曲《荡秋千》的节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歌曲《荡秋千》的兴趣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节奏和音准的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荡秋千》的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曲节奏的变化歌曲《荡秋千》的节奏具有一定的变化,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之一。
小学音乐_(唱歌)打秋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打秋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和意思,用自然、真诚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感知二声部,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两声部的音准与合唱练习【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电子琴【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和咱们班的同学们一起上音乐课。
相信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同学们,有信心吗?1.学习歌曲第二声部师:让我们带着信心,走进闯关游戏----第一关:模奏。
我敲出一种节奏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方法迅速模仿出来。
请听第一种节奏××××0 ×0︱请听第二种节奏:×××× 0︱2.师:接下来请看第二关----视奏。
这有一条由以上几种节奏型组成的节奏,请同学们试着用手把这条节奏拍出来。
××××0 ×0︱××××0 ×0︱××××0 ×0︱×××ו 0 ︱××××0 ×0︱×××× 0 ┃师:同学们真聪明,竟然没有难住你们啊,那我们继续闯关,第三关----视唱。
(大屏幕中显示,2遍旋律后加歌词演唱)师:1)这里是把刚才的节奏加上音符形成了旋律,请听老师用琴把它弹出来,老师在弹的时候请同学们试着在心里默唱。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传统习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通过合唱、分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打秋千》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合唱用具(如麦克风、指挥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打秋千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3. 歌曲解析: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习俗和传统。
4. 练习合唱: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音准。
5.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合唱的协调和音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唱歌,并尝试与家人一起合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图谱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 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
2. 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演唱。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音准,教师巡回指导。
4.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合唱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合唱的协调和音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打秋千》歌曲,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了解打秋千的传统习俗。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打秋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歌曲
歌曲《打秋千》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路:歌曲《打秋千》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
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的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也想通过本课歌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因此,在课堂伊始,我就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孩子们有趣的游戏——“打秋千”,通过创设一个“打秋千”的情境让学生回忆和模仿打秋千的动作和感觉来解决本课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秋千晃来︳又﹒晃去呀︳并由此引出课题:歌曲《打秋千》。
二、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
形象的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姿态。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旋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服装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三、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爱好歌唱,且掌握初步的演唱技能,有一定的音乐体验积累。
但是二声部的合唱时第一次演唱,所以会有些难度。
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2、过程与方法:乐于和同学合作,体验合唱的魅力。
3、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二声部合唱,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及下滑音处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六、教学准备:图片、挂图、钢琴、录音带、录音机、打击乐器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
1、师:“同学们!我们快乐的音乐40分马上就要开始了。
”发音练习(do re mi)提醒学生注意要轻声演唱,注意倾听别人。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打秋千》人教新课标(2023秋)
4.音乐欣赏:欣赏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演唱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编活动:分组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了解民族文化: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苗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了解我国苗族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尊重,提高文化素养。
5.实践与合作: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音高准确性:学生需准确掌握歌曲《打秋千》中的旋律,特别是高音和低音的变化,以保证整体演唱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知与欣赏: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表达与表现: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节奏、音高演唱歌曲,鼓励他们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增强舞台表现力。
3.创新与创造:在创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如何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打秋千》这首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表达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乐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唱中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打秋千》的旋律和歌词。
2. 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1. 歌曲《打秋千》的旋律和歌词的学习。
2. 打秋千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1. 歌曲《打秋千》的合唱技巧的掌握。
2. 打秋千的乐趣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打秋千》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关于打秋千的文化背景的资料。
3. 准备教学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4. 准备秋千设备,以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打秋千的乐趣。
3. 教学歌曲:教师教唱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跟唱。
4. 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打秋千的乐趣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学习。
2.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体验法: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打秋千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打秋千的快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打秋千》。
2. 学生了解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乐趣。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打秋千比赛,让学生体验比赛的乐趣。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3. 开展打秋千文化主题班会,进一步了解打秋千的文化背景。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
《打秋千》教学反思
《打秋千》教学反思
千》是一首小的合唱曲,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旋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服装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这节课我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推秋千”律动感受第二声部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了第二声部。
从“推秋千”过渡到“坐秋千”,老师哼唱第一声部旋律,学生继续“推秋千”,从而让学生慢慢的感受二声部配合的乐趣,为唱好二声部奠定基础。
学生也在欢乐的音乐活动中,轻松学会了两个声部的演唱,但在“打秋千”两个声部的配合中,遇到了一些在合唱学习中的习惯性问题。
合唱,要想唱好,除了要唱好自己的声部外,还要注意聆听对方的声部,做到相互融合的演唱,这需要学生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
学生刚开始演唱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当两个声部配合到一起时,学生的低音完全没有了,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让孩子们多次聆听第一声部,熟悉第一声部,并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的越来越好,指出缺点与好的地方,学生的演唱热情也越来越高。
我及时采取措施,先是采用示范的方法,让同学们为歌曲“推秋千”,做第二声部动作,老师唱第二声部,和歌曲配合第一声部,慢慢让其他学生听,在学生有了感觉后分两个声部练习,教师指挥,但还是有些声部出现混乱的局面,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只有细心、真心,学生也会用心,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找出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定会学得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六单元唱歌打秋千》教案
5.团队合作: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情感教育: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本节课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六单元唱歌打秋千》核心素养目标:
《第六单元唱歌打秋千》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唱歌打秋千》教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六单元中“唱歌”与“打秋千”两个主题进行设计。内容包括:
1.学唱歌曲《打秋千》: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歌曲背景了解: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歌曲动作创编:引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的能力。
4.结合歌曲背景,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对于音乐节奏感较强的部分,应增加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2.在动作创编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1.提升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与创造力:引导学生创编歌曲动作,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组合作进行歌曲演唱和动作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协作、沟通,增强团队意识。
4.增进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歌曲背景,使学生尊重并欣赏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荡秋千》音乐教学反思
《荡秋千》音乐教学反思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通过音乐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以《荡秋千》音乐教学为例,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背景介绍《荡秋千》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旋律欢快、轻快,非常适合用来进行儿童音乐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唱歌、舞蹈和秋千的动作,全面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本次音乐教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引导讨论在教学开始前,老师先向学生介绍《荡秋千》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一些与秋千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小时候有玩过秋千吗?有哪些感受?”这样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并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2. 听歌感受接下来,老师播放《荡秋千》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歌曲。
在听歌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这首歌有哪些乐器的声音?”“你们觉得这首歌的节奏怎么样?”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并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 学习歌曲和舞蹈动作在学生对歌曲有一定了解后,老师开始教授歌曲的歌词和舞蹈动作。
老师可以分别进行歌词教学和舞蹈教学,让学生先跟着录音学唱歌词,然后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教导学生舞蹈动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和动作。
4. 小组合作演练当学生掌握了歌曲和舞蹈动作后,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演练。
在小组合作演练中,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表演,可以加入一些道具和装饰,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唱歌、舞蹈和秋千的动作,全面感受了音乐的美,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打秋千的教学反思
《打秋千》的教学反思这周轮到了上《打秋千》这首歌曲的学唱,歌曲是一首选自仡佬族的民歌,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
歌曲的难度在于双声部的和谐演唱,我在上课前的两周已经备好了课,做好了一些准备。
可是这节课第一次上完之后,效果很差劲。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个人准备不够充分,在课前轻视了这节课,没温习教案,心里默默走流程就直接搬琴进去上课。
所以导致这节课整个流程乱七八糟,进去就直接上了第二声部的学唱,没创设情境所以学生唱的很差劲,他们的眼睛里明显看不到惊喜,看到那股学习音乐的劲儿。
2流程设置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导入不够吸引人,所以在一开始就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导致课越上越不对劲。
如何改进最重要的是将上课的流程重新梳理清楚。
导入如何进过程如何走,活动如何设置,重难点如何解决。
以下将流程重新梳理一次,可以将二声部置于之前讲解,通过风铃的声音来引导,然后再引出第一声部的呈现,通过男生、女生和伙伴们的不同方式呈现,拓展歌曲的背景,介绍仡佬族,引出当地的民族特色穿插进歌曲的学唱中,最后加入乐器和肢体动作以及画图谱的方式将整首歌曲进行合唱。
重点在于用和谐的声音演唱这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通过今天在三一班的试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小学的音乐课创设情境很重要,因为孩子有他们的童真上好一堂音乐公开课不难,因为会有很多时间给我们磨,有那么多的人给我们不断的提意见改进。
但是要上好每节音乐常规课需要长期的努力,很多地方都需要我去逐个斟酌,去选择用何种方式让孩子学得更开心,更有兴趣。
一节课必须上得有质量,有内容,我就必须在这种日常积累中不断的去积累不断的去感悟和体会。
上音乐课不是把自己展示的有多么的强大,真正的强大应该是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的同时爱上音乐。
小学音乐_(演唱)打秋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打秋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也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身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一、节奏问好,随乐律动师生以四四拍的节奏,手打节拍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好--,生:徐老师--,你--好--。
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共渡一堂愉快的音乐课,在开始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随着音乐动一动。
(随乐律动)。
师:刚才我们是以几几拍来律动的?生:四四拍,师:对。
二、初听歌曲,情景游戏师:今天呢,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四四拍的歌曲,我们来听一下,请你和着音乐的节拍轻轻的动一下,看看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师:好,音乐听完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你很开心还是很伤心啊?生:很开心师:老师也很开心,歌曲里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啊?生:打秋千,师:你们真会听,真是会听音乐的小朋友,既然是小朋友们在打秋千,那我们来给他们加加油,帮他们一起推一推秋千怎么样?生:好。
师:打秋千应该怎么打啊?请跟我一起来。
(师加节奏念)推出去荡回来,推出去荡回来,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呀。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师:对,第一下要用力,后面轻轻晃回来。
师:同学们推得真棒,一看就是会表现的小朋友。
但是呢,有的同学是这样来推秋千的,你们来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晃呀嘛晃--(教师辅助动作)师:你觉得这个小秋千和前面荡的有什么不一样?生:感觉打的更高了师:对,那我们一起来把秋千推得高一点怎么样?师生一起推秋千(晃呀嘛晃--)师:为了使大家的力气更统一,我们来加上节奏,来给小伙伴们加油,好不好?(出示低声部节奏)××××0 ×0 |××××0 ×0 |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呀××××0 ×0 | ××××·0 |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0 ×0 | ××××0 |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师生加节奏动作一起念三、学唱第二声部师:看到你们这欢快的动作,老师都忍不住想用歌声来为他们加油,请你们边做刚才的动作边仔细听。
儿歌表演秋千教案反思
儿歌表演秋千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儿歌表演秋千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表演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儿歌表演秋千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表演技巧,提高表演水平。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音乐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放松身体,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为后面的表演做好准备。
2. 学习儿歌表演秋千1)教师示范:教师先向学生展示儿歌表演秋千的基本动作和节奏,让学生对表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分工合作,练习表演秋千的动作和节奏。
3)指导练习:教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帮助他们纠正动作和节奏上的不足,提高表演水平。
3. 回顾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表演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1. 教学内容设计不够丰富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儿歌表演秋千的动作和节奏,但是在内容设计上并没有涉及到更多的表演技巧和方法。
下一次我应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更加丰富,让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表演水平。
2. 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分组练习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表演中来。
下一次我应该采取一些更加激励和引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
3.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在回顾总结环节,我只是简单地点评了学生的表演成果,没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下一次我应该采取更加全面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表演能力,激发他们对表演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
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中班荡秋千要小心教案的效果分析活动设计背景因本班幼儿年龄小,喜欢荡秋千,又有一些不敢去尝试,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让孩子们先学会这首儿歌,再试着荡秋千。
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荡秋千》。
2、复习已经学过的歌曲。
3、认识汉字“秋千”、“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学会儿歌。
难点:流利地朗读,同时认识汉字。
活动准备儿歌汉字卡:《荡秋千》及已经学过的部分字卡。
活动过程(一)、欣赏画面并提出问题观察问题:(1)图中有什么?(2)两个小娃娃在做什么(3)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秋千在哪里玩过收书。
出示字卡:听音乐收书。
(4)听读:我们一起来听听叔叔阿姨给我读的这首诗歌吧。
(听录音磁带)(二)出示大范例,幼儿跟读。
老师呀把小朋友书上的字宝宝变大了,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了,请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读吧,要读的和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好听哦(三)游戏小朋友刚才听了叔叔阿姨给我们读的诗歌好听吗现在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
请看黑板。
游戏一:什么字宝宝不见了(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将大范例中所学到的新字盖住,让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汉字不见了游戏二:什么字宝宝变大了(用大字卡盖在大范例中相应的字上面)游戏三:我的字宝宝在哪里(教师出示字妈妈,即大字卡,幼儿找出字宝宝-小字卡)教学反思这节课,在图上小朋友们愉快的荡秋千的场景中展开,活动中,孩子们因为很向往去荡秋千,故对儿歌的学习很顺利,对字宝宝的认识也掌握得好。
只是如果能在活动中有真的秋千让孩子们玩一玩就更好了。
大班音乐教案《月亮上面荡秋千》教学目标:1、学习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初步感受合作演唱的效果及优美歌曲带来的听觉享受,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教幼儿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用轻快弹跳的声音在结尾演唱\"啦啦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演唱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配套CD、钢琴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歌曲打秋千反思
歌曲《打秋千》教学反思王景楠《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
形象的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姿态。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打秋千》是一首小的合唱曲,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旋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服装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这节课我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没有问题。
但在两个声部的学唱、配合中,遇到了一些在合唱学习中的习惯性问题.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
学生刚开始演唱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当两个声部配合到一起时,学生的低音完全没有了,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的越来越好,指出缺点与好的地方,学生的演唱热情也越来越高。
我及时采取措施,先是采用示范的方法,就是我与某一排的同学合唱,让其他学生听,在学生有了感觉后分两个声部练习,教师指挥,但还是有些声部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捂住了耳朵,我纠正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跟他们说团结的力量,给他们鼓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经我的示范与指导,学生唱的越来越有样,我又临时找些学生到台前听,指出缺点与好的地方,学生的演唱热情很高。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只要细心、真心,学生也会用心,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找出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定会学得达到满意的效果。
(演唱)打秋千
《打秋千》教学反思
《打秋千》是仡佬族的一首民歌,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采用固定音型“1 55 60 50”作为伴唱旋律,中间穿插“1 55 2 - ”表现打秋千时的起伏感和“1 55 1 0”的旋律来结束荡秋千。
主旋律欢快活泼,巧妙运用下滑音来表现秋千从高处飞下来的感觉,歌曲描绘的是打秋千时的各种姿态。
我先从柯尔文手势进入,练唱五声音阶,找到每个音的音准,引出低声部旋律骨干音1565,然后让学生聆听1 55 6 5,再到低声部旋律1 55 60 50,注意每次演唱要对音准和节奏以及声音的效果都要提出要求。
(因为这个环节是按层次设计的,所以孩子们能跟上我的节奏,美中不足就是孩子们的音准不太稳定,这个需要在平时的常规训练里加强)接下来进行1 55 1 0结束句的教学,重点在最后一个音的音准上,可以反复通过聆听和身势律动带入帮助学生找到音准。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还是遇到了孩子们唱不准的情况,然后就是1 55 2 -的教学,方法同上,(这个结束音“2”,孩子们还能找到一点点,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肢体动作引导的)。
到这里完成了我的低声部旋律的教学,不过还可以做张幻灯,让孩子们知道有几个相同的乐句,不同的乐句又穿插在哪里,然后引导将低声部背下来。
主旋律教学时从聆听教师范唱开始,分析几个乐句,再次聆听音乐,画旋律线证实有几个乐句,然后引导哪句最像荡秋千,指导学生演唱时,把握音准的同时教好下滑音,通过对比聆听,分析加了下滑音给你带来的感受。
(这个环节是逐句教唱,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歌曲感情的处理,我分别
采用了3中不同的办法,第一乐句强调节奏的教学,第二乐句强调音乐几号的教学,第三乐句强调情绪的教学,孩子们学习挺快乐的)。
打秋千音乐教案及反思
打秋千⾳乐教案及反思 《打秋千》是⾸讫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两声部的合唱曲。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打秋千》的⾳乐教案设计及教案反思,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打秋千》教案设计⼀ 教学⽬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的合唱能⼒,在合唱中学会与⼈合作。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引导学⽣⽤⾃然、和谐的声⾳表现歌曲,体验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声部的和声美。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感受到童年⽣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活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倾听另⼀声部,唱准⾃⼰的声部。
教学过程: ⼀、律动: 同学们好,很⾼兴和⼤家⼀起来上这节⾳乐课,让我们随着欢快的⾳乐跳起来吧!(放⾳乐,带领学⽣跳起来)。
⼆、发声练习 (⼀)师:今天⽼师给⼤家带来⼀段⾮常好听的旋律,想请同学们⽤“Lu”来哼唱。
我们先来找⼀下“Lu”的声⾳位置,听⽼师来唱(范唱)。
“Lu”的声⾳是不是从脑门上发出来的?跟着⽼师来唱⼀唱。
(⼆)师:听⽼师配上旋律唱⼀唱,是什么感觉?(多媒体出⽰旋律,⽣:很有弹性,像跳起来⼀样等)。
你们在唱时也要唱的像拍⽪球⼀样有弹性。
(带领学⽣⽤Lu模唱旋律。
) (三)师:同学们唱得真棒,⽼师特别⾼兴,给⼤家带来了⼀件礼物,就在你们的板凳下⾯。
(学⽣拿出串铃)。
串铃发出什么声⾳呀?(⽣:叮叮当当的声⾳)。
我们就⽤串铃的“叮当”声来表现这段旋律。
先听听⽼师是怎样唱的。
(⽼师范唱,再让学⽣拿起串铃,边唱边伴奏。
⽼师指导学⽣唱准⼋分休⽌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 三、学唱《打秋千》第⼀声部 (⼀)师:告诉你们⼀个⼩秘密,⽼师像你们这样⼤的时候,经常到公园玩⼉,那时候,我最喜欢打秋千了,坐在上⾯上下晃动特别⾼兴,特别⾃在,感觉⾃⼰像飞起来⼀样,美极了。
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时是什么样⼦的?(⽣:上下晃动,越荡越⾼……)如果在秋千上或我们的⾐服上系上串铃,那么它就会随着秋千的晃动发出阵阵清脆悦⽿的“叮当”声。
四年级上册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通用9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上册音乐《荡秋千》教学反思篇1准备这节课时,就有很多想法。
音乐唱歌教学课究竟该怎么上?怎样上好?教学设计改了多次,变了多次。
我一直在不断尝试中探究与反思。
我就以《荡秋千》为例,把我想法归纳如下:本课内容《荡秋千》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演唱歌曲。
因为四年级涉及的音乐元素已很多,那么就决不应该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了。
我们音乐老师就有必要遵照《纲要》精神,让学生从音乐的本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开始,通过音乐本体的积累,更理性的来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与优化。
主要体现为在节奏的练习中巩固了前后十六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是以“字—乐句—乐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我想一堂有效的音乐唱歌课应是学生在学了这首歌曲后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也正是我本堂课的最终目标。
让学生在音乐唱歌课中“唱”起来,那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
在学唱曲子时,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唱”的机会。
在初次聆听时的轻轻哼唱,在对难点乐句时的反复吟唱,在对整首歌曲时的有感情演唱,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在《荡秋千》这堂课的歌曲教学环节中,我用“四唱”来解决唱的重难点,以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我让学生从圆滑线中得到启发,单独并重复演唱几个一字多音的字,如“呀”、“响”、“欢”,唱得圆润,唱得舒畅。
从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荡得嘎嘎吱响哎呀”,把休止符在这个地方的作用唱出来,把句子唱得轻盈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打秋千》教学反思
王景楠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
形象的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姿态。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打秋千》是一首小的合唱曲,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旋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服装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这节课我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学唱第一声部的过程中,没有问题。
但在两个声部的学唱、配合中,遇到了一些在合唱学习中的习惯性问题.合唱,要想唱好,需要很好的音高概念,很好的声音掌握能力,更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
学生刚开始演唱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当两个声部配合到一起时,学生的低音完全没有了,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给他们信心,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强,经我的示范与点拨,学生唱的越来越好,指出缺点与好的地方,学生的演唱热情也越来越高。
我及时采取措施,先是采用示范的方法,就是我与某一排的同学合唱,让其他学生听,在学生有了感觉后分两个声部练习,教师指挥,但还是有些声部出现混乱的局面,同时我还发现为了能唱好,有些声部的学生捂住了耳朵,我纠正他们这种不好的习惯,告诉他们合唱的要领,跟他们说团结的力量,给他们鼓劲,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经我的示范与指导,学生唱的越来越有样,我又临时找些学生到台前听,指出缺点与好的地方,学生的演唱热情很高。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只要细心、真心,学生也会用心,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给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找出身上的闪光点,学生定会学得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