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家

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

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

(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

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 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

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措 施 影 响

政治 中央: 地方: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①促进经济发展;

②文化发展; 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承认土地私有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

2、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

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 ④大兴土木:修长城、

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

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2、过:(1)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迷信法家,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3)长期征战,大兴土木,兵役、徭役、赋税繁重,激化了阶级矛盾。是一个惟我独尊、穷奢极欲、

专制暴虐的暴君,他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反隋助李渊建立唐朝,624年唐朝统一全国。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培植了势力。

二、玄武门之变

概况: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父退位,年号贞观。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就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一代名君:符合发展趋势。

三、民族政策

1.击破东、西突厥

⑴对东突厥:

①措施:629年派李靖打败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采纳温彦博建议,妥善安置其首领和人民.

②意义:安定了北方,加速了汉族和东突厥的经济文化联系,也促进了突厥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对西突厥:642年灭掉西突厥,并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

2.加强与吐蕃关系: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加强唐和吐蕃关系,促进其经济发展。

3.历史意义:唐太宗进军西域胜利,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疆域,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起来,唐朝国

威也远播到地中海沿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四、贞观之治

唐朝初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⑴治国思想上:吸取随亡教训,“存百姓”的思想。⑵用人策略上:任用贤良,虚怀纳谏。⑶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⑷经济: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⑸文化: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⑹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对突厥和吐蕃。

⑺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⑻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精神财富。

贞观之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政治:三省六部制,把君臣比作舟水关系,用人与纳谏。⑵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⑶民族:开明的民族政策(战争、设机构、册封、和亲)

评价如何评价唐太宗?

⑴功绩:进行统一战争。强调存百姓思想,用人唯贤,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慎法文治,对边疆安抚怀柔,对外政策友好开明,形成“贞观之治”局面,为封建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⑵过失: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滋生。

⑶总评: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太宗的治国之道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一)少年康熙的难题

①鳌拜专权;②台湾割据;③三藩割据;④准噶尔叛乱;⑤沙俄入侵;⑥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铲除鳌拜后,康熙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

(二)功绩:(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1、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①平定之乱,加强对西南的管辖。

②收复台湾:1683年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④尊重中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善于学习和创新,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⑤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

巡行东北,两次发起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三)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

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

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四)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2、局限性:对内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加强专制;对外轻视西方,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