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上岗证保健-学前儿童卫生学考试重点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归纳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归纳学前儿童是社会中的宝贵资源,其健康和保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预防疾病,提高抵抗力,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素养。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归纳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重点。
1. 饮食与营养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饮食与营养摄入对其发育至关重要。
应注重以下几点: - 合理膳食搭配,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 - 避免过多食用油腻、甜食,防止肥胖等问题; - 定期关注食品安全,确保食物新鲜卫生。
2. 疾病预防学前儿童易感染各类传染病,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应当注意: - 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通风;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3. 睡眠与休息充足的睡眠是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应确保: - 每天有规律的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 睡前营造适合安静、舒适的环境; - 合理规划午休时间,避免疲劳。
4. 情绪与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长和教师应关注:- 鼓励儿童表达情感,建立亲密关系; - 创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避免过度竞争; - 注意儿童的情绪波动,及时调整。
5. 日常生活环境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注意:- 保持家庭和幼儿园的清洁卫生; - 避免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化妆品、清洁用品等; - 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关注多个方面的重点,才能全面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个学前儿童都能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学前教育上岗证保健卫生学
学前儿童卫生学第一章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P12、健康—-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P24、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P35、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6、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7、死亡率——指的是某年死亡人数与同年总人数的比率。
8、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 P8HS(健康状态)=f(E+AcHS+B+LS)(公式不用背)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E);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AcHS);3)生物学因素(B);4)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LS)9、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
11、生物学因素——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3、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注意消费行为卫生;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
P914、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是第一位重要的.15、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学前卫生学考试重点
学前卫生学考试重点1.运动系统由骨骼、骨骼连接和肌肉组成,是人体进行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是传输气体和排出分泌物的管道,包括鼻子、喉咙、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4.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储尿)和尿道(排尿)。
5.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胰腺和性腺等。
6.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新陈代谢,兴奋神经系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7.孕妇缺碘会导致婴儿患上“克丁病”。
8.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组成。
9.营养素的分类包括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10.碳水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又称糖类。
名词解释。
1.青枝骨折是指小儿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
2.呼吸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4.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做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5.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管上端甲状软骨的两侧。
6.克丁病是婴儿出生后智力明显低下,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身材矮小,身体比例不匀称,躯干长、下肢短的一种疾病。
7.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又名突眼性甲状腺肿。
8.囟门是新生儿颅骨之间的缝隙,头顶前部有一处软的没有骨头的部分,叫前囟门。
9.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
10.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
1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12.基础代谢是人体在清醒、静卧、空腹和20°C左右的环境中,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第三章防止常见病1.出生缺陷、环境中的致畸因素出生缺陷:新生儿刚出世就有疾病。
涉及两个方面:1.胚胎在母亲子宫内疚具有的疾病或损伤;2.胎儿分娩时在产道中得到的疾病或损伤。
致畸因素:1)病毒感染:病毒科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居室通风,空气新鲜最为重要。
少去公共场合 2)药物 3)放射线 4)烟酒 5)环境污染2.婴儿抚触是指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没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成保健的目的。
能有效接触皮肤饥渴。
注意事项:选择适合的时间,一般为喂奶后一小时左右;调节好室温;抚触者的准备;体现爱抚,以便抚触以便交流;抚触时间应视婴儿的月龄而定。
3.婴幼儿患病一般会出现哪些生病迹象?1)精神:不爱玩,没精神,烦躁不安,哭闹等。
2)表情:眼神呆滞,同时有尖叫啼哭的现象3)脸色4)吃喝: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等;异嗜癖:小儿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食欲亢进。
5)大小便异常A.粪便表面有鲜血,血与粪便不混合,同时小儿排便时哭闹---肛门裂。
B.脓便血:便次多,有排不干净大便的感觉,伴发热,大便脓血样---细菌性痢疾C.红果酱色:小儿阵阵腹痛,屡屡呕吐,大便呈红果酱样---肠套叠,2岁以下常见D.白陶土样:同时尼色加深---黄疸型肝炎E.柏油样:小儿流鼻血,若将血咽下,大便就会呈黑色柏油样.若鼻血止后,大便正常,则无需紧张;若未留鼻血---消化道出血尿色异常:正常尿液为清楚透明,淡黄色A.红色:像洗肉水,同时眼皮浮肿---急性肾炎B.橘黄色:尿色加深呈橘黄色或棕绿色--肝胆疾病C.乳白色:若因泌尿道感染,尿内有脓,可使尿呈乳白色,同时有尿频尿痛的现象。
排尿次数:A.明显减少,眼皮浮肿,常是肾病的表现,腹泻伴有尿量明显减少则是脱水的表现。
B.次数明显增多,一点儿尿液憋不住,常是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6)睡眠:入睡困难或嗜睡;睡眠不安7)囱门:前囱凹陷,可以因脱水而囱门松弛,凹陷。
前囱鼓出:重要见于脑膜炎,脑炎等颅内压力增高的疾病。
学前教育上岗证保健-学前儿童卫生学考试重点
学前儿童卫生学考试重点绪言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2、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3、布鲁姆在考察了影响个体和群体的诸多因素以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归纳和概括,提出了一个考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E)+AcHS+B+LS4、布鲁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健设施的易得性程度、生理学因素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等4个类别。
5、目前,已发现按孟德尔式遗传的人类疾病有3000种左右,估计每一百个新生儿中有3—10人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遗传病。
6、当今,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7、卫生保健应由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
第三章1、被我国列为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
2、肺炎的防治:加强儿童体格锻炼;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服用预防药。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1)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补服血药物;(2)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菜豆肉糜等。
亦可用含铁的强化食品。
尤其早产儿、双胎儿更应补充铁;(3)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应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禽、鱼、木耳、海带、芝麻等,并同时选用水果或可以生食的蔬菜,也可在食盐、酱油、乳粉、饮料、点心等重添加适量的铁制剂和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使铁易溶于水,便于吸收。
(4)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1)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
(3)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学前儿童卫生学(华师大幼教上岗证)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学前儿童卫生学就是一门研究保护与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就是3-6岁幼儿健康得一门学科。
2、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就是“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得健全状态,而不只就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与经济状况有何差别,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得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简答&填空)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得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良好得人,才能被称得上就是一个健康得人。
4、生长发育、患病率与死亡率就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得标志。
5、儿童新陈代谢得特点就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得生长发育。
6、能够反映儿童生长发育得常用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
7、HS=f(E+AcHS+B+LS),健康状态=环境+保健设施得易获得性+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
(选择&填空) 8、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
(选择)9、生活方式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与社会群体得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0、学前儿童阶段就是人逐渐形成自己得生活方式得起始阶段。
11、在学前儿童阶段,有益于健康得生活方式主要有合理与平衡得膳食,包括限制食糖与钠盐得摄入量,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得饮食卫生习惯等等;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等;注意消费行为卫生,能对各种消费物品初步作出较为明智得消费决策,采取相应得消费行动等;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配合医务保健人员作好各项保健工作等;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与乐观得情绪,能自尊自重等。
12、运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对学前儿童实施卫生保健,应从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作用得性质、程度与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笔记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健康和保健尤为重要。
良好的卫生与
保健习惯不仅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也对其未来的整体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列举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重点内容:
1. 饮食与营养
儿童的饮食与营养是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前儿童需要摄入各种各样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搭配三餐,保证摄入膳食纤维、钙等关键营养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 疾病预防
学前儿童易感染各类疾病,如感冒、腹泻等。
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3. 睡眠与休息
足够的睡眠对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足够的休息有助于维持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平衡。
4. 日常卫生
保持儿童个人卫生是卫生与保健的基础。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勤洗澡、保持口腔清洁等良好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5. 思想情感健康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父母和老师应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自尊心。
6. 定期体检
定期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建议学前儿
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生长发育、听力视力等方面的检测。
总的来说,学前阶段的卫生与保健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关注儿童的卫生与保健情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幼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期末考试复习范围与重点
幼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期末考试复习范围与重点一、复习与考试范围包括两部分:1.教材第22页内分泌系统~第67页第一章思考与练习结束2.教材第101页~142页第三章思考与练习结束二、复习重点第一部分重点:1.①学前儿童眼睛发育特点是是什么?P23~24从发育过程看:①眼睛是发育最早的器官,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胎儿即开始了眼的生长发育;自胎儿出生到3岁,主要完成眼的结构发育;而4~13岁,基本完成眼功能的发育。
从结构上看:①学前儿童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呈生理性远视。
②5岁时大多能达到1.0(标准视力)③眼球的晶状体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很强的调节能力,可以看清很近的物体,如果用眼不当,很容易形成近视。
②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P23~24①不宜长时间用眼②教育孩子不躺着看书③不在乘车或走路时看书④不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看书、画画;看电视、玩电脑要有节制,不沉迷,一般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⑤集中用眼后,还要远眺或进行户外运动⑥养成做眼睛保健操的习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
2.①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是什么?①保护功能差②调节体温的功能差。
学前儿童冬天易感冒,夏天易中暑,①学前儿童皮肤的表面积相对成人较大,皮肤内毛细血管丰富,通过皮肤的血量相对比成人多,散热快,当外界气味变化时,往往不能适应,引起感冒②学前儿童皮肤汗腺不发达,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当天气闷热时,往往不能很好散热,导致中暑。
2.②为什么说孩子“冬天易感冒,夏天易中暑”?P26①学前儿童皮肤的表面积相对成人较大,皮肤内毛细血管丰富,通过皮肤的血量相对比成人多,散热快的,当外界气温变化时,往往不能适应,引发感冒;②学前儿童皮肤汗腺不发达,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当天气闷热时,往往不能很好散热,导致中暑。
3.名称解释①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是量的增加。
②发育:是指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表现为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变化。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归纳图片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归纳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健康管理和保健,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并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
以下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一些重点归纳:1. 营养均衡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各种营养素来支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确保孩子膳食的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2.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早睡早起、适时午休等习惯,以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3. 定期体检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身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测量、视力听力检查等,以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4. 饮食安全食品安全是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选用新鲜、卫生、无污染的食材,注意食物的储存和加工,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孩子的饮食安全。
5.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家长应按照疾病预防接种程序,及时为孩子接种各类疫苗,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卫生习惯,以防止细菌或病毒感染,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7.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感支持,建立孩子自信、乐观的心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一些重点归纳,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抓住细节,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重点笔记1.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点是预防和保护儿童免受疾病和伤害的侵害。
2. 饮食与营养:学前儿童需要获得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应鼓励儿童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另外,要确保儿童充足的饮水量以维持身体水平衡。
3. 健康管理:学前儿童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视力、听力和口腔健康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注重儿童的日常卫生习惯和个人卫生,如洗手、刷牙和洗澡,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4. 疫苗接种:学前儿童要按照国家或地区的疫苗接种规划进行接种,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常规接种包括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流感等疫苗。
5. 管理疾病与传染:学前儿童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家长和教师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例如,避免患病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密切接触,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如通风、清洁和消毒等。
6. 心理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庭和教育环境应提供支持和关心。
儿童应得到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同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7. 安全保障:学前儿童的安全是卫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要确保儿童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得到安全的保护,如家庭、学校、托儿所和公共场所等。
教育儿童安全意识,教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游泳安全等。
此外,要妥善管理儿童的玩具和游乐设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重点是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提供安全和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学前卫生学自考本科考试重点
学前卫生学自考本科考试重点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自考本科考试中,学前卫生学是一个重点科目,考察的内容涉及到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环境卫生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前卫生学自考本科考试的重点内容。
首先,学前卫生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学前卫生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考试中,可能涉及到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疾病防治、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熟悉常见儿童疾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掌握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会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学前卫生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还包括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卫生学考试的考查点之一。
在考试中,可能涉及到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评估、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干预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会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掌握预防和干预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方法,提高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学前卫生学考试的重点内容还包括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卫生。
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卫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卫生学考试的重要考查点之一。
在考试中,可能涉及到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卫生评价、卫生设施的管理、疾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卫生要求,学会进行生活环境卫生评价,掌握卫生设施的管理方法,提高学前儿童的生活环境卫生水平。
综上所述,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和考试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必修课程。
学前卫生学的自考本科考试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在备考学前卫生学考试时,需要重点关注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发展规律、生活环境卫生要求,掌握学前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前做好复习准备,顺利通过学前卫生学的考试。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以下是对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的详细阐述。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包括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
在运动系统方面,学前儿童骨骼柔软、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较弱。
因此,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单侧肢体活动。
同时,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呼吸系统中,学前儿童的鼻腔狭窄、鼻毛少、喉腔较窄、声带短而薄,呼吸频率快且浅。
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儿童接触刺激性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
循环系统方面,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心脏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
不宜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消化系统里,儿童的乳牙萌出较晚,咀嚼能力差,胃容量小,消化能力较弱。
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易消化,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泌尿系统中,学前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排尿次数较多。
要训练儿童定时排尿,注意尿道口的清洁。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其特点。
学前儿童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旺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但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易疲劳。
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感觉器官方面,如眼睛,学前儿童眼球前后径较短,容易出现生理性远视。
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用眼过度。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营养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了解儿童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如谷物、薯类等。
但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预防龋齿和肥胖。
脂肪能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和维持体温。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归纳大题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重点归纳大题学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对其整个人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学前儿童期间,适当的卫生与保健工作不仅可以增强其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其认知和情绪发展。
因此,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
下面将从饮食、睡眠、运动和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归纳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重点内容。
饮食健康学前儿童的饮食健康直接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免疫力。
父母和教师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等。
- 避免过量食用高糖和高脂食物,防止肥胖和龋齿发生。
- 加强饮水意识,提倡常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睡眠质量充足的睡眠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 -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通风和适当的温度。
- 避免让孩子在睡前过度兴奋,如过多玩手机、电视等。
适当运动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提高。
家长和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 组织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跑步、踢球等,促进体能发展。
- 定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 指导孩子正确的体育操练,注重安全和适度。
常见疾病预防预防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发生是保障其健康的关键。
以下几点是关键: -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勤换衣等。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隐患。
- 接种疫苗,避免传染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关注学前儿童的卫生与保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应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学前儿童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完整版)学前卫生学重点复习资料笔记整理(考试必备)
第一章生理基础1.儿童的骨骼特点及保育要点1)骨骼在生长:需要阳光和营养2)腕部的骨头未钙化好:不要让小儿拎国中的东西;3)髋部由三块骨头拼成:在小儿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块骨头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错位。
4)骨头的成分:任性小易发生变形;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应从小培养小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防止脊柱变形。
6.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姿势,2合理组织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3全面发展动作,4,保证安全,防止意外伤害,5供给充足的营养,6衣服,鞋子适度宽松2.小儿呼吸系统特点1)鼻:a鼻腔狭窄易发生鼻堵塞;b睡觉打鼾要检查鼻咽;c学会擤鼻涕。
2)喉:a喉炎是急症:急性喉炎声音呈破竹音或犬吠声。
B哑嗓子:小儿的声带不够坚韧,若不注意保护会使声带充血肿胀,形成哑嗓子。
因此要注意保护小儿的嗓音,不宜唱大人的歌,唱歌的场所要空气新鲜,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玩热了不要马上吃冷食,伤风感冒药多喝水少说话。
3)肺:年龄越小,呼吸越快;肺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含血量多,含气量少,空气混浊易患肺炎,肺不张、肺淤血。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缺乏弹性组织,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易感染。
4.呼吸系统卫生保健: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3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4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5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6保护幼儿声带呼吸运功特点:1每次呼吸量比成人少,2年龄越小,呼吸的节律性越不强,3年龄越小,呼吸的频率越快3.小儿消化系统特点1)牙齿:一般在6-7岁时出牙,最迟不过一岁。
乳牙有20个,2岁半全部出齐。
切牙-尖牙-磨牙;先下后上;出牙数=月龄-4;6岁左右,最先萌发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即六龄齿,不与乳牙交换。
;7.8岁中切牙,8,9岁侧切牙;10-11第一双尖牙;11,12尖牙;12,13第二恒磨牙。
乳牙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助于恒牙的健康;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小儿口齿伶俐。
学前岗位班考点卫生学
卫生学一.填空选择改错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科学。
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只有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
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患病率是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患某种疾病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百分率,是理论上的概念。
死亡率是某年死亡人数与同年总人数的比率。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人际关系、教育等。
生物学因素遗传包括体态、体质、行为及遗传疾病。
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遗传病是先天病,先天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21-三体综合征:特殊面容,眼裂小、眼距宽、塌鼻梁、舌常伸出口外、掌纹多呈“贯通手”,小指内弯且只有一条横纹,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身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骨骼由骨连结起来,是支持人的体形、保护内脏、供肌肉附着和作为肌肉运动杠杆的支架。
儿童骨骼的良好发育有赖于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力活动。
生理性贫血出生后2-3个月,12岁达成人的水平。
髓外造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的体征。
牙齿发育时期:生长期、钙化期、萌出期体重: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
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尺度。
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的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使用。
因为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始终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致使不同地区和时间的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差异。
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发育水平、发育速度以及发育匀称程度。
发育年龄评价法:形态年龄(如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等)、牙齿年龄和骨骼年龄婴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肥胖:一般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均值20%以上传染病的特征: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播途径:空气、饮食、接触、虫媒、医源性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检疫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消毒、终末消毒)保护易感人群(6月以后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学前儿童心理发育:包括动作、语言、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动作的发育:自上而下(头尾法则)、自中心而边缘(远近法则)、由粗到细语言的发育:完整的口头言语发展,条件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三者的功能发育正常。
学前教育卫生学重点
学前教育卫生学重点学前教育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它对于保障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学前教育卫生学的一些重点内容。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学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比如,他们的骨骼较柔软,肌肉力量较弱,关节活动范围较大,但牢固性较差。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以防骨骼变形。
儿童的心脏和血管发育还不完善,心肌收缩能力较弱,心率较快。
所以,不宜让他们进行过于剧烈和持久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呼吸系统方面,学前儿童的呼吸道狭窄,黏膜柔嫩,容易受到感染。
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预防呼吸道疾病。
消化系统中,儿童的消化能力较弱,胃容量小,消化液分泌少。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食物易消化,少食多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需求与饮食卫生营养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缺一不可。
蛋白质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要保证其摄入量。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
脂肪能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但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引起肥胖。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如谷类、薯类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维生素 A 有助于视力发育,维生素 C 能增强免疫力,钙有助于骨骼发育,铁预防贫血等。
饮食卫生方面,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注意食物的加工和烹饪方法,避免食物中毒和营养流失。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等。
三、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卫生保健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
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关爱、安全的环境,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如独立性、自信心、合作精神等。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重点归纳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重点归纳
一、儿童卫生保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
卫生保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因此,保证学前儿童的卫生和健康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二、饮食健康
学前儿童的饮食健康是卫生保育的重中之重。
合理的营养
搭配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应保证膳食中含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搭配荤素搭配,避免过多的零食和垃圾食品。
此外,儿童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
三、个人卫生
学前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于预防疾病和保护儿童
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和教师需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等。
同时,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也是防止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
四、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保证学前儿童免疫力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及时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保护儿童的健康。
家长和监护人应随时关注疫苗接种的时间和种类,确保儿童按时完成所有疫苗接种。
五、心理健康
除了身体健康,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父母和教师应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应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儿童发展自信和独立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的一些重点归纳,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够重视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共同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上岗证学前儿童卫生
保健一、小知识点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2.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3.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4.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5.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公式: HS=f(E)+AcHS+B+LSHS=健康状态 E=环境10% AcHS=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20% B=生物学因素20% LS=生活方式50%6.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身体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7.儿童的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约为1:1,比成人的3:7有机物含量高。
与成人的骨相比,儿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而易发生变形。
8.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
但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肌肉机能的恢复也较快。
9.学前儿童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
支配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肌肉群发育较晚。
10.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
11.学前儿童年龄期代谢旺盛,需消耗较多氧气的特征恰相矛盾,因此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12.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大,肺唤起功能差,因而更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13.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耗氧和营养物质的量相对较大,而心脏容量小,因此心率较快。
14.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儿童心血管的正常发育。
15.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稍有变化。
出生时红细胞数很高,出生后2-3个月达最低水平,出现生理性凭血。
16.学前儿童胃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胃壁较薄,弹性组织、肌肉层及神经组织发育较差,因而胃的蠕动技能差。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学前卫生学》复习要点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学前卫生学》复习要点一、考试目标通过《幼儿学前卫生学》的考试,考察考生对于幼儿卫生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幼儿生理、心理、营养、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为考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考试内容1、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1、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2、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幼儿心理卫生与健康1、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3、幼儿营养与饮食卫生1、幼儿营养需求与合理膳食2、幼儿饮食卫生与安全4、幼儿疾病预防与照顾1、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识别2、幼儿急救与护理基本知识5、幼儿安全与意外事故防范1、幼儿活动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2、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三、复习要点1、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包括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等。
2、理解并掌握幼儿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与维护等。
3、理解并掌握幼儿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幼儿营养需求与合理膳食、幼儿饮食卫生与安全等。
4、理解并掌握幼儿疾病预防与照顾的基本知识,包括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识别、幼儿急救与护理基本知识等。
5、理解并掌握幼儿安全与意外事故防范的基本知识,包括幼儿活动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等。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其中,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学前卫生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幼儿身心健康、营养健康、疾病预防、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广大学员自学学前卫生学,我们特地制作了这一系列课件,旨在帮助学员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
幼儿身心健康:包括幼儿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睡眠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卫生学考试重点绪言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2、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3、布鲁姆在考察了影响个体和群体的诸多因素以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归纳和概括,提出了一个考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E)+AcHS+B+LS4、布鲁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健设施的易得性程度、生理学因素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等4个类别。
5、目前,已发现按孟德尔式遗传的人类疾病有3000种左右,估计每一百个新生儿中有3—10人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遗传病。
6、当今,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7、卫生保健应由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
第三章1、被我国列为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
2、肺炎的防治:加强儿童体格锻炼;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服用预防药。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1)妊娠后期,孕母需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或补服血药物;(2)坚持母乳喂养,乳儿自生后3个月左右可逐渐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菜豆肉糜等。
亦可用含铁的强化食品。
尤其早产儿、双胎儿更应补充铁;(3)2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应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禽、鱼、木耳、海带、芝麻等,并同时选用水果或可以生食的蔬菜,也可在食盐、酱油、乳粉、饮料、点心等重添加适量的铁制剂和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使铁易溶于水,便于吸收。
(4)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1)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等辅食。
(3)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如影响维生素D和钙质吸收的胃肠道疾病及影响维生素D转化的肝、肾疾病。
5、肥胖症:一般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均值20%以上。
6、肥胖症的预防(单纯性肥胖):(1)避免过度饮食。
(2)鼓励儿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7、学前儿童常见的五官疾病有:龋齿、弱视、中耳炎等。
8、龋齿:是学前期最常见的牙科疾病,在学前儿童中发病率很高。
9、弱视的危害性:患弱视的儿童,不能建立双眼平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故不能很好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
10、学前儿童常见的身体缺陷有:脊柱弯曲异常、扁平足等。
11、外环境中一些能侵入机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叫病原体。
传染病就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12、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对同一种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
13、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经过4个时期: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4、根据某种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可以确定这种传染病的检疫期限。
15、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
16、传播途径:空气传播(腮腺炎、流感、麻疹、结核病、百日咳等);饮食传播(菌痢、甲型肝炎、伤寒等);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沙眼等);虫煤传播(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医源性传播。
17、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的人。
18、传染病的预防应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主要环节(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采取综合性措施。
19、流行性腮腺炎的最长潜伏期是21天,因此接触者检疫期也为21天。
20、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第四章1、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
2、儿童动作发育,与身体发育相类似,体现了自上而下(头尾法则)、自中心而边缘(远近法则)、自粗到细等规律。
3、语言的发育必须要求听觉、发音器官及大脑三者的功能发育正常,三者中任何一个发育异常,都可影响语言的发育。
4、一般而言,情绪与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属于较为低级和简单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5、具体的来说,心理发育遵循了如下的顺序,从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抽象思维。
6、帅选的目的是运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信息,以便据此作出结论,确定所测儿童是否需要作进一步的诊断性评价。
帅选只提供对儿童的粗略的评价,发现儿童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而不能做作论性的诊断,对儿童日后的发育也没有预言作用。
即使在帅选检查过程中表现很差的儿童,也不能就此确定为有问题或有心理障碍。
第五章1、心身疾病(是由心里因素引起的)是一组躯体疾病或一种综合症,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可能有器质性的倾向(器质性病变),也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联,但是更多的是与个体遭受到过度或过强的紧张刺激有关联。
2、学前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
3、这类问题和障碍在学前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易变性和被动性,有的会随着他们的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有的经过矫治即可得以纠正,有的即使终身保留也不会引起其他方面的问题。
4、什么叫拒绝上托幼机构:学前儿童初次上托幼机构,不习惯与父母分离,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有的儿童情绪波动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以至拒绝或者害怕上托幼机构,一提起上托幼机构就诉说头痛或者腹痛,这种情况在学龄期已发展成为拒学。
5、预防措施:对于拒上托幼机构的儿童,应充分了解其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应从根本上改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儿童在家庭和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此外,还应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消除自卑心理以及对立和反抗的态度。
6、口吃的定义:口吃是学前儿童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节律的障碍。
有这种语言障碍的儿童在说话时,声音、音节或单词往往较不正确地重复、延长或停顿,以致中断了节律的语流,在说话时常伴有跺脚、摇头、拍腿和做鬼脸等动作。
7、口吃的表现:有这种语言障碍的儿童大多自卑、羞怯、退缩、孤独、不合群。
由于口吃,儿童心理产生紧张,在情绪兴奋、惧怕、激动等紧张状态下,口吃表现得更为严重。
口吃大都发生在2——5岁,男女发生比例大约为2—5:1。
8、口吃的矫治:矫治儿童的口吃时,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避免周围人对儿童的嘲笑和模仿,要消除儿童对口吃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鼓励主动练习,大胆地说话,自由地呼吸,放松与说话器官相关的肌肉。
对于口吃较为严重的儿童,不要强迫他们说话,不要催促儿童重复地把话说清楚,可以指导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用简单的对答方式一问一答,放慢语言速度,使儿童在说话时呼吸逐渐正常,使口吃现象减轻。
9、吮吸手指的定义、表现、不良后果:儿童在2—3岁以后,已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食物的要求,吮吸手指的行为会逐渐消失,但是有少数儿童却仍保留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由于这种行为会受到同伴或成人的非议,因而会引起儿童感到焦虑、害羞。
此外,吮吸手指还容易引起消化道感染或肠道寄生虫病,以及手指肿胀、脱皮、发炎和局部化脓感染,还可造成下颌发育不良,牙例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妨碍咀嚼等功能。
10、吮吸手指的预防:预防儿童吮吸手指的习惯,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让儿童每天定时定量的饮食,饥饱适度,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材料,并让他们有机会与同伴和成人交往。
对于有吮吸手指行为的儿童,不能采用粗暴的教育手段,恐吓、打骂等不仅不能纠正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还会引起儿童心理紧张,产生自卑感。
采用在儿童手指上涂抹苦味剂的方法可以纠正部分儿童吮吸手指的行为,但是更好的方法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此外,还要对儿童多加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在各方面的合理需求都得到满足。
一般而言,儿童吮吸手指的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11、习惯性阴部摩擦的定义、表现:儿童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或用其他方式刺激阴部的行为被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这种问题行为在学前儿童中比较多见,到学龄阶段则会减少。
儿童除了喜欢用手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外,部分女性儿童有时两腿交叉上下移动,或将小物件塞进阴道,年龄稍大的儿童有时会依靠在突出的家具角上,或骑坐在某种物体上活动身体,摩擦阴部。
在发生这种行为时,儿童常常表情紧张、眼神凝视、面部通红,有时还伴有出汗、气喘等。
学前儿童的这种行为的发生可以不分场合,但是大部分儿童则在入睡之前或是刚醒来时进行,可持续数分钟。
有的儿童为了避免成人干预而暗自进行。
12、预防:预防学前儿童习惯性阴部摩擦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给儿童经常清洗生殖器,保持清洁和干燥;要让儿童养成上床就入睡,醒来就起床的习惯,不要让儿童一个人在床上玩得太久;要纠正儿童的睡眠姿势,给儿童盖的被子不要太厚;不要给儿童穿太小太紧的裤子,衣服不要穿的太多太热;要注意儿童有无寄生虫感染,若有发现,及时治疗。
此为,可为儿童安排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活动中。
第六章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2、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
3、瘦肉中蛋白质占16.7%;鸡蛋中蛋白质占14.7%;大白菜中蛋白质占1.1%。
4、蛋白质利用率指的是食物蛋白质被吸收后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
5、生物价,它表示氮在体内的储留量占氮在体内吸收量的百分比。
6、必需氨基酸是体内需要但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必需由食物供给,若供应不足就不能维持人的氮平衡,影响身体健康。
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比例虽然不同,但是可将不同食物适当混合食用,使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补偿相对含量不足的氨基酸,使其比例尽量接近氨基酸组成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9、脂类是一类极复杂的化学物质,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物,是食物中产生热量最高的一种营养素。
10、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可溶于食物脂肪中,并随同脂肪在肠道中被吸收。
11、热能来自产热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都不能产生热量。
12、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活活动和生长发育等方面。
13、一般建议,婴幼儿每日膳食中蛋白质所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0%。
14、食物中钙的来源以乳和乳制品最好,不但含量高,而且易吸收,是婴幼儿最为理想的钙源。
15、钙缺乏能影响婴幼儿的骨骼、牙齿的发育,发生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