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知觉生理学
知觉的生理心理-生理心理学
![知觉的生理心理-生理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6ebc0e8910ef12d2af9e785.png)
(三)体觉失认症
顶叶皮层的中央后回躯体感觉区结构 与功能基本正常,但此区与记忆功能 和语言的脑结构间联系受损,则引起 皮层行性触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 等多种类型的体觉失认症。
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一)超柱 超柱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检 测功能柱组合而成,是简单知觉 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二)联络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 (三)通过无创性脑成像技术发现 的特异性知觉区
3、颜色失认症
颜色失认症是指患者不能对所 见颜色命名,同时也不能根据 别人口头提示的颜色,指出相 应颜色的物体。
4、面孔失认症 面孔认知障碍分为两种类型: 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 孔分辨障碍。
(二)听觉失认症
听觉失认症的患者,大脑初级听皮 层、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 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但却 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 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些患者不能 区别说话人的噪音。
(二)面孔知觉的专家理论
面孔知觉的专家理论认为面孔知觉与 对其他物体的知觉并没有本质区别,梭状 回的面孔识别区原本不是特异性的。
面孔知觉的整体加工优势和梭状回, 面孔识别区都是后天习得性增强或募集的 结果。
不伴有面孔失认症的视觉失 认症,患者能够认出这幅图 中的面孔,却不认识组成面 孔的花朵和蔬菜。
知觉的生理 心理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
一、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
失认证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 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 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 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物体 不能形成正常知觉。
(一)视觉失认症
视觉失认症常见的类型有: 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 认症、颜色失认症和面孔 失认症。
知觉和感知的生理基础
![知觉和感知的生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bff78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2.png)
知觉和感知的生理基础知觉和感知是人类与外界不可或缺的交互过程,它们在人体中有着生理基础。
本文将从神经系统、大脑结构以及神经传递三个方面来讨论知觉和感知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对知觉和感知的作用神经系统是人体感知外界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
感觉器官(例如眼睛、耳朵、皮肤等)通过感觉神经细胞将外界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并传送到大脑的感觉皮层。
感觉器官在各自的特定环境中接收不同的刺激,而感觉神经细胞则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脉冲,并通过神经纤维传递至大脑。
二、大脑结构对知觉和感知的调控大脑是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关键器官,它由多个不同的区域组成,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例如,视觉皮层位于大脑后部,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听觉皮层位于颞叶,负责处理听觉信息。
这些脑区有着高度的特异性,它们接收从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生成感知和认知。
此外,大脑的其他区域,如前额叶,可以对感知进行整合和综合,从而产生更加复杂的认知。
三、神经传递在知觉和感知中的作用神经传递是指神经脉冲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也是知觉和感知的关键环节。
当感觉神经细胞接收到外界刺激后,它们会产生神经脉冲,并通过突触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脉冲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来实现。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通过神经传递,信息可以在神经系统中快速传播,从而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认知。
总结起来,知觉和感知的生理基础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大脑结构的处理和整合以及神经传递的实现。
通过这些生理基础的相互作用,人类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交互,并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和认知。
对于了解知觉和感知的生理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过程,并在相关领域应用中发挥作用。
知觉课件ppt
![知觉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717f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f.png)
视觉器官:眼睛是人体的主要视觉器官,能够接收光线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眼睛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结构,其中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负责光线的接收和转换。
感觉神经元
01
感觉神经元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神经元,负责将感觉信号从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皮层。感觉神经元在接收到神经信号后,会将其传递到脊髓和脑干等区域,再进一步传递到大脑皮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感觉皮质
大脑皮层是人体的主要信息处理区域,包括感觉皮质、运动皮质、语言皮质等多个区域。感觉皮质是人体的感觉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外周的感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感觉经验。
感觉皮质分区
感觉皮质可以分为多个区域,包括躯体感觉皮质、视觉皮质、听觉皮质、嗅觉皮质等。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感觉器官和信息处理任务,如躯体感觉皮质负责处理来自皮肤和肌肉的感觉信号。
1
2
3
通过知觉疗法,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情绪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情绪状态
通过知觉训练,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从而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增强自我认知
通过知觉疗法,心理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促进心理成长
我们的思维过程会受到知觉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思维常常需要利用我们所感知的信息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知觉对思维的影响
我们的思维也会影响我们的知觉,例如当我们对某事物有一定的期望或信念时,我们可能会扭曲或忽略某些信息来符合这些期望或信念。
思维对知觉的影响
知觉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共同作用使我们能够理解世界并做出决策。
最新第五章 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视觉 第二节 听觉 第三节 痛觉讲学课件
![最新第五章 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视觉 第二节 听觉 第三节 痛觉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55012f0242a8956aece44a.png)
三、 视 感 觉 缺 陷
四、颜色觉
(一)颜色的三个维度(特性) (二)机制
●感受细胞:视锥细胞 ●色细胞:谱色对抗细胞
五、知觉的神经机制
(一)视野与感受野
1、视野 2、感受野
视网膜中/外侧膝状体中/皮层中
(二)功能柱(皮层中)
◎特征侦察器模型(特征提取功能柱) ◎空间频率过滤器模型(空间频率柱)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联系资料及导学案中苏轼生平,思考本句 中的“凄凉”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其凄凉包括词人与亡妻两个方面。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 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 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 人诉说的情感。从侧面反映出亡妻生前是 作者的知音,夫妻二人无话不谈。
自主学习
有感情朗读本词,并借助资料及导学案, 疏通全词大意。
合作探究(一)
快速通读本词,讨论一下本词按照大意可 以分为几部分(几层)?
全词脉络
全词按照作者的描写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上 片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
合作探究(二)
尝试总结本词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白描的手法 “尘满面,鬓如霜” “小轩窗,正梳妆” “明月夜,短松冈” 2.虚实结合——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虚写
尘满面,鬓如霜。
实写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 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 景。
知觉的生理心理
![知觉的生理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b302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d.png)
知觉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感知到的信息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决策 和行为,例如选择食物、交通方式等。
知觉与情绪和动机
感知的事物会引发我们的情绪反应和 行为动机,例如看到美食会引起食欲 和进食行为。
知觉与学习和记忆
通过知觉,我们能够学习新知识,记 忆新事物,从而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 的认知能力。
02
生理基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觉通道。
选择性注意
大脑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感觉 信息,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信息 。
组织与解释
大脑将选择的感觉信息进行组 织和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 感知。
识别与记忆
大脑对感知的事物进行识别和 记忆,以便以后能够再认或回
忆。
知觉的重要性
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通过知觉,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事物 和环境,从而认识和理解世界。
医学领域
诊断和治疗
医生可以利用知觉知识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率。例如, 通过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康复训练
知觉理论在康复医学中也有应用,例如在物理治疗中,医生会利用 知觉反馈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会考虑药物对知觉的影响,以确保药物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知觉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知觉和认知是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反应。
05
知觉的应用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教育领域
01
02
03
学生评估
利用知觉理论,教师可以 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风 格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 效的教学策略。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20a18751eb91a37f1115c64.png)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 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是无 休止地在我们真正知觉到与我们想要知觉到的差异之间修正的过 程。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我们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有助于 我们形成整体知觉,从而扩大知觉的范围,是知觉更加迅速。
四、知觉的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
上节回顾
上节学习了心理过程中认知的第一步, 感觉,了解了感觉的相关概念、测量、种 类(视觉、听觉、其他感觉)以及感觉的 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学习人们认知过程中 的第二步知觉。
第五章 知觉
一、概述 二、感受性及其测定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 五、运动知觉 六、错觉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把照明降低到被试看不出球体内的细微结构时,他也就看不出是 一个表面,而看成是“清雾”弥漫在无限的空间里,完全没有知 觉的分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空虚视野。在这样一个知觉域中,被 试是没有对象知觉的。如果在空虚视野的条件下,使视野的一半 略亮于另一半,并使这种差别处于阈下。这时被试看到的整个视 野的亮度仍是均匀的。如果在两个亮度的分界线上加上一条影线, 这时,被试看到的视野分成了两部分:一个亮些,另一个暗些, 两者之间有了明显的界限。这说明当视野中没有界限,形不成轮 廓时,知觉倾向于均匀化,没有对象知觉。当视野中刺激由差别 时,才产生对象知觉。 (二)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晰,好像突出在背景前面。 而背景则好像退到了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黑板上的字) 从背景中区分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 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 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
知觉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c4b26a1da300a6c30c229fd9.png)
一、什么是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是人对感官所提供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解释的过程。
⏹知觉在解释事物时需要调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补充,知觉的产生借用了先前的一些感觉。
⏹感觉信息:当前感官直接所提供的刺激物的特征、属性。
⏹非感觉信息:先前感觉所获得的属性、特征(过去经验)。
⏹知觉是感觉信息和非感觉信息的整合,从而得到对事物的理解。
二、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个别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往往是多种分析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的产生不依赖经验,而经验在知觉产生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知觉一方面依赖于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特性的加工(称自下而上的加工,或称数据驱动加工)。
另一方面取决于调用的经验(自上而下的加工,或称概念驱动加工)。
2、联系⏹感觉与知觉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产生后会迅速升华为知觉,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
周围物体的大小影响大小知觉三、知觉的信息加工(一)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知觉的产生依赖于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所做的加工,而无需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
⏹以这种观点来解释我们对感觉环境的识别的理论称为模式识别理论。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某种刺激结构。
⏹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主要的模式识别理论1、模板说(1)核心思想:⏹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储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模板与外部模式有一一的对应关系。
⏹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储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88d352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5.png)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觉现象学》是一本关于人类感知和知觉的重要著作。
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以下是对每一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作者详细解释了感知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感觉为基础、以结构化为特点、具有选择性、受注意力影响、并与意识紧密相关。
第二章: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该章节重点讨论了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作者介绍了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脑区激活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感知与情绪、记忆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在感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感觉测量技术,如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
第四章:视觉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视觉知觉。
作者详细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视觉感知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光线投射、视网膜成像、视觉注意力等。
此外,还涉及到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力的研究。
第五章:听觉知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听觉知觉。
作者探讨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解释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讨论了音乐知觉和语言知觉等与听觉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触觉和痛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触觉和痛觉的知觉。
作者介绍了皮肤触觉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痛觉的类型和感知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嗅觉和味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嗅觉和味觉的知觉。
作者详细解释了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讨论了嗅觉和味觉在进化和行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
作者介绍了多感官知觉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了多感官整合的神经机制。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58f99ef7ec4afe05a1df6a.png)
知觉的组织过程 ❖ 动景运动: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
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物体连续运 动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
知觉的组织过程 ❖ 自主运动:人在注视暗环境中一个微弱的、静止
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
知觉的组织过程 ❖ 诱导运动:由于物体的运动使其临近的静止物体
—用来突触图形的幕布。 2. 即使是非封闭的图形,知觉也倾向于将其加工为
封闭图形。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知觉组织原则: 1、接近律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知觉组织原则: 2、相似律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知觉组织原则: 3、共同命运原则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原则 ❖ 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整合:视觉系统创建的是一
但个体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变的、恒定的、稳定的。 1. 大小和形状的恒常性
2. 形状的恒常性
3. 方向恒常性
4. 亮度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辨认与识别过程
客观世界
主观意义
❖ 自下而上的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 物体识别 ❖ 情景和期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辨认与识别过程
普通心理学
感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 知觉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客体。
❖ 感觉与知觉组织分离的特殊案例: 1. 把整体看成分裂的:同一个人看成是分离的,
唱歌的人的动作与声音无法统和等。 2. 把分离的看成是整体:在空间上分离但具有相同
颜色的物体被知觉为整体,例如人群中穿相同颜 色衣服的人会融合在一起。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知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8e44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7.png)
咨询师应从知觉角度出发,深入理解 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探究 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从而制定出更 加有效的咨询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记忆对知觉的影响
记忆提取
记忆中的信息影响知觉,如“先 入为主”现象。
记忆重构
知觉过程中对记忆信息的再加工 和调整。
记忆偏差
由于记忆的局限性或错误,导致 知觉偏差。
05
知觉与思维
思维的概念与特性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以感知觉为 基础,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过程,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 推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特性
思维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目的性和问题性等特性。它能够将感性材料 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形成概念、判断和 推理,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知觉与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概念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等认知活动,寻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
件。
指向性
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 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 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 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 活动。
注意的种类与机制
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例如,强烈的刺激、对比 鲜明的颜色等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 注意。
教学组织
教师可以通过知觉组织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实验操作 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知识。
学生学习
知觉的生理心理-生理心理学PPT文档25页
![知觉的生理心理-生理心理学PPT文档2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7f2df04aeaad1f347933f0e.png)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知觉的生理心理-生理心理学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感知觉生理心理的学习基础
![感知觉生理心理的学习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302a440ccbff121dc36830d.png)
V1 V2 V3 V4 颞下回 作用:对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进行加工和 识别,实现物体的再认。(是什么)
(三)背侧和腹侧通路表征差异
• 顶叶神经元以非选择性 方式反应
• 颞叶视觉区的神经细胞有多种选择模式。
腹背侧通路的经典验证实验
• D.F.,34岁,加热器漏气导致一氧化碳中 毒,造成视觉失认症,视敏度和颜色测试 均正常,经常对物体无法正确识别,如把 叉子识别为刀子,但是不存在命名障碍, 因为只要物体放于手上,她均可正确命名 。
●
4、面孔失认症
熟人面孔失认症 主要表现:不能凭面孔辨认亲人。 损伤部位:双侧或右侧内枕-颞叶间联系。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 主要表现:无法分辨陌生人 损伤部位:枕叶或右顶叶皮层,近年研究认 为是颞枕间梭状回。
(二)听觉失认症
主要表现:不能凭听觉辨别他熟悉的事物。 如:不能分辨音调或嗓音。
损伤部位:次级听皮层(22区,42 区)。
(二)联络皮层的模式感知细胞
多模式感知细胞:可对多种信息发生反应, 实现多种感觉的综合反 应过程的神经元。
存在部位:颞、顶、枕叶之间的联络区, 额叶联络区皮层等。
功能:接受来自许多皮层感觉中枢发出 的联络纤维的信息,将多种模式的 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
问题1:视角依赖识别还是视角 不变识别
第一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 知觉的神经基础 次级感觉区:位于初级感觉
区附近。 联络区:颞叶联络区
顶叶联络区 前额叶联络区 与记忆有关的脑结构。
一、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
● 失认症:知觉障碍。
● 损伤部位: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
● 根据感觉通道不同分为 视觉失认症
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知觉的生理心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b394c4d03d8ce2f006623fa.png)
2. 知觉信息流
• 信息流(information stream) • 自上而下信息流与自下而上信息流 • 循环信息流(recurrent stream) • 串行(serial processing) • 并行(pararall processing)
2.1 底顶加工的信息流
• 2.1.1 初级知觉通路 皮层下通路:神经节C→LGN中的NC →V1(M、P、K通路) 皮层通路:V1 →V2(MD、BD、ID通路)
2.1 底顶加工的信息流
• 2.1.2 高级知觉通路 背侧通路:V1 →V2、V3 →MT 腹侧通路:V1 →V2、 V3 →IT
Dorsal and Ventral Visual Pathways
• 精神盲(psychic blindness)现象:颞下回
1.2.2 多模式感知细胞
• 还见于:颞上沟、顶叶5,7区、额叶8,9, 46区
1.2.3 特异性知觉区
• 四个知觉区
LOC(lateral occipital complex)
Z.Kourtzi分离形状和轮廓特征的 fMRI实验
FFA (fusiform face area)
返回
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
自上而下的知觉加工模式将知觉者的 期望整合到关于如何解释感觉信息的模型 中去。对于变化盲的最近研究提示:人们 对于日常视觉信息的加工仅仅限于概要水 平,而忽略了许多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颜色失认症 表现:不能对所见颜色命名, 同时也不能根据别人口头提示的颜色,指 出相应颜色的物体。
根据脑损伤的部位不同,颜色失认症患者 的色知觉,可分别出现全色盲性失认症和 特殊颜色命名性失认症。全色盲失认症患 者不能认知物体的颜色,只能把五光十色 的外部事物,看成黑白或灰色的世界。
神经机制:两侧或单侧的大脑皮层枕区腹 内侧,包括舌回和梭状回,左颞叶或左额 叶皮层语言区,或视觉和语言区皮层之间 的联系受损伤所致。大体相当于22、42区皮 层损伤所致。
面孔失认症
熟人面孔失认症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 人可凭借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 认。
神经机制: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 的联系受损。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大多数 为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
⑵联想性失认症表现: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 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将这些 信息综合认知,很好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 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 地描述在纸上;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 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神经机制:由于颞下回或枕-颞间联系受损 而致。这是视觉及其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 之间的功能解体所造成。
教学重点
知觉的基本加工过程,视知觉机制,图 像识别理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知觉的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各种特征或信息组合在一起并对其意义进行 反映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恒常性
2、知觉的相对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整体性
1、知觉的恒常性
听觉失认症
表现:听觉功能正常,但不能根据语音形 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 神经机制:颞叶22区、42区次级听觉皮层 损伤,右半球外侧下顶叶受损所致。
失认症小结
失认症是知觉障碍,不是因该感觉系 统的损伤,而是由高层次脑中枢间的联络 障碍所致。 间接证明知觉是许多脑结构和多种脑 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即使是以其中一种 感觉系统为主的知觉,无论是视知觉、听 知觉还是躯体知觉,也是这些感觉系统与 注意、记忆、 语言中枢共同活动的产物。
视觉失认症
包括: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颜色失 认症。 ⑴统觉性失认症表现:患者视力正常,但对一个复 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 物的全部属性。 神经机制:V2区皮层,以及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 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 如与中脑的四叠体上丘或顶盖前区眼动中枢的 联系遭到破坏,不能通过眼动机制连续获得外界 复杂物体的多种信息。
通过表4-2可以看出,顶叶联合皮层5区主要参与躯体 感觉信息(身体姿势) 的整合处理;而7区主要参与视觉 空间信息的整合,尤其是追踪、注视、扫描这些手眼协同 的活动中。 例如切除猴子的7区,发现猴子在用手去拿眼前的东西 时,始终是左右晃动,偏离目标,而不能直接拿到东西。
五、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
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 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 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 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 觉。据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出现不同 类型的失认症。
腹侧通路(枕-颞叶通路)
是经由V4区通向颞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 信息依次通过视皮层的V1-V2-V3-V4-IT区(颞下 回22区)通路,主要对物体的方位、长度、空间 频率和色度加工,产生对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立 体视觉信息。从而回答了物体 “是什么”的知觉。 其机制是:信息依次通过通路传给V4神经元后, V4区神经元周边同时存在抑制区,通过抑制区将 物体与背景区分开来,从而产生清晰的物体知觉。 同时在IT区对物体微细结构可以进行加工,其前 部神经元感受野大于后部,因此前区在较短时间 内可以知觉出熟悉的物体,而后部更容易鉴别同 类物体的细微差别。
V5区的神经元形成超柱,即每一个细胞针对运 动刺激的一种方向;其方向相反的运动刺激具有 抑制作用,而对其他方向的运动刺激反应较低。
V5区的神经元的反应不依赖于运动物体的 形状而对运动信号敏感
判断运动方向的难易程度与刺激的量有关系, 如果移动光点占总光电比例大,越容易确定运动 方向
2、色觉:大脑的颞叶V4区含有较多的颜色敏 感神经细胞,选择性的对物体颜色发生反 应,但是机制要复杂的多。 经实验证实, V4区不是颜色加工必须的脑 部位。猴子的颞下回后部(TEO区)以及 人脑与之相对应的V8区都具有色觉加工的 能力。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 稳定性。 种类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知觉恒常性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更真实地反 映外部物体固有特性。
经过实验证实,知觉恒常性是人和高等动 物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 的能力,是机体本 身所拥有的一种能力。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理解有助于直觉的整体性 理解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实际经验超越了部分刺激相加的总 和。
例如:一棵绿树上开有红花,绿叶是一部 分刺激,红花也是一部分刺激,我们将红 花绿叶合起来,在心理上所得的美感知觉, 超过了红与绿两种物理属性之和。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⑴感觉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⑵感觉是最简单的认知活动 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 ⑶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⑷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⑸感觉越清晰、越丰富; 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50-80年代间,以胡伯尔和维赛尔为代表的 众多学者,利用微电极技术在蛙、猫、猴 等多种动物标本中证明了在大脑视中枢内 存在着许多视觉特征检测N细胞,它们形成 “超柱”
超柱
在大脑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 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对各种知觉 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 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 合反映,形成简单的知觉 它并不能解释复杂的多种视知觉过程。
80年代以来,英国牛津大学的罗尔等人又 发现杏仁核、颞下回、颞上沟等处存在着 面孔识别细胞。许多研究证明,在颞、顶、 枕区之间的 联络皮层和额叶联络区皮层中, 都存在着“多模式感知N细胞”
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 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 他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 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
2.知觉的相对性
一个刺激物本身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 境的影响,保持局部的几何性质恒定
知觉恒常性是有限的,受条件约束的。可 能因为刺激太复杂,大脑加工太困难或需 要更多的神经结构参与信息的处理而无法 实现
我们看见一个物体,在一般情形下,我 们不是孤立地只看见这一个物体,而是同 时也看到该物体周围的其他刺激。因此该 物体与周围其他刺激之间的关系,势必影 响我们对该物体的知觉。
二、高级知觉通路
视觉信息经过上述既平行又分级的各个皮层 区域连接的通道加工处理之后,分成两大分 支通路分别流向颞叶联合皮层和顶叶联合皮 层。
颞叶联合皮层:颞上回(22区)、颞下回(20、21、37区)、 内侧颞叶(梭状回、海马及杏仁核等) 顶叶联合皮层:5区及7区、39区、40区(人类)
(猴子)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不能脱离具体的 物体而独立存在。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 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 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 将物体的个别属性按其相互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 个整体,从而形成了该事物的完整映像。
知觉不仅是对视觉信息的直接反馈,更是在已有经 验基础之上对这些信息之间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反映
小结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 用却非常重要。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 泉。 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知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感觉和知觉对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保证人与外 界环境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知觉的神经生理
一百多年来,神经解剖学家就已经发现,在 各种感觉功能的大脑皮层中,存在着两级功能区, 即初级感觉区和次级感觉区。此外,在各种性质 不同的皮层感觉区之间还存在着联络区皮层。现 所积累的神经心理学的科学事实和灵长动物实验 资料,都说明颞、顶、枕联络区皮层,特别是颞 下回、颞下沟、顶叶背外侧区(5.7区)对物体知 觉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顶叶皮层,特别 是下顶叶和前额叶皮层对复杂物体、运动物体和 具有时间因素的知觉具有重要作用。 概括说,次级感觉皮层、联络区皮层以及与 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
第五章 知觉生理学
让感觉伴随你认识世界
青山绿水入你眼帘时,你是否感受到了轻松 和舒畅;空灵的天籁之音传入耳中时,你的心是 否也随韵律起舞;美食入口时,你的舌头一定会 享受到一种快感吧;香气扑鼻时,你的内心是否 会无比喜悦?这就是知觉。
教学要求
1、了解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 2、掌握知觉的神经基础、基本加工过 程及视觉成像理论。 3、掌握知觉障碍机制。
三、高级视皮层通过反馈机制对较低级视皮 层神经元具有下行调节作用 这种反馈机制主要是通过兴奋性调制作 用,使低级脑区的各个视皮层之间一同活 动起来,实现脑的高级复杂机能
四、知觉对象信息加工
1、运动知觉:V5区加工物体运动信息, V5区的细 胞对其感受野中的运动的光点反映强烈,对静止 固定的光照没有反应。 V5区运动敏感细胞对运动刺激反应具有专一性
背侧通路(枕-顶叶通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