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
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
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内容提要]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于以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为研究焦点的麦克卢汉理论进行新形势下的再探讨、再认识。
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 分析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当初的魅力所在以及在新形势下重放光芒的原因。
② 讨论以往学术界对该理论的一些批评。
③ 结合当前的传播新环境,理性地审视、评判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学术界以往对该理论的主要批评,以期使麦氏理论在新形势下重新起到启发学术界审视媒介的社会影响的思路之作用。
[关键词]媒介技术再认识唯物辩证法科技动因社会意图技术决定论机械化在世界闻名的传媒理论家中,若论在学术界所受到的评价的起伏、落差之大,恐要数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最为突出。
他的以“媒介即讯息”论断着称的媒介理论,于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60年代提出后,曾迅速风靡欧美各国,极受褒扬,他也因而名噪一时,频受传媒报道。
但是,在“麦克卢汉热”似一股旋风刮过后,国际上学术界开始批判性地审视其理论,对该理论提出诸多批评。
而在经历褒扬和批评的起伏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麦氏及其理论似乎退居于较少引起注意的位置。
事过境迁,随着电脑互联网络的迅速崛起,人们对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关注再次出现高潮,以媒介技术为研究焦点的麦克卢汉及其媒介理论又从寂寞中走出,重新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引起学术界的探讨。
在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时代呼唤传播学界加深自身对于信息传播新技术的社会作用之认识。
因而,对于专门论述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麦克卢汉理论进行新形势下的重新思考,意义重大。
本文试图分析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当初的魅力所在以及在新形势下重放光芒的原因,并对照以往学术界对该理论的一些批评和结合当前的传播新环境,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麦氏理论来一番再探讨、再认识。
I.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魅力及其在新形势下重放光芒的原因翻开西方传播学的发展史,以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为中心的研究传统,在传播学领域堪称根深蒂固。
从麦克卢汉理论看网络新媒介的发展趋势
从麦克卢汉理论看网络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前言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 在《理解媒介》等著作中提出了“地球村”概念。
鉴于电子媒介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当时的传播科技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但他预言到,未来的电子媒介使信息传播可以穿越时间、空间,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可以实现同步化,而人类重新回到“部落化”社会,电子媒介的同步化使人类结成一个密切相互作用的小社区。
在当时麦克卢汉的理论无疑是一种遐想;而现在随着科技与传播手段的成熟,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麦克卢汉的理论语言晦涩、令人困惑,尽管其理论一直伴随着争论,但人们今天已经开始享受麦克卢汉所说的那种同步化资讯生活了。
现在的互联网或许就是麦克卢汉想象中的那个“新媒介”,我们可以在网上聊天,在网上收看直播,在网上与亲朋叙旧抒发感情,电视打破了人们视觉的局限,然而现在,人们不仅可以和全世界的人看到同样的事物,而且可以随时交换看法和发表评论,互联网打破的是人们思想的局限,使人类的整体感感觉在互联网上延伸,互联网塑造了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精神世界。
而这一切只是最近十多年来发生的重大转变,之前的互联网更像是一个电子版的报纸,而随着Web2.0带来的一系列技术改变,blog、rss、SNS、wiki...众多分享与开放理念在互联网上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光电网络通过光速打开的是人们沟通的屏障,传输的是人们最真切的思想。
然而在这个美好的精神世界中同样存在着问题,互联网的主体是人,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互联网即是表达思想的空间也同样是人们所表达的内容,人们接受和表达的信息都是在互联网的框架内进行。
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便是,对互联网的依赖性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沉迷,而互联网的世界终究与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不同。
因此麦克卢汉“除去内容看本质”的理论为认清互联网这种媒介形式的根本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便力图运用麦氏理论分析互联网的“媒介内容”、列举分析互联网的优缺点,探寻麦克卢汉与受众研究的共同点,试想网络新媒介的发展趋势。
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一位著名的加拿大传播理论家,他的观点和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
下面,我们将通过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些经典语录,来探讨他对于传媒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1. "媒介即是信息,而信息即是媒介。
”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和信息的关系做出的定义。
他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和改变信息的力量。
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受者的理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看作是信息的传递管道,而应该认识到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
2. "媒介是人类的延伸。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延伸。
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电视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媒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更是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
3. "媒介是一种环境。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或者技术,更是一种环境。
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
例如,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接受图像和声音的信息,而忽视了文字和阅读的重要性。
媒介的环境会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社会的结构和文化。
4. "媒介是一种热力学。
”马歇尔·麦克卢汉将媒介的影响比喻为热力学中的热量传导。
他认为,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决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果。
例如,电视的快速节奏和多样化的画面使得信息更容易被吸引和接受,而书籍的文字和逻辑结构则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比较,而应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来理解和评价它们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0903广告学吴佳蕾学号:220904025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巨匠,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震惊了西方乃至世界,这位加拿大学者称为了传播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知和圣人。
他在书中强调“媒介即是信息”,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这一概念在当时社会坏境下无疑是非常新奇的,实际上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些问题时,人们觉得他所著的不像学术论文,更像科幻小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
知识。
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
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在当代社会,媒介已经如同长在人们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割。
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电话、音乐、报纸、周刊、消费品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介大片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它和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不正是一一验证了麦克卢汉的语言吗?当一个人陷在媒介纠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们疑惑,恐惧着自己的不能掌控。
光纤、数字化、无线电……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虚拟的时空,真实已不再受到限制,虚拟社会的生存游戏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存在。
大众媒介的普及无疑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
媒介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言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麦卢汉学)是一种由美国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克卢汉(Christopher Lasch)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建立的社会理论。
它的核心理论是,美国社会正在从其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和利益中脱离,转而采用一种新的娱乐文化,这种新文化以消费为中心,以财富和物质财富为目标,而不是以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价值为目标。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社会转型的观点,强调了新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它解释了美国社会如何摆脱传统价值观,以及新文化如何塑造社会的状态。
它还指出,消费文化的崛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的不利影响。
麦克卢汉理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视角,指出了消费文化的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实质。
它指出,消费文化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进步,而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它的运动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共同推动的。
然而,麦克卢汉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正面因素,只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
其次,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社会正义、社会分层和社会压迫等方面的探讨,而是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物质文化。
最后,它忽略了社会变革中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麦克卢汉理论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指出了消费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社会批判路径。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继续努力完善和发展。
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
新形势下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再认识-----------------------------------------------------------------------------------张咏华 2006-01-10 16:31:48.0[内容提要]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于以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为研究焦点的麦克卢汉理论进行新形势下的再探讨、再认识。
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分析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当初的魅力所在以及在新形势下重放光芒的原因。
②讨论以往学术界对该理论的一些批评。
③结合当前的传播新环境,理性地审视、评判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学术界以往对该理论的主要批评,以期使麦氏理论在新形势下重新起到启发学术界审视媒介的社会影响的思路之作用。
[关键词]媒介技术再认识唯物辩证法科技动因社会意图技术决定论机械化在世界闻名的传媒理论家中,若论在学术界所受到的评价的起伏、落差之大,恐要数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最为突出。
他的以“媒介即讯息”论断著称的媒介理论,于电视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60年代提出后,曾迅速风靡欧美各国,极受褒扬,他也因而名噪一时,频受传媒报道。
但是,在“麦克卢汉热”似一股旋风刮过后,国际上学术界开始批判性地审视其理论,对该理论提出诸多批评。
而在经历褒扬和批评的起伏之后,在相当长时间内麦氏及其理论似乎退居于较少引起注意的位置。
事过境迁,随着电脑互联网络(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崛起,人们对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关注再次出现高潮,以媒介技术为研究焦点的麦克卢汉及其媒介理论又从寂寞中走出,重新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引起学术界的探讨。
在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时代呼唤传播学界加深自身对于信息传播新技术的社会作用之认识。
因而,对于专门论述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麦克卢汉理论进行新形势下的重新思考,意义重大。
本文试图分析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当初的魅力所在以及在新形势下重放光芒的原因,并对照以往学术界对该理论的一些批评和结合当前的传播新环境,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麦氏理论来一番再探讨、再认识。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
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涌现,媒介研究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 McLuhan)提出的媒介三论理论通过其对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独特解读,为人们揭示了媒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与影响。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介三论理论不断发展与演变,为我们理解数字化时代的媒介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媒介三论的基本内容、对人工智能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基本内容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主要包括媒介即消息、媒介即中介和媒介即环境三个基本命题。
媒介即消息,指的是媒介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内容,它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传播的信息形式和方式各不相同,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媒介都有其独特的传播特点。
媒介即中介,指的是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对信息的加工和再现,从而产生了不同于原始信息的效果。
媒介即环境,指的是媒介所创造的文化和社会环境。
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三个命题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基本框架,为我们理解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媒介三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影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介三论理论不断发展与演变,其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媒介信息的处理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精准度,从而为社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人工智能对媒介的中介作用产生了新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媒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人类的交流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再现。
人工智能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改变也在不断呈现。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有:
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者其他活动。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她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得综合的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改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价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儿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这个观点,在于说明媒介作用于人的形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4、“地球村”:
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
是指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
延伸麦克卢汉的身体重新理解媒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并重新理解媒介理论,特别是从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理论出发,探索媒介如何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与感知。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观点,至今仍对媒介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加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扩展麦克卢汉的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媒介环境。
本文将首先回顾麦克卢汉的核心理论,分析他如何理解媒介对身体和感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数字化媒介如何进一步延伸和重塑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影响下。
我们还将讨论媒介对我们认知方式的影响,以及媒介如何成为我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以扩展和深化麦克卢汉的理论。
这个框架将强调媒介的多元性和动态性,以及媒介如何与我们的身体、感知和认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通过这一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媒介环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技术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概述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是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主张颠覆了传统对媒介的理解,为媒介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张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类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环境。
他认为,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媒介所传递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媒介本身所带来的新的感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上。
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图像或声音,更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所承载的新的感知方式和生活方式。
他进一步指出,媒介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媒介所传递的具体内容。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内容提要麦克卢汉McLuhan的传播思想是从技术变化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出发的,直接师承了哈洛德.英尼斯INNIS。
只不过,麦克卢汉关心媒介超过关心文明,从媒介的技术文化特点出发来阐释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并提出了似是而非的冷热媒介区分。
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持媒介技术决定论,麦克卢汉忽略了传播关系的支配作用。
而信息传播的效果实际上离不开社会主体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On McLuhan’s Communication TheoryInherited in Harold INNIS, McLuhan’s communication theory takes its depatreure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However, McLuhan’s concern is more of the medium itself than of civilization as he expoun ds, in a media-techno-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psyc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media, and sets for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ot”and “cool” media which sounds logical but misleading. A media-technological determinist on social-cultural development, McLuhan ignores the dominant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relations.In fact, any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cannot but occur within the contex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 society and the related social environment.在欧美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史上,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与控制论、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论相比,算不上大流派,但他的理论却是最普及的,被人解释最多的,并成为西方六十年代的时髦思潮和一个有未来主义色彩的“传播意识形态”的版本,一本用技术药方包办社会问题的福音书。
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
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引言: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是指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读媒体影响的理论框架。
这四个定律分别是媒介作为延伸、媒介作为环境、媒介作为增强和媒介作为隔离。
本文将对这四个定律进行解析,并分别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媒介作为延伸媒介作为延伸是指媒介对我们感官和知觉的延伸和扩展。
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能够延伸人类的感官和知觉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例如,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媒介能够通过视听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我们,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新闻报道、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等,这些都是媒介作为延伸的应用。
二、媒介作为环境媒介作为环境是指媒介对我们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媒介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一种塑造社会和文化的力量。
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念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电影和网络社交平台等媒介所传递的商业文化和消费观念会对人们的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审视和思考,以避免被媒介所塑造。
三、媒介作为增强媒介作为增强是指媒介对我们个体能力的增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能够增强我们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例如,手机和电脑等媒介工具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词典、语音助手等媒介工具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这些都是媒介作为增强的应用。
四、媒介作为隔离媒介作为隔离是指媒介对我们个体和社会的隔离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使用会导致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和隔离,使我们过度依赖媒介而忽视了真实的社交和体验。
例如,人们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等媒介中,与现实世界的交往减少,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
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媒介概念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透过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理解,通过比较麦克卢汉本人与传统学者对媒介的认识态度,及麦克卢汉在此基础上作出的论证手段,探讨出其关于媒介理解的效果之所在,为以后的学者在做学问时提供借鉴。
本文在某些论证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
比如挖掘出麦克卢汉与库利思想的切合点,并大胆的引用了西方哲学家的一些思想,这有可能违背了辨证法的观点,然而为使本文衷于我们最初的写作目的,衷于麦克卢汉本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我们仍决定大胆试吃这只螃蟹。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延伸作者简介:雷芳,韦盈盈贵州民族学院经管学院02级工管班邮编:550025指导老师:喻野平教授当代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会立志创新,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突破传统的思维,但在传播学界有这样一个巨匠,他不费吹灰之力就颠覆了一个又一个在人民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是谁?是谁给他灵感和勇气?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们走进了这个传奇式的人物——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仿佛一个被施了魔咒的教书匠,他一下被赋予了非凡的力量,请允许我暂且这么说,这一切听来都那么蹊跷,但是事实却是如此,麦克卢汉的许多观念都是信手拈来,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也没有准确的论证,仿佛这些观点是谁透露给他的,他只需要将他们写出来,等着时间去验证,麦克卢汉是成功的。
因为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赢得了“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浦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①这是一种明达的舆论共识,同时他也用实际告诉学者,在做学问的时候,同样“惟有偏执者才能成功”②。
考察麦克卢汉在传播界的地位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如下图所示:传播学的发展早期主要分成两个学术思想源流:一是欧洲源流,二是美国源流1, 20实际20年代以前早期的学术思想源流欧洲源流美国源流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3)集大成者麦克卢汉理论的产生施拉姆批判经验传播活动伴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生而产生,而传播学这门学科的真正的创立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的创立如上图所示: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经验学派主要来自于美国源流,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普遍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
麦克卢汉媒介观
《麦克卢汉媒介观》
2023-10-26
CATALOGUE
目录
麦克卢汉简介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当代意义总结与反思
麦克卢汉简介
01
个人背景
姓名:马歇尔·麦克卢汉
国籍:加拿大
出生日期:1911年
教育经历: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
学术成就
《媒介即讯息》、《理解媒介》、《作为工具的媒体》等
冷热媒介的区分及影响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当代意义
05
重新定义媒介
01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定义超越了传统的范畴,他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这种延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这种观点对传播学中的媒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传播学的贡献
重新理解传播
02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这种对传播的重新理解,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视觉信息,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娱乐方式。
02
互联网的兴起则带来了海量信息,使人们更加依赖于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媒介和讯息是密不可分的,媒介的发展推动了讯息的变革。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因此传递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不同。
媒介的变革带来了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新的科技发明往往伴随着新的媒介形式,而新媒介的出现又会对科技发展产生反作用。
印刷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效,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同时,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思考。
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
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著名的媒介三论,即媒介即消息、媒介即延伸和媒介即内容。
这一理论对媒介和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引领着人们对媒介和传播方式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麦克卢汉媒介三论也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对人工智能背景下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媒介即消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在人工智能时代,媒介即消息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
传统媒介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新型媒介形式不断涌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助手、智能推荐系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都成为了媒介即消息的新载体。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了媒介更多的智能化、个性化和交互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实现对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挖掘,从而为媒介的内容生产和推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媒介即消息的不断丰富和更新,媒介对于人们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二、媒介即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媒介对人类的感知和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工智能时代,媒介即延伸的内涵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形式,而是可以延伸到更加广泛和多样的领域。
在人工智能时代,媒介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媒介载体,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实现对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延伸。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设备,都成为了媒介即延伸的载体。
这些智能设备通过感知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用户行为和需求的实时感知和响应,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媒介体验。
三、媒介即内容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承载信息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媒介本身对信息的呈现和传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麦克卢汉提出过三个非常著名也非常受争议的论断:媒介延伸论,媒介讯息论以及媒介凉热论.麦克卢汉对媒介涵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们平时对于媒介的定义.麦克卢汉认为,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的定义中,任何的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这种延伸就是人"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在这种意义上,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辆是人腿的延伸,电脑是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因此它们都是媒介.然而无论在什么时候发生这种延伸,中枢神经系统似乎都要在受到影响的区域实行自我保护的麻痹机制,把它隔绝开来,使它麻醉,使它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东西.因此,凭借这种综合症,人把新技术的心理和社会意识维持在无意识的水平,即使新媒介诱发的新环境无处不在,并且使我们的感知平衡发生变化,这个新环境也变的"看不见"了.麦克卢汉认为,我们总是无可避免的"踏入"到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对于媒介这个大环境的存在,我们常常是深入其中而不自知.这就是媒介力量最可怕的地方.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那个尖锐的问题:鱼儿知道它在水里么?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浸淫在媒介中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认知,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还把此种被改变后的认知当作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产生的认知.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他所坚持的两个假设:一个是"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视为的那样"(we become what we behold);一个是"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工具,任何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正如我们修建了公路和隧道,这些发明创造使人腿的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延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自己所发明的工具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距离的认识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这是他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思想.麦克卢汉认为,不管我们平时对讯息和信息的理解如何,我们都忽视了媒介讯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有力量改变社会进程和人类的关系和行为.在麦克卢汉认为,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传播容是无关紧要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媒介自身的形式."各种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新媒介的产生促进了改革.麦克卢汉一再坚持,研究媒介者应该关注媒介的形式,并了解媒介的新形式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对人类社会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社会受到更深刻影响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容."那么媒介究竟是什么样的讯息呢?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形式改变了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关系.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官比例发生变化.如拼音文字产生以后,视觉就被放到了感官系统的最高级.而每一次感官比例的变化调整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拼音文字被发明以后,人对世界的抽象思维把握发生了改变,想象力,情感和感知生活就发生了相应的分离.我们上下或左右的扫描印刷品,我们就开始按照序列,线形的方式进行思考,沿着直线的形式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线形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垂直的权力关系.由于将感官的参与和人类的感知相联系,麦克卢汉别出心裁的提出了媒介凉热论.按照麦克卢汉的定义,使某一感觉器官做"高度定义"扩的传媒媒介,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却只涉及到一种感官,虽然有高抽象性,却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反之,"低度定义"涉及到的人类感官围较广,但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详细的描述,需要人来补充,因而使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的媒介就是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凉热论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与批评.学界认为麦克卢汉对媒介影响力的论述显然将问题简单化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实际上麦克卢汉在这里实际上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媒介中的参与问题,他真正谈论的是人在媒介中的主动参与问题."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麦克卢汉所定义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指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麦克卢汉推崇冷的媒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热媒介进行批评.他认为人们显然已经越来越醉心于用技术塑造越来越热的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参与的阵地.热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
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社交媒体、 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不断涌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以运用 麦克卢汉的理论来分析这些新兴媒介的特点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 的挑战。
总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媒介在人类 社会中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一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 的发展,更有效地利用媒介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背景
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正是传播学研究的黄金时期。 他从广泛的跨学科研究中汲取营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麦克卢汉的 媒介思想强调媒介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认知中的重要性,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载 体,更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检讨
1、理论核心
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理论核心是“媒介即信息”。他认为,媒介在社会中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塑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创 新性,但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有学者指出,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决定论的 因素,忽略了人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关键词: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感知、沟通、信息、社会影响
麦克卢汉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传媒学者,他的媒介理论对传播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论断,强调了媒介在人类社 会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影响人类感知和思 考方式的关键因素。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是社会的“器官”。
首先,让我们到的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将媒介视为一种 信息系统,强调其传递的信息比其本身更重要。然而,我们主张,媒介不仅传递 信息,还对使用者的身体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视力 下降、颈椎疼痛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行为方式。
“媒介诗人”麦克卢汉的预见与前瞻
“媒介诗人”麦克卢汉的预见与前瞻作者:李晓玉门薇薇来源:《世界文化》2020年第10期马歇尔·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是20世纪著名的媒介理论家、思想家,传播学研究学派中多伦多学派的一代旗手。
同其他传播学者一样,麦克卢汉也是站在“十字路口”上做研究的人。
早先他从事工科研究,后转向文学,并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麦克卢汉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他自己与相差不到10岁的学生们之间已经有了沟通上的隔阂,这成为他转向研究媒介与传播的一个动因。
作为多伦多学派的核心人物,麦克卢汉勾勒出丰富、多角度的媒介研究框架,他将媒介的概念泛化为所有与人互动的介质,并开拓从媒介角度观察人类的视角,赋予媒介新的使命和历史作用。
虽然他的研究重点经历多次转向,但媒介研究成果的发布才使他真正进入大众视野,他提出的“部落化”“地球村”成为人们描述社会现象的热词。
从1951年的第一本专著《机器新娘》开始,麦克卢汉逐步扩展着他的媒介学说版图。
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对媒介的独特见解已初见端倪。
他在狂热的机械化浪潮中冷眼对待喧嚣,深刻分析了广告、报纸、广播等媒介对人类心理和社会的影响,指出人们处于工业化时代下的“被催眠状态”。
此后的《古登堡星汉灿烂:印刷文明的诞生》(1962)表达了麦克卢汉对印刷、文字的思考,他探讨人类哲学问题,并在此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指出电子媒介会使人类交往重新回到部落间个体对个体的交流,人人参与的地球村形成。
这一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其新媒体预见家的地位。
1964年,麥克卢汉出版了他最著名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
麦克卢汉是个“泛媒介主义者”,在他眼中,住宅、汽车、游戏都是媒介,他细致探讨了这些媒介的区别以及与人类社会的关联,提出并阐释了“信息时代”“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等学术观点。
麦克卢汉“地球村”的理想与现实
同体的表现。因此,麦克卢汉认为,第三个 阶 段 ,即“ 重 回 部 落 化 时 代 ”,实 际 上 是 “地球村”的实现,简单地说,是通过网络 技术和现代科技带领我们人类走向新的 “大同世界”。
【关键词】麦克卢汉 地球村 愿景 现实
20世纪,由于电力全面发展,人类的
. 活A动ll空间R以i空gh前t的s速R度e向s外e拓rv展e。d麦.克卢
汉提出的 “地球村” 概念特别具有预见 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地球村”的 概念也越来越得到学界和普通大众的认 可,这说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对 当代社会的理解和预知有其深刻独到之 处。其次,通过对其传记和著作的阅读和 思考,笔者发现在当今社会,即看似一片 和谐的“地球村”中,实际上还隐藏着很 多对于大同世界的阻碍因素。
由此可见,“地球村” 是因为我们人 类个体感官被延伸,直接导致我们的空间 和物理距离被缩短而形成的,而不是单纯 的信息交换与流通。
2、忠贞的宗教信仰— ——天主教徒
麦克卢汉的宗教背景最初为基督教, 但是后期却改为天主教。这一人生经历使 他的理论思想深深受到天主教的影响。 “1937 年 3 月 25 日是圣星期四,麦克卢 汉正式皈依天主教。对他而言,教徒的生 活受到教会的强化之后,就成为人生最高 尚的冒险。正如他 20 世纪 70 年代对记者 的谈话一样,这样的信仰改变了人的存 在,‘使人的存在带上神秘的色彩,使一 个背着包袱、未受启迪的人成为一个感情 丰富的高尚的人。’”②
学子论文选登 NEWS WORLDຫໍສະໝຸດ 麦克卢汉“地球村”的理想与现实
○王凯文
【摘 要】麦克卢汉是传播学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理论建构新颖,具有创新性。他在半个世纪前所提出的种种预言,于当今社会逐 一实现。他所提出的“地球村”概念,也开始发挥着重大作用。麦克卢汉对地球村充满美好愿景,他认为,世界大同,人类整体合一。而 现实社会却并未完全如他所愿。笔者认为,地球村概念在当下社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_纪念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_殷晓蓉 (1)
集聚地,邻近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麦克 卢汉自己曾回忆道,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为 他提供了一个观看主流社会文化的“反环境” 。 1967 年是加拿大国家的百年诞辰。正是百年 之前的 1867 年,随着几条重要铁路的建成, 《英属 北美法案》 宣布了联邦制加拿大的成立, 后者以 “加
拿大自治领”著称, 包括安大略、 魁北克等地在内。 域的 ; 尽管在另外一个语境之下,美国以媒介技术 百年庆典,加拿大人民既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和媒介内容为主要代表的文化渗透,仍然是一个备 又因为正逢遭受美国传媒文化渗透的顶峰期,而担 忧这个国家的未来。此时的麦克卢汉,与加拿大绝 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尽相同——他频繁穿梭于美国的 重要机构之间,赞美美国媒介新技术,并沉浸在美 国社会赋予他的“媒介先知”的光环之下。 2011 年, 麦 克 卢 汉 已 历 经 几 度 沉 浮, 潮 落 又潮涨。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人们以不同方式表 达对于他的缅怀 :网络上有纪念他百年诞辰的网 受关注和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侧重传播思想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解 读麦克卢汉对于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研究领 域的影响。
在当代人文学者的研究中兴盛衰落继而又复出的麦克卢汉并非只是一种面貌如果进入他的切入点发生了变化即开始关注一般人文学者少有触及的方面他对媒介内涵口语传统印刷革命及其他媒介的历史考察和作用而不单单是强调他始终采取个体主义的视角探讨媒介的作用并取消了权力阶层等问题
新闻界人物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2011.11
35
新闻界人物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一个庸俗社会科学、星期日副刊通俗文学和 “后生” 、 (按部就班地) “崭露头角”等形容青年人, 点是 : 当今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出现,至少在某些重要的 领域,这类语词的所指、内涵和时间跨度等已经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在理解和研究这一社会变化的 思想来源时,麦克卢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预言的笨拙的混血儿 ; 轻松描述未来,并将之上升 到学术研究。⑥诸如此类的批评包含着关于信息社 会本质的洞见,但也容易忽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 信息革命与 90 年代由互联网引领的新媒体社会之 间的区别,而麦克卢汉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显然与后 者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在当代人文学者的研究中,兴盛、衰落,继而 又复出的麦克卢汉并非只是一种面貌,如果进入他 的切入点发生了变化,即开始关注一般人文学者少 有触及的方面——他对媒介内涵、口语传统、印刷 革命及其他媒介的历史考察和作用,而不单单是强 取消了权力、阶层等问题 ; 那么,论述过程和对于 他的评价就会有所不同,也由此构成了人文学者对 有趣的是,解读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通过 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得出麦克卢汉未曾得出、或少 有得出的结论。 上世纪 70 年代,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属 于当时较少能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解构”消费社 的思想家,饶有兴趣地复述与重申麦克卢汉的重要 观点 : “粗略地说来,铁路所带来的‘信息’ ,并非 它运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 结合状态,等等。电视带来的‘信息’ ,并非它传 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 介即讯息”用作消费社会分析的一个基础。意在表 明这样的观点 : 电视广播传媒提供的、被无意识地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是有关当时媒介技 术革命前景的看法,或者说,信息革命所引起的变 化一度被包裹在神奇的预言、或漫不经心的调侃之 美国人文学者罗斯扎克将麦克卢汉和托夫勒、奈斯 比特等“未来学”代表置于一个脉系,认为未来主 义是麦克卢汉思想的发展极致,或具体呈现。其特 深深解码了和“消费了”的真正信息,并不是通过 音像展示出来的内容,而是与这些传媒的技术实质 本身相联的东西,是一种使事物与现实相脱节、从 从“媒介即讯息”的中心论题出发,但远离麦克卢 汉的中性和笼统,走向否定和批判。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后,与新媒介对于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今时代殷晓蓉来源:新闻传播学网【本文提要】本文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一是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与当代青年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的关联;二是不同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及其思想的多种解读;三是有关麦克卢汉在当代传播思想和流派研究方面的地位。
【关键词】麦克卢汉传播思想当今时代反主流文化运动1911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西部的一个小城镇。
这里是加拿大大草原的集聚地,邻近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
麦克卢汉自己曾回忆道,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草原,为他提供了一个观看主流社会文化的“反环境”。
1967年是加拿大国家的百年诞辰。
正是百年之前的1867年,随着几条重要铁路的建成,《英属北美法案》宣布了联邦制加拿大的成立,后者以“加拿大自治领”著称,包括安大略、魁北克等地在内。
百年庆典,加拿大人民既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又因为正逢遭受美国传媒文化渗透的顶峰期,而担忧这个国家的未来。
此时的麦克卢汉,与加拿大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尽相同——他频繁穿梭于美国的重要机构之间,赞美美国媒介新技术,并沉浸在美国社会赋予他的“媒介先知”的光环之下。
2011年,麦克卢汉已历经几度沉浮,潮落又潮涨。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人们以不同方式表达对于他的缅怀:网络上有纪念他百年诞辰的网页;Neopoiesis和Peter Lang出版公司分别出版了重新挖掘其思想的《媒介和形式的原因》(Media and Formal Cause)以及《传播理论》(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等新书;全球各地召开了大约40余场论坛和讲演等纪念活动①。
上述种种,不断地将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赛博园区”、“数字时代”等新颖语词联接在一起,凸显了这位“传播奇人”的当代意义,后者某种程度上是超国界、超地域的;尽管在另外一个语境之下,美国以媒介技术和媒介内容为主要代表的文化渗透,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令人担忧的问题。
本文侧重传播思想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麦克卢汉对于当今时代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
一、反主流的精神气质和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麦克卢汉走红的年代是上世纪60年代,这也正是波及全球的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高潮期。
麦克卢汉的儿子埃里克·麦克卢汉(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技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谈道:“人们过去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说我们发疯,没有人能理解我们。
现在他们说,这些是最明显的事实。
太简单了,太容易理解了。
其实在这里,变化的不是生活方式,而是人们的思想。
”②某种意义上说,麦克卢汉引导了这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是当时青年反叛运动的“思想彗星”。
与马尔库塞等“新左派运动旗手”的主要差异之一是,麦克卢汉和当时的青年一代共享电视媒介的恩典。
就青年来说,作为伴随电视长大的一代人,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打赢了反抗父母、反抗成人权威的战役。
就麦克卢汉来说,电视在所有媒介之中,对于重归部落文化、建立全球村的理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深层次上,麦克卢汉对于青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观念、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上。
就此而言,麦克卢汉在上世纪60年代就顺应和洞察了媒介形态的发展趋势,他“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20世纪生活的观念,特别是那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生的一代人的观念。
”③这一洞察,绵延至今,没有过时。
因为许多年之后,麦克卢汉再次帮助青年人揭示成人世界和权威世界的秘密,这一次凭借的是互联网等新媒介:麦克卢汉一度躲在幕后,归于沉寂。
新媒介的出现,把他又推向前台,甚至缩短、或前移了批评家所说的“要用300年才能理解麦克卢汉”的时间。
传播学界在谈论(逝世于1980年的)麦克卢汉与新媒介的关系时,总是以这样一个事件来加以佐证:20世纪90年代初,为网络时代开辟道路的《在线》杂志(Wired),从创刊号起,就在刊头上把麦克卢汉供奉为“先师圣人”(Patron Saint)。
也是在90年代末的时候,中国唯一聚焦网络文化的大型综合月刊《我的网》(MY NET)刊登了一篇题为《我最愿意生活的十个时代》的网络文章,其中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名列第二。
这10年之间一头一尾发生的两个事件,并非完全是巧合。
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的尼葛洛庞帝也是《在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而有趣的是,他之所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是源于儿子的推荐。
他从类似的事件出发做出推测和断定:当听到一个成年人说,他最近发现了光盘的新天地时,他家中一定有一个5到10岁的孩子。
而如果一位女士说,她刚刚知道了电脑网络是怎么回事,她的孩子一定正值花季。
因为“在今天的孩童中,光盘和网络就好像成年人眼中的空气一样稀松平常。
”④不难设想,如此媒介环境下长大的孩童到了青年时代,会有怎样一种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于此,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谁又能不觉得是成年人比青年人更需要适应和学习,以便不那么快地就被时代所“抛弃”呢?最近,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逝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1976年,正是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他一向喜欢恶作剧,不以名人身份自居,有“神奇巫师沃兹”之称)一起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由此开始了对于计算机权威、精英、巨人IBM的挑战。
在“苹果”的旗下,集聚着一群不适应者、叛逆者、制造麻烦者,他们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看世界、做事情,不崇尚权威,不固守规则。
他们影响之大,到了绝对不可被忽略的地步。
不管苹果公司新的时代序幕该如何拉开,当人们说道,“目前在通信行业有三种模式:传统的硬件导向公司,谷歌和微软为代表的软件导向公司,以及苹果式的整合软硬件的公司。
”⑤——就已经意味着:这一代代的青年人改变了世界!麦克卢汉是探索传播媒介技术和社会变化之间关系的先驱者,我们可以用“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来比喻当代媒介技术的更新替代,只是在新媒体时代,这“轮回”的间隔越来越短。
IBM、惠普、网景、微软、英特尔、Google、苹果……眼花缭乱之中,已难以截然判定谁就是传统的力量,谁就是反传统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常常有着身份位置的转换,并不断、或随时需要准备迎接新的参与者的挑战。
人们过去常常用“未来”、“后辈”、“后生”、(按部就班地)“崭露头角”等形容青年人,当今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出现,至少在某些重要的领域,这类语词的所指、内涵和时间跨度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在理解和研究这一社会变化的思想来源时,麦克卢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二、人文学者的另类解读麦克卢汉的思想特点之一是开放性,即面向各种各样的解读空间。
其中,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的看法,出现了将其整合到对于当代社会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批判之中的倾向。
前面说过,麦克卢汉当红时,受到了大部分人文学者的冷漠或蔑视。
他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形象,被概括为“媒介明星”和“企业教练”。
特别是母国加拿大的人文学者,认为他代表的不是加拿大传媒研究的传统和方法,即对民族文化危机的思考。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文化研究者雷蒙·威廉斯将其媒介研究判定为技术决定论。
作为一个以英美比较文学为学科背景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并非一开始就与人文学者有着如此巨大的疏隔。
上世纪50年代,他编辑出版了作为其转向标志的《探索》杂志,其撰稿人阵容强大,覆盖了当时欧美学术界的众多名人:心理学家皮亚杰、社会学家里斯曼、文艺理论学者桑塔格、人类学家斯特劳斯、符号学学者罗兰·巴尔特,等等。
他后来之所以受到人文学者的诟病,除民族立场、以及与美国政界、企业界的较为密切的关系之外,主要在于人们认为他的分析缺乏对权力运作、政治经济、组织体制以及日常生活的相关思考和讨论。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则是有关当时媒介技术革命前景的看法,或者说,信息革命所引起的变化一度被包裹在神奇的预言、或漫不经心的调侃之中,而麦克卢汉也曾被归于这一阵营之中。
比如,美国人文学者罗斯扎克将麦克卢汉和托夫勒、奈斯比特等“未来学”代表置于一个脉系,认为未来主义是麦克卢汉思想的发展极致,或具体呈现。
其特点是:一个庸俗社会科学、星期日副刊通俗文学和预言的笨拙的混血儿;轻松描述未来,并将之上升到学术研究。
⑥诸如此类的批评包含着关于信息社会本质的洞见,但也容易忽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信息革命与90年代由互联网引领的新媒体社会之间的区别,而麦克卢汉的思想在许多方面显然与后者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在当代人文学者的研究中,兴盛、衰落,继而又复出的麦克卢汉并非只是一种面貌,如果进入他的切入点发生了变化,即开始关注一般人文学者少有触及的方面——他对媒介内涵、口语传统、印刷革命及其他媒介的历史考察和作用,而不单单是强调他始终采取个体主义的视角探讨媒介的作用,并取消了权力、阶层等问题;那么,论述过程和对于他的评价就会有所不同,也由此构成了人文学者对于麦克卢汉的另类解读。
有趣的是,解读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通过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得出麦克卢汉未曾得出、或少有得出的结论。
上世纪70年代,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属于当时较少能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解构”消费社会意义的著作。
这位被称之为法国的“麦克卢汉”的思想家,饶有兴趣地复述与重申麦克卢汉的重要观点:“粗略地说来,铁路所带来的…信息‟,并非它运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新的结合状态,等等。
电视带来的…信息‟,并非它传送的画面,而是它造成的新的关系和感知模式、家庭和集团传统结构的改变。
”⑦他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用作消费社会分析的一个基础。
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电视广播传媒提供的、被无意识地深深解码了和“消费了”的真正信息,并不是通过音像展示出来的内容,而是与这些传媒的技术实质本身相联的东西,是一种使事物与现实相脱节、从而变成互相承接的等同符号的强制模式。
这种观点从“媒介即讯息”的中心论题出发,但远离麦克卢汉的中性和笼统,走向否定和批判。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与新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与日激增的趋势相顺应,有些人文学者又提出:应该回到麦克卢汉的那些极为重要的思想本身,才能避免在倒洗澡水时,把婴儿也倒掉了的结果。
例如:英国学者史蒂文森将麦克卢汉的重要观点压缩为一个单一的问题:传播媒介的发展在当代社会里已经怎样塑造了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
他本人一方面赞同威廉斯、霍尔等人文学者从权力、控制等角度对麦克卢汉的批评,另一方面也在反思在“批判”的同时,鲜明地重申麦克卢汉对于当代社会的独特意义。
他说:“大众传播领域里的批判分析——自麦克卢汉以来——几乎没有顾及那些对麦克卢汉的研究极为重要的问题。
……我倒想提出,无论文化媒介的实际内容如何,它们(即麦克卢汉探究这些问题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特性已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就这一方面而言,即使将麦克卢汉的著述看得不像他本人所常常陈述的那样具有决定性,那么他的著作仍然富有深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