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及我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

度’。
⾼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并且他指出收⾳机、电影、照⽚等是热媒介,⽽电话、电视、卡通画等是冷媒介。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热媒介延伸⼀种感觉,那么电话、卡通画应该是热媒介,他们分别延伸了⼈的听觉和视觉。
电影不仅延伸了⼈的视觉⽽且也延伸了⼈的听觉,应该是冷媒介。
按照以上的逻辑分析,明显麦克卢汉对于冷媒介和热媒介的界定与其所举的例⼦有⽭盾之处。
这就显⽰他对冷媒介和热媒介概念的模糊性,因此他下的这两个定义不具有科学性。
五、过分强调了个体在媒介⾯前的⽆能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魔⼒在⼈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正如旋律的魔⼒在旋律的头⼏节就会施放出来⼀样,并断⾔:任何媒介都有⼒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上。
那么⾯对媒介的强⼤控制⼒和塑造⼒,⼈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般的想法是变换使⽤媒介的⽅法,在改变媒介的内容上下⼯夫。
可是麦克卢汉却认为这是“技术⽩痴的⿇⽊态度”,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是⼀⽚滋味鲜美的⾁,破门⽽⼊的窃贼⽤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
媒介的影响之所以⾮常强烈,恰恰是另⼀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诚然,麦克卢汉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的观点有⼀定道理,但凭此判断⼈与社会在媒介影响下的⽆能为⼒显得有些武断。
因为⼀种媒介如印刷刊物的内容是⽂字信息,虽然⽂字信息的载体是另⼀种媒介即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但以⽂字为载体传递出的信息、表达的思想却是可以让⼈们学会思考、保持警惕、辨别好坏是⾮。
六、地球村——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作⽤的预⾔ 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们对20世纪,当然也包括21世纪⽣活的观念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观念,他所预⾔的地球村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了,⽽是指⼈们的交往⽅式以及⼈的社会和⽂化形态的重⼤变化。
交通⼯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与⼈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语化的交往变成了⾮直接的、⽂字化的交往。
麦克卢汉媒体观,学媒无关和学媒相关

答:(一)媒介即是人体的延伸。
内容是: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评价: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指出了媒体基本的明显的功能,启发人们通过媒体去获更多的身体感官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
(二)媒介即讯息。
内容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评价: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3)但比较极端,而且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内容: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
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评价: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
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对媒介准确的运用能让我们效率高的去获得信息。
(四)地球村。
内容: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
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评价:麦克卢汉的预见性的理论,在现在和未来看,都是能实现的。
媒介理论

3、英尼斯媒介理论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1)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
拖动力量
(2)接受了英尼斯关于媒介的偏向性的观点以及 媒介在超越时空方面的力量。 局限: 唯技术决定论
第三节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乔舒亚· 梅罗维兹: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 名的传播学研究者。
1985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 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提出了他的媒介理 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
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 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 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 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2、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 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 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 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 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 也是非常片面的。
它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传播媒介与经济 的进程、媒介技术的性质与权利结构的特征、媒介的 形式特性与社会的文化特征等,使经济史研究、文化 研究与新兴的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范畴都得到了拓展。 2、英尼斯的观点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对互联网的认识的启示
他的观点不仅启示我们注意新老媒介间的平衡发 展,其指导意义已远远超越仅仅涉及时空偏向的概念 的范畴,向人们展示了注意协调发挥人际传播手段与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哈罗德•英尼斯(1894-1952)加拿大影响力最深
麦克卢汉主要观点

麦克卢汉《媒介——论人的延伸》主要理论观点1、媒介即是人的延伸。
他的“媒介”已不同于一般的理解中的“媒介”——信息传递的载体(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层面——机械电力、语言文字、娱乐游戏、科学技术和艺术世界。
麦克卢汉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
”“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
”轮子是脚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这是与器官相关联的。
另外,货币(希望和动机的)、游戏(内心生活的)与心理的整体的延伸相关联。
还有与肉体的整体延伸相关联的,例如:服装——皮肤的延伸,住宅——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
麦克卢汉特别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子媒介把人又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他认为作为人的延伸的每一种媒介,都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由此,他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⑴部落化时期。
即拼音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传播阶段,这时的传播是面对面的“现场式的”传播,它可以使人们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一种有机整体的状态。
⑵非部落化的时期。
拼音文字的发明,打破了部落人各感官的平衡,突出了眼睛的视觉。
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了感官失衡的进程。
他说:“借助口语和语言集团而实现的政治统一,在印刷术将地方口语变成地域宽广的大众媒介之间,是难以想象的。
部落这一血亲家族形式,由于印刷术的出现而爆裂,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相似训练的个体组合而成的群体。
”从而,民族国家取代城帮国家。
⑶重新部落化时期。
电子媒介使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要同时使用一切感官”,“它使人们的感官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正是在此意义上,“地球村”诞生。
2、媒介即讯息。
这一观点贯穿于他的全部学说中,是其学说的中心论点,《理解媒介》的第一章即为此。
要把握这一命题,首先要廓清“信息”与“讯息”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Information:facts or details about a situation,person,eventetc):有关事态、人物、事件等的事实或细节;讯息(Message:aspokenorwrittenpiece of information that you sent to another person):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给他人的一组信息。
理解媒介读后感

理解媒介读后感《媒介》是一本由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著的著名著作,该书深刻地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媒介在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阅读完《媒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他指出,不同的媒介对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社会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深刻地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不同媒介的分析,麦克卢汉揭示了电报、电话、电视等媒介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引发了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
阅读《媒介》让我认识到,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人们认知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介层出不穷,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在《媒介》中,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全球村庄”的概念,他认为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村庄,信息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快速传播,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加速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也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通过对《媒介》的阅读,我对媒介的运作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麦克卢汉的观点和分析让我认识到了媒介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也让我对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读后感

在回顾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开创性作品"媒介是信息"时,我对媒体对社
会的深刻影响所持的深刻而发人深省的概念感到震惊。
McLuhan声
称“媒介是信息”强调了信息传播媒介的特殊重要性,超越了仅仅关
注信息本身的内容。
这对传统的免疫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突出了媒
介在塑造我们的认识和经验方面的影响力。
麦克卢汉对印刷,广播,
电视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深刻分析及其对人类行为和认知的深刻影响,
促使人们反思我们消费的媒体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麦克卢汉的讨论中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他承担了信使塑造信息的作用。
他强调,内容提供者如何通过选择媒介和传送方式发挥巨大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内容创作者和记者在为他们的信息选择正确媒介方面的
责任,以及能够偷偷通过媒介本身的狡猾偏见。
这也使我意识到,在
消耗媒体时,对信使及其动机保持批判性观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在
以各种疯狂方式塑造信息方面拥有大量权力。
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是信息”对媒体与社会的共生关系有了
更复杂的理解。
他的启示激起了我内心的一系列问题,敦促我思考不
同媒体对我们看法的深远影响,并更清楚地了解那些传达这些变革性
信息的预言者。
现在,我站在一个实现的花园中,看到媒体的诱惑力
来塑造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互动,并承认迫切需要批判性地评价塑造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媒介和信使。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麦克卢汉的媒体观1995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埃弗雷特·罗杰斯教授研究了3000多个有关创新扩散的案例,发表了《创新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他考察了创新扩散的进程和各种影响因素,总结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扩散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S-曲线理论。
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然后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起飞阶段take-off),这个过程一直延续,直到系统中有可能采纳创新的人大部分都已采纳创新,到达饱和点,扩散速度又逐渐放慢,采纳创新者的数量随时间而呈现出S形的变化轨迹。
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等几个发展阶段。
创新事物具有5个基本特征: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创新推广过程包括5个阶段:获知、说服、决策、实施、确认。
罗杰斯指出,创新事物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要能继续扩散下去,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纳这种创新物。
通常,这个数量是人口的10%-20%。
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数量,扩散过程就起飞,进入快速扩散阶段。
饱和点(saturated point)的概念是指创新在社会系统中一般不总能100%扩散。
事实上,很多创新在社会系统中最终只能扩散到某个百分比。
当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再也没有增加时,系统中的创新采纳者数量(绝对数量表示)或创新采纳者比例(相对数量表示),就是该创新扩散的饱和点。
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效。
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从麦克卢汉理论看网络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前言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1911-1980) 在《理解媒介》等著作中提出了“地球村”概念。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对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的理解
han,1911~1980) • 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戈登堡的
灿烂新星》(1962年)、《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 》(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7年)等,引起 学术界月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并使他一跃 成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闻名旦最 有争议的学者。 • 直到他1980年去世后,他的好友和合作者、尼亚 加拉大学副教授鲍尔斯,还以他们两人的名义出 版了一部酱作《地球村》。
缺点
• 读解困难; • 表述常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 言论神谕性、论述极端性; • 持技术决定论的错误思想
极端性与片面性
•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上社会变革和发展唯一的决定 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 会因素的作用。
•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的 能动性。
1.媒介即讯息
• 含义二:
–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主要是从媒介之间的关系上来讲 的,或者理解为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
– 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 的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 内容”等等。
脱部落社会
分割化
地球村
重新统合化
3.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分类标准:人的想像力(思维)参与度
• 冷媒介
– 即想像力参与程度大的媒介,日常接触较少
• 热媒介
– 即想像力参与程度小的媒介,日常接触较多
3.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这一观点是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或不同个体, 对同一媒介冷热度的感受不同。故出现分类混乱 的争论人。
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

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姓名:王雅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传播学指导教师:陈龙内容摘要在著名的传媒理论家中,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学术界所受评价起伏最大。
他的媒介理论一反欧美传播学的研究传统,强调以媒介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利用文学语言和马赛克式的并置方式,用媒介技术史作为主线把文明史串起来,开拓了一系列新的媒介文化研究领域,从而使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取得了极大的拓展。
他的著名理论于电视在全世界蓬勃进展的年代盛行一时。
世人惊叹于他的“媒介即讯息”的独到观点。
它与“冷热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并称媒介三论。
“地球村”思想的提出精辟地洞悉了世界正在进行的深刻转变。
他的理论可挖掘的潜力正逐渐被学术界所重视。
本文试图对他的一些尚未被充分重视的理论进行深切研究,分析并归纳出他的媒介文化观。
麦克卢汉以为媒介的功能冲破了传统传播学研究的窠臼,电子媒介使社会日趋符号化,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终结。
电子媒介具有整合功能,人类的从头部落化将由电子媒介完成, “地球村”取消了时空,令人类产生“处处皆中心”的全世界感观念,这势必增进数字化时期人本主义的振兴:媒介技术能够揭露人类所处的新环境,它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家是具有全新感知能力的“人类的触须”,现代艺术既是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同时也发挥着艺术的救赎作用;由媒介的进展规律所推导出来的“媒介四定律”能够称之为媒介研究“工具的工具”,它囊括一切人工制造物的提升一过时一再现一逆转的进展规律。
麦克卢汉对这~系列理论都有详细而精深的分析。
本文同时也引入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以求对他的理论有更加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人们对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的关注出现高潮,以媒介技术为研究核心的麦克卢汉及其理论从头受到学术界的注视,引发学术界的探讨。
麦克卢汉继承了无政府主义者蒙福德关于延伸的学说,进展了英尼斯的媒介技术传播思想。
他一样也对文化研究学派的方式有所借鉴。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电视: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广播:耳朵的延伸 轮子:脚的延伸;计算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பைடு நூலகம்
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或者是人体及其功能的延
伸。人类发展的历史图式:部落化(口头媒 介)——非部落化(印刷媒介)——重新部落化
(电子媒介)。在麦氏看来,决定人类历史与社会
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媒介。
(二)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 (既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 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 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相互 交流所用的媒介及其性质,而不是媒介所传播 的内容。每一个新媒介,都创造一种全新的环 境,进而深刻影响人的感知系统。
“电视具有毒品那样的诱惑力。它能够使人上 瘾” “电视造成了儿童与父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 鸿沟 ” “尼克松在电视上的形象很糟糕,他上电视太 热,上广播好得多,上电影不会差。广播和电 影能够接受形象很热的人物。尼克松上电视就 没有什么希望。”
四、认识和评价
主要学术贡献:
(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为读者和观众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 代局限。
(四)对电视的批评
以麦克卢汉的方式理解网络媒体

以麦克卢汉的方式理解网络媒体马歇尔·麦克卢汉是本世纪影响最大也最负争议的传播学者:他以一种无所不知的智者的形象横空出世,将媒介的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随时喷薄而出的激情对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指点江山。
尽管有人说他的学说是在说“梦话”,对其频频发难,但是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今天,人们生活越来越多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联系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介的高度推崇,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对人类未来的走向具有惊人的洞察力。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
人们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媒介的内容之上,比如说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
但是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的形式就是在传递着一种讯息;他认为人类每引入或发明一种媒介,那么媒介本身会作为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必然会为人类的社会或生活带来某种新的尺度和形态。
麦克卢汉着重指出了在印刷品时代,由于人们习惯于进行机械的,线形的思考,因而对于媒介自身的形式缺乏关注;但是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整体的,集合的感觉,媒介本身的结构和外型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麦克卢汗在此举了立体派画家与传统画家的区别:他们不再强调透视的技巧,而是迅速将抓住事物的整体感觉将其呈现出来。
这与网络和传统纸质媒体的区别何其相似!比如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读者在传统媒体上只能按部就班的读一篇报道及相关评论,如果是一个连续报道,某些读者可能还需要查找前面的报道,甚至可能还有相关背景资料媒体无法提供完全,需要读者在别的地方搜寻;还有,如果读者希望知道别人对此事的看法那么他还需要专门花时间与人沟通和交流。
那么在网络媒体上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比如说前不久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甘朱事件”。
如果受众在某知名网站上点开一个专题来看的话,那么他应该很快就能获得对此事的整体印象。
大部分网站报道该事件的专题都会包括:甘德怀的基本情况及本人发言,朱苏力的基本情况及本人发言,甘的支持者及其言论,朱的支持者极其言论,网站本身的报道和言论,事件相关人士的基本情况和言论,网友的评价,相关网站的链接等等。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传媒学理论中,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是一个重要且颇具争议的概念。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中介工具,而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他的媒介观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媒介即讯号、媒介即社会”等观点,意在揭示媒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的载体和传递者。
在他看来,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和改变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力量。
通过不同的媒介,信息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形态,传递给受众。
例如,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而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则更注重文字的传递。
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其次,麦克卢汉强调媒介即讯号。
他认为,媒介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符号和意义。
在社会交流中,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等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的。
而这些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式,会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中创意的运用、电影中特定的拍摄手法等,都会通过媒介讯号来传达情感和观点,从而影响受众的情绪和态度。
最后,麦克卢汉将媒介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塑造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一种力量。
通过媒介,社会的信息秩序、权力分配和社会结构等得以体现和巩固。
例如,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选择新闻的方式,塑造了社会对于不同事件的关注和认知;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介则通过构建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来影响受众。
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旨在揭示媒介的深层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通过媒介,信息被塑造成不同的形式和传播方式,符号和讯号的传递影响着信息的意义和理解,同时,媒介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

简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一位加拿大哲学家和传播学者,他在1960年代提出了媒介延伸论,该理论认为媒介不仅是人类的工具,更是人类的延伸。
他认为媒介是一种扩展人类感官和思维的工具,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媒介分为两类:有形媒介和无形媒介。
有形媒介是指物理上存在的媒介,如书籍、电影、电视等,而无形媒介则是指人类的语言、符号和思想等。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他认为,每种媒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这些特征和影响会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书籍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问题,而电视则更加注重视觉和情感的体验。
这些媒介的特点和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社会结构。
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媒介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性。
麦克卢汉媒介观

《麦克卢汉媒介观》
2023-10-26
CATALOGUE
目录
麦克卢汉简介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当代意义总结与反思
麦克卢汉简介
01
个人背景
姓名:马歇尔·麦克卢汉
国籍:加拿大
出生日期:1911年
教育经历: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
学术成就
《媒介即讯息》、《理解媒介》、《作为工具的媒体》等
冷热媒介的区分及影响
麦克卢汉媒介观的当代意义
05
重新定义媒介
01
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定义超越了传统的范畴,他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是人体的延伸,这种延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这种观点对传播学中的媒介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传播学的贡献
重新理解传播
02
麦克卢汉认为,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联系。这种对传播的重新理解,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视觉信息,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娱乐方式。
02
互联网的兴起则带来了海量信息,使人们更加依赖于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媒介和讯息是密不可分的,媒介的发展推动了讯息的变革。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因此传递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不同。
媒介的变革带来了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新的科技发明往往伴随着新的媒介形式,而新媒介的出现又会对科技发展产生反作用。
印刷术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效,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同时,报纸等印刷媒介的出现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思考。
关于媒体观

关于媒体观随着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许多教育家对教学媒体的本质与教学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下面介绍几位著名教育学家的观点。
1. 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麦克卢汉1964年在他的专著《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中,提出的主要观点:(1)“媒介就是信息”,他认为媒体传递的真正“信息”是它对接受者的刺激,而不是传递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传递同一内容的信息时,各种媒体是不相当的。
比如.通过电视传递的信息和通过书本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
电视通过视听形象使传递的信息内容本身发生了变化。
(2)“媒体是人的延伸”,面对面的交流是五它的延伸,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入耳朵的延伸.电视则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
每一项新的媒体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使某——感官凌驾于其它感官之上,造成心理、广和社会上的影响。
(3)媒体有“冷”、“热”之分。
所谓热媒体,就是能够“高消晰度”地延伸人体某个感官的媒体。
而所谓“高清晰度”则是指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
例如,就视觉而言.照片是热媒体.因为照片是高清晰度的。
漫画是冷媒体,因为它提供的视觉信息很少。
从听觉来讲.电话是冷媒体.广播是热媒体。
麦克卢汉关于传播媒体的种种观点和理论,有的是有道理的,如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有的是值得重视但放过分渲染了的。
如媒体就是信息;有的则是毫无意义的,如招媒体分为冷和热,等等。
现在,西方的麦克卢汉热早已冷却。
西方传播学者认为,麦克卢汉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使人们对媒体本身的认识和研究为之一新。
2. 克拉克的观点克拉克(clark)认为教学媒体只是一种信息发送的手段,无论是电视、书本,还是面授,传递信息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同,其教学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信息的传递方式。
在克拉克看来,传递方式在教育学上似乎是无关紧要的。
“各种媒体仅仅是传播教学的媒介而已,就如同卡车能运载食品引起我们营养的变化,却不能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大的影响”,“能带来稳定且再三复现高质量教学的,与其说是所使用的媒体,不如说是软件的设计”。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
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
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
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热媒介 高清晰度 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为读者和观众 低清晰度,高参与度, 冷媒介 低清晰度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电视、电话、漫画等;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 代局限。 代局限。
二、麦克卢汉的主要著作
从媒介的文化特点来阐述现代传播媒介的心理学 和生态学特征。 和生态学特征。 用部落文化(口头文化)、脱离部落文化( 用部落文化(口头文化)、脱离部落文化(拼音 )、脱离部落文化 字母和印刷)、重返部落文化(电子媒介) )、重返部落文化 字母和印刷)、重返部落文化(电子媒介)来隐 喻人类传播史的宗教赎罪过程——伊甸园、人的 伊甸园、 喻人类传播史的宗教赎罪过程 伊甸园 堕落和重返天堂。 堕落和重返天堂。 论点主要集中在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上。 论点主要集中在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上。
作业题: 作业题: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的一 则寓言。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 则寓言。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 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 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 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 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
《传媒的四种理论》经典笔记

《传媒的四种理论》经典笔记1.麦克卢汉理论:媒体是消息传递的媒介,其核心观点是“媒体即信息”,通过传递信息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该理论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认为媒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文化的强大力量。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2.侯世达的传媒效果理论:传媒效果理论认为,媒体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的所呈现的思想、观点和信息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和塑造。
侯世达强调媒体对受众接受信息和形成观点的影响程度,他提出了“平面效应”和“倒置效应”等概念,分析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方式和效果。
3.哈拉尔德·因特文理论:哈拉尔德·因特文将媒体定义为人类传播和交流的工具,他提出了“媒体即扩展人”的观点。
他认为,媒体通过技术手段扩大了人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的范畴,成为人类文化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塑造作用,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改变人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4.双向传播理论:双向传播理论强调,传媒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互动与受众进行双向沟通。
双向传播理论把传媒看作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强调受众对媒体的反馈和参与的重要性。
传媒不再是单方面塑造和影响受众的工具,而是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和共创的过程。
综上所述,传媒的四种理论具有各自不同的视角和重点,分别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媒体内容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媒体的扩展人性质以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传媒的影响、作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5.麦克卢汉理论麦克卢汉理论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根据他的观点,“媒体即信息”,媒体通过传递信息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他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中立的传播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
麦克卢汉关注了媒体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他认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
麦克卢han的媒体观

麦克卢han的媒体观麦克卢汉媒体观麦克卢汉天才启示录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这本书中,他提出一系列著名的论断:1,“媒介即是讯息”,过去,人们把媒介看成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媒介本身并不重要,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
但麦氏看到媒介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化时代,媒介具有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
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
2,“媒介是人的延伸”。
这是麦氏理解媒介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超出所有理论家的独到之处。
在麦氏的思想视野中,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媒介就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
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
麦氏对媒介的理解大胆又独特,他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
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被他划分为冷媒介,因为清晰度低;而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等则被看成是热媒介,因为清晰度高。
显然,这里的“清晰度”并不是指图像的可视感觉,而是指这种媒介传载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把握的较多的含义。
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也就是使媒介处于充满数据的状态。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代局限。
例如,把电视划为冷媒介就有待商榷,他那个时代电视还不是十分普及,电视技术也远不如现在先进。
在今天看来,电视就未必可以说是冷媒介。
最可惜的是麦氏这本书未能论述到电脑和互联网,他所处的时代电脑和互联网都还未出现。
现在看来,电脑和互联网作为媒介,对当代人类生活的改变显然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新时代的麦克卢汉加以阐释。
麦氏指出,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
麦氏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意识到这个时代变革的本质,新媒介使革命成为常态。
200年前,摧毁旧政权的是思想和理论,而如今,改变生活条件和基本态度的,就是包装了的信息。
麦氏指出,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无论我们是抱着抗争还是接受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卢汉及我的媒体观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
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
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
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
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
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
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
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
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
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
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
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
”(《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1 第291页)“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
”(同上,第301页)“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
游戏是传播媒介。
”(同上,第303页)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媒介”。
在他看来人和人类的延伸都是传播媒介。
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正是把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标准,许多工具和活动方式称为了传播媒介,这正是麦克卢汉的基本思想的独特之处。
媒介既然是指人类的延伸,那么很多东西就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媒介,在《理解媒介》一书中作者也正是列举了26种他认为是典型的传播媒介。
这其中包括住宅、数字、滑稽漫画、数字等等。
麦克卢汉正是提出了人的延伸使媒介这一定义,使媒介概念的外延得到了扩大,很多工具和活动方式都划分到媒介的范围内,而传播媒介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同上,第33页)在这里他列举了自动化媒介诞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媒介即是讯息的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同上,第33页)在这里,主要指除了媒介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问题,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麦克卢汉在这里列举了“自动化这一媒介”(麦克卢汉媒介的概念在上面已经提到,自动化也是媒介)、电光媒介为例。
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而具有影响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在作者第二版序言中写到:“‘媒介即是讯息’大概可以靠指出以下的事实来阐明: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
在这里作者分别分析了古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对教育的影响,这里他指出了不同的的技术环境对人们意识的影响。
同时,它又指出:“媒介即是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
这一全新的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环境。
”在这里机械时代是相对于电子时代而言的,可以这样认为,在当前的时代中媒介的内容是上一个时代的媒介,在这里使用环境一词只不过是强调更广泛的范围。
这一点在他接下来的论述中得到证明:“机器生产兴起之时,它逐渐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其内容是农业生活和工业技术原有的环境。
”人们的生活无疑是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的,当技术(或者说是媒介)发展到一定的地步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彻底的改变时,新的技术占统治地位后产生的新的环境中并不能抛弃原有时代的环境,而上个时代的环境却成了这个新环境的内容。
在这里,马克卢汉认为环境的创新不能使环境中的内容得到马上的创新,而上一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特征仍然是这个时代中媒介的主要内容,而环境又不是被动的,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里完全可以把环境理解为组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媒介”总和,把环境内容理解为“讯息”。
这里包含的两个意思是媒介环境促使了人类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新的媒介环境的具体内涵往往是不能脱离历史的惯性,也就是说上一个时代的环境是以一种“人为艺术的形式”出现的,成为当前时代的环境内容,如果我们说在我们的电影、电视、戏剧等等艺术形式中往往是表现历史生活为内容这样也许更好理解。
这就是说媒介是讯息,这是从历史的延续性上来讲的,是从时间的纵向上来看的。
历史上的媒介是当前媒介的内容。
第二层含义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如果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这个观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媒介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广泛,媒介的内容必须包含着人类的精神产物,寄托着人类能够理解的特质。
而这种精神产物是能够被负载传输,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媒介,最典型的就是言语和文字,印刷品是离不开文字和语言的。
而媒介的外在形式决定着媒介的内容的表达,比如,广播的语言文字和电视的语言文字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而广播、电视的语言文字和报纸的差异又是很大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媒介即是讯息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讯息也是一种媒介,反之也成立。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主要是从媒介之间的关系上来讲的,或者理解为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
这主要是从媒介(或者说是技术)之间的相互为用相互生存的横向角度来说的。
在该书中写到:“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一种媒介成为一种媒介的内容本质上指出了工具和技术之间的互相结合才能够产生应有的功能。
第三,媒介即是讯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主要是侧重媒介自身的影响和产生的社会后果,在这一点上,他完全是超越了传统的对媒介的认识,传统上对媒介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主要局限在对媒介内容和媒介使用上,而忽略媒介本身作为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突破在于:第一,它突破了人们对媒介的狭隘的认识,把媒介的概念的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对人类科技、社会活动和人类使用工具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它们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独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二,它重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调了媒介的自身的作用,把媒介的内容和媒介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
它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如何使用媒介才是至关重要的观点。
这个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性质和特点,媒介对社会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到媒介是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的。
这种超越传统的对媒介的理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世界的认识方法。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可以在实践中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媒介自身产生的社会影响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重要的大众媒介的自身社会影响,而不是只是单纯的关注媒介的内容。
麦克卢汉认为那些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内容才是影响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观点是不全面或者说是有缺陷的,这可以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新型媒介自身的性质是改变这人类的生活,在他的语言中就是新的尺度的引进或者是新环境的创造。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在中国的今天电视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地关注改善电视的节目、改善电视的技术手段上,而是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电视的本身性质和电视的传播方式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上产生的后果上进行考虑。
媒介即是讯息这一理论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一般人观念中大众媒介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即“传播什么、怎么传播”等问题,很少关注媒介自身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产生的影响问题,在媒介批评中也很少关注这个问题。
“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已经是非常明确地说明媒介的发展和诞生必然会使人类的生活标准改变,或是引进新的标准。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的第二个含义可以使人们对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如何处理给予启示,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地区内,这些媒介在数量和质量之间进行平衡,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