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
度’。
⾼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
”并且他指出收⾳机、电影、照⽚等是热媒介,⽽电话、电视、卡通画等是冷媒介。
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热媒介延伸⼀种感觉,那么电话、卡通画应该是热媒介,他们分别延伸了⼈的听觉和视觉。
电影不仅延伸了⼈的视觉⽽且也延伸了⼈的听觉,应该是冷媒介。
按照以上的逻辑分析,明显麦克卢汉对于冷媒介和热媒介的界定与其所举的例⼦有⽭盾之处。
这就显⽰他对冷媒介和热媒介概念的模糊性,因此他下的这两个定义不具有科学性。
五、过分强调了个体在媒介⾯前的⽆能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魔⼒在⼈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正如旋律的魔⼒在旋律的头⼏节就会施放出来⼀样,并断⾔:任何媒介都有⼒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上。
那么⾯对媒介的强⼤控制⼒和塑造⼒,⼈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般的想法是变换使⽤媒介的⽅法,在改变媒介的内容上下⼯夫。
可是麦克卢汉却认为这是“技术⽩痴的⿇⽊态度”,因为“媒介的‘内容’好⽐是⼀⽚滋味鲜美的⾁,破门⽽⼊的窃贼⽤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
媒介的影响之所以⾮常强烈,恰恰是另⼀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诚然,麦克卢汉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的观点有⼀定道理,但凭此判断⼈与社会在媒介影响下的⽆能为⼒显得有些武断。
因为⼀种媒介如印刷刊物的内容是⽂字信息,虽然⽂字信息的载体是另⼀种媒介即麦克卢汉所谓的媒介的内容是媒介,但以⽂字为载体传递出的信息、表达的思想却是可以让⼈们学会思考、保持警惕、辨别好坏是⾮。
六、地球村——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作⽤的预⾔ 麦克卢汉对现代传播媒介的分析深刻地改变了⼈们对20世纪,当然也包括21世纪⽣活的观念特别是当代青年⼈的观念,他所预⾔的地球村在现在的社会已经变成了现实。
在麦克卢汉看来,“地球村”的主要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了,⽽是指⼈们的交往⽅式以及⼈的社会和⽂化形态的重⼤变化。
交通⼯具的发达曾经使地球上的原有“村落”都市化,⼈与⼈的直接交往被迫中断,由直接的、⼝语化的交往变成了⾮直接的、⽂字化的交往。
麦克卢汉媒体观,学媒无关和学媒相关
答:(一)媒介即是人体的延伸。
内容是: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评价: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指出了媒体基本的明显的功能,启发人们通过媒体去获更多的身体感官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
(二)媒介即讯息。
内容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评价: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3)但比较极端,而且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内容: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
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评价: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
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
对媒介准确的运用能让我们效率高的去获得信息。
(四)地球村。
内容: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
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评价:麦克卢汉的预见性的理论,在现在和未来看,都是能实现的。
媒介理论
3、英尼斯媒介理论对麦克卢汉的影响
(1)把媒介技术及其发展看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
拖动力量
(2)接受了英尼斯关于媒介的偏向性的观点以及 媒介在超越时空方面的力量。 局限: 唯技术决定论
第三节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乔舒亚· 梅罗维兹: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 名的传播学研究者。
1985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 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提出了他的媒介理 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
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 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 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 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2、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 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 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 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 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 也是非常片面的。
它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传播媒介与经济 的进程、媒介技术的性质与权利结构的特征、媒介的 形式特性与社会的文化特征等,使经济史研究、文化 研究与新兴的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范畴都得到了拓展。 2、英尼斯的观点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对互联网的认识的启示
他的观点不仅启示我们注意新老媒介间的平衡发 展,其指导意义已远远超越仅仅涉及时空偏向的概念 的范畴,向人们展示了注意协调发挥人际传播手段与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 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哈罗德•英尼斯(1894-1952)加拿大影响力最深
麦克卢汉主要观点
麦克卢汉《媒介——论人的延伸》主要理论观点1、媒介即是人的延伸。
他的“媒介”已不同于一般的理解中的“媒介”——信息传递的载体(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层面——机械电力、语言文字、娱乐游戏、科学技术和艺术世界。
麦克卢汉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
”“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
”轮子是脚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这是与器官相关联的。
另外,货币(希望和动机的)、游戏(内心生活的)与心理的整体的延伸相关联。
还有与肉体的整体延伸相关联的,例如:服装——皮肤的延伸,住宅——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
麦克卢汉特别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子媒介把人又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他认为作为人的延伸的每一种媒介,都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由此,他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⑴部落化时期。
即拼音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传播阶段,这时的传播是面对面的“现场式的”传播,它可以使人们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一种有机整体的状态。
⑵非部落化的时期。
拼音文字的发明,打破了部落人各感官的平衡,突出了眼睛的视觉。
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了感官失衡的进程。
他说:“借助口语和语言集团而实现的政治统一,在印刷术将地方口语变成地域宽广的大众媒介之间,是难以想象的。
部落这一血亲家族形式,由于印刷术的出现而爆裂,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相似训练的个体组合而成的群体。
”从而,民族国家取代城帮国家。
⑶重新部落化时期。
电子媒介使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要同时使用一切感官”,“它使人们的感官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正是在此意义上,“地球村”诞生。
2、媒介即讯息。
这一观点贯穿于他的全部学说中,是其学说的中心论点,《理解媒介》的第一章即为此。
要把握这一命题,首先要廓清“信息”与“讯息”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息(Information:facts or details about a situation,person,eventetc):有关事态、人物、事件等的事实或细节;讯息(Message:aspokenorwrittenpiece of information that you sent to another person):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给他人的一组信息。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对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的理解
han,1911~1980) • 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系列著作:《戈登堡的
灿烂新星》(1962年)、《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 》(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7年)等,引起 学术界月至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并使他一跃 成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闻名旦最 有争议的学者。 • 直到他1980年去世后,他的好友和合作者、尼亚 加拉大学副教授鲍尔斯,还以他们两人的名义出 版了一部酱作《地球村》。
缺点
• 读解困难; • 表述常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 言论神谕性、论述极端性; • 持技术决定论的错误思想
极端性与片面性
•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上社会变革和发展唯一的决定 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 会因素的作用。
•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人的主体性的 能动性。
1.媒介即讯息
• 含义二:
–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主要是从媒介之间的关系上来讲 的,或者理解为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
– 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 的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 内容”等等。
脱部落社会
分割化
地球村
重新统合化
3.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分类标准:人的想像力(思维)参与度
• 冷媒介
– 即想像力参与程度大的媒介,日常接触较少
• 热媒介
– 即想像力参与程度小的媒介,日常接触较多
3.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
• 这一观点是具有相对性,不同时代或不同个体, 对同一媒介冷热度的感受不同。故出现分类混乱 的争论人。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电视:眼睛和耳朵的延伸;广播:耳朵的延伸 轮子:脚的延伸;计算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பைடு நூலகம்
媒介都是人的延伸,或者是人体及其功能的延
伸。人类发展的历史图式:部落化(口头媒 介)——非部落化(印刷媒介)——重新部落化
(电子媒介)。在麦氏看来,决定人类历史与社会
形态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媒介。
(二)媒介即讯息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 (既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 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 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 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相互 交流所用的媒介及其性质,而不是媒介所传播 的内容。每一个新媒介,都创造一种全新的环 境,进而深刻影响人的感知系统。
“电视具有毒品那样的诱惑力。它能够使人上 瘾” “电视造成了儿童与父母、儿童与老师之间的 鸿沟 ” “尼克松在电视上的形象很糟糕,他上电视太 热,上广播好得多,上电影不会差。广播和电 影能够接受形象很热的人物。尼克松上电视就 没有什么希望。”
四、认识和评价
主要学术贡献:
(1)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传递信息的清晰程度来区分。
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意义明确。 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等; 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为读者和观众 留下更大的参与空间。
如:电视、电话、漫画等;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 代局限。
(四)对电视的批评
(完整word版)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
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
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
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有:
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者其他活动。
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她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得综合的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改变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
3、“热媒介”和“冷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价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冷媒介”则相反,传递的信息少儿模糊,在理解之际需要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的配合。
这个观点,在于说明媒介作用于人的形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4、“地球村”:
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
是指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何道宽 (2006-01-10 11:07:37.0)[内容摘要]媒介即文化。
文明史就是媒介史。
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
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
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
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
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
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
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关键词]文明;媒介;传播;媒介革命;重新部落化;研究方法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是西方传播学巨人。
他在加拿大和美国大学里执教英美文学,默默无闻凡20年,直到1964年,因《理解媒介》的出版才一举成名,成为传媒追捧的风云人物。
自此,他完全转向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
他的研究宏观上观察人类文明史和传播史,微观上透视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各个侧面。
同时,他又用比较文化的镜子关照东西方文明和欧洲各国文化。
麦克卢汉的声誉沉浮颇具戏剧性。
30年前,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分为对立的两极。
毁誉之声,别若天壤。
90年代,他的声誉重新崛起。
他的《理解媒介》已经成为经典。
历史证明,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
20世纪的思想巨人。
今天,他的预言一个个都实现了。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说,“批评家要花30年的时间去理解麦克卢汉”(1)。
中国人知道他快20年了,可是我们对他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开始。
本文攫取一鳞半爪,评介他的媒介理论。
第十章 媒介理论
控制,与之相关的是传播媒介的时空偏向性,而文明
的兴起与衰落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
一、英尼斯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
1、传播媒介的偏向性
任何传播媒介都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偏向,即传播 媒介或具有易于长久保存但难以运输的特性,或具有 易于远距离传送但长久保存性差的倾向性。前者便于 对时间跨度的控制,称为“偏向时间的媒介”,后者
建立并且历史地演变地过程,强调传播与社会制度机
构、习俗之间的关系密切。
(2)大众传播的商业模式并非是自由的大众传播
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由商业系统控制社会传播的模
式,这种模式中所体现的自由取决于市场。 (3)他指出文化现象的复杂性以及传媒文化中的 种种问题的社会性。 在传播研究中,应形成一种能分析所有文化形式 的文本批评方式。
“冷媒介”则正好相反,信息具有“低清 晰度”和“高参与度”,它传达的信息含量 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 富的想象活动来填补其信息量的不足,如漫 画、电视、有声电影等。 但是,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 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角度出发观察
根据这一观点推理,受众的类型、人数 多少和特征实际上影响着传播方式。与此同 时,在通过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中,应根据 受众群的分离和结合形式设计媒介讯息。在 承认受众重要性的同时,梅罗维茨的理论也 承认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媒介本身也是社会 环境的一部分。
这一理论也存在着显而易见地缺陷,主 要有: 1、这一理论夸大媒介对社会环境和人们 社会行为的影响,几乎将媒介描绘成引起社 会变化的唯一原因,同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 决定论如出一辙。
3、科技发展与应用的社会历史分析
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
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引言: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是指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读媒体影响的理论框架。
这四个定律分别是媒介作为延伸、媒介作为环境、媒介作为增强和媒介作为隔离。
本文将对这四个定律进行解析,并分别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媒介作为延伸媒介作为延伸是指媒介对我们感官和知觉的延伸和扩展。
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能够延伸人类的感官和知觉能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例如,电视、电影和互联网等媒介能够通过视听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我们,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新闻报道、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等,这些都是媒介作为延伸的应用。
二、媒介作为环境媒介作为环境是指媒介对我们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媒介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一种塑造社会和文化的力量。
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念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电影和网络社交平台等媒介所传递的商业文化和消费观念会对人们的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审视和思考,以避免被媒介所塑造。
三、媒介作为增强媒介作为增强是指媒介对我们个体能力的增强。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能够增强我们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
例如,手机和电脑等媒介工具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电子词典、语音助手等媒介工具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这些都是媒介作为增强的应用。
四、媒介作为隔离媒介作为隔离是指媒介对我们个体和社会的隔离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使用会导致人们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和隔离,使我们过度依赖媒介而忽视了真实的社交和体验。
例如,人们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等媒介中,与现实世界的交往减少,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名词解释传媒学理论中,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是一个重要且颇具争议的概念。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中介工具,而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他的媒介观提出了“媒介即信息、媒介即讯号、媒介即社会”等观点,意在揭示媒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的载体和传递者。
在他看来,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和改变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力量。
通过不同的媒介,信息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形态,传递给受众。
例如,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传递信息,而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则更注重文字的传递。
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和效果,从而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其次,麦克卢汉强调媒介即讯号。
他认为,媒介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符号和意义。
在社会交流中,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等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的。
而这些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式,会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电视广告中创意的运用、电影中特定的拍摄手法等,都会通过媒介讯号来传达情感和观点,从而影响受众的情绪和态度。
最后,麦克卢汉将媒介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塑造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一种力量。
通过媒介,社会的信息秩序、权力分配和社会结构等得以体现和巩固。
例如,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选择新闻的方式,塑造了社会对于不同事件的关注和认知;电视和电影等大众媒介则通过构建特定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来影响受众。
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旨在揭示媒介的深层作用和影响。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塑造者。
通过媒介,信息被塑造成不同的形式和传播方式,符号和讯号的传递影响着信息的意义和理解,同时,媒介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简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
简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一位加拿大哲学家和传播学者,他在1960年代提出了媒介延伸论,该理论认为媒介不仅是人类的工具,更是人类的延伸。
他认为媒介是一种扩展人类感官和思维的工具,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媒介分为两类:有形媒介和无形媒介。
有形媒介是指物理上存在的媒介,如书籍、电影、电视等,而无形媒介则是指人类的语言、符号和思想等。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他认为,每种媒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影响,这些特征和影响会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书籍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思考问题,而电视则更加注重视觉和情感的体验。
这些媒介的特点和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社会结构。
麦克卢汉的媒介延伸论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媒介对人类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性。
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平衡观
如何去感受和作出 反应 。“ 数百年来 , 人们 在这方面 的失败
具有 典 型 的 意 义 , 是 完 完 全全 的失 败 。 们 在 传媒 如 何 影 这 人 响 潜 意 识 , 温 顺 接 受 的态 度 , 使传 媒 成 为 囚 禁其 使 用 者 抱 这 的无 墙 的 监 狱 。 ” 实 , 确 我们 不能 再犯 这 样 的“ 聪敏 的错 误 ”
还 是 主体 , 这恰 恰 是 人 类 生 态 的 “ 密 ” 在 。 秘 所 所 以 。 代 传 媒 社 会 中精 神 圈 的窘 态 和 精 神 污 染 , 质 现 本
种 灌 输和 操纵 手段 , 众 传 媒 不 仅 制 造 了 一 种虚 假 需求 , 大
而 且使 入 置 身 于 “ 假 ” 中 , 形 成 共 同 的 “ 向 度 ” 思 虚 之 而 单 的
媒 所 带 来 的社 会 意 识 形 态 的趋 同化 .揭 示 了 人 们 的 精 神 世 界 是如 何 趋 向单 一 乃 至 枯竭 的秘 密 。 当 电子 时代 到来 以后 ,传 媒 越 来 越 以 其 强 烈 而 富 有 刺 激 性 的 声 、 、 等 结 构 性 元 素 , 起 人 们 的 视 觉 快 感 和 深 光 色 唤
来 没 有 也 不可 能 成 为主 导 的 、 无所 不包 的原 则 , 为 总 是 有 因
值判断来看待大众传媒的功能。 他们认为 , 大众传媒 的高度
发展 , 其实 并 没 有 扩 展 人 类 的 精 神 空 间 . 反而 使 “ 神 圈 ” 精 不 断 趋 向 狭 窄 、 促 、 闷 。 尔 库 塞 在 《 向度 的 人 》 , 对 逼 窒 马 单 中 便
配 着 。 们就 像 一 个 人 那 样对 一 条标 语 , 者 一个 口号 作 出 他 或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之一,其理论主张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
其主要观点是,媒介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引擎,通过不断变革和演变,产生出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一、理论背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西方社会正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文化革命,电视、广播等新媒体迅速普及,在传媒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麦克卢汉意识到,这种媒介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对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的深刻影响。
因此,他开始研究媒介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推出了他的媒介理论。
二、理论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媒介是文化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媒介技术不断演变和变革而推进的。
每一种媒介技术的出现,都带来了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
他认为,媒介是文化的延伸,它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文化的存在,但它可以改变人类的文化意识和习惯,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
2.媒介是一种语言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语言,它具有传递信息和符号的功能,可以影响人类的思想、价值观和信仰。
一种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流行,会改变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认识,带来新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3.媒介是一种环境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环境,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结构。
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使得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出新的模式和形态。
4.媒介是一种意识形态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影响人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媒介技术的出现和流行,会改变人类的文化和社会认识,带来新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他认为,媒介和意识形态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
三、实践启示对于现代媒介和文化研究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认识并理解媒介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媒介对于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影响,以及媒介本身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同时,他的理论也指出了媒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整个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变革,需要有全局性的思考和媒介整合。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简析麦克卢汉提出过三个非常著名也非常受争议的论断:媒介延伸论,媒介讯息论以及媒介凉热论.麦克卢汉对媒介涵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我们平时对于媒介的定义.麦克卢汉认为,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的定义中,任何的一种技术,只要它是人类身体,思想,存在的任何延伸,它就是媒介.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这种延伸就是人"器官,感官或曰功能的强化和放大".在这种意义上,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辆是人腿的延伸,电脑是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因此它们都是媒介.然而无论在什么时候发生这种延伸,中枢神经系统似乎都要在受到影响的区域实行自我保护的麻痹机制,把它隔绝开来,使它麻醉,使它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东西.因此,凭借这种综合症,人把新技术的心理和社会意识维持在无意识的水平,即使新媒介诱发的新环境无处不在,并且使我们的感知平衡发生变化,这个新环境也变的"看不见"了.麦克卢汉认为,我们总是无可避免的"踏入"到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对于媒介这个大环境的存在,我们常常是深入其中而不自知.这就是媒介力量最可怕的地方.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那个尖锐的问题:鱼儿知道它在水里么?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浸淫在媒介中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认知,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且还把此种被改变后的认知当作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产生的认知.麦克卢汉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他所坚持的两个假设:一个是"我们成为我们自己视为的那样"(we become what we behold);一个是"我们塑造了我们的工具,任何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正如我们修建了公路和隧道,这些发明创造使人腿的功能产生了极大的延伸,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自己所发明的工具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我们对距离的认识会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这是他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思想.麦克卢汉认为,不管我们平时对讯息和信息的理解如何,我们都忽视了媒介讯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它们有力量改变社会进程和人类的关系和行为.在麦克卢汉认为,任何由媒介引起的在社会或者文化领域的变化,都是媒介的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传播容是无关紧要的,重要效果来自于媒介自身的形式."各种媒介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新媒介的产生促进了改革.麦克卢汉一再坚持,研究媒介者应该关注媒介的形式,并了解媒介的新形式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尺度,对人类社会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社会受到更深刻影响的,是人们借以交流的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交流的容."那么媒介究竟是什么样的讯息呢?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形式改变了人类感官与感知的关系.每一个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官比例发生变化.如拼音文字产生以后,视觉就被放到了感官系统的最高级.而每一次感官比例的变化调整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拼音文字被发明以后,人对世界的抽象思维把握发生了改变,想象力,情感和感知生活就发生了相应的分离.我们上下或左右的扫描印刷品,我们就开始按照序列,线形的方式进行思考,沿着直线的形式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线形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了垂直的权力关系.由于将感官的参与和人类的感知相联系,麦克卢汉别出心裁的提出了媒介凉热论.按照麦克卢汉的定义,使某一感觉器官做"高度定义"扩的传媒媒介,虽然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却只涉及到一种感官,虽然有高抽象性,却使人们的想象力和参与度非常低,这样的媒介就是热媒介.反之,"低度定义"涉及到的人类感官围较广,但能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对任何事物都缺乏详细的描述,需要人来补充,因而使人的参与度较高,这样的媒介就是冷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凉热论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与批评.学界认为麦克卢汉对媒介影响力的论述显然将问题简单化了.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实际上麦克卢汉在这里实际上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媒介中的参与问题,他真正谈论的是人在媒介中的主动参与问题."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麦克卢汉所定义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是指受众的规模,而是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麦克卢汉推崇冷的媒介,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热媒介进行批评.他认为人们显然已经越来越醉心于用技术塑造越来越热的媒介,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参与的阵地.热媒介具有排斥性,冷媒介具有包容性。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
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
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两个世界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
在传播学界,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做态度层面的说服与改变等研究,而来自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者专家们则在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大众传播事业。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这本著作诞生了。
在学术渊源上,麦克卢汉深受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
所以,麦克卢汉曾谦逊地承认:”伊尼斯第一个在理论上处理了与技术形态本身有关的变化过程。
和他的工作相比较,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在他的著作中的位于页面下方的注释。
〃①在伊尼斯的思想基础上,麦克卢汉有了新的见解,他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即独特地把大众媒介发展的历史看做是整个文明史的发源点,在现在看来虽有些偏颇,但是其精神意义依旧存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造成了人的感受、思考、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最终造就了社会现存的形态及文明的发展。
如果说伊尼斯更多地倾注于研究传播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那么麦克卢汉则更强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麦克卢汉命名这本书的副标题为〃论人的延伸〃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例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能力的延伸,收音机和广播是人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电子媒介的诞生与应用对社会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一"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麦克卢han的媒体观
麦克卢han的媒体观麦克卢汉媒体观麦克卢汉天才启示录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这本书中,他提出一系列著名的论断:1,“媒介即是讯息”,过去,人们把媒介看成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媒介本身并不重要,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
但麦氏看到媒介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化时代,媒介具有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
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
2,“媒介是人的延伸”。
这是麦氏理解媒介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超出所有理论家的独到之处。
在麦氏的思想视野中,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媒介就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
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
麦氏对媒介的理解大胆又独特,他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
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被他划分为冷媒介,因为清晰度低;而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等则被看成是热媒介,因为清晰度高。
显然,这里的“清晰度”并不是指图像的可视感觉,而是指这种媒介传载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把握的较多的含义。
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也就是使媒介处于充满数据的状态。
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代局限。
例如,把电视划为冷媒介就有待商榷,他那个时代电视还不是十分普及,电视技术也远不如现在先进。
在今天看来,电视就未必可以说是冷媒介。
最可惜的是麦氏这本书未能论述到电脑和互联网,他所处的时代电脑和互联网都还未出现。
现在看来,电脑和互联网作为媒介,对当代人类生活的改变显然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新时代的麦克卢汉加以阐释。
麦氏指出,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
麦氏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意识到这个时代变革的本质,新媒介使革命成为常态。
200年前,摧毁旧政权的是思想和理论,而如今,改变生活条件和基本态度的,就是包装了的信息。
麦氏指出,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无论我们是抱着抗争还是接受的态度。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加一个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讯息的载体。
传播学者在研究传播主要苏中也将大众传播媒介和媒介讯息区分开来。
但是麦氏却对传播学领域的这种传统上的区分不以为然。
他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标新立异的解释。
从功能和效果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
首先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出语惊人的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
“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
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
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他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省就是非语言的。
”对于那些关注媒介具体被用于传播何种节目等通常意义上的媒介内容的研究,麦氏曾颇为轻蔑的写道:“我们对所有媒介的官场反映,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被使用得这样一种反映,是技术文盲的一种麻木态度,因为一种媒介的内容就像是窃贼所拿的多汁的肉片,旨在分散看门狗的注意力,媒介效力之强是因为它被赋予另一种媒介作为其内容。
电影的内容是一部小说或者一部戏剧。
电影形式的效果与他的节目内容无关,文字和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读者全然意识不到印刷或言语。
”此外,麦氏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理解“内容”。
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什么样的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他的内容,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
在麦氏看来,媒介带给人类社会的信息,在一个方面表现为媒介“在人类事务中引入的规模或速率或形式(pattern)的变化。
”他是一个泛媒介论者,他论著中的“媒介”一词,概念比其他传播学者使用的媒介概念宽泛得多。
在他的笔下,各种技术性的工具、发明,如电灯、车轮、铁路、飞机等都是媒介。
他以铁路、飞机为例论证说:“铁路并未给人类社会引入流动或交通运输或公路,但却是人类先前的功能加速,并扩大了其规模,开创了全新类型的城市和新型的工作与休闲。
这一切的发生,不管铁路是在热带环境中还是在北部环境中运转都一般无异,且与铁路媒介所运货物或所含之物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评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的三大经典观点
关于媒介手段或技术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考察。
在这个领域,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是很有影响力的。
麦克卢汉生前先后出版了《机械的新娘》(1951)、《古登堡群英》(1962)、《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以及《媒介即讯息》(1969)等著作,逝世后于1980年又出版了与他人合著的《地球村》一书。
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针对“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不仅指语言、文字、印刷物、电信和广播电视,而且包括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在内。
他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
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
其次,“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在他的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史前人的听觉文化使得部落人的感觉能力大体上平衡,他们的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浑然一体的。
而以文字和印刷媒介为主的视觉文化则是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这种感觉领域的分离,使人类对事物形成了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
不过,现代电子媒介不仅扩张了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感和接触感而扩张了人类的触觉,因此,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
第三,“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
根据人们对其抽象的叙述的推测来看,“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种分类本身是很模糊的,而且其科学性也有待考证,但它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吧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对麦克卢汉的观点的分析
有人认为:麦克卢汉是把媒介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变化的决定因素来看待的。
因此批判其理论的局限性,认为麦克卢汉忽略了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对媒介工具和技术的制约的一面,只看到了媒介的巨大能动性。
但是,我不敢苟同这种观点,我认为,麦克卢汉的“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公式,为我们解读媒介演化史和社会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他认为人类历史上一共有三次基本的技术革新。
其一是拼音文字的发明,它打破了部落人眼耳口鼻舌身的平衡,突出了眼睛的视觉。
其二是16世纪机械印刷技术,这进一步加快了感官失衡的进程。
其三是1844年电报发明之后的电子革命进程,它正在恢复人的感官平衡状态,使人重新部落化。
电子媒介使人整合,回归整体思维的前印刷时代,成为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
这就叫做重新部落化的过程。
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某些学者说的,麦克卢汉绝对不是鼓吹技术决定论的人,他是要我们回归心身一体、主客一体的理想境界。
而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观念,恐怕许多的学者对于麦克卢汉这种超前的意识抱以审视、怀疑的态度,同时也对他的语言表述表示了一定的费解甚至不满。
麦克卢汉的语言的确空灵、缥缈、晦涩,这与这位才华横溢的先贤早期的研究领域和其他各方面的才能不无关系。
但是,纯粹出于保守而拒绝接纳这种全新的看待媒介影响世界的观念,恐怕是不可取的。
2000 年,在《澳大利亚国际传媒》春季特刊号中的“重温麦克卢汉”一文中提到:“要认识麦克卢汉,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要了解走在他面前的英尼斯。
英尼斯确定了媒介的属性: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社会组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他认为传播媒介是一整套传递和贮存人类文明的智力形式和有关技术手段。
从这个角度出发,社会组织的转化、主体性的新形式和知识的重新组织都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
英尼斯关于传播的主导性媒介必然会影响历史性社会的发展的观点,特别是他对现代西方文明过于强调物质科技的力量而忽视道德力量的批判性思考仍然给后人以极大的启迪。
这对麦克卢汉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麦克卢汉眼里,英尼斯是能够为学生节约时间并提供文献宝库的“最好的老师”,是发现传播媒介技术变化进程的第一人。
但另一方面,麦克卢汉却认为,英尼斯对传播研究的贡献只是一种纯方法论的东西。
在评估电子媒介的社会效果方面,他们两人的观点大不相同。
英尼斯认为,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社会组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技术形态在决定社会关系中的作用,超过了媒介的文化内容。
这两种观点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
在麦克卢汉看来,英尼斯错误地把广播纳入视觉文化中去的做法是一种保守的思想,印刷媒介的视觉力量在于扩大了对空间的垄断控制,而电子媒介的听觉力量则在于废除了时间和空间的人为区分。
麦克卢汉认为,电子技术具有知觉性、普遍性和非中心性,电子技术强调的是整体性和有机性而不是碎片性和机械性。
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而不是接受那些现成的教条。
诗歌艺术为文化定位和感觉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麦克卢汉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可以感到诗歌的影响。
麦克卢汉的泛媒介思想以及他独特的论述方式,也是他受到误解和冷遇的一个重要原因。
施拉姆评论说:“他的论述方式使得他的观点难以捉摸”,“因此他在学术上的态度是有些玄妙的,他发出的信息可以作种种不同的解释”。
进入80年代以后,麦克卢汉逐渐被人淡忘,他的理论被当作过时的观点或奇谈怪论,在西方传播学著作中常常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不少学者在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高度称赞麦克卢汉天才般的预言。
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来重读麦克卢汉,那未免太肤浅了。
作为一个学者,沉寂多年之后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毫无疑问,其思想必有其精深博大之处。
因此,我们的研究应该作更深一层的思考,否则重读麦克卢汉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杰姆·乔伊说过:批评家得花300年的时间理解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为什么会选取这么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媒介?他果真如人所云只有闪光的思想不具有缜密的逻辑架构?也许麦克卢汉真的被误读了。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
2.[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加]菲利普·马尔尚.《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石林、冉华:《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研究现状的检讨》 2005
5. 张彬:《麦克卢汉的学术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