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McLuhan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美文学教授。
麦克卢汉关心媒介超过关心文明和文明的命运。
他把传播当作一种总体意义上的文明现象。
这使得他专心致力于从媒介的文化特点来阐述现代传播媒介的心理学和生态学特征。
他的论点主要集中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上。
从理论构成来看,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有刺激- 反应理论、经验- 功能主义学派和控制论的成分。
麦克卢汉的主要学术贡献有三点:第一, 他提出了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表述, 而是媒介自身。
他说: “正是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为的尺度和形式”,“社会的形成在更大的程度上总是决定于人们相互交流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而不是传播的内容”。
这就是说, 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就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 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 不管这种媒介传播什么内容。
他认为, 媒介传递的“讯息”没有什么价值, 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就是媒介本身的性质所产生的作用。
传播媒介的影响并不是出现于有意识的意见和观念的层次上, 而是在感觉比例和知觉类型的下意识层次上, 传播技术的任何进展都会引起人类事务的规模、步伐或类型上的变化。
第二, 他把技术决定论的思想运用到社会的文化分析上。
他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某种心理和肉体能力的延伸”,如印刷品是人们眼睛的延伸, 收音机是人们耳朵的延伸, 电视机是耳朵和眼睛的共同延伸。
他认为“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感官爱好的秩序。
”任何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会使人的感觉器官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动, 产生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
他说,“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改变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 即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当这种比例改变的时候, 人就随着改变了。
”他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 而不是人的社会性伸延。
实际上, 任何一项技术工艺的产生背景和演变过程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 技术只是社会设想和社会利益的携带者。
而麦克卢汉对媒介的思考离开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
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马歇尔·麦克卢汉语录马歇尔·麦克卢汉,一位著名的加拿大传播理论家,他的观点和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媒介生态学的奠基人。
下面,我们将通过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些经典语录,来探讨他对于传媒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1. "媒介即是信息,而信息即是媒介。
”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和信息的关系做出的定义。
他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和改变信息的力量。
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受者的理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媒介看作是信息的传递管道,而应该认识到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
2. "媒介是人类的延伸。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延伸。
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感知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快速,电视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媒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更是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
3. "媒介是一种环境。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或者技术,更是一种环境。
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运作。
例如,电视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接受图像和声音的信息,而忽视了文字和阅读的重要性。
媒介的环境会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进而改变社会的结构和文化。
4. "媒介是一种热力学。
”马歇尔·麦克卢汉将媒介的影响比喻为热力学中的热量传导。
他认为,媒介的形式和特点会决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果。
例如,电视的快速节奏和多样化的画面使得信息更容易被吸引和接受,而书籍的文字和逻辑结构则需要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比较,而应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来理解和评价它们的影响。
浅探常见的英语修辞
浅探常见的英语修辞1 修辞的含义语言在人类的交际中具有格外突出的作用。
在日常交际中,除了要做到语言通顺外,还要进一步做到语言准确、生动、鲜明,以达到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英语修辞学诞生于古希腊,英语单词rhetoric(修辞)源于希腊语,意为art of oratory(演讲术、雄辩术)。
西方修辞学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的西西里岛,修辞学产生之时是用于辩论演说的艺术。
修辞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是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
修辞是指根据题旨与情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同语言的各要素——语音、词汇、语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 英语修辞理论概述在修辞学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学者对这一门学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修辞学的理论。
有几位著名的学者对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艾弗·理查兹、肯尼思·伯克、理查德·韦弗、钱姆·佩雷尔曼、斯蒂芬·图尔明、马歇尔·麦克卢汉。
2.1 理查兹的修辞理论理查兹作为英国著名的修辞学家、教育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其提出的修辞理论对西方修辞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理查兹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他在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信息论和哲学等学科上都有着比较丰富和全面的知识。
2.2 伯克的修辞理论在当代西方修辞学的研究中,肯尼思·伯克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尽管直到20世纪中叶伯克的理论才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新修辞学的兴盛与他的贡献密不可分。
当时的欧洲学者主要关注语义和论辩,伯克则不同,他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修辞学进行改造并为其定性和正名,他对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进行了拓展,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泛的人类领域。
2.3 韦弗的修辞理论理查德·韦弗在修辞学理论的研究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章 大众传播研究史:诠释与建构
第七节 大众传播研究
一、传播研究领域的形成1943年,担任艾奥 一、传播研究领域的形成1943年,担任艾奥 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威尔伯· 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威尔伯·施拉姆创建 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传播的博士培养计划, 随后美国的不少学校也陆续设立了传播专 业,授予博士学位。这标志着大众传播作 为一个研究领域被学术界正式承认。
一、民意是否理性 李普曼提出,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 人们需要了解的事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 无法在头脑中直接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图 像,必须通过大众媒体这样的间接方式才 能获得。
二、大众媒体与民主的关系 李普曼认为,现代民主制度的良性运转, 依赖于理性的民意,而理性的民意来源于 精确的新闻报道。
四、叙事范式理论和后现代修辞理论 除了伯克的戏剧理论以外,比较有影 响的新修辞学的代表理论还有费希尔的叙 事范式理论。
五、文学批评与传播研究 修辞和演讲在20世纪初隶属于英语与 修辞和演讲在20世纪初隶属于英语与 文学,文学批评的发展,也为大众传播研 究带来了很多新鲜的理论资源。其中对大 众传播研究产生直接影响的有两个领域: 一是符号学,二是文化研究。
六、报纸的经营与读者 有人认为最早提出报纸二次售卖的是 麦克卢汉,其实李普曼在1922年的《民意》 麦克卢汉,其实李普曼在1922年的《民意》 中就已经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 “公众会为新闻报道付钱,但支出必须是 隐性的。” 隐性的。”
[重点]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
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
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
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
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
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
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
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
启蒙时期西方修辞学流派及主要修辞学
2010年秋季学期 2010年秋季学期
提 要
1. 从笛卡尔、培根到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 现代主义思想家 从笛卡尔、培根到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 对待修辞的矛盾态度 2. 拉米的《言说艺术》—— 17世纪修辞理论的代表作 拉米的《言说艺术》 17世纪修辞理论的代表作 3. 维科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延续 4. 坎贝尔与近代修辞思想的系统化 5. 人文作品是产生宏观社会效应的修辞 —— 休·布莱尔论美文、 批评和情趣 6. 惠特利和近代修辞思想的逻辑化
3) 波尔罗亚尔逻辑学家对待修辞的不同态度 17世纪中叶, 17世纪中叶, 天主教会内部一些志同道合、都具有改革思想的 詹森派学者以巴黎郊区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 (Port-Royale (PortConvent) 为中心开展学术活动, 被称为 ‘波尔罗亚尔逻辑学 为中心开展学术活动, 家’。 安东·阿诺德 (Antoine Arnauld)和克劳德·兰斯洛(Claude Arnauld)和 兰斯洛(Claude Landelot) :《通用语法》(General and Rational Grammar, 1660), :《通用语法》 Grammar, 1660), 《逻辑: 思维的艺术》(The Art of Thinking: the Port-Royal Logic, 逻辑: 思维的艺术》 PortLogic, 1662) 。这两部书通过对两个基本观点的阐发使笛卡尔思想得 到普及, 并进一步加剧了修辞的边缘化: 第一, 到普及, 并进一步加剧了修辞的边缘化: 第一, 不受感觉和想象 影响的 “纯心智”享有最高的地位; 第二, 思想完全独立于语 “纯心智”享有最高的地位; 第二, 言—— 人们只是在习惯势力的支配下才通过言辞进行思考。
修辞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三种境界:(甲)记述的境界——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在书面如一切法令的文字,科学的记载,在口头上如一切实务的说明谈商,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乙)表现的境界——以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在书面如诗歌,在口头如歌谣,便是这一境界的典型。
(丙)糅合的境界——这是以上两界糅合所成的一种语辞,在书面如一切的杂文,在口头如一切的闲谈,便是这一境界的常例。
辞趣:所谓辞趣指的是即利用各种语言文学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
它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及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或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
辞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意趣、音趣和形趣。
(“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就是指意趣而言的:第一,它是一种言语现象;第二,非辞格;第三,富有表现力。
“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是就音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词语的音调;第二,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
“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是就形趣而言的:第一,它属于字形图符、书写款式;第二,能体现出某种情趣。
)互文(举例):(1)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2)举例:①单句互文: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烟"与“月"同在上,“水”与“沙弦同在下,笼与被笼,不容偏向。
应当是互文相足,合起来解释成“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岸边的浅沙。
”这是七言诗,因字数的限制,所以运用了各举一边而省文的互文法,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②对句互文:《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便也是互文的体现。
刚健:刚健是言语风格类型中的一种,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
在句式选择上,刚健风格宜选取字数少、结构简单、节奏快的短句;在修辞手法上,也较多的使用排比修辞文体;在语音上,常常使用入声韵。
麦克卢汉名词解释
麦克卢汉名词解释麦克卢汉(McLuhan, Marshall,1911-1980)是加拿大的传媒理论家和学者,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名词解释主要集中在媒介、媒体和媒介理论等方面。
1. 媒介(Media):麦克卢汉将媒介定义为“任何扩展人的某种能力或器官的事物”。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对人类感官和意识方式的改变和塑造。
媒介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如书籍、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语言、符号系统等。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信息本身,而是对人类感知、思维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2. 媒体(Media):麦克卢汉将媒体定义为“人类运用技术扩展自身的系统”。
媒体是一种社会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将信息和观念传递给大众。
媒体可以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等形式,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麦克卢汉认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会改变人们的感知和理解,重塑社会和文化的结构。
3. 媒介理论(Media Theory):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人类感知和意识的影响,以及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塑造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扩展人”的技术,它改变了人的感官和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理论主要关注媒介与人的关系、媒介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不同媒介之间的差异等问题。
4. 媒介决定论(Media Determinism):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决定论”的概念,即媒介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他认为,媒介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驱动力,媒介的发展会改变人类的感知、思维和社会结构。
媒介决定论强调媒介对人的影响,强调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重塑作用。
5. 全球村(Global Village):麦克卢汉提出了“全球村”的概念,指的是全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信息共享的地球村。
他认为,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人们能够轻松跨越地域、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媒介研究是研究媒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的跨学科领域。
媒介研究的经典文本包括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麦克卢汉的《热门》和马什尔·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信息》等。
下面是对这些经典文本的解读。
1. 《修辞学》《修辞学》是亚里士多德所著的一本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著作。
该书提出了三种说服的手段:逻辑(logos)、情感(pathos)和信任(ethos),这些手段可以被视为广告和市场营销中的基本要素。
这本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被广泛地用于广告和营销中。
例如,逻辑隐喻可以用于产品推销中,利用顾客的期望和偏见来推销产品。
另外,情感上的操作可以用于调动顾客的情感,使之更容易接受你的产品或服务。
2. 《热门》麦克卢汉的《热门》一书探讨了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提出了“热门文化”的概念。
该书中提到,“热门文化”不同于高尚文化,而是形成于大众社会背景下的大众文化。
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认为大众文化是由传媒产生的,传媒成为了塑造和定义文化的力量。
这本书对于媒介研究中的文化影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后来的文化研究中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
3. 《媒介是信息》马什尔·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信息》发表于1964年,提出了“媒介是信息”的概念。
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呼吁研究媒介,探讨媒介如何影响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马什尔·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并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是能够改变和塑造信息和文化的能量。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媒体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结上述三本经典文本对于媒体和广告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解读这些文本,可以深入了解媒体和广告在社会和个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广告和营销方法的优势和弱点,也能够理解现代传媒对文化影响的本质。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理论
李苏鸣
【期刊名称】《当代修辞学》
【年(卷),期】1987()6
【摘要】佩雷尔曼(Chaim Perelman),现任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法律哲学中心主任,著有《正义观念和辩论问题》(1963年)、《新修辞学》(1980年)等书。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New Rhetoric)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论辩理论。
他指出:"新修辞学可解释为辩论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商讨技术,旨在促进人们在思想上接受向他们提出并争取他们同意的命题;
【总页数】2页(P10-10)
【关键词】新修辞学;佩雷尔曼;形式逻辑;逻辑学
【作者】李苏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
【相关文献】
1.新修辞学的论证技术——佩雷尔曼《修辞学王国》评介 [J], 吕玉赞
2.佩雷尔曼新修辞学的论式系统 [J], 李杨;武宏志
3.新修辞学理论的基本立场——以佩雷尔曼的“普泛听众”概念为中心 [J], 雷磊
4.佩雷尔曼新修辞学法律思想价值解读 [J], 代智勇; 黄亮
5.中英民事裁决文书元话语的对比研究——佩雷尔曼新修辞学视阈下的分析 [J], 朱雷;俞理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麦克卢汉主要观点
麦克卢汉《媒介——论人的延伸》主要理论观点1、媒介即是人的延伸。
他的“媒介”已不同于一般的理解中的“媒介”——信息传递的载体(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涵盖了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和一切层面——机械电力、语言文字、娱乐游戏、科学技术和艺术世界。
麦克卢汉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
”“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
”轮子是脚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这是与器官相关联的。
另外,货币(希望和动机的)、游戏(内心生活的)与心理的整体的延伸相关联。
还有与肉体的整体延伸相关联的,例如:服装——皮肤的延伸,住宅——人体温度控制机制的延伸。
麦克卢汉特别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子媒介把人又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他认为作为人的延伸的每一种媒介,都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由此,他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划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⑴部落化时期。
即拼音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传播阶段,这时的传播是面对面的“现场式的”传播,它可以使人们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而处于一种有机整体的状态。
⑵非部落化的时期。
拼音文字的发明,打破了部落人各感官的平衡,突出了眼睛的视觉。
机械印刷术和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了感官失衡的进程。
他说:“借助口语和语言集团而实现的政治统一,在印刷术将地方口语变成地域宽广的大众媒介之间,是难以想象的。
部落这一血亲家族形式,由于印刷术的出现而爆裂,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相似训练的个体组合而成的群体。
”从而,民族国家取代城帮国家。
⑶重新部落化时期。
电子媒介使人的感知系统不再只偏重视觉,“要同时使用一切感官”,“它使人们的感官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
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传播学怪杰:麦克卢汉1人物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大佬,其理论多具有原创性和预见性,是名副其实的传播学理论家。
2阅历背景麦克卢汉于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的一个偏僻小镇,早年在曼托巴大学求学,后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
1951年,麦克卢汉第一本专著《机器新娘》出版,但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后来,《谷登堡星汉璀灿》(1962)、《理解媒介》(1964)的出版令人叹为观止,在人文学科领域引起强烈震撼。
一夜成名的麦克卢汉到处演讲,听者如云。
记者描述说:他获得了人们“以偏执狂似的不可抗拒的信仰所赋予的、罗马祭师才享有的那种魅力”。
并不只是学术界和轻信盲从的大学生对麦克卢汉趋之若鹜,在麦氏如日中天时,不少大企业的领袖人物乐于聆听麦氏的宣谕,例如通用汽车、贝尔电话公司、房地产设计公司等企业的高层们都不惜重金聘请麦氏。
3主要理论1.媒介理论(1)媒介即信息(信息论)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
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该理论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得媒介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不再被忽视。
但是,该理论也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麦克卢汉
• 剑桥大学英语研究领 域的另一位大师—— 利维斯与丹尼斯·汤姆 森合作的《文化与环 境》使麦克卢汉意识 到批评家的分析能力 既可以用来批评文学, 也可以用来批评社会 环境
• 第三位影响麦克卢汉一生 的教授是剑桥大学英语学 院的创始人曼斯菲尔德· 福 比斯,其“大量是非而是 的概括,从跨距很大的领 域寻找可以杂交的参照, 意义高度浓缩得使人笑破 肚皮的双关语”风格成为 麦克卢汉本人言谈及行文 的鲜明标志。
• 瑞士建筑师西格弗里 德· 吉迪恩《机械化 挂帅》考察了范围很 广的人造物品,以此 证明人类生活越来越 机械化
• 1950年,他开始认真 读乔伊斯的《芬尼根 的觉醒》。他说此书 让他得到媒介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一切 人工制造物都是人的 延伸等等
• 。20世纪40年代,麦克卢汉与伊尼斯的交往也是 值得一提的。伊尼斯在其1950年出版的著作《帝 国与传播》中提到:“一种基本媒介对其所在文 明的意义是难以评估的,因为评估的手段本身受 到媒介的影响。实际上,评估本身似乎是某种类 型的媒介的特征”,“媒介类型一变,评估类型 随之改变,因此一种文明理解另一种文明并不容 易”;1951年,伊尼斯出版了《传播的偏向》, 在该书中,他把媒介区分为有利于时间上延续的 和有利于空间上延续的媒介。毫无疑问,麦克卢 汉的许多思想的灵光都可以在伊尼斯的书里找到 源头!
• 另一个研究生专攻彼得· 拉 米斯1,写出了一部经典 的作品《拉米斯、方法和 对话的衰减》。该书为麦 克卢汉的《谷登堡星汉璀 璨》奠定了一个思想——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 化经历了一个重大的转移: 西方人从听觉为主转向视 觉为主,这转变的载体就 是印刷术
《传媒的四种理论》经典笔记
《传媒的四种理论》经典笔记1.麦克卢汉理论:媒体是消息传递的媒介,其核心观点是“媒体即信息”,通过传递信息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该理论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认为媒体是传播和塑造社会文化的强大力量。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2.侯世达的传媒效果理论:传媒效果理论认为,媒体内容以及其中包含的所呈现的思想、观点和信息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和塑造。
侯世达强调媒体对受众接受信息和形成观点的影响程度,他提出了“平面效应”和“倒置效应”等概念,分析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方式和效果。
3.哈拉尔德·因特文理论:哈拉尔德·因特文将媒体定义为人类传播和交流的工具,他提出了“媒体即扩展人”的观点。
他认为,媒体通过技术手段扩大了人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的范畴,成为人类文化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塑造作用,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改变人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
4.双向传播理论:双向传播理论强调,传媒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还可以通过互动与受众进行双向沟通。
双向传播理论把传媒看作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强调受众对媒体的反馈和参与的重要性。
传媒不再是单方面塑造和影响受众的工具,而是与受众之间形成互动和共创的过程。
综上所述,传媒的四种理论具有各自不同的视角和重点,分别强调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媒体内容对受众的影响效果、媒体的扩展人性质以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传媒的影响、作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5.麦克卢汉理论麦克卢汉理论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根据他的观点,“媒体即信息”,媒体通过传递信息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他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一种中立的传播工具,更是一种能够改变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
麦克卢汉关注了媒体对社会的深层次影响,他认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
(三)传播学研究的方法
1、社会研究方法三个层次: 方法论、研究方式、技术 2、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哲学思辩、历史求证、法律判别 定量分析———实地调查、控制试验、内容分析
二、传播的主要类型 传播 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 内向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国际传播) (网络传播)
2、传播者 施控——把关理论研究、潜网理论等 受控—— 制度上的各种控制:政治、经济、 受众、自律
(二)传播者概念
信息的发出者。
不仅指单个的人,还指一切从事传播的组织和机构。
(三)传播者任务、权利 任务: 搜集信息 选择信息 加工、制作信息 控制传播内容和过程 收集、处理反馈信息 权利: 采访权 报道权 批评权 保密权 安全权
1、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口头---文字---印刷---电子---互联网络
2、研究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研究人类传播的过程 (1)宏观层面: 研究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的关系 (2)微观层面 研究人类传播活动过程的自身轨迹
二、从电视对社会的影响来看研究传播的意义 (一)传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 共性 (二)传媒和政治紧密相联 1 电 “非语言”的传递方式 “电视明星” “颠覆性传媒”(托夫勒 美国未来学家)
有 高度文 化修养的人
美国社会的外部社会和文化条件 媒介的制作者和分布者
财政支持者、广告机构、市场研 究及商店信用评价机构
中等文化 素养的人
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消费者中趣味不同的受众
第三讲
传播者:角色、制度与控制
一、控制研究
二、 传播制度 三、传播控制
一、控制研究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法律思想
马尔克斯·佩雷尔曼(Maxwell Perelman)是法学家、法理学家和经济理论家,以他贡献
给新形式修辞学的法律思想而闻名。
新修辞学是他对非接触式申诉机制的总结,他将其定
义为“一种以衡量和民事决议冲突为基础的决策理论”。
它提出了一个新的法律框架,择
一制度,受游说影响小,程序快捷,判决简明,还有动态调整机制,更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新形式修辞学也包括对现行的传统接触式申诉和应诉程序的改革,比如诉讼方式、调查要求、诉讼期限和改革终审制度。
佩雷尔曼提出,传统接触式申诉程序应该被取消,如果涉
及非接触式申诉,案件将由基层法院管理,如果涉及接触式申诉,案件将由最高法院管理,从而减轻最高法院的压力,降低申诉成本。
新形式修辞学也让最高法院有机会就案件改变判决,变得更具有规则性。
它为司法机构提
供了一个更宽容的空间,以便结合其他观点和最新专家论证来加以分析,从而确保判决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新形式修辞学对现代司法法律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实现了司法的形式改革,为审判和
公平正义提供了新的参照物,同时也为司法行政机构提供了管理工具,以有效地管理案件
的办理流程,提高判决的实效性。
更重要的是,新形式修辞学探索了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
的社会中,如何更好地提高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共同福祉。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艺术研究之源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艺术研究之源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概述 (3)1. 麦克卢汉的基本观点 (4)2. 媒介理论的主要概念 (5)3. 媒介理论的发展历程 (7)三、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与艺术研究的关联 (8)1. 媒介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影响 (9)2. 艺术研究中媒介理论的运用 (10)3. 媒介理论与艺术研究的互动关系 (11)四、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艺术研究之源 (12)1. 媒介理论对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 (13)2. 媒介理论对艺术内容的解读 (14)3. 媒介理论对艺术发展的预测与指导 (16)4. 媒介理论在艺术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 (17)五、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在艺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18)1. 在绘画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 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1)3. 在音乐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2)4. 在戏剧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4)六、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25)1. 媒介理论的优势与局限性 (26)2. 媒介理论在艺术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 (28)3. 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进一步探讨与展望 (29)七、结论 (31)1.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对艺术研究的重要贡献 (32)2. 未来的艺术研究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与发展麦克卢汉媒介理论33一、内容概述提及麦克卢汉,他的名字总是与“媒介”更确切地说,是与“媒介即讯息”这一核心观点紧密相连。
麦克卢汉的理论并不仅仅局限于媒介本身,他透过对媒介的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更为宏大、更为深远的艺术领域——艺术与媒介的关系。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在无形中重塑了艺术的形态和内涵。
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
从早期的《理解媒体》到后来的《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媒介思想逐渐成熟和完善。
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如“地球村”、“媒介是人的延伸”等,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至今仍对艺术研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媒介即隐喻————从麦克卢汉到波兹曼
媒介即隐喻————从麦克卢汉到波兹曼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媒介生态学的首创者。
其著作《娱乐至死》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观点。
这样的论述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麦克卢汉最为重要的传播思想“媒介即讯息”。
相似的表述之间蕴含着怎样的联系?一、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作为加拿大的媒介研究者在1964年凭借一本名为《理解媒介》的书,一夜之间成为了“新思想新学科的巨人和跨学科的奇才”。
其提出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在现时代的一一实现为他带来了“信息社会、电子社会先知”“思想的巨人”等称号。
如今麦氏的思想已经不证自明地影响着今天的媒介研究者们。
“媒介即讯息”是麦氏理论中最具有震撼力、引用频率最高的一条。
“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人和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i][①]在人们以往的认识中,一般都认为媒介仅仅是形式,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过是信息、知识和具体内容的载体和外壳而已。
“媒介即讯息”打破了人们视“媒介”为单纯的“用于表现内容的形式”这一成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媒介对信息、知识等内容反作用,而且将这种反作用提到了极高的位置。
所以“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充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
无论铁路是在热带还是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运转,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与铁路媒介运输的货物或内容是毫无关系的。
”[ii][②]“媒介即讯息”就是要论证媒介和技术对人们的影响不只是物理上的,更是深层心理上。
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
”[iii][③]所以“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卢汉的新修辞学理论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媒介在人们的理解中只不过是传播工具,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媒介的感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与通常的理解存在着差异的。
只有正确的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的概念,才能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
本文认为,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那些延伸人类器官的所有工具、技术和活动,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媒介即是讯息包含着这样含义:一,一种媒介的产生会在社会中产生新的行为标准和方式;媒介(技术)创造了新的环境而环境又影响很大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媒介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在指导大众传媒的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讯息麦克卢汉传媒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这本书的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该书中麦克卢汉以全新的视角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观点和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
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
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认识不清,不明白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
对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首先要正确理解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是和通常的媒介的概念是有着区别和联系的。
一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对媒介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一般认为媒介就是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换个表达法就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
在这里逻辑上是成立的。
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
在这里麦克卢汉的媒介是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于,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
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
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
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
”(《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1 第291页)“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
”(同上,第301页)“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
游戏是传播媒介。
”(同上,第303页)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媒介”。
在他看来人和人类的延伸都是传播媒介。
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正是把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标准,许多工具和活动方式称为了传播媒介,这正是麦克卢汉的基本思想的独特之处。
媒介既然是指人类的延伸,那么很多东西就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媒介,在《理解媒介》一书中作者也正是列举了26种他认为是典型的传播媒介。
这其中包括住宅、数字、滑稽漫画、数字等等。
麦克卢汉正是提出了人的延伸使媒介这一定义,使媒介概念的外延得到了扩大,很多工具和活动方式都划分到媒介的范围内,而传播媒介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同上,第33页)在这里他列举了自动化媒介诞生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
媒介即是讯息的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同上,第33页)在这里,主要指除了媒介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问题,这里的“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麦克卢汉在这里列举了“自动化这一媒介”(麦克卢汉媒介的概念在上面已经提到,自动化也是媒介)、电光媒介为例。
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而具有影响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在作者第二版序言中写到:“‘媒介即是讯息’大概可以靠指出以下的事实来阐明: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的作用进程”。
在这里作者分别分析了古代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对教育的影响,这里他指出了不同的的技术环境对人们意识的影响。
同时,它又指出:“媒介即是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
这一全新的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环境。
”在这里机械时代是相对于电子时代而言的,可以这样认为,在当前的时代中媒介的内容是上一个时代的媒介,在这里使用环境一词只不过是强调更广泛的范围。
这一点在他接下来的论述中得到证明:“机器生产兴起之时,它逐渐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其内容是农业生活和工业技术原有的环境。
”人们的生活无疑是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的,当技术(或者说是媒介)发展到一定的地步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彻底的改变时,新的技术占统治地位后产生的新的环境中并不能抛弃原有时代的环境,而上个时代的环境却成了这个新环境的内容。
在这里,马克卢汉认为环境的创新不能使环境中的内容得到马上的创新,而上一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特征仍然是这个时代中媒介的主要内容,而环境又不是被动的,它具有积极的作用。
这里完全可以把环境理解为组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媒介”总和,把环境内容理解为“讯息”。
这里包含的两个意思是媒介环境促使了人类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新的媒介环境的具体内涵往往是不能脱离历史的惯性,也就是说上一个时代的环境是以一种“人为艺术的形式”出现的,成为当前时代的环境内容,如果我们说在我们的电影、电视、戏剧等等艺术形式中往往是表现历史生活为内容这样也许更好理解。
这就是说媒介是讯息,这是从历史的延续性上来讲的,是从时间的纵向上来看的。
历史上的媒介是当前媒介的内容。
第二层含义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
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任何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音频、图像等等的符号或其他的可以传输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
如“文字的的内容是言语,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等等。
如果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概念,这个观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媒介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广泛,媒介的内容必须包含着人类的精神产物,寄托着人类能够理解的特质。
而这种精神产物是能够被负载传输,它本身也就是一种媒介,最典型的就是言语和文字,印刷品是离不开文字和语言的。
而媒介的外在形式决定着媒介的内容的表达,比如,广播的语言文字和电视的语言文字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而广播、电视的语言文字和报纸的差异又是很大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媒介即是讯息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一种媒介注定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讯息也是一种媒介,反之也成立。
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主要是从媒介之间的关系上来讲的,或者理解为技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的。
这主要是从媒介(或者说是技术)之间的相互为用相互生存的横向角度来说的。
在该书中写到:“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一种媒介成为一种媒介的内容本质上指出了工具和技术之间的互相结合才能够产生应有的功能。
第三,媒介即是讯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麦克卢汉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主要是侧重媒介自身的影响和产生的社会后果,在这一点上,他完全是超越了传统的对媒介的认识,传统上对媒介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主要局限在对媒介内容和媒介使用上,而忽略媒介本身作为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突破在于:第一,它突破了人们对媒介的狭隘的认识,把媒介的概念的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大,对人类科技、社会活动和人类使用工具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它们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独特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第二,它重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调了媒介的自身的作用,把媒介的内容和媒介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
它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如何使用媒介才是至关重要的观点。
这个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性质和特点,媒介对社会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到媒介是以怎么样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的。
这种超越传统的对媒介的理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世界的认识方法。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可以在实践中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媒介自身产生的社会影响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重要的大众媒介的自身社会影响,而不是只是单纯的关注媒介的内容。
麦克卢汉认为那些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内容才是影响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观点是不全面或者说是有缺陷的,这可以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新型媒介自身的性质是改变这人类的生活,在他的语言中就是新的尺度的引进或者是新环境的创造。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在中国的今天电视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地关注改善电视的节目、改善电视的技术手段上,而是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电视的本身性质和电视的传播方式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群上产生的后果上进行考虑。
媒介即是讯息这一理论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一般人观念中大众媒介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即“传播什么、怎么传播”等问题,很少关注媒介自身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产生的影响问题,在媒介批评中也很少关注这个问题。
“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已经是非常明确地说明媒介的发展和诞生必然会使人类的生活标准改变,或是引进新的标准。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的第二个含义可以使人们对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如何处理给予启示,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地区内,这些媒介在数量和质量之间进行平衡,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