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理论

合集下载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1)“Medium is the Message” Theory analysis (“媒介即讯息”理论分析) 麦氏语:“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 恰是因为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 电影的内容是一本小说、一个剧本或一场歌 剧。手写的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是电报的 内容。
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新媒介出现时,都代 表着一种新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会介入 到人类生活中。因而这里的“讯息”,即从 技术的特征上看,甚至会显得比内容更重要。 因此,他提出了“媒介即讯息”这一观点。 即,新媒介形式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 种信息,并引起社会某种变革。从这个意义 上讲,媒介本身就代表着某种时代的信息, 媒介就是讯息,传播工具就是传播内容。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的本质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人的延伸,这些延伸对人的心理 和社会将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是强制性的。
(3) 地球村 1969年,麦克卢汉在接受美国《花花 公子》杂志的采访中,把“地球村”看成是 人类与电子媒介不断互动的结果。电子媒介 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空间距离与时间差异 不负存在。整个地球在时空范围内已缩小为 弹丸之地,整个人类结成了一个密切相互作 用,无法静居独处的紧密的小社区。媒介的 发达,已经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第八章
媒介研究理论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 of Man

关于媒介文化的语文阅读题

关于媒介文化的语文阅读题

关于媒介文化的语文阅读题

关于媒介文化的语文阅读题

蒋原伦

很多时候,人们将媒介文化和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交替使用,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群众文化。但认真讲起来,背后的思想谱系是不一样的。

如消费文化,其理论背景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一系列著述,它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同样是一种商品,供人们消费,更是指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

媒介文化的思想谱系那么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各种新的媒介方式在不断重构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即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

由于媒介文化和当下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开展相关联,因此媒介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是由相对严密的符号系统所构成的,文化越深奥、越博大精深,其符号系统也就越庞大越精细。符号系统之间还有分野,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

媒介文化那么不同,它是媒介技术的直接产物,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意味着有新的文化出现。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当今的功夫电影,影片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或可说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开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到达什么高度,甚至笨拙的大熊猫也能被点化成超级武林大腕。

经典文化、精英文化是一种规训文化,这是少数文化精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所以学习和读解经典文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媒介文化是娱乐文化,偏于感性的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它依靠自身的吸引力来攫取市场,所以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拟重。站在经典文化的立场上看,媒介文化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内涵的文化。

麦克卢汉媒介观

麦克卢汉媒介观

麦克卢汉在对传播的研究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他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来解释媒体本身,而不是用实证的方式来得出结论。在这种艺术的探索中,麦克卢汉得出了那个后来震惊世人的结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作为一位文学学者,麦克卢汉以诗人的想象力来探索语言的极限,而不是接受那些现成的教条。诗歌艺术为文化定位和感觉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麦克卢汉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特征,在他的著作中多处可以看到诗歌的影响。麦克卢汉认为在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里,人们如果不想成为文盲的话,或者在“媒介本身直接影响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意识的情况下”不成为被动的受害者的话,就必须采取艺术家的态度。“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最机智。”

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了他的《理解媒介》,在该书的第一章第一段里,他这样写道:“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中,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所有的事物都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就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吃惊。”。“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会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

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探索,就意味着放弃逻辑推理式的话语,放弃因为、所以那类的推断。麦克卢汉说:“我不解释,我探索。”当他说他探索的时候,他指的是他喜欢发现和辨识、用双关语等类似的技巧,而不是利用逻辑分析和实证测试等学院派的传统做法。他在学术上的艺术尝试,以及传统社会科学界对媒介本身研究的忽略,使麦克卢汉的理论在他毕生工作的学术圈里要遭到冷遇。

媒介理论

媒介理论

“冷媒介”则正好相反,信息具有“低清 晰度”和“高参与度”,它传达的信息含量 少而模糊,在理解时必须以更多的感官和丰 富的想象活动来填补其信息量的不足,如漫 画、电视、有声电影等。 但是,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 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二、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角度出发观察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的重要内容:
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 会环境又决定了人的行为。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 的影响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场所与社会“场所” 之间素来的紧密联系,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使
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且突出了媒介技术在社
会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媒介是 人的延伸”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 理解不同媒介各自的作用机制,他的关于“地球 村”的预言,也已经为社会的发展所证实。
2、麦克卢汉的理论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主要表现在: (1)在他的理论中,媒介技术是社会变革和发 展惟一的决定性因素,这就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 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在过度重视技术的同时,没能充分认识到 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3)其理论立足于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 技术性影响,并试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 也是非常片面的。
控制,与之相关的是传播媒介的时空偏向性,而文明
的兴起与衰落同占支配地位的传播媒介息息相关。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作者:————————————————————————————————日期:

报告题目: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课程名称: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新闻学

年级: 12级

学号: 1205010317

学生姓名:惠才贤

指导教师:聂萌

2015 年 06 月12日

浅析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理论的实质

摘要: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让我们再次翻开书本,来认真解读一下麦克卢汉“媒介及讯息”观点的实质。

关键词:媒介讯息实质

一、“媒介即讯息”的含义

“媒介即讯息”是什么意思呢?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1】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浅析马歇尔·麦克卢汉的思想“媒介即讯息”在电影中的运用——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为例

浅析马歇尔·麦克卢汉的思想“媒介即讯息”在电影中的运用——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为例

声屏世界2021/4

传媒新思维

视听广角

浅析马歇尔·麦克卢汉的思想“媒介即讯息”在电影中的运用

——

—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为例阴王瑞

摘要:媒介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对人们理解电影和分析电影有一定的帮助,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很多关于媒介的思想,文章主要从“媒介即讯息”这一理论着手,将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置于伊朗电影《小鞋子》之中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媒介即讯息”伊朗电影《小鞋子》

关于电影《小鞋子》

伊朗电影

《小鞋子》拍摄于1997年,在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国家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开始走上改革之路。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此刻的伊朗社会仍然是积贫积弱的。这部影片向观众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伊朗社会的落后与贫穷,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发展更引发了人

们对于善良的思考。

在影片中,导演将镜头对准社会底层小人物,向观众真实地反映了1997年伊朗社会中以“阿里”一家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窘迫生活。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让生活在现实重压下的一家人没办法像正常家庭一样和气的交流,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没有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在艰难地生活让人们看到了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以及独属于他们的淳朴和善良。

《小鞋子》的故事结构是典型的古典叙事。回顾影片,整个故事围绕“阿里”一家人展开,尤其注重对“阿里”兄妹俩的人物形象和内心刻画。影片开始就交代了与主要人物产生所有矛盾的对象———一双鞋匠正在修补的女款粉色小皮鞋。同时,在整个故事的建构上导演基本采用了客观的叙事风格,无论是有关“鞋子”展开的主要故事还是“鞋子”外的次要故事,几乎不掺杂主观思想,而是在客观叙述。尤其体现在导演对镜头的运用上,整部影片大量使用第三视角。比如对真实街景、环境的刻画,对人物真挚眼神的刻画,都向观众客观真实的呈现,并且起到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作用。影片的结尾采用了较为开放式的手法,通过对纸袋里新鞋子的镜头刻画和红色小鱼亲吻“阿里”脚的镜头描写,让观众产生对“阿里”妹妹拥有新鞋子,“阿里”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之启发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之启发

4 《理 解 媒介》 在 网络 新媒体 时代 里 的新体现 首先 ,网络 时代 的 “地 球村 ” 和麦 氏所提 到 的 “地球村 ”不 尽 相 同 。《理解 媒 介》 中 的地 球村 理论 建 立 在技 术 的 基础 上 ,由于技 术 的发展 ,交 通工 具的进 步大 大缩 短 了距 离 ,通讯 技 术 的进 步 又使 人跨 越空 间 ,地 球 就犹 如一个 小村 落 ,村落 里 的人 在 任何 时 间任 何 地点 都可 以方 便快 捷 的与其 他人 交 往 。然 而 ,进 入 网络 时 代 , “地 球村 ” 依 旧是建 立在 技术 的基础 之 上 ,但是 这里 的地球 村却 联 系 的 更加 紧 密 ,犹如 一 张针脚 细密 的大 网,没有 中心 点 ,站在 每 个点 上 都可 以延 伸 到任何 方 向。 其次 ,网络 新媒 体作 为媒 介本 身 的 巨大作 用 也不 容 忽视 ,如手 机 已成为人 们必 不 可少 的物 品 ,它 不仅 仅是 通 讯 工具 ,它 还 是人 们 休 闲娱乐 的工 具 ,甚 至 是 工作 工 具 ,最 常 用 的 QQ、微 信 、微 博 等 社交 软件 更是人 们 日常生 活工 作不 可 缺少 的部 分 。很 多人 每 天一 睁 眼就 是拿起 手机 刷微 博 ,看 微信 ,QQ,走路 、坐车 、上课 上 班都 不 忘玩 手机 ,这就 是 被 手 机绑架状 态 ,然 而大家 都是 心甘情 愿被 绑的 , 这就充 分说明了手机这一媒介真正改变 了人的行为和思想 。网络新媒介 方便人们 生活 的同时也带来负 面影响 ,其 日渐丰富的功能吸引 了人们 太 多注意力 ,花 费了人们太多 时间和精力 ,这绝对是不提倡 的。因此 ,我 们要正是 网络新媒介 的出现和发展 ,肯定它的巨大作用 的 同时不能过度 依赖 ,要看到 网络新媒体不 断更新迭变的趋势 ,适度用之 。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加一个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讯息”

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讯息的载体。传播学者在研究传播主要苏中也将大众传播媒介和媒介讯息区分开来。但是麦氏却对传播学领域的这种传统上的区分不以为然。他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标新立异的解释。从功能和效果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

首先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出语惊人的提出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他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省就是非语言的。”对于那些关注媒介具体被用于传播何种节目等通常意义上的媒介内容的研究,麦氏曾颇为轻蔑的写道:“我们对所有媒介的官场反映,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被使用得这样一种反映,是技术文盲的一种麻木态度,因为一种媒介的内容就像是窃贼所拿的多汁的肉片,旨在分散看门狗的注意力,媒介效力之强是因为它被赋予另一种媒介作为其内容。电影的内容是一部小说或者一部戏剧。电影形式的效果与他的节目内容无关,文字和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读者全然意识不到印刷或言语。”

此外,麦氏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理解“内容”。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什么样的内容,这种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他的内容,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的讯息。在麦氏看来,媒介带给人类社会的信息,在一个方面表现为

媒介“在人类事务中引入的规模或速率或形式(pattern)的变化。”他是一个泛媒介论者,他论著中的“媒介”一词,概念比其他传播学者使用的媒介概念宽泛得多。在他的笔下,各种技术性的工具、发明,如电灯、车轮、铁路、飞机等都是媒介。他以铁路、飞机为例论证说:“铁路并未给人类社会引入流动或交通运输或公路,但却是人类先前的功能加速,并扩大了其规模,开创了全新类型的城市和新型的工作与休闲。这一切的发生,不管铁路是在热带环境中还是在北部环境中运转都一般无异,且与铁路媒介所运货物或所含之物无关。而飞机通过加快交通运输的速率,倾向于使铁路形式基础上的城市、政治和交往解体,这也与飞机被用于干什么无关。”

麦克卢汉理论 传播学

麦克卢汉理论  传播学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是讯息指的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的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人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并指出,任何媒介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总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

麦克卢汉的这种观点使人们研究媒介的思维方式由平面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从微观思维进入到宏观思维,由单一片面思维进入到全面思维。这种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有助于人们能更科学地寻找个体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而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带给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并不在于媒介传递的内容本身,“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无论铁路是在热带还是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运转,都发生了

马歇尔·麦克卢汉

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与铁路媒介所运输的货物或内容是毫无关系的”,“媒介的内容或用途是五花八门的,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态也是不能为力的。”相反,他认为能对个体和社会发挥塑造和控制作用的在于媒介自身。例如他通过分析精神病学家J.C.加罗瑟斯的《非洲人的精神健康与病变》一书,指出“从西方输入的技术力量如何在偏远的丛林、草原和沙漠中起作用”,“文字环境把加纳土著拽出集体的部落社会,使他搁浅在个体孤立的沙滩上。”循着这种思路,麦克卢汉就要求媒介研究不仅要考虑其传递的内容,还要考虑媒介自身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第十章 媒介理论

第十章  媒介理论

它开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传播媒介与经济 的进程、媒介技术的性质与权利结构的特征、媒介的 形式特性与社会的文化特征等,使经济史研究、文化 研究与新兴的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范畴都得到了拓展。 2、英尼斯的观点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对互联网的认识的启示
他的观点不仅启示我们注意新老媒介间的平衡发 展,其指导意义已远远超越仅仅涉及时空偏向的概念 的范畴,向人们展示了注意协调发挥人际传播手段与 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的重要内容:
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 会环境又决定了人的行为。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 的影响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场所与社会“场所” 之间素来的紧密联系,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使
得由社会情景决定的社会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梅罗维兹媒介理论的渊源
1、梅罗维茨接受了英尼斯和麦克卢汉将传 播媒介看成社会变化重要原因的观点,认为他 们的理论提供了分析社会变化的一种角度,其 中包括:
4、威廉斯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 价?
一、大众传媒研究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整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看待传媒文化
人们的文化水准与兴趣并非固定不变的,也不只
是单一层面的。人们的兴趣分已知兴趣和潜在兴趣, 由于西方社会现实的限制,人们的潜在兴趣无法得到 充分发挥。 2、传媒文化与社会制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从“媒介即信息”到“媒介即文学”

从“媒介即信息”到“媒介即文学”

4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期

文学创造的具体过程一直被理论界认为“不可说”或“说不清”。“不可说”是指不可从理性角度进行思考和描述。这一思想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柏拉图。他的“灵感”说即认为诗人创作是进入迷狂状态之后的代神立言,因此不是一个理性活动。理性的创作活动被他称为“摹仿”,比不依赖理性的“灵感”的艺术多了“三大罪状”,因此这样的诗人是要被驱逐出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外。自他以后,强调艺术创作中的非理性乃至神秘意味成为解释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角度。“说不清”是当下对文学创作的流行解释: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作为铺垫准备,文学创作自然水到渠成。看起来似乎符合某种哲学逻辑,然而问题是:从生活到创作之间是如何完成呢?生活实践丰富与创作这两种活动之间是如何跨越的?这些问题

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因此是一个“说不清”的解释。虽然“不可说”和“说不清”都有自己的问题,但长期以来一直被不同理论所采纳,具有极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两种对文学创造具体过程的解释都是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来解释文学创造活动,忽视了创作主体之外的文化传统、创作环境、时代风尚、媒介技术、读者期待等要素。这些因素虽然并不能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但在文学创作中也不可忽视。因为他们是作家文学活动的基础。而如果将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性活动,上述因素就更为重要了。

本文基于对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的美学阐释,将从媒介的角度思考文学创作的奥秘,初步提出“媒介即文学”的观点。我们首先从完整性概念分析基于创作主体感知的文学创作过程。

内容提要:主流写作理论致力于构建一个幻想的整体性,将媒介当成创作的工具。“媒介即信息”发现了媒介的审美性,破除了感知活动中感知能力与外在对象的二元对立,赋予文学感知以新的形态,进而启发我们重新确立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在这一新关系下,对媒介生态的考察将成为文学创作的第一要务,文学也将担负起更多的文化责任。关键词:媒介审美 媒介即信息 媒介生态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之南宫帮珍创作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 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 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可是它其实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 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自己才是真正的讯息, 也就是说, 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布或其他社会活动, 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布内容, 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布工具的性质, 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布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区分分歧社会形态的标识表记标帜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 因为媒介是人缔造的, 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 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 所有制关系如何, 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 接受者无须带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 它自己就是"热的", 如照片、广播、片子等.需要受众介入其中的水平低

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沛, 需要受众予以弥补、联想, 受众介入其中的水平高, 如漫画、电视、德律风等. 2、评价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Fra Baidu bibliotek及其冲击
(一)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 1.传播过程度双向性增强。 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 3.媒介资源的丰富化。 4.信息传播全球化 (二)防治幼稚的“电子乌托邦”思想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播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播
特点: 1 .地位稳固。 2 .大众传媒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 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 3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 控制者和使用者。 4.专业性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一)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 传媒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广告收益、信息产品的销售收益。 (二)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 通过言论活动、报道活动体现。 (三)公共性与公益性 从信息角度看,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包括收 集信息、制作讯息、发送讯息三个。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 (4)、信息自身的因素 (5)、组织的自身因素 (6)、受众因素 (7)、技术因素 (8)、传播者个人因素
世界观、价值观;个人的个性特征; 个人的传播
第三节 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
1.媒介的传播手段 2.媒介的时效性 3.媒介的持久性 4.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一、印刷媒介
1.书籍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一)“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 “电视人” “容器人” “媒介依存症”【P152】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媒介到底传递了什么讯息?

读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一文有感

l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一书,其中最富影响力章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这一论断在引起学界强烈兴趣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主流传播学界和文化学派的批判。当世界进入2O世纪后半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以及数字化生存的日益可能,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麦克卢汉,力图从麦克卢汉痴人说梦般的表达中寻找能解释这个时代媒介影响力的答案。和着这股热潮,我翻开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一文,力图从字里行间来感受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

传播学研究应关注什么

在西方传播学界一贯推崇的内容和效果研究声中,麦克卢汉独辟蹊径,选择了媒介本身,甚至是媒介的技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表达了对以往研究路径的批判,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西方视为传播学的先驱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以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并认为“过去人们对媒介的心理和社会后果意识不到”,因此,在《媒介即讯息》一文中,麦克卢汉开篇宗义:“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务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务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感到有些吃惊。”传统的传播学研究认为媒介不过是信息传送的介质,至多能与传播的其他几个要素相提并论。麦克卢汉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传播学的内部,并未仅仅将媒介视为传播学的五个要素之一,他的视野转向了媒介的属性特征——媒介,作为工具,一种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传送讯息的装置,因此也就转向了考察生产工具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媒介即讯息

媒介即讯息就是:任何媒介及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1】换个说法就是在传播中最本质的事情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自身。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媒介可能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但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中则提出媒介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也具有传播价值。也就是说媒介真正传播的不是具体的内容,而是其本身的特性。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可以去设想一下人们用来表达男女之情的那些方式,从口头语言到书信传达,再到电话,最后到电子邮件……尽管我们说的还是那句“我爱你”,但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已经一点点消失殆尽。显然,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不断变化了的媒介或信息载体,这大概也是现代法国人坚持要用鹅毛笔去写情书的原因。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有着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人们的生活无疑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当技术或者说是媒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彻底的改变时,新的技术占统治地位后产生的新的环境中并不能抛弃原有时代的环境,而上个时代的环境却成了这个新环境的内容。在这里,麦克卢汉认为环境的创新不能使环境中的内容得到马上的创新,而上一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特征仍然是这个时代中媒介的主要内容,而环境又不是被动的,它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就是说上一个时代的环境是以一种“人为艺术的形式”出现的,成为当前时代的环境内容,如果我们说在我们的电影、电视、戏剧等等艺术形式中往往是表现历史生活为内容,这样也许更好理解。第二层含义是: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3】这个含义很好理解。任何一种媒介的内容必然包含着文字,符号或者是其他一些可以传输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一种媒介。比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

0903广告学吴佳蕾学号:220904025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西方传播学巨匠,他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震惊了西方乃至世界,这位加拿大学者称为了传播学史上的最重要的先知和圣人。他在书中强调“媒介即是信息”,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一概念在当时社会坏境下无疑是非常新奇的,实际上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些问题时,人们觉得他所著的不像学术论文,更像科幻小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作为一种形式出现后,它不是静态的、空洞的、消极的,而是通过对信息。知识。内容的反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它甚至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媒介这种形式本身要比它所传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在当代社会,媒介已经如同长在人们身上的血肉一样不可分割。网络、电视、电影、手机、电话、音乐、报纸、周刊、消费品等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媒介大片覆盖了我们的生活,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覆盖面之广,它和政治、经济、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中,不正是一一验证了麦克卢汉的语言吗?当一个人陷在媒介纠葛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们疑惑,恐惧着自己的不能掌控。光纤、数字化、无线电……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虚拟的时空,真实

已不再受到限制,虚拟社会的生存游戏将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存在。大众媒介的普及无疑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大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媒介成为了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麦克卢汉的这一预言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人对媒介的控制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