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选修4历史教案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关于课程标准1、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三维目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 1、内容:2、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关于备课1、总体把握: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

秦始皇为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2、学情:A、已有知识储备(表一):B、生活中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耳熟能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古代国家的兴亡
本单元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国家的兴亡原因和过程;
- 掌握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兴亡历程;
- 能够分析古代国家兴衰因素。

教学内容
1. 古代国家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国家兴亡概述
- 古代国家兴亡的一般原因
- 不同时期的兴亡原因比较分析
2. 秦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秦朝的崛起
-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原因
- 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汉朝的建立
-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原因
-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4. 唐朝的兴亡及原因分析
- 唐朝的建立与兴盛
- 唐朝的衰落及原因
- 唐朝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贡献
教学方法
- 复述课堂内容并加以总结
- 分组讨论和小组报告
- PowerPoint演示
- 视频资源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
- 课堂讨论的质量与积极性
- 小组报告的准备和表达能力-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
- 期末考试的成绩
教学资源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教材
- PowerPoint课件
- 相关视频资源
教学进度安排
- 第一课时:古代国家的兴亡概述
- 第二课时:秦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三课时:汉朝的兴亡及影响
- 第四课时:唐朝的兴亡及影响
教学反思和改进
- 加强教学资源的准备,提供更多案例和实证材料
-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案内容请参考教材和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2)成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4.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掌握秦朝的建立、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秦始皇的生平事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3.学会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和条件,理解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1.秦始皇统一中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习题:
1.列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三个重要条件。
4.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树立追求真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和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3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3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乔治·华盛顿的历史地位及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3.2《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乔治·华盛顿生平的主要经历,了解他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学习华盛顿在美国宪法制定和首任总统期间的政绩,理解其政治理念和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分析华盛顿的领导品质和治国理念,探讨其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独特地位。
(3)作为首任总统,华盛顿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哪些基础?
2.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
2.教学目的:巩固学生对乔治·华盛顿的认识,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教学方法:教师批改学生练习,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2.难点:华盛顿领导品质的分析及其对美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乔治·华盛顿的雕像、名言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乔治·华盛顿的生平事迹,总结其政治理念。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华盛顿领导品质的特点及其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乔治·华盛顿的生平、政治理念及地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
3.提醒学生,历史评价应客观、公正,要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秦始皇及其时代的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秦始皇千秋功过的评价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3.采用史料教学,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关于秦始皇的政策措施及千秋功过的史料。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4.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秦始皇,避免片面和极端的评价。同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历史人物的多样性。
5.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秦始皇的政策措施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制等。
3.秦始皇的政策措施及其千秋功过的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教学难点
1.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秦始皇的千秋功过。
2.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涵盖秦始皇的历史事迹、政治制度、千秋功过等方面。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政治制度、千秋功过等方面。
2.强调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参考教案1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课程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葛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定《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

理解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价值观:康熙帝归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思维拓展:1.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时代性的代表人物。

秦始皇可以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唐太宗可以说是其奠基者、开拓者,康熙帝可以说是其捍卫者。

2.我们需要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3.结合客观物质生活生产条件来把握社会变革的特点,把握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同时要注意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采用中外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4.“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恰恰也是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世界历史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时期。

因此人们又把“康乾盛世”比喻为落日余辉。

如果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处于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康熙,相信我们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有关康熙帝的影视作品图片。

一、“少年天子”康熙五岁开始读书,八岁登极,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成诵。

十七八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咳血,但仍不肯休息。

在为时八年“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期间,战局迅变,军报频至,京师军民,惶惑不安,翰林院奏请隔日进讲,康熙帝不听,曰:“仍每日进讲,以慰联倦倦向学之意!”他三十一岁首次南巡,舟停南京长江燕子矾,夜至三更,仍不废读。

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叛乱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来自“三藩”的割据势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单元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总结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3.教师强调康熙帝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康熙帝的作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深入浅出:本节课针对康熙帝的生平和事迹,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紧密有序:本节课通过分组研究、小组展示等形式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分析史料,掌握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如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等,并能够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历史观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全面深刻: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合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紧凑合理,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系统地介绍了康熙帝的生平和主要政绩,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和功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课标要求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 历史功过。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 中的历史作用。 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目标导航
1.明确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了解秦始皇兼并战争的经过及结果。 2.了解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史实,分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基本特征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 3.结合秦始皇的历史活动,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始皇二十八年《琅琊石刻》
史料二 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呈郭老(指郭沫若)》 ①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 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 厚返文王。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讲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①是说其勤于 政务,②是重农抑商,③是指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④是说其在交通方 面的成就,建设全国水陆交通网。 (2)史料二中,毛泽东肯定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反对片面批 判秦始皇。由①中的信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知, 毛泽东对“焚书坑儒”事件主张辩证看待。
1234
解析 答案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3)大兴土木 修建阿房宫、骊山墓,加上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导致民怨沸腾。 2.评价 (1)功: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 中央集权 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 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实行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教案标题: 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革命运动,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

2. 探究这些革命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背景、起因、过程及结果。

2. 五四运动:运动的动因、目标、领导人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背景、原因、筹备工作、早期活动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短文段落引起学生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重要的革命运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学活动1:辛亥革命1. 学生阅读教科书或相关材料,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问题,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

2. 教师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强调其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

3. 小组讨论辛亥革命的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例如填空、选择题或简答题,以检查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教学活动2:五四运动1. 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动因和目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学生小组合作,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以及运动的影响。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海报、演讲或展示形式分享他们的发现。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评价五四运动对现代中国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 学生独立或小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背景和原因。

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或在线研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活动。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4. 学生完成一份书面报告或辩论性文章,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重要性。

综合活动:学生完成一份小组项目,研究某个特定的革命运动,包括背景、动因、影响等。

他们需要写一份研究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三、教学用具幻灯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法:学生齐读单元序言的内容,感知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人物,初步寻找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为三个部分:我眼中的秦始皇、历史上的秦始皇、现在如何评价秦始皇)活动一:我眼中的秦始皇谈谈我眼中的秦始皇?此部分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从读过的历史书籍或学过的课文甚至是看过的影视剧中谈谈自己了解或认识的秦始皇)……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适当总结,以激励学生,教师再以问题自然过渡: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统一后秦始皇又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巩固统一?活动二:历史上的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学生自主学习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1、背景(原因)五个方面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长期频繁的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④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⑤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2、经过:方法:结合动态地图演示韩、赵、魏、楚、燕、齐——(巧记:“喊赵薇去演戏”)3、历史意义:(采用填空的形式)①政治: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②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③人民、民族: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民族融合。

教师:同学们,秦统一六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连李白赞叹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重任建立了秦朝,面对辽阔的地域,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呢?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将学生分4组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交通探讨教师设计的表格)注: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强调政治方面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含义,核心所涉及的具体的政治制度,有何意义,回顾必修一所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些措施的理解。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2. 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活动。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包括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北伐战争等。

2. 世界历史概览: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历史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

2. 介绍教材:向学生介绍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深入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4. 提问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让学生进行总结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和研究,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历史项目。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的记录等。

3. 考试评估:设计适当的考试题目,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历史选修4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学生参考书和其他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选修4课程的重要性和研究内容;- 掌握历史选修4课程中的关键知识和概念;-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研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中国领导的革命等;- 分析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探讨事件和人物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影响。

2. 模块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研究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欧洲一体化等;- 分析这些时期和事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演变;-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时期和事件中的角色与立场。

3. 模块三:历史与社会- 探讨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塑造;- 分析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教训;- 研究不同社会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交流和合作;- 问题解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思辨能力;- 课堂演讲:让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增强表达和展示能力。

四、教学评价- 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知识掌握评价:考察学生对历史选修4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析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科书:《高中历史选修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图书资料:相关历史书籍和资料;- 外部资源:互联网、博物馆等。

以上是《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XwK8TvBqZQ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XwK8TvBqZQ地位和影响:——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历史学问的过去性特点,使得许多高一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开掘历史学科学问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高一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忱。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1一、教学目标1、把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使学生熟悉到鸦片战斗是中国患病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重难点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是重点。

2、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一些专出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利用“洋火”等日常词汇,引起学生的留意。

分析中国社会如何翻开国门引入西方科技。

鸦片战斗的缘由:直接缘由: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根本缘由:英国企图翻开中国市场,倾销产品,掠夺原料,把中国沦为其殖民地鸦片战斗过程:1、1840、6-1841、1(定海、大沽、广东战事;所谓《穿鼻草约》;英军强占香港岛)2、1841、1-1841、5(广东战事;《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3、1841、8-1842、8(厦门、浙东、长江战事)战斗失败缘由:1、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

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冲突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峻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状况下,御外必定受到很大限制。

2、统治集团昏庸。

“时代召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

”鸦片战斗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洁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导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应变低效。

两年的战斗过程中,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各地重复上演。

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所致,也是清政府的详细表现。

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英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南京条约的内容:1.宣布完毕战斗。

两国关系由战斗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让学生了解选修四中涵盖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如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历史发展脉络。

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如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技能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阐述历史事件和人物。

强化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能够利用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进行初步的历史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包括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等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想内涵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和影响,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历史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趣故事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看法,激发课堂讨论。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讲授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历史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

结合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穿插讲解重要历史概念,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帮助学生把握核心概念。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1: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案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师:今天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他,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投影所示的图片是我在英国的学生帮我拍摄的,它位于英国议会大厦的前面。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雕像为什么会被竖在这里?他对英国有着怎样的影响?停顿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之一,有人说他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有人说他的罪行可以下地狱。

如英国历史学家休谟所说的“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说得更坏”了。

如果说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会对他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我们可以理解,但是连同一个史家对他也可以有完全不一样的评价,如艾诗立。

师:读,语速慢。

师:对于一个如此有争议的人,写他、评论他的著作也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以他为对象的著作、传记有4000余本。

在如此众多的著作、传记中,有一本被史学界公认为比较有权威、可信度较高,那就是查尔斯弗思先生所写的《克伦威尔传》。

师:这是这本传记的目录摘编。

请大家依据目录内容,结合教材知识,你认为克伦威尔的人生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生: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幻灯片上显示不同的章节颜色,板书上标示4个时间点,三个不同的身份,注意板书的位置安排。

)师:从教材对克伦威尔早年生活的叙述中,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年轻人?生:师:我觉得他是一个目标坚定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前进的年轻人(副板书:坚定、努力)。

比如,他想去当治安法官,为了能当治安官他可以抛弃先前那种游荡的生活而去伦敦学习法律,并在读书的时候结交政治家、商人和金融家,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干和家产,当然这个家产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她的妻子,不到30岁他就当选为议员。

师:以克伦威尔这种坚定、努力的个性,面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为议员的克伦威尔会做些什么?生:代表议员与国王查理一世的斗争。

师:议员克伦威尔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与查理一世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引发激烈的冲突,并最终导致了英国内战的爆发。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教案(1-4单元)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教案(1-4单元)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选修四)Putonggaozhonglishixinkechengjiaoan·丛书主编:李积龙二0一八年四月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教学目标】识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条件和经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措施和影响理解:秦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运用:综合掌握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对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难点:专制集权的措施及作用【教学过程】导课: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迷,比如说他长什么样?因为古代并没有留下秦始皇的画像,我们所见到的这幅画像是1959年当代画家画的,那么秦始皇长什么样呢?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秦王为人,蜂凖、长目、鸷鸟音、豺声。

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 蜂凖就是高高的鼻梁,长目就是大眼睛,鸷鸟音就是昂首挺胸,豺声就是声音洪亮,是一个很有男子气的美男子。

也有另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塌鼻梁、长目可能写错了应该是马目—眼睛突出、鸡胸、有支气管炎发出的沙哑之声、那就是一个丑陋的病夫的形象。

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迷。

除此之外,好多同学都知道他的爸爸是谁,也是一个谜。

秦始皇姓赢名政,是公元前359年正月在赵国出生的,因为是正月出生,故名政。

从秦国国君的世系看,他的父亲是当时赵国的人质,具有王孙和囚徒的双重性身份,这也使得秦始皇后来的性格中既有自傲的一面也有自卑的一面,他的母亲是赵姬,是一个有名的美女,而赵姬曾经是吕不韦的妾,所以有人就怀疑这个嬴政的父亲到底是谁呢?但是我们要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肯定不是看他的出身,也不是看他的长相,那么请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主要看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很明显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中去,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即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不足的一面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1: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治世”和“盛世”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
1.“治世”和“盛世”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让大多数农民(自耕农)保有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 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安定、矛盾 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明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治世”或“盛世”。
一、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 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戏院的演说》1903年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
方法:以前是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 和国
理念论、理想国、 思想
哲学王、强调法治
批判理念论,逻辑学、 法治优于人治、“中庸 “仁”“礼”、中庸之道 之道”
建立阿卡德米学园, 建立吕克昂学园,教学 兴办私学,收徒讲学,提
教育 非常重视自然科学 方法别具一格,形成 出“有教无类”“因材施
知识
“逍遥学派”
教”的教育思想
著作 《理想国》 《形而上学》《物理学》
民生主 义
平均地权 ≠平分土 地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 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 政治的发
分配问题

二、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 反映了 推动了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二 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拄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

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材料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回答:(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对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更与他所鼓吹的开明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2)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通过了解孔子,进而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中华文化;孔子学说不仅在中国影响深渊,而且泽被周边,远播世界;传达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友好合作、平等交往的愿望等角度,加以诠释或联想。

(3)联系孔子所倡导“仁”的观念、“中恕”之道、重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结合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说明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需要道德约束和教育等。

◎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①哲学:A.继承并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⑤教育: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⑥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2.评价亚里士多德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其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3.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唐太宗(一)评价1.功:执政思想强调存百姓,执政用人唯贤,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慎法文治,崇儒尊孔,对边疆安抚怀柔,对外政策友好开明,形成“贞观之治”局面,为封建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过: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滋生。

3.总评: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关于太宗治国之道,《贞观纪要》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在统治过程中,能够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励精图治,因而形成“贞观之治”局面。

1.贞观盛世的表现:①隋统一全国,隋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②唐初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励精图治,重用人才;③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重视农业生产;④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⑤正确处理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友好交往政策;⑥广大农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精神财富。

2.具体措施:(贞观盛世出现的原因)(1)政治方面:①选贤与能——唐太宗在人才的甄选上注重惟贤与才是用,既往不咎。

(书例:魏征);②虚怀纳谏——唐太宗认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

(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制定《唐律》——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措施:立法精简,执行慎重(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影响: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实行积极开明政策——民族团结发展(6)对外关系:开放的政策【例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参考答案】⑴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华盛顿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建国初:A.拒绝接受王位。

B.主持制宪: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C.担任美国总统:(1)第一届任期内:政治上: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上: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2)第二届任期内:①对外: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

②对内:推进西进运动。

③引退: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3.评价华盛顿:①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②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③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④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1.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资本主义势力主要原因: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

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2.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性质:①革命性:反法同盟(前期);②争霸性:英俄(后期);③侵略性:埃、西(后期)作用:积极作用: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

极作用: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3.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1)1804年,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2)改造法国的政策(见书本补充完整):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权利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法制:发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