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共58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年)课件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年)课件
目前已经上市的PCSK9抑制剂包括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它们在临床试验中 表现出良好的降脂效果,并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PCSK9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和混合型血脂异常的患者。
新型降脂药物
随着对血脂代谢机制的深入了解,一 些新型降脂药物正在研发中,如抑制 脂肪酶的药物和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 体的药物等。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降脂药物,如他 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降 低血脂水平。
非药物治疗
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 、控制体重等,有助于降 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 疾病。
联合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药 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 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背景、 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
力量训练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 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 助于减少体脂含量,降低血脂 。
运动频率和时长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 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力量训练 每周2-3次。
生活方式改变
总结词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血脂异常,通 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血 脂状况。
谢谢
THANKS
然而,这些新型降脂药物还需要进一 步的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新型降脂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 制降低血脂水平,具有更广泛的适用 范围和更高的降脂效果,为高脂血症 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 最新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基 因表达或利用特定细胞来调节血脂水平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进展(2018年)

高脂血症药物治疗进展(2018年)
9
高脂血症分类
从临床上分: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10
从病因上分: 原发性血脂代谢紊乱: 遗传缺陷 (家族性脂代谢紊乱)。
继发性血脂代谢紊乱: 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肥
46
结语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人群冠心病的重 要原因。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血脂水平的基础方法。 药物治疗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
措施。 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应根据病人的危险药品品种
洛伐他汀 (10-80mg/日)
辛伐他汀 (5-40mg/日)
16
阿托伐他汀 (10-80mg/日)
普伐他汀 (10-40mg/日)
17
氟伐他汀 (10-40mg/日)
西立伐他汀(拜斯亭) 已撤市
18
二、苯氧芳酸类(贝特类)
药理作用:
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 诱导脂蛋白脂酶表达,促进VLDL、乳糜微粒等富 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颗粒中甘油三酯成分的水解。
因此,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 开发是目前全球药物研究热点之一。
3
主要内容
高脂血症概述 高脂血症临床用药分类 高脂血症治疗药物风险及防范
4
高脂血症概述
血脂: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
甘油三酯 中性脂肪
胆固醇
临床上一般只 测定此两项
血脂
类脂
磷脂 糖脂 固醇 类固醇
5
血浆脂蛋白:由蛋白质(载脂蛋白)和甘油三
34
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改变(减轻体重,体力活动,戒烟,限 制饮酒)。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进展.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进展.

陈皮、丹参) 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 30 例, 每日服 2 次, 8 周为 1 疗程, 结果显效 18 例, 有效 10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3. 3% 。余氏[25] 等运用通脉合剂( 黄芪、川芎、水蛭、荷叶、决 明子) 治疗 72 例患者, 服药 2 个月, 显效 25 例, 有效 38 例, 无 效 9 例, 总有效率 87. 5% 。曹氏[26] 等用粘脂通冲剂( 大黄、泽 泻、水蛭、黄芪) , 每次 1 包, 日 3 次, 30 天为 1 疗程, 2 个疗程 后评定疗效, 治疗组 87 例, 显效 57 例, 有效 25 例, 总有效率 94. 25% ; 对照组共 50 例, 显效 30 例, 有效 4 例, 总有效率 74%,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 0. 01)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任氏 [1 ] 将高脂血症患者 22 例, 依据临床所见分为阴虚 型, 用当归、麦冬、北沙参、葛根、生山楂、丹参、枸杞子、首乌 治疗, 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杜仲、甘草; 肝阴虚加菊花、 青葙子、白芍、川楝子; 胃阴虚加石斛、玉竹、芦根。火旺型用 黄连、黄芩、黄柏、知母、丹皮、生山楂、生地、甘草治之, 胃火 旺加生石膏、玉竹; 肝火旺加天麻、钩藤、夏枯草、牛膝、首 乌。气虚型用生黄芪、当归、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山楂、葛 根、丹参、茯苓、甘草治之。阳虚型用附片、肉桂、山药、山萸 肉、熟地、生山楂、葛根、炙黄芪、炙甘草治之, 肾阳虚加仙灵 脾、阳起石、杜仲、桑寄生、泽泻; 脾阳虚去山萸肉、熟地、肉 桂, 加赤石脂、干姜、白术、莲米、芡实、建曲。血瘀型用当归、 川芎、丹参、葛根、生山楂、赤芍、丹皮、水蛭、红花。湿阻型用 苡仁、茯苓、滑石、车前子、泽泻、生山楂、丹参、葛根治之, 共 分 6 型。均服中药治疗, 30 天为 1 个疗程。结果发现治疗后 症状消除, 复查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在正常范围, 临床治愈 15 例, 占 70% 。治疗后症状改善, 胆固醇、甘油三酯比治疗前 下降者为有效, 共 7 例, 占 30% 。对临床治愈的 15 例病人随 访 1 年以上, 未见 1 例复发。赵氏等[2] 运用祛痰除湿法, 药用 陈皮、半夏、枳壳、竹茹等; 清热利湿法, 药用银花、连翘、决明 子、泽泻等; 清肝泻火法, 药用龙胆草、钩藤、葛根、决明子等; 滋阴补肾法, 药用何首乌、杜仲、山茱萸、枸杞等; 加大黄、川 芎治疗高脂血症 65 例。1 个月为 1 疗程, 2 个疗程后显效 26 例, 好转 32 例, 疗效不明显 7 例, 总有效率 90% 。李氏[3] 辨证 分 4 型, 痰浊 ( 湿) 内蕴型 20 例, 胃苓汤化裁; 气滞血瘀型 6 例, 血府逐瘀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 10 例, 用左归饮加减; 脾肾 阳虚型 16 例, 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每日煎服 2 剂, 1 个月为 1 疗程。52 例患者中 38 例甘油三脂偏高, 服用 1 个疗程后 19 例显效, 14 例有效, 5 例无效。24 例胆固醇高的患者中, 8 例 显效, 11 例有效, 5 例无效。陈氏[4 ] 将 83 例患者随机分为补 肾组, 用地黄、何首乌、枸杞、肉苁蓉等制成糖衣片, 每片含生 药 1g , 每日 15 片; 化痰组, 用陈皮、半夏、茯苓等药制成水泛

血脂治疗及其进展-79页精选文档

血脂治疗及其进展-79页精选文档

中国冠心病死亡人数估计
30% 26% 32%
Moran, BMC Public Health 2019;8:394
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学说
• 1841年 Vogel证实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胆固醇。
• 1907年 俄国病理学家Antischkow首次提出: 胆固 醇与AS直接相关。
“There is no atherosclerosis without
3.374.14
130159
1.762.26
150199
升高 ≥6.19 ≥240 ≥4.14 ≥160 ≥1.55 ≥60 ≥2.26 ≥200
降低
<1.04 <40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评估
一是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疾病的危 险总和, 即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 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
无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3
高血压或其他 危险因素数3
TC 200-239mg/dl LDL-C 130-159mg/dl
低危
低危
TC240mg/dl LDL-C 160mg/dl
低危
中危
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 1
中危
高危
冠心病及其等危 症*
高危
高危**
*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血管事件10年 风险>20%为冠心病等危症
•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MRFIT) (n=361,662)
50
40
30
20
10
0 150
200
250
300
血清胆固醇 (mg/dl)
总胆固醇水平减少1% 冠心病危险性减少2%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完整版本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完整版本
来;
从十几岁开始
从30岁开始 从40岁开始
2.血液内含有过多的脂肪 和胆固醇,它们开始在血
管内壁积聚起来;
5-6血脂肪沉积物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其中成 分多数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硬化斑块凸出,使管腔变狭窄,血流 不通畅,心绞痛就会发生。这种病变可以是稳定的;或者进展为脆弱 或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很可能完全阻塞血管,中 断血流,终止对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给,导致急性冠脉事件(如急性 心肌梗死或脑梗塞)的发生。
胆固醇
构成生物膜 制造激素的原料 制造维生素D的原料
甘油三酯 产生和储备能量
二 影响血脂的因素(一)
年龄:胆固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中年时期胆固醇水平最高,
以后又稍有下降。
性别:50岁以前,女性胆固醇较低。50岁以后,女性胆固醇与男
性一样,甚至比男性还略高。
饮食:过多食用脂肪,特别是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会使血胆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 (2018)
认识血脂 影响血脂的因素 高脂血症的定义 血脂异常的危害 血脂异常的治疗
一 什么是血脂
血脂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游离脂肪酸 (TC) (TG)
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少量其他胆固醇
血脂的生理功能
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 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四 血脂异常的危害
动脉 心脏 脑 皮肤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1.健康的动脉血管内壁平滑,管腔不狭 窄,血液顺畅通过,将所需营养及氧气 输送至身体各部,以满足新陈代谢和其
它生命活动的需要;
3.4血液内含有过多的脂肪和胆固 醇,它们开始在血管内壁积聚起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
然而,目前基因治疗和新型疗法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仍 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伦理问题等。因此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推动这些方法在实际临床中 的应用。
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
05
研究与案例分析
临床研究现状与成果
药物治疗
近年来,新型降脂药物如PCSK9 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 素9(PCSK9)抑制剂等在临床 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降脂效果, 为高脂血症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详细描述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显著降低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贝特类药物
总结词
贝特类药物主要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促进脂质的代谢和排泄。
案例二
一位45岁女性患者,因家族遗传性高 脂血症接受PCSK9抑制剂治疗,经过 半年治疗,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失败案例教训与反思
案例一
一位68岁男性患者,虽然长期坚持药 物治疗,但由于未能有效控制饮食和 增加运动,血脂水平一直未能降至理 想范围。
案例二
一位48岁女性患者,在使用PCSK9抑 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肌肉疼痛等不良 反应,被迫停止治疗。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调整、增加 运动等在临床研究中被证实可以 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尤其对于轻 度高脂血症患者,非药物治疗是
首选。
联合治疗
多项研究显示,联合使用不同作 用机制的降脂药物可以更有效地 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一位52岁男性患者,经过一年的生活 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成功将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至正常 范围,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2018)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2018)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 (2018)
认识血脂 影响血脂的因素 高脂血症的定义 血脂异常的危害 血脂异常的治疗
一 什么是血脂
血脂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磷脂 游离脂肪酸 (TC) (TG)
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少量其他胆固醇
血脂的生理功能
三 高脂血症的定义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n 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 n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总胆固醇和/或
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n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
症在内的各种血脂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继发性或原发性高脂血症
n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 异常。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 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等。某些药物如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间歇性跛行
颈动脉狭窄
脑动脉病变
皮肤病变
血脂异常的检出
n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空 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 测定
n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 应每半年至少测定一次血脂
n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 应在入院时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胆固醇
构成生物膜 制造激素的原料 制造维生素D的原料
甘油三酯 产生和储备能量
二 影响血脂的因素(一)
年龄:胆固醇一般随Leabharlann 龄增加而升高,中年时期胆固醇水平最高,
以后又稍有下降。
性别:50岁以前,女性胆固醇较低。50岁以后,女性胆固醇与男
性一样,甚至比男性还略高。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2018年)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2018年)

与他汀合用:
胆固醇吸 收抑制剂
LDL-C明显
N/A
HDL-C 明显
(依折麦布)
TG明显
耐受性良好 肝脏转氨酶升高 肌病
肌病(吉非罗齐)
不良反应有: 颜面潮红、高血 糖、高尿酸、上 消化道不适 不良反应有: 胃肠不适,便秘
良好
他汀类(statins)
显著降低LDL-C、TC和apoB 降低TG水平、轻度升高HDL-C 降脂以外的益处:抑制血管炎症,降低 C 反应蛋白(CRP) ,防治
烟酸
胆酸 螯合剂
可能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主要冠 脉事件(临床试验包括HHS、VA-HIT、BIP、DAIS、 FIELD等证实)
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并可能减少总死亡率 (临床试验包括CDP、CLAS、FATS、HATS、 ARBITER2等证实)
TG明显
TG HDL-C 明显
N/A
LDL-C
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和逆转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 凝效应,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使得冠心病事件减少
他汀类药物
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应用他汀类的注意事项(1)
副作用较轻且短暂,包括头痛、失眠、抑郁、以 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ALT和AST升高(0.5%-2.0%),且呈剂量依赖性。 迄今为止,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非常罕见,约1 例/百万人·年。
降脂疗效
安全性
他汀类
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4S、CARE、 LIPID、WOSCOPS和AFCAPS/TexCAPS), 尤其是总死亡率显著降低(AVERT、MIRACL、LIPS、 HPS、PROSPER、ASCOT、PROVE-IT、TNT和IDEAL)

高脂血症诊治新进展讲课文档

高脂血症诊治新进展讲课文档

LDL-C>3.12mmol/L (120mg/dl)
Chin J Cardiol. June 1997. Vol. 25 No.3.
第十八页,共59页。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

饮食治疗

保持合适体重

适当体力活动
第十九页,共59页。
生活方式改变基本措施
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1.70mmol/L
(150mg/dL)以下
(150mg/dL)以上
Chin J Cardiol. June 1997. Vol. 25 No.3.
第十五页,共59页。
合适范围 边缘升高 升高
合适范围 边缘升高 升高
合适范围 减低
合适范围
升高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高脂血症患者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
高脂血症诊治新进展
第一页,共59页。
高脂血症诊治新进展
第二页,共59页。
高脂血症的防治指南
1988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 ATP I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指南
1993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 ATP II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指南
1997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2001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 ATP III
NCEP ATPII
LDL-C治疗的切分点及治疗目标:
一级和二级预防
患者分类
非冠心病 , < 2 种 其它危险因素 非冠心病,≥ 2 种 其它危险因素 冠心病或其它动
脉粥样硬化症状
开始标准
(mg/dl)
饮食疗法
≥ 160
≥ 130
> 100
LDL-C 目标 (mg/dl)

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

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

高脂血症的治疗进展
宫钦爽;尹学花;孙学良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一、高脂血症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治疗高脂血症,主要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目的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饮食疗法又是最基本的,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

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再配合药物疗法和运动疗法,疗效是肯定的。

其治疗原则,一是确
【总页数】1页(P56-56)
【作者】宫钦爽;尹学花;孙学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2
【相关文献】
1.继发性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J], 袁锦霞;许海华;赵艳芳
2.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李俊贤;张旭;王志祥;房昉
3.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治疗进展 [J], 马江辰
4.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J], 晏蔚田; 魏军平; 董广通; 柏力萄
5.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J], 赵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