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4课练习一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那么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成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中政治精品试题(原题+模拟)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课练·哲学·第四课·B组

高中政治精品试题(原题+模拟)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课练·哲学·第四课·B组

2020届高考·课课练《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B组模拟题1.(19届重庆南开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

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

霍金的预言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赖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运动变化的2.(19届湖南永州高考一模)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预言”人类可能在2600年之前就会灭绝。

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告诉我们(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变化发展的C.规律是客观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D.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3.(19届浙江绍兴高三9月选考)受生态环境破坏和喀斯特地貌影响,黔西海子村痛定思痛,决定向生态要效益,实施开荒育林。

昔日荒山如今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经果林,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海子村的转变告诉我们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③人类活动可以突破地理环境的制约④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19届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55年来,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

今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境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尊重自然规律是“荒原变林海”的基础和前提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出绿水青山③从一松到百万林海的质变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④获得“地球卫士奖”实现了建设者的真正价值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5.(19届吉林长春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调研)面对自然灾害,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顽强拼搏。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检测题第卷一、单项选择题.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指的是①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②客观实在③万事万物的共有特性④具体的物质形态.①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④.①③④.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水中花、镜中月⑥科学发展观.①③.②④.①⑤.②⑤3.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思想意识④生产方式.①②.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5.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注:从,顺从,听命。

孰与,哪里比得上。

制,控制,掌握。

)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和自由是第一位的6.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说法表述不当的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7.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8.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9.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和李四。

这表明了.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0.下列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③二者是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④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①②.①③.②④.③④11.人们可以修建水利设施,引水上山,灌溉农田。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时精练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A.人类社会运动形式的总和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C.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答案 D解析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事物位置的移动,也包括事物性质的变化,D符合题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宇宙间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A、B、C说法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

2.《古今图书集成》中关于养生有这样的记载:“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承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强调了运动的重要性答案 D解析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材料中强调了气血流畅,即运动的重要性,选D;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观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是()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C.物质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D.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答案 D解析物质与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正确且符合题意;A、B都是认为运动可以离开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错误;物质不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C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4.关于运动,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马克思论述的主要观点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①②符合题意。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创世说。

1.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科学精神:能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生活与哲学》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1

《生活与哲学》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1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太阳约在50 亿年前形成
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现在地球处于中年 约还有50亿年寿命!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 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 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 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 客观的)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的物质性。 (世界观原理)
是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
(小结)
【原理表述】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是 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⑤整个世 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 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 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哲学第四课1

哲学第四课1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运动、静止一、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 2分钟)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坚定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自主学习(15分钟,在整体感知和把握重点的基础上,整理、记忆基础知识)(一)整体感知: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在劳动中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运动认识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重点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三)自学整理,并理解记忆:1、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2、什么是物质?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什么关系?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什么是运动?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静止?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梳理教材,准确、系统把握)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其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任何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运动的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哲学第四课练习

哲学第四课练习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所有有形的物体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2.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可是,假如没有现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的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3.我们应该这样认识物质的概念()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质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②④4.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物质是不可以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认识的C.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D.物质包括所有的物质的具体形态5.(2008海南高考)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左证了()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这是因为①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构成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 ②④B.③④C.①④D.②③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下列体现了客观实在性的有()①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决议②2008北京奥运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④科学发展观⑤学校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8.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 为人类谋福利。
04 世界的联系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自然界内部的联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形 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人类社会内部的联系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广泛 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02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要点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 的规律。
要点二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 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 生。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坚持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 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唯心主义可以避免我们陷入虚幻和空想的境地,更好地把 握现实和未来。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坚持用联系、 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和片面 的观点。
坚持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本质规律 ,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形而上学 可以避免我们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真相。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 在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 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因此, 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理 论指导实践。

生活与哲学第4课世界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第4课世界的物质性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单元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No.6308 3055.哲学的物质概念①反映了所有事物的共性②其外延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的总和③其内涵是指万事万物“总和”中概括出共同的唯一特性 ④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事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B.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具体的C.两者都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1课时 使用时间:2013.11.15【预习案】【学习目标】识记并准确理解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能够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坚定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知识自主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预习提示:阅读课本第28-29页,找出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标明】1.运用所学的地球起源和生物进化论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事实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的创造世界活动。

思考,上述结论给我们什么哲学方法论上的启示?2.熟练准确掌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一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2.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员增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青春永远不下岗”激励了无数下岗职工,他们纷纷开始第二次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主要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这说明A.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C.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6.近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次数增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因素所造成,其中,滥垦、滥牧、滥伐、滥挖、滥用水资源等“五滥”,使得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反常,灾害频繁,这种教训告诉我们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人类的活动必定会给自然界造成灾难③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7.哲学的功能包括:①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②具有“科学之科学”的功能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④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历来是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pdf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pdf

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
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
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
学海无涯
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之所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2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2.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17.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
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
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人们能够创建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建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详细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拥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掌握自然规律2.跟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本来只在动物中流传的疾病威迫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示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一定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掉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最近几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愈来愈严重,对民生危害愈来愈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由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加所造成的地球环境损坏。

从哲学上看①洪水与自然灾祸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需尊敬、适应和保护自然③人类活动势必惹起自然灾祸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 “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A.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整同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觉的过程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D. 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5.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此刻银河系上方约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停发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初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构造和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示A. 世界的本质并不是是物质B.新事物老是层见迭出C. 人类能够存心识地改造自然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6.哲学的物质范围是对全部能够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含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含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含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看法与详细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差别是A. 前者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后者依靠于人的意识B. 前者是永久的,后者是临时的C. 前者拥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7.“树欲静而风不只”,这句话反应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全部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不过在看法中运动”这一看法是A. 走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看法B.走开物质谈运动的唯物主义看法C. 走开意识谈物质的不行知论看法D.走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全能论看法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久的活火,在必定的分寸上焚烧,在必定的分寸上熄灭。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讲 哲学的物质概念
考点
哲学 的物 质概 念
1.自然界 的物质性 2.人类社 会的物质 性
命题形式
备考策略
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事 能分析出哲学的物质 例为背景,以选择题和 概念包含的三层意思; 非选择题的形式,联系 明确世界的物质性原 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 理的内容;注意准确 的概念、物质和意识的 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 辩证关系等进行综合考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查。
2.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物质)
意识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4.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1)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 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 态是物质的表现。 (2)二者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 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惟一特性,即客观 实在性以外,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4)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从而否认物质世 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 质性。
考点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1)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既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又指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 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完整版)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题(一)含答案

C.②④
D.①②
A.运动
B.客观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规律性
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18.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点
第1页共3页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13.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两寓言反映同一哲理是
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4.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A.运动是相对的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变害为利。”这个观点
12.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因为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4课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4课第1框 世界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 自然界的物质性 界 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 质 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性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世界观: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客观实在性:
不管人们看的见看不见、承认不承 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客观存在着。有些存在我们可能看不见,但我们 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概括和抽象了世界万 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性。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哲学上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什么?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漫画是怎样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只能选 择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能滞后或超越当时的 生产力水平。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身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特 殊现象。 (2)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构成它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 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3)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 历史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客观的有规律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日月星辰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电、磁场 E、动植物

ADE
注意: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 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第4课练习一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回答1~2题。

1.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A.人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程度B.人的本质能力的大小C.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3.“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

“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C.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D.有意识地改造事物的属性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回答4~6题。

4.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社会发展规律B.自然界的变化发展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人类社会的构成5.社会是客观的。

这是因为()①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③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对我国现实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形式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和确定。

这告诉我们()A.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选择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C.生产关系的确定是由客观实际和人的主观愿望共同决定的D.生产关系的选择和调整归根到底是由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整体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的7.“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此处的“物质”是指()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二、非选择题1.由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忽视对发展生产过程中的废物的科学治理,以致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臭氧层严重破坏,人类受到严重威胁。

今天人类不得不高喊:要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有人说:“自然现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实在性,因而是物质现象,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此不可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社会现象不是物质现象。

”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认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段话说明()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先有物质后有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产物④先有运动,后有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它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某一动物死后,它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停止了活动,当把它焚烧后,这一动物就不存在了。

这说明()①物质运动停止了②物质的运动形式改变了③物质有生有灭④被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5.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农夫的错误在于()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7.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

这是因为()①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②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③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科学家关于日食和月食的预报一再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一定的联系B.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C.人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9.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二、非选择题1.毛泽东说:“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净是动没有,净是静也没有。

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请你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材料一:日月星辰总是按一定的轨道运转;电子总是按一定的秩序排布在原子核周围,绕原子核运转。

材料二: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返,青蛙冬眠春晓,南北极动物按季换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运动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谈谈你对回答(2)时所得出结论的理解。

3.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

“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

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

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降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

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综合能力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科学表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类的产生是宇宙物质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这表明()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自然界先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C.现代科学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规律D.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2.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的。

”从哲学上应这样理解 ( )A.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基础是科学哲学,而不是宗教神学B.人类现在还没有进入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物的时代C.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永远是被动的D.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属性从“女娲补天”到“嫦娥奔月”,从敦煌精美的“飞天”壁画,到李白“欲上青天揽日月”的壮美诗句,寄托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2003年10月15和16日,中国自己的飞船,自己的航天员,终于圆了中国人自己的千年飞天梦。

回答3~5题。

3.宇航员对其他天体和宇宙物质的观测分析证明,诸天体基本是由构成地球的那些化学元素和基本粒子构成的。

这说明()A.无机界与有机界是统一的B.各类生物之间、人与生物界是统一的C.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是统一的D.天与地是统一的物质世界4.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与所谓“宇宙主宰”比较,根本区别在于()A.前者是社会行为,后者是个人行为B.前者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后者否定了这一观点C.前者承认宇宙是客观的,后者则相反D.前者承认宇宙是可以认识的,后者否认这一点5.所得的结论表明()A.宇宙是无限的B.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前提C.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历史条件限制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6.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B.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C.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D.两者都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7.2003年9月26日,中法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大鼠。

法国科学家让・保罗・雷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克隆大鼠的研究远远早于“多莉”羊,但由于大鼠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控制因素,一直没能成功,并被认为是克隆领域的难点。

这次中法科学家成功克隆大鼠在世界上还是第一例。

这一重大成果的哲学意义在于()①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②有力地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③证明了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水平逐步提高④人类步入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自然物的时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关于运动,马克思也有精辟的论述:“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④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的这个观点()A.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认为人必须听天由命D.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0.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11。

2年。

太阳剧烈活动一般表现为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发。

从太阳内部喷发太阳风。

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紫外线大大增加,而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能引发人体一系列病变。

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表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D.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11.俗语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物质是运动的D.静止是相对的1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趋利避害,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尊重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14.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④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5.俗语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