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完整word版)(整理)生态学期末复习

生态学期末复习绪论1。
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基本原则:整体有序原则、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最小因子原则、环境资源有限性原则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a。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b.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c.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d。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e。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f。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
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g。
小环境中的奇虎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
5m以内的气候。
h.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i.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j。
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
k。
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学期末试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名解: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2.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为生态幅,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3.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或其他个体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5.生物群落的排序: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6.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
这一假说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
7.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指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别种生物发生影响的现象。
又称异种抑制作用或异株克生。
这种作用在种内也有此现象。
8.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群数越多,称为岛屿效应。
9.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连续出现各种不同生物群落的时间过程,达到和当地气候条件协调和平衡的群落就是演替终点。
10.群落交错区与镶嵌性: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木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
因此,这种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
有的变化突然。
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
11.Allen规律: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却有变小的趋势12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spacial heterogeneity)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
13.MacArthur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感谢吉首大学08生教班无私提供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
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
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
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
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
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生态学期末复习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生态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生态学的期末复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1. 什么是生态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等。
2. 请解释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列举几个例子。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与水、土壤、气候等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等都是生态系统的例子。
3.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资源,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当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减少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威胁,容易发生环境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
4. 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线性模型,它显示了食物的传递路径。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更全面地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调节着能量和物质在生物之间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5. 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生境选择和生殖方式等。
例如,老虎的生态位是顶级食肉动物,它们以其他动物为食,同时控制了食物链中下游物种的数量。
6. 什么是生态足迹?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指标。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是研究以下哪项的科学?A. 人体解剖学B. 植物分类学C. 动物行为学D. 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A. 可循环的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双向流动D. 随机流动答案:B二、填空题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的来源。
5. 食物链中,位于最顶端的消费者被称为______。
答案:4. 阳光5. 顶级捕食者三、简答题6.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7. 描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包括: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四、论述题8. 论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案: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物种灭绝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可持续的资源管理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以及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000千卡,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是多少?答案:次级消费者能获得的最大能量 = 1000 * 10% * 10% = 10 千卡六、案例分析题10. 某地区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严重下降。
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生态学期末复习整理版

单选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计算题、资料分析题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赫克尔(Haeckel)(1866)强调有机体与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态学”一词经武汉大学张挺教授介绍到我国。
4.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俊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研究对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6.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7.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食物、其他生物。
8.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作用与反作用。
作用: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反作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9.生态因子分类:(1)按性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按有无生命的特征: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3)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4)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变动因子。
10.生态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和间接作用1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和辩证的。
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1环境的非生物因子对生物的影响,一般称为作用。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影响生物生育力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某些生态因子能够限制生物的分布区域。
例如热带动植物不能在北半球的北方生长。
生物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对待环境的作用,它也可以从自身的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积极地利用某些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以适应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变化,将其限制作用减小。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表现在改变了生态因子的状况。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2012年秋学期《基础生态学》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1.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2. (√)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3. (×)不能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称为陆生生物。
4. (×)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5. (×)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6. (√)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7.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8. (√)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9. (×)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10.(×)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大气中氮气的浓度的增加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原因。
13.(×)频度最高的种类就是往往就是一个群落的那群种。
14.(×)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就是说有些生态因子的作用是全面的。
15.(√)环境它能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16.(×)水在零度时密度最大。
17.(×)有冬眠特性的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与平时差不多高。
18.(×)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当中是春分日日照最长,立冬日日照最短。
19.(×)蚕豆与玉米比较起来,玉米是属于长日照植物。
20.(√)P=C-Fu-R是初级生产公式,当中R表示呼吸损失掉的能量。
21.(×)青蛙的死亡曲线是凸型的,人的死亡曲线是对角线型的。
二、选择题1.(D)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2.(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浓度的增加。
A.CO2B.SO2C.NO2D.NH33.(B)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4.(D)下列不是可持续农业做法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绪论
一、判断题
1、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有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错
2、生态学研究的尺度有时间、空间和组织方式。
对第二章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某一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二、判断题
1、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称为最小因子。
2、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可以通过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而改变。
对
3、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层的路程越长,辐射强度越小。
4、生物的昼夜节律的形成是由于生物的外源周期和内源周期的相互作用。
5、冷适应的主要指标:热中性区宽,下临界点温度低,下临界点以下的代谢率随温度下降而增加缓慢。
6、在相同的绝对湿度下,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7、P50升高表示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增加。
8、土壤的微团粒结构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定的特点,可解决供肥和保肥的矛盾。
9、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会毁灭全部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的组成。
三、问答题
1、北极狐和赤狐在形态上有何区别?这种区别有什么规律?
2、红树具有哪些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为: A.光照 B.降雨量 C.湿度 D.天敌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种群有( )种个体组成,是( )种个体通过种( )关系组成的统一体或系统。
2、自然种群有()、()和()三个基本特征。
3、种群的内分布型可分()、()和()三种分布型。
4、在同生群生命表中,某一年龄昆虫生命期望值可用公式()表示。
5、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式可分为()和()二、判断题
1、R0表示种群的增长率。
2、红皇后效应是由于种间竞争的结果,
3、与密度有关的连续的种群增长的模式中,有个环境容纳量的问题:即种群增长率与个体的密度上升呈正比。
4、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利用同一种资源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三、名词解释
内�A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个体间的密度维持在最适
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最大的瞬时增长率。
漂变:遗传漂变是由于个体基因传递的随机性造成的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在小群体中,由于遗传漂变的作用会造成基因的固定,导致遗传变异的逐渐丧失。
集合种群是指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局域种群的集合。
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三、多项选择题
1、导致种群在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的原因包括:ABC
A、环境的变化
B、时滞
C、过度补偿的密度制约
D、种群增长率 2、极限相似性是指:
A、竞争物种在利用资源的分化上的临界阈值
B、竞争物种在利用资源上最大的相似性
C、竞争物种喜好位置的最小距离
D、每一物种喜好位置最大的宽度
3、生境是指:
A.环境要素中某一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B.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C.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
D.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
4、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大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为 A、竞争释放 B、
竞争替换 C、性状释放 D、性状释放 5、下列现象哪些与种内竞争有关:
A、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B、密度制约
C、-3/2自疏法则
D、极限相似性 6、一个物种的性比常为1:1,这是由于()的结果:
A、如果某一性别个体较少,则适合度较低
B、如果某一性别个体较少,则适合度
较高
C、如果某一性别个体较高,则适合度较低
D、如果某一性别个体较高,则适合度
较高
7、遗传漂变通常发生在()。
A、小种群
B、大种群
C、隔离的大种群
D、岛屿化种群四、简答题
1、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什么是生活史?它包含哪些关键组分?
五、问答题
1、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举例说明种间关系扩大实际生态位的例子。
2、什么叫瓶
颈效应?经过遗传瓶颈的种群有什么特征? 3、什么是领域行为?它有何适应的意义?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和()两个因素。
2、对生物群落的认识及其分类方法,存在()和()两种途径。
3、对群
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和()
4、生物多样性具有()、()和()三个层次二、判断题
1、建群种是对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物种。
2、人为的
干扰会使群落生物多样性降低。
3、顶级群落中的物种远远大于处在演替过程中的物种。
三、多项选择题
1、一块草甸在耕作前,100英亩面积有48对鸟,而在草甸进行条带状耕作后增加到
93对,最可能是由于()引起的
A.断层抽彩式竞争
B.群落的边缘效应
C.竞争释放现象
D.岛屿效应 2、群落的分
类单位包括()
A、群系
B、群丛
C、植被型
D、层片 3、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由于()等原因造成的
A、种群之间的相互竞争
B、种群对特定环境的选择
C、环境对种群的作用
D、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
4、C.Raunkiaer的频度定律表明()
A. 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
B. 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
C. 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
D. 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
5、从演替的起始条件上看,在农田弃耕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自养性演替 D/、旱生演替四、简答题
1、什么是群落结构?它有哪些主要特征?五、问答题
1、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学意义?第五章
一、填空题
1、一个生态系统一般具有()、()和()三个功能组件。
2、生态系统中一般存在两类食物链:(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3、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二、多项选择题
1、n+1营养级消费(即摄取)的能量占n营养级净生产量的比值称为 A.消费效率
B.同化效率
C.生产效率
D.林德曼效率
2、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是由于:
A. 生态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
B.是具有置位点的控制论系统 D.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具有内稳态 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