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章导言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第一节早期形成第二节形态独立第三节文体完成第四节语体变革第五节主体自觉第六节走向新变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一、特立型传奇二、对峙型传奇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对立。

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说,是以君子弗为也。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参考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参考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哪个朝代的讽刺小说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A、元宋 B、明清 C、唐宋 D、秦汉
答案:B
2.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人情小说被称为()。
A、感情小说 B、世情小说 C、恋爱小说 D、风俗小说
答案:B
3.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中篇小说,用俗语写成,多是借鬼写人的小说类型是()。
答案:B
8.《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____。
A、家庭小说 B、才子佳人小说 C、人情小说 D、狭邪小说
答案:B
9.《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____。
A、冯梦龙 B、熊大木 C、曹雪芹 D、纪晓岚
答案:D
10.真正的至怪小说的形成是在____。
A、两汉时期 B、远古至先秦 C、唐朝 D、宋朝
A、《金瓶梅》 B、《世说新语》 C、《柳毅传》 D、《长恨歌传》
答案:B
26.()是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成熟的时期。
A、宋朝 B、唐代 C、元代 D、清朝
答案:B
27.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____。
A、《百鬼图》 B、《东游记》 C、《归莲梦》 D、《平妖传》
答案:A
二、多选题 1.明中叶后,白话小说语言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性文本是
A、《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 B、《定情人》《金瓶梅》《歧路灯》 C、《好逑传》《儿女英雄传》《金云翘传》 D、《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定情人》
答案:A
7.杨家将系列的小说代表作有____。
A、《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A、《翠翠传》 B、《流红记》 C、《绿衣人传》 D、《金凤钗记》

向志柱对古代小说

向志柱对古代小说

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与影响力
掌握国际前沿动态
向志柱应密切关注国际古代小说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高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敏锐 性。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加入国际合作项目或申请国际科研基金,与国外同行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研究的国际 化水平。
发表高质量的国际论文
向志柱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或出版社,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可 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口头交流和论文宣读,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文献梳理不够全面
向志柱在研究古代小说时,有时未能全面 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导致一些重要的文 献和版本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VS
缺乏深入的文本分析
向志柱在分析古代小说时,有时过于注重 宏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而忽视了深 入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这使得他对某些作 品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和精确。
对某些方面的忽视与遗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结词
挖掘古代小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信仰、伦 理道德、历史意识等方面,探究古代小说在文化传承 中的作用和价值。
详细描述
向志柱在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中,注重挖掘古代 小说所蕴含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文化元素,研究 这些元素如何影响古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同时 ,他还对古代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古 代小说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此外, 向志柱还探究古代小说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 为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研究成果的影响与传播
向志柱的古代小说研究成果在学术界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古代小说的研 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古代 文学教学和各类学术研究活动中,对 于培养古代文学研究内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际学术界也得 到了高度评价,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

中国古代小说学析论

中国古代小说学析论

● 中 国文 学 研 究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学 析 论
黄 卉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 , 河南 焦作 44 0 5 00)

要: 小说学侧重 于小说 的学术史研究 。以文学批评史为背景 , 以小说史 为依 托 , 探寻小说 理论批评在 小说
史 的发展 中所做 的实际工作及其理论贡献 ; 突出我 国小说 学研究是 以小说 的外 围研究 为主体 , 以在 中国小说史 上
言, 是不能归入正经著作的历史传说、 方术秘籍 、 礼 教 民俗 , 以 “ 书 ” 面 目出现 的 。它 确认 了 “ 且 短 的 小 说” 的基本价值功能。这种“ 小说” 的内涵和外延对 后世小 说 观念影 响很 大 , 以后 “ 为 小说 ” 进入 史 部 和 子部在 观念 上奠 定 了基 础 。 “ 小说 ” 指 有 别 于 正 史 的 野 史 、 说 , 是 传 这一 史 承观念确立 的标 志是 南朝梁 《 殷芸 小说》 出现。 的 清姚振宗《 隋书经籍 志考证》 卷二十三云 : 案此殆 “ 是梁 武作 通史 时 , 凡不 经之 说为通 史所 不取 者 , 皆令 殷芸 别集 为 小 说 , 小 说 因通 史 而 作 , 通 史 之 外 是 犹
2 1 年 4月 02
第2 6卷 第 2期
新乡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 l f i i gU iesy Sca Sine dt n ora n a nvr t oi cecs io ) oX x n i( l E i
A r2 1 p.0 2 V0 . 6 No 2 12 .
说 ” 一种 源 于 民 间 、 听途 说 的 “ 谈 巷 语 ” 是 道 街 。这
8 9
以“ 说 ” 名 为探讨 对 象 , 面梳 理 古 人对 于 小 之 全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050105)●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本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较厚的古代文学和古代文献学底子,并在专业知识上注意相关学科、邻近学科、兄弟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同时具有较深的知识装备和较广的学术视野。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小说Chinese Ancient Fiction(孙逊、李时人、詹丹、顾鸣塘)2、中国古典诗学Chinese Classical Poetics(曹旭、黄刚)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翁敏华、王从仁、赵维国)4、断代文学Chinese Literature of Different Periods(李时人、严明、翁其斌)(三)学制三年(四)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2学分)哲学Philosophy(2学分)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学分)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2)学位基础课(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献学Chinese Classic Bibliography(3学分)中国古代思想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oughts(3学分)中国文学批评史(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中国小说史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iction红楼梦研究Research of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s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Research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pecial Subject of Fiction中国小说史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History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Research of the Chinese Fiction and Culture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Research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ction中国古代小说名著研究Research of the Classic Ancient Chinese Fictional Works明清文学史研究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明清诗文研究Research on the Poetry and Pros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戏曲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Drama明清小说研究Research on the Ming and Qing Fiction名家治学方法Academic Methods of Prestigious Scholars魏晋南北朝文学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Wei, Jin andthe South-North Dynasties中国诗词学Studies on the Chinese Poetry and "Ci" Poetry唐诗文献入门边塞诗研究Study of frontier Poetry隋唐五代诗学研究Study of Five-Dynasties Portry宋诗学研究Research on the Song Poetics旅游与中国文化民俗旅游学中国旅游史中国旅游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戏剧史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rama文艺民俗学Literary and Art Folklore曲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usical Arts东亚戏剧文化比较研究Comparison Studies on the Eastern Dramatic Culture明清诗歌史专题研究明清散文史专题研究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明清时期东亚汉诗研究古代小说文献学古代戏曲史料学中国小说专题研究二十世纪学术名家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美学小说文献学古代小说与社会《诗经》研读《左传》研读先秦两汉文学接受史先秦两汉诗学史2、选修课程(中英文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History of the Chinese Culture(学分)现代文论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学分)中外文论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学分)中国民俗学Chinese Folklore(学分)文化市场学Culture Marketing(学分)3、实习4、社会实践活动(五)教学和培养方式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期论文和学位论文相结合。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小说观念的影响?首先是儒家学说的影响。这主要是赞成了中国小说观念重寓意、重教化的传统。其次是史学影响。中国小说与历史具有不解之缘,这与中国历史之漫长,历史著作之发达,叙事理论之丰富有密切的关系。再次是说话艺术对小说观念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为对虚构意识的阐发,所以也最为接近现代的小说观念。
12志怪小说的分类:1记鬼怪灵异的,《搜神记》2博物类《博物志》《玄中记》《述异记》3仙人、异人的“神仙”《拾遗记》《神仙传》《幽明录》(刘义庆)
13汉代其他小说《燕丹子》《列仙传》
14《搜神记》内容:1赞扬神仙方士的幻异之术。2写神灵感应,怪物变形之事。3写精怪妖魅的故事。4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包括:《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东海孝妇》《李寄》《董永》《紫玉》《河间郡男女》《张助砍树》《宋定伯》
3中国第一部小说就是《唐传奇》。
4《穆天子传》代表着神话向小说的过渡,并开了后世英雄传奇的先河。
5汉人对小说的理论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小说的内容来自民间传说,属“街巷语”“道听途说”。2、小说的形态特色是“残丛小语”,即短篇体制,运用比喻夸张的虚构手法,因此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3、通过说故事或叙事对生活进行指导,既具有传奇性又具有知识性和说教性。
2、小说概论之演变?“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故谓之“小说”,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东汉桓谭笔下,其《新论》云:“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稍后的《汉书·艺文志》列“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首次承认“小说家”是一种可以独立成家的学术流派,小说也成为文体的专名。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概念出现于汉代。
34《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1、拥刘反曹2、王霸谋略3、赞美道德,感慨世事。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

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课程概说、理论基础、教学方法目录一、课程概说 (2)1. 课程介绍 (2)2. 课程目标与要求 (3)3. 课程内容与结构 (4)二、理论基础 (5)1. 中国古典文学概述 (6)2.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8)3. 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题材与类型 (10)4.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与美学价值 (11)三、教学方法 (12)1. 文本阅读与分析 (13)2. 课堂讨论与交流 (14)3. 实践活动与创作练习 (15)4. 多媒体教学与网络资源利用 (17)四、课程实施与评估 (17)1. 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 (19)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20)3.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21)五、课程拓展与延伸 (22)1. 相关书籍推荐与阅读 (23)2. 学术研究动态与前沿 (24)3. 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承 (25)一、课程概说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旨在深入探索和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本课程以中国古典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而深入的研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入手。

不仅覆盖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还将涉及其他重要的古代小说作品,力求展现中国古典小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则致力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1. 课程介绍中国经典小说研读课,旨在深入探索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系统研读经典小说作品,使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本课程以中国古典文学为基础,精选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学的韵味与魅力。

汉魏六朝婚恋小说研究

汉魏六朝婚恋小说研究

汉魏六朝婚恋小说研究一、本文概述《汉魏六朝婚恋小说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汉魏六朝时期婚恋小说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婚恋小说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也展现了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本文首先将对汉魏六朝婚恋小说的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婚恋小说创作的影响。

接着,通过对代表性婚恋小说的文本分析,揭示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本文还将探讨婚恋小说在汉魏六朝小说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通过对汉魏六朝婚恋小说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古代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古代社会婚姻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窗口。

本文也希望为古代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发展。

二、汉魏六朝婚恋小说概述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的婚恋小说逐渐从史传文学和神话传说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文学体裁。

这一时期的婚恋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汉代的婚恋小说主要见于《史记》《汉书》等史传文学中,其中不乏关于皇室贵族和士人阶层的婚恋故事。

这些故事往往以婚姻为纽带,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和家族利益。

同时,汉代婚恋小说也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婚姻观念,如《卓文君传》中的卓文君,她以智慧和勇气赢得了爱情和尊重,成为后世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典范。

到了魏晋时期,婚恋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婚恋小说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如《世说新语》中的《贤媛》篇,通过描写众多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妇女的才情和智慧。

魏晋时期的婚恋小说还出现了大量描写士人阶层婚恋故事的作品,如《搜神记》中的《韩凭夫妇》等,这些作品以婚恋为题材,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和美好爱情的追求。

六朝时期,婚恋小说进一步繁荣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1. 文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

2. 作家作品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3. 文学批评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古代文学批评家的思想和观点。

4. 文体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种文体进行研究,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演变。

5. 文化背景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6. 比较文学研究: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7. 文献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版本、校勘、注释等方面。

8. 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概述

其是对中国小说从说到写演变线索 的叙述 , 应该说
抓住了中国小说演变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小说分类
上他也有 自己的见解 。他从 三个 方 面来 给小说 分
月, 比鲁迅的小说史稍早。这三种小说史都 比较简
单, 未形成 自己的体系 , 只有鲁迅 的 《 中国小说史 略》 才有资格称作 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在鲁迅 《 中国小说史 略》 的影 响下 , 出现 了许 多小 说史专 著, 这些小说史著作和鲁迅的《 略》 史 一起 , 同形 共 成了研究中国小说历史的第一个高潮。 在鲁迅的《 中国小说 史略》 表之后面世 的小 发 说史著作 , 可大致 考 知者 有 徐敬 修 的《 其 说部 常 识》 12 ,95年 出版 ; 陈景新 的 《 小说 学》 12 ,96年 出 版: 范烟桥的《 中国小说史》 12 , 7年出版 , 9 全书约十 七万字 , 有比较大的篇幅, 因而论述 的也较一般小说 史详尽 。他把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 展分 为四个时期 :
他 的这部小说史著 固然参 考了鲁迅 的《 中国小说史
的《 唐代 小说研究》 。与 刘 氏同时还有 陈汝衡 出版 于 13 96年的《 书小史》 对 中 国古代 的说 书艺术 说 ,
及话本小说做 了专门的研究。分类小说史成为小说 史 研究 深入 的又 一个 标 志 。 在4 0年代 到 8 0年代前期 , 由于社会方面的原 因, 基本上没有小说 史著作 , 只有北 大和南开 的两 本。 小说史研究 的第二次热潮是在 8 0年代后期 到
说是一种创见 , 出作者 自己对小说发展的某些 显示
看法 , 同时也丰富了中国小说类型 的模式。沈从文
的《 中国小说史》 约出版于 13 , 90年前后 ; 孙假工的 《 中国小说史 十讲》 约于 13 , 90年前后 出版。沈从 文以一个小说家的眼光来看古代 的小说 , 自会有与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刍议郭英德内容提要 本文以 水浒传作为例证,论述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中!一书各本∀的现象、文本!原貌∀的追寻、不同版本的价值等问题。

本文认为,一书的不同版本系统之间具有显著的、甚至巨大的差异,这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的难点。

因此,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恢复一书问世之初的文本!原貌∀,而是致力于恢复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版本系统的文本!原貌∀。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不同版本或版本系统对正文文字内容的不同处理,不仅有其各自的合理性,而且也有其各自的价值。

关键词 通俗小说 版本 一书各本 文本!原貌∀ 版本价值自从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版本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至今仍然盛行不衰。

与传统的经、史、子、集等文献相比较,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著述背景、制作背景与流传背景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从而为版本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亟须深思、有待解决的课题,如!一书各本∀的现象、文本!原貌∀的追寻、不同版本的价值等等。

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中, 水浒传的版本最为纷繁复杂。

本文即拟以 水浒传作为例证,针对上述问题,谈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敬请学界同仁指教。

本文以 水浒传版本作为例证,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而不拟对 水浒传版本本身进行深入研究,这是需要首先说明的。

一 !一书各本∀的现象版本指一部图书经由抄写、刊刻等方式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实物形态。

一部图书问世以后,在流传过程中,由其著述背景、制作背景与流传背景所决定,往往产生文字内容或外观形式方面的差异,由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版本,这就是!一书各本∀的现象。

在!一书各本∀之中,根据各本的书名、卷数、次要作者、文字内容、版式行款等方面是否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往往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版本系统。

问题在于,一部图书在问世以后,或经主要作者(即一部图书问世之前的原作者)修改增饰,或经次要作者(即一部图书问世之后的整理者、增删者、修改者、注释者、校点者、批评者、翻译者等)增删改易,从而导致!一书各本∀正文文字内容互有出入或多寡不同的现象,这在中国古代书籍出版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一点思考

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一点思考

[ 中图分类号]I 7 2 .3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34 20)0 一I4 0 1 — 51( 9 3 (.— 4 2 0 0 P
“ 现代 ”意义上 的 中国古 代小说研 究与百 年
来 中国社 会及其 思想文 化 的剧 烈动荡 和频繁变 革
和艺术 两元论特征 的研究 理论 曾经长期统 治 中国
本身 内涵就 不严 密 。 “ 主题 ” 被 规定 为一 种 “ 思
于古典 长篇 小说 主题 的概 念 和研 究 方 法 》 。在 文 章 中 ,我 主要 谈 了 四点 : 1 .长期 以来 被认 为 是 作 品 “ 心 ” 和 “ 核 灵 魂”的 “ 题 ” 主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没 有 存 在 界 说 , 也难 于 把 握 的 概 念 。纵 观 我 们 对 古 代 小 说 “ 主 题 ”研究 的实践 ,人 们也 往往 是根 据 自己立 论 的 需要 ,把作 家 总体 的世 界 观 和 具 体 的创 作 意 图 、 作 品 的全 部 思 想 内容 和 主 要 的思 想 倾 向 混 为 一 谈 ,有 时则把 论 者 的认 识 强加 于作 品 。 2 .在我们 的文 艺理 论 中 ,“ 主题 ”这一 概 念
联 系密切 ,其发展受到各种观念意识、社会 思潮 ,甚至政治运动 的影 响,并在 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
和 学 术 思 想 的 背景 下 ,形成 了各 种 研 究 范 式 、研 究方 法 。 这 些研 究 范式 、研 究方 法作 为 “ 统 和 惯 性 ” 传 ,至
今仍然从各方面影响着古代小说研 究。只有对这些研 究范式、研 究方法从 理论上进行认识和 总结 ,并在研 究实践 中既有所继承 ,有所建树 ,亦有所批判和扬弃 ,才能更好地推动古代 小说研 究合理的发展 。 [ 关键词]古代 小说 ;研究理论 ;研 究实践

红楼梦研究内容

红楼梦研究内容

红楼梦研究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古典名著,自其出版以来,便深受观众的喜爱,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许多学者对《红楼梦》进行研究论述。

下面我们就以《红楼梦》为切入点,介绍一下有关它的一些研究内容。

一、文本分析和解读
《红楼梦》是一部以家族悲剧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因其引人入胜的情节而熟知于众。

许多学者对其文本的分析和解读,研究了作者的创作手法、故事架构、文学手法、内容塑造、功能传播等,从而深入分析了作者在小说中表达出来的观点,发掘出了小说上层和下层内在的含义。

二、历史文化考察
《红楼梦》以清代家族典型为背景,凝练地介绍了当时的思想观念、人物风貌、制度体系,反映了其时的历史社会现实,因此,研究者们也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观察反映当时的历史文化,揭示出古代的社会风貌。

三、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理论在每种文学作品的研究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对《红楼梦》而言,学者们以“几何观念”、“复合观念”“建构主义”“结构主义”“符号主义”等理论,根据宏观、微观、深入层面结合文本整体分析,进一步探究作品内在的主题思想和内涵。

四、学科交叉
《红楼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学者们还从哲学、宗教、心理学等学科前沿介入,对它进行复杂的交叉、结合,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作品的意义。

比如以“家族情感与关系转变”的角度的解读,从而认识清代家庭体制的斗争机制,深入了解清代家族关系的历史社会脉络。

总之,《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而又神秘的名著,我们对它的探索,不仅仅是一部文本的学术分析,更延伸到了一部历史文化的解读,涉及到数不清的学科研究,从而给我们探索文本的层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文学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与精析

文学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与精析

文学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与精析中古代文言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思想。

研究和解读这些文言小说既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传统,也能够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了解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基础。

文言小说多写于明清时期,背景多以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李时中的《金瓶梅》以明朝崇祯年间为背景,通过对社会伦理、官场权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的风气。

因此,通过对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注重文本分析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核心方法之一。

文言小说往往较为冗长复杂,小说中涉及的情节、人物关系等因素较多,因此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分析能力。

在文本分析中,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从人物塑造、情节展开、意象象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比如,在红楼梦中,读者可以从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及其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进而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核。

因此,注重文本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小说的精髓。

此外,文学理论的运用也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意义主义、结构主义等,这些理论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解读文言小说。

例如,在解读《水浒传》时,可以借助结构主义理论,分析小说的形式结构以及人物关系的网状结构,进而探索小说中的冲突、张力以及整体的艺术效果。

因此,运用文学理论能够为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提供更加深入的视角。

此外,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也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一环。

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哲学、宗教、历史等因素。

对于某些涉及特定文化背景的作品,读者需要具备对于这些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把握。

古代小说研究十大问题

古代小说研究十大问题
一、情节理论的变迁 与古代小说情节研究
二、古代通俗小说情 节衍变及其研究视角
三、古代小说情节类 型的研究意义
小引
一、古代小说主题表 现的若干策略
二、古代小说主题意 识的双重性
三、古代小说主题的 接受、传承及其研究
小引
一、古代小说的文体 兼容性
二、以韵入散:诗歌 与小说的交融互动
三、古代小说中的戏 曲因子及其功能
古代小说研究十大问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问题
研究
类型
北京大学
文体
小说
人物
小说
小说
古代文学 研究
功能
问题
意义
情节
理论
主题
结构
问题
内容摘要
古代小说历来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一支,而相对于古代诗词研究而言,对古代小说的研究稍显薄弱。本书由 北京大学中文系刘勇强、潘建国和李鹏飞三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在《北京大学学报》连续十年开设的《古代小说 前沿问题丛谈》的栏目整理而成,以对话形式探讨古代小说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文体、风格、结构、情节等, 生发出诸多新的思路和观点,富有启发意义,对古代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前沿借鉴价值。所谓前沿问题不一定是当 下的热点和新锐的研究,同样可以是对基本问题的反思与开掘,而且经过这样的反思与开掘,我们也许可以发现 这些错综复杂但内涵丰富的基本问题仍然可能是小说研究的出发点甚至制高点。
二、小说史叙述的文 本策略
三、古代小说研究与 原创性小说理论的探 索
小引
一、白话小说语言研 究思路的细化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殷商的“甲骨文”到汉唐时期的诗词歌赋,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它们记录了一个个时代的风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文学作品的背后,隐藏着作者们的文学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仅是对文学创作的思考,更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因此,研究古代文学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及其相应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曾经说过“诗能言志,歌能扬名”,这是“诗”的作者和“歌”的演唱者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表现。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赋”、“曲”、“文”、“笔记”等文学体裁被广泛接受,并对文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诗经》所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从艺术表达干净利落的口号、情感体验和自我表达开始,发展到“读神仙之诗,察古人之意”的观点,甚至是后世文学理论中强调表达主观情感和陶冶性情的特点。

这种文化表达方式的传播和推广,其实已经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文学理论则为其提供思想支撑和思考方向。

但是,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并不只是对文学创作手法和艺术效果等方面的思考,更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虽然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但是其所表达的视野和思考,对当时旅游文化和美学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再如《红楼梦》,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倒退和颓废。

这些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体现了古代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此后引导文学发展的价值导向。

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及其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帮助。

古书中优秀的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可以为现代作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例如,《黄庭经》中介绍的“吞吐吐舌勾人法”、“长韵系结法”等创作手法,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写作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启示。

现代人反思自己的创作手法和美学价值,就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素养。

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进行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进行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进行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过程研究《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这两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探讨。

一、研究内容:1.文学价值:分析《水浒传》和《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揭示其作为古代小说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社会历史:研究《水浒传》和《儒林外史》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分析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探讨其对社会历史的反映和影响。

3.人物形象: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性格特点、形象塑造和象征意义,并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对作品整体的意义和价值。

4.价值观与思想内涵:研究《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观念,探讨两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对读者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文本分析: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的原著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文学批评方法:采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评等,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3.历史研究方法:结合史料和社会历史背景,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考证和解读,揭示作品对古代社会历史的反映和影响。

4.比较研究方法: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加深对两部作品的理解。

三、研究过程:1.阅读原著:仔细阅读《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的原著文本,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2.文本分析:对原著进行分析,挖掘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研究其艺术手法和文学风格。

3.史料考证:查阅相关史料,了解《水浒传》和《儒林外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的真实性,分析作品对古代社会历史的反映和影响。

4.理论研究:借助文学批评理论和历史研究方法,对《水浒传》和《儒林外史》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揭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本土特色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的典范之作——简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

中国本土特色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的典范之作——简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

以西方小说理论作为参照和借鉴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现代意义上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开始和重要标志。

西方小说叙事学理论的汲取与运用一直是中国叙事学研究及理论构建的重要路径。

从最初的对西方叙事理论的介绍到运用,分析解读了中国古代小说文本到意识,有目的地根据中国固有的文学资源和话语形式,尝试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叙事学理论,西方叙事理论对中国叙事学研究的影响从来没有停止过。

那么,如何在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对话下,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叙事学理论,一直是学界不断热议和关注的论题,并且也产生了诸如杨义《中国叙事学》、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等一批相关研究成果。

黄霖、李桂奎、韩晓、邓百意共同撰著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也是一部研究中国本土特色小说叙事理论的典范之作,其不仅显示了中国叙事学研究的重要实绩,更对如何构建中国本土叙事学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和学术范式意义。

因此,有必要对这本书的特点和价值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引领和典范作用,从而推动中国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以下简称《三维纶》)是著名小说研究者黄霖先生带领他的博士李桂奎、韩晓、邓百意历时七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

这部学术著作选取“时间”“空间”“节奏”三大叙事学重要范畴,并以此入手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论的内部规律,从而尝试构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理论体系。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时间论”,分为八章,前六章为综论,在对中国小说时间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叙事学批评的时间视角,立足于中国传统时间文化和理论资源,从“天时”“四时”“百年”等传统时间观念出发,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在时间上不同于西方小说的整体叙事特征;然后从时间统筹、时序倒错及时间调控等视角切入具体论述了古代小说叙事的“账簿式”“历时式”“追溯式”“预言式”“变形式”等多种叙述模式。

后两章为个案研究,以《水浒传》《聊斋志异》为例,从具体文本解读出发探讨古代小说时间叙事的典型现象“夜化叙事”的基本形态以及审美功效。

[转载]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3)

[转载]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3)

[转载]⼩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说类型学研究论纲(3)原⽂地址:⼩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说类型学研究论纲(3)作者:葛红兵三、⼩说类型研究的理论资源与可能路径(⼀)西⽅哲学及⽂论资源。

与⼩说类型研究对应的哲学问题是种属关系问题。

种属问题其实是哲学思考的基本问题,甚⾄是本体论的出发点,早在古希腊时代,⼈们就开始了对种属问题的思考,亚⾥⼠多德在《形⽽上学》中指出:“苏格拉底致⼒于伦理学,对整个⾃然则不过问。

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个集中注意于定义。

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感性事物的,⽽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

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所以不能有⼀个共同定义。

”[1]柏拉图哲学的核⼼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被称为“理念论”。

“理念”是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来,是“由⼀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理念是如何派⽣事物的?⼀是“分有”。

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是“摹仿”。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存在。

⽊⼯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的床和桌⼦,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的理念制造桌⼦。

其它事物亦同样。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成为这⼀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成其为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的。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成为完满的存在。

亚⾥斯多德则提出了“第⼀实体”和“第⼆实体”的概念,个别物体是第⼀实体,个别物体具有的属或种的规定是第⼆实体。

他说:第⼀实体“是其它⼀切东西的基础,⽽其他⼀切东西或者是被⽤来述说它,或者是存在于它⾥⾯”。

在第⼆实体中,越接近第⼀实体它的实体性就越多。

例如在描述⼀个⼈时,说他是“⼈”⽐说他是“动物”更接近于个别⼈,因为“⼈”这个种⽐“动物”这个属,在更⼤程度上指出了个别⼈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小说理论研究本书的第三章第二节曾描述了20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抛物线话语运动轨迹,实际上,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总体状况与这种抛物线话语运动轨迹也是十分吻合的。

从时间段的分布看,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大致上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20世纪前半叶属于草创期。

早在1897年,邱炜萲就曾作《金圣叹批小说说》一文,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进行过研究。

1903--1904年,《新小说》一、二卷刊载的《小说丛话》中所录的平子、侠人、定一等人有关小说评点的论述,也涉及到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红楼梦》评论等。

如侠人就曾指出:“评《红楼梦》者十馀家,支离灭裂,无一能见其真相”,对旧式《红楼梦》评点给予了批评。

1904年,王国维撰《红楼梦评论》。

该文在“红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美学史上可谓是石破天惊。

这篇专论虽然并非专论古代小说理论,但它一扫旧式红学评点家零星、随意的评点方式以及索隐派的牵强附会,以叔本华的悲观论哲学为底里,从美学、伦理学等角度系统地探讨了《红楼梦》的主题与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旧式小说评点与新的小说研究之间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旧小说研究方法之间的一个界碑,具有极重的方法论份量,对整个20世纪的小说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思维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与王国维侧重于从美学、哲学的角度来进行小说研究不同的是,胡适的《水浒传考证》则开启了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的历史考辨这一理路。

胡适对金圣叹式的小说评点绝无好感,认定此类发掘“微言大义”且带“八股选家气”的批评毫无意义,故而撰《〈水浒传〉考证》以扫荡之,其中既有重建学术规范之意,而他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封建内容的指斥,则又深深烙上了“五四”的特殊时代印记。

与王、胡等人在小说研究上的首开研究风气或研究理路有别的是,一些批评史大家如方孝岳、朱东润等人,则在自己的批评史著述中对金圣叹等古代小说评点家加以介绍,并将之纳入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观照。

这其间,阿英的《晚清小说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和杨世骥的长文《小说理论与批评的萌芽》对晚清小说理论所作的梳理;高语罕对《红楼梦》文学观的辨析;隋树森、韩庭棕等人对金圣叹及其小说评论的研究等等,也在悄然展开,李贽、冯梦龙等人的小说理论亦开始得到关注。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诸贤的开疆拓土之功,仍值得铭记。

二、从建国后到新时期开始,是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徘徊期。

这期间,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三个:一、李贽及其《水浒》评点;二、金圣叹及其《水浒》评点;三、晚清小说理论的研究。

稍可自慰的是晚清小说理论研究。

其中,刘柏青的《晚清的小说理论》、梁淑安的《近代小说理论初探》、王立兴的《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小说界革命”》等文,(1)尚属学术范围内的正常研究,而有关李贽与金圣叹的研究则明显打上了那一时代政治斗争的特殊烙印,特别是“文革”中的有关文章成为了儒、法斗争的次文本(参第二章第三节相关论述)。

三、新时期以来的繁荣期。

1979年,教育部委托郭绍虞任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编写组和云南大学中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术会议及教材编写会议在昆明举行。

这次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可以看作是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走向繁荣的一个转折。

此后,仍有学者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如王先霈在《加强古代小说理论研究》一文中呼吁将诗论、文论研究同戏剧理论、小说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以便使研究者对古代文论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避免某些片面的结论。

(2)1984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讨论会”就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民族特色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收获各类论文近百篇,后由湖北省《水浒》研究会编辑成《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华中工学院,1985年),初步展示了新时期以来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实绩。

新时期以来的古代小说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在资料的整理方面,前此以辑录某一具体小说评点为主的整理方式得到了改善,出现了《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等贯穿古代小说理论发展历史而又嘉惠后学的力作。

二、小说理论通史与断代史的研究全面展开。

黄霖的《古小说论概观》、陈谦豫的《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刘良明的《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方正耀的《中国小说批评史略》、陈洪的《中国小说理论史》、王先霈等的《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颜廷亮的《晚清小说理论》等一批著作,或开拓,或深化,写法上固然机杼各出,对小说理论精髓的阐发或历史规律的梳理也是各擅胜场,其间所展示出来的对古代小说理论之历史现象的通观整合能力的总体提高则又是有目共睹的。

三、研究范围大大拓展。

新时期以前的古代小说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圣叹、李贽、梁启超、王国维等人。

新时期以来,上述重要人物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如关于金圣叹,从新时期到世纪末,就收获专文近二百篇。

其它如叶昼、冯梦龙、张竹坡、脂砚斋、毛宗岗等小说评点大家也开始得到了重视。

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萌芽及早期形态的研究,过去属薄弱环节,八十年代以后也开始有专文论及,如毕桂发的《略论先秦两汉时期的小说理论》、马成生的《略说唐代小说家的小说观》、王开富的《唐宋小说理论述略》等专文,(3)都作了很有益的尝试。

一些以前不太为人所注意的小说理论如天花藏主人等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理论主张,以及与小说理论相关的如司马迁的史传文学理论等,也都有学者论及。

四、专题研究收获颇丰。

郭豫适的《红楼梦研究小史稿》、张国光的《〈水浒〉与金圣叹研究》、叶朗的《中国小说美学》、孙逊的《红楼梦脂评初探》、刘欣中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陈洪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郭瑞的《金圣叹小说理论与戏曲理论》、马成生的《明清作家论小说艺术》、吴士余的《中国小说思维的文化机制》、林岗的《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宁宗一等的《中国小说学》等著作,或作学术史清理,或作专题剖析,或作体系勾沉,或作横向的理论阐释,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时期以来古代小说理论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五、小说理论的概念、范畴与体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

新时期以前,小说理论的概念、范畴的研究十分薄弱,涉及稍多的也只是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一些概念如“那辗”、“别眼”、“灵手”、“格物”、“相题”、“捽题”等。

从新时期开始,这一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不仅小说理论史、文学批评史等著作中给予了相关的阐发,不少专文也给予了关注,诸如“泄愤”说、“以淫制淫”说、“动心说”、“格物”论、“忠恕”论、“因缘生法”论、“传神”论、“性格”论等概念、命题或范畴,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掘。

此外,一些文学辞典如王庆生主编的《文艺创作知识辞典》(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赵则诚等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等,还对“弄引法”、“不写之写”、“草蛇灰线法”、“善避善犯”、“幻中有真”、“事贋理真”、“以文运事”、“因文生事”等概念作了现代阐释,对后学也颇有帮助。

新时期以前,古代小说理论体系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新时期以后,宁宗一等的《中国小说学》、杨义的《中国叙事学》等著,虽然立论的角度或剖析的方法有所不同,但都在体系的探索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六、对古代小说理论内在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所作的横向的、共时性的研究较之以前有明显提高。

新时期以前,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多是对某一家、一派、一人或一个时期作零敲碎打式的研究,缺乏具有理论整合眼光的研究。

新时期开始后,这一研究状况得到明显的改进,如古代小说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古代小说理论的批评特色、发展线索、理论价值等重大问题都有专文论述。

七、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古代小说理论的比较研究起步较晚,总的来看是相当薄弱的,但从八十年代开始,也逐步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例如,刘道恩提出开展比较小说学研究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比较小说的材料十分丰富,可惜长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应当使之体系化、科学化,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问,并尽早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比较小说学”,还可以建立其分支如“比较水浒学”、“比较红学”、“比较三国学”等等。

(4)谭志图从情感重要性的有关论述、人物典型理论的差异等方面对中西方小说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

(5)漆瑷等人则从影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角度剖析了中国小说理论在朝鲜李朝时期的接受情况。

(6)以下就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梳理。

一、资料的整理古代小说理论资料多散见于序、跋、回评、眉批、夹批等,有严密逻辑性或体系性的专论不多,这对整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进入20世纪后,小说理论的资料整理工作最初是从对具体的小说评点的辑录开始的。

俞平伯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算是小说批评中较早的资料性专书。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正重印了张友鹤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该本收录见存《聊斋志异》的稿本、抄本、评注本、刻本等14种本子,所录的大量评语对小说评点研究极有帮助。

198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水浒传会评本》,该本汇辑了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容与堂刻本、袁无涯刻本、芥子园刻本、醉耕堂刻本、双峰堂刻本等六个本子的评语,成为《水浒传》评点研究取资之渊薮。

同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由刘操南辑录的清代陈其泰的《桐花凤阁评〈红楼梦〉》。

这些会评、会注、会校、辑录都初步体现出小说理论材料整理方面的意识。

后出的李汉秋的《儒林外史会校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朱一玄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和《红楼梦脂评校录》(齐鲁书社,1986年)、陈庆浩的《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冯其庸等的《重评〈石头记〉汇校》(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等可说是这一方面的继续。

对古代小说理论资料作全面的、有意识的整理工作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的。

1981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曾祖荫等人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这是国内第一部清理中国古代小说序跋资料的专著。

编选者不仅对其选文中的小说理论部分内容作了恰当的阐释与说明,还注意梳理中国小说理论发展的传承和脉络。

该著在编选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理论发掘眼光和历史框架意识不仅为其后出的《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学也颇有提示之功,其首出之功和披沙捡金的材料功夫更为学界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都作了相应的报道与评介。

次年,黄霖、韩同文选注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出版,该著全面、系统地发掘和整理了中国历代小说理论资料,(7)收录从汉代到“五四”以前的小说论著两百多篇(节),范围涉及到文、史、哲等多方面,举凡专论、序、跋、笔记、回评、眉批、夹批等都有入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