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护理常1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1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定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1.【护理评估】1.1、、询问病人的既往史和现病史,有无不适感觉,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和诱发因素1.2、了解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1.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如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等,病人的意识状态及循环变化2.【护理问题】2.1、活动无耐力2.2、潜在并发症:猝死2.3、有受伤的危险3.【护理措施】3.1、按ICU一般护理常规。

3.2、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血压及呼吸的变化,予以心电监护,并注意全身情况如神志、面色、出汗、紫绀等。

3.3、严重心律失常病人需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

3.4、治疗护理:3.4.1、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常常选用异搏定、心律平、洋地黄、奎尼丁及乙胺碘呋酮等药;室性早搏则选用慢心律、心律平、利多卡因;缓慢型心律失常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3.4.2、心电方面治疗,有电除颤(或电复律)和电起搏两种。

3.4.3、可采取反射性刺激迷走神经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3.4.4、采用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等选用射频消融术。

3.4.5、心电监护发现心率高于18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室性早搏呈频发性、多源性联律出现或R-on-T现象;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或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或紫绀、全身抽搐、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测不出等应考虑心室颤动、扑动或心室停顿的可能。

首先,进行有效的胸部按压并及时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氧、准备抢救药品与器械,立即进行复苏处理。

4.【健康指导】4.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说明继续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

2.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观察活动耐力情况。

5.观察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

戒烟酒。

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

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做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4.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5.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及焦虑。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
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指导家属学习心肺复苏的知识。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心脏病、吸烟史、跌倒史、晕厥史、用药治疗及抢救情况、过敏史及家庭史。

2、评估患者有无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等。

3、评估患者有无胸闷、黑朦、晕厥、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还应评估患者的神志等。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与生活。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嘱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药物治疗与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时速度易慢,静脉滴注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上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中、后的心率、心律等心电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3、潜在并发症的护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出现猝死,立即进行抢救。

4、避免诱发因素: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朦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有头晕、晕厥发作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5、减轻焦虑:(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避免过冷、过份潮湿或干燥。

(2)为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持,鼓励其战胜疾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3)抢救时,护士要保持镇静,给患者信任和安全感,并做好必要的解释。

三、健康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说明遵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

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避免诱因: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限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护理的常规措施。

心律失常是心脏节律异常的一种情况,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稳定或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

通过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管理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1. 监测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记录病情变化。

同时,密切关注心率、心律和ST段等指标的异常。

2. 观察病情: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的快慢、节律的规律性以及是否出现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及时记录和报告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给予药物治疗,以维持心脏节律的稳定。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 控制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应积极控制和治疗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5. 心理支持:对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应对疾病的不适和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6. 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要健康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方式要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7.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心律失常患者,对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和监测。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涉及监测心电图、观察病情、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心理支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定期随访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管理心律失常患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与医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 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 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导读:恶性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在发生心室颤动或者是心脏停搏之前都会出现心脏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异常,这些改变所导致的心律失常常常是心脏猝死的前兆,所以成为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有哪些?七项一般护理不可少。

……
1.鼓励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轻度的心律失常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应该进行卧床休息,应该积极的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患者的血压的时候,每次的测量应该不少于一分钟。

3.在饮食上不要吃的过饱,应该保持大便的通畅。

4.在做特殊检查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向患者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患者消除顾虑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5.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密切的观察药物的反应,防治药物过量或者是出现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并且要给以相应的护理。

6.要积极的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包括各种抢救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抢救器械等,比如氧气、起搏器、除颤器等都一定要处于积极的备用状态。

7.要积极的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安慰,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进行心电图监护的病人需要加强巡视,给与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恶心心律失常是一种致死率比较高的疾病,非常危险,所以一旦是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就医,根据医嘱积极的进行必要的治疗,只要是坚持治疗就可以防止猝死的发生,千万不能大意哦!。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恶性心律失常指的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和室速。

这类心律失常往往突发且持续不断,严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如果不迅速进行抢救和治疗,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因此,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应采取紧急、快速和有效的措施。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这包括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维持循环功能等。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快速反应: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急性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迅速反应。

在发现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心肺复苏和急救设备。

2.紧急除颤:对于室颤和室速,即使在没有检测到脉搏的情况下,也应立即进行除颤。

通过电击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恢复心脏泵血功能。

3.确保氧供:失去心脏的有效搏动后,患者的氧供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将氧气供应给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4.监测心电图: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给予药物治疗:除颤以后,为了稳定心律,医生可能会给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抑制心肌细胞的异常兴奋。

6.密切观察: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进行密切观察。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7.记录和报告: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

在紧急情况下,家属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沟通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状况,并提醒他们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紧密合作,如医生、急救人员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位护理: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病人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可能会使不适感加重。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2. 饮食护理: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和咖啡。

3. 病情观察:应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尤其应仔细检查心率和心律,判断是否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等心律不齐发生。

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并记录,以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情况。

4. 用药护理:应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状况,提高活动耐力。

5.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嘱咐病人穿柔软、宽松的衣物,保持床单位平整、洁净,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按摩骨隆突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6. 休息与活动:轻度患者可以做适量的运动,重度患者需要卧床静养,并且要避免患者卧室的光线过于强烈。

7. 环境:保证卧室环境的安静,避免喧哗和嘈杂对病人产生干扰。

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嘈杂声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8. 心理护理:避免精神上的过度刺激。

9. 着装:心失常患者的着装不能过紧,以免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解开衣扣。

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并预防心律失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率。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评估要点:
1、有无既往病因。

2、心律失常诱因。

3、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4、脉搏频率和节律的变化。

5、有无排血量减少症状。

护理措施
1心律失常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时患者感到心前区不适、心悸或心电图明显改变。

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防止向严重心律失常变化。

1.2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应进行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其心率变化和心律的类型。

1.3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脉搏要同时听心音,以便发现心律失常。

1.4查明心律失常的诱因及原发病,让患者保持安静。

1.5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尤其应注意血清钾的测定。

1.6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故必须准备好电除颤器,并将其预先充电备用。

1.7每日清点用品1次,备齐急救物品及药物。

1.8发现下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做适当处理:
1.8.1室性期前收缩。

1.8.2连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1.8.3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1.8.4每分钟5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1.8.5室性心动过速。

1.8.62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1.8.7心动过慢,HR<50次/分。

1.9准备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律平、慢心律、异丙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去乙酰毛花苷、乙胺碘肤酮等。


1.10对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患者,要随时准备安装心脏起搏器。

1.11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12心理护理:应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正确看待疾病,对治疗树立信心。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

2013年11月CCU基本理论讲稿恶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处理授课人:韩红梅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恶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恶性心律失常定义恶性心律失常指当心律失常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由于各种因素致心电不稳定,使某些原来并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进一步恶化,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

它是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动态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

二、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类型危险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病原因1、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后。

2、起搏器术后心肌病致右室发育不良性(ARVC)。

3、心力衰竭EF<35%长QT或短QT药物、电解质紊乱。

4、Brugada综合征。

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综合征。

1992年最早被西班牙医生BrugadaP和BrugadaJ发现并描述。

有以下特点:①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家族史。

②平素体健的青壮年,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检查证据。

③心电图有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0.1mV.④排除心肌缺血、电解质失调或代谢紊乱等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和晕厥的反复发作、以及心脏性猝死为特征。

Brugada综合征的防治:目前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防止心脏事件发生,发作室速、室颤时应采取相应救治措施,惟一有效防止猝死的方法及早置入心脏除颤器(ICD)。

四、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1、病人的评估:病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

2、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如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并且为心律失常的原因,则应强调原发病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颤。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2.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措施1.对某些功能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鼓励其维持正常规律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

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避免左侧卧位。

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伴有呼吸困难、发等缺氧者给予氧气(2~4L/min)吸入。

2.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对服利尿剂患者多进食含钾的食物如橘子、香蕉,避免低血钾而诱发心律失常;避免饱餐及饮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而诱发心律失常,保持大便通畅。

3.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有无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

4.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滴药物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5.对高危患者,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他抢救药品及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等。

6.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

三、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指导患者避免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

3.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督促其服药治疗。

4.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患者及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是否坚持观察脉搏变化,有无头晕、黑朦、晕厥、气短、胸痛等不适,定期复查。

2. 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

版)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一、症状护理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要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紧急处理。

3.阿一斯综合征抢救的护理配合(1)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师,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物品。

(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1)同阿一斯综合征抢救配合法。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监测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护记录。

5.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1)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3)按压一侧颈动脉窦5-10秒。

6.护士应做好复律前、中、后护理。

二、一般护理1.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版)5.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7.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于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巡视,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有利于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1.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病情:a)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b)症状和体征:意识,有无黑蠓、抽搐、晕厥等
2、自理能力
3、心理评估
4、既往史及用药史:是否有甲亢病史,服用过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及利尿剂
5、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电解质
【护理要点】
1、休息与活动: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输氧,避免各种刺激。

病情稳定阶段,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活动。

2、严密观察病情:行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及时发现异常。

3、饮食护理:针对病人原发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a)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给予普通饮食即可;b)对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c)合并关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摄入。

D)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

4、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
5、遵医嘱给予药物,观察药疗及副作用。

抢救器材和抢救药物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需介入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

【健康指导】
1、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及防治知识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诱因如用力排便等屏气用力动作。

3、低脂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饱餐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4、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有晕厥史的病人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危险的工作。

5、遵医嘱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6、教会病人测量脉搏的方法。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

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要点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的异常变化,可以表现为心搏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情况。

对于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十分重要,既要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又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护理中的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要点,并从心理、生理、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心理护理要点1. 了解患者情绪: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安全感和支持。

需要细心聆听患者的抱怨和不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

2.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要教育患者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解释治疗方案,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轻不必要的恐惧感。

并可以配合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病情变化,每次检查结果要及时告知患者,并对治疗方法的调整进行解释,让患者有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二、生理护理要点1. 观察病情:持续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监测病情的波动。

对于出现突发心律失常或病情加重的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2. 处理并发症:心律失常可能引发症状,如胸闷、胸痛、头晕等。

护士要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氧气吸入、卧床休息、心电监护等。

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应立即进行除颤或给药。

3. 规律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建议低盐、低脂、低咖啡因的饮食,避免摄取刺激性食物。

并鼓励患者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

4. 心理平衡:心律失常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

鼓励患者进行心理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降低精神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三、环境护理要点1. 维持安静:心律失常患者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

护士应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降低噪音、灯光等刺激,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1、按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2、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心律失常者需要卧床休息。

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观察有无胸闷、心悸、气促、昏厥、抽搐、心衰等症状,注意有无阿斯综合征的表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4、数脉搏1分钟,记录每分钟早搏的次数,必要时配合心电监护仪或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心房纤颤患者测量脉搏时要同时听心音。

5、熟悉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各种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6、如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连续三个以上(短阵性心动过速)或出现RonT等危险性较大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

7、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作颈动脉窦按压、眼球压迫时应配合医生,观察病情,查找引起室上速的原因。

8、必要时做好电复律及电击除颤的准备。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必要时做一份十二导联心电图。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协助医生行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10、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11、对功能性早搏的病人,要耐心解释早搏的无害性,消除其紧张和焦虑。

12、给予易消化食物,少吃多餐,免刺激性,禁烟酒,注意保持大便畅通。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一、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患者的原发病,以及心律失常发作的诱因、发作时的表现及起止方式。

2.辅助检查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

3.心理社会因素某些心律失常易反复发作,患者可有焦虑、恐惧和烦躁心理。

二、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猝死。

三、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注意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2.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心律失常的类型,防止向严重心律失常转化,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及设备。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静注时速度宜慢(腺苷除外),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胺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

4.需介入治疗者(射频消融术、起搏器安置术),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5.如发现下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积极处理:①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②室性心动过速;③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动过缓,心率小于50 次/分。

6.心理指导:做好疾病知识指导,以减轻焦虑,消除恐惧心理,对治疗树立信心。

四、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告知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撤换药物,教会患者自测脉搏。

3. 保持良好情绪和健康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4.定期门诊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五、护理评价1.患者自觉心悸症状缓解,活动耐力增强。

2.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或发生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3.患者无外伤及并发症发生。

心律失常护理标准作业程序疾病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标准作业程序疾病护理常规
5.2.2.4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5.3护理措施
5.3.1休息与活动: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左侧卧位。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
5.3.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绡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
5.2.4.6心理社会状况
5.2.L7出院计划:出院后去处、主要照顾者、连续性护理需求
5.2.2持续评估
5.2.2.1症状主诉:意识、有无胸闷、心悸、头晕,有无黑朦、晕厥发生等。
5.2.2.2监护与查体:心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5.2.2.3检验检查结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超,电解质等。
5.4.5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人员要掌握各种疾病护理标准作业的内容及制定常规的理论依据,在工作中自觉执行;
6.2在护理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疾病护理标准作业程序不能任意改变,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6.3为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对疾病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充实;
5.3.3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预激伴发房颤、I【度【【型或U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安放电极时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发红、痒等过敏反应,定期更换电极。
5.3.4治疗护理
5.3.2.1严格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静注时速度应缓慢,静滴速度严格按医嘱执行,必要时心电监护。室上性心律失常常选用异搏定、心律平、洋地
3.3护理部:负责对该护理标准作业程序的培训、检查和修订。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主要评估脉搏是否存在。

2、血流动力学状态。

3、心电图表现:心律失常的类型。

4、导致心律失常原因。

5、社会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一)急救护理1、立即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4、描记12导联心电图,协助心律失常的诊断。

5、给予心电监护,注意电极位置应避开除颤区域和心电图胸导联位置。

6、将除颤仪置于患者床旁。

(二)一般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发作时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及患者发作时的心理状态等。

2、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持续心电监测,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

4、心理护理:嘱患者安静休息,做好患者的解释和安慰工作。

三、健康指导要点1、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摄入过多的浓咖啡、浓茶等。

2、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擅自增减药物,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3、学会测量脉搏的方法,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进行自我监测。

4、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1、心律失常发作时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受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2、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时尽量使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心电图的变化。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一)【定义】
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休克甚至心搏骤停的心律失常称之为恶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律失常。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2)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等。

(3)电解质素乱: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4)长OT综合征等。

2.发病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或)冲动传导的异常。

(三)【类型】
1.室速:
(1)室早连续出现3个以上。

(2)QRS宽大畸形。

(3)频率:100-250次/分。

2.室扑:
(1)P波及QRS波完全消失。

(2)连续出现波幅较大、较规则的正弦波。

(3)频率大约为200-250次/分。

(4)短时间不能消除,易发生室颤。

3.室颤:
(1)P-QRS-T波群消失。

(2)出现波幅、形态、间距极不均匀的波形。

(3)频率250-500次/分。

(4)如不能及时消除,短时间内心电活动消失。

(四)【救治与护理】
1.即刻护理措施:
1)立即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安静卧位休息。

2)保持气道通畅,存在低氧血症时,给予氧气吸入,保证血氧饱和度≥94%。

3)立即描记12导联心电图,协助心律失常的诊断。

4)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按医嘱给予心电监护,注意电极位置应避开电复律的电极板放置区域和心电图胸导联位置。

5)除颤器置于患者床旁,呈完好备用状态。

2.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1)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立即描记与评估12导联心电图,确定QBS波群时限,判断QRS波是窄还是宽。

1)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多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无效,遵医嘱给予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或行食管心房调搏复律和导管射倾消融术等其他治疗。

2)不规则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很可能为房颤。

主要是处理心律失常及预防发生血栓栓塞,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3)规则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多为室速,可遵嘱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同步电复律,药物首选胺碘酮。

4)不规则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立即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立即准备同步电复律,初始能量为50-100J的双相波同步电复律,如果首次电击无效,可采用逐级提高模式增加电击能量。

对清醒的患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但不要延误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进行电复律。

房颤给子紧急复律治疗可选用静脉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

(3)心室颤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尽早实施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360J,双相波除顺能量选择150-200J,除颤之后立即继续5个周期(约2分钟)的CPR,CPR后再次分析心律,必要时再次除颤。

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

3.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对于心动过缓患者,在气道开放良好和呼吸顺畅的前提下,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表现,应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必要时重复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3mg。

如果患者对阿托品没有反应,应做好专科会诊和起搏治疗的准备,等待起搏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低血压,可遵医嘱静脉输注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4.病情观察:注意了解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发作时的症状、持续的时间及患者发作时的心理状态。

当患者主诉头晕、乏力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当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甚至心绞痛发作时,说明冠状动脉灌注减少。

如果出现了呼吸困难,说明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

如果患者出现头痛、恶心、肢体活动及语言障碍、下肢疼痛,应高度警惕患者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

5.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注意获取基线生命体征数据,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持续心电、血压监护:给予心电、血压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和血压的变化。

如出现以下变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随时做好急救处理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