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第一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临死前的严监生》执教时间:2012-4-27 执教老师:张咏梅一、设计理念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三、教学关注点感受严监生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四、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介绍《儒林外史》。
我来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
(孙悟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诸葛亮)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武松)聪明伶俐,熟读诗书。
整日泪光点点,多愁善感,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一员猛将,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救出小阿斗。
(赵云)彪形黑大汉,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
(李逵)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同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出自于我国古典名著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出示《儒林外史》书本的封面)儒林,就是众多的读书人。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他的名字叫——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谁来读读。
读准“监”的字音,提醒“监”字写法:第三笔是个短撇,最后一笔要稍长一点。
眼睛特别亮的同学肯定已经发现就在课题的右上角有个小①。
对应着到课文底下看看,你知道什么了?监生是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像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个片段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412个文字,但是作者吴敬梓却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表达方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吝啬鬼严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二、说理念本课设计基于这样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摒弃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将全课划分为三个主要板块,每个板块都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尽量“隐藏”到“幕后”,只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点必要的帮助或点拨;二是突出语文课的本体,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而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本文表达方法的探究上,并通过表达方法的探究,丰满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指导学生今后的习作,初步掌握阅读类似文章的方法。
三、说学生1.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
3.学生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四、说目标1、品读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揣摩严监生内容世界,并说、写几句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五、说流程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严监生伸出的这两个指头代表的究竟是什么?”这一线索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一)、揭示课题,结识文中人物1、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读题这个“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这严监生都是临死的人了,请同学们再稍微慢一点、轻一点齐读一遍课题。
告诉我:这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严监生是一个有钱的人。
3、“想不想知道严监生到底有多少钱?”(二)、细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同学们,几百年过去了,吴敬梓先生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已成为定格在中国、外国许许多多读者脑海中的一个经典。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精选4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塑造人物的习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设计理念: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
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但也正是这种个性化的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
“取法其上,得法其中;取法其中,得法其下。
”秉着这样的观念,我想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学习作家写作的技巧上,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描写人物的习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物身份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家喻户晓的,在世界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人物——严监生。
板书:严监生谁会读这个名字?师随机正音并简介“监生”。
(严监生,注意“监”读四声,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王举人、张秀才之类的。
严监生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2、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特别是他临死前的那一幕,奠定了小说《儒林外史》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板书补充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的导语。
二根据提纲,自主学习,交流感悟1、(展示字词)这是篇半文言半白话文,许多字词比较生僻,只有将这些字词读对了,才能读好并读懂文章。
诸亲六眷(juàn)、严监(jiàn)生、登时、两茎(jīng)、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tiǎo,意思:“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比如把火挑开,挑了挑灯芯,挑刺”。
)(“已后、那里”不是错别字………指名读——正音——齐读2、(展示朗读)指名朗读,正音,评价3、(展示初读感受)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4你从哪儿感受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爱自己的生命?请同学们默读短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里的一篇文章。
《人物描写一组》有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本组课文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著名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在小说了,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课文中的这个片段继续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二、说学情学生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例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外貌描写等,但是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
本组课文中对人物的刻画注重细节,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特别传神,堪称经典。
而且三个片段均出于名著,大部分同学对名著不甚了解。
三、说模式本科教学采取情趣教学法,像说笑话一样,学习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说设计1、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侄子郎中穿梭感受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2、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3、教学过程: (1)课前铺垫认识油灯,由此引出课文人物——严监生(2)预习导学,揭示课题阅读提示,简介严监生。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教案、反思李复习课程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第二小学李芳一、单元重点简析1、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二、文本简析严监生是名著《儒林外史》里经典的吝啬人物。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三、学习对象分析1、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
3、学生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六.设计理念1、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力求落实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我从学生真实阅读的角度,不求深,不求远,扎扎实实领会编者的意图,扎扎实实投入文本的学习,扎扎实实体味人物形象,扎扎实实感悟文章的写法,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运用和语言素养的提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通用13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通用13篇)《临死前的严监生》篇1教学目标:1、认识片断中的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子”、“监生”、“郎中”等词语,理解其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揣摸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以达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课前预习。
1、你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请看老师板题:临死前的严临生。
(老师故意把“监”写成“临”,让学生区别易混淆的字“临”和“监”)监生是人名吗?(出示注释)同学们读读题,再轻轻读一遍。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叙事文?说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说,教师板)2、请同学们翻开书p133页,昨天的课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对字词的理解,多音字、作者资料等)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吴敬梓和《儒林外史》资料)3、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读的情况(选几个学生分层读)。
(根据学情适当板书生词、多音字)二、初读,了解片段主要内容。
1、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这个片断有点难读,请大家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结合注释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想想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交流片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范读,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听同学们读得如此投入,你能找出文段中最能表现严监生这个人物性格的句子吗?(学生说完,画好)下面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师范读句子,生想象画面)2、请把眼睛睁开,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是怎样的?(让学生轮流说)3、你们真会想象!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7.22《临死前的严监生》 人教新课标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集灵小学李杰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临死前的严监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说教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专题的一篇精读课文中的其中一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文章语言精炼传神,区区三百字左右,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
教学本课的意旨是指导学生朗读和着眼于语言形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进而体会“讽刺”的表达效果。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而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次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异,让孩子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各有所获。
这一课我安排一课时完成。
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通过对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句的理解、品读,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教材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揣摩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是着眼于语言形式的探究。
第二、说教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本节课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情境教学法:有情有景是教学,在品读课文时让学生抓住严监生的“摇了摇”“狠狠摇”“闭眼摇”等词语想象画面揣摩严监生的内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探究课文语言。
、谈话法:在教学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的内容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4篇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篇1教材内容:《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二个文段,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第五、六回。
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个极度贪财的“吝啬鬼”形象。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其意图就是让学生在把握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时,能体味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并不陌生,但是将这些技巧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却并非易事。
学生也普遍有了阅读的习惯,爱读书,但是对比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对比阅读能力欠佳。
而此篇文章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白话文,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透彻。
教学目标:2011版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理解“诸亲六眷、郎中、监生、哥子、医家、穿梭、揩揩、插口、登时、故此、一声不倒一声”等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ppt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及学情, 结合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 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体会课文中生动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重难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 描写的方法。 描写的方法。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手指
弄清人物 抓关键词
动作神情
摇了摇 狠狠摇 闭眼摇
内心
着急 生气 绝望 吝啬鬼 守财奴
两茎灯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 五年级下册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五、设计理念 六、教学流程 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 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 临死前的严监生》 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 外史》 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 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 伸着两根指头不得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 伸着两根指头不得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 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 呜呼的故事, 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多文字, 象。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多文字,但是作者吴敬 梓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方法, 梓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方法,为 我们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吝啬鬼严 我们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 吝啬鬼严 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本单元学习重 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并体会作家描写人 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物的方法,尝试在习作中应用。 物的方法,尝试在习作中应用。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一)说教材及课程目标《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的一个组成片段。
它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只为心疼灯盏里的两根灯草,刻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吝啬鬼形象。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新课程标准对5——6年级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提出如下目标:1、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出自己喜爱或憎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二)说学生实际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也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
但作为第一次接触白话文,有些词语他们会比较难理解。
而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到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五年级学生野兽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到。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以及课程目标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儒林外史》以及吴敬梓相关资料,掌握“痰”、“侄”等生字词;技能目标:1、读中感悟严监生这一入木三分的吝啬鬼形象,2.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名著和激发写作的兴趣其中重难点是: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一、导题引入1.谈话导入,简介《儒林外史》⑴同学们,你们平时都爱读什么书?其实,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上,还有许多优秀的著作值得一读,尤其是古典著作。
鲁迅先生就非常推崇一部长篇讽刺小说,甚至连自己的写作风格都受影响。
知道是哪部小说吗?“监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就像我们常说的李秀才,王举人之类的,这位姓严的监生原名严致和,他这“监生”,是用钱捐来的。
2024年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2024年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的一个组成片段。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这个节选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油灯里燃着两茎灯草,于是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吴敬梓紧紧抓住严监生神态和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抓住那经典的“两根指头”,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形象。
那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充分展示了作者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⑴.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古白话文的情味,掌握阅读此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⑵.通过诵读、比较、体味等手段走进文本,看见严监生的形象,体味严监生的心理变化,感受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并尝试运用,致力于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谐发展。
⑶.通过感受严监生活灵活现的形象,激发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比较、体味等手段走进文本,读见严监生的形象,体味严监生的心理变化,感受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并尝试运用,致力于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和感悟形式上得到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想象以及个性朗读。
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小说人物形象,又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效果,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学生能够从课文的内容与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语文的魅力。
三、说教学流程(一)、见文------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解题导入,我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知识,如古代将读书人成为“秀才”、“贡生”等来理解“监生”一词。
黄泽霞《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天池镇向阳小学:黄泽霞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教材,《监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它选自清代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本片段虽然只有短短412个文字,但是作者吴敬梓却通过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巧妙运用一连串的表达方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形象——吝啬鬼严监生,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二、教学目标(含学情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的训练重点、“‘五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古典白话文’和‘我校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只能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方法进行句子练习’”的学情及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 能正确读写“监生、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挑掉、登时”等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理解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认识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尝试模仿迁移。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本课文的重点定为:运用“抓住典型动作描写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难点定为:通过“一读片段找句子——二读句子猜心理——三读片段说形象”的教学策略,学生深刻领悟神态动作描写方法,并尝试模仿迁移,使学生都能运用神态动作描写方法写一段话三、教法学法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①、朗读探究法②、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法。
③、读写结合法。
同时将创设情景法指导学生自读法及联想、想像、多媒体展示作为辅助教学法。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
《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第一篇:《临死前的严监生》公开课教案《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3、激发同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读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我们一起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关于严监生你已经了解了什么?生:监生的意思。
严监生家财万贯。
师: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但是清朝时期的语言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可能比较拗口。
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自读课文。
师:哪些同学愿意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把课文读通顺。
生:轮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师:通过刚才的自读,轮读,你想想严监生在临死前想的是什么事?生:灯里有两茎灯芯,太浪费了。
师:我有没有听错,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想的是两茎灯芯。
一般人在临死前会想什么?生:亲人,故友……师:是呀,两茎灯心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二、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整体感受,揭示文章的描写手法: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你从严监生的哪些表示中感受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这两茎灯芯,请划出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随机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了,登时就没了气。
2、感受严监生“爱钱甚命”的心态:师:你是怎样感受到的?预设:生:严监生病得很严重,我从痰响得一进一出中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严监生的病为什么会病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出示:在《儒林外史》的第五回这样写道:1、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一、单元重点简析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材1、本篇文章位于五年级下册第七组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选自于清朝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课文是一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得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形象。
三、说作者写作意图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说学生1、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
3、学生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五、说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诸亲六眷、郎中、监生、哥子等词语,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出处1、根据描述猜猜人物形象,引发兴趣(设计意图:了解名著中人物经典形象)2、读题、解题(设计意图:帮助理解监生称呼)(二)、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1、师展示疑难字读音,采用自读,点名朗读等方式排除字词障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五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课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儒林外史》、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导入1、你们读过《儒林外史》吗?谁能说说这部书主要写的是什么?2.简介《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4、出示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设计意图:搭建一个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交流平台,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收集资料的兴趣,同时也为解读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微课《临死前的严监生》
微课《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一篇:微课《临死前的严监生》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再读读这些语句,这些语句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部位展开?都是抓住了手指、眼神,那么在这几次描写上你发现这些神态、动作有什么变化?(注意细节变化,反映人物心理)是的,他一次比一次着急,一次比一次焦心,一次比一次失望,一开始先是头摇了两三摇,当大家还是不明白时他不再只是要了两三摇,而是狠狠地摇了几摇,再后来连眼睛都闭上了,手指着不动。
失望焦急的程度不断加深。
如果这时他能开口说,他会说些什么?我的两个侄子哟,你们怎恶魔就不明白你二叔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该多费油啊,这哪里是有,分明燃的是银子啊,这样白白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啊,奶妈,亏你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竟然连我的心思都不明白,真是气死我了!家人都不明白严监生是什么意思他非常的着急最后赵氏明白他的意思挑掉了一茎灯草然后他就断气了。
两根灯芯,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那点油在他心中是那么重要,甚至比命还重要,可见他多么的吝啬,可悲又可笑。
感受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抓关键词,体会内心,想象画面,猜测心思,按照这样的方法聚焦细节,相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定能跃然纸上,我的微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第二篇:临死前的严监生微课教案小学语文《临死前的严监生》微课设计学校:教师:授课班级:五年级科目:语文一、课题名称:《临死前的严监生》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篇1教材内容:《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二个文段,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第五、六回。
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个极度贪财的“吝啬鬼”形象。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章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其意图就是让学生在把握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时,能体味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并不陌生,但是将这些技巧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却并非易事。
学生也普遍有了阅读的习惯,爱读书,但是对比阅读,尤其是中外名著的对比阅读能力欠佳。
而此篇文章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古白话文,作者在短短三百余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学生受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也不容易理解透彻。
教学目标:2011版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理解“诸亲六眷、郎中、监生、哥子、医家、穿梭、揩揩、插口、登时、故此、一声不倒一声”等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初步学习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学生将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的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这是本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品读鉴赏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经典的细节描写,学习作家巧抓人物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妙处,并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法和学法: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基于此,基于学情,我准备采用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探究,亲近文本。
在自主学习赏析中,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使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人物形象、品读写人文章的方法。
重视语言的实践与运用,读写结合,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读文,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的过程,掌握读、思、议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勾画圈点、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实现其与编者、文本的对话,并尝试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基于以上学情及教法、学法,我按照“一个游戏”、“一则故事”、“一个人物”、“一种表达”四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一个游戏导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导入,用游戏点燃快乐课堂,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上课前,围绕教材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进行猜谜游戏,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刻画人物要抓住其特点,不能千人一面。
在轻松愉悦中,直击写人文章要点。
(二)阅读一则故事突出人物特点,离不开典型事例。
故事中特定的场景以及人物的的特殊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资料补充,埋下教学伏笔接触文本前,引用《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家产的介绍,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文本出处,全面地了解人物背景,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人物身份的特殊化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引发学生后续的自主阅读活动。
2、阅读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这是一篇古白话文,在词句运用和语言表达上和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
因而,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字,并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意会等方法理解“诸亲六眷”“登时”等文言词汇,然后概括故事大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这样的环节安排符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探究,学生一步步亲近文本,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也逐渐清晰起来。
(三)感知一个人物把握人物形象要以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使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人物形象、品读写人文章的方法。
1、品读文字,分析人物特点。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透过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严监生临死前从失望——着急——绝望到了却心愿的内心活动过程,感悟严监生的形象特点。
接着,回顾前面预设的伏笔——严监生家境的介绍,家境的富足和对两茎灯草的牵挂、纠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次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这样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同时,这个经典故事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来,“严监生”这个经典的吝啬鬼形象也在学生的脑海中愈渐丰满。
语文教学既要“重意”更要“重言”。
本课学习的核心点在于要让学生从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巧妙刻画的,体会其表达效果,用心感悟其精妙。
2、赏析文字,掌握写作手法。
严监生本人不能说话,但是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在说话,抓住“摇头”、“两根手指头”,这一细节描写,体会简单的动作传递的丰富内容,品味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传神。
接下来,通过对场景中奶妈、大侄子等其他人物语言的解读,将严监生临死前的想法和常人的思维进行比对,感受侧面描写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
故事结尾揭示了严监生的两根手指所指——两茎灯草,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一结果,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极具夸张和讽刺意味。
把握了情节的高潮,就能够对人物形象做出深入的剖析。
情节的高潮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学生在第四组课文《桥》的学习中,已初步感受过悬念设置,所达到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我结合文本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古代说书人在讲这个故事时会在哪里卖关子,得知这一故事结果,听故事的人会有什么反应?通过与文本对话,学生对于情节及悬念设置这一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四)尝试一种表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堂给予学生的是语文学习的方法,也正是这方法让语文课堂更具张力,让学生的语文视野更为广阔。
1、阅读拓展,感受不同的写作手法。
补充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国作家莫里哀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描写,刻画的阿巴贡这一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对比阅读让学生体验到刻画人物的不同方法,感受中外名家的风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更重要的是,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懂得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无需面面俱到。
2、读写结合,尝试语言文字的运用。
品读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根据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活动。
通过人物内心活动的补白,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在学生的语言文字中丰满起来,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的理解,也让学生对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运用的能力,学生逐步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作业设计:1、了解世界文学作品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尝试阅读相关书目。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写写身边的某个人物。
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提升。
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点,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临死前的严监生吝啬鬼动作神态结束语:把握课标理念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不求完美,但求突破,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篇2一、单元重点简析1、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二、文本简析严监生是名著《儒林外史》里经典的吝啬人物。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三、学习对象分析1、五年级学生基本能整体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学生对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却是难点。
3、学生爱读书,但是读中外古典名著相对比较少。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标,我采用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六.设计理念1、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力求落实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我从学生真实阅读的角度,不求深,不求远,扎扎实实领会编者的意图,扎扎实实投入文本的学习,扎扎实实体味人物形象,扎扎实实感悟文章的写法,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运用和语言素养的提升。
2、尽力突显“读悟结合,读写结合”。
著名作家老舍爷爷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严监生的动作正透露着他卑微的心灵,活脱脱的一个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人物的特有标志。
我通过拓展想象、感悟补白、概括提升等方法,把教学的支点落在“两个指头”这个经典的特写镜头上,落在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细致描写上,从理解、体味、内化再到运用,把人物形象上的巨大的创造力,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