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中国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与中国文学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发端于民间而扩散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信仰的特征。道教内在于中国文化的系统之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启示性和引导性的作用,而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用艺术的形式阐释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品质。道教与中国文化互动影响,在中国,道教与中国文学同步发展并相得益彰。

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体现在道教神话、仙话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道教还在思想和艺术审美上,对文学产生内在的影响。

道教为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内容。道教吸收了上古的神话传说,又承接民间故事,为中国文学继承和发扬了丰富的材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与道教思想有关的志怪小说,作为实信的观念和宣教的目的存在,但其中提供了众多闲谈的材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当时的志怪小说,最著名的莫过于干宝的《搜神记》,其内容大多为道教神话、仙话传说,其中如《董永》一篇,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创作的材料。此外,当时创作的《神仙传》、《真诰》等,构建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同时包含了大量的神仙故事传说。这些素材,在后来不断发展并创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异常深远。从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到唐传奇、宋元话本、元明戏曲及明清小说,以及历代的诗文创作,道教的神话、仙话题材总是文学热衷于表现的对象。道教所提供的素材在叙事文学中尤为重要,产生了如唐代的《枕中记》、宋代的《太平广记》、明代的《西游记》以及其他诸多与此题材有关的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小说四大名著同样由道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三国演义》中,诸葛先生能“知凶定吉”,登坛借东风,五丈原布灯祈续命,完全是一个道士的形象。《水浒传》以张天师祈禳瘟疫开始,洪太尉走妖魔,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下凡,引出了梁山轰轰烈烈的故事。《西游记》是典型的神怪小说,虽然是在佛教故事的启示

下诞生的,但其中的道教因素也不可轻视。书中的神仙世界主要为道教神仙体系,孙悟空的形象也是道教武神仙的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曹雪芹从神仙写到俗道,从太虚幻境写到浑浊尘世,小说的开篇便是空空道人的出现,并一直贯穿于小说的整个情节。

道教不仅直接给文学提供素材,而且在更高层面上给文学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文学,不只是描述性的消遣,更重要的还有精神性的关怀。道教和中国文学都根植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道教给中国文学提供了高品格的精神内涵。

道教注重自然,清净无为,追求逍遥自在,强烈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重视生命质量。道教思想和活动激发文学的想象力,引导文学注重内在精神品质的追求,把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高潮,孕育出一批文学大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国文学务实而又不乏浪漫,道教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功不可没。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期,文学的自觉背后是人的觉醒。魏晋时期因玄学的兴盛而影响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玄学则和道教有着内在联系,它们的精神内核都是道家自然的本位思想。那个动荡的时代使得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游仙和隐逸。这些文学主题的精神都带有道教关注生命、追求得道成仙以及热爱自然的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在价值观和人格上受到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或许可以这样说,一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就是一部抒写道教精神的历史。

道教对于唐朝人的人生信仰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神仙思想的影响上。唐代的诗人王勃、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王昌龄、白居易和李商隐都有神仙信仰,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内心的信仰追求。其中,特征最显著者为李白。

李白号称“诗仙”、“谪仙人”,他的诗歌中有100多首和神仙道教有关。李白有正式入道的经历,他人格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道教追求的境界。正因为道教对于李白精神品质的直接影响,才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巅峰诗歌作品。

道教对于文学的审美观念和情趣有重要的影响。中国文学追求意象和意境,强调意蕴,这种审美境界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强调真善和美感的浑然无差,追求精神上的最大快乐。这种天人一体的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家思想来支撑的。老子和庄子提出了中国美学的基本范畴和境界,如“道”、“气”、“象”、“逍遥”、“坐忘”等,成为中国文学的特有精神内容。后世的“得意忘言”、“妙语自然”、“气韵写神”等美学理念,皆出于道家思想。

道教文学

道教不仅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且形成了道教文学这个独特的文学形式。道教文学,指的是与道教活动有关的文学反映,既包括道教本身的经典,还包括以道教活动为主题或素材的文学创作以及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文学作品。道教文学的作者不限于道教徒,主题上也不限于道教信仰的宣传。

《道藏》中许多文集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道藏》的内容以道教散文见胜,其中的文学性表现得尤为强烈。魏晋时期葛洪的道经著作《抱朴子·内篇》,文章在形式上采用骈偶句法,内容或散或骈,文章华美,语气自然流转,文意通晓顺畅,颇合魏晋文学形神兼备之时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道教小说内容丰富,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仙传说,如《山海经》《穆天子传》。到汉代道教正式形成以后,出于信仰宣传的需要,相继而出的作品有《列仙传》《搜神记》等,已经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素。

唐传奇中的道教传奇小说也大量存在,但中国文学小说的高潮出现在元、明、清,这也是道教小说的高潮时期。在元、明、清三代,不仅存在道教志怪传奇体的小说,而且更重要的是出现了“话本体”以及“拟话本”道教小说。明清还出现了大批以宣传道教思想为主旨和以道教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如《封神演义》、《鹿野仙踪》《长春真人西游记》。

中国是诗的国度,同样,道教文学中诗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仙诗,作者群包括著名的道士和当时许多文人。

唐代的诗歌更是与道教有着内在性的联系,唐诗在主题和思想上深受道教的影响。宋词中有大量的词牌是道教原有的道曲,如“西江月”原为“步虚词”。之后,也出现了大量的道教诗歌作品。

道教戏曲在道教文学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道教戏曲的鼎盛时期是元代,以神仙道化剧为代表。神仙道化剧大多是以修炼成仙、传道度人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其中,马致远有“万花丛中马神仙”的美称,在他的杂剧作品中,神仙道化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为传道度人的代表作品,该剧的宗旨在于表现全真道祖师钟离权通过梦的形式来度化吕洞宾,告诫世人出世超凡、皈依大道的志趣。道教在中国戏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论从主题还是思想情节上,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戏剧的发展。

道教和中国文学,在信仰层面和艺术层面上诠释着中国文化的特征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于道教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展开描述,是生动而有价值的事情,对于认识道教和中国文学的特质,以及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