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0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0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学习目标】1.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到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2.分析悲剧产生的根源,感受《窦娥冤》悲剧的美学价值3.概括该剧的主题【重点难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知识积累】1.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B.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C、名词活用等(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2.特殊句式:A.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B.判断句(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课堂探究】学生活动一:理清情节脉络,给各部分添加小标题学生活动二: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学生活动三:李陵劝降对苏武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其他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第三高中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学案 鲁人

第三高中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学案 鲁人
四、反思提升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五、拓展延伸
诵读民歌苏武牧羊,并考虑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一一共服汉德威
学习指导
注意目的,心中有数。
文本生僻字较多,强调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是把握内容的最根本的形式
整体把握内容

在课文中画出来并识记
从文言知识点到详细内容探究。
3.汉书的相关文学知识:
二探究
疏通文意,按照例如给每段内容添加小标题,理清脉络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当堂达标
本文在写作上很擅长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请你结合课文详细谈谈。
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一个特点,即以比照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你阐释这一点。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三中学高中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学案鲁人版必修3
【学习目的】
1、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能说出本文典义进展讨论、评价,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一回忆预习
1、时代背景:
2、作者介绍: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读通,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读懂,把握文章思路,领会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的形象内涵。

3.会读,学习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学起来是很难的。

一是因为它的篇幅长;二是文中陌生的文言词语太多,文言现象比较复杂。

因此,让学生先读懂,是课前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首先,让学生用他们经常采用的独学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把文中的字词障碍扫清。

其次,利用他们平时对学的方式,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读。

我让他们互相合作,对文章所写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感知。

最后,通过导学案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引导他们在预习课后再去研读文本,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也可以说“读书可以明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书》中的《苏武传》,去聆听一曲精神的壮歌。

(板书课题)课前我们通过独学与对学的方式对字词进行了疏通,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有针对性地作具体落实。

二、整体感知师:贯穿全文的一对矛盾是什么矛盾?生:是投降和不投降的矛盾。

师:能不能说得细致一点?生:是单于想让苏武投降,但是苏武就是不投降。

(板书“降”与“不降”,中间拉开一定距离。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了让苏武投降,匈奴先后使用了哪些手段?(幻灯片展示此问题)生:我认为是采用了四种手段。

首先是恐吓他,然后是引诱他,还有折磨他,最后还让李陵去劝降。

师:他说的比较准确,那匈奴拿什么来恐吓苏武呢?生:杀苏武。

师:好,以死恐吓。

(板书:以死恐吓)那用什么来诱惑他呢?生:用利益诱惑的。

(板书:以利诱惑)师:用什么来折磨他呢?生:用痛苦。

师:是什么痛苦?生:身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痛苦。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以苦折磨。

(板书:以苦折磨)匈奴还让李陵去劝降,李陵和苏武是什么关系?生:原先是同事。

师:文中说“陵与子卿素厚”,说明他俩还是好朋友。

《苏武传》教学教案(第二课时) 新 参赛优质文档

《苏武传》教学教案(第二课时)    新 参赛优质文档

《苏武传》教学教案(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

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的时空。

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

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文。

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

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理出文章思路。

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术手法的作用。

第三大组:思量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存活是否矛盾。

明确:第一大组:小标题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②缑王谋反,张胜知之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④舍生取义,匈奴急医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⑦李陵劝降,岿然不动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⑨汉匈和亲,请还苏武⑩艰险尽尝,发白归汉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被困北地、发白归汉,生动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第二大组: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

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

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

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

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

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李陵劝降,攻心为上。

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处为苏武着想,又辅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二者深厚的关系,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崩溃。

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

李陵的劝降及苏武的沉着应对进一步提升了苏武的精神境界。

而且李陵的流泪和悲慨也衬托出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

对比手法。

作者以卖国求荣的卫律、意志不坚的张胜、懦弱痛苦的李陵来对比苏武。

《苏武传》教案(二)

《苏武传》教案(二)

《苏武传》教案(二)苏武传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眼北风吹,雁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及《汉书》。

1.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

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高一语文《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一、继续感知课文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课文最后一句“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诸多感情。

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及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确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

可以说这句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

二、讨论研探究:1、苏武的人物性格:苏武的人物性格。

明确: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首先,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苏武留胡十九年,经历坎坷曲折,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

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

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

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

这些典型环境,对于表现苏武的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

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

其次,对比手法的使用。

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

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3.如何看待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自杀,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苏武的形象?【明确】第一次是为国家尊严宁愿而死。

高中语文12苏武传教案(第2课时)教案必修4

高中语文12苏武传教案(第2课时)教案必修4

苏武传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学界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以为中国古代没有学术规范,所以我们没有学术规范的传统,只能从西方引进。

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没有认识到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的学术规范与当今学术规范存在着很大不同,不少今天已经习以为常的规范当时还不存在。

比如,由于书籍的流传相当困难,特別是在印刷术普及以前,古代学人对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记忆和背诵,所以他们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别人的成果时常常无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间接引用。

他们大多不习惯注明出处,往往将前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写了。

又如,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经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分门别类编为类书。

这些类书,有的是为自己用的,有的是为别人编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费开馆编纂的。

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文都不注明出处,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一般就按内容编入不同的类别。

但要知道,这种类书的编纂,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不会有什么著作权,更拿不到稿费,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得“嘉惠学林”的赞誉,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以为忤,而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播。

古代还有一种故意作伪的现象,将自己或别人的作品假托为古代或同代名人的作品,如先秦的不少作品都冠以周公、孔子之名。

但除了极少数人是出于政治或经济目的外,这类作伪者大多是很可怜的。

《苏武传》教学实录

《苏武传》教学实录

《苏武传》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苏武传》是一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作品,讲述了苏武的传奇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
1. 作者背景:苏武传是由唐代文学家陆游所著,属于古典文学作品。

2. 主要内容:苏武传讲述了苏武从凡人到神仙的传奇故事,其中包括他的出身、他的奇遇、他的功绩等。

3. 人物形象:苏武是一位勇敢、坚强、聪明的英雄,他虽然出身于凡人,但他勇敢地抗击了暴君,为人民带来了自由和幸福。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古典文学作品《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这一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讨论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苏武这一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材料
1. 教材:《苏武传》
2. 课件:《苏武传》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等相关内容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介绍《苏武传》的作者背景,引出课题;
2. 教师介绍《苏武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苏武这一主人公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4.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武传》,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苏武在匈奴生活了——(同学齐声答“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里,苏武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同学齐声答“北海”)。

苏武的事迹被改变成了故事,改编成了歌曲。

下面我们首先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歌曲《苏武牧羊》。

)在悠扬的歌曲声中,我们走近了苏武,感受到苏武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把握苏武的形象(课下分组讨论了,课上主要是交流):苏武作为一个和平的使者,来到匈奴,却赶上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

这件事是什么呢?(生答)缑王参与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副使张胜稀里糊涂的参与其中。

面对突变,苏武怎么解决?请第一组同学展示讨论结果。

生1:苏武得知后,要自杀,他说:“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生2:他的话中“重负国”三个字含意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张胜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

师:既然不能制止副使,只好以死来报国了。

生3:对。

在卫律开庭审讯的场合,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简单的三句话,十二个字,我们读出的含义有:一是表白自己没有参与匈奴的谋反事件,而且也不赞成有人这样做;二是表明汉朝廷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三是教育副使张胜不要贪生怕死。

生4:从这简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苏武是一个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人。

师:很好!这段文章语言非常简洁,苏武的形象却十分鲜明。

这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世界各国纷纷掀起学习汉文化高潮的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祖国的文化。

师:面对苏武的自杀行为,单于怎么做的?生(全体):“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师:可见,对英雄,人人敬仰;对叛徒——生:(全体):人人憎恶。

师:对苏武这样一个大英雄,单于是不甘心让他自杀的。

为此,他想尽办法劝苏武投降,单于都派了谁来劝降,结果怎样?我们来看第二组同学讨论的结果。

高中语文 4自读《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 鲁人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自读《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 鲁人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自读《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鲁人版必修3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3.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二、整体感知《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苏武传》教案 (第二课时)

《苏武传》教案 (第二课时)

《苏武传》教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苏武传》教案(第二课时)静风凝海第二课时释疑重点、难点文言字词、句式小总结教学过程:同桌二人,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解决文言字词句。

两人边读边注释边翻译,互相纠正,弄不清的地方问老师。

教师走近学生身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重点提示:第三段重点词句:1、其一人夜亡(在夜里,名词作状语)(逃跑)2、虞常生得(被活捉)3、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话)(告诉)4、事如此,此必及我。

(连累)5、见犯乃死,重负国。

(才)(更加)(对不起)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使动用法,使……投降)第四段重点词句:1、舆归营(用车子送,名词作动词)2、单于壮其节(以……为壮,意动用法)第五段重点词句: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逐渐痊愈)(告知)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会:共同)(定罪)(趁)3、本无谋(没有参加谋划)4、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满)定语后置5、空以身膏草野(名词作动词,滋润)6、君因我降(顺着)7、女为人臣子(通“汝”)8、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通“叛)(宾语前置,以何见女)(状语后置)9、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10、头县北阙(通“悬”)11、若知我不降明(你)第六段重点词句:1、白单于(告诉)2、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3、匈奴以为神(把……当作)4、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育)(才)5、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隔离)(别的)6、掘野鼠去草实(去:通“弆(j),收藏。

)7、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8、檠弓弩(名词作动词,校正)9、武复穷厄(困苦)第七段重点词句:1、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2、不敢求武(访问)3、故使陵来说足下(劝说)4、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通“无”,)(“现”)宾语前置5、扶辇下除(台阶)6、子卿尚复谁为乎?(还)宾主前置7、皆为陛下所成就(提拔)8、兄弟亲近(成为皇帝亲近之臣)第八段重点词句:1、子卿壹听陵言(副词,一定,务必)2、自分已死久矣(料定)3、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通“襟”,“袂”)第九段重点词句:1、汉求武等(寻求)2、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本文按照教学实录的格式进行编写)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时间:2022年4月15日地点:人教版高一必修五课堂主讲教师:XXX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苏武传》公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苏武传》的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2. 分析《苏武传》的人物形象、主题等文学要素;3. 理解并欣赏《苏武传》所表达的道德情感;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批判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面带微笑,情绪饱满地走上讲台)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苏武传》。

我们知道,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而《苏武传》正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古代文学作品。

相信大家对苏武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中国古代传奇人物之一。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苏武传》的背景和作者。

(教师将幻灯片切换至《苏武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 介绍《苏武传》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教师:《苏武传》是一篇叙事性较强的文章,描写了苏武被匈奴所俘的生活经历和他坚守信仰的故事。

这篇作品虽然不长,但情节生动、寓意深远。

它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刘向,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教师简要介绍了刘向的生平和作品)3. 逐段解读《苏武传》(30分钟)(教师将课本翻至《苏武传》的相关部分)教师: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逐段解读《苏武传》。

(教师依次解读《苏武传》的各个段落,分析其语言特点、情节发展等)4. 分析《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20分钟)教师:《苏武传》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苏武、匈奴王、苏武的妻子等等。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点评)教师:除了人物形象外,《苏武传》还表达了哪些主题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高二语下册《苏武传》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层次,了解作者的行思路。

分析人物之间的斗争语言及策略,以此品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汉书》和班固,了解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还积累了一些重点言知识。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教师提问相关知识,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订正错误。

)二、划分课层次1.请同学复述内容,每个自然段都叙述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由一组回答,ppt逐个展示情节过程的小标题)初使匈奴,单于受礼——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卫律劝降,威武不屈——饮雪吞毡,此志不渝——李陵劝降,忠贞不二——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2.请学生快速划分层次(ppt展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层次:第一部分(1)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2~8)段:记述了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倍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9、10)段: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三、分析课,合作与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ppt展示每部分的问题,留一些时间交给学生,每组代表举手回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1.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讨论明确:两次。

第一次是张胜告诉苏武自己参与谋反的事实,苏武敏感地认识到自己定会受到牵连,因为不想国家尊严受辱,所以自杀。

第二次是面对卫律的讯问,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引刀自刺。

不想自己受到屈辱,更不想因为自己而侮辱国家。

第一次是被张胜和常惠阻拦下,第二次是被卫律请医生救活。

从救治的繁琐的程序可以看出苏武是真想自杀,但都没成功。

苏武的举动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忠于国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2.难道只有咱们关注到苏武的精神品质了吗?明确:不是,还有匈奴的单于。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对待苏武和对待张胜是截然不同的。

朝夕候问,一是怕苏武再出事,而体现自己对苏武的关怀,试图收降苏武。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课堂实录

苏武传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上课了!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苏武传》。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我们了解到XXX在匈奴生活了19年,其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北海。

XXX的事迹被改编成了故事,也被改编成了歌曲。

我们首先听一下《苏武牧羊》这首歌。

(播放幻灯片,同时播放歌曲《苏武牧羊》)在这悠扬的歌曲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XXX伟大的人格和精神魅力。

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来了解XXX的形象。

XXX作为一个和平的使者,来到匈奴,却遇到了一次严重的谋反事件。

这件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XXX参与劫持单于母亲XXX,副使XXX也参与其中。

那么面对这个突变,XXX怎么解决呢?请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1:XXX得知后,要自杀,他说:“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学生2:他的话中“重负国”三个字含义很深,不能预先发现和劝阻XXX所干的错事,一负国;马上要受到敌国的审讯,给国家丢脸,二负国。

老师:既然不能制止副使,只好以死来报国了。

学生3:对。

在卫律开庭审讯的场合,XXX对XXX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XXX简单的三句话,十二个字,我们读出的含义有:一是表白自己没有参与匈奴的谋反事件,而且也不赞成有人这样做;二是表明XXX没有指使他们这样做;三是教育副使XXX不要贪生怕死。

学生4:从这简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XXX是一个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人。

老师:很好!这段文章语言非常简洁,XXX的形象却十分鲜明。

这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世界各国纷纷掀起研究汉文化的时期,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祖国的文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XXX的自杀行为对XXX的影响。

单于怎么做的?(全体学生回答)“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XXX”。

可见,对英雄,人人敬仰;对叛徒,人人憎恶。

对于XXX这样的大英雄,XXX不甘心让他自杀。

为此,他想尽办法劝XXX投降。

XXX派了谁来劝降,结果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第二组同学讨论的结果。

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1825]学习目标 1、了解《汉书》及本文历史背景。

2、积累文言实虚词,在语境中体会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3、了解并体会苏武的形象,学习苏武视国家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节操。

重点难点1、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阅读次数:1419]苏武距离我们很远,苏武距离我们很近。

那是一个远离我们两千多年的灵魂。

在北海之上, 在苦寒之地,以一个囚者的身份,在那里牧羊。

就这样 19年! 可是,苏武却以各种形式参与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歌者以《苏武牧羊》表达一种忠诚的信念,舞者以《苏武牧羊》诠释着?..•[阅读次数:2177]第一课时【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1-3段,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虚词。

2、理解,充分体会文中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总结规律。

?..•[阅读次数:9763]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nbsp...•[阅读次数:3841][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nbs...•《苏武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阅读次数:326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阅读次数:5510]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苏武传》教学实录

《苏武传》教学实录

《苏武传》教学实录
谢飞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教学设想】《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中的一篇文言文,是一篇史书中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的教学,最核心的问题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

因此,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认识历史上的苏武,感受他的精神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谢飞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论《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爱国形象的塑造及其当代价值--由《汉书·苏武传》和《新序·节士·苏武章》的异同说起 [J], 李艳
2.采访苏武,我是苏武,我说苏武——以《苏武传》为例谈"情境创设"的运用 [J], 葛福安
3.『义士』苏武——《苏武传》中的劝降与拒降 [J], 赵晓非
4.在思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苏武传》教学为例 [J], 陈若祥;潘红

5.漫谈《苏武传》——《苏武传》的思想、艺术或其他 [J], 汪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

《苏武传》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五)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一)传记写作的要点(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A.讲解“自杀”情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苏武传》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2、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体会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对班固《苏武传》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文言字词进行了梳理。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ppt)这是一幅苏武牧羊图,大家看苏武的简介(公元前160——公元前40),你从这里能够捕捉到哪些信息?
生:苏武活了80岁
师:安享晚年了,班固在课文写了苏武多少年?
生:出使匈奴的19年
师:有没有一年一年的写呢?有没有列出人物的大事年表呢?
生:没有
师:那侧重写了哪些事情呢/
生::苏武作为一个汉史出使匈奴,恰好遇到匈奴国内发生了谋反,被牵连后被扣押在
师:那在匈奴都遭遇了哪些事情呢?
生:先是被牵连后要自杀,自杀没有成功。

匈奴先后派卫律和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拒绝了。

师:那卫律劝降失败后,苏武还遭遇了什么?
生:被幽禁在大窖中,之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了
师:是的,概括一下就是幽禁流放。

我们把自杀、拒绝劝降和幽禁流放看作苏武的人生三部曲吧。

(板书)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苏武在他人生的三个重要关口是如何表现的,班固正是抓住这个来刻画苏武的形象。

首先是被牵连后想到自杀,这部分主要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生:3、4段
师:好,我们齐读这两段。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
(生齐读)
师:苏武为什么会想到自杀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看他在自杀前说了什么话?
(生在文中勾画)
生:“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师:很好,这两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重负国,屈节辱命
师:是的,那你如何理解呢?苏武的身份是什么?
生:汉朝的使臣
师:他的使命是什么呢?
生:出使匈奴,沟通汉朝和匈奴的友好关系。

师:他的使命完成了吗?
师:出现了什么突发状况呢?
生:他的副使张胜参与了匈奴的谋反。

苏武作为一个主要使臣,没有事先发现这件事情
师:这对苏武来说是不是失职呢?
生:是,所以苏武要承担责任,对不起国家,辜负了国家。

师:理解很到位。

还有补充吗?
生:苏武是汉朝的使臣,使臣受辱就是国家受辱,所以苏武要通过自杀避免受辱。

师:非常好。

那你能看出苏武什么品质呢?
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放在第一位,为国着想,以死报国。

师:总结很全面。

那苏武的自杀行为引起了什么反响呢?
生:卫律惊
师:卫律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生:卫律原是汉朝的一个武将,后来投靠了匈奴,成为了单于的亲信。

他是一个叛徒,他没有想到苏武会自杀
师:是的,从卫律的吃惊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环境中人物的性格不同,做出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那还引起了什么反响?
生:惠等哭,他的同伴哭了
师:为什么同伴会哭呢?
生:被他的行为打动了。

师:那有没有打动敌国的首领呢?
生:打动了,“单于壮其节”,单于很佩服他,被他的气节折服了。

师:是的,一个人的行为透露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我们刚才提到卫律吃惊,现在卫律作为匈奴的代言人,他是如何去劝降苏武的呢?我们来看课文第5段。

这一段主要是卫律和苏武的对话,我们找两个同学,一个代表卫律,一个代表苏武来进行对白,要求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情态。

(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全班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是对你们的肯定。

那你能不能说说卫律是如何劝降的呢?
生:先是逼迫苏武,想把苏武吓倒。

看到苏武不为所动,再用荣华富贵去利诱他,威逼利诱的方式。

师:拿在逼迫苏武之前,卫律还做了什么事情呢?
生:斩虞常,降张胜,营造一种恐怖的氛围。

师:对,其实就是杀鸡儆猴,是吧!卫律劝降失败之后,匈奴开始对苏武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幽禁流放。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6段,思考:面对艰苦的考验,苏武是如何顽强的活下来的呢?
(生自由朗读后)
生:幽闭大窖中时,“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苏武饮雪吞毡,顽强地活下来了。

被流放到北海之时,苏武“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顽强地活下来了。

师:是的,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细节描写,表明苏武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大家找到了吗?
生:“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表明苏武始终坚定自己是汉朝使者的身份,这种强烈的爱国心,是苏武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师:正是这种坚定的爱国信念让苏武战胜困难,顽强地活下来了。

既然精神上没有摧垮苏武,匈奴又派谁来劝降了呢?
生:李陵
师:李陵和苏武是什么关系?
生:昔日的朋友和同事
师:作为老朋友、老同事,李陵又是如何劝降的呢?请大家小组讨论,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
师: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组的看法
生:李陵和苏武聊天叙旧,说道“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李陵告诉苏武,他
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因为皇帝而死的,皇帝对不起苏家。

还说道“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如今的圣上年老昏庸,不值得效忠,其实是在挑拨君臣关系。

师:概括得有理有据,还有吗?哪个小组有补充呢
生:李陵打感情牌,他还告诉苏武家里的情况:“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苏武的母亲去世了,妻子改嫁了,三个孩子如今也是存亡不可知,也就是告诉苏武如今汉朝已经没有亲人了,没有亲人也就没有了牵挂,这其实是在断绝苏武的亲情之念,没有必要回去了。

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李陵劝说苏武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苦了自己。

师:是的,凡是投降者都有这种观点:我就这一辈子,干嘛苦了自己呢,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

这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叛徒哲学。

那苏武是如何应对的呢?
生:苏武只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做了回应,其他的一概不理。

他说“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


师:是的。

两次劝降失败后,我们可以看出同一环境的对比中凸显出苏武的人格魅力。

无论是先前的张胜,还是卫律,还是苏武,我们来做个对比。

生:张胜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自作主张,说明他无谋;遇到威逼之时,赶紧投降了,说明他贪生怕死。

而苏武则不同,苏武遇到特殊变故,先想到的是国家;遇到威逼之时,不为所动。

生:卫律作为一个叛徒,对苏武的自杀很是吃惊,因为对他这个卖国求荣的人来说,不明白苏武为什么要自杀,可以看出苏武的忠贞。

生:李陵在劝降失败后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他也被苏武的忠诚感到自己的羞愧。

师:是的,就连匈奴的最高首领单于也被苏武的气节折服。

尽管种种的劝降,种种的精神折磨,就是没有杀掉苏武。

在多重对比中凸显了苏武怎样的精神呢?
生:忠贞不屈,坚贞不渝,视死如归,以死报国,坚忍不拔等。

师: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诗“白发丹心尽汉臣”,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精神崇高者,你有没有被震撼到呢?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生:“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这是一个永远的苏武。

堂堂男儿,一腔热血,本的是精忠报国的信念,行的是忠贞不渝的志气。

忠心、铭记,方是男儿的精忠报国。

生:黑发去白发回,岁月匆匆终不悔。

拒受降遇流放,一片丹心尽汉臣。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的很好。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也写了一副对联,让我们在折服对联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上联是:风吹白节,为彰天道赴朔漠。

下联是:雪拥丹心,不违汉志誉满裳。

好,下课!(下课铃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