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下工程中风险管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地下工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摘要:通过系统总结地下工程建设中运营、实施及决策阶段的风险因素,制定出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4部分: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向评价和风险分析。正确对待实际问题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和危害,如:当前社会环境与风险管理体系不符、风险接受等级和接受准则不统一、过于分散的风险管理系统以及对风险的错误认识等。
关键词:风险评估;地下工程;风险管理
中途分类号:tu94文献标识码:a
日益发展的经济带动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城市中各种用途及规模的地下工程项目纷纷上马,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不完善的施工管理和不断增加的规模和数量,导致在施工建设地下工程项目时事故频发,造成人员伤亡,使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一、分析地下工程中的风险因素
影响社会范围较大、较多的不可预见风险因素、较多的施工项目、较长的施工周期以及投资规模较大是地下工程建设的特点。风险的发生包括外在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主要包括有:人为因素、复杂的工程建设周边环境,以及工艺水平和工程施工技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
(一)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指:水的腐蚀性、岩土的渗水性、
地下水的发育和分布情况,以及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岩性和地层分布等。地质勘探由于所固有的局限性,分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工作,只能以个别测试点对场地情况进行测试分析,且由于室内和现场试验设备条件的限制,误差对岩土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往往很大。通过实践可知,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和不连续性,是场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性,地下工程由于这些复杂因素,从而在定性上具备了极大的风险。
(二)工艺水平和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施工机械设备的精度,都直接影响到地下工程的工程建设风险。由于较为复杂的地下工程工艺水平和工程施工技术,因此最为重要的一点即是如何把握好工艺和理解透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法应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工程建设的风险系数会因为任何一点的失误或不足操作大大增加。此外,工程建设风险系统也收到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以及较差的施工条件和较长的工程周期影响。
(三)施工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现场周围的建筑物和周边环境,无论在地下工程施工建设时采取何种工艺和手段,都会不可避免地收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周边环境包括:周边社会群体和环境、周围道路和管线状况、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地下工程与建筑物的距离以及地面建筑物的类型等,工程建设的风险系数会因各种因素而上升。
(四)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和工程建设决策的复杂性
在地下工程运营期、施工、设计和规划的全寿命周期内,施工组织安排、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工程建设的决策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比之于其他项目,地下工程具有较大的风险投资和极强的隐蔽性等特点,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在组织、管理和决策上遇到困难。因此从立项开始,如何合理选择施工工艺、设计方案、工程场地;如何使环境所受到的工程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如何使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以及如何使“可持续性”和“和谐”因素贯穿整个工程建设,每一个步骤的执行和决策都影响着工程建设的风险系数。由此可见,种类繁杂和多样性,是地下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的特点。较大的风险始终存在于工程运营、实施和决策等各个阶段,同时整个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也都有风险贯穿其中,为了保证顺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引入风险管理理论指导实际施工过程的做法迫在眉睫。
二、地下工程的风险管理办法
作为一种上世纪50年代起,从德、美等国诞生出的管理办法,是组成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风险机理在隧道等地下工程中对于风险环境的孕育,以城市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工程施工为例,其承险体有生态环境、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和盾构隧道等等,不同的环境情况又会造成不同的损失模式。其中直接损失包括施工人员和盾构隧道构成的承险体;间接损失则包括破坏生态环境以及造成的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为避免因风险机理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而进行的风险管理,其过程主要分为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评价
和风向分析4步骤,其中又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追踪和风险控制6部分。第一是风险辨识。对潜在于地下工程中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当部分风险因素严重影响到目标时,应给予重点考虑。风险辨识的方法包括流程图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现场调查法和风险清单分析法等。第二是风险估计。估计和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后果和概率。第三是风险评价。评价的基础为风险分析,以相应的风险标准为根据,对可否接受地下工程中的风险进行判断,以及安全措施是否需要更进一步。第四是风险应对。将实际情况和风险大小相结合,使处理风险的对策的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常用的手段包括:风险修正、风险合并、风险分散、风险自担、风险转移、损失控制和风险回避等。第五是风险追踪。对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后,跟踪观察风险的变化发展情况,督促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第六是风险控制。以风险追踪为基础,以风险的变化情况为根据,使风险应对措施能够及时进行调整。
三、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比之于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比较短的工程实践和研究时间,较晚起步的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应用,而且研究在管理方面的进展也是初步的。不过我国已经在上世纪末陆续开展了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丁士昭教授对我国的上海、广州地铁隧道工程中的保险模式及建设风险进行了研究;黄宏伟等人所开展的风险管理研究,其研究重点
在地铁运营和建设阶段,在整体上给出如何控制、分析地铁不同阶段中风险因素的思路;分析基坑工程风险方面,毛金萍、仲景冰和李惠强等人在分析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风险时采用了事故树的模式;以同济大学为主,对沪崇通道的财务分析、运营事故控制以及施工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研究,是国内第一个大型项目中应用到风险分析技术。
近些年,实际工程领域中,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在地下工程项目中,风险评估与分析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地下工程在实际应用安全风险管理时,其实施负责的主体是各个岩土工程咨询公司和科研单位。一些工程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软件已经在建筑工程、越江隧道和地铁工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地下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实践与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风险评估与分析扔是目前侧重的主要方向,监测系统是布置和开展较多的方面,未能深入研究控制方法和风险预警,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整合尚不统一,已经开发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其功能较为简单,对基础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不够,且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的建设不足,适合地下工程建设实际和符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平台极度缺乏。目前我国地下工程风险管理依然存在着如下问题:风险管理体系仍然较为被动;缺乏有效规范的风险管理及风险接受等级和准则;相对分散的风险管理系统以及错误认识风险评估标准和对风险的定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