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世界(图)

合集下载

磁州窑常见的纹饰

磁州窑常见的纹饰

磁州窑常见的纹饰磁州窑装饰内容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装饰图案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故事等。

在北宋神宗时期(1068一1085),以剔、划为主要装饰方法,还有文字。

北宋晚期,特别是在金代成熟的磁州窑白地黑花装饰,由于装饰材料和技法的改变,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将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引用到瓷器装饰上,并影响了中国陶瓷装饰的审美趋向,增强了装饰技法的表现力。

一些新的纹样内容如吉祥图案、山水、书法、福寿以及人物故事均成为很受人们欢迎并十分流行的题材。

以下以图文并茂形式向大家展示其风采,以供各位参考:植物类图案纹样牡丹纹:此类纹样为磁州窑陶瓷使用最多最久的纹样,牡丹在中国传统装饰中被称为“富贵花”,自唐以来见诸于各类装饰。

牡丹寓意幸福美满,富贵昌盛。

唐宋之际牡丹曾被封为花中之王,牡丹花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绘工根据牡丹花生长规律,从多种不同角度描绘牡丹,尽力表现它的娇艳和雍容华贵。

仅牡丹花头形象的画法就不下几十种。

元代磁州窑缠枝牡丹纹,使用三瓣叶形,不画叶筋。

莲花纹:磁州窑陶瓷装饰主要纹样之一。

莲纹的出现和中国佛教盛行于民间有关。

佛教文化中,舒展的荷叶上配着盛开的莲花,缠枝莲纹也很常见。

在民间老百姓咏莲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含有神圣的意义。

莲纹在磁州窑陶瓷装饰中被广泛地使用,更大意义在于取其吉祥的含义,莲花纶鱼取谐音“连年有余”、儿童戏莲寓意“连生贵子”。

菊花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

菊深秋开花,不畏寒。

据传以其花泡水可以治病,朱孺子长饮用于菊和梧桐子泡的茶,以后成了神仙。

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

菊花还被看成是群花中的隐逸者,并赞它凤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

故常喻为君子。

菊花是文人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含义,磁州窑陶瓷装饰中经常使用。

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多作为佛教图案使用,可能取其“益寿”的涵义。

磁州窑常用做边饰。

忍冬是一种缠绕植物,俗称金银藤,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伴,凌冬不凋,所以称为忍冬。

论磁州窑的婴戏纹装饰

论磁州窑的婴戏纹装饰

长柄荷叶 , 正倚在坐墩旁酣睡 ; 童子头较大 , 留“ 囟毛”身着宽松花衣 , , 上下衣分开 , 右手 持莲 , 荷柄很长 , 荷叶着于地上 , 左臂放于坐 墩之上 , 脑袋倚着左臂 , 目紧闭 , 双 嘴角微上 翘 , 出些许童稚的笑意 。 露

窑口 都曾用婴戏纹作为装饰,其中 尤以磁州
窑釉 下彩 绘 的婴戏 纹最 富 表现 力 。北宋 后期
童子卧莲纹, 宋代耀州窑、 定窑、 磁州窑
的许 多产 品 中都 装饰 有此 图案 ,并 多 以印花 和 刻划 花 装饰 。在磁 州 窑观 台窑址 Y3中 出 土 了一 件 童 子 卧莲 纹 枕 前侧 墙 残 片 ( 图一 ,

2 1 . 0 16
论 磁 州 窑 的 婴 戏 纹 装 饰 I
支_.一 _
论 磁 州 窑的婴 戏 纹 装饰
林 海慧 姜 苑
拿 前 誓 的 妻 , 皇不高ຫໍສະໝຸດ 。一宋 时 、金 期
州窑 盛行 时代 … … … 一一 … ~ 一 ~
宋 代 以后 , 民文 化兴起 , 层文人 将 市 上
馆藏 北 宋 白地黑 花 持 荷娃 娃 腰 形枕 ( 图一 , 1 , 体 白釉 , 面 中心 黑绘 一 童 子 , )通 枕 手持 一
工匠们也把普通儿童 日常生活中平淡却真实 有趣的生活情节作为主题来表现 , 将儿童的 娇憨之态描绘得传神之至 ,为我们展现了他 们童真质朴 、 好玩爱动的可爱形象。 北宋一代 , 定窑 、 磁州窑 、 耀州窑等许 多
婴戏纹较多地应用在模 印花和白地黑绘花方 面 。 印花 由于纹 饰是 事先 刻 划好 了 的 , 模 因此
下笔 工整 , 条力 度均 匀 , 线 饱满 有力 。白地 黑 绘花 具有 明显 的水 墨 画效果 ,并发 展成 为磁 州窑 最具 特 色 的装 饰 风格 。 上 述 政 治 、 济 、 化 背 景 , 磁 州 窑婴 经 文 为 戏纹 的盛 行创 造 了充 分 的条件 。 ( ) 二 宋金 婴戏 纹所 表现 的儿童 活动 1童 子莲 花纹 、 在此 时期 磁 州窑 为数 不 多 的婴 戏纹 器物

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

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

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产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磁州窑的瓷器中,装饰元素
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吉祥民俗的图案。

这些图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和信仰,通常象征着吉祥、团结和祈福。

以下是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

1. 喜鹊:喜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鸟,因其鸣声悦耳、翩翩飞舞而备受喜爱。

在磁州窑的陶瓷上,常常出现喜鹊穿过梅花枝的图案,这是一种常见的新春图案,寓意着
新年来临,喜庆祥和。

2. 荷花: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花卉之一,寓意着清雅和高洁。

在磁州窑的
陶瓷上,经常出现荷花图案。

荷花图案通常配合着鱼、莲叶等图案,表示富贵、丰收和幸福。

3. 金鱼:金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因其外表美丽、文雅而引人注目。

在磁州窑的装饰中,金鱼通常与荷花配合使用,具有寓意丰收、吉祥的含义。

4. 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是一种常见的吉祥物,作为守护神的形象出现在
门前、庭院等地。

在磁州窑的装饰中,狮子经常作为图案出现,寓意着威武、勇猛和防卫。

5. 龙凤:龙和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兽,是皇家的象征,寓意着权
力和尊严。

在磁州窑的装饰中,龙和凤凰常常出现在一起,具有祈福、吉祥的含义。

总之,磁州窑装饰中的吉祥民俗图案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读陶瓷枕上的人物形象

解读陶瓷枕上的人物形象

解读陶瓷枕上的⼈物形象2019-09-16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泛,⼈物图案即为其⼀⼤宗。

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化的⼀个载体。

⼴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择其⼏种作以简要分析。

⾦代磁州窑⽩地⿊花“屈原投江”纹长⽅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渔夫之间对话的场景。

画中三⼈,屈原⾝着素⾐,披头散发,神情忧伤,独⽴于江边。

渔夫戴⽃笠,划⼀叶⼩⾈徐徐靠岸。

屈原⾝后⼀⼈疾奔⽽来,似欲劝阻屈原。

屈原破旧⾐衫随风飘摆,呈现出⼀⽚凄凉景象,借此表达出诗⼈的忧愁苦闷之情。

寥寥数笔,却展现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的孤傲品⾏。

此枕画⾯不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在⽂化内涵上都体现了⾦代磁州窑这⼀最⼤民窑的卓越品质。

从枕⾯构图来看,采⽤以景达意、以象表意的艺术⼿法,刻画了被流放的屈原忧国忧民的故怀。

磁州窑作为当时北⽅地区最⼤的窑⼝,其产品之所以能够独步⼀时,说明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百姓的⽇常⽣活,更在于能够贴近当时⼈们⼼理上的需求。

宋⾦时期,宋王朝⾯对北⽅⼥真铁骑的南侵,抵抗⽆⼒,⼀次次地遣使乞和,割地赔款,使得国破家亡,民不聊⽣。

在此枕画⾯中我们不难发现磁州窑匠师的⼀颗拳拳爱国之⼼——在深沉的意境中,借古喻今,既有对昏庸⽆能的宋皇帝的不满,⼜期待出现屈原这样的爱国⼈⼠来警醒萎靡的宋王朝。

元代磁州窑⽩地⿊花望⼦成龙纹长⽅形枕(图2),画⾯中有⼀长者⼀童⼦和空中的云龙,长者须眉皓然,⾝着⼤袖⼴袍,右⼿指向空中的云龙。

童⼦⼀⼿指向天空,⼀⼿夹持风筝,⼀副天真烂漫的神态。

空中的云龙蟠曲矫健,见⾸不见尾,体现出神龙兴风作⾬的⽆限神⼒。

画⾯简洁明了,⼈物勾画到位,充分表达了⼈们望⼦成龙的美好愿望。

元代磁州窑⽩地⿊花“⾼⼠卧床”纹长⽅形枕(图3),枕⾯描绘⾼⼠⼀⼿托⾸侧卧于树下床上,眼望长天,呈惬意的神态。

⾼⼠脚后有⼀鱼篓。

画⾯表达出这种世外桃源般的渔猎⽣活所带来的⼼理上的满⾜感和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之⼼(编者注:此枕⼈物图的内容可能为宋代陈抟⾼卧故事)。

从磁州窑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

从磁州窑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

从磁州窑瓷枕看宋代民俗文化作者:余可欣来源:《景德镇陶瓷》2017年第02期摘要:瓷枕虽小,却浓缩了历史与社会。

通过瓷枕我们不仅能了解一个时代的制瓷,而且更多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感悟到古人的思想、情感、希望与追求。

关键词:宋朝磁州窑瓷枕吉祥纹样民俗宋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巅峰时期,有官、哥、汝、钧、定五大官窑并存,生产的产品各有特色,流传千古。

而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古代著名的一个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多面向的是贫民百姓,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陶瓷国度里,仅存在于寻常人家的磁州民窑,仿佛是一股清流。

从磁州窑里我们可以接触到当时人们真真切切的生活,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本色和他们的平凡。

而提到磁州窑,就不得不说到磁州窑烧造的瓷枕了,我国古代烧造瓷枕的窑场虽多,但磁州窑烧造的数量和技术都是其他窑场所望尘莫及的。

瓷枕的制作始于隋代,盛行于宋元时期,明清以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瓷枕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用途较为特殊而又非常普遍的一种器物,在民间流传极为广泛,我国南北方诸多窑系都有烧制,其中以磁州窑系的瓷枕尤负盛名。

磁州窑瓷枕工艺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具有实用的民俗特征。

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寄托,这正是磁州窑源远流长的平民本色基调。

磁州窑瓷枕外观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枕上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与民俗生活紧密相连。

但民俗并不等于民间艺术,民俗因素在磁州窑民间装饰艺术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使生活充满祥瑞感觉的意识上。

在民俗观念的引导下,尤其是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下,人们对装饰内容、造型、图式进行表现时,会以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搭配来体现祥瑞意识。

在磁州窯瓷枕林林总总的图案题材中,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各种珍禽瑞兽,狮子、龙、凤、鹿,各种花卉,牡丹、莲花、岁寒三友(松、竹、梅),各式缠枝花图案等等,作为民间的集体创作不断丰富和发展,都在瓷枕上面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看宋金时期的儿童活动_兼谈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风格特点

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看宋金时期的儿童活动_兼谈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风格特点

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看宋金时期的儿童活动)))兼谈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风格特点陈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要:本文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典型题材分析入手,从儿童们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揭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尚,分析婴戏纹大量出现的原因,并进而总结出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特点和时代风格,在此基础上比较磁州窑彩绘婴戏纹与其它窑口婴戏纹的异同。

关键词:磁州窑;彩绘;婴戏纹;宋金时期中图分类号:K87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62(2005)05-0047-07婴戏纹,即是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形象和嬉耍情节的纹饰题材,其中包含了人们对后代的关注和希冀多子的传宗观念。

婴戏这种题材的出现很早,山东两城山出土的汉画像石5母子图6、陕西绥德贺家沟砖窑梁汉墓画像石5母子图6,即为儿童风俗画之滥觞。

1984年马鞍山发现的三国时孙吴朱然墓出有一件童子对棍图漆盘[1],亦为此类题材较早的作品。

魏晋嘉峪关壁画砖墓中亦有一组儿童射鸟、放牧、桑护、打果的画像砖[2]。

到了唐代,婴戏图开始增多,在绘画中多有出现,周有5孩儿图6,韩有5村童戏蚁图6、5放牧图6,戴嵩有5逸牛戏童图6、5牧童奕棋图6等。

镇江市丁卯桥唐代银器窑藏亦出土一件鎏金小银瓶[3],上饰有三幅婴戏图。

但陶瓷上出现婴戏纹并不早,唐代长沙窑出有一件彩绘婴儿持莲纹壶[4],一童儿胸着肚兜,右手持莲,左手持飘带,一面前奔,一面回头观望。

童儿体态丰满,满脸稚气,十分可爱。

在宋代,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开封有名/杜孩儿0者即因擅画婴儿得名,宣和画院待诏苏汉臣对画婴儿尤有专长,/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视之不啻相与言笑者0(5顾炳画谱6)。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5货郎图6和5秋庭戏婴图6,便是其脍炙人口的作品。

至于其它婴戏图,如5扑枣图6、5戏鸟图6、5婴儿戏浴图6、5蕉荫击球图6等,都从各个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成为当时一种较为别致的专门画题。

应物象形 气韵生动——宋金磁州窑婴戏图的意境内涵

应物象形 气韵生动——宋金磁州窑婴戏图的意境内涵

中国陶瓷工业CHINA CERAMIC INDUSTRY第28卷第2期Vol.28, No.2Apr. 20212021年4月DOI: 10.13958/ki.ztcg.2021.02.013应物象形气韵生动——宋金磁州窑婴戏图的意境内涵刘明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 要:宋金磁州窑最典型的瓷器是白釉釉下黑花瓷,婴戏图是其中比较流行的装饰纹样之一。

“意境”是“象”和“象 外的虚空”给人带来的一种虚实结合的审美境界。

宋金磁州窑婴戏图是制瓷匠人尊重客观法则创作的艺术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气韵和深层次的生命力,其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婴戏图形象背后蕴含的儿童天真活泼的生命力、制瓷匠人无穷无 尽的创造力及当时人们的精神力。

关键词:磁州窑婴戏图;气韵;儿童;制瓷匠人;文化中图分类号:TQ17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21)02-0058-07Describing Objects as They Are; Vivacious Artistic Conception------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ldren at Play ” of Cizhou Kilnin Song and Jin DynastiesLIU Mingyu(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Abstract: The most typical porcelain of Cizhou kiln i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is the white glaze underglaze black flower porcelain, among which the "Children at play"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ecorative pattern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a kind of aesthetic realm of combination of reality and vision brought by "image ” and "void outside image". The artistic image created byporcelain makers in Cizhou kiln in Song and Jin Dynasties contains rich charm and deep vitality. Its aesthetic conception is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nnocent vitality of children, the endless creativity of porcelain makers and the spiritual power of people atthat time.Key words: “Children at play ” of Cizhou kiln; artistic conception; children; porcelain maker; culture0引言磁州窑是著名的民间瓷窑,以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为中心,窑场辐射到河南、河北、山西等黄河两岸大多数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装饰艺术鉴赏(三)

磁州窑装饰艺术鉴赏(三)

磁州窑装饰艺术鉴赏(三)磁州窑装饰艺术鉴赏(三)(2014-03-06 07:21:39)[编辑][删除]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陶瓷鉴赏七,宋白地黑绘划花花卉纹罐该罐采用先在胎上施白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绘纹饰,再在所画的纹饰上划花,之后罩透明釉入窑烧制。

这种工艺的特点:有化妆土,先黑绘,再刻划,最后罩釉。

八,宋白地黑花腰鼓河北小李来电话,他刚收了一批东西,已拿到北京,要我到旅馆看货,这种情况,要看就要早看,我立刻赶到他住的旅馆,小李已经抓紧时间冲了一个澡,看到我来了,他打开箱子,把东西放在地上、桌上和床上,我看到有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两头大,纤腰,中间是空的,器表的纹饰由线条分割为五个部分,大头上是鸟纹,中间是花纹,其形状与故宫藏唐代鲁山花瓷腰鼓相似,如图1所示,图1宋磁州窑白地黑花腰鼓图2故宫藏唐鲁山花瓷腰鼓鼓是世界各民族广泛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甘肃兰州永登乐山坪新石时代器遗址就发现过距今4500年前的陶鼓,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和西域音乐的东传,印度和西域的鼓传到了中原,加上原有的鼓,在中原地区流行各种不同的鼓,据《新唐书.音乐志》记载,演奏龟兹乐需要15种乐器,其中就含腰鼓、羯鼓等6种鼓。

50年代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彩色画像砖,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腰鼓。

图3河南邓县出土彩色画像砖唐人南卓撰写了《羯鼓录》,记录了流传于唐代的有关羯鼓的人和事,唐玄宗李隆基和宰相李璟都是打击羯鼓的高手,《羯鼓录》记录了唐玄宗与李璟之间的一段对话:“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甆’。

捻小碧上掌,下须有朋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

且皷用石末花甆,固是腰鼓,掌下朋肯声,是以手拍,非羯鼓明矣。

”这段文字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唐玄宗在位時,羯鼓与腰鼓是两种不同的鼓(腰鼓用手拍,羯鼓用槌击;腰鼓可用捻小碧来调音调。

);第二,腰鼓的鼓腔体是由青州石末或鲁山花瓷做成。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

黑白意象——试论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1引言---------------------------------------------------------------------3正文第一章宋代磁州窑概述第一节宋代磁州窑的历史背景------------------------------4二二二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的发展演变---------------------5第二章宋代磁州窑婴戏图的审美情趣第一节人物个性之美------------------------------------------第二节画面构图之美------------------------------------------第三节黑白线性之美------------------------------------------第四节民间文化对宋代磁州窑的审美体现----------------第三章婴戏图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表现第一节婴戏图在当代陶瓷绘画中的表现-------------------第二节婴戏图在当代陶塑中的表现-------------------------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摘要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

宋代民间窑场不断涌现,装饰手法不断革新。

婴戏图中,通过儿童形象的真实描绘,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这对我们了解宋人生活状态以及审美心理,对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枕上风光: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

04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 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文化内涵
传承与创新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在 继承唐代瓷枕风格的基础上, 融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体现 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民俗与地域特色
磁州窑瓷枕纹饰反映了当时民间 信仰、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为 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资料。
寓意与象征
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承
当代陶瓷艺术中的运用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艺术家 们将这些传统纹饰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众多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有现代感的优秀作品。
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纹饰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承和发扬,我 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现代社会注入新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菊花是宋代的“四雅”之一,磁州窑瓷枕上的菊花纹多采用写实手法 ,线条流畅、色彩和谐,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觉。
03
莲花纹
莲花具有高雅圣洁的象征意义,在佛教艺术中也有重要地位。磁州窑
瓷枕上的莲花纹多与佛教题材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动物图案纹
龙凤纹
龙和凤分别代表了阳刚和阴柔 的力量,是宋代宫廷艺术的重 要题材。磁州窑瓷枕上的龙凤 纹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具有
浓厚的皇家气息。
虎豹纹
虎和豹是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猛 兽,具有辟邪驱恶的象征意义 。磁州窑瓷枕上的虎豹纹多采 用夸张手法,形象威猛生动,
寓意勇猛有力。
鱼鸟纹
鱼和鸟分别代表了水中和空中 的生物,具有生殖和富贵的象 征意义。磁州窑瓷枕上的鱼鸟 纹多采用寓意手法,形象优美

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懂的往里装!

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懂的往里装!

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懂的往里装!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概况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

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

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的历史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婴戏题材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图)

婴戏题材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图)

婴戏题材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摘要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

因为是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

婴戏题材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

早期之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陪衬角色。

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

婴戏题材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下,其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永恒性。

关键词:婴戏图陶瓷装饰意境情趣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发展到商代烧造出的原始瓷器,乃至到东汉后期真正瓷器的烧制成功,从陶到瓷,陶与瓷的并行发展,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创造出大量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

婴戏图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在传统陶瓷艺术领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地局面,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婴戏图”弥漫着作者对于追求童真童趣的强烈感情,显露出艺术家一颗未泯的“童心”。

一、婴戏题材在釉上彩的表现釉上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明代釉上彩瓷开始盛行,是我国陶工们数千年实践经验的结果。

釉上彩,是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锦窑中经600-900度的温度烘烤而成。

又称“炉彩”。

釉上彩包括釉上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

传统釉上彩绘,以吉祥图为主。

婴戏题材彩绘陶瓷与植物、动物作为主题纹样,并用其它纹饰辅助,构成一副完整的图案,多传达深刻的吉祥寓意。

与传统釉上彩瓷绘画装饰相比,现代釉上彩瓷绘画装饰在总体上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型思维方式,有着强烈的个性追求。

如今,现代釉上彩绘已不仅在白胎上绘制,颜色釉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色彩装饰模式,绚丽多姿的颜色釉满足了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运用。

而现代釉上彩装饰艺术表现的题材也很广泛。

很多传统釉上彩瓷绘画装饰的婴戏题材在现代釉上彩瓷绘画装饰中继续被沿用,诚然,这种沿用并不是一味的原形复制。

现代的社会意识、文化氛围使之实现了一种超越,直到再发现。

在釉上彩粉彩方面的童子,李磊颖的婴戏题材作品最具有代表性。

婴戏图古瓷

婴戏图古瓷

婴戏图古瓷——宋代婴戏图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瓷器上装饰纹样之一,较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上,宋、金时期的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瓷器上有刻划、印花、绘画等技法装饰的婴戏纹。

明代正德、嘉靖时期最为风行,清代也较为常见。

婴戏图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以放风筝、婴戏莲、放花炮等多见,小童天真烂漫,姿态各异,稚趣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洋溢着自然活泼的情趣,欢愉之态跃然而出,通过对孩童嬉戏场面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人们祈盼多子多福的美好意愿。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婴戏纹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宋,高10.4cm,长29.9cm,宽22.5cm。

枕呈腰圆形,枕面前低后高。

白釉,枕面及枕侧以黑彩绘婴戏纹。

枕面外周以双线勾勒如意形开光及双弦纹,开光与弦纹间饰四组卷枝纹。

枕侧绘简单的花草纹。

枕面主题纹饰画笔简练,描写两个婴孩玩耍,其中一孩儿头上落一只小鸟,孩儿惊愕不已,另一孩儿作兴奋状,欲上前捕捉小鸟。

在磁州窑器物当中,以婴戏为题材的很多,如池塘赶鸭、打陀螺、蹴球、骑马、钓鱼、放炮竹等。

瓷枕亦如此,不论是做游戏,玩莲或赶鸭,均寥寥数笔,就把孩儿天真、可爱的童趣表现出来。

即如此枕虽着墨不多,却生动传神。

北宋磁洲窑珍珠地开光婴戏枕南宋湖田影青婴戏纹粉盒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高6.7cm,口径20.8cm,足径6cm。

碗敞口,浅腹,矮圈足。

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

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

宋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

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

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

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

此碗即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的一件代表作。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婴戏纹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宋,高8.5cm,口径20.8cm,足径4.8cm。

雄浑质朴

雄浑质朴

雄浑质朴作者:李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11期宋代是我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各个艺术门类得到高度发展并相互影响。

特别在陶瓷制作上更是大江南北名窑迭起,官窑民窑竞相争辉,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局面。

磁州窑这时异军突起,形成了蜚声南北的庞大窑系,同时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法巧妙地运用到了瓷器的装饰之中,设计出白底黑花的品种,打破了当时瓷器以单色釉为代表的装饰格局。

这种白底黑花是磁州窑在宋代创立不久,由工匠们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装饰方法。

他们用一种含有氧化铁的色料,在涂有白色化妆土的瓷坯上作画,使瓷器的装饰达到了近似水墨画的效果,然后上釉烧成。

这些瓷器的画面线条流畅生动,外观色泽鲜艳、永不褪色,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图1)。

磁州窑白底黑花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瓷器从用刀在坯胎上刻、画的“胎装饰”转变成了用笔画花为主的“彩装饰”技法上来,因此具有很大的创造性。

同时,也把我国的陶瓷工艺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丰富和开创了我国瓷器装饰的新途径,为以后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白底黑花产品不仅具有极强的创造性,而且有着极其浓郁、美观、实用的生活气息。

首先,它在题材上十分贴近生活,注重人们的欣赏习惯。

当时磁州窑器物上除了出现虫草、花鸟、人物、山水及各种大小动物等内容外,匠师们还往往把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情,如祭祀天地、婚丧嫁娶、传说典故等内容大量地运用到瓷器的绘制中。

所以,磁州窑白底黑花的产品深得人们的喜欢,特别在北方地区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匠师们的技法十分丰富多彩,他们时而逸笔草草,辅以部分的黑色块面,不仅色调明快,黑白相映,而且用笔灵动、雄劲自如;时而率意勾勒,用笔多以细劲勾勒为主,使得画面自然逼真,人物形神兼备,毫无斧凿之痕:在画面的布局、构图上也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有动有静,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充满了中国画的笔墨情调,显示出匠师们的扎实绘画功力。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婴戏题材,画面生动活泼,逗人喜爱。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钵)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钵)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钵)
很多磁州窑瓷器的土沁,犹如小孩尿床干后留下的印迹,这是因为釉薄,且瓷土多氧化铝不能烧结,长期茵水所致。

有的从釉面的针眼进入,形成圆状痕迹。

一切烦恼庸人自找
我们常人烦恼多不多?用佛教的观点,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一念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可见烦恼非常多啊。

人生在世不满百,不如意事常八九。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其实大家是一样的,我年轻的时候,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傻子呢?傻子没有烦恼,多好。

又一想傻子也失去做人的快乐了啊!得与失构成了事物的一体两面,给你快乐,就必然给你痛苦,是人皆有烦恼,尤其现在的人烦恼更多更大。

究其原因,我们与外界接触多了,有了更多可以攀比的对象,越来越不能满足自己的心魔,那烦恼自然多。

很多人的心钻进了钱眼,对财富的渴望,如同一滴水要融进沙漠,结果自我不见了,所以财富减轻不了人们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聚敛财
富却是自寻烦恼(富兰克林)。

认识你自己,抑制一下自己的贪欲!自古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你争我夺为财亡;何不平心静气看文章,专心致志玩收藏。

下面上传磁州窑系钵的图片,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此感谢!
宋元瓷器∣普及高古瓷器知识,提供钧窑、耀州、定窑、磁州、吉州、建窑、湖田、龙泉等窑资料。

让更多的人掌握高古瓷真伪辨别,让更多的后生超过我们,文化才可以继承与发展。

你知道吗?转贴、发朋友圈,传播真知,也是自利利他,功德无量的好事。

感谢您举手之劳!。

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磁州窑历史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磁州窑历史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啊!刚到博物馆门口,就感觉有一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进去之后,就像走进了一个磁州窑的奇妙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各种各样的磁州窑瓷器,它们的造型那叫一个丰富。

有那种圆润可爱的瓷瓶,就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小娃娃站在那儿;还有造型独特的瓷罐,感觉每一个都像是有着自己的小秘密。

这些瓷器的色彩搭配特别吸引人,黑与白的经典组合,就像是水墨画被搬到了瓷器上一样。

那些白色的部分就像画布,黑色的花纹就像是画家随手勾勒出的灵动线条,有的像花朵绽放在瓶身上,有的像小鱼在罐子里游来游去,超级有创意。

我一边走一边看,还了解到磁州窑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啊。

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工匠们就开始烧制这些瓷器了。

他们得有多聪明多有耐心啊!从一开始的简单造型,慢慢地发展到后来这么精美的样式,肯定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

就像我们现在做一件困难的事情一样,要不断摸索才能进步。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代的工匠们在窑炉前忙碌的身影,他们汗流浃背,但是眼睛里却充满了专注和期待,就盼着从窑里拿出一件完美的瓷器。

再往里面走,看到一些专门介绍磁州窑烧制工艺的展示。

哇塞,这才知道原来制作一件磁州窑瓷器这么复杂。

从选土开始就有讲究,那土得是恰到好处的细腻。

然后是拉坯,看着那一团团的泥土在工匠的手里慢慢地变成一个形状规整的坯体,就像是变魔术一样。

不过我想,这魔术背后肯定是无数次的练习才能这么熟练。

接着是绘制花纹,这个就更考验功夫了,那些工匠得用多稳的手才能画出这么细腻又好看的图案啊。

最后烧制的时候,火候的掌握也是个大学问,稍微一不小心,可能一窑的瓷器就毁了。

我不禁感叹,这些古代的瓷器能保存到现在真的是不容易啊,简直就是无数心血的结晶。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还原古代磁州窑作坊场景的地方,看着那些摆放的工具,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

我站在那儿,想象着自己是一个小工匠,在这个作坊里跟着老师傅学习制作瓷器,那肯定是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磁州窑艺术中的儿童形象

磁州窑艺术中的儿童形象

磁州窑艺术中的儿童形象
刘志国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07(41)1
【摘要】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种族繁衍,家族兴旺,生生不息。

儒家学说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即集中反映了重视后辈繁衍、家庭发达、事业昌盛等观念。

为了表达这种观念封建统治者还有的将儿童形象用做殉葬品,如商代、战国、汉代均有将木制或陶制儿童陶俑陪葬的习俗。

由于儿童活泼烂漫,天真无邪。

一些统治阶级还将其视做辟邪用途。

公元前3世纪初,秦始皇曾派遣徐福带领500童男童女到东海去寻找根本不存在的所谓的长生不老仙草。

而在民间老百姓非常信奉多子多福的风俗习惯。

流行着诸如提倡父慈子孝,生儿养老,颐养天年等思想观念。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刘志国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陶瓷研究院,邯郸,05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
【相关文献】
1.\"艺\"之灵感,\"美\"之韵味\r——初中美术中的\"美育\"思考 [J], 谭小辉
2.“艺”之灵感,“美”之韵味—初中美术中的“美育”思考 [J], 谭小辉
3.现代艺术中手艺的失落与概念的凸显 [J], 史寅颖
4.情在艺先,以艺传情——探析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J], 胡鹏;江云鹏
5.上海“艺联”建立会员就业权益保护机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推在演艺项目中优先使用“艺联”会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世界明代彭城窑白地黑花褐彩婴戏图罐明代彭城窑白地黑花人物图碗残片明代耀州窑白地黑花婴戏图双系罐唐代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观念的局限,文人阶层对于儿童关注的程度不高。

宋代以来,上层文人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平民阶层,而源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家们更是将平民生活有关的题材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纹饰即婴戏纹在宋代兴盛起来。

这些纹饰一方面表现了儿童生活玩乐的形态,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一定的吉祥寓意,因而作为一种传统装饰而延续至今。

磁州窑系的民窑装饰艺术堪称我国瓷器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无论是在以刻划花、篦划花、模印花等为主要装饰的前期装饰艺术阶段,还是以白地黑花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装饰艺术空前繁荣期,亦或在元代铁蹄践踏下观台窑址的衰落期,以及明清时期以白地褐花装饰为主和清代民国青花五彩等装饰艺术的多元发展期,磁州窑都为我们留下了儿童的身影。

一、宋金时期——磁州窑的婴戏纹饰盛行的时代(一)磁州窑婴戏题材盛行的背景宋金元时期,社会风俗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少年儿童的游戏亦很多样,小河边、草地上、山间、溪流旁等到处可以寻找到他们嬉戏的身影。

这些便成为民间陶瓷艺术家们装饰艺术的灵感之源。

宋代经济繁荣,文人画坛亦呈现欣欣向荣之象:[1]工笔、写意、水墨、重彩、变勾、没骨等绘画技法日臻成熟;人物画注重个性的细腻和深刻,画风趋于写实,而其中表现的非文人阶层的生活洋溢着淳朴、热情;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相当盛行,其中描写儿童生活的婴戏题材绘画独立为专门的画科;再者,宋朝统治者以文治国,而金元朝统治者对文人阶层的控制较为松弛,整个社会风气比较宽松,失意于科举制的文人亦参与到瓷器的创作中来。

为民窑的釉下彩绘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挥空间。

北宋一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许多窑口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的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北宋后期至金代,磁州窑的绘画装饰艺术达到顶峰。

黑剔花、黑釉刻花、模印花、白地黑花等最为典型。

[2]从观台窑发掘出土遗物看,婴戏图较多地应用在模印花[3]和白地黑绘花[4]方面。

模印花由于纹饰是事先刻划好的,因此下笔工整,线纹力度均匀,饱满有力。

白地黑花绘画具有明显的水墨画的效果,并发展为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风格。

上述便为磁州窑婴戏纹的盛行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二)宋金婴戏纹所表现的儿童活动1、童子莲花纹在目前所见的婴戏题材中,婴戏莲纹的内容占据多数。

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莲花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童子莲花纹更是被人们赋予了“连(莲)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二,受两宋习俗的影响,宋时流行一种“魔喉罗”的传说,儿童常在七夕时节持荷叶仿效摩罗,绕街行走。

如南宋周密所记《武林旧事•卷三•乞巧》载“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

及泥孩儿号’摩罗’,……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效颦’ 摩罗’”。

此类纹饰大致有以下几种:(1)童子持莲纹童子持莲的造型或者纹饰在宋瓷装饰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定窑的婴儿托荷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磁州窑器上的童子持莲纹多用于白地黑绘花装饰。

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北宋白地黑花持荷娃娃腰形枕:通体白釉,枕面中心黑绘一童子,手持一长柄荷叶,正倚在坐墩旁酣睡。

童子头较大,留“囟毛”,身着宽松花衣,上下衣分开;右手持莲,荷柄很长,荷叶着于地上;小儿左臂放于坐墩之上,脑袋倚着左臂,双目合上,看来这持莲玩耍的孩童已玩得疲惫了,但他嘴角微上翘,露出了些许满足的笑意。

(2)童子卧莲纹宋时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等窑的许多产品中都装饰有童子卧莲纹,并多以印花和刻划花装饰。

在磁州窑典型窑址观台窑址Y3中出土了一件童子卧莲纹枕前侧墙残片 [5],黄色较疏松胎质。

纹饰为模印花装饰,小儿赤裸上身,下着短裤;上臂张开,小腿上踢,仰卧于莲花与荷叶之间。

(3)婴戏莲塘纹和莲塘赶鸭纹北宋鹤壁窑童子采莲纹八角形瓷枕 [6]:通体白釉,并以墨意浓郁的没骨画法来作画:枕面作八棱形线框,内绘童子采莲图。

画面中心是两童前后相随,前者手持莲蓬,回首相顾;后者一手持荷叶;人物右侧为莲花盛开芦苇荡漾的荷塘,空中两蝶翩翩飞来,左侧沿边框用浓墨涂出一株虬曲的垂柳。

作者并不着重勾画儿童口鼻眼眉,只以毛笔勾出面部轮廓,却极有神韵,将儿童嬉戏之意表达出来。

这种黑绘技法在宋金婴戏纹中是比较少见的。

金代磁州窑有一例通过白描手法黑绘童子赶鸭纹的枕 [7]:该枕为如意形,枕面用黑彩绘一持莲童子赶鸭前行,童子扎双丫小辫,上身着短款花衫,下身着长裤,右手持短柄荷叶,荷叶下面鸭子闲庭信步,悠悠向前。

作者以流畅简洁的写实手法将童子的得意之情表现的生动自然。

婴戏莲塘纹还用于白地黑彩划花枕,如陈万里先生《陶枕》中白地黑彩划花荷塘赶鸭枕:莲塘中几株荷叶参差向背,错落有致,一童子摇头晃脑,肢体下蹲,身向前倾,右手持莲蓬驱赶一只游鸭,鸭子惊恐的嘎嘎直叫,并奋力前游。

童子脸上透出稚气的得意与顽皮。

2、婴卧花草纹自宋代开始花草纹饰应用较广,儿童在花草间的游戏成为新的题材。

磁州窑最早的婴卧花草纹见于观台窑址发掘报告中的一件北宋时期的模印花婴卧缠枝花墩座侧壁残片8]:枕前墙以婴卧花纹装饰,小儿脑袋较大,面部丰腴,神情祥和,带颈圈,身着短裤仰卧于缠枝花中。

饰于枕面的婴戏花草纹在观台窑址中较为少见,我们在观台窑址Y4发现的一件枕前侧墙残片中发现了孩童端坐于缠枝纹之间的纹饰,此器中这种纹饰和“福”“禄”等一起表现福禄双星的吉祥寓意。

[9]3、婴戏动物纹儿童的世界里是离不开动物的,来来往往、生动可爱的小飞虫、小鸭子等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乐趣。

儿童逗耍动物的情景散布于乡野民间,其可爱质朴的模样也生动地体现在瓷器之上。

内容大致有池塘赶鸭,婴戏小鸟,儿童扑蝶,儿童捉虫,儿童垂钓等。

所见宋金磁州窑的婴戏动物纹都采用白地黑绘作为装饰,画面多单单表现了儿童玩耍的情景,而不见其他辅助纹饰。

婴戏小鸟枕 [10]:枕为如意头形,枕面中心用黑彩绘一站立儿童,扎双辫,上身穿短款花衣,下身着肥裤,系腰带。

一小鸟停驻在儿童头顶,小儿两手臂上举,手掌朝上,身体小心翼翼,似动又不敢动,生怕把鸟儿惊走。

小儿神情之中闪烁着惊喜与小心。

童子戏雀枕 [11]:枕为腰圆形,施白釉;枕面微凹,枕边黑绘如意形轮廓,中心绘两儿童嬉戏场景,右边小儿两鬓留发,脑袋方圆,头顶落一小雀,小孩上身着短款花衣,下身穿束口花点长裤,右脚站立,左脚微抬,右手上扬,左臂张开,好似要去招惹头顶上面的小雀,却又不敢轻易妄动,担心小鸟很快飞走。

左边小儿头留“囟发”,身穿肚兜,脑袋上扬,身体微蹲,右手指着小雀在跟伙伴交流着什么。

两小儿面露惊喜之色,欣赏着可爱的小鸟。

儿童垂钓枕 [12]:该枕面绘一童子身着紧袖上衣,左臂下垂,右手持鱼竿躬身立于河边垂钓,三条小鱼竞相争食。

小儿上身前倾,神情专注,正沉浸于钓鱼的过程之中。

画面上草地、河岸、水波、小鱼寥寥数笔便为我们勾出了幽静自然的乡土气息,情趣盎然。

钓鱼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渔猎生活,最初仅是人类的生业模式之一。

在农业占据生业模式的主流后,钓鱼便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4、儿童与体育童子蹴鞠:蹴鞠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唐宋时期盛行,并受到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的喜欢。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多有记载百姓蹴鞠之戏的,而苏汉臣《货郎图》中卖儿童玩具的货郎的担子中就有“鞠”,表明蹴鞠活动在孩子们中间也相当流行。

河北省博物馆藏金代白地黑花童子蹴鞠八角枕 [13],枕面绘一童子扎双丫小辫,上着长袖花衫,下穿肥腿长裤,腰系缎带,双臂外张,右脚稍上提,左腿稍曲,其上身前躬,目光正专注于运动中的鞠。

宋代绘画中也有儿童蹴鞠的图景,如《百子图》中就有四个孩童一起踢球的场面,小女孩上身微躬,右脚踮起全神贯注接球的样子便与此图中男童的动作非常相似。

虽然朱熹《童蒙须知》中斥小孩踢球为无益之事,清代传记亦记有幼儿踢球遭大人斥责之事,但民窑瓷器上仍留下了儿童踢球一景,可见在北方平民阶层中,孩童聚集踢球是常见的运动。

5、儿童游戏(1)捶丸捶丸,以木为丸,以杖击之,是一种球类游戏。

陈万里《陶枕》中收录了一方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持杖击球纹枕,枕面绘一童子身着紧身短袖花衫,腰束带,足蹬长筒高靴。

左手叉腰,右手举球杖,身体微躬,正全神贯注地准备击打地面上的小球。

(2)放风筝风筝集观赏、娱乐、竞技、健身与一体,是民间最典型的娱乐活动之一。

宋时于清明节放风筝已渐成风俗,儿童放风筝多寓“春风得意”、“直上青云”即功成名就,仕途高升的吉祥之意[14],因此在瓷器装饰中一直延续下来。

图一,12:金代白地黑花童子放风筝图八角枕[14],枕面绘一童子,上身赤膊带小肚兜,下穿长裤,右手执线轮,大步前跑,边跑边回头看着他的风筝徐徐升起。

画面线条虽显粗糙,但仍表达出孩童前跑以及风筝随风飘起的动感。

风筝集观赏、娱乐、竞技、健身与一体,是民间最典型的娱乐活动之一。

宋时于清明节放风筝已渐成风俗,到南宋时,《西湖老人繁胜录》载京都有四百四十行,其中就有风筝,说明这时风筝的制作已经职业化、普及化了。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

以相勾引…”表现了京都儿童放风筝的热闹景象[15]。

儿童放风筝多寓“春风得意”、“直上青云”即功成名就,仕途高升的吉祥之意[16],因此在瓷器装饰中一直延续下来。

(3)骑竹马竹马是古时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游戏道具,骑竹马即小儿效仿大人骑马的活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金代磁州窑童子骑竹马枕 [17]:枕面绘一童子身着花衣以及长裤,童子左手控制着胯下竹马的走向,右手持小马鞭作威风凛凛驱赶竹马状。

小儿还回顾身后,以确保竹马尾巴不拖在地上。

此景以白描绘画,儿童飘扬的小辫、翘起的上衣后摆以及向后方张开的竹叶皆动感十足。

儿童的活泼好动的天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宋金时期婴戏纹装饰的特征从应用范围看,宋金时期磁州窑婴戏多绘于枕面;元代以后,婴戏纹开始应用于瓶罐的腹部装饰,较少用于枕面装饰。

从画面布局看,此时的婴戏纹多饰于枕面,主题纹饰之外地均留白。

动植物或者玩具随枕面形制而简要分布,画面结构简洁,整体画风清丽干净。

从题材上看,这些纹饰表现了宋金时期儿童的多彩生活,即儿童与动植物一起的情景及儿童参与体育和游戏时的可爱姿态。

从绘画技法看,多白地黑绘装饰,另有划花、白釉黑剔,珍珠地刻花等技法。

在白地黑花作品中,绝大多数儿童形态以白描手法来表现,细节处寥寥几笔便将儿童的神态、行为勾画出来;少数作品以墨意浓郁的没骨画法,不注重细部刻画,却相当传神。

其他几种技法皆为硬笔制成,用笔较为工整,纹饰线条稍显生硬,但从整体看来仍传达出儿童的可爱姿态。

从画面细节看,宋代瓷器上所绘儿童的头皆比较大,面容和身材较为丰满;金代器物上的儿童的头的比例缩小,身材偏瘦且较为匀称,儿童活动的题材增多,画面的流动感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