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悄悄吞噬你的身心健康 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可怕了!
手机依赖症吞噬身心健康睡前拖延易致抑郁
![手机依赖症吞噬身心健康睡前拖延易致抑郁](https://img.taocdn.com/s3/m/03e40dabf524ccbff021840c.png)
手机依赖症吞噬身心健康睡前拖延易致抑郁作者:来源:《药物与人》2013年第08期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而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心理专家指出,这种对使用手机的失控行为,会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专家建议,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每天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你的QQ头像,24小时亮着,永远显示为“手机在线”:你和朋友聚餐,偌大的饭桌前,大家沉默不言,每个人抱着一部手机在刷屏……你是不是这样的“手机控”呢?控,出自日语,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
“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
心理医生对这种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称为“手机依赖症”。
作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有网站做了一项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而如果必须要在手机和钱包之间作出选择,选择手机的人占压倒性的多数。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
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
手机,让很多人萌发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慨。
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团体干预辅导
![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团体干预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195fdf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d.png)
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团体干预辅导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年轻学生来说,手机更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伴侣。
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手机依赖症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我们可以通过团体干预辅导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支持。
团体干预辅导是一种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团体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
在进行团体干预辅导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开展手机依赖症的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增强学生对手机依赖症的认识和警惕性。
第二,建立手机依赖症的团体支持小组。
通过组建手机依赖症的团体支持小组,为学生提供交流和支持的平台,帮助他们共同面对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困扰,相互帮助和鼓励。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手机依赖症往往伴随着心理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调整不良的心态和情绪,增强抵抗手机依赖症的能力。
第四,制定手机使用计划。
通过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明确手机使用的时间和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改变不良的手机使用习惯,减少手机依赖症的发生。
第五,进行家庭教育和支持。
学生的家庭是其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共同协助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
团体干预辅导不仅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还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的能力。
在开展团体干预辅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
要建立健康的团体氛围。
团体干预辅导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团体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支持,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共同面对手机依赖症的挑战。
手机依赖症危害手机依赖症案例
![手机依赖症危害手机依赖症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081ddaba0d4a7303763a11.png)
手机依赖症危害_手机依赖症案例*导读:许多人会忽视手机依赖症危害,然而手机依赖症危害确实确实存在的,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不只体现在生活上甚至体现在生理上。
*案例DanNi,31岁,某外企部门经理,同时又是该单位的日语翻译,工作扎实肯干,成绩非常突出,堪称优秀职业女性。
此外,她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给朋友发短信,加上手机使用的频率特别高,时常在非常忙碌时手机响个不停。
由于她长得秀丽,身材很好,加上平时善于保养,肌肤白皙靓丽,因此,与她交往的大都是帅气哥们或富商老板。
电话很多,信息灵通,不断打进打出的电话和收发短信让她感觉生活很充实。
可有时候忙得不可开交时手机响,未必就是好事了,不接嘛,惟恐与工作有关,即使不是这样,也会遭受对方指责,接吧,有时一个电话会花去一二十分钟,而且很无聊。
不过,最近她的电话明显少了,每天手机只能接到三五个电话。
这样,她反而不自在了,尤其是有很多约好的电话,到时候也没有打进来,这使她整天坐立不安,有时,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她会条件反射似的拿起自己的手机,结果非常失望。
只要手机离开她一会儿,即放在办公桌上,出去一会没带在身上,回来后就马上去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或来了短信,后来索性将手机挂在脖子上,晚上睡觉时放在枕头下,躺在床上给朋友发短信,有时竟聊到深夜12点多钟,因此,失眠现象经常在她身上发生。
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就是手机心病,现代文明词汇也称手机依赖症。
心理诊断心理学专家认为,DanNi表现的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新型的心理疾病,特别好发于工作、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人群中的女性。
这部分人群的生理、身体状态虽然稳定,却要兼顾感情、家庭、事业等多重角色,易受生活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心境受累。
白领女性由于工作需要或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等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如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与朋友进行情感交流;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
手机依赖症作文550字
![手机依赖症作文5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1e70ed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a.png)
手机依赖症作文550字范文1: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由于它的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手机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种由于对手机过分依赖而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病一一手机依赖症也悄然现身了。
2依赖困扰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
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一一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随着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特别是年轻人手机拥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被“手机依赖症”困扰。
缺乏自信易得“手机依赖症”手机依赖症在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做市场推介的唐辉最近被“手机依赖症”[1]深深地困扰着。
因为工作关系,他的手机使用频率非常高,手机铃声总响个不停,有老板交代事情的,有客户联系业务的。
“手机电池本来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换一次,不断打进打出的让我感觉生活很充实。
”他说。
最近业务减少,唐辉的明显安静了,他突然感到不适应,整天坐立不安,在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他会条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机。
心理学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玲教授认为,唐辉的表现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她解释说,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无意识中手机成为其生活的一局部。
在来电数量突然减少或手机丧失情况下,这些人通常会出现上述反响。
“手机依赖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拟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
这些人有的希望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使自己不被社会遗忘;有的希望通过手机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
“手机依赖症”还表现在沟通多通过手机进行。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克服方法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克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3adb7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7.png)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克服方法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克服方法一、手机依赖症的危害1、生活圈子变窄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
沉溺于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
“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2、容易忽略疲劳感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3、削减思考的能力吕宝才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
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
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
“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
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4、影响人际关系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5、总听见手机振动声。
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二、如何克服手机依赖症1、将生活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对于成年人,吕宝才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
“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2、试着不带充电器你可以尝试不带充电器,逼着自己减少手机上网(这个很耗电)的时间,这个办法很有效。
换一个非智能手机,功能单一、无复杂操作……对手机依赖的毛病或许慢慢就没有了。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db1a5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6.png)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现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需要使用手机进行查找资料、阅读课件等操作,然而一旦打开手机,很容易被社交软件、游戏等吸引,导致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其中有1-2小时用于学习,其余时间用于社交和娱乐。
这将导致大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足,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手机依赖也会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之间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孤立感和社交压力。
而手机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更加依赖虚拟社交圈子,很少主动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中。
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通过社交软件来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和交流,而忽视了真实的面对面沟通和交往。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面对紧张或陌生的人际交往时不知所措。
手机依赖也会导致大学生的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低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的疼痛,甚至导致手机依赖综合征,出现头晕、失眠等身体不适症状。
手机游戏的常态化使用也会导致大学生的运动时间减少,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发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手机依赖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手机使用过程中,不断刷新社交软件、浏览他人的生活照片等,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情绪低落、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常常通过社交软件与他人比较自己的生活,容易产生羡慕他人的情绪,同时也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手机游戏等娱乐方式容易让大学生沉迷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产生内疚和无助等负面情绪。
针对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手机的使用时间和方式的重要性。
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沉迷于娱乐或社交软件中。
大学生应该多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中,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摆脱手机依赖主题班会PPT课件
![摆脱手机依赖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764a6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8.png)
短期享受长期害处
过度沉浸于手机,不但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依赖和心理问题。
摆脱手机依赖的方法
想要摆脱手机依赖,需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重塑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下是一些建议:
设置手机使用时间限制
制定时间计划
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表,限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
设置提醒功能
利用手机自带的定时器等功能,可以提醒自己何时需要放下手机。
时间统计
定期查看手机使用时长统计数据,了解自己的实际使用情况。
行为记录
记录手机使用时的具体行为和场景,分析使用动机和目的。
目标设定
根据监控结果,制定具体的手机使用控制目标和改善措施。
寻求他人支持帮助
寻求家人朋友支持
向家人朋友诚实分享你的手机依赖问题,他们可以提供理解与宽慰,鼓励你改正行为,并给予实际行动上的支持。
无法抗拒手机诱惑
手机随时在线,不断刺激大脑的奖赏系统,使人难以自控,陷入沉溺其中的恶性循环。
生活被手机主导
过度依赖手机会使人失去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性,生活重心由此逐渐转移,滑向无法自拔的境地。
强烈的上瘾感
容易上瘾
手机提供的即时反馈和刺激性内容,会引发大脑对多巴胺的强烈渴望,导致难以控制地重复使用手机。
3
学习工作效率下降
过度使用手机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到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4
生活质量下降
手机依赖会影响个人作息、社交、娱乐等各方面的生活状态,降低整体的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睡眠障碍
焦虑
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大脑过度兴奋,引发焦虑和紧张情绪。
抑郁
沉溺于手机会缺乏现实生活的积极体验,容易产生抑郁感。
放松心灵
沉溺手机课件ppt
![沉溺手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748f0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e.png)
学校应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自律和 自我管理能力,示
成功戒除手机依赖的案例
案例一
小王是一位大学生,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学业受影响。经过自我反省,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 定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等,最终成功戒除手机依赖,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增强自控力
通过增强自控力,抵制手机的诱惑,逐渐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自我监督与奖励机制
建立自我监督机制,记录手机使用情况,并对减少手机使用时间的 努力给予奖励。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参加线下活动
参加线下社交活动,结交 新朋友,拓宽社交圈。
利用社交媒体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线 上讨论和活动,与他人互 动交流。
建立互助小组
关系。
03 如何克服手机依赖
设定手机使用时间限制
1 2
制定手机使用时间表
将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记录下来,并设定一个合 理的使用时间限制,如每天不超过2小时。
限制使用场景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如学习、工作或用餐时,将 手机放在一边,避免干扰。
3
禁用通知推送
关闭手机通知推送,减少被不重要信息打扰的频 率。
02 沉溺手机的危害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视力下降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 致眼睛疲劳、干涩,甚至视力
下降。
颈椎问题
低头看手机时间过长,容易造 成颈椎压力过大,引发颈椎疼 痛等问题。
睡眠质量下降
过度使用手机,尤其是临睡前 使用,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 失眠或睡眠质量差。
缺乏运动
手机使用占据大量时间,减少 了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 长期下来容易导致肥胖和各种
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有关手机依赖的定义
![有关手机依赖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f18dd33c1ec5da51e27084.png)
关于手机依赖的定义,学术研究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
以上及的课题组也只是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即手机依赖是指将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所存在的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行为。
该课题组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正常的社会心理活动,它与学生社交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即社交欲望强、外向型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较之内向型的学生更强烈。
这与另一种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病态、一种心理疾病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它是否是病态的,因为任何现象的存都是有理由的,我们只是对它形成的原因与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
目前,这种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校园问题,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现象[2],然而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却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值得我们去认真分析探讨。
将其命名为手机依赖症,指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二)大学生心理需要的外在诉求1.缓解学生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的需要。
在大学校园中,学习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虽不是现阶段的唯一要务,但是迫于当前日益紧张的就业、考学压力,他们不得不时刻为自己充电,学习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
他们不仅要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对将来就业、考学有用的知识。
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压力,学生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适合他们身份和经济承受能力的休闲放松方式,而手机短信便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大学生们缓解压力的首选。
2.满足学生强烈交往欲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确立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
大学阶段是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在中学阶段被压抑已久的情感需要、社交需要,此时爆发出来,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欲求。
他们渴望与同学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社会交往。
同时,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大学校园中社会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既激发了大学生的各种交往欲,又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了可能。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71c08c4431b90d6d85c70c.png)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数字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未来,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并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凸显。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2018年数字经济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9%贡献率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据预测到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将在35万亿元左右。
数字经济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
数字产业化,也称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即信息产业,具体业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产业数字化,也称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即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位于正定新区的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天天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在这里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成了河北人的“旅游胜地”。
无人驾驶、VR展示、人机互动……“黑科技”爆棚的展览区,人流拥挤;论坛、峰会、沙龙等20余场活动,场场爆满。
三天37.6万人次现场观展,创造了国内同类展会参观人数的亮眼纪录。
某展厅展示墙上正实时动态显示着河北各地的环境监测数据,参观者驻足在大屏幕前观看实时数据并和企业科技专家互动交流。
心理学如何解释和应对手机成瘾
![心理学如何解释和应对手机成瘾](https://img.taocdn.com/s3/m/f54c3d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7.png)
心理学如何解释和应对手机成瘾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和便捷。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
这被称为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解释和应对手机成瘾,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心理学解释1.1 强大的奖赏机制手机对我们的奖赏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手机应用程序中的许多功能,如社交媒体、游戏和通知,通过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和提供即时满足感,刺激了大脑中与快乐和满足感有关的神经途径。
这些刺激性功能通过采用变化的、无法预测的奖励计划,增加了手机使用的吸引力,并让人们难以戒断。
1.2 逃避现实压力手机成瘾可能是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方式。
人们在面对压力、焦虑或孤独等负面情绪时,往往倾向于使用手机来分散注意力并迅速获得快感。
手机成瘾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困境的方式,帮助人们暂时忘记问题,但也导致了长期沉迷的问题。
1.3 社交需求不满手机成瘾也可能与社交需求不满有关。
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人们感到需要与他人保持联系和交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可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手机提供了一种看似无限的社交机会。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过度依赖手机。
二、应对手机成瘾的方法2.1 意识到成瘾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真正成瘾于手机。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甚至感觉戒断困难,那么我们可能已经成瘾。
认识到自己的成瘾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2.2 设定合理的使用目标设定合理的使用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对手机的控制。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明确规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段和目的,并努力遵守。
这样做可以逐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并恢复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2.3 寻求社交支持寻求社交支持是克服手机成瘾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困境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手机成瘾。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摆脱计划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摆脱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58a74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1.png)
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摆脱计划有关手机依赖症的危害及摆脱计划手机已经成为“健康杀手现在的社会,应该很多人都是离不开手机了吧,手机基本上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但是,泛滥成灾的手机却也是“健康杀手,它可以摧毁我们的腰椎、颈椎、视力等等。
近日,一项“超过六成网友不玩手机睡不着的网络调查引起不少读者共鸣。
专家们纷纷表示,手机、平板电脑诱发的各类现代疾病,在3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群中,几乎可用泛滥成灾来形容。
经常用手机的人是会引起您的颈(腰)椎疼痛、视力下降、睡眠质量差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所以建议广大的人民群众们在睡前要尽量的过度玩手机,别让电子产品吞没了您的健康。
一、六成人不玩手机睡不着调查显示:近日,有媒体做了“你睡前玩手机吗的调查,其中60.90%的网友表示,睡前不玩手机睡不着,27.33%的网友表示,睡前玩微博、打游戏等超过半个小时,16.01%的表示超过1个小时。
有13.43%的网友表示“花在玩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长。
四成网友表示,睡前对手机越来越依赖;有两成网友认识到,睡前玩手机“对眼睛、颈椎、肩膀不好。
该项调查中,70%以上的是30岁以下人群。
专家点评:睡觉前玩手机的行为有极大的健康隐患,将让年轻人提早患上如颈椎病、腰椎病及失眠等疾病,如果不及时纠正,其危害巨大,会让年轻人过早地患上老年人群的疾病。
二、真人个例1、每晚游戏冲关到凌晨技术员颈椎病了最近的一个事例,在某家的医院;里面,有一个在做颈椎治疗的小伙,名叫盛小宇,今年刚刚25岁,这名小伙子是一家包装厂技术负责人,年纪轻轻的去出现严重的颈椎疼痛的现象。
去年底,他买了一台苹果手机,白天上班比较忙,因此,晚上睡觉后便成了他耍游戏的最佳时间。
他最喜欢玩冲关等竞技类游戏,每天晚上都要坚持打接龙游戏,“失败了重来,胜利了想继续向前冲,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一两点。
小宇称,他经常打得手机没了电、手臂举得酸疼、颈子僵硬无比,“上床后,如果不拿起手机打游戏,浑身都不自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学情评估卷(五)【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学情评估卷(五)【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58810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6.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情评估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hú dié nà hǎn cān móu nián línɡ( ) ( ) ( ) ( )shuāi jiāo pínɡzhànɡfànɡsì niǔ kòu(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1.他是一个爱憎.(zēnɡzènɡ)分明的人,是不会被你的恐吓.(xiàhè)给吓.(xiàhè)倒的。
2.舞台上一位身材窈窕.(tiǎo tiáo)、古筝造诣.(yì zhǐ)很高的姑娘,手指轻盈地拨动琴弦.(xián xuán),正在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
三、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填空。
(3分)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这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表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四、针对西方某些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对我国的指指点点,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及时回应,并拿出史实和详实数据作为支撑,怒怼(duì)造谣的那些国家,并郑重警告对方,不要低估今天的中国,更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名誉和尊严的决心。
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外交部发言人回击那些国家别有用心行为的态度。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要求写句子。
(10分)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缩句)2.金字塔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历史悠久的建筑。
(修改病句)3.刘伯承自己受苦受痛。
他不打麻药。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4.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5.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漫画的启示手机吞噬了家人作文500字五年级
![漫画的启示手机吞噬了家人作文500字五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0363033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6.png)
漫画的启示手机吞噬了家人作文500字五年级
在手机普及的今天,人们调侃那些手机不离身、屏幕不离眼的人为“手机重度依赖症患者”。
随着中国青少年近视率的飙升,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刷手机,这可能是某一部分人最真实的写照。
一幅“网络的远与近”的漫画刷屏网络:过年的时候,人们团聚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顾各地看手机,丝毫没有饭桌上的问候交流;本该是亲人团结的佳节,时间却硬生生地被手机瓜分了,实在可悲!
大到国际商业贸易,小到街边扫码支付,手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手机一经面世就注定会改变世界的面貌,密切世界的联系。
诚然,手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但这并不是我们沉迷手机的理由。
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新媒体层出不穷。
从早晨到深夜、从马路到商场、从公交到地铁,我们捧着手机不停地刷刷刷,寻找所谓的“新奇”,可以说我们不是在玩手机,而是在被手机玩。
手机时代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
据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90%都在24岁以下,这个年纪或者在读书或者刚刚进入社会步入职场,为什么却在不断地刷小视频?因为在猎奇,你总在等待,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
使用手机没有错,但娱乐过度就是在玩自杀。
《“手机依赖症”》阅读练习及答案
![《“手机依赖症”》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617d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9.png)
《“手机依赖症”》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
“手机依赖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这个段子反映了正在蔓延的社会现象一“手机依赖症”。
【现实回放】如今,智能手机已悄然“绑架”了现代人的生活。
有研究数据表明,过去一年里全球“手机上瘾者”增加123 %,达1. 76亿人,其中“手机依赖症”在青年白领女性、工作压力大的中年男性和学生三类人群中尤为普遍。
一项在线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白领日均使用手机时长为3.93小时,这意味着除去8小时睡觉时间和8小时工作时间,剩余时间被手机占用近半。
【调全统计】近几年,“低头族”这个每天依靠手机过活的群体越来越壮大,在这个群体中,不仅颈椎、视力等健康状况出了问题,部分人还因低头产生社交障碍。
近日,360手机研究与调研中心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显示,每天使用手机时长超过6小时的晚期手机依赖症患者占比已达12. 4% 。
《报告》还统计出用机人数高峰有时有点有规律: 两个小高峰一个爆表时段。
【网友声音】黛玉葬花: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完全记不住了,全靠手机来记。
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淘宝、游戏……没事儿的时候就想掏出来看看,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星巴克: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
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而且还时不时看下有没有短信、未接来电什么的……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丝路花雨: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工作是如此,娱乐更是如此。
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也无心与朋友聚会了。
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专家观点】手机游戏再好玩,微信朋友再活跃,也不要忽视科学用眼的重要性。
手机依赖综合症
![手机依赖综合症](https://img.taocdn.com/s3/m/d0ac1a2f647d27284b735129.png)
1引言1.1概念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 MPD)症又称手机成瘾,目前全世界都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虽非正式医疗诊断,但已被认为没和赌瘾、毒瘾、酒瘾或饮食疾患类似,属于“冲动控制失序”的范畴①临床上一般参照成瘾行为的概念①,指个体因为反复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导致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知道这种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但难以自拔,减少或停止使用手机时出现戒断反应。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手机依赖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
手机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机依赖,关键是要看是不是在健康地使用手机。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工具有它的好处,也有一个依赖成瘾的问题。
他认为手机综合症的表现有: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师建国教授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持续进行有机依赖综合症的研究和治疗。
他表示,手机依赖综合症,又称手机瘾,是指一些人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一个学生课题组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所存在的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徐华,吴玄娜、韩登亮、齐志斐等人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26—27一些学者将手机成瘾与近来行为学家提出的“行为成瘾( Behavioral Addiction)”相联系,认为手机成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行为成瘾。
社会十大怪现象顺口溜
![社会十大怪现象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91822b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7.png)
社会十大怪现象顺口溜怪现象一:手机依赖症1.1 现象描述现代社会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休闲娱乐,都离不开手机。
然而,手机依赖症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手机产生了过度依赖的情况。
1.2 影响与原因手机依赖症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其次,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人们的社交能力,使人们更加孤立和沉默。
最重要的是,手机依赖症也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无法专注于工作和学习。
手机依赖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社交媒体的兴起。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但同时也容易沉迷于社交媒体的世界。
另外,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也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娱乐方式,使得人们更加依赖手机。
怪现象二:网络暴力2.1 现象描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在网络上进行辱骂、恶意攻击、传播谣言等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2.2 影响与原因网络暴力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还可能导致受害者自杀等严重后果。
网络暴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匿名性。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更容易对他人进行攻击。
另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网络暴力的现象。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信息,从而扩大网络暴力的影响。
此外,社会的压力和不满也可能成为人们进行网络暴力的动机。
怪现象三:无底洞式购物3.1 现象描述无底洞式购物指的是人们不断购买物品,却无法满足购物欲望,不断追求新的购物体验。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
3.2 影响与原因无底洞式购物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购物成瘾会导致个人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债台高筑。
其次,过度消费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增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无底洞式购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商家的营销策略。
商家通过各种促销活动和广告诱导人们购买物品,使人们无法抵挡购物的诱惑。
手机成瘾的名词解释
![手机成瘾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c25d0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6.png)
手机成瘾的名词解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指的是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和过度使用,出现了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对手机的过度关注的行为。
一、现象和表现手机成瘾的表现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上,人们会出现头晕、手抖、颈部酸痛等身体不适感;而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无法摆脱对手机的强烈渴望,并在无法使用手机时出现情绪波动。
二、成因分析手机成瘾的成因有多方面,首先是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化,使得手机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
其次,人们的社交需求和探索欲望会让他们频繁使用手机,寻求刺激和满足感。
此外,一些个体的自控能力较弱,对手机的使用没有明确的界限,容易沉溺其中。
三、影响和危害手机成瘾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个人方面,手机成瘾会导致人际关系疏远、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波动等问题。
社会方面,手机成瘾会导致人们无法专注工作,交通安全问题的加剧,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习俗的冲击等。
四、治疗和防控治疗手机成瘾需要个体和社会共同努力。
个体可以通过控制使用时间、参与其他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等方式戒除手机成瘾。
而社会层面则需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落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以及建立相应的治疗机构和资源。
五、个人与手机的关系手机成瘾不仅是一个问题,也反映了现代人与手机之间复杂的关系。
手机作为一种工具,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人们对手机的使用方式和心态的问题。
对于个体来说,需要意识到手机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学会合理使用和控制自己的欲望。
六、对手机成瘾的思考手机成瘾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手机成瘾归咎于手机本身,而应该多角度思考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手机成瘾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积极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努力实现技术与人类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依赖症:悄悄吞噬你的身心健康! 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可怕了![转]出门忘带手机便“惴惴不安”,好像丢了魂一样;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没响,就感到异常失落;刷微博、玩游戏是睡觉前的必修课,否则怎么也睡不着;公车上、饭局上、朋友聚会上,总是低头玩手机……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而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心理专家指出,这种对使用手机的失控行为,会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专家建议,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
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每天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你的QQ头像,24小时亮着,永远显示为“手机在线”;你和朋友聚餐,偌大的饭桌前,大家沉默不言,每个人抱着一部手机在刷屏……你是不是这样的“手机控”呢?控,出自日语,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
“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
心理医生对这种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称为“手机依赖症”。
作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在中国近1.6亿的手机拥有者中,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超九成人离不开手机,超六成人睡前玩手机有网站做了一项关于“你是否离不开手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
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
而如果必须要在手机和钱包之间作出选择,选择手机的人占压倒性的多数。
美国马里兰大学曾对10个国家的1000名学生做了一项名叫“无设备世界”的调查,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
结果显示,离开了手机让他们“坐立难安”。
“手机,让很多人萌发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祖辉表示,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这些原因使得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机无形中在这些人的心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此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通信行为研究报告中提到,人们玩手机主要是在浏览网页、用即时通讯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等,而在一天中划分的11个时间碎片中,62%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睡觉前玩手机(非语音业务),此外,人们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机,这个比例高达75%。
智能手机就像在使用者的身上套了一个气泡,让其和外界隔绝开。
这样的画面也许你并不陌生:在饭桌前,十几个朋友围坐着,他们没有海阔天空地聊天,而是都在玩手机。
很明显,这表现出来的是现实社交的障碍:要么可能朋友平时就没怎么沟通;要么就是过分使用手机,导致现实社交功能的退化;还有一种就是借助手机来逃避现实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惠州市蓝天心理科学普及中心主任、首席心理专家肖永柏表示,如果这种对手机的依赖行为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状况和正常社交。
刷手机成睡眠杀手,睡前拖延易致抑郁小林睡觉前一定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房间灯一关,手机屏就要亮,否则她就不知道怎么睡觉。
那睡前拿着手机干啥呢?“刷微博,至少刷几十页,不刷不满足。
聊QQ,在Q 群窥屏,要么看网络小说,要是碰到特别好看的,能一直看到凌晨三点。
”因为天天夜里看手机,小林第二天眼睛总是很干燥,风一吹还会流眼泪,但她就是放不下手机,早上醒来,手机常常压在她身体底下。
南京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李培忠认为,睡觉前总是忍不住刷电脑、刷手机上瘾,是一种自控能力的丧失。
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失望、自责,处在一种“应该睡觉”和“不能放下手机、电脑”的冲突矛盾中,会造成内心的搅动。
时间长了会形成一定的情绪影响,易导致抑郁。
陈祖辉介绍,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会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无意识甘当“屏幕奴隶”,身心都埋藏健康隐患专家介绍,手机不仅使人易患上睡眠障碍,人们在玩手机的过程中还往往忽略了身体的疲劳感。
事实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智能手机偷偷延长了工作时间。
英国特需理疗师协会日前专门发布报告称,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无意识加班”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
该协会警告,智能手机等设备正将使用者变成“屏幕奴隶”。
超时工作的不良后果,除更易导致颈椎和背部疾病外,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由此导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
据介绍,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
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
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阳表示:“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
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丰富充实生活,为自己找到生活重心专家介绍,和其他类型的“上瘾”相比,手机上瘾的纠正更为容易些,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并删除一些“非必要”的软件。
必须要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是否被其奴役,关键在于你能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和选择权。
“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家长应该加强监管。
”陈祖辉表示,对于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给其配备手机;如果给孩子配了手机,应该严格控制其手机上网流量,并约法三章,如上课时间不许玩手机等。
对于成年人,陈祖辉则建议应注意不要沉溺其中,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
“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
”潘集阳表示,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关键在于找到生活重心,从充实自己的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机上。
“要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流,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郊游、健身等。
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预防过度依赖手机,还有网友支招道:“拿在手上会让人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类似的方法如尝试断网,换一个功能单一的非智能手机等,迫使自己减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等。
(赵兵辉禹建)相关链接; 你是否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如果以下问题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患有“手机依赖症”。
1.你是否总是把手机放在身上,如果没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2.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你会不会感到不适应,并下意识地看一下手机是否有未接电话?3.你会不会总有“我的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做自己的手机在响。
4.接听电话时你是不是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环绕?5.你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6.你是否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7.你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吗?8.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讯号时,你会不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
(晓建)晚上玩手机的注意了, 太可怕了![转]太可怕了!晚上要关手机,要关wifi睡觉!wifi居然能杀死植物。
五个来自丹麦的初中女生,做了一项震惊整个科学界的实验。
如果你知道了这个实验结果一定会大吃一惊,或许你就不会天天开着你的WiFi睡觉了。
她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发现,如果晚上不关手机,并且将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近的位置睡觉,那么第二天早上就无法集中精神上课。
这让她们怀疑手机辐射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她们因此决定进行测试,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校方丹麦亚勒鲁普学校没有相关的设备,无法进行该实验,所以她们只有将研究方向转向手机辐射对植物生长方面的实验。
她们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了两台路由器,不间断的运行,而另一个房间则远离WiFi信号,唯一相同的是两个房间里都有六个培养皿,里面放着水芹和豌豆种子。
在经过12天的实验时间后,女孩们通过不断观察并记录他们的生长情况,发现结果非常的惊人——两个房间的种子差别很大。
在没有路由器的房间里,种子经过12天的时间都萌芽并且茁壮的生长,而在有路由器的房间里,水芹和豌豆的种子不仅没有生长,甚至大多数都死了!这个实验不仅让五位女孩获得了该地区的最高科学类奖项,还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兴趣,纷纷表示了对这个实验结果的兴趣。
这样的一个实验结果,或许会让不少24小时开机的商务人士开始犯愁了。
公司不准关机,但是不关机又会对自己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如何是好呢?晚上的时候可以将手机放置到离卧室最远的客厅,远离辐射源,就能避免更多的伤害,而且晚上周围环境都很安静,所以也不用担心听不到铃声漏接电话。
手机再也不能给孩子玩了,太可怕了!习惯睡觉前,手机滑一下,就会滑出大问题,最近有越来越多30到40岁患者上门求诊,因为在就寝关灯后,还使用智能型手机. 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造成眼睛黄斑部病变,导致视力急速恶化,特别不可逆的黄斑病。
一旦得了黄斑病,就等于眼睛癌症,只有等着失明,因为现代医学无法治疗,更谈不上治愈。
关灯后看手机屏幕在黑暗中特别明亮,近距离观看,高能量直射眼睛,直接伤害眼睛的黄斑部。
30岁的张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员。
睡觉前,她习惯性的关掉灯,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游戏和看新闻,结果竟然真的“中招”了。
关灯玩手机的情况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早上,张小姐的眼睛突然刺痛难忍。
后来她来到医院检查时,被诊断为黄斑病。
医师表示,黄斑部病变多半是老年人出现的症状,但最近患者却有年轻化趋势。
其中30到40岁患者增加3成,大多都是智能型手机重度使用者。
然而熄灯后,不管是看手机,还是滑平板,不只黄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
病变初期,得接受雷射或注射类固醇,才有机会治愈。
医师建议,除了多补充叶黄素,最重要的是戒除使用手机的不良习惯。
因为睡前忍不住玩一下,造成的恐怕是一辈子的伤害。
不要忘了告诉你身边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和家人以后切记关灯后不玩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