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合集下载

论罪刑法定的明确性

论罪刑法定的明确性

论罪刑法定之明确性摘要:我国刑法在1997年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从其诞生之日起,我国刑法就确立了以限制权力,保障人权的方针顺应了现代民主和政治的发展趋势。

而在罪刑法定原则确立以后又派生出了许多原则,在这里面明确性原则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其对于限制司法滥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保障刑法条文的明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立法还具有的不完善性,从而导致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有些条文还具有某些去缺陷,导致某些条文还具有不明确性。

关键词:罪刑法定;明确性;刑罚;罪行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概述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是我国对于罪刑法定的明文规定,其意义在于确立一个为当今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同的刑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

该原则最基本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简单的说,不管是对定罪还是量刑,必须按照刑罚的明文规定进行,不得违反法律。

此条规定确定了犯罪及其刑罚的法定性,有利于保障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权,维护社会的稳定。

罪行法定原则最先起源于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各国对人权的保护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没有法律对其进行保护,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渐渐地人们意识到对于权力的限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是导致权力被滥用的主要原因,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因而从法律上限制权力成为一种必要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罪刑法定原则应运而生。

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更替,这项原则被世界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领域确立为基本原则,正是由于这一原则的诞生以及确立,使人类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二、明确性原则的概述及发展由于我国刑罚确立了罪刑法定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随之而来的,这也就为我国刑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在各国的立法实践中,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逐渐派生出了诸多原则,明确性作为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派生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
“罪刑法定的四个原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立法原则、认定原则、惩处原则和保障原则。

这些原则是我国罪刑制度的核心要素,他们起着维护刑法的客观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也是我国罪刑法的精神内核。

一、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是指刑法的立法者应当依据法律原则,以明确、严格、合理的方式立法,确定犯罪行为、犯罪责任和犯罪处罚。

立法者应当考虑到国家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社会的公正意识,制定严格的刑法,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认定原则
认定原则是指在确定犯罪行为时,法官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据刑法的规定,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查明和证实犯罪事实,并依据该事实进行犯罪责任的认定。

三、惩处原则
惩处原则是指在对犯罪人施加刑罚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以法律为准,依照刑罚的种类和数量,依法施行刑罚;
2. 遵循司法机关的独立性,施行刑罚的权力,应当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不受其他机关的干涉;
3. 根据犯罪的程度,选择最合适的刑罚,力求尽量减轻犯罪人的刑罚;
4. 根据犯罪人的行为特点,采取合适的矫正措施,力求改造犯罪人,使其重新回归社会;
5. 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犯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应当尊重犯罪人的人格尊严。

四、保障原则
保障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财产权利,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同时,在施行刑罚时,应当遵循犯罪人的一般社会性权利,如体罚、缉拿、拘留、监禁等,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维护犯罪人的基本权利。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原则。

参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无论一方是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诉讼过程中要求受到同等的待遇。

二是强制性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所有的证据必须被定期复审,法院才能做出有效的判决。

三是确定罪名原则。

检察机关、辩护律师必须清楚地确定指控的罪行,并提供有力证据来支持罪名。

四是有罪推定原则。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拒绝承认有罪或无法提供证据支持其无罪,庭审过程中要以有罪推定为前提。

五是依法决定罪刑原则。

法律对每种罪行都有确定的罪刑标准和行刑流程,法院必须按照这些标准和流程来判断罪刑。

费尔巴哈罪刑法定原则

费尔巴哈罪刑法定原则

费尔巴哈罪刑法定原则
费尔巴哈是一位德国法学家,在他看来,罪刑法定原则是一种基本的
法治原则,它要求法律对罪行和刑罚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公民对其
自由和权利的合法保障。

这一原则具有以下两个核心要素。

第一、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必须具备确定性和明确性。

根据这一要求,法律应该预先规定罪行的构成要件和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公民
的行为不受不明确、随意的惩罚。

比如,在中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应当依照法律予以惩罚,不得以不在法律规定的犯罪行
为处罚或轻于法定刑。

这一规定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刑罚的
滥用和恣意。

第二、罪刑法定原则强调法律应该以平行性为基础。

也就是说,在法
律审判中,法官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对罪行和刑罚进行判断和量刑,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或者政治立场进行处理。

如果刑罚不
符合法定标准,这样的处理就是无效的。

比如,在中国,刑法第五条
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因造谣的事实陷害他人或者诬告陷害他人而加以
诬告陷害罪的惩罚。

这一规定明确规定了罪行的构成要件,保障了公
民的合法权益,同时限制了司法的滥用。

总之,费尔巴哈的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法律原则之一,
强调了法律的确定性和明确性,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避免了司法的滥用和恣意。

在中国,这一法律原则得到了重视和落实,成为了法治建设的基础。

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浅谈罪刑法定原则

浅谈罪刑法定原则

浅谈罪刑法定原则论文摘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分。

”刑法第3 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根据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规定无疑昰从刑法典的高度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含有历史进步意义。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分。

”刑法第3 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根据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规定无疑昰从刑法典的高度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含有历史进步意义。

罪刑法定的最早思想渊源能够追溯到12 英国大宪章第39 条的规定:“但凡自由民除经贵州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

”这一规定奠定了“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

17、18 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张,将罪刑法定的思想系统化,使之成为学说。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罪刑法定学说在资产阶级宪法和刑法中得以确认。

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第8 条规定:“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并且除非根据在犯罪前已制订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不得处分任何人。

”在此规定指导下,18 法国刑法典第4 条初次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

尔后,大陆法系国家纷纷在宪法和刑法中确立罪刑法定原则。

现在,这一原则已深深植根于当代各国的法治意识之中,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刑法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项准则。

罪刑法定原则确实立含有重大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并且有助于保障人权。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涉及: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时刑、严禁有罪类推、严禁重法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规定是:罪刑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由法律事先加以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的擅断;罪刑实定化,即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具体法律后果,刑法应作出实体性的规定;罪刑明确化,即刑法的条文必须文字体现确切、意思清晰,不得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浅析罪刑法定原则

浅析罪刑法定原则

浅析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在法律领域中,对于犯罪行为的刑罚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且该规定应事先存在于法律中。

这一原则的核心观念是,在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法律必须已经规定好了该行为所构成的罪名和相应的刑罚,以及具体的法定刑的幅度。

罪刑法定原则被誉为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具体内容包括刑罚的法定性、罪名的法定性、法定刑的法定性以及法定刑的确定方式。

首先,刑罚的法定性是指对于任何一项犯罪行为,法律都应当明确规定相应的刑罚。

具体而言,法律必须指定犯罪所对应的刑罚类型,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并明确规定刑罚的幅度、范围和量化标准。

这样一来,刑罚就不再是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而是按照法律规定来确定的,有效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更加公正和合法。

其次,罪名的法定性是指犯罪行为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在刑法中,每一个犯罪行为都有明确的罪名,法律明确规定了何种行为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并将其定性为具体的罪名,如盗窃罪、抢劫罪等。

这样一来,犯罪行为的认定将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不再凭借司法机关的个人主观判断,有效地保障了犯罪行为的客观性和清晰性。

第三,法定刑的法定性是指刑法必须具体规定每一项犯罪行为所应当对应的刑罚类型和刑罚幅度。

刑罚不应是任意的、随意的,而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法律应当规定刑罚的种类和幅度,同时规定刑罚的最高和最低限度,从而在司法实践中减少个人主观的裁量与差异,以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的统一性。

最后,法定刑的确定方式是指法律规定了刑罚幅度的量刑范围以及刑罚的具体确定方式。

法定刑的确定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绝对最刑法定和相对刑法定。

绝对最刑法定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了针对犯罪行为所规定的刑罚的最低和最高幅度,法院在量刑时只能在这一范围内进行裁量。

相对刑法定是指法律不规定具体的量刑幅度,而通过与其他刑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裁判实践的结合,来确定刑罚的具体幅度。

总结起来,罪刑法定原则体现了现代刑事法治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保障了对犯罪行为的认定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刑罚的确定有法可依,司法机关的裁决更加公正和合法。

罪刑法定原则名词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名词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名词解释罪刑法定原则,也称为法定刑罚原则,是公民享有合法的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是现代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一个法律准则,它要求刑罚法律应当具有确定性、明确性和确定性,确保在应用刑罚时,法律必须以明确的规定来约束执法机关和法院的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和刑罚过度。

首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法律具有确定性。

确定性的要求指的是刑罚法律必须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被视为犯罪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所规定的刑罚。

这就要求刑罚法律必须定性明确,不能出现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语言,使公民能够清楚地了解哪些行为是犯罪,从而能够遵守法律。

同时,执法机关和法院在执法和审判过程中也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和相应刑罚来进行,不能凭借个人意愿或主观判断来确定刑罚。

其次,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法律具有明确性。

明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刑罚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犯罪行为所应受到的具体刑罚,在刑罚决定上要求有一定的限定和可预见性。

这就要求刑罚法律不能存在过于模糊或歧义的词语或规定,必须确保刑罚能够清晰明确地被公民理解。

而执法机关和法院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刑罚进行决定,不能凭借主观意愿或个人判断来决定刑罚的轻重。

最后,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法律具有确定性。

确定性的要求指的是刑罚法律应当确保任何人在犯罪之前都可以预见犯罪行为的后果,并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就要求刑罚法律不能对同样的行为给予不同的刑罚,而应根据法律规定的刑罚进行决定,以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执法机关和法院在决定刑罚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证据进行,不能凭借个人喜好或随意决定刑罚的轻重。

综上所述,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它要求刑罚法律具有确定性、明确性和确定性,确保在应用刑罚时依法办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遵守罪刑法定原则,才能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一、基本内容(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

罪刑法定主义所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量刑。

(2)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禁止事后法是指只能适用行为时的法律,而不得适用行为后的法律(溯及既往)。

(3)禁止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5)明确性。

明确性表示规定犯罪的法律条文必须清楚明确,使人确切了解违法行为的内容,准确地确定犯罪行为与非犯罪行为的范围,以保障该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会成为该规定运用的对象。

(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是指刑法只能将具有处罚根据或者说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概括起来:“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基本要求1.法定化,犯罪和刑法必须事先有法律作出明文规定2.实体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做出实体性的规定3.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达确切的意思,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三、司法适用中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第一要树立法制观念,第二,要求司法体制的合理性。

谈若建立了司法工作人员只需服从、遵守法律的司法体制,罪刑法定原则便易于实现。

第三,要求合理解释刑法。

第四,要求正确量刑。

我国新《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2.试述目前职务犯罪证据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我国职务犯罪的证据在立法方面还有重大的缺陷。

第一还没有一部完整的证据法典,我国的证据法规定是散落在三个诉讼法中,共有26条规定,这些规定没有实际的操作规程和运用证据的规程,几门上我国在证据运用方面,在办案的过程中还是无法可依的。

第二职务犯罪案件的质量不高,证据单薄,经不起法庭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罪刑法定原则论述题

罪刑法定原则论述题

罪刑法定原则论述题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石。

该原则是指在确定罪名和刑罚时,必须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而不是根据司法机关的自由判断或裁量。

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包括合法性原则、明确性原则、严格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首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事犯罪行为和相应刑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也就是说,只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的行为才能认定为犯罪,并且只有法律规定的刑罚才能加以执行。

这就保证了司法机关在处理犯罪案件时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避免了滥用权力的风险。

其次,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条文必须具备合理程度的明确性。

也就是说,法律的表述应当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以便人们能够理解和遵守法律。

这样可以避免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和适用,确保司法裁判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第三,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解释和适用必须符合严格性原则。

也就是说,法律对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具体性,不能存在模糊和歧义。

这样可以确保司法机关在处理犯罪案件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避免司法判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最后,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对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定必须符合合理性原则。

也就是说,法律的规定应当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以便司法机关在处理犯罪案件时能够公正、公平地适用法律。

这样可以防止司法判断的不公正和不合理,维护社会正义的实现。

总之,罪刑法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石,是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

它的实施要求法律对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定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和严格性,以保证司法判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司法人员的专业水平,以确保罪刑法定原则的有效实施。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它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认定、量刑和处理方式必须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而不是凭借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

在这个原则下,任何人都应该在法律的保护下,不受任何非法侵犯和惩罚。

本文将从定义、要求和举例三个方面来探讨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一、定义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认定、量刑和处理方式必须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而不是凭借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

这个原则的核心在于“法律的明确规定”,也就是说,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必须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而不是凭借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

二、要求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认定、量刑和处理方式必须基于法律的明确规定,而不是凭借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

这个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行为必须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不能存在模糊、不明确或不确定的规定。

2. 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必须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具有合理性、公正性和适当性,不能存在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的规定。

3. 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必须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和可控制性,不能存在难以执行或难以控制的规定。

三、举例1. 毒品犯罪案例罪刑法定原则在毒品犯罪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贩卖毒品的罪名和相应的刑罚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贩卖毒品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将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这个规定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可以保证对毒品犯罪的依法惩治。

2. 侵犯知识产权案例罪刑法定原则在侵犯知识产权案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罪名和相应的刑罚也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侵犯商业秘密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这个规定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可以保证对侵犯知识产权的依法惩治。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是什么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随意擅断,法无明令禁止即允许,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行为不得随意处罚。

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

3.明确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对于罪名的描述和罪行的处罚也必须做到明确具体。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哪些
1.绝对禁止适用类推,但是不禁止扩大解释,把刑法的明文规定作为定罪的唯一根据。

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能通过类推或者类推解释以犯罪论处。

2.绝对禁止适用习惯法,把成文法作为刑法的唯一渊源。

对于刑法上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允许通过适用习惯法定罪。

3.绝对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从旧原则作为解决刑法溯及力问题的唯一原则。

法律快车提醒您,对于行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为依据,行为后颁行的新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绝对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罚的名称、种类和幅度,都必须由法律加以确定,并且刑期必须是绝对确定的,既不允许存在绝对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许规定相对的不定期刑。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

它旨在确保刑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保护人权和公正处理刑事案件。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历史发展和意义。

罪刑法定原则,又称为“罪刑法无定”,即在适用刑事法律时,罪行和刑罚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这一原则源于古罗马法学家乌法尔塔诺斯的论述,“罪刑不无定,非法欲快则暴君也”。

其核心是禁止对行为进行无准确预先规定的刑罚,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诉讼公正。

罪刑法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首先,行为必须在法律明文规定范围内方可构成罪行。

即只有已确切列举的犯罪行为才能被认定为刑事犯罪,而不能凭个人主观判断或法官的判断。

这既有效遏制了滥用刑罚的可能性,也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

其次,罪行的成立必须满足法定的组成要件。

即法律必须明确规定何种行为才构成犯罪,行为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特征或动机。

这一要求有效防止了法律的歧视性和滥权行为的发生。

再次,刑罚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确定。

即法律必须明确规定何种罪行对应怎样的刑罚,而不能随意规定或变相规定。

这一要求确保了刑罚的公平合理性,防止了滥用刑权的发生。

最后,刑罚的执行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即在执行刑罚时必须参照法律明确的程序规定,不能随意变动或改变。

这一要求保护了被执行刑罚人的权益,确保了刑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可追溯到欧洲启蒙时代,当时的贵族对君主专横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法学家们开始主张,在适用刑罚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的规定。

法国大革命期间,罪刑法定原则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成为了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保障了个人的权益和自由。

首先,它确保了司法权力的限制和规范,防止了滥用职权的发生。

其次,它为被告人提供了明确的界限和辩护的权利,保障了其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

再次,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了刑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了刑罚的滥用和不当扩张。

最后,它促进了法治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要求

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要求

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要求
一、引言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是保护人权、保障社会公正和促进法治。

该原则要求在确定犯罪和刑罚时,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本文将从法定化、明确化和合理化三个方面,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要求进行简述。

二、法定化
法定化是罪刑法定原则的首要要求,它意味着犯罪和刑罚必须由立法机关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定下来。

法律应该明确规定犯罪的行为和性质,以及相应的刑罚和量刑标准。

同时,法律的规定应该具有稳定性,避免频繁修改和变动,以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可预测性。

三、明确化
明确化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它要求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描述应该清晰、具体,避免模糊和歧义。

在确定犯罪时,应该根据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确保罪与罚的准确对应。

同时,法律对刑罚的规定也应该明确,包括刑罚的种类、量刑的标准、执行方式等,以便司法机关在实践中准确适用。

四、合理化
合理化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最高要求。

它要求法律的规定不仅要符合社会现实和道德伦理,还要符合人权保障和法治精神。

在确定犯罪和刑罚时,应该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等因素,避免过度惩罚或轻纵犯罪。

同时,法律的规定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
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

罪刑法定原则的概念在现代刑法体系中,罪刑法定原则无疑占据着基石般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有力护盾,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准则。

那么,究竟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呢?简单来说,罪刑法定原则指的是,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应受到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由法律事先明文规定。

换句话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的明确性。

法律条文必须清晰、确切,让普通民众能够通过正常的理解知晓何种行为是被禁止的,以及一旦实施了这样的行为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如果法律规定模糊不清、模棱两可,那么民众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预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次,禁止类推解释。

类推解释指的是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比照最相类似的条文进行定罪量刑。

罪刑法定原则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因为如果允许类推解释,就可能会出现司法机关随意扩大犯罪的范围,从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再者,罪刑法定原则强调刑法的效力不能溯及既往。

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制定的法律去惩罚昨天发生的行为。

如果可以这样做,那么人们在实施行为时就无法依据当时有效的法律来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会让人们处于极度不安和恐惧之中。

还有,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定罪量刑。

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条文的规定,不能随意超出法律的范围进行定罪或者加重刑罚。

那么,为什么罪刑法定原则如此重要呢?从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看,它为公民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安全预期。

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不必担心莫名其妙地被定罪处罚。

这是对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最大尊重和保护。

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明确的法律规定能够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同时,公正、明确的法律也能够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罪刑法定原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

罪刑法定原则引言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原则。

它要求国家在制定刑事法律时,必须明确规定罪名和刑罚,不能以法律之外的其他规定来追究和惩罚犯罪行为,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法治的实施。

本文将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全面探讨。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罪刑法定原则,又称“法无定罪,不罚无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法律明确规定罪名和刑罚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国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各种犯罪行为的罪名和刑罚,确保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之间的关系明确、合理和公正。

法律对于不同犯罪行为的定性和定罪必须具有明确性和确定性,以便公民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而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2. 禁止逆法解释和类推适用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法律进行逆法解释和类推适用刑法。

司法机关在对案件进行审理时,必须依法适用刑法,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法律规定的适用范围。

类推适用刑法是指将一个罪名适用于与该罪名不同但具有相似特征的行为,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法律的不确定性和司法的不公正。

3. 禁止追溯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追溯刑法,即不得以法律之后的时间来追究和惩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

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其不会因为法律的变动而受到不当的惩罚。

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对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进行追究和惩罚。

4. 禁止惩罚无罪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国家不得对无罪的人进行惩罚。

只有在经过合法的审判程序,经过法院的判决认定某人有罪后,才能对其进行刑罚。

这是为了保障人权和司法公正,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渊源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国家的刑罚权力应受到法律的限制,不能由统治者的意志来决定。

他们主张通过法律明确规定罪名和刑罚,以确保司法公正和人权的保护。

这一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实践,成为现代刑法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论罪刑法定原则]论罪刑法定原则

[论罪刑法定原则]论罪刑法定原则

[论罪刑法定原则]论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事司法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表明我国刑法由偏重于社会利益的保护向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的价值取向,标志着我国刑事与法的一个重大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最后对其在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体现进行评价,以求尽可能全面、系统、客观地认识罪刑法定原则。

【关键词】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人权我国于1997年3月14日修订通过,10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罚;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这一规定明确了罪刑法定原则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宣告了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典化,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贯彻罪刑法定精神提供了依据。

一、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背景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其基本含义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至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第39条的规定“凡是自由民除经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国内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捕。

”这一蕴含着罪刑法定、保障自由民权利的基本思想经过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和1688年的权利典章,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影响。

然而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上刑法思想,罪刑法定应该是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为了对抗封建社会罪刑擅断、践踏人权的黑暗现实,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思想并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英国哲学家洛克指出“制定的、固定的、大家都了解的、经一般人同意采纳和准许的法律,才是是非善恶的尺度。

”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认为“只有法律才能规定惩治犯罪的刑罚,超出法律范围的刑罚是不公正的,因为它是法律没有规定的一种刑罚。

”近代刑法鼻祖费尔巴哈倡导“每一个应当判刑的行为都应当依据法律处罚”,“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对公民的处罚。

简论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简论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简论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罪行法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定化,即犯罪与刑罚必须由成文的法律加以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做出实体性的规定;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可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

本文将就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行论述。

早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罪和刑罚,必须基于国民的意思,事先加以规定。

但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要求能否有效保护人权受到了普遍质疑,其根本原因正在于缺少了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如果构成要件规定的内容不明确,人们就无法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预测,这样就会导致罪刑法定与罪行不法定的情形没有任何区别。

针对缺少实质明确性规则的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通过判例、理论确立了具体的明确性规则。

甚至在有些国家,明确性规则的地位迅速上升。

比如在德、日刑法中,明确性规则演变成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派生原则和新增原则,足以可见刑法界日益对罪刑法定中明确性规则的重视。

具体分析,我国刑罚界对罪刑法定中的明确性规则应当包括刑法形式明确与刑法实质明确两个方面。

一、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形式上的明确性刑法形式上的明确,首先要求刑法体系必须明确。

一般而言,明确的刑法体系至少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完整。

各国刑法典从总体上一般可以分为总则、分则两部分,一些国家还另外规定附则。

二是分类合理。

各国刑法典都需要对犯罪、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和具体问题以一定标准进行科学分类。

三是结构严谨。

刑法体系是将刑法规范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联系有机地排列起来,明确的刑法体系必然要求刑法的编、章、节、条、款、项、目等主次分明,轻重衔接,具有结构上的严谨性。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及体现 法硕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及体现 法硕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及体现一、引言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围绕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及体现展开探讨。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国家依法对犯罪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依法严格适用法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罪刑法定原则首先体现在法律的确定性上,即刑罚的确定应当有法律依据,不得随意违反法律规定。

这意味着不得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非法定罪”和“非法定刑”,刑罚应当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制定刑罚标准。

2.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犯罪行为作出定性,即要求法律对犯罪行为作出具体的定性,不得模糊不清。

这就要求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的对象、主观方面等作出明确规定,不得有不确定的罪名。

3. 罪刑法定原则还要求对刑罚作出量刑,即要求法律对不同的犯罪行为进行量刑规定,不得任意量刑。

这就要求法律对不同的犯罪行为分别作出量刑规定,要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来确定刑罚的轻重。

以上就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也是保障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在国家法律制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的确定性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即我国的《刑法》对各类犯罪行为和刑罚作出了明确规定,不但对犯罪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对刑罚的种类和数额也有明确规定,保障了刑罚的确定性。

2. 程序的确定性也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即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侦查、起诉等程序均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规定,保障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3. 司法裁量权的限制也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

即我国的法官不具有随意裁量刑罚的权力,而是要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刑罚,不得随意滥用司法裁量权。

以上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在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体现,也是保障公正司法和刑罚公正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公正司法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浅论罪刑法定原则

浅论罪刑法定原则

浅论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又称法律确定性原则、罪唯法定原则,是刑事法律领域的重要原则之一,指的是:刑事犯罪及其处罚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得凭主观臆断或行政决定,法律对犯罪和刑罚的规定必须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追溯力原则:根据法律的追溯力原则,法律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应当以犯罪行为发生时的法律规定为准,禁止连带追诉和追溯适用不利的法律。

这一原则保护了个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了法律对个人行为具有预见性和稳定性,避免了法律的任意性和反复性。

二、法律明确性原则:法律对刑事犯罪行为的界定应当具有明确性和确定性,不能存在模糊不清或可随意解释的条款,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益。

这意味着法律应当对各种犯罪行为进行精确定义,明确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的种类、程度等,使人民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犯罪行为的后果。

三、刑罚合理性原则:刑罚的种类、程度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应当合乎合理和公正的原则,不能超出犯罪行为的轻重和社会对罪犯的惩罚预期。

刑罚应当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为目的,符合人权保护的要求,避免滥用权力和对个人权益的不合理侵犯。

四、可操作性原则:法律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即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明确判断和应用,以避免司法执法过程中因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导致的不公正和滥用权力的现象。

这也涉及到法律制定者和司法机关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求法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法律条文能够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引。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原则是司法公正和法治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刑事司法的合法化、规范化和公正化的核心要求。

它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益,限制了司法与行政的滥用,推动了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的实现。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罪刑法定原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如刑法规定的过于具体,可能导致法律的条文过长、笼统和难以操作;刑法的修改和变革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法律对新型犯罪形态的规定不足等。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原则的理解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原则的理解

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原则的理解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指的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了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定性。

法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罪法定原则:
指的是国家法律要明确规定何为犯罪,即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的法定性质。

只有法律规定的行为构成了犯罪,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罪法定原则保障了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2.刑法定原则:
表明国家法律要规定刑罚的种类和幅度。

具体而言,法律要规定不同犯罪所适用的刑罚种类和刑期范围,确保刑罚的适用具有法定性。

刑法定原则是对刑罚权力的合法行使进行限制的重要手段。

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则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出的一系列具体规定和原则,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防范滥用刑事权力。

派生原则主要包括:
1.法律明确性原则:
要求刑法规定的犯罪和刑罚要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允许模糊的法律条文或过于宽泛的授权,确保法律的明确性。

2.刑罚的最小化原则:
要求刑罚的适用应当在确保社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对犯罪分子的侵害,避免过度惩罚。

刑罚的适用应当符合罪行的轻重,不得无故过重。

3.法律可操作性原则:
强调法律要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要对罪行和刑罚进行明确规定,还要具备操作性,以便法律实施时的具体应用和执行。

4.刑事责任个体化原则:
要求刑罚的适用要充分考虑到个体的特殊情况,采取差别化的刑事责任制度,防止简单粗暴地对待不同情况的个体。

这些派生原则旨在加强对刑事法律适用的制约,确保刑罚的适用在合法、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现代刑事法治的基础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

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罪行法定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法定化,即犯罪与刑罚必须由成文的法律加以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擅断;二是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做出实体性的规定;三是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用清晰的文字表述确切的意思,不可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

本文将就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行论述。

早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犯罪和刑罚,必须基于国民的意思,事先加以规定。

但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要求能否有效保护人权受到了普遍质疑,其根本原因正在于缺少了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如果构成要件规定的内容不明确,人们就无法据此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进行预测,这样就会导致罪刑法定与罪行不法定的情形没有任何区别。

针对缺少实质明确性规则的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通过判例、理论确立了具体的明确性规则。

甚至在有些国家,明确性规则的地位迅速上升。

比如在德、日刑法中,明确性规则演变成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一个派生原则和新增原则,足以可见刑法界日益对罪刑法定中明确性规则的重视。

具体分析,我国刑罚界对罪刑法定中的明确性规则应当包括刑法形式明确与刑法实质明确两个方面。

一、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形式上的明确性刑法形式上的明确,首先要求刑法体系必须明确。

一般而言,明确的刑法体系至少应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完整。

各国刑法典从总体上一般可以分为总则、分则两部分,一些国家还另外规定附则。

二是分类合理。

各国刑法典都需要对犯罪、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和具体问题以一定标准进行科学分类。

三是结构严谨。

刑法体系是将刑法规范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联系有机地排列起来,明确的刑法体系必然要求刑法的编、章、节、条、款、项、目等主次分明,轻重衔接,具有结构上的严谨性。

与此相适应,刑法形式上明确的基本要求也应当从上述三个方面出发,具体包括内容明确、分类明确和排序明确。

(一)刑法体系的内容明确刑法体系明确首先要求内容是足够明确而且不是含混不清的。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用大量的篇幅明确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32条至35条明确规定了刑罚种类,包括官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9种。

因此从内容上看,我国刑法体系的内容明确的,具体表现在犯罪的概念和刑罚体系的规定等方面。

(二)刑罚体系的分类明确刑罚体系明确还要求对刑法内容的分类具有足够的明确性。

首先,我国的刑法总则体系分为5章,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章,犯罪;第三章,刑罚;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第五章,其他规定。

再比如,我国刑法总则第三章将九种刑种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刑,是对犯罪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它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另一类是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既可以附加适用又可以单独适用。

因此,无论是大的结构安排还是每一章下的结构安排,我国的刑法总则体系层次分明、条例清晰、分类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符合明确性的要求。

其次,我国刑法的分则体系,规定了具体犯罪及其刑事责任,而具体犯罪的种类繁多,这就需要以一定标准将具体犯罪分为若干类罪,再以一定标准对类罪进行合理排列,同时对各类罪中的具体犯罪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分类明确的分则体系。

我国目前严格依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犯罪侵犯的主要法益等四大分类标准,严格将具体犯罪分为十类,构建了明确的分则体系。

(三)刑法体系的排序明确刑法体系明确还要求对刑法内容的排序具有足够的明确性,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刑法分则中。

分则中的罪名按章排列,各章排列有一定的次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章下面是节,是根据需要而下设的单位,反映章内部的有机联系。

节下面是条,是表达刑法规范的基本单位,刑法规范大部分都是以条文的形式出现的。

条之下是款,在表达条文内容丰富,存在若干层次的情况下,需要在条下设款。

条与款之下有项,一般来说,列为项的内容之间往往具有并列关系,共同从属于条或款。

总体而言,我国刑法体系的具体结构,即编、章、节、条、款、项等主次分明,轻重衔接,而且便于查找,引用方便,符合刑法的明确性要求。

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实质上的明确性刑法实质明确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内容。

刑法规范必须清楚地规定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适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对犯罪的规定,对于概括性或模糊性的表述不能使用,以使刑法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从最伟大的哲学家到最普通的公民都能一眼看明白”。

刑法的实质明确主要包括两方面:“罪之明确”和“刑之明确”。

(一)罪之明确罪之明确,就是指刑法规范对犯罪的规定应当明确。

具体而言,包括罪名和罪质的明确。

首先,罪名明确是指犯罪行为的名称应当明确。

明确而科学的罪名体系是刑事立法高度完善的重要特征,也映射着整个定罪活动的质量。

一方面,明确的罪名规定有利于保持国民的可预测性。

我国一直采用成文法的立法模式,因此刑法必须逻辑严谨、规定明确,才便于一般国民学习掌握和遵守执行。

如果不采用明确的罪名,那么不同的国民可能因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差别,导致推理出来的罪名数量、罪状名称存在天壤之别。

而如果明确规定模式在刑法中对罪名直接加以规定,使得人们一眼看上去就会了解刑法有哪些内容,并且初步判断其构成要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的可预测性。

另一方面,明确的罪名有利于保护立法的权威性。

罪名的明确化做到了罪名的法定化,因为罪名已经被当作刑事立法的一部分在条文中予以载明,从而使司法机关适用和一般国民学习掌握这些罪名时,能够产生一种安定感、认同感。

安定感、认同感越强烈,就越能体现刑法的权威性。

其次,罪质明确就是犯罪的本质要明确。

从公正的角度考察,犯罪的本质体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从功利的角度考虑,犯罪的本质又体现行为的人身危险性。

罪质应该是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统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罪质是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人的人身危险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的一切要素的总称。

与此相对应,罪质明确的从宏观上应从客观行为、主观心理和因果关系三个角度着手;从微观层面上从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结果、行为状况、主观要素等五个方面着手。

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来说,都要求各个角度和方面做到规定明确。

(二)刑之明确根据各国刑法理论与立法实践,关于刑罚之规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二是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三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从刑法明确性的角度来看,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无疑是最符合刑法明确性原则的;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无疑是不明确的,这种法定刑也一致被认为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因为最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法制的协调统一,能够适应具体犯罪程度的变化,有利于刑法的相对稳定,因而公认是最符合明确性规定的最佳体现。

我国刑法关于刑之规定绝大多数是符合明确性要求的,具体而言,表现为刑罚种类、刑罚幅度、刑罚裁量三个方面的明确性。

首先,刑罚种类明确。

我国刑法总则第三章对刑罚种类作了明确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这些关于刑罚种类的分类无疑是明确的,不仅符合世界上基本的分类标准,而且在具体适用上也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刑罚种类不明的情况,比如《刑法》第63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法。

”当法定最低刑为管制时,如何进行减轻处罚?因此总体而言,在我国的刑罚种类基本明确的基础上,针对少数刑罚不明确的问题,在今后的立法中需要改进。

其次,刑罚幅度明确。

我国对于刑罚幅度的规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规定最高限度的法定刑,即刑法分则只规定刑罚的最高限度,刑法总则规定刑罚的最低限度,例如《刑法》第433条。

第二,规定最低限度的法定刑,即刑法分则之规定刑罚的最低限度,刑罚的最高限度根据总则规定明确,例如《刑法》第295条。

第三,规定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的法定刑,即刑法分则同时规定了刑罚的最高刑期与最低刑期,无须再根据刑罚总则的规定确定最高刑期与最低刑期,例如《刑法》第118条。

毋庸臵疑,以上三种分类方式交叉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对刑罚的幅度进行了多角度的明确规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最后,刑罚裁量明确,是指人民法院根据行为人所犯罪行及刑事责任的轻重,在定罪的基础上,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刑度或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审判活动等内容规定明确。

我国刑法对量刑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量刑原则、量刑方法、量刑情节、量刑基准、自首立功、累犯、数罪并罚都等属于刑罚裁量的主要内容。

如果量刑规定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刑罚不明确,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规则。

为了进一步使我国刑法的量刑明确化、避免量刑随意化,那么在刑法修订时,就应当尽量将量刑原则具体化,明确规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方法及限度,尽量避免司法实践中的随意性。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刑罚裁量基本做到了明确化,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