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语文下册第二课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合集下载

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拼音及解释整理

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拼音及解释整理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二、词句解释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杜甫全集》七言绝句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自,。,

一、原文译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杜甫全集》七言绝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4.东吴:古代吴国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知识点】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外表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欣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三年级下册一单元古诗三首之《绝句》

三年级下册一单元古诗三首之《绝句》

三年级下册一单元古诗三首之《绝句》《绝句》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被收录在三年级下册一单元的教材中,是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古诗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绝句》的背景、诗句解读和感悟以及如何欣赏古诗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绝句》的背景《绝句》是杜甫于唐代末年所作,共四句,每句五言。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历了战争的深重创痛后写下的,描绘了当时乱世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我们需要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和杜甫的生活经历。

二、《绝句》的诗句解读1.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在这个深秋时节,杜甫眺望四周,看到了一对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同时一群白鹭在蓝天上翱翔。

这里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赞美。

2.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两句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残酷现实。

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窗外的西岭积雪,暗示了作者在乱世中的孤独心境。

后半部分则描绘了门口泊着无数来自东吴的船只,暗示了当时国家的陷入动荡和战乱之中。

三、《绝句》的感悟与欣赏《绝句》以其简明扼要、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它不仅仅是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疾苦,更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愿望。

读完《绝句》,我深深被杜甫那句句妙笔生花所震撼。

它以简单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和平、安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困苦、战乱的厌倦之情。

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对于学生而言,欣赏古诗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练习朗读、体会韵律和理解诗句等方式来欣赏古诗。

同时,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背景和历史,将有助于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总结起来,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充满感荡和思考的古诗。

它通过对大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和平的向往,表露了对乱世动荡的厌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全诗赏析这首《绝句》是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
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
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阅读《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拓展阅读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幅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唐诗原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出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全诗如下】《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好朋友网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能够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在江苏、浙江一?。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赏析一】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情绪个性好,应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注释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注释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注释及译文绝句绝句乃唐代大诗人杜甫之作,被誉为“咏志之绝唱”。

全诗简练而深刻,以极富哲理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困境的坚韧态度。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绝句》的注释及译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黄鹂:黄色的鸣鸟,叫声悦耳动听。

2. 翠柳:长满嫩绿的柳树,形容春天的景色。

3. 白鹭:白色的鸟类,另类鱼类成群结队在江湖间飞翔。

4. 西岭:位于西边的群山。

5. 千秋雪:积雪覆盖的山峰,象征着长久岁月。

6. 东吴:古代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称呼。

7. 万里船:船只驶向东吴,表达了游子与家人相隔遥远的情感。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歌唱,一群白鹭飞过青天。

窗户透过西岭上千秋的白雪,门前停泊着往东吴的万里船。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离散与困苦的思考。

黄鹂在嫩绿的柳树上鸣叫,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也显示了诗人对人生复苏与坚韧的希望。

而白鹭的飞翔更加强调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以具象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冬天的景象。

透过窗户望去,可以看到西岭上积雪皑皑。

这里,西岭的存在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积淀。

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长久岁月的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而门前停泊的万里船,则暗喻着诗人离家的遥远。

这里的东吴指的是长江下游地区,是古代游子离别故乡的象征。

通过这一描写,诗人深情地诉说了自己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思念。

绝句以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在困境中展现坚韧态度。

通过对鸟飞、雪景和远船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亦流露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情之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绝句以简练而深刻的文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极富哲理性的诗作被誉为“咏志之绝唱”。

通过解读《绝句》的注释及译文,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含义,还能领略到杜甫豪放而深邃的诗风。

《绝句》原文注释及简析

《绝句》原文注释及简析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

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

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

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

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

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
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

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

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古诗学习:绝句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古诗学习:绝句知识点

《绝句》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绝句知识点,快来看看吧~**【原文】**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
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出自唐代人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色。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赏析二作者:佚名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小学古诗:《绝句》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绝句》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绝句》原文译文赏析《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扩展阅读: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杜甫《绝句》唐诗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唐诗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唐诗译文及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

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翻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翻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翻译《绝句》这首《绝句》是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

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

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绝句设计者赵长林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验诗人作诗时欢快的心情。

教学用具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多媒体白板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感受
画面,激发兴趣。

(二)流利朗读,整体感知
(三)领悟诗意,想象
1、课件展示。

2、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3、小结,揭示课题。

4、解题:绝句是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
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

每句七个字
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作者:杜甫。

初读古诗。

1、自由读。

2、交流读。

3、齐读。

1、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
请大家轻声读古诗,用手中的
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
思。

作画
(四)体会意境,感情朗诵象的好画。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果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
2、出示学习目标。

①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
理解诗意。

②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
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③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3、生自主、合作学习。

4、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
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5、展示课件。

①比较课件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

(色
彩、声音、动态美)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
面。

1、如果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
心情又是如何?
2、指名生朗读,点评。

3、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
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
什么?
(五)体验生活,延伸拓展顿。

4、对照朗读示意图修改、练读。

5、指导朗读。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
组读、全班读)
6、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
“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
的地方。

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8、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读擂台赛。

9、让生配上动作诵读这首诗。

10、小结。

课后用几句话描写我们的美丽家园,能写诗的
更好!
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齐读这
首诗。

板书设计
绝句

动态上

静态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

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

“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

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