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社会学复习资料
医学社会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及分值:单选(10×2分)判断(5×2分)简答(5×8分)论述(2×15分)1、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帕森斯(1951):指病人为适应其情境的规范性要求而形成的一些特征性的行为。
也即人们在患病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以及社会对患病者的角色期待。
前提假设:患病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状态,病人希望得到康复(这是患病与其它偏离行为——如犯罪——的重要区别,正因为如此,导致了社会对患病和犯罪的不同纠偏方式)。
帕森斯病人角色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病人并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
2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3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
4病人应该寻求技术上适当的帮助和医生合作。
2、对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有何争议?1行为变异性;不能解释患病行为的偏离2疾病类型;不能应用不同医疗情景、不同疾病类型(如慢性病)病人角色解释3医生——病人关系;没有考虑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会影响医生——病人的关系4病人角色的中产阶层取向;不能解释社会阶层较低的病人行为第一种批评观点认为,不是所有人对病态的看法和对自己及他人病人角色行为的界定与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概念相符合。
麦肯尼克,1962,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对症状的习得反应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戈登,1966,一般来说,当疾病预后严重或不确定时,病人的行为期望与帕森斯所描述的病人角色一致;但当预后已知或不严重时,则表现为“不健全的角色”。
特沃德尔,1969,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人都希望疾病得到治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与医生合作。
第二种批评观点,认为他的理论似乎只适用于急性病,不适用于慢性病。
Ksssebaum和Baumann,1965,慢性病人,如心脏病、癌症等,所面临的是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正常角色,并需要调整他们的行动来适应永久性的健康问题。
另外,病人角色理论在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是有问题的。
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被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
《社会医学》知识点及试题精粹
《社会医学》知识点及试题精粹第一部分社会医学考试必备目录1.知识点复习精要(必备知识点不能错过) (01)2.职称考试真题练习(真题演练心里有底) (12)3.习题集海量题库(配备答案为您节省复习时间) (20)12、知识点复习精要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 (理解) 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基本问题。
健康观是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是对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认识,并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而转变。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疾病观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是消极的健康观。
而现代医学模式讲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是积极的健康观。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一、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是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将康河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健康。
二、社会医学的来源医学与社会科学三、社会医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政策四、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防治对象(环境卫生与免疫接种)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方向(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将康长寿,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五、社会医学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满状态。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促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社会病防治)六、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卫生事业,卫生事业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七、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高位环境和高危因素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高危因素是指对健康构成威胁的因素(不良行为等)高危环境包括存在危险因素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八、社会医学教学的目的1、让学生建立社会医学的观念与思维模式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社会卫生问题,学习评价方法九、21世纪医师标准1、能防治结合2、合理使用新技术3、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4、有卫生系统内外的协调能力十、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是人类在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十一、促进医学模式演变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科学技术水平3、健康需求水平十二、医学模式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笛卡尔《认识机器》《动物是机器》)4、生物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十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1、疾病谱和健康谱的转变2、健康需求的提高3、医学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交叉差发展十四、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十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1、十六:亚健康状态概念是指人的机能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定义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即身体无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对象:社会因素,个体及集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意外伤害:(p206)生命质量:89社区卫生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服务也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为目标,以社区服务机构为主体,福利性服务与有偿、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服务。
社会卫生状况:162人口结构:主要指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等结构,其中与健康较为密切的是年龄及性别结构。
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主要有老年人口系数(或比例)和儿童少年人口(15岁以下人口)系数(或比例)。
健康影响因素指标:168常用的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有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
出生率及死亡率反映人口的变动情况;期望寿命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医疗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医疗保健制度是决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关键。
医疗保健制度分三种类型:自费医疗、公费医疗、集资医疗。
初级卫生保健:是社区内的个人和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这类保健的获得要采取他们能够接受且充分参与的方式,并且社区和国家能够承担所发生的费用。
初级卫生保健既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内容。
181人口负担系数:自杀:249简答题简述三次卫生革命。
答: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一、选择题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法国医师盖林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1.增加劳动力供给,2.提高劳动生产率,3.减少疾病损失,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生物学观点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10.健康管理策略(p87):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人群健康评价指标: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健康影响影响因素指标:包括人口学指标、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卫生保健服务指标、卫生保健资源指标、卫生政策与保障指标、健康公平指标12.卫生政策的基本特点(p179):1.价值取向或政治性,2.合法性、权威性和强迫性,3.公益性,4.系统性,5.阶段性,6.复杂性13.卫生政策制定的原则(p181):一致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可行原则、动态原则、参与原则14.卫生政策分析的原则(p184):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信息原则、科学原则15.卫生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p199):自费医疗模式、国家税收模式(集成式和合成式)、社会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储蓄积累模式16.卫生保健制度的发展趋势(p202):聚焦于保障、公平、效率等方面。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如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常见病的社会防治6.促进人群健康7.加强社会医学教育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称现代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观察、认识、分析并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简答:1.医学模式的作用:1. 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不同的医学理论提供不同的思路;促进许多经典医学学科不断分化并产生分支,如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细胞、分子等层次深入;促进一些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如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2. 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从专注于探讨特异生物因素和针对性的诊疗方法,到逐步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从关注消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的基础上,拓展到关注心理治疗、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和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领域)3.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育的方向需重新“定向”;医学生除接受医学科学教育外,还必须接受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理解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影响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1.医学社会学: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人际关系(如医护关系、医患关系等)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影响,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简答:1.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常见病的社会防治6.促进人群健康7.加强社会医学教育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融合医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思想,从社会宏观水平分析、解决人群健康问题。
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及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也称现代医学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观察、认识、分析并处理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简答:1.医学模式的作用:1. 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不同的医学模式会对不同的医学理论提供不同的思路;促进许多经典医学学科不断分化并产生分支,如现代医学正逐步向细胞、分子等层次深入;促进一些交叉边缘学科的产生,如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2. 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从专注于探讨特异生物因素和针对性的诊疗方法,到逐步重视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从关注消除生物因素所致疾病的基础上,拓展到关注心理治疗、消除社会不良因素和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等领域)3.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教育的方向需重新“定向”;医学生除接受医学科学教育外,还必须接受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相关内容的教育,学习理解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影响人群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
复习资料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的性质:①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②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③社会医学的实践性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3.社会医学的创立者:1848年,法国医师盖林(Guerin)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
4.三次卫生革命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次:①目标: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②措施:免疫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第二次:①目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Cancer、心脏病、意外死亡、糖尿病②措施: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第三次:目标: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5.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传染病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除了旧的传染病复燃外,又出现了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第一次卫生革命尚未完全胜利。
6.我国目前处于什么阶段?我国目前处于第一次卫生革命尚未完全胜利,第二次卫生革命进行如火如荼,第三次卫生革命刚刚起步的复杂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物医学技术的突破,人类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主要死亡原因已由过去的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营养缺乏等道理病逐渐转移到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事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二次卫生革命进行如火如荼。
但是,旧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新传染病也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第一次卫生革命尚未完全胜利。
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健康促进被提到议事日程,第三次卫生革命刚刚起步。
7.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社会医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医学是医学和社会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的新兴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人际沟通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要素和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综合社会医学运用学及医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为改善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综合卫生策略。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书上部分3.法国,盖林把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社会治疗学4.德国,格罗蒂扬,在《社会病理学》中提出用社会观点研究人类疾病的原则5.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早的医书《内经》指出,政治地位、经济条件、气候变化、居住环境、饮食起居和精神状态都与疾病有关。
6.五种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背景(4):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的社会化、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和外部交叉发展8.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四大类: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9.通常使用收入、教育和职业三个指标来测量社会经济地位10.健康社会因素的行动框架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11.米尔克斯坦设计了APGAR家庭功能问卷,从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和亲密度等五个方面提出问题,采用封闭式问答方式来评价家庭功能12.4C:内容、连接、商务、医疗保健3P:病人、提供者、支付力1S:医药和器械、设备供应商13.人类发展指数的指标:平均期望寿命、教育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ASHA)偏重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包括就业率、识字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均国名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生率和婴儿死亡率。
ASHA是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但也反映人口的社会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变化状态及身体素质状况等方面的人口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15.文化可分为三种类型:智能文化,通过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作用于人群健康规范文化,通过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类健康思想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16.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5):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17.A型性格(敌意、匆忙、竞争等特点)容易患冠心病C型性格(过分顺从、忍让、自我克制、情绪抑郁、爱生闷气)易患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18.健康相关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19(8种方法给材料判断是什么研究)详见书P117—118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学模型方法、系统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20.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8):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医疗保障、气候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婚姻与家庭21.经典的预测方法(4):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服务目标法、人口比值法22.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由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组成24.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4):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25.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4):潜伏期长、特异性强、联合作用、广泛存在26.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当评价个体的危险因素相当于某地人群的平均水平,其危险分数定为1.0。
社会医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1)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2.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①社会卫生状况②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③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常见病的社会防治⑥促进人群健康⑦加强社会医学教育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及病理学家魏尔啸都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课后习题:1.填空题(1)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2.单选题(1)社会医学概念是谁第一次提出来的(A)A.盖林B.魏尔啸C.格罗蒂扬D.彼得·弗兰克(2)社会医学是(D)A.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B.理论学科C.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交叉学科3.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2)医学社会学4.问答题(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答: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常见病的社会防治;加强社会医学教育;促进人群健康(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答:实践性;政策性;社会性;创新性。
第二章医学模式(2)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包括医学认知模式和医学行为模式,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即医学方法论)2.医学模式的特点:①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②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③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④医学模式发展的动态性3.医学模式的作用:①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②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③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4.医学模式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机械论医学模式一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系统)医学时代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①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②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③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深化⑤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⑥卫生保健实践的启示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凝聚的过程:①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②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立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立体地探索了健康概念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一)对卫生事业的影响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健康推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成了大卫生观形成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③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④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②现代型的医学人才就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③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四)对临床医学的影响由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由偏重个体诊治向更加重视群体健康防护转变,由着眼于分析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向综合性多因素分析转变,由单纯性治疗向兼顾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转变(五)对预防医学的影响9.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课后习题:1,填空题(1)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社会医学复习
社会医学第一章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健康状况及人群的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3)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障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和措施,为改善卫生事业提供决策依据,包括为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制订工作方针政策;(4)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障和控制社会病4、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5、三次卫生革命:(1)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推行广泛免疫推广计划;(2)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推行综合性社会卫生措施;(3)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障的目标。
6、“社会医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
19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7、1920年,德国的格罗蒂安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课程。
8、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形成的理论体系仍在不断完善。
在社会医学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本学科具有特色和创新的重要理论。
这些基本理论是社会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科学总结,不仅对社会医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社会医学期末复习重点题型:名词解释4 简答4 选择40 论述1-2社会医学章节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各种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性质: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任务:掌握社会及人群健康状况及规律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的策略与措施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与评价三次卫生革命:理解: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生命质量评价章节掌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体现了个体对疾病损害的反应。
指在伤病、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的健康状况,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是生命质量与健康概念的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状态和主观体验。
特点:主要是人体的主观体验指标;动态性:其标准是一个随个体变异的相对标准;评价体系的多维性;与被测量者所处的文化价值体系和社会标准密切相关。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身体状态: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体力适度性(指疲劳感无力虚弱感)(活动受限三层次: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限: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室内走动)(社会功能角色受限:社会角色:担当一定社会身份、承担相应社会义务、执行相应社会功能角色受限表现:角色活动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角色冲突)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状态:社会资源、社会接触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健康自评、自我生活评价、满意度与幸福感其他内容:针对特殊人群或特殊疾病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特殊人群的生命质量及疾病负担的评价;卫生成果评价;卫生服务方案选择:选择药物或治疗方法;卫生资源配置的决策:QALY、成本-效益分析;用质量调整生存年评价各种因素对健康的综合影响,确定防治重点;熟悉:生命质量评价的概念与方法:方法:评价程序:确定评价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或建立测量工具---测量过程--统计和分析处理概念:生命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社会卫生状况章节掌握:社会卫生状况概念: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及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的状况。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医学定义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
二、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经济状况和社会卫生条件人口状况卫生服务卫生行为居民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有哪些?1、2——社会诊断3、社会卫生对策及措施社会处方三、社会医学的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现代医学模式3、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促进人群健康5、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6、常见病社会防治四、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人物与事件萌芽时期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德国社会卫生学家:弗兰克悲惨的生活是疾病的温床;<全国医学监督体制>: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第一个提出社会卫生措施建立和发展法国医生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建议将分散的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构成一个整体:社会医学——分为四个部分;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社会治疗学。
德国是社会医学的发源地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医学科学的核心是社会科学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任何社会都应对居民的健康负责政治学是广义上的医学实现医学目标的最好的办法是将医学和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结合起来德国格罗蒂杨提出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和概念;<社会病理学>用社会观点研究人类疾病的原则首次在柏林大学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第二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和观点一、健康、高危险性、健康公平、社会诊断、社会处方、大卫生的概念1、健康: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况。
高危险性:对人群健康产生有害作用和不利作用的高可能性。
高危环境:对人体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高危反应:个别人发生了严重疾病反应或其他健康问题。
高危人群:易收疾病侵扰的人群2、健康公平:不同社会阶层、性别、种族、民族、地理及年龄间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享有同等的健康权利。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 人卫版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1(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健康社会学复习资料
健康社会学复习资料测试时间:12月23日〔星期三〕下午2: 00-4: 00选择题〔单5个,多5个〕15'填空题1' x15=15'名词解释3' x5=15'简做题5' x5=25论述题10' x3=30第一章医学社会学概述1.医学社会学的概念P5答:医学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疗领域中的社会角色、角色关系、角色行为、角色流动、医疗社会组织的交互作用以及医疗领域与整个社会生活的互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的联系P6-P7答:两者的共性;两者都是医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两者都使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根本理论;两者都研究医学与社会的互动,并都从社会层面上关注健康问题;两者都表达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共同成为在这一模式下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局部.两者的区别:1.两者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奠基人的不同;2.二者所属学科不同;3.二者研究的内容不同;4二者研究的主体组成结构不尽相同第二章健康、疾病的社会文化观1.躯体健康态的概念P19精神健康态的概念P20社会健康态的概念P22躯体健康态是指机体各局部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状态,可依据一系列生物学标准来判定..生物学标准只有和社会文化标准整合后,才能成为实际起作用的判定标准.a.显性耳垂基因、携带先天聋哑隐形基因b.欧美、中国、非洲对肥胖的差c.腹泻视为病态、腰酸悲哀视为常态.d.社会保健来看,抽烟、酗酒精神健康态是指人的情感过程,即精神心理过程的正常状态对精神健康态的认知和判定,主要用社会科学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调查量表、自我社会评估〕,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标准.a. “社会文化性异常〞〔普遍〕和“精神医学性异常〞〔与文化背景无关〕b.不同社会被视为异常〔祖尼人和克瓦基特人、爱尼族骂蜡〕c.社会标准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古代限制男女交往〕d.不同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有差异〔处死、崇敬作家〕社会健康态是指人的社会存在的完满状态.人均收入、住房面积、食物消耗量.〔马斯洛需求层次论〕2.疾病感知性包括哪些?P25疾病医学感知性:机体在生物学上的改变,可用临床体检、化验等手段测出.疾病自我感知性:患者的个体对疾病状态的主观体验.疾病社会感知性:社会对其成员处于疾病状态的知晓、成认和判定.第三章医务人员角色1.医生的概念P35医生是指掌握一定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以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从业人员,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2.医生工作的职业特点P36〔1〕作用的特殊性〔2〕技术的复杂性〔3〕修业的长期性〔4〕诊断的独立性〔5〕情感的中立性〔6〕责任的重大性3.医生的义务和权力P37-38医生的义务包括〔1〕诊断治疗的义务〔2〕解除病人痛苦的义务〔3〕解释说明的义务〔4〕善于保密的义务医生的权利包括〔1〕独立诊断的权利〔2〕干预性质的权利4.护士工作的职业特点P39〔1〕严密细致观察病情〔2〕严格遵守操作规那么〔3〕熟练掌握护理技术〔4〕善于进行心理抚慰5.角色社会学的含义P41社会角色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标准,在开展自己的同时与社会达成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从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扮演合格的社会角色的过程6.医学教育结构的概念与分类P44-45医学教育结构是指医学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医学教育结构的分类是:〔1〕中等医学教育〔2〕高等医学教育:a.隶属于大学的医学教育〔多数国家采用〕;b.独立的高等医药院校〔不支持,不利建立多学科协作〕;c.附属于医院的医学院;d.高等医药专科学院〔3〕进修医学教育7.中国医学教育的特点P46〔1〕中国大多数人群生活在农村、小城镇,我国的医学教育从指导思想到具体举措上,都要求必须坚持面向农村,为大多数人效劳〔2〕国家非常重视卫生防疫工作,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3〕从教育体系上看,我国的医学教育更具有自己的特色〔4〕我国的医学教育中,普遍注意对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人员的培养第四章病人角色1.病人角色的认同和扮演经历四个阶段P54-55〔1〕感受与疑心阶段〔2〕求医与不安阶段〔3〕治疗与认同阶段〔4〕康复与解脱阶段2.影响病人角色的认同和扮演的因素P55〔1〕个人因素〔2〕疾病情况〔3〕医疗机构情况3.病人角色的失调和调适P55-56〔1.〕角色行为缺无:病人未能进入角色〔病人不成认、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意识到自己是病人一一影响入学、就业、焙姻等;医学卫生常识缺乏;社会文化〕.〔2〕角色行为冲突:病人角色与其它角色发生冲突,由于病人对某种需要的迫切要求或强烈程度超过了求医治病的动机,故不愿放弃原有的角色行为.〔从教师、医生、子女等角色转化为病人〕.〔3〕角色行为减退:病人角色的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突发事件或更强烈的情感需要,引出行的角色行为,使病人角色行为收到冲击而减退〔病人家属患病,病人放弃休息照顾家属〕0〔4〕角色行为强化:已经认同病人角色的患者,由于依赖性增强和自信心减弱,对疾病的自我感觉过强,从而安于患病现状,对疾病治愈后重新承当原社会角色感到恐惧不安,希望继续获得病人角色的利益.〔5〕角色行为异常:受不良环境影响或受疾病折磨,使病人感到悲观失望,导致病人行为异常〔攻击医务人员,抑郁厌世,自杀〕.第五章病人角色行为1.病人角色行为的概念P57病人角色行为那么是指病人在求诊、治疗、休息、康复期间,对自身疾病和外在环境所作出反响的动态表现,主要表现为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遵医行为2.疾病行为的概念P57当一个人自觉疼痛、不舒服或出线由于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功能障碍时,会产生病感体验,这种体验往往会引起具有特定社会意义的行为反响,这种行为反响称为疾病行为〔内 /外部不良刺激的行为反响〕.3.疾病行为根据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和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病理性为〔直接表达了病人躯体生物学改变所呈现的某种病理状态一一脑溢血患者,对侧肢体的交叉性偏瘫〕病患行为〔以认知、情感、过去的经验等心理过程为中介,用于表达一定的躯体或心理疾病一一痛苦,焦虑,恐怖〕病态行为〔偏离正常行为模式或社会标准的行为一一洁癖者反复洗手,性变态患者的异常性行为〕4.求医行为的概念P59求医行为是指发现自己正处于疾病状态的人去医院就诊寻求治疗的行为5.被动求医行为的因素P60一是患者本人没有求医动机,但在他人的劝说、要求或催促甚至强制下去求医,这里配偶或父母的建议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二是病人由于处于休克、昏迷或严重精神异常之中,自主意识丧失,是在家属或他人的帮助下去求医.求医动机的动力因素:a.自我感觉不良或经他人提示发现自身技能异常而求医,其目的是为了对疾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和恢复健康,身体不适、疼痛、活动障碍以致难以忍受是促使病人就诊的直接动因.b.出于预防、保健需要而求医,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和全面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c.为非医疗目的求医〔请“病〞假,调换工作,逃避社会责任〕. d.法律原因〔因法律纠纷而求助医疗部门进行裁定〕6.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P61 〔举例说明〕〔1〕经济方面的因素:个人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这人们对医疗费用的支付水平.国家医疗保健福利制度不同.〔2〕认知因素:对疾病认知水平高,患病时求医的可能性增大.〔3〕心理因素:病人对疾病过于恐惧;对医院、医务人员和某种诊疗手段有恐惧心理;对某些疾病有耻辱感.〔4〕文化价值观:精神病人被当作“通神〞.〔5〕地理环境因素:就医地点越近,就诊率越高.〔6〕医疗效劳条件:医疗效劳条件好、质量高,就诊率越高.〔7〕所患疾病的性质:疾病开展的情况〔短时间病情加重引起病人关注〕、对疾病性质的熟悉〔急性病人高于慢性病人〕.〔8〕其他因素:工作忙,没有时间,担忧经济上的损失,怕麻烦,掉以轻心,,7.遵医行为的概念P64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照医嘱进行预防、治疗疾病的行为.a.医务人员缺乏医德修养、业务水平低、工作不负责任、医疗上易发生过失或事故;医院环境条件差一一影响病人信心b. 一般来说,患者求医行为、治疗行为、遵医行为一致一一找多个医生看病,自己决定买药服药〔公费、劳保!〕8.一般认为临床病人产生不遵医行为的原因是:P65〔1〕病人对自身疾病的看法与医生不同〔2〕治疗举措要求病人改变工作习惯、生活习惯等〔3〕慢性病患者服用过多种药物,且疗效欠佳〔4〕医生对服药方法的指导语不明确〔5〕老年病人健忘,年轻病人不在乎等等第六章医疗人际关系1.医疗人际关系的定义P68医疗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2.医患关系的定义P68医患关系就是指医务人员和医疗组织与患者及有关人群在医疗活动中结成的一定关系.3.医患关系确实定P69〔1〕初步接触阶段〔求医〕〔2〕一般交往阶段〔诊断治疗〕〔3〕深化关系阶段〔医患交往〕4.医患关系模式P70〔1〕主动-被动型〔传统普遍:医生主动,病人被动,病人完全听错医生安排一一尤其对待危重患者等〕〔2〕指导-合作型〔医生主动,有权威性,病人有一定主动,主动与医护人员交往一一与第一种没区别〕〔3〕共同参与型〔医生尊重病人意见;病人提供治疗过程的体验和效果,提出建议;进一步诊断一一慢性病,有一定知识〕5.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P71-73 〔很可能是论述八_八〕〔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开展水平和趋势、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科技、教育水平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医患关系a.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少数医院把收益放首位;有的医务人员医德观念淡薄;有得医生以权谋私.b.物质生活条件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提升,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一一病人〔健康人〕希望与医务人员建立密切联系一一得到更好更多的医疗咨询和效劳.c.医疗制度的影响:公费医疗一一提出超过并且需要的要求,不合理使用某些昂贵、滋补药物;一人公费医疗,全家、亲朋好友吃“大锅药〞;病人为某些目的延长住院时间.d.社会微观环境的影响:与患者的医疗活动、日常生活直接想过的客观环境.e.各种传统习俗、现实中的各种社会风气.〔2〕现代医学的开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的影响临床分科、专业划分越来越具体;医务人员分工越来越细;仪器越来越多, 高、精设备越来越复杂一一医患关系物化、疾病与病人别离一一减少医患间的联系,甚至淡化医患间关系的趋势.随着医学科学开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被人们接受,熟悉到综合治疗重要性——产生良好影响.〔3〕医患双方的影响医务人员:少数医务人员居高临下,绝对权威,不把病人利益放第一病人:个别病人自认地位高;有人缺乏修养,无理取闹.6.具有与病人交往的语言技巧P74〔1〕礼貌性语言〔2〕保护性语言〔3〕解释型语言〔4〕灵活性语言7.高年资医生和低年资医生的人际关系P75〔1〕高年资医生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希望受到尊重;希望年轻医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戒备的心理〔2〕低年资医生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希望把技术早日学到手;希望高年资医生能和气相待,一视同仁;希望高年资医生对自己传授“绝招〞8.重病人与轻病人之间的关系P79危重病人忽然病情恶化、死亡一一导致轻病人情况恶化与病人痊愈一一增加信心战胜疾病第七章医院组织1.医院的社会功能P84医疗卫生效劳:是经常性中央任务,也是医院最主要的功能a.承当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任务.b.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当社会意外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c.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效劳;掌握社区人口卫生动态资料;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临床教学;继续教育;医学科研.对下级基层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建立双向转诊和经常性技术指导关系.2.医院的历史开展P85古代医院的主要特征〔4点〕;a.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医院数量少,规模小,条件简陋且不固定.b.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对病残人员进行社会救济的“慈善〞场所.c.具有时段性,它的建立常与军事活动或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有关.d.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医疗的需要.近代医院的主要特征〔4点〕;a.成为社会疾病诊断治疗的主要形式.b.专科分工,医护分工,医技分工,集体协作医疗.c.医疗技术逐步上升到科学层次,以物理诊断、实践诊断、化学诊断及一般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d.医院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医院的各项治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组织逐步健全,各项技术操作逐步标准化.现代医院的主要特征〔4点〕a.医院病床设施、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相应配套设施日臻完善.b.诊断手段现金,仪器设备数量多、质量高、更新快,并向精密化、细微化、无创伤化方向开展.c.医疗分科越来越细,出现了许多新型医学分支和专科,如急救医学、临床遗传学、老年医学、社会医学等.d.医院实行现代化科学治理,强调标准化治理和提升医院整体功能.系统论、限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普遍应用于医院管3.医院组织中的部门P89诊疗部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口腔科、急诊科等医技部门: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药剂科、麻醉科、手术室等护理部门: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和医技部门护理行政后勤部门:办公室、医务科、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供给科、设备科、保卫科等党团群组织:党、团、工会、女工组织.第八章医疗社会工作1.医疗社会工作的定义P94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在医疗卫生领域内的延伸,其实质是帮助各类病患者解决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医疗社会工作可以界定为: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实现病患者康复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包括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关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专业效劳.2.医疗社会工作按其对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隶属关系P94可分为医务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心理卫生社会工作及康复社会工作.3.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P94 〔区分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医务社会工作是指在医疗单位内以临床病人及其家属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又称临床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包括:a.获取病人发病、诊治、康复过程中有关社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信息,并研究他们的相互关系.b.把上述研究结果提交给医务人员,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为病人制定更有效的医疗康复方案.c.把上述研究结果同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开展治疗活动.d,应用所有专业知识直接对病人开展社会心理治疗.e,对医务人员、实习医生、护士等进行社会、人文科学的教育,营造人文精神气氛.f,从病人及其家属处获取有关医疗效劳质量的反响信息,提供给医院治理者,促进医院效劳质量的改良.g,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医院或社区的医疗设施病阴道他们妥善利用这些设施.h,参与医院有关医疗效劳质量的各项调查.i,开展与医疗有关的家庭及社区的调查研究4.医院社会工作部门的职能P98(1)开展医院内社会个案工作:直接面对具体病人所进行的社会心理医疗和效劳活动.(2)参与医院内专业教育练习工作:对院内医生、护士、实习医生、见习医生提供医疗社会工作方面的知识及工作技能训练的责任.(3)参与医院医疗效劳政策的制定:社会工作部门获得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医疗效劳质量的反响信息,传达给医院治理层,有利于医院调整医疗效劳政策、举措,改良和提升医疗效劳质量.(4)参与社区健康活动:5.对于病人的角色和奉献P100 (入院许可;住院效劳;出院方案;出院追踪)第九章医疗标准与限制1.医疗标准的分类P107一类是技术标准:人们根据对自然规律的熟悉而制定的,目的在于解决人与自然物、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标准:人们根据对社会规律的熟悉,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制定的.2,医疗规章制度的含义和分类P108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标准和准那么,是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限制的一整套标准体系.医院工作制度:为增强医院治理,建立正常工作秩序,保证医疗质量,从而对医院的指挥系统以及部门、各科室的工作作出程序化、标准化的规定.岗位责任制度:对医院各类人员职、权、责的具体规定,它们是各类规章制度的核心,围绕医院中央任务对行政、后勤、医生、护士、技术人员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责任,、办事标准、检查考核方法, 以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工作秩序.技术常规: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所在.3.医疗标准的功能P109〔1〕保证病人生命健康不受损害;〔2〕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科学治理;〔3〕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开展;〔4〕制裁医疗活动中的违规行为4.医疗缺陷的概念P112医疗缺陷是表达医疗质量的概念,指病人经过治疗后未能到达预期的医疗结果5.医疗违规的原因P113-114个人因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道德水平、个性特征、情绪状态.组织因素:政策法规观念淡薄;提升本单位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医院经费、设备、人员等物质条件;社会需求是否匹配、社会风气状况.标准自身因素:标准不一定能与客观事实完全符合;客观事物复杂和不断变化.6.法律限制的特性P116 〔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7.法律限制的作用P116 〔教育作用;威慑作用;惩罚作用〕第十章医疗社会保健1.社区保健的特征P121 〔综合性有效性情感性〕2,自我保健的定义P124自我保健是指个人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自我预防、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自我用药以及各种强身健体的锻炼,还包括病人在医院治疗之后的继续自我治疗和康复活动.3,自我保健的产生是医学和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P125 〔估:可能是简答或论述〕a,人类生命健康的首要威胁,从急性传染病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自我保健有大优势.b,人们更多关注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当今许多疾病的病因可从三方面找到原因: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受到污染的环境、有害的社会生存状况.c.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中也有局限性,自我保健更加有效.d,自我保健不仅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环境,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4,自我保健的社区实施P127 〔估:可能是简答或论述题〕a,婴幼儿期:b.儿童期c,成年期d,老年期5.家庭保健的几种主要形式P130 〔家庭病床处理;家庭护理;家庭医生〕6.经济开展水平的上下和健康水平的关系P135 〔估:论述题〕经济开展水平的上下和健康水平并不总是完全成正比的.〔经济水平上升一一健康水平先升后降〕a,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治疗时,是通过预防接种和使用抗生素来限制的一一投资越多,健康改善越明显.b,感染性疾病收到限制后,对于其它目前难治愈的疾病,卫生费用的增加难见健康状况的立即改善.7.人口老龄化和人的老龄化的含义P141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人的老龄化是对个体而言,指一个具体的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生理、心理不断衰老的过程8.老年人疾病的特征P143隐匿性:老人患病后病症往不很明显,患病严重程度与病症不成正相关,病理改变程度与临床表现之间往往没有明显的关系.多样性:常同时患多种疾病,脏器组织反抗力差,患病时常表现为多系统疾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迁延性:初期病症通常不明显,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确诊.用药易发生副作用:肝肾功能减退,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响发生时机.第十一章药物与药物的社会治理1.药物的概念与分类P151-152广义的药物是指任何能够影响生命过程的化学物质.狭义的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化学物质药物分类:临床药物;非法药物;精神药物;烟、酒等其他可致依赖性的物质2.药物的社会功能P152-153〔1〕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功能:正常而合法的使用.〔2〕消除焦虑、紧张,实现镇静、催眠的功能:人的精神状态日趋紧张.〔3〕个人享受和消遣的功能:吸烟、喝酒和吸毒.〔4〕社会交往的功能〔5〕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能、〔6〕其它社会功能3.药品的平安性治理P157对“危险药物〞的供给加以限制,特别是对成瘾性药物的限制平安性是指药品的不良反响小,服用平安,使用者在患最小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正确的治疗效益.4.新药的定义P158新药是指我国从未生产过的药品,以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第十二章精神疾患的社会问题1.精神疾患的社会因素P165-169(1)社会开展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脑力劳动,工业化,都市化,市场经济,重大应激事件,社会开放,,(2)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a.社会政治环境.b. 社会经济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d.社会人际交往. 社会隔离、缺乏社会交往:散居在深山老林的居民,儿童养育不良、与人群疏远、缺乏亲人抚养;老年人退休后没有亲人照料关心,没有社会机构妥善安置;精神病人隔离.移民:语言沟通困难、生活风俗习惯不同、种族之间,新老居民相互歧视,生活不便一一一系列精神病症.(3)家庭、蜡姻因素的影响:a.青年人的恋情对精神刺激大;b.破裂的或重组的家庭;不和睦的家庭;不健康的家庭;对子女教育不当;家庭经济,成员性格.c.家庭意外.(4)生活事件因素的影响:威胁生命平安的事件、个人利益的损失、社会要求或个人愿望超出了本人水平或客观条件范围、行为动机之间的矛盾,内心各种冲突2.三级预防模式P173一级预防举措是指发病前期的预防,重点在于使社区减少精神疾患的发病;二级预防举措是指发病期的预防,重点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举措是指发病后期的预防,重点在于防治病残,防治复发,做好患病者的社会康复工作第十三章器官移植与社会文化1、器官移植的概念P177器官移植是用手术的方法将一个有活力的器官摘除并将其置于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个体〔异种移植〕的相同部位〔原位〕或不同部位〔异位〕的医疗手段.2、根据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关系,器官移植可以分为几种?〔4种〕P1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型及分值:单选(10×2分)判断(5×2分)简答(5×8分)论述(2×15分)1、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帕森斯(1951):指病人为适应其情境的规范性要求而形成的一些特征性的行为。
也即人们在患病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以及社会对患病者的角色期待。
前提假设:患病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状态,病人希望得到康复(这是患病与其它偏离行为——如犯罪——的重要区别,正因为如此,导致了社会对患病和犯罪的不同纠偏方式)。
帕森斯病人角色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病人并免除了“正常”的社会角色。
2病人对自己的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3病人应该具有尝试祛病的愿望。
4病人应该寻求技术上适当的帮助和医生合作。
2、对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有何争议?1行为变异性;不能解释患病行为的偏离2疾病类型;不能应用不同医疗情景、不同疾病类型(如慢性病)病人角色解释3医生——病人关系;没有考虑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会影响医生——病人的关系4病人角色的中产阶层取向;不能解释社会阶层较低的病人行为第一种批评观点认为,不是所有人对病态的看法和对自己及他人病人角色行为的界定与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概念相符合。
麦肯尼克,1962,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对症状的习得反应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戈登,1966,一般来说,当疾病预后严重或不确定时,病人的行为期望与帕森斯所描述的病人角色一致;但当预后已知或不严重时,则表现为“不健全的角色”。
特沃德尔,1969,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人都希望疾病得到治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与医生合作。
第二种批评观点,认为他的理论似乎只适用于急性病,不适用于慢性病。
Ksssebaum和Baumann,1965,慢性病人,如心脏病、癌症等,所面临的是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正常角色,并需要调整他们的行动来适应永久性的健康问题。
另外,病人角色理论在精神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是有问题的。
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是被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
第三种批评观点认为,帕森斯的理论建立在传统的一对一的医患互动基础上。
在这种情境下(医生办公室),医生可以最大限度的环境控制权。
但是医院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互动形式就大不相同。
同样,在病人家里发生的医患关系也会不同。
第四种批评观点认为,帕森斯的病人角色模式是一种中产阶层的行为模式。
它强调个体责任、为健康努力和恢复正常的价值。
病人角色理论源于对中产阶层的假设:理性地解决问题是中产阶层面对困难时惟一的积极的向上的行为,并且这种努力会有积极的收获。
但是,穷人的成功并不遵循这个规则。
他们一旦报告疾病,将面临失业风险,没有机会享受“第二收获”。
3、萨奇曼的疾病行为阶段模式(stage of illness medical care)4、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1经济方面的因素2认知因素3心理因素4文化价值观5地理环境因素6医疗服务条件7所患疾病性质8其他因素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社会阶级的划分有三重标准.即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包括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和声望---社会标准.他认为,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会,很明显,具有较多财富和经济能力的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优势,即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在社会分层的经济标准方面,韦伯主要是从更直接地反映一个人的经济地位---财富多少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其次社会分层的政治标准是权力.在韦伯看来,权力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时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韦伯认为,这种权力不仅取决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它也与科层组织中的管理职位有关.最后,声望是社会分层的社会标准,韦伯认为声望与人们的身份有关,也与知识教养,生活方式有关.不同身份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声望,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上述社会分层的标准有时是相互联系,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是,这三个标准又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个都可以单独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当然,这种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三者都同等重要.7、查尔斯·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及对理解社会压力(stress)的贡献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理论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
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互动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所有的其他部分。
人与社会并不是对立或割裂开的。
镜中自我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
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
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
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首属小组库利首次正式提出并使用了首属小组这个概念,它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这些小组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游戏伙伴。
首属小组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小组,很多积极的品质和消极的品质都是在首属小组获得并强化的。
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打上的烙印,是很多理论都涉及的观点。
在小组工作中,尤其是治疗性的小组,通过探讨个人的首属小组对个人的具体影响,尤其是个人首属小组中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目前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和个人的非适应性行为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成员获得更深入的自我觉察。
8、符号互动论视角如何理解压力(stress)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英语:symbolic interactionism)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 H. Mead)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
“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1简介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又称象征互动论,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符号互动论作为一种关注个体行为的社会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强调人类主体性的理论前提、关注个体间互动行为的经验研究取向。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 H. Mead)被认为是符号互动论的开创者,除了米德之外,托马斯(W.l.Thomas)、库利(C.H.Cooley)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布鲁默(H.G.Blumer)和库恩(M.Kuhn)等发展了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并形成了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和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他们在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符号互动论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轻视行动者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结构决定论,提出行动者的认识、行动和互动构成社会的理论命题。
其思想奠基人米德试图探索个体思想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发展用社会行动解释个体意识的社会心理学。
米德吸收了实用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的经验关联性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客观的意识研究方法,提出根据个体的行动、特别是能被他人观察到的行动来研究个体经验的广义的行为主义方法,并将理解个体的行为与经验置于整体的社会背景之中,发展出“社会行为主义”方法。
米德之后,布鲁默系统提出了以“符号互动”为基础的微观社会学理论,其核心仍然是意义、自我等情境知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
库利又提出了“镜中我”理论,进一步发展了“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
[1]在符号互动理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
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用该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
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包括表情与体态)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
物品也是重要的符号,比如校徽是一间学校的代表,国旗是国家的象征。
一定的社会情境也具有符号的意义。
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吉祥,于是人们把婚姻的场合布置得红火热烈。
组织中的成员遇到负责人在场且凝重的场面,他会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在人们的经验中这种场合代表了特殊的意义。
在符号互动理论中,情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
因为人们可以将上述因素进行组合以表达自己的意义。
实际上,任何具有意义的符号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才能确切地表示出其意义。
同样,人们只有将符号视为一个系统,或者在一定背景下去理解符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涵义。
比如,打了人耳光这一动作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下意义会有不同,甚至意义完全相反。
于是,解释情境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进行互动就十分重要。
托马斯认为,人们在自觉的行动之前总有一个审视和考虑阶段,即要对他所面对的情景做出解释,赋予这一既定情境以意义,他称此为情境定义(definitionofthesituation)。
托马斯认为,一个人对情境的主观解释(或定义)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
在这里,主观的含义包括他把哪些因素纳入考虑之中和怎样去解释它们。
当然,所谓主观解释并不完全是主观的,实际上一个人对情景的解释是他以往社会化成果的反映。
前提符号互动论归根结底基于三个简单的前提。
第一个前提是,人们根据事物对于他们所具有的意义而对这些事物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