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无相生》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41《老子有无相生》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41《老子有无相生》导学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学习目标】1、 了解老子及《老子》一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 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地看待老子的哲学思想,批判地吸收。

【学习重点】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导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 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 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 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 八个化身。

2、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 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 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 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 死,以第四单元《老子•有无相生》 命制: 校对: 审核: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教学简案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教学简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简案一、课前预习1. 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语句,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

2.认真阅读“引入话题”和“相关链接”,初步解答“思考与练习”二、三提出的问题,初步领会《老子》的思想。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切入文题)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的体验出发,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苦”与“乐”的感受,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由此过渡到选文的内容。

(学习生活中的“苦与甜”也可以)三、研讨选文内容(一)研习第一则1.需要重点提示的字词:斯恶(è)矣长短相形高下相盈2.问题(1)这一则中出现了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2)选文对这些相反或相对概念间关系的表述,你难以理解的是哪些?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举例:释义:“有无相生”,“有”和“无”是相互生成的,没有“有”,就没有“无”,同样,没有“无”,也就没有“有”。

分析:第2则《老子》从生活中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无”对“有”的生成。

用无肯定了有的价值。

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车子是由辐条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所以“无”生成了“有”。

其他两个例子同理。

(3)这则选文告诉我们什么?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会不断发生转化。

(二)研习第三则1.需要重点提示的字词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伐者无功:通假字:自见者不明(现)词类活用:自是者不彰(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正确)2.问题(1)这一则主要讲了什么道理?人不能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尊自大,因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所以是探讨目的与态度的关系,。

“明”“彰”“功”“长”体现的是一系列被追求的目的。

要达到这些目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种态度,“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另一种态度。

样板《有无相声》导学案

样板《有无相声》导学案

《有无相生》导学案【目标解读】1. 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及文言知识。

2.掌握阅读、分析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3.学习老子的论证技巧,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方法】1.诵读,先结合注释,借助词典,认知生僻的字词,掌握各类文言知识,然后有表情地诵读。

2.理解,借助课件等多媒体资料,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从中借鉴其立身处世的原则。

3.交流,相互讨论交流对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批判地吸收老子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第一层级:知识记忆与理解一、解文题《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之一。

分上下两册,81章,五千字左右。

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作者从各种社会人生问题中,提炼出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涉及“认识观”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其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识作者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年),姓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被道教尊为道祖。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老子》之《有无相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老子》之《有无相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思考选文中涉及的老子的宇宙认识观及人生智慧,包括后者对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

3,对别有会心处,能做一点阐发、议论。

教学简易流程:一、关于老子其人。

下面是《史记•老子荀卿列传》(采用三家校本。

注解保留原貌,略有删改)中老子部分,供老师选择使用。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正义硃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脣,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 ○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

”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索隐按:许慎云“摐,耳曼也”。

故名耳,字摐。

○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

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索隐刘氏云:“蓬累犹扶持也。

累音六水反。

说者云头戴物,两手扶之而行,谓之蓬累也。

”按:蓬者,盖也;累者,随也。

以言若得明君则驾车服冕,不遭时则自覆盖相携随而去耳。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索隐良贾谓善货卖之人。

贾音古。

深藏谓隐其宝货,不令人见,故云“若虚”。

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文则小异,云“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正义恣态之容色与淫欲之志皆无益於夫子,须去除也。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趟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性之不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美的和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会转化为不美,善会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化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1、学生读诗歌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1)诗中写了哪些相对的现象?这些现象是永恒的真理吗?
(2)圣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一切问题的?
4、小组讨论: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是凭什么标准来感受“美”的呢?由此你又悟出哪些道理呢?
(学生讨论中教师参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5、思考“灵犀一点”中的问题
〈教育学生要积极上进〉
6、直面人生:读短文,长智慧
思考:(1)朱莉成功的关键在哪里?这能够说明〈老子〉中的什么道理?
(2)再举出能够说明这一道理的几个事例(让学生写在教材中的空格处)
四、课堂训练
1、学生自由背诵该诗
2、小组交流你对诗中观点的认识
教学案第一页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化
总课时数
2
课题
《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
课型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有无相生》教案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1、3、4)有无相生伟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课前预习一、基础梳理1. 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2-《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2-《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

教学案第一页教学案第二页《老子》五章教案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二、重点、难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一、以老子简介导入:(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的思想: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

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教案(范本)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教案(范本)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教案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教案‎《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教案目标定向‎:1、老子简‎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教案。

2‎、读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章。

‎3、讲解老子在本章‎中的辩证思想和无为自‎然的人生态度。

‎4、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本章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太极图,让学‎生谈谈对太极图的看法‎,由此引入中国古人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引出‎伟大的思想家老子。

‎二、老子简介‎: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

相‎传老子在此点化了函谷‎关总兵伊喜。

后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

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

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 AAA级旅游景区,‎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

史称道‎教发源地。

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有无相生》教案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1、3、4)有无相生伟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课前预习一、基础梳理1. 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有无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有无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有无相生学习目标:1、扫除诵读障碍,指导诵读积累;2、培养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3、初步了解老子的“有无相生、矛盾对立〞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指导诵读积累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二、趣味练读1、师:看着这题目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及时鼓励敢发言者〕2、师:这里面有个典故:据说当年有一次孔子去向老子讨教“矛盾的对立统一〞,老子只张了张嘴〔牙齿已全无〕,伸了伸舌,孔子便顿悟了:牙齿是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又是坚强的。

看起来坚强的牙齿,最终却敌不过柔弱的舌头,强与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这题目的字面意思是;“有〞和“无〞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循环不止。

一般生物都会死亡。

松柏、龟蛇等长寿物也有死亡之时。

生物死了,形体就由“有〞变“无〞。

根据物质不灭原理,尸体腐烂后各种元素还在,还会在阳光、雨露下转化为新的物质“有〞。

河流可干涸改道;山可下陷为海或消蚀为平地;地可沧海桑田甚至沙漠化;石头可风化为砂或飞散四方……但不管如何变,非生物的元素仍在,仍可重新组合生化,或沙变石,或由植物根吸收而成枝叶,或由生物吸食而成细胞。

这都是有无相生。

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3、初读文段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4、检查初读情况,正音指名读,集体正音,提醒几个易错字的读音:恶〔è〕:指丑恶的事物或行为;为〔wéi〕、相〔xiāng〕、焉〔yān〕和〔hé〕:谐和的意思;行〔xíng〕:施行;恃〔shì〕:依赖的意思;弗〔fú〕:不的意思。

5、编节奏读〔课件出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也。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师带读两遍6、生自由练读,读出趣味性,鼓励自己编节奏读7、检查:指名读,及时鼓励读得有趣的同学8、四人小组练读三、赛读1、小组赛读,其余小组听,学习、提意见2、大组赛读3、齐读四、我能背1、指导学生找出文段的结构特点:并列句式,易于记忆2、自己练习背诵3、出示关键字引导背诵:天下皆知——,斯恶已;皆知——。

《《老子》四章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老子》四章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老子》四章》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老子》的作者、内容和背景;2. 理解《老子》四章的核心思想;3. 分析《老子》对人生、道德和政治的影响;4. 探讨《老子》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老子》简介- 作者:老子(传说中的孔子老师)- 内容:《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分为《四章》、《八十一章》两部分,主要讲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 背景:《老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2. 《老子》四章核心思想-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闻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 《老子》对人生、道德和政治的影响- 人生:《老子》强调无为而治,提倡适应自然、不争不抗的生活态度,主张追求心里的平静与自由。

- 道德:《老子》倡导的道德观念是以“无为”为核心,主张不以权力压迫人民,而是以德治国。

- 政治:《老子》对政治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领导者应该以柔软、宽容的方式治理国家,而不是采取强硬的手段。

4. 《老子》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追求心里的平静与自由,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要适应自然,保持心境平宁。

-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我们可以进修《老子》的理念,强调以德治国,尊重人民的自由和尊严,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有无相生》导学案1

《有无相生》导学案1

《有无相生》导学案自主预习区文题解读“有无相生”一语出自《老子》第二章,原文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意思是说,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对照,高和下相互补足,乐器的声响和人的声音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

在老子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对立的双方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

目标锁定.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每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鉴赏每段文字包含的道理,了解老子语言凝练畅达,带有警句格言式的特点。

.体会老子深刻的思想和他的一些立身处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基梳理.字音字形①厌恶(ù)②凶恶(è)③自矜(ī)④青衿(ī) ⑤竹篙(ɡā) ⑥枯槁(ɡǎ)⑦户牗(ǒ) ⑧庸俗(ōɡ) ⑨连累(ě)⑩累土(é) ⑪毂(ɡǔ) ⑫埏埴(ā í).通假举要①自见者不明:“见”同“现”,表现②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荒谬。

一说通“忘”,遗忘③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④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土笼子.实词类举()常见实词①长短相形:对照,比较②企者不立:踮着脚跟③自伐者无功:自我夸耀④自矜者不长:矜,自以为贤能;长(ǎɡ),指得到敬重()一词多义①形错误!②共错误!③明错误!④易错误!⑤知错误!⑥为(\\(皆知善之为善:是,埏埴以为器:制作,为无为:以……作为,为之于未有:解决)) ()词类活用①斯恶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知道丑②为无为: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③事无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做事④味无味: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⑤图难于其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容易的地方⑥为大于其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细小的地方⑦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事⑧是以圣人犹难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古今异义①跨者不行古义:走不远。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docx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docx

《有无相生》教案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1、3、4)有无相生伟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 6)课前预习一、基础梳理1.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 580 年,约死于公元前500 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 (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 ,并能由立而化,“正复奇,善复妖”,“ 兮福之所倚,福兮之所伏” 。

又以世事物均“有”与“无”之一,“有无相生”,而“(无)” 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有余而不足,人之道不然,不足以奉有” 、“民之,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有无相生》导学案(生)

《有无相生》导学案(生)

《有无相生》导学案目标与问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正确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学习老子文章语言简短又充满哲理的特点及比喻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疏通课文;反复诵读,逐段把握主要内容,分析其深刻的哲理。

3、情感与价值:激情投入,用心感受、理解、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问题思考:1、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2、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自学与释疑: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①自见者不明(“”通,理解为)②死而不亡者寿(“”通,理解为)③其脆易泮(“”通,理解为)④起于累土(“”通,理解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①自是.者不彰()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④夫轻诺必寡.信()⑤多易.必多.难()⑥是以圣人犹难.之()⑦其未兆.易谋()⑧常于几成而败.之()⑨慎.终如始()⑽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①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③千里之行()④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练习与尝试:5.一词多义①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知人者智()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草木有生而无知()②当当其无,有车之用()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是时,其兵冠诸侯()百姓当家,则力农工()犯法当死()③为皆知善之为善()埏埴以为器()为无为()为之于未有()展示与反馈:1、翻译下列句子: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2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明确:3、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明确:测评与小结: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物或恶(wù)之B、自胜者强(qiáng);强(qiáng)行者有志C、音声相和(hé);自矜者不长(cháng)D、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死而不亡(wáng)者寿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人之.生也柔弱;民之.从事B、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D、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4、填充下列文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老子·有无相生》
编写: 刘京平审稿:
【本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2、作者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自主思考(思)】
1、找出下列通假字。

①自见者不明(“见”通“现”)
②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
③其脆易泮(“泮”通“判”)
④起于累土(“累”通“蔂”)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
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容词作名词)
④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⑤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⑥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⑦其未兆易谋(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
⑧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⑨慎终如始(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
3、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不行:走不远; 不明:不能明理)
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从事:做事;几成:差不多成功)
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弱:柔软;坚强:僵硬)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①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②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③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④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⑤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凡是强大的必处于下方,凡是柔弱的必处于上方。

解析:这是本章的中心论点,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统治者所面对的国家就象一棵大树,只有根本强大,才有枝叶茂盛,倘若树本枯死了,枝叶还能存活吗。

【小组合作学习(议、展、评)】
1、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参考答案: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2、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参考答案:伟大不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

处理问题我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课堂训练(检)】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1)斯恶.(è)已(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4)埏埴
..(shán 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
(8)其脆易泮.(pàn)(9)起于累.(léi)土
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
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

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

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参考答案: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 ②确实同情你(相,你);
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被动词
【课后练习(练)】
1、背诵第三、四、六则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

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

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逞强逞大。

老子指出,这样最终会落入下风,甚至陷于死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轻率地向别人做出种种许诺。

老子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常常停留于眼前的现状。

老子则指出,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