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精选19篇)小猫吃鱼教学反思篇1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特别自己画了四幅图画来配合教学,结果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我到底画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上,我应该直接画得好一点,就不用惹出这么多问题了。

这一课其实也算涉及了连减的问题了,有几个孩子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比如3-1-1=1,这让我觉得很高兴。

大部分的孩子在我刚开始没有提醒的时候,第一幅图并没有列出算式,我提醒小猫一只鱼都没有吃,可以说它吃了几只鱼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列出了3-0=3的算式,而且之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能够很快的列出这样的算式,表现还是很不错。

对后面三幅图,孩子们都是列出的3-1=2,3-2=1,3-3=0的算式,老师问到还有没有其它的算式,没有同学知道,然后我尝试把四幅图画摆成一排,一个一个来看,这样更好观察,就有孩子说出第三幅图还可以这样列式3-1=2,2-1=2。

第四幅图可以列成3-1=2,2-1=1,1-1=0。

只要好好引导他们,他们的思维还是很发散的,所以老师在这方面要学习和积累好多经验,这是我们新老师非常需要的地方。

而且现在慢慢要学习5以后的加减法了,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让他们觉得还容易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吃力的现象,我觉得需要背诵9以内数的加减法表,但是孩子们始终是没有背语文积极,还是需要让他们觉得更加有趣才行,不过班上还是有几个喜欢数学的学生,应该利用少数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配合老师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篇2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情境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细心观察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能有意识培养学生有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提出加和减的问题,并且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小组合作等实践活动一,列出不同的算式解决问题,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加强学生合作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教案:小猫吃鱼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3节,小猫吃鱼。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我们会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来学习如何将两个数相加,以及如何从总数中减去一些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小猫吃鱼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小猫吃鱼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然后又吃了几条鱼,还剩下几条鱼。

2. 例题讲解:根据观察的结果,我会引导孩子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例如,小猫一开始吃了3条鱼,然后又吃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这个情况:3 + 2 = 5。

同样,如果小猫吃掉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表示:5 2 = 3。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例如,小猫吃了4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小猫吃鱼的故事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板书出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a. 小猫吃了5条鱼,又吃了2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b. 小猫吃了7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2. 请将你的答案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计算练习题时,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

同时,他们也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例如计算自己吃了几块糖果,又吃了几块糖果。

在课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拓展,尝试计算更大数的加减法,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让它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数学教案-小猫吃鱼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40分钟四、授课教师张某某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3)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学会分享的价值观。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加减法求解。

(3)情境教学中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小猫吃鱼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引发学生思考,为新知的讲授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用教具或PPT展示小猫吃鱼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结合小猫吃鱼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计算。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小猫吃鱼的教具,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小猫吃了几条鱼,还剩几条鱼?”等。

(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数学教案设计:小猫吃鱼

数学教案设计:小猫吃鱼

数学教案设计:小猫吃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数数、计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数和计数的方法,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数和计数的方法,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五、教学准备:1. 小猫吃鱼的图片或故事情境。

2. 计数工具,如计数棒、算盘等。

3. 练习题或游戏道具。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小猫吃鱼的图片或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小猫吃鱼的数量,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授数数和计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猫吃鱼的数量关系。

2. 举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减法。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游戏环节(10分钟)1. 设计关于小猫吃鱼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数、计数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进步。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里的小猫设计一份美食计划。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猫吃鱼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数、计数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教学反思《小猫钓鱼》这节课是0的认识与书写。

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 一样,也是一个数;会正解书写0;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课上,我让小朋友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兴致勃勃,故事编得很精彩,故事最后还能很风趣地说到:小猫一条鱼也没钓着,他真失望呀。

我顺势一问:一条鱼没钓着,表示什么意思?生:什么也没有。

师:那用哪个数表示呢?(我有意把数说重一点,突出0也是一个数)就这样引出了课题。

于是我板书,用田字格书写0并说:表示一个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生齐答0)再次强调0也是一个数。

那是一个多大的数呢?“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数学小猫吃鱼教案数学:《小猫吃鱼》数学课教案

数学小猫吃鱼教案数学:《小猫吃鱼》数学课教案

数学小猫吃鱼教案数学:《小猫吃鱼》数学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小猫吃鱼》,培养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游戏的兴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 小猫吃鱼游戏材料(包括小猫和鱼的图片)。

2. 数字卡片或者数字骰子。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出问题:“小猫吃鱼,你们听说过吗?”介绍游戏《小猫吃鱼》的内容和规则,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他们需要帮助小猫吃鱼。

2. 游戏规则:(1)将小猫放在一个位置,将鱼的图片随机放在其他位置。

(2)学生轮流操作小猫,每次可以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移动一步。

(3)小猫如果移动到鱼的位置,就吃掉鱼,游戏结束。

3. 游戏操作:(1)随机选择一名学生开始操作小猫,其余学生观察小猫的移动路径。

(2)学生通过观察小猫的移动路径,尝试找出一种能够吃掉鱼的最短路径。

4. 数学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游戏中限定小猫移动的步数,该如何选择移动路径才能最快吃到鱼?(2)引入加法运算:将数字卡片或者数字骰子引入游戏,学生操作小猫前,随机选择一个数字,学生需要通过加法运算计算出小猫移动的步数并选择最短路径。

5. 分析讨论:游戏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讨论最快吃到鱼的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正确答案进行验证。

6. 反思总结:总结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提醒学生数学不仅是个体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与沟通的过程。

扩展活动:1. 学生自行设计数学游戏,利用加法或者其他运算符号,开展类似于《小猫吃鱼》的游戏。

2. 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游戏的素材,设计数学故事,以增加趣味性和观察力的训练。

3.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设计的数学游戏,并分享自己游戏的规则和策略。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共14篇)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共14篇)

《小猫吃鱼》教学设计〔共14篇〕篇1:小猫吃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想象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学情境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富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

〔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依次出示第2,3,4幅图。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生同桌交流后老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学生先自主考虑再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还可能问: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最后剩几条了?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学生独立考虑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老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 3-2=1 3-3=0②3-1=2 2-1=1 1-1=0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学具。

小猫那么喜欢吃小鱼,你喜不喜欢小鱼啊?把你的小鱼学具拿出来。

3、听老师的口令摆一摆。

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的教学设计一等奖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北师大版第一册数学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四节的内容“小猫吃鱼”。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预设六方面说一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学完5以内的加减以后出现的,为了突破得数是0的减法这一难点,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组动态的连续的故事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

让学生体会、理解得数0的得出过程,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课标》提出:"只有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皆统一,才能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本节课制定如下三个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探索性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教法: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我将根据数学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整节课以情境、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起来,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讲授、摆小棒活动、实际应用、回顾总结、课堂作业。

一、创设情境1、伴随着“生日快乐”的乐曲,出示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诱人、摇曵闪烁的生日蜡烛的生日蛋糕,……这样引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

小喵喵猫吃鱼教案反思

小喵喵猫吃鱼教案反思

小喵喵猫吃鱼教案反思教案名称,小喵喵猫吃鱼。

教案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猫咪喜欢吃鱼的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观察猫咪吃鱼的过程,了解猫咪对鱼的喜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小喵喵猫,告诉他们猫咪喜欢吃鱼的习性,并提出观察猫咪吃鱼的问题。

2. 实践,老师带领学生们去宠物店观察猫咪吃鱼的过程,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观察。

3. 总结,回到教室,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拓展,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猫咪为什么喜欢吃鱼,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5. 实践,老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小喵喵猫喜欢吃的鱼食,让学生们动手实践。

6. 总结,总结当天的活动,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在引入环节的时候,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导致他们对课题的关注度不高。

其次,在实践环节,由于宠物店的环境比较复杂,学生们的观察和体验并不完全顺利,这影响了他们对课题的理解。

最后,在总结环节,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表观点的机会,导致他们的思考和表达受到了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需要做出以下改进:1. 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我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我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安静、干净的环境,让学生们更好地观察和体验猫咪吃鱼的过程,确保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课题。

3. 总结环节,在总结环节,我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自由表达观点,鼓励他们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下一次的教学会更加出色。

教学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改进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小猫吃鱼》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小猫吃鱼》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小猫吃鱼》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学情境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

(出第一幅图)数一数,猫妈妈给小猫准备了几条鱼呢?师: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你猜后来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认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课件出示依次出示第2,3,4幅图。

2、师:你能把这4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吗?把你编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由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建立数学模型:1、师:在“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可以一幅图一幅图的提问题,也可以连在一起提问题)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还可能问:猫妈妈给小猫留了3条鱼,最后剩几条了?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算式中的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3-1=2 3-2=1 3-3=0②3-1=2 2-1=1 1-1=0讲一讲每个算式的意思。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为了进一步理解得0的过程,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环节—----摆学具。

小猫那么喜欢吃小鱼,你喜不喜欢小鱼啊?把你的小鱼学具拿出来。

3、听老师的口令摆一摆。

摆1条小鱼,拿走1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1-1=0)摆2条小鱼,拿走2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2-2=0)摆4条小鱼,拿走4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4-4=0)摆5条小鱼,拿走5条,还有几条小鱼,应怎样列算式?(5-5=0)5-5=0 这个算式中,前面的5表示什么?(我们摆的5条小鱼)后面的5表示什么?(拿走5条)得数0表示什么?(都拿走了,一条也没有,用0表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之间说一说。

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优秀4篇)

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优秀4篇)

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优秀4篇)《小猫吃鱼》一课不同教学的对比分析篇一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一、教学内容分析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减法意义,会初步计算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重点是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难点是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包含0),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小猫吃鱼”这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同时,也通过这一组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等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的熟练程度。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上学前已有一些简单加减法的生活经验基础,甚至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有一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加减法的含义是比较抽象的,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得数是0的减法意义学生不是太理解。

所以教师在讲本节课时,不要只停留在学生会计算的层面上,要重视对算式意义的理解,通过“小猫吃鱼”这一组连续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描述每一幅图画的意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写出相应的算式,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实际意义。

并通过吹泡泡、开火车口算等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观察小猫吃鱼故事情境,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3)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4)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1)初步渗透函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性趣(2)通过故事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

2022年小猫吃鱼教学反思

2022年小猫吃鱼教学反思
《小猫吃鱼》这一课看似简洁其实很难上好,特殊对于我这 种刚刚接触数学教学领域的新老师,就更难了。在备课时,自己 对这节课心里就没有底,自己心里想着难,结果导致这节课上得
第7页 共11页
更难。我预设是要引导学生通过 “ 小猫吃鱼 ” 这一详细情境 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但在引导他们一幅图一幅图地进行 学习时就显得很生硬,如第三图的列式可以是 3 — 2=1 ,也可 以是 2 — 1=1 ,我在备课时就是理不清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道 理,所以上课结构也不够清楚,结果 李辉老师一展示就让学和我 生一下子明白了。原来这两种算法体现了不同的角度,前者是体 现从 1 图到 3 图的情境,后者是体现 2 图到 3 图的情景,第 4 图 同上。从这个环节我看到了自己对于教材的思索维度不够,教材 处理存在很多不足,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而且现在渐渐要学习 5 以后的加减法了,孩子们原有的学问 已经不能让他们觉得还简单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吃力的现象, 我觉得须要背诵 9 以内数的加减法表,但是孩子们始终是没有背 语文主动,还是须要让他们觉得更加好玩才行,不过班上还是有 几个喜爱数学的学生,应当利用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协作 老师调动全班学生的主动性。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 6
0 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视察连 环画,让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说一说,结合生动好玩的“小猫吃 鱼”、“套圈嬉戏”、“吹泡泡”等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多彩多 姿的数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独立表象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较正确 的描述每幅图的意思,列出相应的算式。
在“试一试”环节中,第 1 题是“套圈”,这个题目须要学 生从详细情境到抽象思维地解题,详细解题有以下几种可能①套 进 1 个:1+3=4,4-1=3 ②套进 2 个:2+2=4,4-2=2 ③套进 3 个:

数学活动小猫吃鱼教案反思

数学活动小猫吃鱼教案反思

数学活动小猫吃鱼教案反思教案标题:数学活动-小猫吃鱼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如计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等。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数学活动-小猫吃鱼游戏板。

2. 小猫吃鱼游戏卡片。

3. 小猫吃鱼计数棋子。

4. 计数棋子。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小猫吃鱼游戏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与小猫吃鱼游戏的规则联系起来。

2. 游戏规则说明:- 解释小猫吃鱼游戏的规则,包括如何移动小猫和鱼的位置,以及如何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分发游戏卡片和计数棋子给学生。

3. 游戏实践:-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猫游戏角色。

- 学生轮流掷骰子,根据点数移动小猫的位置。

- 当小猫经过鱼的位置时,学生需要根据游戏卡片上的加法或减法题目,计算出结果并移动相应的计数棋子。

4. 反思讨论:- 引导学生回顾游戏的过程,讨论他们在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策略。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 结合小猫吃鱼游戏的经验,强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案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考虑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通过引入小猫吃鱼游戏的背景故事,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游戏规则的说明和游戏实践阶段,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技能。

反思讨论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回顾,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然而,在实施教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游戏规则的清晰度,以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困惑。

- 在游戏实践阶段,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中,避免有些学生被边缘化。

- 在反思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中班数学教案小猫吃鱼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小猫吃鱼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小猫吃鱼反思中班数学教案-小猫吃鱼反思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中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篇文章将结合中班数学教案中的一节课《小猫吃鱼》,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堂小猫吃鱼的数学教学旨在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分类和计数能力,以及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

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能够按照指导分类不同的物体。

2. 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能够通过数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在进行小猫吃鱼的教学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黑板、粉笔和教具,如:鱼的图片、小猫的图片。

2. 准备幼儿认识的鱼和小猫的图片,用来展示。

3. 准备幼儿可以触摸和操作的教具,如: 幼儿鱼和小猫的塑料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唱《小鱼游来游去》的歌曲,引导幼儿进入教学的氛围。

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数学活动——《小猫吃鱼》。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展示鱼和小猫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鱼和小猫,并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问幼儿:“鱼和小猫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可以提出一些他们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鱼和小猫的概念。

3. 游戏操作接下来,教师将准备好的鱼和小猫的塑料模型分发给幼儿,并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圆圈,一个代表鱼,一个代表猫。

教师提问幼儿:“请你们来分别把鱼和猫放在对应的圆圈内。

”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操作,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操作进行示范和指导。

4. 数数操作接着,教师可以将一些鱼的图片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根据鱼的图片来数数,并将对应数量的小鱼放在鱼的圆圈内。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数字的顺序来数数,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幼儿:“鱼的圈圈里有几条鱼?”以检测幼儿对于数量概念的理解。

《小猫吃鱼》课堂实录及反思

《小猫吃鱼》课堂实录及反思

《小猫吃鱼》课堂实录及反思
蒋萍
【期刊名称】《小学时代(教师)》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rn伴随着"生日快乐"的乐曲,大屏幕上出现了诱人可爱、让人垂涎欲滴的生日蛋糕,摇曳闪烁的生日蜡烛……rn(学生们议论纷纷.)rn生1:今天是谁过生日呢?rn生2:可能是××同学吧?rn生3:会不会是蒋老师呢?【总页数】1页(P22)
【作者】蒋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青口小学,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爱吃鱼的小猫
2.不爱吃鱼的小猫
3.小猫想吃鱼
4.注重学生体验,成就精彩课堂——基于《小猫出题》一课的教学反思
5.小猫吃鱼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

一年级数学《小猫吃鱼》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P28。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应用,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计算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拓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根据图说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圈子〖教材分析〗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从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

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图形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通过学生的动手和生活经验,对“小猫吃鱼”“小鸡吃食”“吹泡泡”等的认识。

利用这些具体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对而言,我们的学生抽象思维是弱项,因此,我注重对这方面的层次递进,以培养他们动手和动口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1.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

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

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

(课件重放)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导交流。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
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特别自己画了四幅图画来配合教学,结果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我到底画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上,我应该直接画得好一点,就不用惹出这么多问题了。

这一课其实也算涉及了连减的问题了,有几个孩子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比如3-1-1=1,这让我觉得很高兴。

大部分的孩子在我刚开始没有提醒的时候,第一幅图并没有列出算式,我提醒小猫一只鱼都没有吃,可以说它吃了几只鱼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就列出了3-0=3的算式,而且之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大家都能够很快的列出这样的算式,表现还是很不错。

对后面三幅图,孩子们都是列出的3-1=2,3-2=1,3-3=0的算式,老师问到还有没有其它的算式,没有同学知道,然后我尝试把四幅图画摆成一排,一个一个来看,这样更好观察,就有孩子说出第三幅图还可以这样列式3-1=2,2-1=2。

第四幅图可以列成3-1=2,2-
1=1,1-1=0。

只要好好引导他们,他们的思维还是很发散的,所以老师在这方面要学习和积累好多经验,这是我们新老师非常需要的地方。

而且现在慢慢要学习5以后的加减法了,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让他们觉得还容易了,有的孩子表现出了吃力的现象,我觉得需要背诵9以内数的加减法表,但是孩子们始终是没有背语文积极,还是需要让他们觉得更加有趣才行,不过班上还是有几个喜欢数学的学生,应该利用少数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配合老师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小猫吃鱼”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我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地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计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图形抽象→数字抽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中通过“小猫吃鱼”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然后通过圆形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最后再由数字计算和规律探求加深理解。

这样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差几个杯子)并利用“套圈”“小鸡吃食”等材料进行讲故事、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与合作交流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