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的碳化物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
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一、碳碳是钢铁中的重要元素,它是区分钢铁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决定钢号时,往往注意到碳的含量,碳对钢铁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碳的存在,才能将钢进行热处理,才能调节和改变其机械性能。
当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得到提高,其塑性韧性下降;反之,则硬度和强度下降,而塑性和韧性提高。
碳在钢铁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下列两种:1、化合碳:即碳以化合形态存在。
在钢中主要以铁的碳化物(如Fe3C)和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形态存在。
在合金钢中常见的碳化物,如:Mn3C、Cr3C2、WC、W2C、VC、MoC、TiC等,统称为化合碳。
2、游离碳:铁碳固溶体中的碳、无定形碳、石墨碳、退火碳等统称为游离碳。
高碳钢经退火处理时也会有部分游离碳析出。
在铸铁中的碳,除了极少量固溶于铁素体外,常常以游离形态或化合形态,或二者并存的形态存在。
化合碳与游离碳总和称为总碳量。
在分析游离碳较多的铸铁等试样时,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游离碳一般不和酸起作用,而化合碳能溶于酸中,借此性质可分离游离碳。
碳化铁容易溶解在各种酸中,并容易被空气所氧化,但是碳化铁不溶于冷的和稀的非氧化性酸(硫酸、盐酸)内,大部分碳化物以黑色或深褐色的沉淀而沉降下来,但是,这种沉淀在氧化剂甚至于在空气中的氧参与下都很易溶解,受到浓硫酸、浓硝酸作用时,碳化铁即被分解而析出不同组分的挥发性碳。
大多数合金元素的碳化物难溶于酸内,为使其完全分解,需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1、在加热的情况下,将钢样用盐酸或硫酸处理,直至金属部分完全溶解,然后小心加入硝酸使碳化物破坏。
2、钢样内如含有稳定的碳化物时,在用硝酸氧化以前,先行蒸发至开始冒硫酸烟(或蒸发硫磷酸至冒硫酸白烟),然后再仔细地滴加浓硝酸。
3、在钢样中含有极稳定的碳化物,用上述方法不能溶解时,可将钢样用热盐酸、硝酸或盐—硝混合酸处理后,再用高氯酸处理。
在高氯酸蒸发的温度(约200℃)下加热,这时全部碳化物即会分解。
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析出
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析出通常,对于工业用钢,碳化物的弥散硬化和二次硬化的利用,都是在调质状态下实现的。
但是,在控制轧制条件下使用的非调质高强度钢中,人们却利用添加少量Nb、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有效地提高了钢的强度。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钢在冷却过程中从奥氏体中析出了细小的特殊碳(氮)化物。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这种化合物的直径约为50Å,而且比较规则的一个面接一个面的排列分布。
后来研究又发现,这种碳(氮)化物是在奥氏体-铁素体相界面上形成的,因此将这种转变称为“相间析出”(interphas precipitation)。
相间析出的结果也是由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与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
由于这种转变发生在珠光体与贝氏体形成温度之间,因而研究这种转变,不仅对非调质钢的强化有实际价值,而且对搞清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机理也有一定意义。
(一)相间析出产物的形态和性能含有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的低碳合金钢的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有可能首先发生碳(氮)化物的析出,因为析出是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相界面上发生的,所以把这一过程称为相间析出。
1、组织形态钢中的相间析出的转变产物,其显微组织在低倍的光学显微镜下,相间析形成的铁素体与先共析铁素体相似呈块状。
而在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铁素体中有呈带状分布的微粒碳(氮)化物存在,这是相间析的组织形态特征。
这种组织与珠光体相似,也是由铁素体与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而碳化物不是片状,而是细小粒状的,分布在有一定间距的平行的平面上,因此也称为“变态珠光体”(degenerate pearlite)。
分布有微粒碳化物的平面彼此之间的距离称为“面间距离”。
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降低或冷却速度的增大,析出的碳化物颗粒变细,面间距离减小。
另外,钢中的化学成分不同对碳化物的颗粒直径的面间距离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含特殊碳化物元素越多,形成碳化物颗粒越细,面间距离越小。
在相同转变温度下,随着钢碳含量增高,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增多,面间距离也有所减小。
钢中的碳化物
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类型根据碳化物的结晶点阵形式,碳化物可分为两大类型:1.简单密排结构的间隙碳化物当r C/r M<0.59时,碳原子处在简单的点阵间隙之间,形成不同于原金属结晶点阵的间隙相。
这类金属元素是Mo、W、V、Ti、Nb、Zr,形成的碳化物有:MC型——WC、VC、TiC、NbC、ZrCM2C型——W2C、Mo2C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过渡族金属元素,将形成复杂的碳化物。
在满足点阵类型、电化因素和尺寸因素三条件时,其中的金属原子可互相置换,如TiC–VC系形成(Ti、V)C;VC–NbC系形成(Nb、V)C;TiC–ZrC系形成(Ti、Zr)C等。
MC型碳化物中的金属原子M具有面心简单六方结构,其中八面体间隙相都被碳原子占领,所以,M:C=1:1,晶体为NaCl型结构。
M2C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结构,例如:W2C、Mo2C、V2C、Nb2C,碳原子处于四面体的空隙中。
2.复杂密排结构的间隙碳化物当r C/r M>0.59时,碳不可能与金属元素形成简单密排的间隙相,而是形成一种结晶点阵复杂的间隙化合物。
Cr、Mn、Fe的碳化物属于复杂密排结构,其中M23C6、M6C为复杂立方、M7C3为复杂六方、M3C为斜方点阵。
常见到的复杂密排结构的碳化物为M3C型——Fe3C、Mn3C或(Cr、Fe)3C,简称K c;M7C3型——Cr7C3、Mn7C3或(Cr、Fe)7C3,简称K2;M23C6型——Cr23C6、Mn23C6,及三元碳化物Fe21W2C6、Fe21Mo2C6、(Cr、Fe)23C6,简称K1;M6C型——Fe3W3C、Fe4W2C、Fe3Mo3C、Fe4Mo C等三元碳化物。
(1)M3C型碳化物:最常见的是普通白口铸铁中的渗碳体(Fe3C)。
渗碳体的晶体结构为斜方晶格,晶格常数a=0.45144μm,b=0.50787μm,c=0.67287μm。
渗碳体的晶体结构见图1所示。
钢中夹杂物等级判定标准(一)
钢中夹杂物等级判定标准(一)钢中夹杂物等级判定标准钢中夹杂物是制约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等级的判定直接影响钢材的使用性能。
以下是针对钢中夹杂物等级判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1. 夹杂物的定义夹杂物是在均匀固态结构中所存在的未溶解的气体、气泡或其他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常常会对钢材的性能和质量造成影响。
2. 夹杂物等级夹杂物等级分为5级,依次为A、B、C、D、E级。
其中A级夹杂物最严重,E级夹杂物最轻微。
具体判定标准如下:•A级夹杂物: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3毫米,夹杂物数量大于等于2个,或者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5毫米。
•B级夹杂物: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2毫米,夹杂物数量大于等于5个,或者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3毫米。
•C级夹杂物: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1毫米,夹杂物数量大于等于10个,或者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2毫米。
•D级夹杂物: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0.5毫米,夹杂物数量大于等于50个,或者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1毫米。
•E级夹杂物: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0.2毫米,夹杂物数量大于等于100个,或者夹杂物尺寸大于等于0.5毫米。
3. 夹杂物影响因素夹杂物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原料质量:原料中夹杂物的含量和形态对钢中夹杂物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冶炼过程:冶炼过程中的氧化物和其他杂质会在钢水中形成夹杂物。
•浇注过程:浇注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和其他夹杂物,影响钢的质量。
•热处理过程:热处理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夹杂物。
4. 夹杂物控制方法为了控制钢中夹杂物的级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原料质量,降低原料中夹杂物含量。
•优化冶炼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减少夹杂物的产生。
•严格控制浇注过程中的气体及其他杂质。
•采取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减少夹杂物的产生。
5. 结语钢中夹杂物等级对钢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夹杂物的级别,才能保证钢材质量的稳定和优良。
6. 典型夹杂物类型夹杂物的种类众多,常见的有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
钢中存在哪几种类型的碳化物
1.钢中存在哪几种类型的碳化物?比较它们稳定性的强弱。
碳化物的稳定性对钢的性能及热处理有什么意思?答:分类:复杂点阵结构碳化物、简单点阵碳化物、合金碳化物、合金渗碳体。
性能意义:碳化物稳定性高,可使钢在高温下工作并保持其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钢的红硬性、热强性好。
相同硬度条件下,碳化物稳定性高的钢可在更高温度下回火,使钢的塑性、韧性更好。
合金钢较相同硬度的碳钢综合力学性能好。
碳化物的稳定性高,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不易聚集长大,也不易因原子扩散作用而发生合金元素的再分配。
钢的抗扩散蠕变性能好。
热处理意义:(1)特殊碳化物稳定性高,合金钢奥氏体化的温度要提高、保温时间要延长。
(2)碳化物的稳定性过高,加热时不溶于奥氏体,随后冷却时加速奥氏体的分解,降低钢的淬透性;碳化物的稳定性低,加热时溶于奥氏体中,增大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淬透性。
(3)碳化物的稳定性高,淬火钢的回火稳定性高。
2.合金钢二次硬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答:二次硬化为淬火钢在回火时出现的硬度回升现象,原因是特殊碳化物的弥散强化+二次淬火。
影响:提高热强性,红硬性。
3.低合金高强度钢中的主加合金元素Mn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为什么它会有这些影响?答:锰是A形成元素,能降低A→P转变的温度Ar1,并减缓其转变速度,可细化P,↑钢的强度和硬度。
锰的加入可使Fe-C状态图中“S”点左移,使基体中P数量增多,可使钢在相同含碳量下,P量增多,致使强度不断↑。
锰还能↓钢的韧脆转变温度。
原因:锰属于复杂立方点阵,其点阵类型及原子尺寸与α-Fe相差较大,因而锰的固溶强化效果较强。
4.机器零件用钢中的主加合金元素有哪些?他们的作用?答:主加合金元素:Si、Mn、Cr、Ni、B,作用:分别加入或复合加入钢中,对↑钢的淬透性、↑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起主导作用。
5.弹簧钢的成分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成分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答:1、中、高碳碳素弹簧钢的含碳量在0.6%~0.9%之间,合金弹簧钢的含碳量一般在0.40%~0.70%之间,以保证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疲劳强度。
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析出
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析出钢中碳化物的相间析出通常,对于⼯业⽤钢,碳化物的弥散硬化和⼆次硬化的利⽤,都是在调质状态下实现的。
但是,在控制轧制条件下使⽤的⾮调质⾼强度钢中,⼈们却利⽤添加少量Nb、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有效地提⾼了钢的强度。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钢在冷却过程中从奥⽒体中析出了细⼩的特殊碳(氮)化物。
透射电⼦显微镜观察表明,这种化合物的直径约为50?,⽽且⽐较规则的⼀个⾯接⼀个⾯的排列分布。
后来研究⼜发现,这种碳(氮)化物是在奥⽒体-铁素体相界⾯上形成的,因此将这种转变称为“相间析出”(interphas precipitation)。
相间析出的结果也是由过冷奥⽒体转变为铁素体与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
由于这种转变发⽣在珠光体与贝⽒体形成温度之间,因⽽研究这种转变,不仅对⾮调质钢的强化有实际价值,⽽且对搞清珠光体和贝⽒体转变机理也有⼀定意义。
(⼀)相间析出产物的形态和性能含有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的低碳合⾦钢的奥⽒体,在冷却过程中有可能⾸先发⽣碳(氮)化物的析出,因为析出是在奥⽒体与铁素体相界⾯上发⽣的,所以把这⼀过程称为相间析出。
1、组织形态钢中的相间析出的转变产物,其显微组织在低倍的光学显微镜下,相间析形成的铁素体与先共析铁素体相似呈块状。
⽽在⾼倍的电⼦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铁素体中有呈带状分布的微粒碳(氮)化物存在,这是相间析的组织形态特征。
这种组织与珠光体相似,也是由铁素体与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碳化物不是⽚状,⽽是细⼩粒状的,分布在有⼀定间距的平⾏的平⾯上,因此也称为“变态珠光体”(degenerate pearlite)。
分布有微粒碳化物的平⾯彼此之间的距离称为“⾯间距离”。
随着等温转变温度的降低或冷却速度的增⼤,析出的碳化物颗粒变细,⾯间距离减⼩。
另外,钢中的化学成分不同对碳化物的颗粒直径的⾯间距离也有⼀定的影响,通常含特殊碳化物元素越多,形成碳化物颗粒越细,⾯间距离越⼩。
在相同转变温度下,随着钢碳含量增⾼,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增多,⾯间距离也有所减⼩。
金属材料学课后答案(较全)
金属材料学课后答案(较全)第一章1.为什么说钢中的S、P杂质元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有害的?答:S、P会导致钢的热脆和冷脆,并且容易在晶界偏聚,导致合金钢的第二类高温回火脆性,高温蠕变时的晶界脆断。
S能形成FeS,其熔点为989℃,钢件在大于1000℃的热加工温度时FeS会熔化,所以易产生热脆;P能形成Fe3P,性质硬而脆,在冷加工时产生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纹而形成冷脆。
2.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简单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高、熔点较高、稳定性较好;复杂点阵结构的特点:硬度较低、熔点较低、稳定性较差。
3.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答:①当rC/rM>0.59时,形成复杂点阵结构;当rC/rM<0.59时,形成简单点阵结构;②相似者相溶:完全互溶:原子尺寸、电化学因素均相似;有限溶解:一般K都能溶解其它元素,形成复合碳化物。
③NM/NC比值决定了碳化物类型④碳化物稳定性越好,溶解越难,析出难越,聚集长大也越难;⑤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优先与碳结合形成碳化物。
4.合金元素对Fe-C相图的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_____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_____移动。
S点左移意味着_____减小,E点左移意味着出现_______降低。
(左下方;左上方)(共析碳量;莱氏体的C量)5.试述钢在退火态、淬火态及淬火-回火态下,不同合金元素的分布状况。
答:退火态:非碳化物形成元素绝大多数固溶于基体中,而碳化物形成元素视C和本身量多少而定。
优先形成碳化物,余量溶入基体。
淬火态:合金元素的分布与淬火工艺有关。
溶入A体的因素淬火后存在于M、B中或残余A中,未溶者仍在K中。
回火态:低温回火,置换式合金元素基本上不发生重新分布;>400℃,Me开始重新分布。
非K形成元素仍在基体中,K形成元素逐步进入析出的K中,其程度取决于回火温度和时间。
碳化物在钢中的作用
碳化物在钢中的作用
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碳化物在钢里的那些事儿!你说这碳化物啊,就像是钢这个大家庭里的小精灵,各有各的脾气和作用呢!
你想想看,钢要是没有碳化物,那可就少了很多奇妙的变化呀!碳化物能让钢变得更坚硬,就好像给钢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
这不就跟咱人一样嘛,要是没点硬本事,在社会上咋混得开呀!
比如说碳化钛吧,这家伙可厉害了!它能大大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就好比是一个大力士,能扛起很重的东西,让钢在各种环境下都能稳稳当当的。
你说要是没有它,钢碰到点硬东西,不就容易变形啦?那可不行!
还有碳化铬,这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呢!它能让钢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就像给钢打了一把保护伞,让那些腐蚀性的东西都没法轻易伤害到它。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层保护,钢遇到点酸碱啥的,不就很快被腐蚀坏啦?
碳化物还能影响钢的韧性呢!这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光是硬邦邦的,还得有点柔韧性,不然稍微一碰就断了,那可不行。
合适的碳化物能让钢既有硬度又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呀。
而且哦,不同种类的碳化物和钢里的其他元素一搭配,那效果可就更不一样啦!这就像是不同的调料放在一起,能做出各种美味的菜肴一样。
它们相互配合,让钢变得更加出色。
咱再想想,如果钢里的碳化物分布不均匀会咋样?那可就好比一个人长得歪瓜裂枣的,不均衡呀!这可不行,得让碳化物均匀地分布在钢里,这样钢的性能才能发挥得更稳定。
总之啊,碳化物在钢里的作用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它们就像是钢的秘密武器,让钢变得强大、耐用、可靠。
没有它们,钢可就没那么厉害啦!所以说呀,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碳化物哦,它们可是有着大本事呢!你说是不是呀?。
高速钢中mc型碳化物
高速钢中mc型碳化物
高速钢中的MC型碳化物是一种复杂的立方晶格结构,主要由铁和碳元素组成。
这种碳化物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是高速钢中的主要碳化物之一。
MC型碳化物呈鱼骨状或棒状分布,能有效增强刀片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高速钢的制造过程中,MC型碳化物的形成与铸态组织中的初生MC碳化物粒度较大有关,经锻、轧后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击碎。
大块碳化物是使高速钢韧性降低、磨削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大颗粒碳化物是高速钢制造中的重要环节。
同时,MC型碳化物也是稳定性碳化物,加热时不发生分解。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高速钢中MC型碳化物的信息,建议咨询材料学专家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钢中碳化物的迁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钢中碳化物的迁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钢中碳化物的迁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碳化物在钢中的分布和迁移机制直接影响着钢材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通过深入研究钢中碳化物的形成、分布和迁移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钢材的制备和应用。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钢中碳化物的迁移现象,探讨影响碳化物迁移的因素以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并展望碳化物迁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课题的深入探讨,有望为钢材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钢中碳化物的迁移现象,并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钢中碳化物的形成和分布情况,以及碳化物在钢中的迁移机制。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探讨影响碳化物迁移的因素,碳化物迁移对钢材性能的影响,以及碳化物迁移的研究意义和未来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全面理解钢中碳化物的迁移现象及其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钢中碳化物的迁移机制,揭示碳化物在钢材内部的分布规律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影响碳化物迁移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碳化物迁移的研究意义和展望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优化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钢材内碳元素的分布状况以及碳化物在钢中的迁移规律,为钢材制备和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钢材的品质和性能。
2.正文2.1 钢中碳化物的形成钢中的碳化物是在钢冷却过程中,由于过饱和而形成的固态溶质化合物。
在钢中,碳通过固溶和沉淀的方式与铁元素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碳化物。
碳化物的形成过程受到钢的化学成分、冷却速度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在钢的成分中,碳是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
钢中的碳含量一般在0.2~2.1之间,当钢中碳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超过了固溶极限,就会在钢中形成碳化物。
碳化物的种类有很多,如Fe3C、Fe7C3、FeC和Fe2C 等。
这些碳化物的形成与钢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钢中碳化物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
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合金钢是指在普通碳钢中加入一定的合金元素,如铬、钼、钒、镍等,以改变钢的性能,提高其硬度、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同时也增加了钢的成本。
在合金钢中,碳化物是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成规律对于钢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碳化物是指碳与合金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以M3C(M表示合金元素)的形式存在。
碳在合金钢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固溶体形式存在,即溶解在铁基体中,另一种是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即与合金元素形成化合物。
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主要取决于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加工工艺等因素。
首先,合金元素的种类对于碳化物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铬是常用的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与碳形成Cr7C3和Cr23C6两种不同的碳化物,其中Cr7C3的形成速度较快,但是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而Cr23C6则相对稳定,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钼也是常用的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与碳形成Mo2C和MoC两种不同的碳化物,其中Mo2C的形成速度较快,但是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而MoC 则相对稳定,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因此,在合金钢中选择合适的合金元素种类,能够有效地控制碳化物的形成。
其次,合金元素的含量也对碳化物的形成具有影响。
当合金元素的含量增加时,能够与碳形成化合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促进碳化物的形成。
但是,如果合金元素的含量过高,就会导致碳化物的数量过多,从而影响钢的韧性和塑性。
因此,在选择合金元素含量时需要考虑其对于钢的性能的影响。
最后,加工工艺也对碳化物的形成具有影响。
在高温下进行加工时,碳化物的形成速度会加快,但是如果加工温度过高,就会导致碳化物的分解,从而影响钢的性能。
因此,在加工工艺中需要控制加工温度,以保证碳化物的形成和钢的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取决于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加工工艺等因素。
在设计和制造合金钢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实现钢的理想性能和应用效果。
(完整word版)钢中的碳化物
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类型根据碳化物的结晶点阵形式,碳化物可分为两大类型:1.简单密排结构的间隙碳化物 当r C /r M 〈0.59时,碳原子处在简单的点阵间隙之间,形成不同于原金属结晶点阵的间隙相.这类金属元素是Mo 、W 、V 、Ti 、Nb 、Zr ,形成的碳化物有:MC 型——WC 、VC 、TiC 、NbC 、ZrC M 2C 型——W 2C 、Mo 2C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过渡族金属元素,将形成复杂的碳化物。
在满足点阵类型、电化因素和尺寸因素三条件时,其中的金属原子可互相置换,如TiC –VC 系形成(Ti 、V)C ;VC –NbC 系形成(Nb 、V)C ;TiC –ZrC 系形成(Ti 、Zr)C 等。
MC 型碳化物中的金属原子M 具有面心简单六方结构,其中八面体间隙相都被碳原子占领,所以,M :C=1:1,晶体为NaCl 型结构。
M 2C 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结构,例如:W 2C 、Mo 2C 、V 2C 、Nb 2C ,碳原子处于四面体的空隙中. 2.复杂密排结构的间隙碳化物 当r C /r M >0。
59时,碳不可能与金属元素形成简单密排的间隙相,而是形成一种结晶点阵复杂的间隙化合物.Cr 、Mn 、Fe 的碳化物属于复杂密排结构,其中M 23C 6、M 6C 为复杂立方、M 7C 3为复杂六方、M 3C 为斜方点阵。
常见到的复杂密排结构的碳化物为M 3C 型-—Fe 3C 、Mn 3C 或(Cr 、Fe )3C ,简称K c ; M 7C 3型——Cr 7C 3、Mn 7C 3或(Cr 、Fe)7C 3,简称K 2;M 23C 6型-—Cr 23C 6、Mn 23C 6,及三元碳化物Fe 21W 2C 6、Fe 21Mo 2C 6、(Cr 、Fe )23C 6,简称K 1; M 6C 型——Fe 3W 3C 、Fe 4W 2C 、Fe 3Mo 3C 、Fe 4Mo C 等三元碳化物。
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简述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规律
合金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其特点是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耐蚀性等优异性能。
而其中碳化物的形成则是合金钢性能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
碳化物是由碳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在合金钢中以颗粒状、片状或带状的形式存在。
碳化物的形成与合金钢的冷却速度、合金成分、热处理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化物的成分与数量
合金钢中碳化物的成分和数量对其性能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碳化物的成分越复杂,数量越多,合金钢的硬度、强度、耐磨性等性能就越好。
而碳化物成分过于单一,则会导致合金钢性能下降。
二、冷却速度的影响
在合金钢的淬火过程中,冷却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碳化物的形成。
如果冷却速度过快,则会导致碳化物无法充分形成,从而影响合金钢的性能。
而如果冷却速度过慢,则会导致碳化物数量过多,成分过于单一,同样会影响合金钢的性能。
三、合金成分的影响
合金钢中的合金成分对碳化物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合金中添加的元素越多,会促进碳化物的形成。
例如,添加铬元素可以促进碳化物的形成,从而提高合金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四、热处理条件的影响
热处理条件也是影响碳化物形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温度、时间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对碳化物的形成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碳化物的形成就越充分,合金钢的性能也会更好。
总之,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合金钢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这些因素,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
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哇,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别担心,我来给你解开这个谜团。
首先,让我们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聊聊,什么是合金钢。
合金钢,简单来说,就是钢里加了一些其他金属,像是铬、镍这些小伙伴。
就像把巧克力加到牛奶里一样,钢里加入这些金属就能改变它的特性,让它更强、更耐磨。
好啦,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这个话题可是有点复杂。
不过别怕,我们一步步来。
先来说说什么是碳化物。
碳化物,顾名思义,就是碳和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后的产物。
它们在合金钢里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就像是一个钢铁侠里的小帮手,能增强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
碳化物的形成就像是做菜时加调料一样,是让合金钢变得更有“味道”的关键步骤。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好奇,碳化物到底怎么形成呢?其实这就像是烹饪时的火候问题。
钢在高温下冷却时,碳就会跟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碳化物。
这些碳化物在钢材中分布得越均匀,它的性能就越好。
比如,加入铬、钨等元素时,碳化物会形成钨碳化物或铬碳化物,这些碳化物会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讲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碳化物的形成有点像是调配神秘药水,其实它的原理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在钢铁中加入了“魔法成分”,让它变得更加耐用。
合金钢中的碳化物就像是钢铁的“保护神”,它们的存在可以让钢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出色的性能。
要想了解碳化物形成的具体规律,我们还得聊聊温度和成分的关系。
就像做饭时火力过大会让菜烧焦,钢在高温下的冷却速度也会影响碳化物的形成。
如果冷却得太快,碳化物可能会形成得不均匀;如果冷却得太慢,钢材可能会变得过于脆弱。
因此,掌握好冷却的火候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好比烤蛋糕,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才能做出既松软又美味的蛋糕。
另外,不同的合金元素会影响碳化物的种类和分布。
这就像是制作一款混合饮品时,加入不同的果汁会影响饮品的口感。
比如,铬元素会促进铬碳化物的形成,而钨元素则会增加钨碳化物的数量。
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
合金钢中碳化物的形成规律1. 什么是合金钢中的碳化物?合金钢听上去好像是一种超级科技产品,其实它也可以有些有趣。
大家都知道,钢铁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材料,不论是建筑物还是汽车,钢铁的身影都无处不在。
而合金钢,就是在普通钢里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来改变它的一些特性。
比如说,我们加一点碳、钼、铬,这些神奇的元素就能让钢铁变得更加坚硬、耐磨。
那么,碳化物是什么鬼?简单来说,碳化物就是碳和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就像是钢铁中混入了一些炭黑,让它的性能发生了大变化。
这些碳化物就像钢铁的“好朋友”,它们帮助钢铁变得更加耐磨,也能提高钢铁的强度。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2. 碳化物的形成过程2.1 碳的角色首先,咱们得搞明白碳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碳在合金钢中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它在钢铁里四处跑,喜欢和其他金属元素搞小团体。
碳的这个小“爱好”决定了它和合金钢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形成各种各样的碳化物。
就像是不同的小伙伴组合在一起,玩出各种花样的游戏。
2.2 形成的规律那碳化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可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咱们先从温度说起。
合金钢在高温下,碳就更容易和其他金属元素发生反应。
比如说,当你把钢铁加热到一千多度,碳就开始躁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和钨、钼、铬这些元素搭档,形成不同的碳化物。
这就像是在一场热闹的派对上,碳和其他元素跳起了舞。
然后,还得提到冷却过程。
钢铁在冷却时,碳化物的形成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冷却得很快,碳化物就会有点“急功近利”,形成一些不稳定的结构。
如果冷却得慢一点,碳化物就能好好“沉淀”,形成更稳定的结构。
就像是做饭时急火快炒和慢慢炖煮的区别,最终的“菜”也会有所不同。
3. 碳化物的影响3.1 性能提升好啦,说了这么多,咱们来看看这些碳化物到底能给合金钢带来什么好处。
首先,它们让合金钢变得更加坚硬。
这就像是在原本柔软的豆腐里加入了一些硬币,结果豆腐变得结实了很多。
碳化物能提高钢铁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得钢铁在使用过程中更不容易被磨损。
地低碳钢中碳化物的形成
地低碳钢中的碳化物主要是通过固溶态碳与铁元素在钢中形成的。
以下是地低碳钢中碳化物形成的基本过程:
1. 固溶态碳:地低碳钢中的固溶态碳通常以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atoms)的形式存在,即碳原子占据了铁晶格的间隙位置。
这些碳原子以固溶的形式弥散在铁基体中。
2. 碳扩散:在高温下,固溶态碳会发生扩散。
当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固溶态碳原子会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
这种扩散过程是热力学驱动的,它追求达到平衡状态并减少自由能。
3. 碳化反应:当固溶态碳原子扩散到铁基体中的特定位置时,它们可以与铁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化物。
碳化物通常以Fe3C 的形式存在,也被称为渗碳体或水滑石。
4. 细化和析出:形成的碳化物会细化钢材的晶粒,并在晶界和晶内析出。
这些碳化物的析出会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和硬度。
根据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地低碳钢可以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碳化物的形成受到钢材的化学成分、热处理条件和冷却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控制碳化物
的形成和分布,以达到所需的钢材性能。
此外,碳化物的形成也与碳浓度有关。
地低碳钢中的碳含量较低,因此碳化物的含量通常较少。
而高碳钢则具有更高的碳含量,从而导致更多的碳化物形成。
总体而言,地低碳钢中的碳化物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固溶态碳的扩散和与铁原子的化学反应。
了解碳化物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为钢材的热处理和优化提供依据。
高速钢碳化物分布级别
高速钢碳化物分布级别高速钢碳化物分布级别是指高速钢中的碳化物的分布形态和排列方式的评估等级。
高速钢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切削工具钢,具有耐磨、高硬度、高强度等特点。
碳化物是高速钢中重要的组织成分,对高速钢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碳化物的分布情况对高速钢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速钢中的碳化物主要包括MC型碳化物、M_6C型碳化物和M_23C_6型碳化物。
其中,MC型碳化物主要含有钼(Mo)和钨(W),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M_6C型碳化物主要含有铬(Cr),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M_23C_6型碳化物含有较多的铬(Cr)和碳(C),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高速钢碳化物的分布级别主要有以下几个等级:1.满分级别:此级别表示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分布均匀,结构致密,没有过大或过小的碳化物聚集,碳化物的分布比例适中。
这种分布级别的高速钢具有较好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2.一般级别:此级别表示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分布不够均匀,有些区域可能存在过大的碳化物聚集,有些区域可能存在过小或过少的碳化物。
这种分布级别的高速钢的性能一般,硬度和耐磨性能相对较低。
3.较差级别:此级别表示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分布不均匀,有一些区域存在大量的碳化物聚集,而另一些区域几乎没有碳化物。
这种分布级别的高速钢的性能较差,硬度和耐磨性能极低。
以上是高速钢碳化物分布级别的主要分类,而具体的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碳化物的分布情况来划分。
为了评估高速钢中碳化物的分布级别,通常采用显微镜观察切割样品的金相组织,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碳化物分布的评估。
在钢铁制造和加工过程中,高速钢碳化物的分布级别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满分级别的高速钢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适用于高速切削和冷挤压加工等应用;而较差级别的高速钢则容易出现碳化物析出不均匀、面板脆化等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高速钢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碳化物的分布情况,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钢铁中的碳如何分布的原理
钢铁中的碳如何分布的原理钢铁中的碳主要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铁碳化物(Fe₃C)和莫氏体(α-Fe)中溶解的碳。
碳在钢铁中的分布与钢铁中的组织结构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下将详细介绍钢铁中碳的分布原理。
首先,在钢铁中,碳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铁碳化合物和溶解碳。
铁碳化合物即Fe₃C,它是钢铁中的一种化合物,又称为水铁矿。
Fe₃C主要由碳元素和铁元素组成,碳元素以化学键形式与铁元素结合。
在Fe₃C 中,碳的含量非常高,理论上达到6.67%。
Fe₃C是一种比强硬的化合物,在钢中起到了增强钢的硬度和强度的作用。
其次,溶解碳是指在钢铁中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的碳。
溶解碳主要存在于莫氏体(α-Fe)中,莫氏体是钢铁中最基本的组织结构之一。
莫氏体是一种固溶体,其中溶解了一定量的碳。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莫氏体的固溶度也会增加。
钢铁中的碳分布通常由冷却速度决定。
在钢铁的冷却过程中,当温度快速降低时,溶解碳主要以形式粗大的铁碳化物(Fe₃C)存在。
这是因为在快速冷却的过程中,碳没有足够的时间扩散到溶解在莫氏体中。
相反,碳会团聚形成Fe₃C颗粒。
这种情况下,钢铁的组织结构通常为珠光体(pearlite),其中包含大量的Fe₃C 颗粒。
珠光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常见于低碳钢中。
当钢铁的冷却速度较慢时,碳可以充分扩散到莫氏体中形成固溶体。
这种情况下,钢铁的组织结构通常为完全奥氏体(ferrite-austenite),其中莫氏体溶解了一定量的碳。
在奥氏体中溶解的碳量与钢的碳含量密切相关,较高碳含量的钢中溶解的碳量也较高。
根据溶解碳的含量不同,钢铁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等。
此外,在快冷过程中,还存在另一种钢铁的组织结构,即马氏体(martensite)。
马氏体是一种高硬度的结构,由于冷却速度过快,碳无法扩散到莫氏体中形成溶解体。
在超过一定的冷却速度下,莫氏体会通过奥氏体-马氏体相变转变为马氏体结构。
铁碳化物和碳化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铁碳化物和碳化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铁碳化物和碳化铁是两种重要的材料,它们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铁碳化物是由铁与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而碳化铁则是一种特殊的铁碳化物。
这两种材料的区别在于其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差异。
铁碳化物通常是由碳原子和铁原子之间稳定的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这种化合物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铁碳化物,如Fe3C、Fe2C等。
铁碳化物具有高硬度、高抗磨损性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在刀具、轴承和齿轮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此外,铁碳化物还可以用作催化剂和电磁材料等方面。
碳化铁是一种特殊的铁碳化物,它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与普通的铁碳化物有所不同。
碳化铁一般由Fe3C和纯铁相组成。
与普通的铁碳化物相比,碳化铁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耐磨性能,因此在建筑、采矿和冶金等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此外,碳化铁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能,在电子元件和热传导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铁碳化物和碳化铁在应用领域上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一方面,铁碳化物多用于机械加工和金属制品生产中,如汽车零部件和工具刀具等。
另一方面,碳化铁主要用于建筑和采矿行业,用于制造耐磨件和耐磨附件等。
此外,铁碳化物与碳化铁在电子和电气领域的应用也有所不同,铁碳化物多用于制造磁性元件,而碳化铁则用于制造导电元件。
总之,铁碳化物和碳化铁是两种重要的材料,它们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铁碳化物和碳化铁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材料选择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概述了铁碳化物和碳化铁两个概念,接着给出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目的是分析铁碳化物和碳化铁的特点及其在应用领域中的区别。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铁碳化物和碳化铁的特点。
首先对铁碳化物进行了分析,包括其组成、性质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钢中的碳化物
第二节钢中的碳化物一、一般特点:碳化物是钢中的重要组成相之一,碳化物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及分布对钢的性能有极重要的影响。
碳化物具有高硬度和脆性,并具有高熔点。
这表明它具有共价键特点;碳化物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具有导电特性。
这表明它具有金属键特点;碳化物具有金属键和共价键的特点,以金属键占优。
二、碳化物的结构过渡族金属的碳化物中,金属原子和碳原子可形成简单点阵或复杂点阵结构,金属原子处于点阵结点上,而尺寸较小的碳原子在点阵的间隙位置。
如果金属原子间的间隙足够大,可以容纳碳原子时,碳化物就可以形成简单密排结构。
若这种间隙还不足容纳碳原子时,就得到比简单结构稍有变形的复杂密排结构。
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半径(γM)和碳原子半径(γC)的比值(γC/γM)决定了可以形成简单密排还是复杂结构的碳化物。
金属元素的γC/γM值如下:金属Fe Mn C r V Mo W Ti Nb Zrγc/γM 0.61 0.60 0.61 0.57 0.56 0.55 0.53 0.52 0.48 1、当γC/γM <0.59时,形成简单点阵的碳化物(1)形成NaCl型简单立方点阵的碳化物。
如VC、NbC、TiC、ZrC等,这种MeC相不具备严格的化学计算成分和化学式,一般形式将是MeC,其中0.5≤C≤1。
碳化物中碳浓度的下降使碳化物硬度下降,点阵常数减小。
(2)形成六方点阵的碳化物如Mo2C、W2C、MoC、WC。
2、当γC/γM >0.59, 形成复杂点阵的碳化物(1)复杂立方点阵如Cr23C6, Mn23C6, Fe3W3C, Fe3Mo3C(2)复杂六方点阵如Cr7C3,Mn7C3;(3)正交晶系点阵如Fe3C,Mn3C。
三、碳化物的稳定性钢中各种碳化物的相对稳定性,对于其形成和转变、溶解、析出和聚集、长大有着极大的影响。
碳化物在钢中的相对稳定性取决于合金元素与碳的亲和力的大小,即取决于合金元素d层电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口铸铁中碳化物的类型
根据碳化物的结晶点阵形式,碳化物可分为两大类型:
1.简单密排结构的间隙碳化物当r C/r M<0.59时,碳原子处在简单的点阵间隙之间,形成不同于原金属结晶点阵的间隙相。
这类金属元素是Mo、W、V、Ti、Nb、Zr,形成的碳化物有:
MC型——WC、VC、TiC、NbC、ZrC
M2C型——W2C、Mo2C
如果同时存在多种过渡族金属元素,将形成复杂的碳化物。
在满足点阵类型、电化因素和尺寸因素三条件时,其中的金属原子可互相置换,如TiC–VC系形成(Ti、V)C;VC–NbC系形成(Nb、V)C;TiC–ZrC系形成(Ti、Zr)C等。
MC型碳化物中的金属原子M具有面心简单六方结构,其中八面体间隙相都被碳原子占领,所以,M:C=1:1,晶体为NaCl型结构。
M2C碳化物具有密排六方结构,例如:W2C、Mo2C、V2C、Nb2C,碳原子处于四面体的空隙中。
2.复杂密排结构的间隙碳化物当r C/r M>0.59时,碳不可能与金属元素形成简单密排的间隙相,而是形成一种结晶点阵复杂的间隙化合物。
Cr、Mn、Fe的碳化物属于复杂密排结构,其中M23C6、M6C为复杂立方、M7C3为复杂六方、M3C为斜方点阵。
常见到的复杂密排结构的碳化物为
M3C型——Fe3C、Mn3C或(Cr、Fe)3C,简称K c;
M7C3型——Cr7C3、Mn7C3或(Cr、Fe)7C3,简称K2;
M23C6型——Cr23C6、Mn23C6,及三元碳化物Fe21W2C6、Fe21Mo2C6、(Cr、Fe)23C6,简称K1;
M6C型——Fe3W3C、Fe4W2C、Fe3Mo3C、Fe4Mo C等三元碳化物。
(1)M3C型碳化物:最常见的是普通白口铸铁中的渗碳体(Fe3C)。
渗碳体的晶体结构为斜方晶格,晶格常数a=0.45144μm,b=0.50787μm,c=0.67287μm。
渗碳体的晶体结构见图1所示。
在每个碳原子外围都有六个铁原子,它们构成八面体,各八面体的轴彼此倾斜一个角度形成菱晶。
因为每个八面体内部都有一个C原子,而每个Fe原子都同时属于两个八面体,因此正好满足分子式中Fe3C的Fe/C原子比。
一个渗碳体的空间八面体的投影为菱形的链状结构(见图2)。
从整体看,菱形面之间互相平行,呈层状排列。
在每个菱晶中,Fe–C原子由共价键连接,它是由四个碳原子的共价电子和四个最近位于菱晶顶尖的铁原子3d电子来实现的。
其余的两个铁原子处于邻近的菱晶中,在那里,铁原子与下一个碳原子的距离较小,因而在各层上便具有了牢固的联系。
此外铁和碳之间的电负性差更增强了Fe–C的结合,故Fe–C结合强度约为Fe–Fe结合强度的两倍。
而层与层之间则由铁原子之间的金属键连接,层间的结合力弱,使渗碳体形成强烈的各向异性。
往铁碳二元合金中加入第三元素,可使Fe–C键的强度发生变化。
使Fe–C键增强的元素促进渗碳体更稳定;而使Fe–C键变弱的元素,Fe–C键容易断开,削弱渗碳体稳定,结果促进石墨化。
图1 渗碳体的晶体结构
图2 渗碳体的链状结构
—Fe原子●—C原子粗线—方向键
一些元素能有限固溶于Fe3C,形成合金渗碳体。
Fe3C可溶解的元素分别为:w(Cr)≤28%,w(Mn)≤14%,w(W)≤2%,w(V)≤3%。
形成的合金渗碳体(Fe、M)3C 化合价高,共价键更牢固,渗碳体更稳定。
(2)M7C3型碳化物:这种类型碳化物的典型代表是Cr7C3,它由56个铬原子和24个碳原子组成,是比M3C更为复杂的晶系。
M7C3的三种结晶系为:六方晶系、斜方晶系及菱形晶系。
晶格常数见表1。
表1 M7C3碳化物的晶型结构[9 10]
Cr7C3(Fe、Cr)7C3。
(3)M23C6型碳化物:由92个原子组成一立方点阵晶胞,其结构如图3所示。
大晶胞分成8个小立方体,在小立方体角上,交替地存在成为立方八面体或立方体的原子群。
碳化物中M通常以Cr为主,形成M23C6,有时也有以Mn为主的。
合金中含有较多的Mo、W时形成Fe21Mo2C6或Fe21W2C6型碳化物。
在Cr23C6结构中,每个小立方体的中心还附加一个只限于能被W替代的原子。
当被W替代时,形成(Fe、W、Cr)23,C6晶型。
碳原子在Cr23C6晶胞中位于大立方体的边上,同时处在立方八面体及小立方体之间,因此每个碳原子有8个相邻的金属原子,见图4所示。
图3 (Cr、Fe、W、Mo)23C6晶胞结构。
○金属原子●C原子
图4 在Cr23C6晶胞中,碳与相邻金属原子的关系
注:图中尺寸单位nm
(4)M6C:这种碳化物足由W、Fe、C构成的复杂间隙相三元化合物,存在于高钨铸铁中,显微硬度高达2250HV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能。
铸态高钨铸铁中的碳化物由M6C及M3C或M23C6、M7C3组成,但主要相仍是M6C。
该相为介稳定组织,平衡处理后消失,由WC代替。
M6C为面心立方晶格,由96个金属原子和16个碳原子组成,有48个W原子分布于八面体的顶点,图5是M6C 的晶格结构。
在48个Fe原子中有32个分布于八个四面体顶点,四面体中心形成金刚石点阵,其余16个Fe原子处于自由间隙。
在纯Fe–W–C系合金中M6C 的成分在Fe4W2C和Fe3W3C之间,含w(W)=61%~75%。
M6C能固溶大量Si。
图5 M6C晶格中的八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