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总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

第2 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使学生在已学的乘法、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乘法、除法的意义。

2.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乘法、除法的意义。

难点: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等。

一、谈话引入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乘法和除法。

二、探究新知1.教学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2第(1)题: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1)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怎样计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①用加法计算:3+3+3+3=12因为求一共插多少枝花,就是求4个花瓶里的花合起来有多少枝。

②用乘法计算:3×4=12因为求一共插多少枝花,就是求4个3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更加简便。

(3)比较这个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4个3相加就是3×4的积。

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4)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同样的,乘法也有,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小结: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师在3和4的下面写因数,在12的下面写积)2.教学除法的意义。

(1)教师出示例2第(2)(3)题,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两道题与第(1)题相比,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每个花瓶里插几枝花以及花瓶的数量,求一共插多少枝花,用乘法计算;第(2)(3)题是已知一共插多少枝花和每个花瓶里插多少枝花或花瓶的数量,反过来求花瓶数量或每个花瓶里插多少枝花,都用除法计算。

(2)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2÷3=412÷4=3(3)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比较一下,第(1)个算式和第(2)(3)个算式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一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两个基本的运算。

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乘积的过程;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为若干个等分,求出每份的数值,以及将被除数分成若干个等份,并求出每份的数量的过程。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生活中,乘法和除法可以用来计算物品的总数、分配资源、测量距离、计算速度等。

我们使用乘法和除法能够更方便地解决涉及到数量和比例的问题。

乘法和除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运算,即乘法和除法可以互相抵消。

例如,对于两个数a和b,如果a×b=c,那么c÷b=a。

乘法和除法关系密切,可以互相转换使用。

乘法和除法还与加法和减法有着紧密的关系。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和的过程;减法是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过程。

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使用到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的组合运算,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以下是一节关于乘、除法的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3.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乘、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乘、除法,并引发学生对乘、除法的兴趣。

2.探究(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积木或玩具等物品,进行实际操作,来感受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关系。

例如,将若干个相同的积木堆在一起,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或分拆,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概念讲解(10分钟)简明扼要地讲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强调乘法和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以及与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4.运算方法讲解(15分钟)讲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数学算式进行演示。

包括口算、列竖式、使用计算器等多种运算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5.练习(20分钟)给学生一些练习题,通过口算、列竖式等多种方法解答,巩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乘法和除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的复习与应用。

2.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3. 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解决乘法与除法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乘法与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与除法的相关知识。

2. 复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3. 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乘法与除法的运用。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乘法与除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性质和运算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七单元的《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深入学习除法的意义,以及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情景,让学生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乘除法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乘除法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道具,用以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除法的存在。

2. 通过PPT讲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配合实际的例题进行讲解。

3. 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对于除法的理解和乘除法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会清晰地展示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除法的意义,并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

答案:除法的意义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即将总数分配到每个部分。

例如,如果有12个糖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就可以分到12除以3等于4个糖果。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即10厘米乘以5厘米等于50平方厘米。

同样,也可以通过长除以宽来计算,即10厘米除以5厘米等于2厘米,然后再乘以宽5厘米,也等于5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于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随堂练习中,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乘除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我在课后多加引导和辅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3)学生能够识别和应用相关的数学术语,如因数、乘数、商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交流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表示若干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写法。

2. 除法的意义:表示将一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或者求出某个数量中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量的过程。

3. 乘法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及符号。

4. 乘法和除法的性质及其运算规则。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2. 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乘除法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归纳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的性质和规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新课讲解:A. 明确乘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B. 介绍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及符号。

C. 通过例题演示乘除法的运算过程。

3. 学生活动:A. 分组进行乘除法练习,相互检查和讨论。

B. 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归纳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的性质和规则。

B. 强调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分配适当的乘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测验评价:通过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乘除法概念和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_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有关0的运算

教学设计_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有关0的运算
2、丽丽一共读了100页书,每天读20页,丽丽读了多少天?
3、园丁叔叔接到一项工程要去某公园栽培420盆鲜花,每位园丁叔叔一天能栽60盆鲜花,如果公园负责任人要求一天栽完,请问需要几位园丁叔叔?
4、校车每辆能坐50人,学校组织的春游共参加了420人,需要多少辆校车才够坐?
5、校车每辆能坐50人,学校组织的春游共参加了420人,需要多少辆校车才够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并讲解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并学会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相关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四则运算除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重点
学会通过应用一步乘、除法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及有关0的运算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应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理解0为什么不能为除数,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提高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大家好,我是“0”,任何一个数和我相加都得( );任何数与我相乘都得( );任何数减去我都得( );( )等于( )时,差是我。我还可以做加数,也可以做( ),还可以做( )和( ),就是不能做( )
生:3+3+3+3=12(枝)
生:3×4=12(枝)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2.巩固乘法口诀和简便计算方法;3.提高学生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乘法口诀;2.复习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解决含余数的除法问题;2.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复杂乘法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复习乘法口诀(5分钟)•让学生快速地回忆并默写乘法口诀表,帮助他们提高计算速度。

2. 探究含余数的除法运算(15分钟)•让学生通过具体例题,如25 ÷ 6 = ? ,帮助学生理解含余数的除法应如何计算,引导学生探究这种情况下的解题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上有30个学生,每排6个,共排几排?”,让学生通过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 进阶乘法计算(15分钟)•考虑一些复杂的乘法题目,如248 × 14 = ? ,引导学生通过拆分、近似等方法简化计算步骤,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5. 课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复习(5分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含余数的除法运算。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乘法和除法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乘除法是数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通过乘除法的运算可以实现数字的扩大和缩小,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份关于乘除法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了解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定义和规则。

2.掌握乘法和除法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扩大作用,如购物清单中的价格计算、行列式中的元素运算等。

(2)介绍乘法的记法和运算规则,如乘法的基本性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等。

2.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1)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除法的缩小作用,如分小组、分配物品等。

(2)介绍除法的记法和运算规则,如除法的基本性质、除法的除不尽和商数为零的情况等。

3.乘法和除法的关系:(1)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如2乘以3等于6,6除以3等于2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5分钟):(1)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如购买水果、分装糖果等。

(2)提出学习乘法和除法的目的和重要性。

2.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如乘法的记法、乘法的基本性质等。

(2)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如除法的记法、除法的基本性质等。

3.实例演练(30分钟):(1)给学生出一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计算题目,并进行解答。

(2)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乘法和除法的实际意义和运用场景。

4.拓展探究(25分钟):(1)通过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讨论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总结乘法和除法的规律和特点。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乘、除法的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乘、除法解答。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4. 标签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7×5=()9×6=()()×4=3235÷5=() 54÷6=() 32÷( )=835÷7=( ) 54÷9=()()÷4=82、导入: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探求新知1、教学乘法的意义(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种算法,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3,4和12在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分组讨论:根据上面乘法算式和各部分的联系看,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乘法的意义.)教师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教学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提问: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什么?(因数)乘得的数叫做什么?(积数) (教师板书)2、教学除法的意义(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3=4(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4=3教师提问:观察,比较上面的2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4,3和12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第(2)(3)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提问:你能说说乘、除法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出示学习任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想一想、写一写。

2.反馈交流:
学生作品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生作品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追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实例,呈现有余数除法算式,思考如何求被除数,进而概括出关系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呈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观察验算方法,发现有余数除法就是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来验算的。

结合具体的例子,发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小结:借助具体的例子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弄清楚了有余数除法里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也解决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三、沟通四则运算间的联系
(一)自主提问
学生提出疑问:加、减、乘、除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交流
学生作品1:用表格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学生作品2:画图整理四则运算的关系。

在表达交流中强化对四则运算意义和关系的理解。

小结:通过前面的讨论发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下面做几个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了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乘除法的概念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难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动物园、水果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知道动物园里有多少只动物,或者水果店里有多少个水果,我们应该怎么办?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乘除法。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等奖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等奖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等奖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

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二、新知学习(一)理解乘法的意义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5、过解决问题与对比思考,大家都清楚了三个题的联系与区别,请观察板书,想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教案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教案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2)年级:四年级主备教师:XX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通过探究,进一步掌握关于乘除法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3.通过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要求:1.预习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2.预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导学过程:一、导入揭题谈话:在我们的运算中经常会出现乘除,那么有哪些有关乘除法的运算?运算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乘除的运算。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在此明确)1.通过自学,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通过探究,进一步掌握关于乘除法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3.通过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预习反馈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四、师生活动【学习活动一】乘法的意义【活动要求】自学例2(1)1.想一想: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理解:理解乘法的意义。

【活动过程】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活动要求,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1)对子交流,帮扶。

(2)小组合作组内订正、补充,形成小组共同认识和困惑。

3.展示分享(1)小组中的4号组员说说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小组中的3号组员上台展示算式。

其他组的补充。

4.教师点拨【学习活动二】除法的意义【活动要求】合作学习例2(2)(3)1.想一想:各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试一试:列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_西师大版(2018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_西师大版(2018秋)

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是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发展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教科书从本次开始改变了总复习内容的编排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全册知识的有序整理。

教科书引导学生在全面回忆的基础上对全册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全学期学习过的知识概括为表内乘法和除法、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几个板块进行整理与复习,并且各部分都通过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理。

用问题或习题作提示引导学生整理,这是教科书编写上的一个特点,这样编排不仅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整理和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融合。

整理开始,教科书安排了一幅学生互相提示、共同回忆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全册教科书知识内容,以此从内容上为后面的分类整理作出必要的提示。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测量长度等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学习运用表内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5.初步感受整理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建议1.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表内乘法和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内容。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教科书没有概括出表内乘、除法的知识结构,而是按照教科书的逻辑顺序用问题和习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2. 角的初步认识。

在本册教科书中,角的内容比较少,只涉及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直观认识及简单判断等内容。

总复习中第9题已全面概括了这些内容,教科书用图形配合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狐疑和巩固有关角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知识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乘法和除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逐步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

此外,学生可能对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2.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乘除法的运算工具,如计算器、纸笔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除法的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2个苹果,小明想要得到和小红一样多的苹果,他需要给小红几个苹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向学生解释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理解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分析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乘法的定义和性质;2.除法的定义和性质;3.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分析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预计耗时5分钟)1.引入乘法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加法的运算方法,并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大量重复相加的运算。

然后引出乘法的概念。

2.引入除法的概念:请学生回顾减法的运算方法,并思考如何用简便的方式进行分割和平均的运算。

然后引出除法的概念。

步骤二:乘法的定义和性质(预计耗时15分钟)1.介绍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重复相加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例如:3×4=3+3+3+3=122.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实际操作一些具体例子)。

3.练习乘法的运算:出几个简单的乘法题目,供学生互相计算和纠正。

步骤三:除法的定义和性质(预计耗时15分钟)1.介绍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一种分割和平均的运算,用符号“÷”表示。

例如:12÷3=4,表示将12分成3份,每份42.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的性质:除法和乘法的关系、零除问题、除法的封闭性。

3.练习除法的运算:出几个简单的除法题目,供学生互相计算和纠正。

步骤四:乘法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预计耗时10分钟)1.介绍乘法的应用场景:购买物品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

2.介绍除法的应用场景:分配物品、平均值的计算等。

3.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常见的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场景,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步骤五:分析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预计耗时15分钟)2.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例如:设a、b为实数,a乘以b等于c;c除以a等于b。

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意义数学教案设计

除法的意义數學教案設計主题:以除法的意义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掌握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

3. 学生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2. 除法的运算法则3. 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除法来解决。

2. 新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解释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法则。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比如10÷5=2,表示把10分成5份,每份是2。

3. 练习与实践(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除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除法来解决,如分食物、分配任务等。

4. 小结与作业(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用途。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看他们是否理解和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 检查学生的作业,看他们能否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以及能否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对除法的理解有困难,可以增加一些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实物模型、图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以上就是关于“以除法的意义數學教案設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备人:华师附小四年级数学组教学
内容
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课前预习
1、请你举例说明怎么样的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2、你觉得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3、翻看书本阅读5至6页的内容,用红笔将关键的概念画起来。

4、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二、导入新课
多美的花啊!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

(板书课
题:乘除法的意义)
三、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图
学生预习看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总复习第1、2、4题,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

【教学目标】
1.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1.看目录,回忆整理
教师: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

请打开教科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本期主要内容有:(1)表内乘法和除法;(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4)测量长度。

3.揭示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强化复习,沟通联系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质疑问难。

教师: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
学生可能回答:
①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②我会在摆一摆中说乘法算式。

③我会根据乘法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④我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⑤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
(2)深化认识。

①完成教科书第99页总复习第1题。

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写算式,最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想: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追问: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

)
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朵……9个6朵,学生口头列式(抢答)。

②写一写,画一画。

写一个乘法算式(如:4×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

(3)强化练习。

看图填一填。

(见课件)
独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4)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2.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0页第4题。

议一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教师:什么是平均分呢?
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师: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

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
学生1: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3个放1份。

学生2: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先每份分1个,分去5个,再每份分1个,再分走5个,最后每份分1个,刚好分完。

小结:平均分可以1次每份分1个,几次分完;也可以每份分几个,1次分完。

(2)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怎样列式?
(3)口答: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54里面有几个9?
(4)追问:54连续减9,减几次得0?
(5)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复习乘、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9页第2题。

(2)同桌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板书。

6 × 4 = 24 读作:6乘4等于24 45 ÷ 5 = 9 读作:45除以5等于9
(因数) (因数)(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小结: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的数都是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求积用乘法计算;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得的结果是商,求商用除法计算。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教科书第102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

2.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03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

(1)看图获取信息,独立列式。

(2)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方法一:6+6+5=17(个)。

方法二:比2个6多5个,6×2+5=17(个)。

方法三:比3个6少1个,6×3-1=17(个)。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地方?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总复习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6 × 4 = 24 读作:6乘4等于24。

(因数) (因数) (积)
45 ÷ 5 = 9 读作:45除以5等于9。

(被除数)(除数) (商)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